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兰州新区# 【中国改革报|峥嵘十载 戈壁滩上绘就一幅新时代画卷】#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 兰州新区成立1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近60倍,综合改革跻身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针”。

“10年来,新区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埋头苦干,在‘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戈壁荒滩上,初步建立起了一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综合性新城,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全面增进,新区群众实实在在共享了改革发展的成果。”日前,在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改革发展座谈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相关负责人对兰州新区这10年的发展成果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2012年8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兰州新区的批复》,正式批复设立兰州新区,赋予其“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四大战略定位。兰州新区是我国广袤西北大地上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肩负着探索西北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和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新模式,增强兰州作为西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向西开放,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责任。

如今,#奋进十年路启航新征程# 10年过去了,悠然回望,岁月峥嵘。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不足5亿元到快速突破300亿元关口,增长近60倍,特色优势产业多点开花,综合改革跻身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进出口贸易额倍数增长,常住人口从不足10万人增长至50万人。一座功能完备、产业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生态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初见雏形,成为甘肃全省乃至整个西北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有效发挥了经济增长新引擎、改革创新新典范、高质量发展新样板的作用。

以创新谋发展,向改革要成绩

要想实现突破,必须以创新谋发展,向改革要成绩。决策者们坚持以“管理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服务水平最优”为目标,深入实施管理体制、干部人事、行政审批、国资国企等“九大改革”,构建全方位改革体系,有效激活发展动能。

兰州新区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充分发挥兰州新区产业园区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空间大、政策优等特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科创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科技项目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创业要素供给、政策兑现、人才引进等科创生态,高科技企业、高层次人才、高水平成果、高能级平台加速集聚。

“目前,兰州新区建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业设计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168个。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连续4年保持在4%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甘肃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翟建军告诉记者。

兰州新区深谙“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道理,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引进培育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如今的兰州新区藏龙卧虎,科技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达3万人。

兰州新区还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的关键举措和引领高质量赶超跨越的“先导工程”,先后获评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2020十大最具投资吸引力新区”。

推动产业发展,重振“兰州制造”

兰州的历史曾因“兰州制造”四个字而熠熠生辉。元代有铁冶,明代开发煤矿,洋务运动中,兰州机器局、兰州机器织呢局开西北工业之先河。抗战时,兰州成为大后方,形成纺织、皮革、机械制造、汽车修理、冶金、制药、化工、玻璃、面粉、卷烟等工业企业。新中国成立后,兰州迅速成为新兴工业城,创造了新中国无数个“第一”,为新中国的起步作出巨大贡献。

“如今,兰州新区面临崭新的发展机遇,以国家级新区平台建设为引擎,紧扣‘经济新区、产业新区、制造新区’目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积极主动作为,聚集配置高端发展要素,着力铸链强链延链补链,加快构建现代高端产业体系,培育壮大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呈现出生态产业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形成‘大中小共存、高优特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翟建军说。

据悉,兰州新区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十四五”末产值将达到200亿元。

绿色化工产业“十四五”末产值将达到500亿元,打造千亿级国家重要的高端化工产业基地和世界一流的现代精细化工产业园。

新材料产业“十四五”末产值将超过65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高性能铜箔研发生产基地、新能源“储能之谷”。

还有生物医药产业、绿色能源产业、大数据产业、现代农业产业、文化旅游产业也都生根开花,以日益蓬勃的姿态助推着兰州新区的发展,重振着“兰州制造”的辉煌。

立足丝路优势,打造开放前沿

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兰州新区立足“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定位,先后建成运营综合保税区、航空港、铁路口岸、国际通信专用通道,构建起“一区一港一口岸一通道”立体化开放平台,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

2016年~2021年,兰州新区进出口总额达276亿元、年均增长9.2%。其中2021年实现贸易额82.4亿元,同比增长103%,占甘肃省贸易额超过16%,对全省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效应凸显。

2014年7月15日,作为甘肃省唯一的综合保税区,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设立,并于2015年12月24日正式封关运营。封关运营以来,新区综合保税区复制推广“分类监管”“委托加工”“两段准入”“四自一简”等自贸试验区创新制度,创新“废物出区”“申报前检验”“全过程品质监测”等制度,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德国、中国香港等地设立多个海外仓。

2017年11月,兰州新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获交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并列入全国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2022年8月2日,由兰州新区商投集团路港公司、捷时特物流有限公司共同承运的“万象南—磨憨—中川北”中老铁路国际货运班列顺利到达兰州新区中川北站物流园。此趟班列是中老铁路贯通后,甘肃省首趟中国—老挝回程班列,为甘肃省开辟了连接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快捷国际贸易通道。

兰州新区还大力构建“通道+物流+产业”现代物流运行体系,空、陆、网、海四条“丝绸之路”大通道同向发力,持续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据翟建军介绍,目前,依托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及航空口岸,已开通240余条国内国际地区城市运输航线和16条国际货运航线,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成后年旅客吞吐量3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0万吨、飞机起降架次30万架次。

坚持生态优先,守护绿水青山

2011年,总长16.7公里、面积967公顷的新区东一干防护林带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兰州新区生态防护林带建设正式拉开序幕。10年过去,往日的荒山秃岭如今已变得郁郁葱葱。

据翟建军介绍,近年来,兰州新区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兰西城市群生态建设等重大机遇,以生态修复治理为切入点,规划将大量的生态功能差、未利用荒坡土丘进行整治,30%整治为高质量、永久性生态用地,打造兰州北部生态安全屏障。

“引大入秦”丰沛的水源滋润了万物、哺育了生命、激活了生机。如今,一座满目滴翠的现代化生态新城在古老的秦王川大地上拔地而起。

10年间,兰州新区总共建成水库6座,生态调蓄工程9个,生态输水管线5条,产业园区供水工程6处,年供水能力由原来不足0.3亿立方米提升至1.46亿立方米,逐步构建起一张生态供水兼顾防洪节水的水利体系网。

“自建设以来,兰州新区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新区、构筑兰州北部生态屏障目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在全省率先创新黄土山丘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赢的新路子。”翟建军表示。

2010年~2022年6月,兰州新区累计完成造林绿化20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7200万平方米、绿化率达36%。建成高效节水、生态兼顾的高标准农田7万亩,实施生态修复12万亩,系统性解决了干旱、风沙、盐碱、水土流失等问题。

如今,新区四周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得以平整,一道道绿色的生态屏障蔚然成荫。一批雨水有效收集利用、洪水有序排放,湿地、湖体东西相连、南北贯通,形成了城市绿肺。人与自然关系得到极大改善,为黄河上游地区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区样板、作出了新区示范。

聚焦城市与民生,打造宜居幸福地

“春季见花、夏季见绿、秋季见果、冬季见景”,这是兰州新区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立下的愿景。

10年来,兰州新区坚持把提升城市服务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贯穿建设现代化国家级新区全过程全方位,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兰州新区印发了《魅力新区城市品质提升六大行动方案》,未来将从市容环卫、市政设施、空间秩序、园林绿化、城市治理、道路交通六个方面完善治理措施。”翟建军说。

新区建设绕不开民生话题。只有民生问题搞好了,人民才能安稳踏实地生活在这片土地。

10年来,兰州新区教育事业发展投入超过280亿元,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37所。同时,面向全国引进教育人才超过1200人,教育成效全面开花,教育水平显著提升。

经过多年发展,新区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已达到国家平均水平,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同步健全,逐渐形成了“15分钟医疗服务圈”。

近年来,兰州新区深入实施全民健身战略,大力推进“15分钟健身圈”建设,先后建成各类体育场地987个,全域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17平方米,位居甘肃省前列。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兰州新区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扎实开展“3+1”冲刺清零行动,历史性地解决了整体绝对贫困问题。同时,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加快推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

一项项举措结出丰硕果实。翟建军告诉记者,从2010年到2021年,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20%以上,近5年持续领跑国家级新区。

作为从一张白纸起步的国家级新区,10年来,这里从一片黄土荒滩成长为一座现代化新城,从农耕之乡转变为生态产业集聚区,从无人问津的僻壤蝶变为科技创新高地。

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兰州新区要牢牢把握国家赋予的发展改革创新重大任务,坚守初心,坚定信心,科学研判‘时’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以过硬的作风和扎实的工作,为甘肃省发展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贡献新区力量。”在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改革发展座谈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兰州新区的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期望。(中国改革报)

#山东奏响中国品牌之声##山东有了新slogan##好客山东好品山东# 【“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山东的“好”真实可感】——“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推介会系列评论·述评篇
宣传也是生产力,正能量要有大流量。9月8日,“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宣传推介活动在北京举行。10日上午10时,宣推活动在央视频、央视财经全程播出,与此同时,山东省内主要媒体也进行了同步播出,网上网下,在中秋月圆之时,共同进入山东宣推“好”时间,从“好客”到“好品”,山东的“好”,正在被看见,被触到,它真实可感。

此次山东借助央视大平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主动递出这张新名片——“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是一向低调的山东在观众面前的一次自我打开,敞开更大的胸怀,主动展示自己的形象,而这一切只是想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加深入地知晓山东,理解山东,爱上山东。

好客的山东,品质的高地

“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山东选择了这样一张名片来推介自己,以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并爱上这样的山东,名片背后用意颇深。

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好客山东”高度凝炼出了一代代传承齐鲁文化基因的山东人所拥有的崇礼尚宾、热情好客、大情大义、淳朴厚道等人文道德品质,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好品山东”更实属“水到渠成”,背后有山东一直以来深入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的“源头活水”。执着过硬的质量,追求可靠的品质,这一点山东从来没有放松过。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高质量的背后是对工匠精神的追求,是对精益求精、卓越创新的执着。古往今来,齐鲁大地从来就不乏工匠精神,鲁班便是杰出代表。近些年,山东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不遗余力培养现代“工匠”。对此,山东提出,对“齐鲁大工匠”“齐鲁工匠”分别给予5万元、1万元的个人资助,对其领衔创建的“工匠创新工作室”,分别一次性给予25万元和5万元创新资金资助。

而山东从2009年起按照两年一届节奏评选出的山东省省长质量奖,更是体现出对高品质和高质量的格外重视,从每届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不超过10个、奖励力度达200万元等管理办法中便可窥见一斑。

好人好地出好品。从“好客山东”到“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山东突出质量、创新、品牌、效益及绿色发展等评价指标,用一个个逐渐被广大消费者熟知并喜爱的“好品”说话,用山东“好品”为市场趋向的消费升级和人们追求的美好生活增选择、提品质、添力量,就是这张名片的用意,也是山东的诚意。

名片的背后是精神支撑和文化积淀,是山东一直以来对“创新”的追求,对“传承”的坚守,对“匠心”的执着,对“质量”的珍视,对“情义”的看重。

品牌强省之路上的山东作为

“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是山东省委、省政府重点打造的区域公共品牌。当标准成为世界的通用“语言”、成为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推建“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区域公共品牌,推出严格遴选和动态监管的山东好品,也是山东对标准和品牌管理的一次创新。

实际上,为加强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山东一直都在仔细打磨公共品牌,积极作为。

先是在2020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设“好品山东”品牌体系的重点任务,在全国率先以省政府文件提出打造区域公共品牌。

2021年2月,山东印发《关于共建共享“好品山东”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构建“好品山东”产品、企业、行业、区域、地理标志“4+1”品牌体系。

今年3月2日,山东发布了第一批223家“好品山东”品牌名单,涵盖制造业、消费品、农产品领域共14类,其中有代表农业大省出品的优质农产品,有代表优秀传统文化的山东老字号,有领先全国的高端制造业装备。

再到此次适逢中秋时节向全网、全国乃至全世界重磅推介的“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通过“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不断获得新动能、打开新空间、塑造新优势,推进山东从品牌大省向品牌强省的跨越,助力高质量发展。这是要义所在,也是山东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积极主动作为的体现。

此次宣传推介活动,借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媒体矩阵传播,助力“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品牌行稳致远。如此一来,在山东“好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一个清晰的、明确的、稳定的、富有特色的关于山东产品和服务的品牌认知将同步建立起来,逐渐成为辨识山东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名片。

彰显“好品山东”实力的山东“智造”

值得指出的是,除了传统的烟台苹果、淄博陶瓷、潍坊核雕等,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时速600公里、代表了“中国速度”的高速磁悬浮列车,仅有50克重的歌尔双目一体式AR智能眼镜,潍柴本体热效率51.09%柴油发动机,自转最大可达540°的仿人形手腕设计的威高手术机器人……一个个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相关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科创新品,将“好品山东”的硬核实力彰显无遗,代表着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日前,山东召开的“走在前、开新局”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宣布,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确定的主要指标基本完成,119项重点任务全面落地。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在此基础上,国家支持山东继续担负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的重大历史使命。

可以理解,这些硬核好品能在山东产生,一则是因山东一直以来在接续奋斗中形成的优势基础和创新底蕴,在另一方面,也成为了“山东制造”智能化转型成果的一个生动缩影。有“九大优势”的清晰认知,有“十大创新”的推进驱动,创新创造已经刻在了山东制造的骨子里,来自山东的“好品”将持续给广大消费者带来“好体验”、为自身赢得“高认同”,并在国家智能制造战略布局中,发挥山东智能制造的实力和担当。

甚至,我们可以预见,朝着智能制造的方向稳健迈进的“好品山东”,在未来一定会结出更多丰硕果实。

适逢收获时节,将“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这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名片主动宣推给大家,是大美山东在中秋月圆之时向所有人传递出的“好客”真情和“好品”实意。中秋月圆,此次山东自我推介亦得圆满。

在洋溢热情与诚意的推介中,一个个山东“好品”自有的品质和信誉,与“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这一极具公信力的区域公共品牌相映生辉、相互成就,共同展开了山东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名片。好客是真情,好品凭厚道。这张名片如一个窗口,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感受到甚至触摸到“硬核”山东的传承与创新、坚守与突破,还有质朴与厚道、自信与热情。(海报新闻)

#山东奏响中国品牌之声##山东有了新slogan##好客山东好品山东# 【“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山东的“好”真实可感】——“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推介会系列评论·述评篇
宣传也是生产力,正能量要有大流量。9月8日,“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宣传推介活动在北京举行。10日上午10时,宣推活动在央视频、央视财经全程播出,与此同时,山东省内主要媒体也进行了同步播出,网上网下,在中秋月圆之时,共同进入山东宣推“好”时间,从“好客”到“好品”,山东的“好”,正在被看见,被触到,它真实可感。

此次山东借助央视大平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主动递出这张新名片——“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是一向低调的山东在观众面前的一次自我打开,敞开更大的胸怀,主动展示自己的形象,而这一切只是想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加深入地知晓山东,理解山东,爱上山东。

好客的山东,品质的高地

“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山东选择了这样一张名片来推介自己,以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并爱上这样的山东,名片背后用意颇深。

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好客山东”高度凝炼出了一代代传承齐鲁文化基因的山东人所拥有的崇礼尚宾、热情好客、大情大义、淳朴厚道等人文道德品质,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好品山东”更实属“水到渠成”,背后有山东一直以来深入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的“源头活水”。执着过硬的质量,追求可靠的品质,这一点山东从来没有放松过。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高质量的背后是对工匠精神的追求,是对精益求精、卓越创新的执着。古往今来,齐鲁大地从来就不乏工匠精神,鲁班便是杰出代表。近些年,山东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不遗余力培养现代“工匠”。对此,山东提出,对“齐鲁大工匠”“齐鲁工匠”分别给予5万元、1万元的个人资助,对其领衔创建的“工匠创新工作室”,分别一次性给予25万元和5万元创新资金资助。

而山东从2009年起按照两年一届节奏评选出的山东省省长质量奖,更是体现出对高品质和高质量的格外重视,从每届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不超过10个、奖励力度达200万元等管理办法中便可窥见一斑。

好人好地出好品。从“好客山东”到“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山东突出质量、创新、品牌、效益及绿色发展等评价指标,用一个个逐渐被广大消费者熟知并喜爱的“好品”说话,用山东“好品”为市场趋向的消费升级和人们追求的美好生活增选择、提品质、添力量,就是这张名片的用意,也是山东的诚意。

名片的背后是精神支撑和文化积淀,是山东一直以来对“创新”的追求,对“传承”的坚守,对“匠心”的执着,对“质量”的珍视,对“情义”的看重。

品牌强省之路上的山东作为

“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是山东省委、省政府重点打造的区域公共品牌。当标准成为世界的通用“语言”、成为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推建“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区域公共品牌,推出严格遴选和动态监管的山东好品,也是山东对标准和品牌管理的一次创新。

实际上,为加强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山东一直都在仔细打磨公共品牌,积极作为。

先是在2020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设“好品山东”品牌体系的重点任务,在全国率先以省政府文件提出打造区域公共品牌。

2021年2月,山东印发《关于共建共享“好品山东”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构建“好品山东”产品、企业、行业、区域、地理标志“4+1”品牌体系。

今年3月2日,山东发布了第一批223家“好品山东”品牌名单,涵盖制造业、消费品、农产品领域共14类,其中有代表农业大省出品的优质农产品,有代表优秀传统文化的山东老字号,有领先全国的高端制造业装备。

再到此次适逢中秋时节向全网、全国乃至全世界重磅推介的“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通过“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不断获得新动能、打开新空间、塑造新优势,推进山东从品牌大省向品牌强省的跨越,助力高质量发展。这是要义所在,也是山东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积极主动作为的体现。

此次宣传推介活动,借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媒体矩阵传播,助力“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品牌行稳致远。如此一来,在山东“好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一个清晰的、明确的、稳定的、富有特色的关于山东产品和服务的品牌认知将同步建立起来,逐渐成为辨识山东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名片。

彰显“好品山东”实力的山东“智造”

值得指出的是,除了传统的烟台苹果、淄博陶瓷、潍坊核雕等,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时速600公里、代表了“中国速度”的高速磁悬浮列车,仅有50克重的歌尔双目一体式AR智能眼镜,潍柴本体热效率51.09%柴油发动机,自转最大可达540°的仿人形手腕设计的威高手术机器人……一个个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相关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科创新品,将“好品山东”的硬核实力彰显无遗,代表着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日前,山东召开的“走在前、开新局”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宣布,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确定的主要指标基本完成,119项重点任务全面落地。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在此基础上,国家支持山东继续担负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的重大历史使命。

可以理解,这些硬核好品能在山东产生,一则是因山东一直以来在接续奋斗中形成的优势基础和创新底蕴,在另一方面,也成为了“山东制造”智能化转型成果的一个生动缩影。有“九大优势”的清晰认知,有“十大创新”的推进驱动,创新创造已经刻在了山东制造的骨子里,来自山东的“好品”将持续给广大消费者带来“好体验”、为自身赢得“高认同”,并在国家智能制造战略布局中,发挥山东智能制造的实力和担当。

甚至,我们可以预见,朝着智能制造的方向稳健迈进的“好品山东”,在未来一定会结出更多丰硕果实。

适逢收获时节,将“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这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名片主动宣推给大家,是大美山东在中秋月圆之时向所有人传递出的“好客”真情和“好品”实意。中秋月圆,此次山东自我推介亦得圆满。

在洋溢热情与诚意的推介中,一个个山东“好品”自有的品质和信誉,与“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这一极具公信力的区域公共品牌相映生辉、相互成就,共同展开了山东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名片。好客是真情,好品凭厚道。这张名片如一个窗口,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感受到甚至触摸到“硬核”山东的传承与创新、坚守与突破,还有质朴与厚道、自信与热情。(海报新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吃过饭我在书房工作老公就站在身后玩手机还叭叭叭边玩边念半天都没走我就问你在这干嘛还不走他说你不是在这里嘛我生气了(然后气哄哄的走了)我突然觉得好笑把他叫回来(嘴
  • 我的小果今天5个月啦从3个月开始,就盼着你快快睡整觉,结果,现在都5个月了,起夜的次数越来越多,我猜是你要长牙了,有些许烦躁;3个半月可以侧翻身,现在都5个月了
  • 这个力度够吗[思考]第一次参加深渊[害羞]#明日方舟[超话]# 【接代肝】有无大佬想找代肝的,有点不好意思说这里是个代肝萌新,但是保证绝对诚信可靠,价格好说,包
  • #苍兰诀#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可惜你不是东方青苍不会说“本座要让她成为世上最开心的女人”不会说“小兰花 我想你永远留在我身边”不
  • 昨天的骑行环游东钱湖之旅好潇洒[好喜欢][好喜欢][好喜欢][好喜欢]在地铁站看到的小鞋子,好可爱哟[色][色]给我一种在台湾岛环岛骑行的感觉,太爽了[抓狂][
  • 这一点,我们从“佛说: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方能包容万物”中就能非常明显感悟到,“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容万物”也就是说,空其实是为了实,并且是为了更多更大的实
  • 你很喜欢一个人但是你却不能和他在一起,那种揪心的痛只有你自己知道,不甘心和放不下会让你茶不思饭不想,心里憋着一股难受的气发泄不出来,你还要一遍一遍的告诉自己要祝
  • 该款机器人是国内目前较为先进的一款应急排水和抢险救灾智能排水成套设备,主要由柴油发电方舱、装备方舱及遥控自动行走排水机器人等部分组成,集成于轻型运输车辆上,能够
  •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心一人生,一静一春在,一切皆是虚,一念皆在爱,心静自然凉,静心春常在。让自己善良,是修行。
  • 所以:感恩疼你的人,珍惜信你的人,看重伴你的人,回报等你的人。有些感动,是泪水朦朦;有些感恩,是铭记心中;有些温暖,暖的是整个生命。
  • 《世界很孤躁》词作人:龚小明您应该 要知道这世界 很孤躁人活着 也不好总是感 到难受每一天 亦困忧感觉非 常无幽谁都是 有烦恼能放开 心就好疫情无 路可走生活失
  • 22.被人占了便宜还假装没事的人呢,才是最蠢的,你以为你的好脾气,宽容,就能够为你带来好印象,在别人眼里只会觉得你老实,更好欺负,下次还会占你的便宜,你对别人的
  • 限今晚12点前才有的好价,这次男、女生的鞋子都给你们安排上啦,还能凑300-30的津贴,再叠加淘.金币到手还能更低,马上开学想要买新鞋子的可以看看啦!【139】
  • 公司副总经理田丽梅说:“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流程管理的应用面已经越来越广,要想从众多企业中突围而出,质量是决胜关键,下一步,公司将持续完
  • 我想要的生活,一定是素而不寂,暖而不腻,且带着烟火的气息,与亲人相暖,与朋友同行,心有可依,情有所靠,不说天长地久的话,只与珍惜相亲,忙了就什么都不想,闲了看
  • 8月男团品牌评价TOP501. BTS2. SEVENTEEN3. NCT4. WINNER5. EXO6. Super Junior7. THE BOYZ8.
  • 真的太上头了[色]好想好想重新再谈一次恋爱啊[偷笑]#杨紫林之校# 小太阳真的太美好了!#余生请多指教#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肖
  • 快来一起感受「空投」的快乐吧~ 万象前海活动时间:8.18-8.28地址:桂湾路169号地下停车场停车方便,地铁5号线桂湾站A出口#和平精英超级空投中场秀##深
  • 答应我,保护好自己和家人[握手]晓佳婚礼会一直陪伴着您等疫情结束后化最美的妆 穿最美的婚纱 去结最幸福的婚礼[心]2月2日恢复线下营业,感谢您的耐心等待,同时在
  • 楼上住户黄女士表示,她的一个较胖的小姐妹来玩,走路时不小心被绊倒,重重地摔了一跤,不是故意的。楼上住户黄女士表示,她的一个较胖的小姐妹来玩,走路时不小心被绊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