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典:《论语.颜渊》12.7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子贡:前520年-前456年,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通达事理,有杰出的“言语”才能,善经商,曾任鲁国、卫国的丞相。
▲政:为政之道。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仓廪实、武备修,然后教化行,则民信其上。兵,兵器,引申为士兵、武备。《说文》:“兵,械也,从双手持斤并力之貌。”
▲必不得已而去:假设遇到不得已的时候,兵、食、信三者不能兼顾,必去其一。陆氏:“上节言其常,此不得已,言其变也。”

■现代翻译:子贡问为政之道。孔子说:“先求充足粮食,次乃讲究武备,民间自然信之了。”子贡又问:“倘遇不得已,于此三者间,必去其一,则孰可先去呢?”孔子说:“减去武备吧!”子贡又问:“倘遇不得已,于此二者间,再必去其一,则孰当先去呢?”孔子说:“减去食粮吧!自古以来,人谁不死?若苟无信,则G都不存在了。”

●三国魏何晏等《论语集解》:孔安国曰:死者,古今常道,人皆有之。治邦不可失信。

●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问为政之法也。食为民本,故先须足食也。時浇复须防卫,故次足兵也。虽有食有兵,若君无信,则民众离背,故必使民信之也。兵比二者为劣,若事不获已,则先可去兵也。人若不食,乃必致死。虽然自古迄今,虽复食,亦未有一人不死者。是食与不食,俱是有死也。而自古迄今,未有一国无信而国安立者。今推其二事,有死,自古而有。无信国立,自古而无。今宁从其有者,故云去食也。故李充云:“‘朝闻道夕死’,孔子之所贵;‘舍生取义’,孟轲之所尚。自古有不亡之道,而无有不死之人。故有杀身非丧己,苟存非不亡己也。”

●宋刑昺《论语注疏》:此章贵信也。足食则人知礼节,足兵则不轨畏威,民信之则服命从化。以兵者凶器,民之残也,财用之蠹(dù ,指蛀蚀器物的虫子)也,故先去之。夫食者,人命所须,去之则人死。而去食不去信者,言死者古今常道,人皆有之,治国不可失信,失信则国不立也。

●宋陈祥道《论语全解》:兵之于徳为末,于器为凶。故古者制字之意,戈欲偃、弓欲弛、武欲止。则兵岂先王之所尚哉?此所以宁有信而去兵也。食之所养者小体也,信之所养者大体也。故无信而生,不若有信而死,此其所以宁去食而信断不可少也。然非兵则无以有其食,非食则无以存其信,三者固不可偏废,惟其轻重缓急之不同。

●宋朱熹《论语集注》:言仓廪实而武备修,然后教化行,而民信于我,不离叛也。食足而信孚,则无兵而守固矣。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而不失信于我也。程子曰:“孔门弟子善问,直穷到底,如此章者。非子贡不能问,非圣人不能答也。”愚谓以人情而言,则兵食足而后吾之信可以孚于民。以民德而言,则信本人之所固有,非兵食所得而先也。是以为政者,当身率其民而以死守之,不以危急而可弃也。

●宋张栻《癸巳论语解》:生则有死,人之常理。至于无信,则欺诈倾夺,无复人理,是重于死也。夫食与兵,固为急务,然信为之本。无信,则虽有粟,而谁与食?虽有兵,而谁与用哉?

●清《四书解义》:此一章书见为政者有经有权而总以信为立国之要也。昔子贡问政于孔子。孔子曰:为政者凡以为此民也,民以食为天,必制其田里,薄其税敛,则食足而民生以遂矣。民以兵为卫,必为充其行伍,时其训练则兵足,而民生以安矣。然兵食既足,而民心未孚,则民岂可恃乎?必勤施教化,彰明礼义,使民皆尊君亲上,而无诈无虞,则民信之矣。此乃政之大经,缺一不可也。子贡又问曰:三者兼全诚美矣,倘不得已于三者之中姑去其一,将以何者为先乎?孔子曰:去兵。盖民既足食,而且有信以固结之,则家自为卫,人自为守,虽无兵而国可保也。子贡又问曰:去兵已属权宜,设不得已于二者之中又去其一,将以何者为先乎?孔子曰:去食。夫民无食则死,原不可去,但自古以来人皆有死,必不能免。若信者,乃本心之徳,而人之所以立于天地之间者也。使民而无信,则形虽存而心已死,无以自立。民不立,而国谁与立邪?可见为政者不可徒求之富强,而要必以信为本。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去兵去食,极其祸难,不过人君国灭身死。然自古人皆有死,死而君德无所可讥,民心终未能忘。虽死之日,犹生之年。况民戴其上,如手足之卫身,子弟之卫父兄。虽值危难,其犹可以济。是故,信者,上所以治民之准也。苟无信,虽足兵足食,犹不能守;况更值不得已,而兵食皆将去之乎?兵革不动而威,用利不施而亲,此之谓明王之守也。折冲乎千里之外,此之谓也。又《晋语》箕郑对晋文公曰:“信于君心,信于民,信于令,信于事。信于君心,则美恶不逾;信于民,则上下不干;信于令,则时无废功;信于事,则民从事有业。”咸以信为政要。故夫子言道千乘之国,亦云“敬事而信”也。

●钱穆《论语新解》:本章因子贡善问,推理至极,遂有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之说。然子适卫,告冉有:“既庶矣,当富之。既富矣,当教之。”与本章足食在前,而兵与信次之同意,可见为政者首以使民得食能保其生为先。惟遇不得已,则教民轻食重信,一处常,一临变,读者须于此善体,不可徒认自古皆有死之单辞,遂谓为政者可以不顾民命,而高悬一目标以强民之必从。此亦一义命之辨。为政者首重民食是义,宁去食是命。立身立群同是一理,立身有舍生取义,导群亦有去食存信,此与“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各申一面,不相害。

★此章记善为政者必以信为本。民无信不立,若无民信,则号令日轻,纪纲日弛,赏不足以劝,罚不足以惩,委靡颓堕,每事不立矣,纵无外患,也有内乱,虽足兵足食,则国不能安立。

读书学典:《论语.先进》11.26.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有抱负,坦诚,性情刚直,好勇尚武,自信,知难而进,有军事政治才能。
▲曾皙:生卒年不详,名点,字子皙,曾参的父亲;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
▲冉有:前522年-?,姓冉,名求,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
▲公西华:前509年或前519年-?,复姓公西,名赤,字子华;谦恭有礼,说话委婉,娴于辞令,娴熟礼仪。有非常优秀的外交才能。
▲侍坐:陪同、侍奉孔子坐。以下事上曰侍。《正义》:“‘侍坐’者,谓四子侍于夫子坐侧也。上篇或言侍,或言侍侧,此独言侍坐,明四子亦坐也。”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以,因为。长,年长。尔,你。毋,不要。以,可以看做已,止也。《论语后录》:“以、已古字通用。”《石渠意见补缺》:“谓毋以我年长,止而不言。”
▲居:平时、平日在家的时候。
▲不吾知也:即“不知吾也”,不了解我、不理解我。
▲如或:如果有人。
▲则何以哉:则,就、那么。何,什么、怎么。以,用。钱穆:“言如有知尔者,则何用以自见。”

■现代翻译: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四人在先生处侍坐。孔子说:“我虽然年长你们一些,不要以为我年长又是你们的老师,就说话不尽言,今天你们要说说心里话,要言无不尽。你们平时总说自己才识可为世用,但别人并不知道。如果今天有人想了解你们的才能而用你们,那么你们将向他们展示什么样的才能呢?(想让他们了解你们什么样的才能呢?)”

●三国魏何晏等《论语集解》:孔安国曰:言我问女,女无以我长,故难对。女常居云人不知己。如有用女者,则何以为治。

●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孔子将欲令四子言志。故先说此言以劝引之也,言吾今一日年齿長大于汝耳,汝等无以言吾年长而不敢言己志也。汝等常居之日,则皆自云无知吾者也。如或有人,欲知用汝等,汝等则志各欲何为治哉?

●宋刑昺《论语注疏》:此章孔子乘间四弟子侍坐,因使各言其志,以观其器能也。时孔子坐,四子侍侧,亦皆坐也。孔子曰,女等毋以吾长而惮难其对也。女常居则云已有才能,人不我知。设如有人知女,将欲用之,则女将何以为治?

●宋朱熹《论语集注》:言我虽年少长于女,然女勿以我长而难言。盖诱之尽言以观其志,而圣人和气谦德,于此亦可见矣。言女平居,则言人不知我。如或有人知女,则女将何以为用也?

●清《四书解义》:此一章书是见圣贤用世必先考志也。昔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于孔子之侧,孔子欲观其志,乃谓之曰:人或拘于少长之分而不罄其所怀,故欲内考其心不可得也。今我与尔虽有一日之长,但有怀必吐,毋以我长而不言也。且尔等平居自念则曰:吾之才识可为世用,但人莫知耳。如或有人知尔而用之,其将何所挟持以副其知邪?此孔子欲观诸贤之志而裁成之也。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子路少夫子九岁,冉有少夫子二十九岁,公西华少夫子四十二岁,惟曾皙年无考,其坐次在子路下,是视子路年稍后。夫子长于四子,不欲多引年,故谦言“一日”也。言此身既差长,已衰老,无人用我也。夫子自言身老,若四子则年力未衰,宜为世用,故就其平居所发论诱之尽言,以观其才志何如耳。

★夫子此问,盖欲考诸贤经纶之业,若空疏无具,则非儒者之志矣。 https://t.cn/RxRVHIh

读书学典:《论语.子罕》9.8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知:知识。无知:没有知识。朱子:“孔子谦言己无知识。”孔子不以有知而自居,此处当深思。何晏曰:“知者,知意之知也。”知意,谓故用知为知也。圣人忘知,故无知知意也。若用知者,则用意有偏,故其言未必尽也。我以不知知,故于言诚无不尽也。
▲鄙夫:庸俗浅陋之人。孔子称乡下人、社会下层的人。
▲吾、我:《四书纂笺》:就己而言则曰“吾”,因人而言则曰“我”。
▲空空如也:此处一指孔子空空如。无识也。缪协:“唯其无也,故能无所不应。虽鄙夫诚问,必为尽其本末也。”焦竑:“孔子言己空空无所知,唯叩问者是非之两端,而尽言之。孔子自得其本心,见闻识知,泯绝无寄,故谓之‘空空’,然非离鄙夫问答间也。”《四书反身录》:“夫子惟其空空,是以大而能化,心同太虚。”刑昺注:空空,虚心也。郑彼注云:“悾悾,诚慤也。”此鄙夫来问夫子,其意甚诚慤,故曰“空空如”。
▲叩:叩问。钱穆:“如叩门使门内人闻声开门,又如叩钟使自鸣。孔子叩问此鄙夫,使其心自知开悟。”李光地:“叩者,推究以发其所疑之两端也。”《正义》“叩”者,反问之也。因鄙夫力不能问,故反问而详告之也。
▲两端:两头。事物有其两头,如始终、本末、上下、精粗、利弊、正反等,孔子根据此人所疑之事的两端进行叩问而告之。郑注云:“两端,末也。”凡事物之始,皆起微末,故末有始义。尹氏曰:“圣人之言,上下兼尽。即其近,众人皆可与知;极其至,则虽圣人亦无以加焉,是之谓两端。如答樊迟之问仁知,两端竭尽,无余蕴矣。若夫语上而遗下,语理而遗物,则岂圣人之言哉?”
▲竭:竭尽。孔安国:“竭尽所知,不为有爱。”钱穆:“于此两端,穷竭叩问,使鄙夫来问者,对其本所怀疑之事之两端均有开悟,则所疑全体皆获通晓,更无可疑,使自开悟。”

■现代翻译: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没有知识。有一个粗鄙的人来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我从他所提问题的正反两头去探求,尽了我的力量来帮助他。”

●三国魏何晏等《论语集解》:知者,知意之知也。言知者,言未必尽也,今我诚尽也。孔安国曰:有鄙夫来问於我,其意空空然,我则发事之终始两端以语之也,而竭尽所知,不为有所爱也。

●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知,谓有私意于其间之知也。圣人体道为度,无有用意之知,故先问弟子曰吾有知乎哉也。又云无知也,明已不有知知之意也,即是无意也。此举无知而诚尽之事也。鄙夫,鄙劣之夫也。空空,无识也。言有鄙夫来问我,而心抱空虚如也。两端,事之终始也。言虽复鄙夫,而心虚空来问于我,我亦无隐,不以用知处之,故即为其发事终始,竭尽我诚也。即是无必也。故李充曰:日月照临,不为愚智易光;圣人善诱,不为贤鄙异教。虽复鄙夫寡识,而率其疑,诚谘于圣,必示之以善恶之两端,竭己心以诲之也。

●宋刑昺《论语注疏》:此章言孔子教人必尽其诚也。孔子言,我有意之所知,不尽以教人乎哉?无之也。常人知者言未必尽,今我诚尽也。空空,虚心也。叩,发动也。两端,终始也。设有鄙贱之夫来问于我,其意空空然,我则发事之终始两端以告语之,竭尽所知,不为有爱。我教鄙夫尚竭尽所知,况知礼义之弟子乎。明无爱惜乎其意之所知也。

●宋陈祥道《论语全解》:圣人之于人,患其不能学,不倦其所教;患其不能问,不隐其所答。互乡童子之进,则与之而不拒;鄙夫之问,则叩两端而竭焉。盖智及之,而诚不至,圣人答之以略;智不及,而诚至焉,圣人告之以详。

●宋朱熹《论语集注》:孔子谦言己无知识,但其告人,虽于至愚,不敢不尽耳。叩,发动也。两端,犹言两头。言终始、本末、上下、精粗,无所不尽。程子曰:“圣人之教人,俯就之若此,犹恐众人以为高远而不亲也。圣人之道,必降而自卑,不如此则人不亲,贤人之言,则引而自高,不如此则道不尊。观于孔子、孟子,则可见矣。”

●宋张栻《癸巳论语解》:此章之意,亦恐学者以圣道为高远而圣人为有隐也。凡所以告二三子者无不尽矣,虽使鄙夫持空空之质而问,所以告之者,亦未尝不就其两端而无不尽者焉。盖语近而其远者未尝不具焉,语卑而其高者未尝不存焉。形而上曰道,形而下曰器,而道与器非异体也。圣人有隐乎尔哉?在学者体之何如耳。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夫子应问不穷,当时之人,遂谓夫子无所不知,故此谦言“无知”也。焦氏循补疏:“此两端,即中庸‘舜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之两端也。鄙夫来问,必有所疑,惟有两端,斯有疑也。故先叩发其两端,谓先还问其所疑,而后即其所疑之两端,而穷尽其意,使知所问焉。盖凡事皆有两端,一旌善也,行之则诈伪之风起,不行又无以使民知劝。一伸枉也,行之则刁诉之俗甚,不行又无以使民知惩。一理财也,行之则头会箕敛之流出,不行则度支或不足。一议兵也,行之则生事无功之说进,不行则国威将不振。凡若是,皆两端也。而皆有所宜,得所宜则为中,孔子叩之,叩此也。竭之,竭此也。舜执之,执此也。用之,用此也。处则以此为学,用则以此为治,通变神化之妙,皆自两端而宜之也。”处则以此为学,出则以此为治,通变神化之妙,皆自此两端而宜之也。

●南怀瑾《论语别裁》:知识最高处就是“无知”,就是始终宁静,没有主观,先没有一个东西存在,这是最高的学问境界。孔子说,你们以为我真正有学问吗?我老实告诉你们,我一点学问都没有,我什么都不懂。有不曾受教育的人来问我,我实在没有东西,因为没有主观,没有成见,就反问他提出问题的动机,就他相对思想观念的正反两面研究透了,给他一个结论。所以我没什么学问,不是我给他答复,是他自己的意见提出来问我时,我替他整理作个结论而已。

★此句是见圣心之虚,教人之诚也。孔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泯绝见闻识知,彻见本性,就是空空如也。本性空空,而有大用,刘宗周曰:“人之心,虚而已矣。生一分知识,便窒一分天理。”本性空灵,毫无妄见,所以“空空如也”,即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道理。这里又提出孔子有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这就是“叩其两端而竭”,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思想方法。《中庸》说舜执其两端,此处是说孔子叩其两端,都是中道。刘宗周曰:“才拈一物,便有两端,如有是则有非,有本则有末,有精则有粗,才有过便有不及。两端之道,阴阳而已。”很多人不能看透事情的本质,面对问题的时候迷惑不定,就是此两端模糊不清;或者,对事情的起因、结果存有分歧;或者,对事情的利弊不知;先问其所疑,而后即其所疑之两端,而穷尽其意,穷竭叩问,要未叩不先起念,既竭依旧忘知,物来顺应,就能求得问题的解决。 https://t.cn/RxRVHIh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7、水肥管理除了种植前的底肥,冬瓜生长期间还需根据生长状况适时追肥。5、种植前准备冬瓜生长周期长,产量高,对养分需求大。
  • 但如果你28买进去,现在16点,恭喜你,抄底后你的盈利为-43%,几乎腰斩。但如果你28买进去,现在16点,恭喜你,抄底后你的盈利为-43%,几乎腰斩。
  • 欧洲此举,好比在汽车行业扔了颗“绿色炸弹”燃油车大佬们得加速转型,不然就得让位给电力新秀。这波浪潮下,你我的选择,或许就是推动世界向前的那一小股力量。
  • #阳光信用[超话]##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只有经历最漫长的等待,最艰难的坚持最寂寞的时候,才能成就最伟大的梦想,善不可不红恶,不可不去善心,人人有快乐你我他,
  • 小众の日常文案 .꒳ᵒ꒳ᵎᵎᵎ . 愉快ᵗⁱᵐᵉ . •早餐.* .⁾⁾ 今日️ . 拒绝藏图ଲ ଇଉକ . 享受快乐 ​ . 富婆版日常☕️ .週末ꀿªᵖᵖ
  • 就是这❓❗快来交出你舒适露营宝藏趴趁着春风,带上帐篷、露营床垫…向忙碌的生活提交「请假条」来一场春日出逃,去感受大自然气息一日行!这个清明小长假,让我们开启一场
  • ”刚开始谈恋爱的时候一个人对你很好,那可能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热恋期的甜蜜,时间长了就慢慢变得敷衍,忽略细节。做真实的自己,真心爱你的人配得上你的优秀,也包容
  • 枝条那个有人在猜天照,有可能[思考],不过想到崽战皮剪影里不知火有松或者银杏的元素,阿离会不会也有可能呢[思考]浴衣那个皮看着像须佐️花的那个看着像萤草,但也感
  • 《寻人启事》测评: 经过群众举报,警方发现了一个特殊的“案发现场”铸铁模具中被早已冷却的钢水填充,形成了一块坚硬的钢铁,仅有一段视频证明曾有人被投入到模具之中
  • 总的来说,含有二硫化硒的洗发水是一种有效的去屑止痒控油产品,可以经常使用,但需注意个人头皮状况,并适时调整使用频率。在众多选择中,十芳清去屑止痒控油洗发水可能是
  • ”(似乎在介绍五月雨的时候也说了一遍)•战时重巡洋舰最上:图1•战后最上(DE-212):图4、图7、图8、图9最上(油轮):影像资料缺失最上(FFM-1):图
  • #凪玲[超话]##凪玲# 噩梦将息(一) 预警: g向,克苏鲁,重口!但先给出happy end,小情侣会完全无伤通关,回家结婚快乐生活 正文: “耶
  • ”他沉默了几秒,接着说,“前段时间我和我有过联系,她还没有彻底接受你丈夫,但是她说他们之间已经坦诚地谈过了很多事,其中应该包括你,我没想到她有一天会成为小三。”
  • 这么多年最擅长的就是出方案,干得最多的就是吃喝玩乐买东西,能不能有人雇我啊[悲伤]没有太多图因为光忙着导航手机都没电了[可怜]扯远了,每次都会和认识十年的旧朋友
  • 记录下最近有个会给我拍照的男票,让我从不爱拍照僵硬怕,到现在已经会摆动作笑了。就是喜欢嗑他水仙了,还是冷圈,饿!
  • #周深[超话]##2024周深9.29hz巡回演唱会# [举车]#周深上海演唱会# 今天在399,也就是梅奔的最山顶看周深简直是捅了路人窝了前后左右方圆…全是路
  • ”陆展修啧啧两声,“我知道是你的宝贝,是你的心头肉,但也不用保护得这么好吧。”“这话说的,我在弟妹面前,那还是要正经的。
  • 我讨厌做选择 但现在正处于做选择的处境之中 又转念一想 我们本就是在不停的做选择呐 我脑海中总会跳出很多想法 可我大多都没办法做到 有的不现实 有的缺乏勇气
  • 奋斗在阳光下,拼搏在风雨中,岁月如烟带走了青春往事,春夏秋冬带走了你们的容颜,高速公路见证了你的付出,高大雄伟的特大桥见证了你的功劳,那是一条辽阔的土地贯穿而成
  • ” #凤凰传奇[超话]#五月‍⬛[相爱]没有五月天的五月,也是快乐的[太开心]去到了约定许久的上海,结果天气让人emo,还好朋友在身边耶[爱你]从此五月成为领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