早早发现 为什么女性心脏病死亡率更高
心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而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因为各种原因而出现了心肌梗塞的情况,心肌梗塞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早早发现心脑监测预警平台认为一旦患上了心肌梗塞疾病,往往是非常危险的,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致死的情况。因此,对于心肌梗塞这种情况千万不要忽视。

在血运重建治疗过程中,女性发生的并发症高于男性,原因是其血管更细,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指南推荐药物治疗在女性患者中依从性较差,女性心脏康复处方较少,即使开具心脏康复处方,女性完成率也较低。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的程度在男性和女性中也有差异。高血压与女性心肌梗死的关系更强,糖尿病女性患者心脏病风险是男性的4~5倍。早早发现心脑监测预警平台认为区分性别差异有助于改善女性心肌梗死的预防和治疗。建议女性患者更坦白开放地询问医生治疗方法,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心肌梗死。
图片: https://t.cn/A62J2KXj
提起心脏病大家首先会想到中老年男性,因为他们属于高发人群,殊不知在现实生活中,女性死于心脏疾病的危险要大于男性。那么女性朋友要如何预防心脏疾病呢?
有统计显示,女性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是因宫颈癌、乳腺癌等癌症死亡人数的两倍。而大多数女性没有意识到心脏疾病的危害。事实上,女性的心脏更脆弱,危险因素与男性有一定区别,如女性炎症活跃、血管钙化比男性多,还可能受到贫血困扰等,最主要的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二手烟危害大。中国女性的吸烟率在国际上并不高,据调查,一千名女性中只有两人。但中国女性却面临严重的二手烟危害。吸烟使男性患冠心病的风险增加4—6倍,而女性则增加6—9倍。

第二,女性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更大,几乎完全抵消了女性生理学上的优势,比男性更容易出现心肌梗死。

第三,女性绝经会带来一系列改变,如血脂异常、血糖升高、凝血机制异常、内皮功能受损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引起心脏病。

第四,感情问题比工作压力更容易导致女性患心脏病。婚姻生活不如意的女性的心脏病发生率,比婚姻幸福的女性高出3倍。

第五,女性心脏病治疗率低。女性心脏病发作后,一般治疗不够积极,死亡率也较高。而且女性在心脏病发作后的1年内,42%的人会病逝,比男性患者的死亡率(20%)高。

心脏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心脏病的早期症状:耳鸣

近些年来,有关研究人员发现,心脏病人,特别是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出现耳鸣,这是因为内耳的微细血管变化比较敏感,心血管动力学上出现异常尚未引起全身反应时,耳内可以得到先兆信息。因此,45岁以上的中年人如果一周内频繁出现耳鸣,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心脏病的早期症状:打鼾

胖人打鼾多。自然,他们当中不乏有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人。英国医学家曾于20世纪80年代末对4388名40-69岁的男子进行3年跟踪调查,将他们分成长期持续打鼾者、打鼾偶发者和不打鼾者三类。结果表明,长期持续打鼾者患心脏病、中风的人数远比其他两类的多,比例高。因此,从事这项研究的专家库姆·柯斯肯夫教授认为:睡眠打鼾是心脏仍处于工作状态的表示,是心脏病的警报信号,应作为诊断心脏病的依据之一。因此,如果一个人长期持续打鼾,就要留心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心脏病的早期症状:肩痛

肩膀疼痛,严重时连穿衣都困难者,如果是中老年人,多为肩周炎。然而,有不少心脏病人也常有肩痛的现象,特别是左肩、左手臂酸痛,为阵发性,并与气候无关。据有关资料表明,冠心病人肩痛者约占病人总数的65%左右,这是与血液流动动力学及神经走向有关。故中老年人发生肩痛,特别是左肩疼痛尤烈者,切莫简单地贴上块风湿膏就算了事,应经常注意自己的心脏情况。

心脏病的早期症状:胸痛

心脏病患者表现的胸痛,多在劳动或者运动之后,多发于胸骨后,常放射至左肩、左臂。疼痛时有一种胸部紧缩样感觉,持续2—3分钟,一般停止活动或舌下含硝酸甘油可终止。有些心脏神经官能症者也有胸痛,多数位于左前胸乳部或乳下,部位可经常变化,刺痛较短暂,隐痛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与活动无关,心前区多有压痛点。必须区别于心脏病人。

心脏病的早期症状:呼吸困难

心脏病人胸闷,呼吸困难多与肺郁血有关,故常发生在夜间、卧位时,坐位时减轻,为阵发性。活动与上楼也可发生。

心脏病的早期症状:水肿

心脏负荷过重致静脉回流受阻,远端血管充血发生水肿,也是心脏病人常见症状。除心衰外,轻微水肿往往是先兆症状。凡中年人有浮肿,都应及早求医。

心脏病的早期症状:频频脱发

90年代初美国麻省一家医院的研究心脏病问题中心,在一项研究中发现,频频脱发可能是与患心脏病有关。

这个研究中心在过去的42年中,一直对数干名男女的健康状况进行追踪“监察”。在1956年至1962年的6年中,发现1334名男士脱发现象。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医院助教希拉纳,对这些男子脱发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那些在6年内脱掉一半头发的男士,他们的心脏都已出现问题。

据国外的另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年龄在21-55岁的男士,如果头顶严重光秃,患心脏病的机会是一般人的3倍多。这项由波斯顿大学医院进行的研究结果认为,秃顶与心脏病相关的可能在于一种导致秃顶的男性激素二氢连睾丸素酮在作怪,这种东西可能影响血液中栓塞动脉的胆固醇的含量。

专家们因此建议,正在频频脱发或已经秃顶的青中年男士,应遵守合乎标准的生活方式去消除引致心脏病的种种因素,例如节食、控制体重、适当作运动、戒烟、治疗高血压病等等。

心脏病的早期症状:腿痛

心脏病专家研究发现,有些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时表现出来的却是下肢放射性疼痛。这一点不仅常被人们所忽略,而且会被误为腿部的疾患,以致延误了对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甚至可以造成严重的后果。

由心绞痛的腿部放射并不少见,这种疼痛有的放射到单腿,有的放射到双腿;有的放射到大腿,有的则放射到小腿。还有极少数患者甚至始于腿部,经腹股沟、腹部最后扩展到左胸部。此类病人另一个特点是:只放射到腿的前部,有时达到内侧的四个足趾,但不放射到腿的后部。心绞痛会放射到远离心脏的腿部,是因为心脏的感觉神经纤维不仅分布在颈和胸部的交感神经节上,使心绞痛放射到颈、胸交感神经所支配的左肩、左臂等处,而且有的感觉神经纤维还会延伸到腿的前部及足内侧四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有一点不变的就是疾病终究伴随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人生就是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早早发现心脑监测预警平台希望了解病因,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防患于未然,更好地与疾病作斗争。

硅谷“钢铁侠”马斯克对于新冠肺炎可能的治疗方法提出了一个想法:不妨尝试一下抗疟疾药物氯喹。这位特斯拉 CEO 曾说过,他在 2000 年差点死于疟疾。他周一在推特上转发了一篇学术文章的链接,该文章认为氯喹片可帮助新冠病毒患者更快恢复。这并不意味着它对 COVID-19 有效,但也许总比什么都没有好。https://t.cn/A6zWBlMK

【全球抗疫一团乱,华人学者:美英错失防控黄金期】“本周是世界抗疫开始后最为混乱无序的一周。”3月15日晚,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发文表示。
这一周,意大利处于崩溃边缘,开始封城;英国放话“群体免疫”,引发全世界热议和来自本国的抗议;美国遭受了来自本国和国际各种质疑,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中国被境外输入困扰,张文宏称上海专家团队已做好“二次过草地”的准备……
面对这样的混乱,3月15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预防兽医系终身教授王秋红和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医学院教授苏立山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分析了世界各国不同应对策略背后的逻辑。

▲ 《中国科学报》:《人类简史》作者赫利拉3月15日发文,认为应该通过合作和信任战胜病毒,而美国已经失去了全球领导者的角色。对此,您如何评价?

王秋红:
我非常同意他的观点。
疾病是没有国界的。由美国国际开发署资助、监测全球传染病的PREDICT项目过去10年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因为预算大幅削减,于2019年10月被叫停。我有时会想,如果这个项目还在,也许能发现和预警这次的新冠病毒。

▲ 《中国科学报》:说到预警,之前有一名在美国被诊断为流感的患者回到日本后被确诊为新冠,因此有人质疑美国流感致死的人中可能部分死于新冠肺炎,而美国CDC主任Robert Redfield日前也承认了这一可能。您认为美国是否可能早有新冠而未发现?

苏立山:
这里要注意一个时间问题,Robert Redfield的回答是“当前”在美国有这种可能。这个我同意,1月份之后有可能有新冠混在流感里没有发现。但如果说从2019年9月份流感季开始就混入了新冠是没有依据的。

王秋红:
如果从去年流感季开始时就有新冠病毒,应该有临床医护人员被传染的报告,但实际没有看到,所以我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
但是现在流感里是不是混有新冠?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
我专门请教过俄亥俄州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他们告诉我,流感病例确实不是按照检测阳性来判断,而是依据症状。因为流感的症状很严重,比较容易和一般感冒区分开,确诊为流感死亡不是必须拿到检测结果。

▲ 《中国科学报》:纽约州州长此前也指出美国的病原检测太少,导致数据偏低。据您了解,有没有检测困难的问题?

苏立山:
北卡罗来纳州有自己的检测机构,发现感染之后会把样本送到CDC验证,同时在结果出来之前发出新闻通报。不管CDC结果如何,大家都会得到消息。

这次的问题是美国CDC表现得非常不称职。以前都是CDC做好试剂盒送给各地,结果这次有一个组分错了,整批都不能用,真是不可原谅的失误。

▲ 《中国科学报》:中国的试剂盒早期也出现很多问题。

王秋红:
这个错误跟中国早期试剂敏感性低等问题不同,中国早期主要面临着样品采集、培训、设备等问题。而且新冠是RNA病毒,很容易降解,可能送检的过程中降解了就会检测假阴性。而美国CDC是组分错误,并且花了两个月才做出来,确实不可理解。

苏立山:
特异性序列检测不是高深的科学,中国很快就做出来了。我实验室任何一位博士后,几天时间就能设计一种检测新病毒的实验方法。所以我想应该是简单失误和执行力问题。

▲ 《中国科学报》:《科学》杂志主编Holden Thorp 3月11日发表社论,指出特朗普在过去4年中大幅削减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经费,现在却突然要求几个月之内拿出疫苗。美国CDC表现不佳是否同投入不足有关?

苏立山:
这篇来自我们前校长的社论特别及时、到位,近几年我也有这种担心。
美国现任总统、副总统及政府忽视科学、不相信科学甚至反科学,这三四年来大幅削减了科学研究的预算,包括削减CDC和NIH的资金。
我现在寄希望于私有机构,美国的私有机构其实承担的作用同样重要。如果能开发公司的潜能,可能比政府有效得多。
美国CDC确实经费缩减很多,以前在每个国家都有大流行病防治办公室,两年前取消了。但即便如此,美国CDC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CDC,没有理由连检测试剂盒都做错。

▲ 《中国科学报》:中国CDC的表现前一阵受到非议,美国CDC现在也有很多批评的声音。

苏立山:
这次事件反映出各国政府和CDC都有不同的问题,美国CDC是犯了低级错误,中国CDC是信息不能及时帮助决策上报。
但是要注意,别人的缺点和自己的错误不相关,不能因为别人有缺点,就不改正自己的错误。希望中国和美国CDC都能不断改进。

▲ 《中国科学报》:国内疫情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被控制住了,国际形势现在不容乐观,有人说外国人“抄作业”还抄错了。但是很多国家似乎并没有打算“抄作业”,甚至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彻底消灭病毒,各国不同的应对策略背后有着怎样的逻辑?

苏立山:
各国国情不一样,中国的做法有效,但是别人可能很难学。
比如中国为控制疫情,要求公众居家隔离,虽然承受了各种损失,但是我没有看到老百姓特别排斥。外国人看到这个消息都是惊掉下巴,认为不可思议。美国老百姓至少现阶段不可能接受,就算政府想做也做不到。当然,这跟疫情发展也有关,比如意大利现在没办法也封城了。
新冠肺炎作为一种新发流行病,各个阶段的应对策略是不一样的。早期是黄金阶段,如果做到每个病人都跟踪,是可以控制的。新加坡看起来是控制较好的例子。
美国一开始也想根除病毒,所以对早期感染者全部追踪、隔离。直到美国第一例社区病人的出现,这个人没有明显的中国病人接触史。到后面就控制不了了,所以政策变成了降低感染率,把感染曲线拉低。
英国似乎也是错过了黄金期,他们认为全面隔离检测没有太大意义。就跟我们对流感一样,重点是保护易感人群。虽然各国措施不一样,但是英国比较极端,所以引发疑问,效果怎么样还得再看看。

(图片说明:本周开始,英国很多机构开始鼓励居家办公。3月16日早高峰时段的伦敦地铁明显比往常人少。不过仍然无人戴口罩。徐杨摄影)

▲ 《中国科学报》:有人把中国的抗疫举措同一些国家的“佛系”策略进行对比。您如何看待?

王秋红:
我认为中国早期的大隔离措施是非常有效且必要的,因为这是一种新病毒,谁都不知道它什么样,万一致死率很高怎么办?
现在其他国家看起来“佛系”的措施,都是基于中国积累的数据,有的放矢。比如80%是轻症,老人、有慢性病基础病的人是高危人群。我的老师已经70多岁了,她现在就居家办公。这些都是中国给国外提供的宝贵经验,很多国家的民众都很感谢中国。
而且,中国和其他国家条件都不一样,人口基数大、密度高,严防次生灾难发生至关重要。

▲ 《中国科学报》:面对源源不断的境外输入,中国现在应该怎么办?

王秋红:
我认为现在更应该关心大部分中国人对新冠没有免疫力的问题。即使全部清零,一旦有境外输入就是星火燎原。
新冠病毒的特点是有很多轻症和无症状感染,也能传播病毒,因此可能不能完全消灭。所以一些国家的策略是要把暴发的速度压制下来,使医疗资源够用、医疗系统能承受,而不至于出现医疗挤兑,重点保护基础病和高龄的高危人群,往后有希望。

苏立山:
现在看起来疫苗很有必要,新冠病毒留在人群的概率可能比SARS大,更接近流感。但是,保护性疫苗要做大量保护性实验,验证免疫力诱导和免疫力存活时间,一年之内做成的可能性很小,只能为下个季节准备。
药物方面,我看好病毒特异抑制剂和特异性中和抗体,今年或明年做出来都行。比如瑞德西韦应该对其他冠状病毒也有用。
不管是药物还是疫苗,许多问题只有大规模临床实验才能解答。一定要尊重基本的科学依据,不能不切实际地加速研发。#科学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追踪#
https://t.cn/A6zpv8Ug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所有人,银行门外有人拦住你说这样的话,要小心!已有人中招,损失惨重
  • 你吃过小黄人汉堡吗?今天起,就在麦当劳!快来签到,打卡这10款新品!
  • 全省首例!泉州:公交站台竟装有空调?!等车不用等出一身汗了......
  • 无语!小车停在泉南高速应急车道上,一家三口竟在车内......
  • 心痛!男子给重病女儿挖坟,每天带她去坟坑玩,原因让人泪奔......
  • 突发!泉港:毒蛇爬入民宅,咬死一名装修工人……
  • 禁行机动车!泉州市区西街这段时间将成步行街,但是还有免费“小白”!
  • 厦门38名拟提任干部任前公示!有咱泉州人,快看都是谁?
  • 笑声72次,掌声15回!同济教授在女儿婚礼上的致辞字字感人,句句戳心
  • 痛心!泉州一男子意外触电,妻子搭救却双双身亡,留下三个孩子!
  • 必看丨与你有关!明日起,这些新规将影响你的生活!
  • 闯红灯、不礼让行人……你如果这么做,就可能在大庭广众下接受这样的处罚!
  • "完美宝宝"哭声像猫叫!医生急死了,家长却…检查结果惊呆众人
  • 紧急提醒!女子用完这东西后浑身瘙痒,还患上了这个病...
  • 今天起“最严交规”要实施?假的!但泉州人注意,这个是真的……
  • 速看!一张微信截图,足以令你倾家荡产!已多人中招!
  • 骗银行99亿!男子名校毕业,钻研金融漏洞得手后炒期货买豪车,两年挥霍9亿...
  • 警惕!借条上千万不要写错这三个字,否则你一毛钱也要不回来!
  • 女星嫁豪门三年就进“冷宫”,一个月领11万块钱却见不到老公!评论区却笑疯了...
  • 全球首款 Android 8.0 手机规格曝光:分辨率有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