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真如

真如实性:入于佛性真如,就是把过去种种含因所累积,化作个人成就因本,在对生存成长过程,能由佛性作更大发挥,要让有情众生在凡尘,真正能把自己改造作成长经验累积,如此来提升也就比较容易。

自己能了知有否丰富资粮于当下?再加以适应当今生存方式,在人世间由经验来改造,也在当下人性要符合现今时代所必须,若无法能作到此点,尚且!还沿用往昔方式,也就无法让有情众生作超越契机。

佛性:是一切有情众生皆具根本性,就是有情众生所具备本因质,又在佛性彰显与否?必要明晰对体证过程,是不可跳空人类生存实际性,然而!佛性若没有在当下躯体来完现,无异只是缘木求鱼而已。

有情众生该如何彰显真如佛性?必要体证于明悟本心、本性实际性。虽言如此,但在一切有情众生,皆在自己生存取向过程,也就无法能应用天性来行事,经常会应用于秉性来作为,如此即把佛性来埋没。

反而会把魔性:来显现于生存环境,也在「佛魔两相歧障」世界里面,佛与魔之真如实性皆是相同,仅在于真如是不变本质,又在对佛性、魔性真如亦是相同,也仅在运用方式,正是「成长与下坠」之分别而已。

佛性之真如:必要通过一切魔性彰显,方是对自己成长能向上造就,反而!在自己真如实性能作下化根本性,因此「佛、魔真如实性」又一体如是,必要将魔性真如实现于德性彰显,才有超越机会。

正是让魔性来净化,对佛、魔真如所应用来区分,是以上升与沉沦,又对自己佛性该如何由德性作累积;是到最后才可能实现于佛性显现,即是彰显真如,如此!就必要把一切德性展现无垠、无际方能致之。

佛性与德性之彰显,在成长契机能了知对佛性真如,又能运用自然而然;就可贯穿而无阻碍,能通彻明朗,是把佛性光辉,作「自真如性」展现于当下中,又真如是一切法界体性根本,也是人类众生皆具根本性。

古往没有所谓:佛性,是在近两千年来方有用之,又以往是无此名称,在对当下人类有情众生因需求所致之,故而 上苍应此种机缘,而引用「佛性之彰显」是在「真如实性」来达至明心见性根本。

必要体证不分别任何宗教派脉,才是如实对宗教教育与教化课程,正是以平等宗教观;在对自己能上求下化,更能实际无分别心,也就是公正平等,一体如是在真如中来彰显,是对此一生所应体证与明了的。

自真如性:对世俗众生,皆喜欢向外追求一个难以达至之目标,也为了世俗众生所向往,所以 上苍慈悲下化名称,给予此种名相作追求,是对有情众生若不引用「胜义理谛」,恐怕!宗教就难以融合于当今时代。

正是!随顺人类众生所需求,给予所向往名相很如实下化,也就比较容易来接受,若不如此!欲广渡芸芸苍生恐非易事,反而!会落得功败垂成,又难以下化,也就没有所谓:宗教信仰与教化,都是背离了真实义。

魔性:当中自真如性,亦是同佛性真如一样,仅是对自己所成长,给予『佛魔两相歧障』有情世界,请问:诸贤生在于「佛与魔」中皆是众生所显现,必然!如实展现于「喜、怒、哀、乐、爱、恶、欲」当中。

在对一切过程,也展现「悲、欢、离、合」心态中,又在由一件事务欢心所成,佛性即彰显了;又在一件事物所不欲,魔性即彰显,是在当下来完现于自真如性过程,即可明白:佛魔就是如何了!

崇心所著作「大道系列天书」当中,若是没有过往所奠定基础,而想要成就当今世代人类众生,恐怕很难有真实功效,这是针对宗教修子有一种良善成长超越,也在当下中来达至回归超越的。

今日来言「佛魔之真如」,恐非!崇心诸贤生与宗教信仰者所能接纳,又为何会如此?正是人类众生对过去宗教经典迷障中,所有佛教也只谈论佛性而已,甚难了知魔性真实面,也在佛魔真如,就难以通彻清楚。

这是能如实完现自己心态作为,正是很如实呈现于佛性真如与魔性真如彰显;其实!就是早已经存在事实,只是宗教就是一直不谈论此些而已,又当下时代,更易见至佛魔两相形成事务,是佛性彰显或魔性彰显?

在自真如性中,如实显现在当下,是对有情众生生存过程,否则!若无法完现真如实性,也不论是:佛性或道性、圣性、仙性、自性中,皆只是一个不同名称而已,但在魔性中就是恶毒之性,也作自己成长过程。

皆会显现在自己生存过程,如何用天性行事?如何用佛性行事?如何用自性行事?或者是引用恶性行事,以及延用魔性行事?皆在当下中作完现!由于当今时代社会昌盛,物欲横溢,人心奢靡,又如何撷取与转换?

佛性真如本天质  魔性真如亦如此

佛魔两者相歧障  真如一体相互磁

人生根本之最后  佛魔两成引众生

如何成就是己为  彰显真如即当下

此偈!同有情众生共勉之;在奠定扎实根基,就是把佛魔真如下化于自己,能否引用佛性还是引用魔性?即观自己:心态、作为、应对、与智慧了,诸贤生可在当下,就能观视一清二楚,也必要努力唷!

  08积功累德第八(3)
  积功累德第八(3)
  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上云‘惠利群生’,慈也。‘忍力成就’,忍也。是故‘于诸有情’,常以慈忍为怀。‘和颜’,柔和之颜容。《会疏》曰:‘内离妄染,故外常温和。故云“和颜”。’《胜天王般若经》曰:‘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随顺佛清净教。视诸众生,面门先笑,曾无嚬蹙。所以然者,心离秽浊,诸根清净。不染离垢,心不嗔恚。内无恨结。’‘爱语’者,四摄法之一。四摄法者,布施、爱语、利行、同事。随众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生亲爱之心,依附我受道。谓之爱语摄。故《胜天王般若经》言:‘下声细语软美之言,顺彼意语故。’‘勤喻’者,欢导慰喻也,为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也。‘策进’者,勉之使进,即常云之促进,今众生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也。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自谦曰恭,尊人之德,曰敬。《法华经嘉祥疏二》云:‘谦逊畏难为恭,推其智德为敬。’‘三宝’者,一切之佛陀,佛宝也。佛陀所说之教法,法宝也。随其教法而修业者,僧宝也。至于佛灭度后,住于世间者,称为住持三宝。木佛画像,佛宝也。三藏之文句,法宝也。剃发染衣者,僧宝也。所以名‘宝’者,据《宝性论》,共有六义:(一)世间希有、(二)离垢、(三)势力、(四)能庄严世间、(五)最上、(六)不变。又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义,僧者,和合之义。‘恭敬三宝’,钦仰其德也。‘奉’者,尊崇奉养。‘事’者,承待。‘奉事’者,敬养服待也。‘师’者,教我以道者。‘长’者,德行,或辈分,或年龄高于我者。省庵师《劝发菩提心文》曰:‘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义。若无出世师长,则不解佛法。不知礼义,则同于异类。不解佛法,则何异俗人。师长恩重,故应奉事。又密宗以恭敬上师为根本戒。又谓‘一切供养功德中,供养上师最为胜’。可见‘奉事师长’,实为修行要务。又《会疏》云:‘此(奉事师长)中,含摄孝养父母之句。师者,出世本;父母,世间福田,菩萨必须恭敬奉侍故。’此说亦有所据。如《观经》云:‘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无有虚伪谄曲之心’。‘虚’者,虚妄不实。‘伪’者,诈现假相。‘谄’者,佞也。逢迎人意而吐其言,即常云之阿谀奉承也。‘曲’者,不直也,枉也,邪也。无有虚伪、谄伪、谄曲,则心端直无过。如《净影疏》云:‘无有虚伪谄曲之心,明离心过。’《维摩经佛国品》云:‘直心是菩萨净土。’肇公注曰:‘直心者,谓质直无谄。此心乃是万行之本也。’肇公以质直无谄之心,为万行之本。语至切要,未可忽之。
  庄严众行,轨范具足。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庄严众行’者,《净影疏》曰:‘彰(表也)行成就。’‘庄严’者,福智二严。‘众行’者,‘檀(布施也)等一切行也。’意谓:以福与智,庄严布施等度及万行。《唯识述记七》曰:‘善资粮者,福智二严。’《涅槃记廿七》曰:‘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知佛性。’又《探玄记三》曰:‘庄严有二义:一是具德义,二交饰义。’故知‘庄严众行’者,表一一行中悉是从性起修、全修在性也。故《净影疏》谓‘庄严众行’,是彰明所行成就也。‘轨范’者,轨则与模范也。又‘轨’者,法则也;‘范’者,法也,常也。由于所行皆具福智,故所说所教,皆成轨则。所行所示,为众模范,故云‘轨范’。悉是常法,无可变易,无所欠少。故曰:‘轨范具足。’
  ‘观法如化’者,观一切皆如幻化也。‘观’者,智之别名。《大乘义章二》曰:‘粗思名觉,细思名观。’又《游心法界记》曰:‘言观者,观智。是法离诸情计,故名为观也。’又《会疏》曰:‘观之字,即三观也。盖夫三谛三观者,万行之要枢,菩萨之肝胆也。’又‘法之一字,即指一切有情非情,生死涅槃诸法。’‘如化’者,《会疏》曰:‘非空非假、而空而假之譬。则是中谛也。’意谓:既言如化,则非绝对空无,故言非空。若言是有,则只如幻化而已,并非实有。又既云如化,乃非有而现假有。既是幻化,则所现举体是空。故《会疏》谓为‘非空非假,而空而假’,是显中道之义。‘观法如化’者,即观一切法,皆是中道。
  ‘三昧常寂’。‘三昧’者,正定也。‘常寂’者,真体离生灭之相,谓之常。绝烦恼之相,谓之寂。《唯识述记》曰:‘不生不灭,绝名相于常寂之津。’是故《净影疏》曰:‘三昧常寂,止行深也。(’止行‘者,修止之行也。止心一处曰止,乃禅定之异名也)。’绝名相,离烦恼,不生不灭,住于常寂。如是三昧,故云深也。由于常行中道,住一切如化之妙观,自然入于不生不灭甚深常寂之正定。又《遗教经》曰:‘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此表定慧等持之因行。本经《大教缘起品》曰‘如来定慧究畅无极’是其果德。
  ‘善护口业’下六句,表菩萨身口意三业清净。三业之中,则以‘善护意业’为首要。是即菩萨‘善护己念’之正行。由于深契中道,正定常寂,了达真源,远离生灭。自然远离一切烦恼之垢,是以意业,‘清净无染’。意业清净,身口随之。于口业云‘不讥他过’。‘讥’者,谴也,诽也,指责人之过失也。口业不讥他过者,实由于意业之不见他过也。‘他’者,一切有情也。进言之,则包括有情无情,万事万物之一切法。一切无过,本自无染。清净本然,本自圆成。如‘首楞严’义为‘一切事究竟坚固’。又如《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又‘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是故一切平等,无有可讥者。
  ‘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律’者,戒律。‘仪’者,仪则。《大乘义章十》云:‘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名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仪。’其意谓:所谓为律仪者,防恶止非之法,称为戒律。行为依止于戒律,称为律仪。又《行持钞资持记》云:‘通禁制止为律,造作有相名仪。’综上之意,依止戒律,体现于行仪,名为律仪。又律仪戒者,乃三聚净戒之一。三聚戒者:(一)摄律仪戒。受持五、八、十、具足等一切之戒律。(二)摄善法戒。以修一切善法为戒。(三)摄众生戒,又云饶益有情戒,以饶益一切有情为戒。上三为大乘菩萨通受之戒,于(一)摄律仪戒中,在家菩萨受五戒与八戒。出家菩萨须受(一)中之十戒与具足戒。《涅槃经卅一》云:‘戒亦一切善法梯橙。’(‘橙’同‘凳’,见《中华大字典》。)又《璎珞本业经下》云:‘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五灯会元》云:‘法要有三,曰戒定慧。’以上经论,广显戒德。《普超三昧经一》曰:‘被戒德铠,化度众生。’此正为‘善护身业,不失律仪’之真意。戒铠于此有二义:一者,护持义。以戒德为铠甲,如消防队员衣石棉衣。入三界火宅,冒三毒烈焰,拯济群生,无所畏惧。二者,庄严义。以持戒德,而自庄严。不失律仪,轨范人天,令众钦仰归止,来受教化。慕我戒德,学我戒行。进修定慧,而度彼岸。
  前引《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与今‘不失律仪’,互相照映,正显中道,理事无碍,圆解圆修之妙行。了知戒定慧与淫怒痴平等平等,仍严持净戒,不失律仪。虽严持律仪,轨范具足,但自心常寂,一切平等,悉无取舍,更无爱憎。不见己是,不道人非。如是持戒,是真持戒。如是修行,是普贤行。如是知见,方契中道。若人稍闻平等之意,便谬斥持戒为著相,诽谤戒律。或稍能持戒,便增我慢,自赞毁他,侈谈他人过失。是皆以病为药者也。
  上三段为法藏大士严净自心之德行。下为成就众生之德行。 https://t.cn/RTv4Kyo

  08积功累德第八(3)
  积功累德第八(3)
  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上云‘惠利群生’,慈也。‘忍力成就’,忍也。是故‘于诸有情’,常以慈忍为怀。‘和颜’,柔和之颜容。《会疏》曰:‘内离妄染,故外常温和。故云“和颜”。’《胜天王般若经》曰:‘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随顺佛清净教。视诸众生,面门先笑,曾无嚬蹙。所以然者,心离秽浊,诸根清净。不染离垢,心不嗔恚。内无恨结。’‘爱语’者,四摄法之一。四摄法者,布施、爱语、利行、同事。随众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生亲爱之心,依附我受道。谓之爱语摄。故《胜天王般若经》言:‘下声细语软美之言,顺彼意语故。’‘勤喻’者,欢导慰喻也,为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也。‘策进’者,勉之使进,即常云之促进,今众生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也。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自谦曰恭,尊人之德,曰敬。《法华经嘉祥疏二》云:‘谦逊畏难为恭,推其智德为敬。’‘三宝’者,一切之佛陀,佛宝也。佛陀所说之教法,法宝也。随其教法而修业者,僧宝也。至于佛灭度后,住于世间者,称为住持三宝。木佛画像,佛宝也。三藏之文句,法宝也。剃发染衣者,僧宝也。所以名‘宝’者,据《宝性论》,共有六义:(一)世间希有、(二)离垢、(三)势力、(四)能庄严世间、(五)最上、(六)不变。又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义,僧者,和合之义。‘恭敬三宝’,钦仰其德也。‘奉’者,尊崇奉养。‘事’者,承待。‘奉事’者,敬养服待也。‘师’者,教我以道者。‘长’者,德行,或辈分,或年龄高于我者。省庵师《劝发菩提心文》曰:‘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义。若无出世师长,则不解佛法。不知礼义,则同于异类。不解佛法,则何异俗人。师长恩重,故应奉事。又密宗以恭敬上师为根本戒。又谓‘一切供养功德中,供养上师最为胜’。可见‘奉事师长’,实为修行要务。又《会疏》云:‘此(奉事师长)中,含摄孝养父母之句。师者,出世本;父母,世间福田,菩萨必须恭敬奉侍故。’此说亦有所据。如《观经》云:‘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无有虚伪谄曲之心’。‘虚’者,虚妄不实。‘伪’者,诈现假相。‘谄’者,佞也。逢迎人意而吐其言,即常云之阿谀奉承也。‘曲’者,不直也,枉也,邪也。无有虚伪、谄伪、谄曲,则心端直无过。如《净影疏》云:‘无有虚伪谄曲之心,明离心过。’《维摩经佛国品》云:‘直心是菩萨净土。’肇公注曰:‘直心者,谓质直无谄。此心乃是万行之本也。’肇公以质直无谄之心,为万行之本。语至切要,未可忽之。
  庄严众行,轨范具足。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庄严众行’者,《净影疏》曰:‘彰(表也)行成就。’‘庄严’者,福智二严。‘众行’者,‘檀(布施也)等一切行也。’意谓:以福与智,庄严布施等度及万行。《唯识述记七》曰:‘善资粮者,福智二严。’《涅槃记廿七》曰:‘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知佛性。’又《探玄记三》曰:‘庄严有二义:一是具德义,二交饰义。’故知‘庄严众行’者,表一一行中悉是从性起修、全修在性也。故《净影疏》谓‘庄严众行’,是彰明所行成就也。‘轨范’者,轨则与模范也。又‘轨’者,法则也;‘范’者,法也,常也。由于所行皆具福智,故所说所教,皆成轨则。所行所示,为众模范,故云‘轨范’。悉是常法,无可变易,无所欠少。故曰:‘轨范具足。’
  ‘观法如化’者,观一切皆如幻化也。‘观’者,智之别名。《大乘义章二》曰:‘粗思名觉,细思名观。’又《游心法界记》曰:‘言观者,观智。是法离诸情计,故名为观也。’又《会疏》曰:‘观之字,即三观也。盖夫三谛三观者,万行之要枢,菩萨之肝胆也。’又‘法之一字,即指一切有情非情,生死涅槃诸法。’‘如化’者,《会疏》曰:‘非空非假、而空而假之譬。则是中谛也。’意谓:既言如化,则非绝对空无,故言非空。若言是有,则只如幻化而已,并非实有。又既云如化,乃非有而现假有。既是幻化,则所现举体是空。故《会疏》谓为‘非空非假,而空而假’,是显中道之义。‘观法如化’者,即观一切法,皆是中道。
  ‘三昧常寂’。‘三昧’者,正定也。‘常寂’者,真体离生灭之相,谓之常。绝烦恼之相,谓之寂。《唯识述记》曰:‘不生不灭,绝名相于常寂之津。’是故《净影疏》曰:‘三昧常寂,止行深也。(’止行‘者,修止之行也。止心一处曰止,乃禅定之异名也)。’绝名相,离烦恼,不生不灭,住于常寂。如是三昧,故云深也。由于常行中道,住一切如化之妙观,自然入于不生不灭甚深常寂之正定。又《遗教经》曰:‘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此表定慧等持之因行。本经《大教缘起品》曰‘如来定慧究畅无极’是其果德。
  ‘善护口业’下六句,表菩萨身口意三业清净。三业之中,则以‘善护意业’为首要。是即菩萨‘善护己念’之正行。由于深契中道,正定常寂,了达真源,远离生灭。自然远离一切烦恼之垢,是以意业,‘清净无染’。意业清净,身口随之。于口业云‘不讥他过’。‘讥’者,谴也,诽也,指责人之过失也。口业不讥他过者,实由于意业之不见他过也。‘他’者,一切有情也。进言之,则包括有情无情,万事万物之一切法。一切无过,本自无染。清净本然,本自圆成。如‘首楞严’义为‘一切事究竟坚固’。又如《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又‘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是故一切平等,无有可讥者。
  ‘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律’者,戒律。‘仪’者,仪则。《大乘义章十》云:‘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名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仪。’其意谓:所谓为律仪者,防恶止非之法,称为戒律。行为依止于戒律,称为律仪。又《行持钞资持记》云:‘通禁制止为律,造作有相名仪。’综上之意,依止戒律,体现于行仪,名为律仪。又律仪戒者,乃三聚净戒之一。三聚戒者:(一)摄律仪戒。受持五、八、十、具足等一切之戒律。(二)摄善法戒。以修一切善法为戒。(三)摄众生戒,又云饶益有情戒,以饶益一切有情为戒。上三为大乘菩萨通受之戒,于(一)摄律仪戒中,在家菩萨受五戒与八戒。出家菩萨须受(一)中之十戒与具足戒。《涅槃经卅一》云:‘戒亦一切善法梯橙。’(‘橙’同‘凳’,见《中华大字典》。)又《璎珞本业经下》云:‘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五灯会元》云:‘法要有三,曰戒定慧。’以上经论,广显戒德。《普超三昧经一》曰:‘被戒德铠,化度众生。’此正为‘善护身业,不失律仪’之真意。戒铠于此有二义:一者,护持义。以戒德为铠甲,如消防队员衣石棉衣。入三界火宅,冒三毒烈焰,拯济群生,无所畏惧。二者,庄严义。以持戒德,而自庄严。不失律仪,轨范人天,令众钦仰归止,来受教化。慕我戒德,学我戒行。进修定慧,而度彼岸。
  前引《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与今‘不失律仪’,互相照映,正显中道,理事无碍,圆解圆修之妙行。了知戒定慧与淫怒痴平等平等,仍严持净戒,不失律仪。虽严持律仪,轨范具足,但自心常寂,一切平等,悉无取舍,更无爱憎。不见己是,不道人非。如是持戒,是真持戒。如是修行,是普贤行。如是知见,方契中道。若人稍闻平等之意,便谬斥持戒为著相,诽谤戒律。或稍能持戒,便增我慢,自赞毁他,侈谈他人过失。是皆以病为药者也。
  上三段为法藏大士严净自心之德行。下为成就众生之德行。 https://t.cn/RTv4Kyo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今日愿望达成总数60064+29好运 祈福 供灯祈愿 搜索奶奶公众号:赵奶奶随笔,近几年来奶奶家几十万缘友都曾在这里收获过好运以及愿望达成,这其中是否有你呢?
  • 我把你们豆沙了…..你们那边是没有天气预报吗 好崩溃 飞了三十多个小时 终于不只唱gbgb了 还有boy in luv 你说取消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一睁眼就
  • #赵丽颖沈璃打戏镜头##赵丽颖新剧眼神戏#赵丽颖的眼睛特别传神特别动人 所以她戏里面眼妆很大眼 我不喜欢她化厚厚的眼线和很假的睫毛还有深色的眼影以及卧蚕
  • 说到底,这是个知道自己要什么并坚定践行的姑娘,这种遵循自我、不盲目跟风的性格本身就很酷,性子之刚烈,让我觉得她在娱乐圈里像个难得的“活人”。所以这种女命,也是男
  • #起名字##取名##宝宝起名##改名##双胞胎##怀孕日记# ​​​#宝宝取名##宝宝##萌娃养成记#想写点东西 找本新的笔记本 结果翻到18年的趁早 17年买
  • 波波接受访问时说:「我在剧中的角色系一个恋爱脑的女仔,比较单纯、直接,唔会将啲情感收埋,间唔使都会搞出大头佛,要盈盈帮我执手尾,成件事都几得意,对我来讲系几新鲜
  • 朋友还说,大家都很羡慕你,去欧洲是他的梦想,可惜没有机会实现。#微博新知博主#生活大概就是带着困意走出小区小道 却闻到水果清香 将我从半睡半醒的状态拉回&quo
  • 【可惜今天去晚了,卖完了没吃到】[二哈][二哈][二哈]此处需要说一下他家切菜的师傅,托他的福我这辈子第一次吃到基友戏称门板的将近1CM厚的老肉片!#随便写写的
  • 链接:220914사편제 一句话总结:今晚这500的票钱我宁愿去看李偕准演一粒沙PAGE1要是没钱就不要上狎鸥亭做大剧场,大学路一定省钱剧情就不讲了,咱也不懂韩
  • 近年来,敬业集团坚持高端产品研发,打造全流程产业链,用新时代新的发展理念,在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延伸钢铁产业链、钢铁产品深加工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实践,在实现
  • 吃了,如果出了问题,仅因为对方是是小本买卖就免责?当然这个案件的原告的人品确实有问题,这样的行为不妥不好,赚这样的钱晚上都会做噩梦。
  • 一块刚刚从矿里挖出来的原石自然是不美的,但是当它经过打磨和制作工艺,在它自然美的基础上又加上了人情美的光辉,它便被赋予了新的身份,它是永恒的爱情的象征,我想大家
  • 记者了解到,除了银行保险机构,两江新区其他金融机构也在通过线上办公等方式,保障客户金融需求。考虑到该业务“时间紧、人数多、金额大”的特点,同时又正值疫情防控时期
  • 报道称,近期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完成,实现了重大飞跃,并进一步巩固了航天强国的地位。#厉害了我的国# 美火箭发射再延期,中国空间站基本建成,美媒:中美
  • ” 왠지 그 말이그와 나의 암묵적인 ‘약속'처럼 느껴졌기 때문이었다.因为我莫名觉得这是我和他之间默认的“约定”。”이것이 지난 6개월간 우리가 나눈
  • 据该支昃氏族人自称,当年,青州衡王府的一部分宗室子弟逃到了山东境内西部群山中一个被称作“坡庄”的地方,即今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域城镇昃家庄,族人以《千字文》中“日
  • 而那些沉寂在列表之中,长时间不交流,我发条动态从不点赞和评论,也就等同于不知晓我生活的,不管曾经好坏,于我而言也不过是,我绝对不会主动开口的陌生人。我知道谁是我
  • 汝去父母国,来亲师匠门,蹑踌担簦(16)冲霜冒雨,倾肝涤胆,来瞻太上之真风,賫信投名,拜受天师之秘箓。曾惊艳到你了的古诗词1:原文:以后各走各的,没必要再联系古
  • 当不同佛相所度化的众生,在极乐世界中修行解脱后,这个极乐世界的相,以及不同世界的佛相,也就完成了因缘,缘起必定缘灭,因此,这些佛相与佛世界,就会有形态展现的寿命
  • #英国吃什么bot##英国种草##英国留学##英国生活##伦敦留学#海风把星光吹散~~~去福建平潭,逐一回荧光海浪,留一场追梦荧藍被一张照片深深的震撼海浪中,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