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识阴十大外道种性(二)
(第二百二十六段)#识阴第四至第五种外道种性#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人,人死还为十方草树,无择遍知。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知无知执,婆吒、霰尼,执一切觉,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四:计圆知心,成虚谬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种。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圆融,根互用中,已得随顺,便于圆化,一切发生,求火光明,乐水清净,爱风周流,观尘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尘,发作本因,立常住解,是人则堕,生无生执。诸迦叶波,并婆罗门,勤心役心,事火崇水,求出生死,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五:计著崇事,迷心从物,立妄求因,求妄冀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颠化种。】
4、佛说:又有持戒修善的善男子,在穷尽智慧,研究妙理,空尽行阴后,已灭了生灭,进入到了无生灭的小乘境界,但并未证果,更未得大自在,于大乘菩萨要证的寂灭佛果,精妙殊胜,常乐我净之大涅槃还未能圆满,还有一大段路要走。
行者没有明白这些道理,自以为是的在进入识阴后,将观照中的识阴“所知”,深入探究,精心分析,分析认为这个“所知”就是圆满遍及一切诸法的如来正遍知,进而推测一切诸法皆有所知,那么诸法中的草木也应该有“知觉”,有知觉就有情识,有情识就应该与人一样,属于有情众生。
既然十方草木是属于有情众生,那么草木在毁灭后就可以变为人,人死了又会变成十方草木,二者没有分别选择,因为一切法都含具有知觉性的正遍知。这些是比较典型的外道思想。
从上可见,行者根本就不懂什么是有情众生、什么是无情众生,却在想当然中将有情无情混为一谈,在这种荒谬的认识下,还自认为是最殊胜的悟解,此人则堕入“知无知执”之邪见。
“知无知执”意为妄执无知觉众生为有知觉众生、故名知无知执。与“婆吒、霰尼”这两个外道认为万物皆有觉知的观念相合,而成为其伴侣。行者如此认识,则迷佛菩提,亡失了自己本有的正知正见,是名识阴第四种性:“计圆知心”。
“计圆知心”意为妄计圆满遍及一切处之万物,认为万物皆有觉知,故名计圆知心。行者以计圆知心为修行之因,最后成就的就必然是“虚谬果”。“虚谬果”意为虚假之结果,因其虚谬,就有了草木和人一样有觉知的荒唐说法。如此则违逆并远离圆通妙觉,与涅槃城大道背道而驰,行者由此而生“倒知种”。“倒知种”的意思是以无知为有知而生颠倒:故称倒知种。
5、佛说:又有持戒修善的善男子,在穷尽智慧,研究妙理,空尽行阴后,已灭了生灭,进入到了无生灭的小乘境界,但并未证果,更未得大自在,于大乘菩萨要证的寂灭精妙,常乐我净之大涅槃还未圆满,还有一大段路要走。
行者没有明白这些道理,自以为是的在自己已证得身体和意识圆融无碍的境界中,六根互用,得自在随顺之神通,并以此圆化神通,对一切事物都生起能随意变化的本领,求火时就能看到火之光明、求水时就能快乐地见到水之清澈、爱风时就能看到风之无碍周流,观“色、声、香、味、触、法”时,就想它们每一尘都能得到各种境界的圆满成就。
比如观色:色代表物质及物理世界,行者可随意将物质变化成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如房子、车子、金钱、财物等等,都可随意而现;还可将物理世界变化成自己需要的人间净土、西方净土等最美好的世界,都可随意而现。
其他如自己喜欢的歌声、天籁之音等各种美妙的声音,都可随意而有;还有花香、檀香、沉香、清香、醇香、浓香等各种美妙的香味,都可随意而生;还有各种想尝的美味佳肴等最美妙的味道,都可随意而有;还有想触摸自己喜欢的东西或金银珠宝等最美好的宝贝,都能随意而现;还有自己想上天,就能飞往天宫;想下海,就能前往龙宫等各种最美妙的境界,这些都能随意而现。
但这些只是六根互用中随意显现的一些境界,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就会堕入外道。 从上可见,诸多善男子虽然得了六根互用等各种随顺神通,但行者因各自的所见不同,就有不同的崇拜和供养。
比如有供“火神、水神、风神”的;对“地大、水大、火大、风大“所现之相,认为是发生四大所现诸多尘相的本因,并将地大所生之坚固、水大所生之清净、火大所生之光明、风大所生之周流等尘相,作为常住不动的本心来理解,是人则堕入:“生无生执”的外道法中。“生无生执”是执四大六尘本不能生诸法,却妄以为可生,这种执无生为有生称为:生无生执。
佛说:这些拜地水火风四大之神的有“诸迦叶波并婆罗门”,“诸”是指迦叶波族和婆罗门族的很多人。迦叶波是婆罗门十八种性中的一个种性、迦叶波和婆罗门这些外道都认四大能生一切法。他们常修苦行,勤苦其心、奴役其体,从事拜水神、火神类以求出离生死。行者的认识与这些拜神外道相同,故成其伴侣,因而迷佛菩提,亡失了自己本有的正知正见,是名识阴第五种性:“计著崇事、迷心从物。”
“计著崇事、迷心从物”的意思是妄计执著于崇事火神等神灵就能解脱生死,从而迷失自己的本心而听从于神类外物。妄立本不能生诸法的四大为能生之因,并妄想求得无上菩提之果,这些错误的见解,已经违逆并远离了妙觉圆通,与常乐我净之涅槃城背道而驰,行者由此而生“颠化种”。
颠化与正化相对,什么是正化呢?诸法心造、法是所造,此名正化理;如果认法是物造、将能所颠倒,名颠化理,故生颠化种。

應成派之地道的建立 {宗義建立摘錄}

☘「處於 『根本定』當中之聲聞及獨覺阿羅漢之心續中,以 『斷除二我執及其種子』而顯出差別的真如性」是無餘涅槃。這個真如性是空性、涅槃、滅諦。

有餘涅槃是還帶有顯現實有的心,這時候都是以世俗諦做為對境,所以都會有所知障的染污在裡面。

先證得二乘阿羅漢之後,再回小向大的行者,在進入大乘道時,所要斷的是所知障而已,因為他們在小乘道時已經斷除了煩惱障,所以回小向大時,只要斷除剩下的所知障。

如果從一開始就進入大乘道,則要先斷煩惱障,再斷所知障。
煩惱障的斷除與證得第八地是同時的,
第八地以後才開始斷所知障,第八地到第十地是斷所知障,斷盡所知障時就成佛,同時現證佛的四身,四身是自性法身、智慧法身、圓滿受用身 (報身)、化身。

去除我执的次第修法 {實執爭論摘錄}
❶ 假设没有发自内心深处去思维死亡无常的话,「僅屬為今世。」全都是为了这辈子的功名利禄。对这辈子的耽着心就会很强烈。
「若未誠思死,盡取法者稱,
  僅屬為今世 。此世复何有?」
除了这辈子之外,我们还有为下辈子做什么事情吗?没有!
因为「未誠思死,」我们没有发自内心深处好好去观修死亡无常。
内心没有好好思维死亡无常的话,「盡取法者稱,」就只有表面上的一个“行者”的名字而已。
可是,不管取什么名字,假如我们的内心并没有去思维死亡无常的话,那就必定会对这辈子有很强烈的耽着贪恋。

❷其次,假设内心没有出离心的话,一定会贪恋轮回的美满。贪恋轮回美满的话,不管怎么作禅修,都只是在继续推动轮回而已。没有出离心,不能离开轮回。
「輪迴共與別,思患故誠心,
  求脫心未生,聲聞脫何得?」
出离心非常重要。
就一个行者来讲,关键问题在于出离心要如何产生。所以,这里谈到了出离心的禅修方式。
对于轮回总体的过患,以及对于轮回各别的过患,都要发自内心深处去好好思维一下。
再三努力精进去禅修之后,就会发自内心深处很坚决地确定说:“轮回是不好的!我要把轮回丢掉!”这种想法产生出来,才是出离心。
假如没有像这样去思维轮回总别过患的话,出离心是不可能产生的。
「思患故誠心,求脫心未生,」没有思维轮回总别过患,就不会产生出离心。不会产生出离心的话,「聲聞脫何得?」意思是聲聞所要追求的「脫(解脱果位)」如何能得。
假设现在出离心没有生起的话,就连声闻所追求的解脱果位都得不到呢!至于一切智佛果位,那根本谈都不要谈了!这里虽然用的是一个问号。不过,意思是很肯定的。“怎么会得到呢?! ”根本就得不到的!

❸再次,慈心悲心应该要产生。假设没有这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对众生的悲心---即「淨樂(即增上意乐)」的话,他在内心深处还是有我爱执存在着,悲心就不能真正产生,所以,「何列入大乘?」
「諸情如獨子,誠愛並不生,
  淨樂未承擔,何列入大乘?」
假如对待一切有情众生就好像我之独生子一样的、发自内心深处的那种爱心也没有产生,然后,承担起利益众生之重任的这种增上意乐也没有产生,那就不能列入大乘了。我们就不能说自己是一个大乘的行者了!

❹最后,真正灭掉我执需要靠空性的观修。而在此之前,一定要先产生止观,因为只有在止观的基础上去修空性才能修成功。不过,止跟观二者,无论哪一个都要花很大的力气去精进努力禅修。
「由奢摩他力,與我所執違,
  為觀汝智慧,尋故勝妙觀,
  引輕安未得,何成修妙觀?故莫稱逐我。」
已经进入了大乘,也已经发起了菩提心。然后,菩萨的行持---即六度波罗蜜,特别是其中的后二项---静虑波罗蜜多和胜慧波罗蜜也做了。

在产生智慧波罗蜜的前面,要有一个胜观的力量。而胜观的前面则需要有安止的力量。
没有安止的力量,胜观修不起来的。因为禅修胜观的内心本身一定要依靠安止的力量才能去缘空性而修。

所以,「由奢摩他力,」意思就是,要先有安止之后,才有能力去修胜观。先修静虑,然后,引发出身心轻安之乐的时候,就得到安止了。在这个情况之下,我就去缘取对境,然后去分析它。「與我所執違,」当然,所缘取的这个对境跟我执的所执必需是正相违的。

假设这些都已经做到了。可是,现在「尋故勝妙觀,引輕安未得,」「尋」就是“分析”。
一般而言,胜观要怎么达成呢?就是,首先分析它,之后又花很大的力气努力精进去作禅修。最后,在分析的情况下,我还能够引发出身心轻安之乐。一旦引发出了身心轻安之乐,这个有境本身去缘空性作观修的时候就会很有力量,而且,分析时不再需要花很大力气了,它会任运而成,不会有辛苦劳累的感觉。要达到这个阶段才算是真正的修胜观、慧度的观修。
可是,现实情况是「引輕安未得,」在分析对境的情况下,那种身心轻安之乐并没有被引发出来。我们还没有得到轻安。没有得到轻安的话,「何成修妙觀?」又怎么可以说是在修胜观呢?

去除执著心的一个阶段或一个法。
所以,首先对付执着今世的执著心。
然后是对付执着来世的这个执著心。
再来,就不止为自己了---虽然说针对今世跟来世这些方面的修行对自己有帮助,但是,它们毕竟都还是一个为自己的执著心,也是不好的。所以,我们就要进一步地去除我爱执,去努力生起完全朝向别人、为他人着想的这种爱心。
然而,这个当中又好像还有一个对法的执著心在。所以,就必需修空性。

到这一阶段,才算是摸到空性这个法了。
因此之故,
假如前面对今世的执著根本就没有去除,
对来世的执著也没有去除,
对我爱执也没有什么感觉,就直接跳空说:“哦,那就什么都无。”那这个应该是“无所谓”的“无”啦,而不是真正的空性的这个“无”。

所以,这里是讲去除执著心的次第。
那最后就讲「故莫稱逐我。」意思就是,前面先要有次第地、一个接一个地去除那些执著心,最后,才有可能去除掉这个我执。它不是那种“我什么都不要想”,然后,坐在那里,好像自然就会变成没有执着而开悟了。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https://t.cn/RU1yrpm

索达吉堪布:须弥山是如何存在的?唯有性空缘起能理解。(二)

索达吉堪布:因此,广博的闻思不仅是实修佛法的前提,也是佛教徒引生正信的基础。那么,到底有没有须弥山呢?如果有,又是如何存在的呢?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而且也希望能在各位的相续中生起真实的定解。……所以,唯有按照大乘性空缘起的观点,方能真正理解佛教不同的宇宙观,如果不能通达究竟圆融的观点,只是相似地依靠小乘须弥山的说法,则因其与地球学说存在矛盾,故难以对佛教生起信心。……

  
其实,类似的事情有许多,而且自古以来就有,只不过一般的凡夫无法理解,包括科学家也是无法解释,因为科学家毕竟也是凡夫。但是,没有见到或者无法解释,都不能证明其不存在,因为只要有一次这种事情发生,就必定存在它的道理,更何况人们已经见到或者听到无数次了。如果对这些都视而不见、不予理睬,而认为这些人都有问题,那么,这种态度恐怕也是有一些问题。因此,轻易地否定一件事情是不合理的,而对于须弥山的存在,只是因为没有看见就加以否认,则绝非智者的行为。面对科学的说法,作为佛教徒执持佛教的宇宙观不需要惧怕,因为我们具有绝对的说服力,佛陀已经将真理宣说得非常清楚。

以上是佛教与科学对于器世间的不同认识,不仅佛教与科学的认识不同,就连佛教内部下下乘与上上乘的观点也是不尽相同。而《俱舍论》所宣说的须弥山,也只是佛教中的一种说法,并不是所有的观点皆同于此。以前,印度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狮子贤论师——《现观庄严论》的注释者,尊者在《般若经》的注释中说:《俱舍论》承许四大部洲及须弥山,这种说法实际只是小乘对法藏的一种观点(即使在小乘中也还是有不同的说法);而以大乘对法藏的观点,世界有无量无边。虽然小乘与大乘有不同的宇宙观,但是二者的观点并不相违,因为胜义中一切诸法不生不灭,而于名言中则可以显现各种各样的世界。以上是论师的观点。由此可见,佛教并不只是承认一种须弥山的观点,而是因为有种种的世界存在,故而承认有不同的世界观。如《华严经》当中对世界的认识方法,与现代科学以及《俱舍论》的说法即有很大的不同。
  
根登群佩尊者曾说:《俱舍论》的观点是不了义的说法,而大乘经典中的世界观是了义的说法。说《俱舍论》的观点不了义,乃是因为当时印度的众生执著世间为实有,佛陀随顺于此,故而宣说了须弥山等的世界;说大乘的观点了义,乃是因为世界本来就无量无边,而大乘经典也作了如是宣说。
  
以上对比了小乘与大乘,下面介绍一下密乘的须弥山。密宗在《时轮金刚》中也宣说了须弥山,但不像小乘所讲的那样是四边形等等,而是七金山在里面,须弥山在周围,这与现在的地球基本相似,但是其真实的距离、形状等与地球还是不相同。虽然密乘的须弥山与小乘的说法不同,但是二者亦不相违。正如《时轮金刚无垢光疏》中所说:“《俱舍论》的宇宙观不会妨害于密宗《时轮金刚》的宇宙观。”对此,疏中举了个例子:“比如,由诸佛菩萨所加持过的六尺大的山洞,在其中可以容纳转轮王及其五大眷属,如此容纳之时,转轮王等没有缩小,而山洞也没有扩大,只是由于诸佛菩萨的加持与幻变力,二者皆是原原本本地存在,而山洞容纳轮王等人也是无欺地呈现。”这个例子是在说明,如此看似相违的显现,唯以诸佛菩萨的三福德力方能现前,而不同的须弥山,只是以不同的业力而有各自的显现。就如有些人以其罪业力所致,很微小的事物也会看成很大;或如一些饿鬼,到了非常富裕的人家,对其家中的所有财宝却一无所见。可见,上述的种种,皆是依众生的善业与恶业而形成。因此,《时轮金刚无垢光疏》中又说:“虽然种种世界的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但在胜义中一切世间之量皆不存在,而佛陀是依不同众生的业力而宣说了不同的世界。”因此,小乘《俱舍论》的观点对密宗的观点并无妨害。
  
全知麦彭仁波切《时轮金刚大疏》中说:“所谓不同的世界,皆是依众生的心及不同的业力而作的宣讲。”《白莲花论》中也有这样一段,当时舍利子尊者问佛陀:“您曾说过几次发心,您曾说在大释迦牟尼佛面前发心,又说在另一位佛陀面前发心,那么应该如何理解您所谓的发心呢?”佛陀说:“我所说的发心对境有所不同,是根据众生种种根基不同而作的宣讲。”所以我们应该了知,不同的世界观,也是佛陀根据众生不同的业和根基而作的宣说。对于这个问题,在对大乘缘起性空的道理没有了解之前,理解上可能有一些困难,然而这确实是非常关键的所在。
  
总之,理解了缘起性空,则不论是佛教内部的各种观点,还是科学的说法,都是可以理解而不会有任何矛盾的。如果并不了知此理,而一定要破斥科学的说法,则是非常困难的。假如非得说地球不是圆的,而一定要按照佛教所说的须弥山那样去安立,那么请问八万由旬的须弥山又去哪里寻找,是在美国、亚洲,还是欧洲?
  
以前,在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之初,多瓦西绕降措格西,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格西,也是非常有名的佛学家和哲学家,在其传记中这样记载,有一天他说:“我今天一定要和他们辩论!让承认地球是圆形的这些人全都哑口无言,一定要和他们辩论!”更登群佩大师当时也在场,更登群佩大师说:“你去辩论也是可以的,但是你说地球不存在,他们可能不会回答你的,大家都会笑你的。”也就是说,这个地球是人们的现量所见,如果说它不存在,则如同在饿鬼面前说脓不存在,对此,饿鬼都会笑而不答的,因为他明明见到的是脓,你说不是脓如何能够令之信服呢?因此,不从性空缘起上解释,彼此的沟通是非常困难的。
  
听说许多法师和专门研究佛教的人士,因为佛教的须弥山与地球的说法不同,因而时常担心:“释迦牟尼佛会不会说了妄语?我们以后会不会失败?在这方面我们佛教徒会不会很困难呢?”不会有任何困难!只要你通达了这个缘起性空,尤其是当你了知了,佛陀是针对不同业力的众生而宣说了不同的世界,之后便不会再有任何的畏惧。因此,缘起性空的道理非常重要,基于此理,须弥山的观点即可成立。当然,须弥山的存在,并非只是在理论上可以成立,而是在某些根基的众生面前确实能够显现这样的世界,所以《俱舍论》才作了如此的宣讲。
  
然而,虽然须弥山是存在的,但并非实有,如果世界实有,即究竟上是实有的东西,那么我们只能讲一个,不能说有很多。比如,如果每一个众生所安住之处就是这个圆形的地球,那么科学家必须这样讲,佛教徒也必须这样讲。但是,因为地球的本体是空性,故于不同业力的众生面前所显现的世界也绝不相同,佛陀于不同教法下宣说了不同的世界,而不同的世界都是以众生的不同业力所招感,绝非子虚乌有。对于此理,最好的比喻,就是一碗水在六道众生面前,彼此所见均不相同。我们的喇荣佛学院也是这样,来到这里的人有两种,有些人对佛教很有信心,觉得这里真是一个极乐世界,这里的山啊水啊皆不同于别处,甚至连老山羊也写成是菩萨;但是有些人排斥佛教,一来到这里,就说学院又脏又乱、鱼龙混杂等等。二者对学院的认识不相同,同样的学院,只是因为众生的根基而显现出了不同。其实,我们这个喇荣在实相当中有没有一个好与坏呢?没有,因为在胜义中一切都是不存在的,是空性的,只不过在名言中,以众生的不同业力而有不同的显现,以其善业力所显现的则是好的地方;以其不善业力所显现的则是不好的地方。以前,梵天来到释迦牟尼佛所安住的地方,说这里都是清净的地方,但舍利子却说这里并不清净,于是二人争论不休,佛陀问:“你们在争论什么?”梵天说:“我说这里是清净的所在,而舍利子却不承认。”舍利子说:“我所见的皆不清净,而他也不承认。”佛陀说:“我的刹土本来都是清净的,如梵天所讲的一样,只不过舍利子你看不到而已。”可见,外境的好坏完全是由心而造作的,不同的心,对其面前的显现皆会执著为真实,而其余不同的安立,因为并非现量,所以很难被认同。因此,对于这个世界,成千上万的众生所见的唯是地球,因为观待这些众生的现量,地球是真实的存在,我们没有必要去破其现量,而破也是破不掉的。如果到每一位科学家面前,说其所见都不真实,说地球并不存在,而只有须弥山存在,如此的做法能否破到对方呢?显然这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因为要破也只能于胜义中遮破诸法的存在,而于名言中则无需破其现量的成立。所以,唯有按照大乘性空缘起的观点,方能真正理解佛教不同的宇宙观,如果不能通达究竟圆融的观点,只是相似地依靠小乘须弥山的说法,则因其与地球学说存在矛盾,故难以对佛教生起信心。而有的人甚至会因此而生起怀疑,并始终担心:“释迦牟尼佛对宇宙的观点是不是说错了?如果说错了,那我们佛教徒实在是不好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就是我们的老师……”不用这样担心,因为释迦牟尼佛是通达一切万法的,而且于两千多年前就对轮回也好,涅槃也好,乃至众生的所作所为,全部都讲得清清楚楚,因此,佛陀对于世界与宇宙的认识,也是根本不会有任何过失的。何以见得呢?我们就以天文的历算作个例子,比如,藏历是按《时轮金刚》的推算,有时候有两个十号,有时候一个十号也没有,以这样的推算,每次十五号月亮都是圆的,这就是以佛教理论进行推算的结果。但按农历进行推算,很有可能十六号的月亮才是圆的,或十七号才会月圆,存在有这样的过失。因此,就是因为我们懂得佛教的天文历算学,才不会有这种过失,也正是因为我们懂得缘起性空的道理,才不会陷入科学与佛教的矛盾之中。如同《时轮金刚大疏》及《时轮金刚无垢光疏》中所说:“释迦牟尼佛绝对不会说妄语,表面看似相违的教言,实际毫无相违之处。”
-------------------------------------------------------------------------------
回向文:

愿以此转载流通之功德,回向一切法界众生,同生西方极乐国土!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La Mer鎏金水我不会白天用,只在晚上用,所以用了好久……白天我不喜欢擦很多东西,尤其是需要上妆的时候,油润的base太影响防晒和底妆了。娇兰这面膜Misa送
  • [心] 河北省献县韩村镇企业污染无人管@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近期,河北省献县韩村镇 L13 省路道多位群众再次反映:“在我们这里的加工厂自成立以来,就污染严重
  • 早安[坏笑][坏笑][坏笑]#护士职业资格证[超话]##优护优选[超话]##医护之家[超话]##护考平台[超话]##中国卫生人才网[超话]##抖音[超话]#护考
  • #邓伦[超话]# 直到现在还是没有办法完整消化这个消息,12年从《花非花雾非雾》里的徐浩开始喜欢你,青春洋溢的脸庞一直伴随着我整个青春,我一直对周围所有的人夸
  • #剧综评论人#关于《奇迹》少年的坚强 勇敢 和聪慧哥哥的责任与爱社会底层人或普通人的艰辛和酸楚创业者的果敢和放手一搏千玺用他的演技把这些都表达的淋漓尽致无论你是
  • 声称与流感差不多,是媒体制造出来的恐慌。他在3月2日的KTLA电视上说,他对这种疾病引起的“新闻引起的恐慌”感到愤怒。
  • 」原來影集版為A-LIN量身打造許多全新戲分,特別是彌補影迷感嘆電影版哲凱與媛媛未曾與歌姬A-LIN見面的遺憾,范少勳超開心這次影集版哲凱能跟A-LIN有一場演
  • 我做了一个梦,有点莫名其妙的梦我肚子好饿,走不动了,小姐,可以的话,你能把我捡起回家吗我不咬人,我是一只有教养的乖宝宝把你捡回家,你又不是流浪狗梦里怎么会闻到味
  • 大家都知道,拼多多走的则是社交裂变似的低价模式,一个人购买价格很高,但如果跟另外一个人一起拼单购买,这件商品的价格就会远远低于市场价格,这也符合拼多多那句响遍全
  • #蟹蟹想加菲下班太累睡了一觉以后就在适合睡觉的时间精神抖擞因缘巧合看到了以前高中同学的博客大抵觉得自己是个冷漠的人也或许高中的时候并不快乐且独来独往所以从来没有
  • 八、总结之前跟大家科普过,由流动性不足引起的下跌,通常很难持续,历史上也有V型反转的例子,但通常是急速下跌,缓慢爬坡,然后拉升,比如2020年3月。2.从资金方
  •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公立排名:3•综合性大学排名:23•州外学费:$53,232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建校以来,在各学科领域中成就卓著并拥有巨大影响,多
  • 曾帮日韩大咖#木村拓哉# 、#V6# 、#东方神起# 、“BoA”#宝儿# 等多组艺人编舞的他们,这次要以高超舞技跳向世界舞台, 他们将于6月13日晚间7点推出
  • 自助选项不多不少,小料也不错昨天吃的呷哺呷哺,因为想吃火锅好久了,吃饭的时候太激动,忘记拍了值得一提的是虾滑很Q,最美味。凉皮的味道,但更松嫩必须要说饼非常的好
  • 忽然想起来,雪地中的你,越走越远。#婚礼纪实摄影[超话]#又见雪飘过,断断续续,洋洋洒洒,郑州下了两天的雪,天气预报接下来还会有三四天的降雪。
  • 大S妈带大S儿子学脚踏车,对这个孙子宠爱备至,S家阴盛阳衰,这个男孩子受到众星捧月的待遇。大S有7个姑姑,她爹是唯一的男孩,大S妈生了3个女儿,身处女儿国,大S
  • 所以这样搞下去,定向选调生和国省考最大的区分,无非是有一定学校门槛,分配的岗位好一点,至于进入单位如何培养……每年人这么多,组织部来得及管你嘛。例如湖南定向选调
  • 精准对接检测中心需求,积极协调卫健、经信等部门,及时配备完善相关办公、生活物资,仅用1天时间就实现中心正常运转。#众志成城抗击新冠疫情# 【市政府办多措并举确保
  • 大半夜的一是看了传灯照亡老师更的美美新篇,被乐得够呛,诸位的争宠进入新阶段,神秘而诡异的暴风雪山庄中,幽幽转醒的众人究竟将面对怎样的挑战;燕家老二要江山更要美人
  • 】#郑州新增1例无症状# 郑州大学关于实施校园封闭管理的紧急通告(2022年3号)由于当前疫情多发与隐匿传播的复杂严峻形势,按照上级管理部门的指导意见,自发布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