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经 》 的
两大宗旨 ────
观佛三昧和念佛三昧

依教立宗的
《 观经四帖疏 》

《 观经 》
是一部十分奇特的经书。

此经内容涉及释尊的教化,
尤其是定善
( 观行 ) 方面,

很多祖师大德以其本宗思想註解,
看似头头是道,
不乖大义。

但是,
此经是净土宗的正依经典,

显彰弥陀的教化,
尤其是念佛方面。

两者关系十分微妙,
令人容易混淆。

唐朝诸师对
《 观经 》 的
法义多有曲解、
误解、
异解、
别解者,

众说纷纭,
善导大师决意写出此
《 观经 》 要义,
楷定古今。

他在佛前结愿引证,
最后完成这部净土宗依教立宗的巨着 ────
《 观经四帖疏 》。

善导大师在此疏序的
「 劝众发愿归三宝偈 」言 :

「 今乘二尊教,
广开净土门。」

一般大乘教派以一尊教开宗,
即释尊而已,

但净土宗则乘二尊教开宗,
非常特别。

善导大师在此疏
〈 玄义分 〉指出 :

「 然娑婆化主
 ( 释迦牟尼佛 ) 
因其请故,

即广开净土之
『 要门 』。

安乐能人
( 阿弥陀佛 ),

显彰别意之
『 弘愿 』。」

善导大师细判净土法门为
「 要门 」 和
「 弘愿门 」。

此教判十分重要,

涉及净土思想的正杂之行、
实权之教、
隐显之义,

极为精妙!

此根本义能释各种疑难,
令净土行者的信愿坚固,
得生净土。

善导大师又在
〈 玄义分 〉指出 :

「 今此观经,
即以观佛三昧为宗,
亦以念佛三昧为宗。

一心迴愿往生净土为体。」

既然善导大师依二尊二教开宗,

又判净土宗有两门 ────

「 要门 」 和
「 弘愿门 」,

此经有两个宗旨亦不足为奇。

所谓
「 三昧 」 者,
即正定也。

本来是禅修工夫的名相,
但以得
「 见 」 佛真身
( 法身 ) 为最高境界,

名为
「 见佛三昧 」,

不管是以自力观佛得见佛,
还是以他力念佛
( 称名 )
得见佛,

皆是
「 三昧 」。

因此,
释尊在
《 观经 》
「 真身观 」云 :

「 以见诸佛故,
名念佛三昧。」

整部
《 观经 》
环绕一个主体,

就是
「 一心迴愿,
往生净土 」。

「 一心 」 者,

即一心一意、
专一、
专心,

无二心,
无后心,
至心,
真心,
真实信心,

即 《 观经 》 所说

「 三心 」的
至诚心、
深心也。

「 迴愿 」者,
即 「 三心 」 的
迴向发愿心,

又如善导大师定义净土法门
「 要门 」时说 :

「 迴斯二行,
求愿往生也。」

韦提希夫人并非自力修观而见佛

善导大师掌握
《 观经 》 基调,

当知 《 观经 》
以佛灭后的未来世生死凡夫为当机,

释尊就韦提希夫人启请,
顺势从
「 自修持力 」 的
观行求生净土,

成就的观佛三昧
( 即释尊的教化 ) 说起,
带入以信方便,

一心专念,
仗 「 佛本愿力 」 见佛,

证得往生,
成就的念佛三昧
( 即 ) ,
作为弥陀教化的归结。

善导大师多次引用
《 观经 》,

说明韦提希夫人是凡夫,
不堪受定善观行,
求生净土,
成就的观佛三昧,

如 :
一 、 《 观经 》序分曰 :
「 佛告韦提希 :

汝是凡夫,
心想羸劣,
未得天眼,
不能远观。

诸佛如来,
有异方便,
令汝得见。」

二 、 韦提希夫人随即回应释尊,

云 :
「 世尊!
如我今者,
以佛力故,
见彼国土。」

确认自己连最基本的天眼都未开,
不懂
「 自修持力 」 的
观想行法,

不能成就的
「 观佛三昧 」。

可是,
凡夫可以念佛,
一心专念,

仗 「 佛本愿力 」,
得见阿弥陀佛。

三 、 《 观经 》 第七
「 华座观 」
韦提希夫人曰 :

「 世尊!
我今因佛力故,
得见无量寿佛及二菩萨。」

她再一次确认自己得见阿弥陀佛,
是仗佛力故,
与观想行法无关。

从观佛三昧带入念佛三昧

何以得知释尊在
《 观经 》 从
「 观佛三昧 」 带入
「 念佛三昧 」,

显彰弥陀教化 ────

净土法门的
「 本愿称名 」、
「 就行立信 」?

现试举三处经文而述之 :

一 、《 观经 》
「 华座观 」云 :

「 如此妙华,
是本法藏比丘愿力所成 」。

华座,
名号,
乃至佛身及其心光,
皆是弥陀愿力所成就。

众生念佛,
佛能入众生心想中。

弥陀今已愿成,
是酬因之身,
其心光摄取念佛众生,
念念不捨,

岂还摄取观行迴向的众生,
因果不相应故,

因此善导大师云 :
「 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
彼佛心光,
常照是人,
摄护不捨;

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

念佛众生以
「 本愿称名 」,

光摄三绿,
因乘弥陀本愿力,
故得见佛。

「 以见诸佛故,
名念佛三昧。」

二 、《 观经 》
「 真身观 」云 :

「 以观佛身故,
亦见佛心。

佛心者,
大慈悲是,
以无缘慈,
摄诸众生。」

先说众生观行念佛,
随即说佛以无缘慈,
摄诸众生,

当知此是佛力 ────
「 见佛增上缘 」,

非观行念佛的工夫所致,

故《 观经 》不说
「 以见诸佛故,
名观佛三昧 」,

而说
「 以见诸佛故,
名念佛三昧 」,

由此可知称名念佛者亦是念佛,
亦乘佛力得见佛,

可知释尊引导观行念佛者,
最终归入称名念佛。

三 、《 观经 》
流通结劝文云 :

「 佛告阿难,
汝好持是语。

( 告阿难,
持正宗定散。) 

持是语者,
( 牒前起下 ) 
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持名念佛是此经的肝要,
顺彼佛愿
( 第十八愿 ) 故。

此则释迦最后作结时,
劝以
「 本愿称名 」 的
念佛方法,

故释
「 念佛 」 以为
「 称名 」,

而非观行,
而且是顺应阿弥陀佛的本愿而念佛,

是以建立对阿弥陀佛的信心而念佛,
是全仗佛本愿力而念佛。

这是净土宗的念佛特色,
有别于一般佛教宗派的念佛。

很多人说念佛,
多指观佛,

或认为心念比口念更
「 好 」!

但是,
纯粹的净土宗特别强调称名,
以弥陀本愿行故。

净土宗是佛力救度的法门。

阿弥陀佛发愿以名号广度众生,
众生以信方便,

一向专称,
弥陀名号,

建立对阿弥陀佛弘愿的信心,
如善导大师言是
「 就行立信 」,

信心决定,
往生决定!

提高自己修为的九种方法!#炼心篇#

1、不识本心,难以开悟

有些修行做功夫的人到达了清净的境界,

没有杂念妄想,

但是,见解不透彻,认为清净才是道,

认为不清净则不是道法,

于是,自己把自己给障碍住了,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对于不垢不净的清静自性没有认识清楚,

执著于空,执著于清净,

不能自在,不能算是大彻大悟。

2、澄澈到底,做一个自然人

人,来不知从何处来,去不知向何处去,

来非自愿,去更非本意,几十年光景,稍纵即逝。

因而,还是卸下面具,放下包袱,像毕希纳所言:

人啊,活得自然一点吧!我们应该像一朵云,

具有云的飘逸,是否下雨总是那样飘逸。

3、由极高明而归于平凡

学问到了最高的境界,

就是以最平凡、最肤浅的人做自己的老师,做自己的榜样。

用文学上的话来描写,一个人的一生呀,

由最绚烂而归于平淡,由极高明而归于平凡,

这才是真正的成就。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修炼,是一种认识。

4、与其求好的结果,不如求好的开始

智慧高明的人,“因”一启动就知道结果了,

因里头就含有果,普通人要到结果出来了才知道。

所以修道人怕因,不轻易种因。

比如两个人讲话意见不合,彼此态度开始不对,

自己都不晓得自己情绪变化,不高兴就摆出脸色,

这一来就有了因,人家反应的结果当然不好。

还有,跟人讲话先皱眉头,

本来很好的事,人家也不愿意听了。

你有时跟人开个玩笑,但后果怎样有没有想过?

言者无心,可是听者有意,别人不认为是玩笑。

5、心定,则万物莫不自得

世界上各种宗教,所有修行的方法,

都是求得心念宁静,所谓止住。

道法修持的方法虽多,总括起来只有一个法门,

就是止与观,使一个人思想专一,止住在一点上。

用通俗的说法,就是荣辱得失不放在心上,

喜怒哀乐也不在脸上表露出来,能做到这点,凡人也能成道。

6、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要把握住造化之主,才能够超然于物外,

超出了万物的范围以外,

所以庄子告诉我们“物化”的自在。

那么,庄子同时在这个观念里头也告诉我们,

人也是万物之一,人可以“自化”。

如果明白了“具见”,

见到了“道”的道理,

我们人可以“自化”,

我们这个有限的生命可以变化成无限的生命,

有限的功能可以变化成无限的功能。

7、既学又思,不罔不殆

世上有两种糊涂虫,一种学而不思,一种思而不学。

这两种人,“有些人有学问,可是没有智慧的思想,

那么就是迂闰疏远,变成了不切实际的‘罔’了,

没有用处。如此可以作学者,教教书,吹吹牛,不但学术界如此,

别的圈子也是一样,有学识,但没有真思想,

这就是不切实际的‘罔’了。

相反的,有些人‘思而不学则殆’。

他们有思想,有天才,

但没有经过学问的踏实锻炼,那也是非常危险的。

许多人往往倚仗天才而胡作非为,

自己误以为那便是创作,结果陷于自害害人。”

8、个性不是坏事,但没有修养,就会变成坏事

个性都不是坏事,但没有真正内涵的修养,

就都会变成坏事,每个人的个性长处不同,

或仁、或知、或信、或直、或勇、或刚,

但不管哪种个性,孔子告诉我们,

主要的自己要有内涵,有真正的修养,

学问的道理就在这个地方。

最难的就是认识自己,然后征服自己,把自己变过来。

但要注意并不是完全变过来,

否则就没有个性,没有“我”了,

每个人要有超然独立的“我”。

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

一个人的长处也是他的短处,

短处也是长处,长处与短处是一个东西,

用之不当就是短处,用之中和就是长处,这是要特别注意的。

9、不如人意,就是人生

天下事没有一个“必然”的,

所谓我希望要做到怎样怎样,而事实往往未必。

假使讲文学与哲学合流的境界,中国人有两句名言说: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人生的事情,十件事常常有八九件都是不如意。

而碰到不如意的事情,还无法向人诉苦,

对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儿女都无法讲,这都是人生体验来的。

又有两句说:“十有九输天下事,百无一可意中人。”

这也代表个人,十件事九件都失意,

一百个人当中,还找不到一个是真正的知己 https://t.cn/Rcdt451

楞伽经探玄第六讲

南无楞伽会上佛菩萨。

南无《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一、圆从一偈明心识

我们继续探玄《大慧菩萨赞佛偈》,重点是从大悲心来赞叹如来的,有六个半偈语。这第一偈,我们了解了: 

“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

 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他歌叹如来悟性证道的这种菩提道果的状态,就是把世间生灭这个现象都能离开。不修那种虚空花,也不执着有,也不执着无,落在两边;而是应用那个大悲心,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第二个偈语,则:

 “一切法如幻,远离于心识;

 智不得有无,尔兴大悲心。”

 这个后两句,都是和前面一个偈语一样,都是重复又说一遍。第二偈,内容主要是前两句“一切法如幻,远离于心识”。那为什么这句话在偈语上说。第一个偈语说的“世间离生灭”是什么,那个是人“身无我”。即身体和人,这里的“人无我”的一个解决,就是把那个主体的那种执着解释掉了,没有那个主体;有生灭的那个,没有那个主体。

法在这个身中,“我”都没有,没有那个“我”。大家认为“我” 这个记忆。第二个方面说,道法上了,这叫法无定性。你要知道,一切法如幻,加上你这个关于自我的妄想,身见,我见,邪见,都是假的。这样远离于心识。

二、缘起无生圆镜智

只要你起心动念就暴露了,还有“我”,还有智障。那你要是不执着有无,而兴大悲心,那就是上一个偈语,也是这两句,这个偈语还是这两句。这就说明了如来在这个生命,及这个觉性的体证妙用,是身心灵上的,那么,如来是一直在菩提道上行愿。有智慧,有慈悲,觉性要修那个: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那回到这个基础之后,再修这个大悲心,就是悲智双运。

悲智双运就内在地智慧,外在的大悲。第二个偈语也是通过如来讲究竟的这个圆通。通达了一切的三自性,这样的一个境界。这三种自性,是一切诸法从因缘生,

她就使生命在如是因缘上了,你一旦心里这么想,这么研究因缘,就在因缘频道里,那,一在因缘频道上生命,当下一个念头,比较相信这个世间法,你的导师讲超世间法,你能不能信任?当你没有的时候,那就随心呈现,只能呈现六道里的境界了。这一切都是这种吸引力法则,那一切法就是我们生命的一个镜子,照出自己起心动念的镜子。

这样的大圆镜智下,一切因缘,这种假的这种缘起,就起而非起,生而非生;这缘起自性,都是非有非无的。可是有的佛菩萨,当中就是有的菩萨认知。正知正见,还没全建立的时候。他会搁这儿用那些自己想的,不符合客观真理的,这搞是搞非,搞有搞无,搞生搞灭的,这假的。虽然你能搞,但不代表是真的,心识置之。 

三、因缘幻化空生死

 大家想,知己也好,知彼也好,那都得有智慧才能达到。然后:大悲心,救众生。

 他这因缘生,这个系列,有这么一个从过去,无始劫的开始,是从因缘生,就是无明缘行开始了。它最早也是一个无明,不是有意识地要干什么了。开始是下意识的、无意识的就造业了。这叫“无明缘行”,然后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乃至有触,有受,再因误以为“有”,后边因为六入,因为接触了,有喜爱了,就去执取,这样就产生了: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皆是因缘所生法。

 虽然这是流浪生死,念头却是越走越远。

 但是都是如画如幻的,如幻如化这个本质。一切法都是这样,那重点还是识。通过因缘法就是专门证明这个都是假的,分析的很到位了,就是用佛眼,用如来的智慧,把这个现象界,就是世界和众生,这些妄想组成的这些个境界,都有通过因缘给说清楚,这叫“缘起自性”都是本空的都是非生。

四、圆成实性真清净

这个偈语的赞叹如来,在修证上,来一个彻底,认知自性里的遍计所执自性,你就能勘破红尘万象都是幻化的,就不会再执著了。

 依他起性,其就是假的,也不用再依靠,要远离心识上这些妄想。

 这还有一个更清净的法,才是好的,不纠结,非实非虚的,便是佛法。你老有实有虚,两边都执着了,有所住了,就反而对于生命不是有解脱成就了,反而是障碍。法身慧命,这圆满成就是真实之性的,也就是每一个心,它也有“圆成实性”,而不光是起心动念会瞎猜,胡思乱想。

 也就是任何一个胡思乱想的人,你那颗心,能经过一定地修炼,参禅悟道,最后又能够变成清净,变成正知正见。把那个乱码结束了,换个程序又正知正见,一心不乱。

 这个过程都是在一切如幻当中修的,并没有离开这些个幻化事相。就在这里面修出真心来,其实真心还一直在。真心一直不会亏损,只是你那个念头跟圆成实性不相应,真心活不出来。一般人老认为这个依他起性,都是“有”:有爹,有妈,有孩子,有众生,有什么老师,有领导。你这个老依他起性,这个老喜欢攀缘。

 那么,如来是修证都完成了,就不用再打妄想了。人家赞美如来“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一定放下那个“有”和“无”的这种二元对立,放下之后,本有的“圆成实性”,或者简单说即“成实性”就行,他是自己本来圆满,就是你没修正,他也在圆成状态不可改动。现在你能跳脱出来,从这个“遍计所执自性”里跳出来,又从“依他起性”里跳出来,那你就显露“圆成实性”了。这个就是清净之本。

 三世诸佛都哀悯众生,众生有的跳不出来,悟不了这个一切如幻之理。原来悟了又不想出离,受了无量的苦,还在那儿忍,太能忍了。圣人,即佛菩萨还要帮着大家,依据这个觉醒之路,就可向觉者看齐,那圆觉也是我们心光,向自己的心中探求,这些个原理,都是心里的圣智,心法上的圆成,不是从外边儿学的。就是说:你已经是这样,三自性都在了,然后你如何用圆成实性来利己利人,是这样的禅修秘籍。你能做到就是跟如来这个大悲心一样,就能兴起正能量和大功德。

五、四智菩提楞伽行

“兴起大悲心”,那你要远离于“断、常”二见;“断、常”是颠倒的,这是二元对立。有断有常。

“世间恒如梦”,因为这些个假法,都是一场梦,不是真实的。如来把这个问题是认识透了,看破了。

“知不得有无”,而行大悲心。

你有常见也不对,有断见也不对。这个知见上解决了,你这个是心明眼亮,八识心王就能转识成智,眼耳鼻舌身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大悲心也是真的,那你第六意识转为啥?转为“妙观察智”。第七识,末那识,转为智慧,就是“平等性智”。第八个叫阿赖耶识,转成智慧,叫“大圆镜智”。

他们之间,辗转相续,不断的,也有互相因果。互为因果就是八识心王里头,人间梦幻一般的人生,都是被意识给骗了。

因为如来,作为大彻大悟的本师,他是以正智来观一切缘,一切因缘果报。然后,他这个有了正观之后,他有正见,就是在“有”和“无”上,他不会去“心有所住”,他都是“心无所住”。其都是在无为的状态,也就是在涅槃寂静的根本上,或者叫“圆通”,依靠到圆通根上,这个不会出问题。

未找到圆通根本,不依靠圆通之根,而去起心动念,又是跑到那个树梢上去了,花里胡哨,又没有根。在树梢上最后形成歪瓜裂枣,就都假了。有根这才是圆满的。

无量众生要开悟,就是悟此理;然后,就不再去枉受众苦了;进而兴起大悲,这样的悲心,悲天悯人,救度众生的力量,正能量激活就不可同日而语。希望大家,都是按照这个赞佛偈,把楞伽心法,对照自己的心,那个菩提心,还有那个菩萨愿。

你行愿的力量也只有按照如来这样这个程度,你才能够轻轻松松的去行愿。你不看破,看不透红尘的话,你其实还是很累,容易想不通,就认为有障碍。其实你想通哪有障碍,一切如幻如画的,但是你就在这幻化当中,度尽众生无所度,功德恒存。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被他骗到KK园区的受害人中,就有不少是冲着这种“海外高薪工作”的诱惑上当的。如果被骗人卖不出去,犯罪团伙会把他们送到最后一个地方,等待他们的绝对是地狱中的地狱
  • 我有一个社群,鼓励大家开通流量主,大家在群里可以互相关注,互相鼓励,互相陪伴写作,如果你想加入,记得私信我【拥有执行力,是最高级的自律】要让梦想变为现实,具有执
  • 她果然喜欢,马上不哭了,而且还立马对新玩具进行了分配,她拿铲子,我拿漏勺,然后用动作+含糊不清的语言暗示我跟她玩“打架”的游戏。我觉得和“小哭包”打交道很考验人
  • 【“与其他人相比,退休后的程序员,不会遇到太多经济困难”】 近来,国外科技网站 The Register 上的一篇文章引起了不少程序员的关注:“与其他人相比,科
  • 他的的确确是一朵落花,生在松下,即便腐了朽了,也要将最后的养分送与那个叫周俟松的女子。——王抒意《松下落华生》购书链接:立冬了 秋不想走 也走了……人亦如此
  • 当时林志炫和李响还因为分词发生了矛盾,最终舞台的呈现基本上也是和林志炫想的一样。最困难的就是胡海泉和言承旭了,因为他俩根本就没有一点的舞蹈功底。
  • RT@nimateakiba:【CD入荷情報】11/13発売 TVアニメ「戦×恋(ヴァルラヴ)」OP主題歌 #逢田梨香子 さんの1stシングル『for...』が
  • 在过去几天里,罗马俱乐部已经和索尔巴肯的经纪人达成共识,这名挪威球员将成为罗马队在冬窗的第一个引援球员。不过,和贝洛蒂加盟罗马的情况一样,在索尔巴肯到来之前,需
  • 把人看清不如把人看轻把事看透不如把事看淡人生的高度不在乎你能看透多少事而是你能看淡多少东西凡尘俗世我们所看到的世界皆是内心世界的描绘心思纯净则整个世界便是清澈的
  • 加强巡查督导,提升文明服务水平区卫生健康系统将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复评工作与窗口服务水平提升紧密结合,通过调研走访、定期巡查等方式,对医疗机构文明服务规范和质量进行
  • 瑟瑟发抖,瞬间冻成了孙子,嗷嗷待哺.....忆往昔,发誓再去东北,一定:里三层外三层,裹成茧,织成绒,不做英雄做北极熊 回到离别三十多年的家乡,往事如烟,物是人
  • 又去喝生酪拿铁了,应该会过一阵子喝了因为热量太高,吃了一个蝴蝶酥和四个鲜奶卷,因此没吃晚饭,但是门缝里飘来隔壁汉堡的香气,差点没把我香亖。今天背的生日礼物包包[
  • 很多人的身体都有着与网络连接的端口(在脖子后面)身体纯粹成为了一个容纳人类灵魂的容器。很多人的身体都有着与网络连接的端口(在脖子后面)身体纯粹成为了一个容纳人类
  • 受15日CME的影响,19日太阳风速度上升至520km/s左右,地磁有3小时达到小磁暴水平,18小时达到活跃水平;受CME和冕洞高速流的共同影响,21日太阳风速
  • 每年都还是经典的那几款但是每年也会出几个特别火爆的限定款~♥️热门款:发财桶、邮差包、五合一、三合一、法棍包、豌豆包……♥️Neverfull——自重轻、容量大
  • #刘耀文拍初中毕业照# #刘耀文密室大逃脱# 大雨亲吻整座城市的肩头爱意湮在山城的热浪里少年是少年在有蝉鸣 有花香 在升温9.23°C的夏天里有走过意气风发的节
  • 我:[裂开][苦涩]小可爱:妈妈,我就是能走开也不会给他开门的。如果阳光照不到我们,那就做彼此的太阳吧是朋友是好朋友是我的靠山是我的精神支柱时坏情绪的疏导者,是
  • 明于此理,心随法大,待他何观何照?明于此理,心随法大,待他何观何照?
  • 原谅我的菲诗蔻护发精油测评来迟了~请评.论区的15位姐妹喝豆浆因为前几天品牌方给了我升级款的,我又试用了几天[doge]首先升级款的包装比之前好看不止一点[赞]
  • ♚ᴇᴠᴇʀʏʙᴏᴅʏ ғᴀᴍɪʟʏ▹独家塑型霜反馈♡一次的效果哦 瘦了2cm 我们塑形霜可以说是你见过市面上最便宜又有效的减肥产品了 你如果想通过微信上别人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