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事】代助是个懂得鉴别各类肉体美与精神美的男人。他认为,都市人都该去接触各种类型的美,这是都市人的权利。
但有些人虽然接触各式各样的美,却从未产生感动,也没有经历过 “今天欣赏甲,明天却欣赏乙”,或是 “今天喜欢乙,明天又喜欢丙” 的那种心情转换。对于这种人,代助认为他们缺乏感性,根本谈不上鉴赏家。
他觉得自己这种看法是无须争辩的真理,也是他根据自身经验得出的结论。若以这套真理作为出发点,则又能得出另一种结论:所有生活在都市里的男女,每个人都在承受两性间的诱惑,随机应变地准备接受难以预料的变化。说得更明白一点,所有的已婚男女都不得不怀着所谓的 “不忠的念头”,不断品味着过去带来的不幸。
在所有都市人当中,代助认为感受性最发达,跟异性接触又最自由的代表人物,非艺伎莫属。因为她们有些人,一辈子不知要换几次情人呢。至于一般的都市人,虽然在程度上不如艺伎,其实跟艺伎又有什么不同?所以对那些嘴里嚷着 “此生之爱,终生不渝” 的人,代助认为他们可算是世上的头号伪善者~~#读书#

至道无难(三重公案,满口含霜。道什么),
言端语端(鱼行水浊,七花八裂,搽胡也)。
一有多种(分开好,只一般,有什么了期),
二无两般(何堪,四五六七,打葛藤作什么)。
天际日上月下(觌面相呈,头上漫漫,脚下漫漫,切忌昂头低头),
槛前山深水寒(一死更不再活,还觉寒毛卓竖么)。
髑髅识尽喜何立(棺木里瞠眼,卢行者是它同参),
枯木龙吟销未干(咄,枯木再生花,达磨游东土)。
难、难(邪法难扶,倒一说,这里是什么所在?说难说易),
拣择明白君自看(瞎,将谓由别人,赖值自看,不干山僧事)。
雪窦知他落处,所以如此颂“至道无难”,便随后道“言端语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雪窦道:“一有多种,二无两般。”似三隅反一。尔且道,什么处是“言端语端”处?为什么“一”却有多种,“二”却无两般?若不具眼,向什么处摸索?若透得这两句。所以古人道:“打成一片,依旧见,山是山,水是水。长是长,短是短。天是天,地是地。”有时唤天作地,有时唤地作天。有时唤山不是山,唤水不是水。毕竟怎生得平稳去?风来树动,浪起船高,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种平怀,混然自尽,则此四句颂顿绝了也。
雪窦有余才,所以分开结裹算来也。只是头上安头道:“至道无难,言端语端,一有多种,二无两般。”虽无许多事,天际日上时月便下,槛前山深时水便寒。到这里,言也端,语也端,头头是道,物物全真,岂不是心境俱忘,打成一片处。
雪窦头上太孤峻生,末后也漏逗不少,若参得透见得彻,自然如醍醐上味相似。若是情解未忘,便见七花八裂,决定不能会如此说话。“髑髅识尽喜何立,枯木龙吟销未乾。”只这便是交加处。这僧恁么问,赵州恁么答。
州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才有语言,是拣择是明白,老僧不在明白里,是汝还护惜也无?”
时有僧便问:“既不在明白里,又护惜个什么?”
州云:“我亦不知。”
僧云:“和尚既不知,为什么却道不在明白里?”
州云:“问事即得,礼拜了退。”
此是古人问道底公案,雪窦拽来一串穿却,用颂“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如今人不会古人意,只管咬言嚼句,有甚了期?若是通方作者,始能辨得这般说话。
不见僧问香严禅师:“如何是道?”
严云:“枯木里龙吟。”
僧进问云:“如何是道中人?”
严云:“髑髅里眼睛。”
僧不悟,举问石霜:“如何是枯木里龙吟?”
霜云:“犹带喜在。”
僧云:“如何是髑髅里眼睛?”
霜云:“犹带识在。”
僧仍不悟,又举问曹山:“如何是枯木里龙吟?”
山云:“血脉不断。”
僧云:“如何是髑髅里眼睛?”
山云:“干不尽。”
僧云:“什么人得闻?”
山云:“尽大地未有一人不闻。”
僧云:“未审龙吟是何章句?”
山云:“不知是何章句,闻者皆丧。”
圜悟在评唱里说,雪窦了解这个公案的内涵,所以作了这个颂词来做总结,先说“至道无难”,随后说“言端语端”,这是在举一反三。再说:“一有多种,二无两般”,这是举三而反一。圜悟说雪窦这个开示是“三重公案”,意思三次被人“拶住”,差点无法脱身。祖师虽然是慈悲为人,但是说的越多反而让人妄生歧义,好比满口含霜吐不出水,说不清道不明。“言端语端”是说大道并不遥远,就在在言语中显现。为什么说“一”却有多种,而“二”无两般呢?因为“一”指的就是众生本有的平等的真如自性,而自性能生万法,所以说“一”有多种。 佛经中的:“真如”、“涅盘”、“法身”、“如来藏”、“本来面目”、“父母未生前”、“拖死尸者”、“阿赖耶识”、“唯我”、“唯心”等等名称皆是同一物。圜悟著语说:“分几种名称挺好,只有一个法门,什么时候能到达尽头?”“二无两般”的“二”指的是“真”“俗”二谛,“真”“俗”二谛是事物所具有的两种真理,学佛就是要从世俗而入胜义。通达二谛的道理才可以通达佛教,唯有从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互成互破,才能扫尽一切执着而显现真如自性。迷悟皆在一念,圣凡同属一体,此乃一切法无二相也。“若不具眼,向什么处摸索?”“不具眼”,就是不具备看透实相的法眼。一个没有开眼的人,应该向什么方向去摸索呢?如果能悟透“一有多种,二无两般。”这两句话,自然就知道方向了。所以古人说:“打成一片,依旧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长是长,见短是短。见天是天,见地是地。”去掉情识计较,将万事万物蕴含的禅理看作浑然一体,这样打成一片之后,对于山水天地的名称名相也不再执著了。苏东坡有诗:“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即便是把“天”叫做“地”,把“地”叫做“天”,也很平常。佛经云:“诸法唯假名,但依名字立”。名字怎样称呼并不影响事物的实质。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自己在心地上平稳?其实很简单,就像“风来树动,浪起船高,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个是很正常的自然景观。面对这一切自然现象,只需用平常心去看待,一切无可计较,没有分别。对表相的执著和烦恼也就消失了,那么这四句颂词所说的涵义就透彻了。

雪窦才华横溢,所以他分开用几种比喻来表述意境,但是这也属于头上安头,多此一举。“至道无难,言端语端,一有多种,二无两般。”其实根本无需多此一举。因为天上太阳升起时,月亮自然就下去了。窗前山色变深沉时,山水自然也变得寒凉。到了这种境地,言也端,语也端,头头是道,物物全真,这不就是心境俱忘,打成一片吗?

雪窦这则颂词一开头就写得很深奥,所谓曲高和寡,所以到后面又透漏一些玄机,松开一些口子。如果学人能参的透彻,就像品尝醍醐美味一样,如果还在用平常情理去计较,那就七零八落,支离破碎了,必然不能领会这些话的奥妙了。“骷髅识尽喜何立,枯木龙吟销未干”,骷髅识尽喜从何来?有喜悦那就是还有意识分别。枯木里有龙吟之声,说明还没有销蚀干净。这两句又是另一件公案了,雪窦把另一件公案和本公案交织起来深入阐释这个“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与石霜、曹山二位禅师的开示交加起来,便禅味十足,风光无尽了。如今的人不懂得古人的意境,只知道咬文嚼字,什么时候才能明心见性呢?如果是一个开悟的大禅师,自然一看就明白这句话的奥妙。

从前有一个参学的僧人去参香严禅师,他问香严禅师:“如何是道?”。这个问题就像梁武帝的“什么是圣谛第一义”一样,这是难以用语言直接来表达的义理。香严回答:“枯木里龙吟”学僧又问:“如何是道中人?怎么样才算是入道了,才算是开悟的人呢?香严回答:“髑髅里眼睛。”“枯木里龙吟”指的是灭绝一切妄想,参禅参到犹如枯木一般死寂时,依然能听见龙吟一般美妙的声音,犹如枯木逢春,真心的妙用显现了。而“髑髅里眼睛”,指的是断除情识分别之人就像一具髑髅一样死寂,但此时眼识依然能起到觉知作用。香严的意思是禅并非一昧死寂,而是通过止息妄念,恢复活泼的自性妙用,“枯木里龙吟”和“髑髅里眼睛”都是象征死中得活。大死之人才能够大活,如果只能死而不能活,那么就是凡夫了。

这两句莫名其妙的回答让这位僧人实在不解,他又去参石霜禅师。还算他有点小聪明,他直接把香严的答案拿来问石霜。他问石霜:“如何是枯木里龙吟?”石霜回答:“犹带喜在。”就是说最初悟入时心中有一种得法的喜悦感。学僧又问:“如何是骷髅里的眼睛?”石霜回答:“犹带识在。”意思是此时情识还可以起妙用。

石霜几乎将香严的答案点透了,但是这个僧人依然没有领会其中的含义。他又去参曹山禅师。他问曹山:“如何是枯木里龙吟?”曹山回答:“血脉不断。”他又问:“如何是骷髅里的眼睛?”曹山回答:“干不尽。”这里“血脉不断”和“干不尽”指的是众生的见闻觉知和本自具有的自性丝丝缕缕生机不断。僧人又继续问:“什么人能够听见枯木里龙吟之声啊?”曹山回答:“尽大地未有一个不闻。”就是说天底下所有人都能听见。这个僧人又继续问:“未审龙吟是何章句?”不知道这个龙吟的声音有什么说法?有什么依据吗?曹山回答:“不知是何章句,闻者皆丧!”意思不知道什么出处,我只知道听见这个声音的人都已经死了!”“闻者皆丧”大禅师的答案往往就是这样不同寻常,振聋发聩。“闻者皆丧”指的是身心脱落,实证“无我”,“我”不存在了,自然也没人能听见龙吟声了。

复又颂云:“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识尽眼初明;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哪辨浊中清?”雪窦可谓大有手脚,一时与尔交加颂出。然虽如是,都无两般。雪窦末后有为人处,更道:“难、难。”只这“难”、“难”,也须透过始得。何故?百丈道“一切语言,山河大地,一一转归自己。”雪窦凡是一拈一掇,到末后须归自己。且道,什么处是雪窦为人处?“拣择明白君自看”,既是打葛藤颂了,因何却道?君自看?好彩教尔自看,且道,意落在什么处?莫道诸人理会不得,设使山僧到这里,也只是理会不得。
雪窦又写了四句颂词,将香严的“枯木里龙吟”、“髑髅里眼睛”作了一番阐释和总结。“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识尽眼初明”,在枯木里能听见龙吟声那才是真正的见道了。骷髅里面的情识分别都断尽了,真正的法眼才能起到妙用。“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哪辨浊中清?”百丈祖师提倡“从浊辩清”,“浊法”指的是贪嗔爱取等行为方式,“清法”指的是菩提涅槃解脱等行为方式。当“喜识”都断尽了也不存在有一法可得了,身在其中的人还怎么去从“浊法”中辨别“清法”呢?烦恼即菩提,哪有浊清之分呢?

雪窦真是个有好手段的人,一时间把公案的奥妙之处都写在了颂词之中。但是最后提到为人处,雪窦也说“难,难。”“难、难”就是难上加难。“为人处”指的是禅师接引他人入道的手段。前面雪窦说“至道无难”,这里雪窦又把自己前面的话给推翻,“无难”变成“难、难”,但就这“难”字,也需要开悟的人才能领会。为什么?百丈祖师曾说过:“一切语言,山河大地,一一转归自己”。就像雪窦在拈古颂古时,到最后也都要化为己用。你说,雪窦接引徒众的家风是什么?“拣择明白君自看”,是“拣择”是“明白”你自己看。为什么绕来绕去说了那么多,又要你自己看?幸好是叫你自己看,不然又陷入执著。你且说雪窦的用意是什么?“莫道诸人理会不得,设使山僧到这里,也只是理会不得。”“山僧”是圜悟对自己的谦称,别说你们领会不了,就是我圜悟在场,也无法领会。圜悟真的领会不了吗?实际上他和雪窦一样用心良苦。他们都担心后人粘滞在颂词和言语上,形成新的执著。所以雪窦要大家自己看,启发学人自证自悟。就像百丈祖师提倡的“一切语言,山河大地,一一转归自己”。一切的理论,包括山河大地间蕴含的禅意都要归于自性之中,禅者要着重开发自身的直觉智慧,回归自性,而不是迷着公案,拘泥文字。陷于知解和妄念的窟穴中不能自拔,不能独立地彻见本性,体悟真理。这就是雪窦的家风,也是圜悟的心迹。

——选自刘松林居士《碧岩探骊》

马一浮:如何为天地立心?


《泰和会语》中,马一浮向浙江大学的师生们概括阐述治国学的前提后,马上就专门讲“横渠四句”,以此激励大家:要竖起脊梁,猛著精采,依此立志,方能堂堂地做一个人。

这里的“横渠”,是指宋代大儒张载。因其在陕西横渠讲学,世人多称其为横渠先生。

“横渠四句”在中国知识界是最能激发人志气的。这四句就是: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多年前,笔者初见这四句话时,便不由得怦然心动——这是多大的胸怀,多大的志向啊!

不是只想着自己,而要为天地立心!
不是只顾着自己,而要为生民立命!
不只学眼前的知识,而要为往圣继绝学!
不是只为了这一代人,而要为万世开太平!

如此胸怀气魄,不要说一般人,就是古代贤皇良相也无法相比啊!

而马一浮在抗战国难之际,特地提出这四句话来,就是要大家:

须知人人有此责任,人人具此力量,切莫自己诿卸,自己菲薄。

此便是“仁以为己任”的榜样,亦卽是今日讲学的宗旨,愼勿以为空言而忽视之。

那么,马一浮是如何阐述这四句话,且听我一一道来。
今天先讲马一浮是如何阐释“为天地立心”。
原文为:

《易·大传》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剥》《复》是反对卦。《剥》穷于上,是君子之道消。《复》反于下,是君子道长。伊川《易传》以为动而后见天地之心。

天地之心于何见之?于人心一念之善见之。故《礼运》曰:“人者,天地之心也。”《程氏遗书》云:“一日之运,卽一岁之运;一人之心,卽天地之心。”盖人心之善端,卽是天地之正理。善端卽复,则刚,浸而长,可止于至善,以立人极,便与天地合德。故“仁民爱物”,便是“为天地立心”。

天地以生物为心,人心以恻隐为本。孟子言四端,首举恻隐,若无恻隐,便是麻木不仁;漫无感觉,以下羞恶、辞让、是非俱无从发出来。故“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心之全德曰仁。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

先从第二段讲起:

马一浮自问:“天地之心从哪儿能够见到呢?”然后自答:“就是从人心那一念之善处见之。”接着又以《礼运》、《程氏遗书》中的话作为论据来论证,然后再加以阐扬。最后的结论就是:“仁民爱物”便是“为天地立心。”

这便是一层含义:仁民爱物→为天地立心

原来,天地虽浩大无比,而天地之心却可以从你我的一念之善处立起。发自内心的爱民爱物,就是“为天地立心”。

再看第三段,马一浮继续阐明学者如何为天地立心:

天地是以生养万物为心的

人心是以恻隐之情为本的

由此,天地与人心就在根本上有一同质的核心,就是生养与恻隐。

孟子也以恻隐为四端之首(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有了恻隐,便有了爱怜,有了生养,就不是麻木不仁;而如果漫无感觉,那些羞恶之心(义之端)、辞让之心(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都无法生发出来。
所以说:天地的大德叫“生”,而人心的全德叫“仁”。
为什么天地的大德叫“生”呢?

这个如果大家设身处地想一下,很好理解。天地对于万物、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最大的恩德可不就是“生”吗?如果没有“生”,大家何以出现?

可是,为什么又说“人心之全德曰仁”呢?“仁”是什么?“仁”的涵义博也大也,而其核心是发自内心的大爱,这种大爱至为深广,可谓极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所以成己成物——就是最终成全了自己的同时成全了万物,或者说成全了万物的同时成全了自己。这是笔者当下的粗浅体会,而要真正认识“仁”、实践“仁”,还要不断地修行。

马一浮说:学者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认识“仁”、追求“仁”,喜好“仁”、讨厌“不仁”。所以,他说的是一个不断的过程。只有把这个“不断”做好,才是“为天地立心”。

由上可见,“为天地立心”,就是从自己一心之善处着手,从恻隐之心处修行,但这不是一个静态的标杆,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的过程。如果不了解这个,你就没有真正了解如何为天地立心。

让我们最后返回到第一段话。这段话,马一浮是从《周易》的《复》卦说起来的。

复卦是周易第二十四卦。震下坤上,即雷在地中。最下面的一爻为阳爻,上面的五个爻都是阴爻。这个卦挺有意思,就是有个反反复复的过程。就像一个星期,星期一你出门,没走多远就回来,没有大问题,大吉。这是最下面的阳爻所预示的,要你多修身。星期二又很好地回来了,也是吉的。这是倒数第二爻。星期三你出去了,虽然皱着眉头回来了,但没有危险,仍然是吉。这是倒数第三爻。星期四,你半路上又独自回来了。为什么返回呢?因为你服从了道义,自然是没有害的。这是倒数第四爻。星期五,关键的时候你还是把持住自己,促迫地回来了,没有悔恨。这是倒数第五爻。第六天才是凶的,因为迷路了,迷失了自我。好在,如果内心有正道,不迷路了,那就好好修行,终究还会重见生机。
图片

这个卦的彖词中有“《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就是在表明,要见天地之心,有个反复的过程。

所以,如何为天地立心呢?

就要从自己的恻隐之心出发,不断地寻求真理而止于至善,虽然中间会有反复的过程,但只要自己的出发点是对的,再加上不断反省、不断探寻,终究会把天地之心立起来。

这就是当下我对这些话的理解。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死者家属:已向当地警方申请遗体暂缓处理一名在西藏从事旅游接待服务的网友告诉记者,在当地,他们并不会推荐游客转山,“尤其是冬季,即使其他适合转山的季节,也是能劝则
  • 实体部分与下影线的长短区别也可分为三种状况:(1)实体部分比影线长表示卖压比较大,一开盘,大幅度下压,在低点遇到买方抵抗,买方与卖方发生激战,影线部分较短,说明
  • 这个五岁的孩子承受了很多成年人都无法忍受的痛苦,也是这些磨难让她变得更加坚强,只要伤口没那么疼的时候,她就告诉妈妈要求下床活动,有时候没走几步又疼出一身冷汗,但
  • 气温回暖,乍暖还寒,经历过严冬,觉得又有了新的生机,或许因为这个,我有温暖的一面,也有冷漠的一面。下午无雨,沿往日走过的路走了一遭…路被春风吹干,低洼小坑还残留
  • [羞嗒嗒]@摩登兄弟刘宇宁 ❦❥ 摩登兄弟刘宇宁.刘宇宁°☆.・°宁哥[音乐]#Fall In Love-摩登兄弟刘宇宁[音乐]##刘宇宁巴黎欧莱雅摩登代言人
  • 截止3月26日12点,应急处置指挥部累计出动搜救人员10723人次,尚未发现幸存者和第二个黑匣子,搜寻到飞机残骸和碎片累计24047件,并设立残骸仓库,以便后续
  • 《又带来我家附近的小溪玩耍抓鱼啦~ 上次来的时候因为没下雨,溪水都干涸了 最近雨天挺多的,小溪小瀑布又开始哗啦啦得流啦️ 没有小朋友不喜欢玩水的,连粑粑都玩的不
  • 微博就只更新这么些了,像白色单鞋,玛丽珍鞋,都是蛮日常百搭的,总能有你喜欢的~记得给家里妈妈也带一双穿穿[偷笑]男生提出分手后的几个心理阶段:1. 回归自由,脱
  • 终于迎来了休息日[抱一抱]当然要约上几个好朋友一起喝点了[好喜欢]和饲养员好不容易找到了这家在角角落落里的韩式土豆脊骨锅,我倒不是冲着这个骨头锅去的,我是冲着他
  • 跟领导讨论了会《江湖儿女》 很多时候真的觉得自己要是经历过九十年代末 2000年初的北京该多好 去录像厅看DV 很容易拉到人一起瞎几把拍 迪厅里跳跳霹雳舞迪
  • 没人愿意帮助你,没人愿意听你满腹的牢骚,没人愿意理解你的痛苦,没人愿意接收你的负能量,你逢人就诉苦,别人会嫌弃你是个大麻烦,避之不及。我们常说,说话要有分寸,做
  • 可惜的是郁达夫未能看见这座皖南“小上海”繁荣的码头商铺(虽交通不便,但上海的流行事物也会在一周内传至屯溪,“街上有时髦的摩登女郎”因此屯溪在当时的中国有了“皖南
  • ”《我本芬芳》里不被看见的惠才的一生,很多时候就是我们的母亲和祖母的人生。”《我本芬芳》里不被看见的惠才的一生,很多时候就是我们的母亲和祖母的人生。
  • #每日一善[超话]#[doge]#阳光信用# 人生于世,立足于天地之间,做人,要心胸豁达,能屈能伸,即经得起风吹雨打,也扛得住困苦挫折,要有容人之雅量,要有谦虚
  • 37.永远有多远,你就给我滚多远38.我一直都相信你是天使,回不去天堂也不过是体重的原因40.你最好不要恨我,恨我的人真的太多,你又不能排到第几个41.我对你的
  • #MU5735航班上人员已全部遇难#也许只是奈何桥旁误喝了一碗孟婆汤想把前尘往事遗忘也许天堂里没有疫情只有安康也许从此卸下了所有压力和负担一路上白云做帐青山为床
  • 从经开区、南川工业园区到东川工业园区,各类园区内集聚了来自全国的龙头企业,疫情期间,晚报记者走进园区,体会“一号工程”在这里的热度,感受新旧动能转换的速度,领略
  • 根据近日省铁投集团官网发布的信息,粤东城际铁路“一环一射线”潮州东至汕头段项目,是粤东城际铁路网“一线两环两射线”中一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与支撑“汕潮揭一体
  • 于如来前同时稽首,而白佛言:在佛前一齐就都向佛顶礼叩头,对佛就说了,我亦保护是修行人,得成菩提,永无魔事:我也保护这个修行的人,乃至于到他得成菩提,永远也没有什
  • 不过百里家风正气,好像也不太可能滴滴滴,嘟嘟嘟,小呀小二郎呀,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哪风雨刮,可就怕没人宠哇,就怕没人买红领巾哇,就怕没人买积木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