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边界行】静海区中旺镇曾家河村:赋能古村换新颜】盛夏驱车奔静海区中旺镇曾家河村,不见羊肠小路,没有蜿蜒曲折,这个西边紧挨河北省青县、南走7公里又到天津边界的“边远村”,条条大道,四通八达。
  
当了16年村支书的姚洪山,和来了两年的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张福元,同记者边走边唠。在村里走着走着,大喇叭突然广播了,细听预报有雨,头扎围巾的大婶加快蹬起三轮车,氤氲着农家气息的曾家河村那么生动,那么活泼。
  
图片
曾家河村村貌。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曾家河,顾名思义像和“曾家”有关,但事实是,村里并无“曾”姓。
  
村北大片晾晒场10多年前改建了菜园,“你们要早来一个月,满菜畦大蒜,现在蒜收了,活儿不多。”村干部跟记者下了地,遇到两名老农正忙活,一名叫姚恩巨,一名叫姚恩升,年纪都是80多岁。
  
同姓姚,同带“恩”,兄弟?亲戚?
  
“我们这村的人,现在连带外地的,记录在家谱上的男性2000多人,从我这辈往上捋八辈,都是一位先人姓姚名晊的后代。”姚洪山拿着厚厚一本《姚氏家谱》解释,村里除几户外姓和嫁进来的媳妇姓氏各异外,100多户人家都姓姚。直到现在,这“一大家”仍论“字”排辈,单听名就知对方是哪辈人。
  
姚洪山属“家”字辈,那为何不叫姚家山?“到‘家’字辈,人口多了,总重名才用上‘洪’字。上一辈,重不了名,都叫姚恩什么,再上一辈都叫姚国什么。一辈辈排,现在最小的是‘城’字辈,第十二辈。”
  
村干部讲,姚氏先人因在明朝立下赫赫战功,十一代受封世袭,此地原为姚氏三世祖姚升受封的“庄园”,姚晊自清康熙年间由河北省青县迁徙而来。来之初,见西北约500米地势低洼处,群鱼水中游曳,百鸟上空盘旋,景色秀丽壮观,故取此处“曾口”名之“曾”字,命村名“曾家河”。
  
渐渐地,有着悠久历史的曾家河村却茫然了──“困难村,困到几乎没一条像样路。”
  
“小胡同,不点儿宽,这有块空地,从这儿绕,往前堵住了,再找块地,曲里拐弯绕出去。”58岁的孙家香当初从外村嫁来时极度“水土不服”,晴天找路,雨天找不到路,外出出不去,屋里也待不住,“外头大下,屋里小下。土坯房,雨大就漏。”
  
74岁的姚家锋也记忆深刻,“自家买来砖,门口垫段道。嚯,不得了,拄拐的都来瞧热闹,说,‘家锋垫了趟道啊,俺们看看来’。”
  
曾家河村人做梦都想趟出条路。20年前,村里动员几家小厂和“能耐人”凑了些钱,打算修道。可买了砖,打了地基,“钱兜”却见了底。剩下铺砖活儿,只好你修你家前头的,他砌他家旁边的。就这样“共建”一年多,顺出来三四米宽三条道。
  
“出路”,还是太窄了。
  
姚洪山“当家”后,连烧“几把火”为村庄发展探路:辟菜地、开园子,辟来村民“菜篮子”;栽树,攒点钱栽几棵,再攒点再栽点……但光靠“攒钱干事”太难,村里买除草剂都琢磨半天,甭提修大路了。
  
2017年,天津启动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转年,市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派干部进驻曾家河村,带来了当地人心心念念的“大路”规划。
  
按规划要拆的土坯房里,有10间住着姚家锋的二老,“人家说‘你那房得扒,扒了搞建设、修大路’。我说‘赶紧扒’。”家里哥儿6个,姚家峰老大,他二话没说把二老接回家,“为啥同意扒?上边说啥我信啥。事实证明了,瞧瞧现在门外头,多敞亮漂亮,个人花多少钱都买不来!”
  
也有不少心里没底的,“修大路,知道为大伙儿好,我非常拥护啊,可扒了啥政策呀?”
  
“政策肯定用足,个人吃不了亏。现在帮扶组在这儿,曾家河村先干起来,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再想干都没有资金干了。”
  
姚洪山带着村“两委”白天黑夜挨家挨户磨破嘴皮子劝,急得头发直往下掉。他们盼着把一个有“出路”的曾家河村交给后来人。
  
当梦想照进现实,曾家河村抓住了这束光──道路“绿化、亮化、硬化”工程如期完工。
  
“后来人”也来了。去年3月村里换届,名校研究生毕业的张福元成为村支委委员、村委委员。
  
按“家”来说,“姚家”太大;可按村来说,曾家河村又太小。常住的仅200多人,“养不活”一个小卖部。“小卖部原先有,赚不来钱不干了,咱有心扶一个也没扶起来,”姚洪山感叹,过去油盐酱醋缺了,村民都得出村买。
  
去年年底,在张福元的提议下,村“两委”与两家电商平台对接,在中心大厅设立了货品自提点,一般蔬菜类前一天下单,耽误不了转天中午做饭。这在城区司空见惯,在小村却是“破天荒头一件”。村民普遍叫好,“即便没有智能手机的,儿女下单,买了后直接送咱村,‘爹娘取去吧’,多方便!”
  
采访结束,离开村庄时,天下起雨,“老支书”的话再度在耳畔响起,“咱这地属黏土地,你看这土,黏脚黏得嘎嘎的,干了梆梆硬,蓄水越大,庄稼越好。”
  
今年,又是好收成吧!

记者手记

最强是政策“靠山”

连续两年获评市级卫生村、“五星村”,古村曾家河历经起伏,再度闪亮。

原先“一黑天都找不着的村”,如今路灯从天黑亮到天亮。原先晚上七八点就睡的人们,现在受灯火通明吸引,在同样时间走出家门,又跳又唱。村里有企业,周边遍工厂,只要勤快,青壮小伙儿就有钱挣有班上,35岁的村民姚健形容村庄变化:“翻天覆地”。

在这本“巨变”书里,尽是村干部熬红的双眼,总见乡亲们磨厚的老茧,但村貌以前依旧没从根本上改变。“以前不只是‘兜里没钱,干啥啥难’。没有政策支持,村干部干事,难有说服力,老百姓张口先问‘依据是什么?要求是什么?拿文件看看’。”姚洪山认定“巨变”是“沾了好政策的光”:政策“蓄水供氧”,村干部有“靠山”,干事硬气,百姓愿意信愿意跟,这才迎来曾家河村的扬眉吐气。

谁说不是呢?政策铺出“新路子”,村民奔向“好日子”。
https://t.cn/A6aYlcSE

【天津边界行】静海区中旺镇曾家河村:赋能古村换新颜
天津日报:

盛夏驱车奔静海区中旺镇曾家河村,不见羊肠小路,没有蜿蜒曲折,这个西边紧挨河北省青县、南走7公里又到天津边界的“边远村”,条条大道,四通八达。

  

当了16年村支书的姚洪山,和来了两年的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张福元,同记者边走边唠。在村里走着走着,大喇叭突然广播了,细听预报有雨,头扎围巾的大婶加快蹬起三轮车,氤氲着农家气息的曾家河村那么生动,那么活泼。

  

曾家河村村貌。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曾家河,顾名思义像和“曾家”有关,但事实是,村里并无“曾”姓。

  

村北大片晾晒场10多年前改建了菜园,“你们要早来一个月,满菜畦大蒜,现在蒜收了,活儿不多。”村干部跟记者下了地,遇到两名老农正忙活,一名叫姚恩巨,一名叫姚恩升,年纪都是80多岁。

  

同姓姚,同带“恩”,兄弟?亲戚?

  

“我们这村的人,现在连带外地的,记录在家谱上的男性2000多人,从我这辈往上捋八辈,都是一位先人姓姚名晊的后代。”姚洪山拿着厚厚一本《姚氏家谱》解释,村里除几户外姓和嫁进来的媳妇姓氏各异外,100多户人家都姓姚。直到现在,这“一大家”仍论“字”排辈,单听名就知对方是哪辈人。

  

姚洪山属“家”字辈,那为何不叫姚家山?“到‘家’字辈,人口多了,总重名才用上‘洪’字。上一辈,重不了名,都叫姚恩什么,再上一辈都叫姚国什么。一辈辈排,现在最小的是‘城’字辈,第十二辈。”

  

村干部讲,姚氏先人因在明朝立下赫赫战功,十一代受封世袭,此地原为姚氏三世祖姚升受封的“庄园”,姚晊自清康熙年间由河北省青县迁徙而来。来之初,见西北约500米地势低洼处,群鱼水中游曳,百鸟上空盘旋,景色秀丽壮观,故取此处“曾口”名之“曾”字,命村名“曾家河”。

  

渐渐地,有着悠久历史的曾家河村却茫然了──“困难村,困到几乎没一条像样路。”

  

“小胡同,不点儿宽,这有块空地,从这儿绕,往前堵住了,再找块地,曲里拐弯绕出去。”58岁的孙家香当初从外村嫁来时极度“水土不服”,晴天找路,雨天找不到路,外出出不去,屋里也待不住,“外头大下,屋里小下。土坯房,雨大就漏。”

  

74岁的姚家锋也记忆深刻,“自家买来砖,门口垫段道。嚯,不得了,拄拐的都来瞧热闹,说,‘家锋垫了趟道啊,俺们看看来’。”

  

曾家河村人做梦都想趟出条路。20年前,村里动员几家小厂和“能耐人”凑了些钱,打算修道。可买了砖,打了地基,“钱兜”却见了底。剩下铺砖活儿,只好你修你家前头的,他砌他家旁边的。就这样“共建”一年多,顺出来三四米宽三条道。

  

“出路”,还是太窄了。

  

姚洪山“当家”后,连烧“几把火”为村庄发展探路:辟菜地、开园子,辟来村民“菜篮子”;栽树,攒点钱栽几棵,再攒点再栽点……但光靠“攒钱干事”太难,村里买除草剂都琢磨半天,甭提修大路了。

  

2017年,天津启动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转年,市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派干部进驻曾家河村,带来了当地人心心念念的“大路”规划。

  

按规划要拆的土坯房里,有10间住着姚家锋的二老,“人家说‘你那房得扒,扒了搞建设、修大路’。我说‘赶紧扒’。”家里哥儿6个,姚家峰老大,他二话没说把二老接回家,“为啥同意扒?上边说啥我信啥。事实证明了,瞧瞧现在门外头,多敞亮漂亮,个人花多少钱都买不来!”

  

也有不少心里没底的,“修大路,知道为大伙儿好,我非常拥护啊,可扒了啥政策呀?”

  

“政策肯定用足,个人吃不了亏。现在帮扶组在这儿,曾家河村先干起来,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再想干都没有资金干了。”

  

姚洪山带着村“两委”白天黑夜挨家挨户磨破嘴皮子劝,急得头发直往下掉。他们盼着把一个有“出路”的曾家河村交给后来人。

  

当梦想照进现实,曾家河村抓住了这束光──道路“绿化、亮化、硬化”工程如期完工。

  

“后来人”也来了。去年3月村里换届,名校研究生毕业的张福元成为村支委委员、村委委员。

  

按“家”来说,“姚家”太大;可按村来说,曾家河村又太小。常住的仅200多人,“养不活”一个小卖部。“小卖部原先有,赚不来钱不干了,咱有心扶一个也没扶起来,”姚洪山感叹,过去油盐酱醋缺了,村民都得出村买。

  

去年年底,在张福元的提议下,村“两委”与两家电商平台对接,在中心大厅设立了货品自提点,一般蔬菜类前一天下单,耽误不了转天中午做饭。这在城区司空见惯,在小村却是“破天荒头一件”。村民普遍叫好,“即便没有智能手机的,儿女下单,买了后直接送咱村,‘爹娘取去吧’,多方便!”

  

采访结束,离开村庄时,天下起雨,“老支书”的话再度在耳畔响起,“咱这地属黏土地,你看这土,黏脚黏得嘎嘎的,干了梆梆硬,蓄水越大,庄稼越好。”

  

今年,又是好收成吧!

记者手记

最强是政策“靠山”

  

连续两年获评市级卫生村、“五星村”,古村曾家河历经起伏,再度闪亮。

  

原先“一黑天都找不着的村”,如今路灯从天黑亮到天亮。原先晚上七八点就睡的人们,现在受灯火通明吸引,在同样时间走出家门,又跳又唱。村里有企业,周边遍工厂,只要勤快,青壮小伙儿就有钱挣有班上,35岁的村民姚健形容村庄变化:“翻天覆地”。

  

在这本“巨变”书里,尽是村干部熬红的双眼,总见乡亲们磨厚的老茧,但村貌以前依旧没从根本上改变。“以前不只是‘兜里没钱,干啥啥难’。没有政策支持,村干部干事,难有说服力,老百姓张口先问‘依据是什么?要求是什么?拿文件看看’。”姚洪山认定“巨变”是“沾了好政策的光”:政策“蓄水供氧”,村干部有“靠山”,干事硬气,百姓愿意信愿意跟,这才迎来曾家河村的扬眉吐气。

  

谁说不是呢?政策铺出“新路子”,村民奔向“好日子”。

记者 刘雅丽

#贵州##紫云#【板当镇:握好“接力棒”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7月12日,紫云自治县板当镇易地扶贫安置点圆梦社区脱贫群众袁波早早起床,送孩子上学后,他自己开的小超市也开始了新一天的营业。

  “自2018年从新塘村搬迁到镇上的扶贫安置点,出行、购物方便了,孩子上学就在镇上。”袁波说:“家里2019年就脱了贫,但脱贫没‘脱’政策,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我们依然能享受,干部帮扶也未‘断线’,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贫困,已是板当镇脱贫群众的历史。小康,正成为他们迈向幸福生活的新起点。

去年以来,板当镇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主线,扎实做好政策举措衔接、致富产业提质升级,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脱贫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守底线防返贫 脱贫成果进一步稳固

“2019年,扶贫政策让我家脱了贫,今年,又在帮扶政策的支持下,让我家顺利渡过了难关。”7月12日,板当镇洛麦村脱贫群众付时平说。

今年3月,付时平不幸患上结肠炎,动了大手术,尽管通过农村基本医疗保险等政策解决了他大部分住院治疗费用,但刚病愈的他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家庭增收成了难题。

贵州电网派驻洛麦村驻村第一书记王维铎在走访了解到付时平的情况后,立即逐级上报,经分析研判,将付时平家纳入“边缘”易致贫户,迅速帮助他向当地民政局申请了3000元临时救助金,并给他在村里安排了轻体力公益性岗位的工作。

“我们每个季度都要开展摸排工作,及时解决脱贫群众的生活难题。”王维铎说。

为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板当镇持续做好防返贫监测。截至今年上半年,全镇共核实预警线索666条,排查新增低保户、大病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重点人群248户,新识别监测对象2户6人;受理生活困难临时救助申请35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9.11万元;受理医疗救助申请14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3.94万元;开展全镇饮水安全动态排查工作3次,完成硐口村卡王冲组、新塘村达那组等村民组饮水安全保障与维修工程,“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脱贫成果进一步巩固。

强产业稳就业 脱贫群众收入持续增长

今年6月,板当镇尅混村商品兔养殖场首批1200只母兔入栏,村里占地面积4200平米的新肉兔养殖场也在规划建设中。

“我们计划第一期饲养种兔1200只,按照一只种兔一年产仔35只,成活率达到90%计算,每年商品兔出栏量至少35000只。一只商品兔一般在6斤以上出栏,按照保底价7元每斤,减去成本,养兔场一年的市场销售纯利润将达到56万元。”尅混村村支书王飞虎向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好事成双。六月份,在板当镇克哨村,一个占地5500平方米、六个大棚组成的生态肉鸡孵化养殖基地成功建成。目前2万羽肉鸡幼苗已经入栏。

“村里的养殖场采取企业+村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由德康集团投资建成养殖厂房,并提供鸡苗和饲料,村合作社组织村民饲养,鸡养成后再由德康公司回收,不愁销路。”克哨村村支书周鹏介绍,村里刚建成的养鸡场每年可孵化雏鸡30万羽以上,存栏优质肉鸡5万羽,直接带动50户农户增收。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具有多元化路径选择,但最根本是产业发展。板当镇将产业发展作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关键举措。

  今年来,全镇围绕“北种南养”“三种三养”的产业发展思路,不断壮大特色产业,全镇薏仁米种植面积达3600余亩,烤烟种植2141亩,蓝莓、茶叶、红芯红薯、林下蜂、林下鸡的产业逐步壮大,立华孵化中心顺利投产,基本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增收。

重宜居促振兴 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
“摘掉了穷帽子,还得摘掉脏帽子,通过脱贫攻坚,农村产业有了一定基础,但生态宜居还有短板。”板当镇人大主席熊大坚表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好不好,乡村建设得美不美,事关农民的幸福指数,为此,板当镇坚持以宜居乡村创建为主线,以精细化打造为重点,不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伴着夏日的阳光,走进硐口村,木质栅栏围起来的小庭院幽静雅致,屋前屋后的园子绿意盎然。

“现在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我每天早晨都坚持散步来锻炼身体。”遇到正在散步的村民于培毛,他笑着说,前些年,村里村居环境差,走到哪儿都“脏乱差”。如今,村居环境改善了,家家户户修葺了绿色庭院,就像住进了“公园里”,饭后散步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

  “越来越宜居的环境,越来越美丽的家乡,增强了村民们的幸福感,也激发着村民们的参与热情。”硐口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印介绍,去年以来,在板当镇党委政府的组织下,硐口村充分动员全村村民参与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对沟塘水污、飞线乱线、乱搭乱建、环境卫生等开展集中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硐口村只是板当镇全力推进宜居乡村创建改善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

  自开展宜居乡村创建工作以来,全镇召开院坝会300余次,开展集中大扫除830次,整治农户卫生9000余户,组织现场观摩会5次,评比授牌星级文明户2800余户,清理水沟6500余条,清理河道3条30公里,清理水塘3900个,清理污水4100余处,建成农村垃圾转运池161个,改厕852户,正在实施农村污水处理项目6个,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从摆脱贫困到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板当镇将用好用足新国发2号文件的政策红利,在新征程上为建设‘梦里水乡、魅力板当’继续努力奋斗,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紫云自治县政协副主席、板当镇党委书记匡永豪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刚进家门,金诚多一见到儿子,就喝问道:“为什么不卖粮?”金不二眉飞色舞地说:“爹真是料事如神,今年的粮食不但减了产,还遭了蝗祸,整个登州府只有咱们家粮食多,现在
  • 故乡每年到夏天的时候,都会刮台风,且台风过后,一定会有中到大雨,甚至暴雨。因为是免费观看山洪爆发者,更重要的是又能呼吸到清新而甜美的空气。
  • ✔②由于愈小的婴儿所需的能量及营养素相对愈高,所以家长要根据婴儿现有的体重配奶。✔②由于愈小的婴儿所需的能量及营养素相对愈高,所以家长要根据婴儿现有的体重配奶。
  • 【noovy Shawn insta story Q & A】My answer is noovy's private live[嘻嘻][哈哈][偷笑]
  • 小九的中文发言我直接爆哭,外国的孩子们都这么努力[泪]求求腾讯有点良心别皇了,留下值得的人吧!请务必把他们都留下来啊眼睛要哭肿了,赞多和小九真的都值得!
  • 这一次,她穿着一件很长的连衣裙,上面是一条白色的连衣裙,下面是一条拼花,上面的花纹很漂亮,但是却没有任何的修饰,反而让人觉得她的身体有些下垂。 她的笑容很
  • 这一瞬间脑袋里 空空荡荡 没有要一丝想要反悔结束这段婚姻的想法 反而很平静 很平静~ 甚至有种终于完成任务 尽到责任 如释重负 又好像自己被掏空了 不知道该何去
  • 也许吧,但我或许算不上“人民”或许说我是“屁民”都有些牵强,我他妈天天瞎操心干嘛!今天真的狠狠幸福住了 从老公回渭南了以后已经有快一个月没见到了 真的好想好想
  • 颈纹深戴项链会更明显,一道一道细丝在脖子上都是岁月的标志我们要做的就是抹去岁月的痕迹,只留智慧和美貌所有打过嗨体的姑娘都知道颈纹有点疼, 不过可以加麻药,会缓解
  • 3、肌肉层老化肌肉位于脂肪层的下面,因为肌肉的运动我们才能做出各种表情,久而久之也会带来各种表情纹的出现,如眉间纹、鱼尾纹、抬头纹等。#涨姿势##衰老# 皮肤的
  • 我们这一生,路要自己走,苦要自己吃,任何人无法给予全部依赖,以为走不过去的路,跨过去后回头看看,也不过如此。我们这一生,路要自己走,苦要自己吃,任何人无法给予全
  • 【欢庆建军95周年——广东省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协会热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八一南昌起义一声枪响人民有了子弟兵;从大漠到碧海再到蓝天这支拥有红色基因的人
  • 像孩子一样,永远相信希望,相信梦想答案交给时间寻觅,未来不负时光所期.愿所有快乐都无需假装.星星应该哈哈大笑,反正宇宙是个偏僻的地方。#每日一善[超话]##阳光
  • ” 张林说,自己和丈夫每次只要出发,便会马不停蹄,最多的时候,在一天里就走访了12位老兵,只希望更多老兵的故事,能被记录下来。这个条件分析出来,大家就知道为何,
  • 逛完无所事事的在市中心逛街,在犄角旮旯看到一家棒粉死宅杂交店,觉得很好笑发给朋友,朋友说确实在这边文化里把它们归为一类的,reddit讨论还蛮和谐的,其实确实如
  • 预订了渐变粉小夕玛德琳[哇]这嫩嫩的粉色就是冒着爱情泡泡的七夕节该有的感觉呀!香草柚子玛德琳外衣裹法芙娜巧克力层一口下去先是外壳嘎吱脆,再是玛德琳的香浓扎实口感
  • #王心凌[超话]#(抽奖完了啊[允悲][允悲][允悲][允悲])道歉前天真的骂人了但是还是那句话不针对任何一个歌迷朋友我骂的是白嫖和口嗨党我就是这样喜欢的人可以
  • 继续说出我已经或者将要面对这些事的到来这个将要立秋的盛夏,这个既然我会来到这儿,也会突然从这里离开的日子寂静并不像我们以往所说的那么简单你空虚的世界在无空虚的时
  • 拜托快点有个自己的房子吧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家里有一条拉布拉多 有鱼缸 有植物 有大大的落地窗 有大大的液晶电视 书架 超级舒服的床 属于中国甜心的衣柜 超级舒服
  • 我不甘心的又开了一个石榴,红彤彤又饱满石榴籽才是该有的模样,不管它是甜是酸,我给它定义那才是好吃的石榴。10.29小石榴第十四天转眼两周了每天都忙忙碌碌累并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