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闯新路 满怀信心向未来·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南明“强省会”走前列作表率树标杆

来源:贵州日报

高艳飞

汗水铸就辉煌,奋斗成就梦想。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商贸繁荣……作为省委所在地、省会城市核心区,南明区承担着大使命,担当着大责任。在新时代“强省会”赶考路上,南明区积极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机遇,牢牢把握“强省会”行动内生动力,紧紧围绕工业发展、数字经济、城市更新、招商引资、民生保障等关键词做文章,倾力打造“强南明高质量发展共同体”,奋力在“强省会”高质量发展中走前列、作表率、树标杆。

因地制宜 做强工业

绑扎钢筋、吊运建筑材料、安装顶板模板……走进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三期项目建设现场,施工工人们正在有序忙碌着,到处一片繁忙的景象。

“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三期于今年2月份开工建设,占地面积62亩,总投资6亿元。”据南明区园区建设服务中心主任朱涛介绍,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三期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完工,建设完工后,将大力发展“一主一特”(电子信息制造、生物科技)产业。

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三期的建设是南明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生动缩影。

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南明区结合省、市发展定位以及自身实际,坚持“高科技、高税收、高投资”理念,锁定“扩总量、优结构、提效益”目标,大力发展“一主一特”(电子信息制造、生物科技)产业,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

“作为老城区,南明区的空间格局已经定型。如何破解空间格局有限的难题实现工业大发展,一直是南明区深入思考的问题。”南明区工信局副局长况植培坦言,南明区承载空间有限,只有根据实际情况精准出击,才能发展好工业产业。在这一点上,南明区围绕“一主一特”工业产业理念,招引“高精尖”企业入驻,用实际行动破解空间格局有限的难题。

用心耕耘,终有收获。2022年上半年,南明区(含双龙)累计上报工业产值232.6亿元,增加值60亿元,同比增长12.4%,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南明区引进的这些优质项目,在为南明区创造税收的同时,也为南明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活力,促进产业更新。”况植培表示。

“强省会”首先强产业,强产业重点强工业。南明区将继续围绕“一主一特”健全“两图两库两池”,强化产业链思维,持续引进优强工业企业,全力打造产业集群,力争在新型工业化上取得更大突破。

乘“云”而上 借“数”腾飞

贵州启云智谷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自身拥有的数字资源优势,帮助南明区解决了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的难题,助力南明区打造新型数字化产业集聚区;

贵阳杰汇数字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整合大数据领域高校、科研院所、服务机构、投资机构等资源,建立四大专业性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帮助传统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贵州易荣德尚网络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深耕大数据+餐饮服务,帮助线下实体商户实现线上转型,提升他们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在南明区,聚集了一家家富有时代特色的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的入驻,不仅活跃了市场氛围,也为南明区数字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数字经济发展上,南明区以“数字驱动·产创融合”为导向,加速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链、生态链,扎实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助推全区数字经济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具体实践中,南明区以花果园片区为载体,辐射整个南明,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发展重点,全力打造南明区新型数字化产业集聚区。着力培育、引进发展一批增长速度快、发展前景好、产品质量高的行业引领型示范企业,加快推动大数据产业聚集。深入实施“万企融合”行动,推进大数据与工业、农业、服务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并挖掘、培育融合项目,依靠产业数字化来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

一个个强有力的举措助力南明区在数字经济产业上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

2018年至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数从64家增加至7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从4家增加至159家,增加了近40倍。目前,南明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58家,数量排名全省第二,正在成为引人瞩目的科技创新热土。

坚持“乘‘云’而上,借‘数’腾飞”理念,南明区必将再创佳绩。

城市更新 颜值提升

“通过‘一圈两场三改’,南明区的城市颜值得到了极大提升。”在南明区山水黔城小区居民连露看来,“一圈两场三改”建设是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实践。

在南明区,一个个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停车场、农贸市场的改造完成,给老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与幸福。

“一圈两场三改”建设工作是南明区推进城市更新的重要举措之一。

实施城市更新是大力推进“强省会”行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城市更新中,南明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民意、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不断探索城市更新新路径,共同创造更有温度、更具品质、更加温暖的生活。

在具体实践中,南明区以“一圈两场三改”建设为契机,不断改善城市环境,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突出生态城市、产业城市、韧性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理念,加强重点区域的城市设计和城市文脉保护,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南明;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突出前瞻性、可行性、有效性,突出完善好城市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园区建设规划,加强城市体检,在保护历史传承、留住城市记忆中,强化规划的权威和龙头作用,引领南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灵魂”,亦是民生之“魂”。南明区将继续抓好城市更新工作,让住在这儿的人引以为豪,来过的人为之倾心、没来过的人充满向往。

亮点一

■ 精准招商 真诚留商

2021年,贵州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56亿元;贵州省博德网络传媒有限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7亿元;腾讯云科技(贵阳)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4亿元;贵州益佰女子大药厂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产值2.8亿元左右;贵州天齐野生资源开发保护研究中心实现产值1.8亿元左右;贵阳臻芯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产值1.73亿元;贵阳市国鸿天成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产值5102万元……一个个企业结出的硕果,为南明区产业发展增添了动力,为南明GDP增长贡献了力量。

招商工作的质量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城区的南明区也深知这个道理。南明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扎实推进,区委、区政府领导靠前指挥、带头招商,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主要领导带头示范,推动形成了上下一起抓开放、抓招商、抓项目的强大合力,成功推动招商成果不断扩大。

全区以“强省会”行动为主线,以实施产业大招商行动为抓手,通过创新顾问招商、中介招商,强化平台招商、央企招商、驻点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方法,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切实为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

在产业类型上,南明区围绕“一主一特”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依托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和生物经济产业园,紧盯产业领军、行业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引进落地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项目,为高质量推进产业大招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项目支撑。

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优化营商环境,南明区积极践行“贵人服务”理念,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优化提升政务、法治、商务和社会环境,营造快捷、高效、规范、透明的营商环境,全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不断提高服务企业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推动产业大招商取得新突破——

持续强化招商引资项目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建设,积极发挥该区招商引资项目代办服务中心的统筹协调功能,为符合产业导向的招商引资项目提供全程代办服务;

聚焦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打造移动便捷的掌上办事平台(南明智慧企业APP),将服务“窗口”前移到手机上,降低企业办事成本,真正做到了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

认真落实“先照后证”“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证照分离”、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等登记制度改革工作要求,将企业开办的申请资料减少至5件,进一步缩减行政审批事项,目前已将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

以诚聚贾,商兴城兴。贴心用心的“贵人服务”吸引了一批批优质企业到南明区创新创业:

2021年,全区新引进产业项目120个,新引进优强企业41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独角兽企业1家;2022年1月至7月,引进优强企业34家。

亮点二

■ 办好民生实事 保障幸福生活

“看病方便、上学方便、买菜方便、出行方便、健身方便、逛商场方便……”说起自己居住的小区,南明区国际城小区居民龚继章幸福感满满。

国际城小区地处南明区太慈桥车水路,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配套完善,居住人口30000余人。日常生活中,15分钟步行范围内可满足小区群众购物、就医、上学、文体生活等各方面需求。

龚继章认为,如今能拥有的幸福生活得益于南明区全力办好民生实事。

南明区始终坚持把群众普遍关注的教育、医疗、生态、住房、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等热点问题作为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持续办好民生实事,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该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将公平和质量作为主要追求,强基础、优结构、提质量、促发展,积极引入优质资源合作办学,赋能教育提质增效,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全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同时,大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融合发展“医联体+医共体”,加快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强化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不断夯实公共卫生体系,擦亮“健康南明”民生品牌。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妇幼健康等健康服务,有序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

此外,该区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向老百姓交出了一份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答卷,为大力实施“强省会”行动营造了优良的城市环境。

手记

“有限”空间创造“无限”可能

作为省会城市核心区,人口密度高、土地资源有限的南明区如何让“有限”的空间得到“无限”发展?

南明区的回答是:在纵深上做文章。

南明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发挥区位条件优越、交通运输便利、人才资源汇聚等综合优势,从优化产业结构、招引优质企业、发展数字经济、发展楼宇经济、做强工业产业、做优现代服务业等方面不断发力,因地制宜打出一个个“组合拳”,奏响产兴城活、经济协调发展的共鸣曲,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从“量”到“质”的飞跃。

【乘势而上抓发展 砥砺奋进开新局——榆林市以实干奋力奏响高质量发展强音】榆林,这座塞上驼城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榆林步入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生活改善最为明显的历史时期。荣誉接踵而至,在相继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之后,榆林城市创建又向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宜居城市等荣誉挺进。

榆林,正以蓬勃之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绿色生态、乡村振兴、民生发展等各项工作,走出一条励精图治的“榆林路径”,全力描绘榆林共同富裕的精彩明天。

优化产业结构 吹响经济发展号角

榆林是一座古与新交相辉映的城市,历史文明与红色文化积淀深厚,蕴藏丰富矿产资源和可再生能源,具备得天独厚的空域条件,区位优势独特,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旺盛的发展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榆林科创新城破题起势,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加快创建,新兴产业加速布局,优质民生供给持续加大,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成就令人瞩目。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榆林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因地制宜,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产业不断融合,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工业稳则经济稳。近年来,榆林持续深化“12363”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战略,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进多产业耦合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煤制芳烃、煤油共炼、煤油气综合利用等一批全球首(台)套装置建成投运,煤间接液化、低阶煤中低温干馏、煤焦油加氢等一批世界领先的自主技术实现产业化。现代煤化工产业新体系正在加速构建,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氢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路前行,为加快能化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能。

仓廪实,天下安。农业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榆林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22年,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构建“12345”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制定出台马铃薯、蔬菜、山地苹果、羊子、玉米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加快发展“4+X”特色现代农业,大力推广马铃薯“八化”等高产优质集成技术,抓好良田良种良机良技有机融合,全面启动高标准农田新增产能认定工作,积极争取新增产能所得收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榆林市农业现代化和绿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龙头项目领跑 跑出榆林“加速度”

项目是发展的总引擎。榆林市坚持以“项目为王”,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吹响榆林经济高质量发展号角,为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走进兰州石化长庆乙烷制乙烯项目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凭借较好的韧性和刚度平衡性、优异的抗冲性等加工性能,该公司生产的聚乙烯等产品深受市场青睐。

另一边的榆神工业区,机器轰鸣、焊花闪烁,开工、施工、竣工、投产的场景接续上演,促落地、争开工、抢生产的火热气息扑面而来……

放眼望去,榆神工业园区到处都是一派繁忙景象。作为榆林发展工业经济的“主战场”,近年来,榆林深入推进“腾笼换鸟”,全面推动园区提档升级。

今年9月,榆神工业园区迎来了项目大丰收,一批项目建成投产投运,一批项目落地开工建设,特别是国能榆林化工乙二醇项目、PGA项目、陕煤榆林化学乙二醇项目等重大项目捷报频传,同步快速推进,为园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榆林依托资源优势,抢抓“双碳”战略机遇,推进新能源、新材料、智能无人、装备制造、氢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投资1000亿元以上,增加值年均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突破400亿元。

重点项目的强力推进,离不开榆林市上下共同营造的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沃土”。一流的营商环境就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大的“吸铁石”,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榆林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攻坚战强力推进,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简政放权,大幅减少行政审批等事项,推行政务服务网络化、标准化、便利化,一系列强有力的改革举措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水肥则鱼美,土沃则稻香。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上,榆林市成功签约51个项目、引资额达1173.74亿元,较上届签约45个项目、引资696.97亿元有明显突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动能。

筑牢生态屏障 母亲河畔话幸福

“水变绿了,天更蓝了,空气更好了!”榆林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正一步步变为现实。郁郁葱葱的林木、旖旎清澈的湖光,群众脸上满意的笑容,如今的榆林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景。

近年来,榆林市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强力推进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协同发力,“林长制”“河长制”全面推开,入黄泥沙量持续减少,铁腕治污专项行动守护蓝天、碧水、青山,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行走在榆溪河生态长廊,放眼望去满目皆绿,景观连片,百鸟翩跹,市民漫步林间,环境好、生态美的城市环境,全方位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促进榆溪河水质全面改善,榆林紧抓关键污染环节,以控源截污为主,集中治理与分散处理并举,建立了分散式污水处理站、提升泵站、截污干管等诸多水利设施,将散排的生活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对不能接入管网的直排口经截污分流后,就地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污水,经过一系列整治,榆溪河的水质明显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基本恢复。

此外,按照“安全、生态、景观、文化、产业”5条主线快速推进建设,榆林还进行了无定河全线综合整治,多年来累计建成堤防和护岸22.5公里,无定河流域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全部关闭和搬迁;同时还实施了水流域管控工程,严格落实“河长制”,制定“一河一策”整治管控方案,开展主要河流(段)划界等基础性工作,并在无定河流域新建了4座水质监测站,增设了20个水质监测断面。

榆溪河的生态治理只是榆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多年来,榆林坚持不懈以淤地坝建设为主体、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模式,以国家水保重点治理项目无定河皇甫川流域治理项目、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小流域坝系工程、水土保持补偿费用使用项目等水保重点项目为依托,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7966.4平方公里,为确保黄河安澜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河汤汤,日月轮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榆林市将综合采用工程、生物、耕作等措施,确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让母亲河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赋能乡村振兴 唱响富民增收进行曲

五谷丰登,户户满仓,瓜菜飘香,硕果累累……又是一个丰收年!

9月22日至23日,在高西沟村举行的榆林市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米脂县第二届乡村文化艺术节上,琳琅满目的农产品汇聚成一幅多彩的丰收图,一首首悠扬动听的庆丰收歌曲表达着米脂人民丰收的喜悦,别开生面的农民趣味运动会,展现广大农民勤劳向上、团结拼搏的精神风貌。

连年丰收的喜人图景背后,蕴藏的是榆林市农业农村阔步迈向现代化的“时代之变”。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榆林市坚持以产业振兴为基石,矢志不移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一年多来,新建高标准农田37.92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开展撂荒地整治,累计复耕复种55万亩。建立小杂粮、中药材等全产业链发展规划,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02个,增长率6%,全市市级及以上示范合作社达到685家、示范家庭农场达到778家、龙头企业达到282家。

环境美了,口袋鼓了,村民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榆林还全面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好公婆”“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镇村两级全民健身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85%、70%;狠抓村级党组织建设,创建省级标准化建设示范村42个、市级五星级村党组织107个。一系列举措,为榆林推进共同富裕凝聚了精神力量。

一项项产业落地生根,一座座村庄华丽转变,如今,榆林这片热土更加充满希望,勤劳进取的塞上儿女正豪情满怀地创造着更加富裕美好的新生活。

增进民生福祉 描绘美好生活新图景

就业保障更完善了,就业更安心;老旧小区改造了,居住更舒心;家门口就有健身圈,锻炼更省心……一个个民生故事,透着欣喜与温暖。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近年来,榆林市以“人民满意”为目标,将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实事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实现了教育医疗更优质、产业发展更高效、推动人居环境更优美。书写了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百姓拥有稳定的收入渠道,是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保证。近年来,榆林市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企招聘周等活动,组织高校毕业生入企入园观摩……一项接一项围绕促进就业的实质性工作,为保障居民收入打下了坚实基础。

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住得更舒心,才能造福人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榆林市连续两年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民生十件实事”,并将加装电梯作为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内容加以推进。经过改造后,相关小区主体功能及配套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为实现群众健身“举步可就”的目标,提高全民运动水平,榆林市大力实施体育惠民工程,优化城区“15分钟健身圈”,先后建成季鸾公园、榆溪河生态长廊一二期、榆溪公园、26个社区公园及街头绿地,还为50个社区配送健身器材,使运动设施满足了群众健身需求。

跑步、广场舞、打球、舞龙、游泳;公园、绿道、社区、健身房、体育场馆;老人、青年、孩子……伴随着省十七运会的圆满闭幕,榆林人推窗见景,出门健身,“燃”起全民健身的新热潮。如今,全民健身的理念与行动已经深度融入大众生活,以越发丰富的形式和内涵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添彩。从晨曦到日暮,从农村到城区,从大街小巷到公园绿地,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不仅让广大群众将积极健身、崇尚健康作为新的生活追求,也让体育运动之花开遍千家万户。

坚守初心再出发,砥砺奋进新时代。站在新目标新起点上,榆林市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不断壮大城市经济,提升城市品质,推进乡村振兴,改善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乘风破浪,奋楫前行,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陕西日报)

#成都市锦江区#:对口支援心连心 锦炉携手共振兴

“美丽的锦江,朴实无华流淌在炉霍人心上,让雪山下的牧场,为幸福舞起锅庄……各族人民手挽手,一起走向吉祥!”这首由炉霍人创作的歌曲,在霍尔高原传唱不衰。动听的歌曲,是锦炉两地共创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一曲书写民族团结进步的动人乐章。

自2012年起,成都市锦江区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把对口支援工作与促进民族团结融合推进,经过锦炉两地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当地经济社会稳健发展、产业加速提档升级、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2021年2月,锦江区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打造县域飞地 破解发展难题 把产业发展作为推动民族团结工作的主抓手

甘孜州炉霍县县域辽阔,全县5800平方公里,各贫困村自然资源差异巨大,有的村在条件相对较好的河谷地带,有的村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即便是在河谷地带,也有大量土地处于自然原始状态未利用。成都市锦江区市场化程度高、商务商贸发达,具备通过市场之手来解决当地优质农产品销路的优势。锦江区通过市场和众筹,在河谷地带虾拉沱大量修建大棚,通过流转方式作为高山贫困村的飞地,把高山贫困村的帮扶资金和农牧民引导到河谷地带的产业大棚上来,再利用锦江区的市场资源为所有贫困村农牧民实现增收分红。

锦江区创新“村域合作、土地集中、各村飞地、龙头经营、入股分红”的产业合作机制,打造县域飞地产业园,充分发挥援建资金“药引子”作用,整合资金1.68亿元,在炉霍县虾拉沱片区流转土地2000余亩,为区域外各村建成飞地蔬菜大棚301个。2021年,园区实现收益分红777万元,各村人均增收800余元。

飞地模式打破了乡村行政区划制约,优化了县域资源配置。当前,飞地产业园带动虾拉沱片区农旅融合发展,集聚农副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等产业门类,已成长为炉霍县产业发展的增长极,成为甘孜州全州蔬菜保供基地。

创新众筹帮扶 汇聚发展力量

在守望相助中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锦江区创新引入“众筹”理念,持续发起“格桑花开·锦绣炉霍”携手同行行动,组织部门、街道、社区、企业等300余个单位与炉霍县开展全域结对帮扶。遴选政治性强、有实力的民主党派成员、民营企业家等人士作为帮扶带头人,聘任为炉霍县荣誉村长,根据个人意愿,选择“众筹+爱心捐赠”“众筹+代建代管”“众筹+商业租赁”等方式参与对口支援工作。

目前,锦江区已为甘孜州炉霍县选聘“荣誉村长”46名、“荣誉村民”800余名,募集资金1400余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00余个。引进重大产业项目4个,协议总投资3亿多元。黑虎蓝海农业将知名品牌“老王家番茄”引入炉霍,培育出质优味美的“霍尔番茄”。2021年,仅飞地小番茄在成都市场日均销量就超过1万斤,年销售额5000余万元。七色宗塔草原度假村,现在已是甘孜北路热门“打卡地”。

干部人才、社会企业家、爱心人士与炉霍县各族群众在共同团结奋斗中,缔结了深厚兄弟情谊,生动践行中华民族守望相助、手足相亲理念,有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链接发展资源 激发发展活力

以乡村振兴美丽画卷书写民族团结进步答卷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锦江区“众筹”构建推动炉霍发展的“智囊团”和“资源库”,充分整合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生态资源,找准资源优势和发展效能的结合点,大力支持炉霍县发展农牧、清洁能源、旅游三大支撑产业,助力炉霍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众筹”链接知名专家、爱心企业等资源,帮扶规划产业,提供农科技术支持,策划宣传、代言农特产品;挖掘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施助学、助困等项目。在锦江区引领下,荣誉村长们把携手共同富裕的初心使命贯穿整个帮扶行动,他们危急时刻守望相助,为炉霍募集紧缺防疫物资;他们跟随锦江援建步伐,长期帮扶炉霍教育卫生等事业发展。如今,炉霍已成为康北教育中心,吸引周边县就读生约2100人;县人民医院、妇计中心、藏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肛肠、骨科、血液透析等成为康北特色重点专科。

锦江区“飞地+众筹”模式,在雪域高原描绘出一幅浓墨重彩的乡村振兴画卷,先后被国务院扶贫办评为全国社会扶贫示范案例,获评“2020民生示范工程”、联合国第二届“全球减贫案例”。https://t.cn/A6oV73R9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道德经》大意: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但值
  • 时间会告诉我们,简单的喜欢最长远,平凡中的陪伴最心安,懂你的人最温暖慢品人间烟火色,闲观完事岁月长要站在自己所喜欢的世界里,闪闪发光!愿所得皆所期,所失亦无碍,
  • ”老朱家的生活越过越好,尤其是建国后,添丁加口的速度加快,朱元璋大小老婆四十多位,皇子公主合起来也有四十多,一旦开起家宴来,坐满十桌不止,光靠4个内臣执膳,肯定
  • 腾讯35岁员工真实收入曝光,我顿悟了3个最现实的成人社会真相
  • 深夜碎碎念1.凌晨2点被饿得睡不着,还好明天没有课[失望]2.又想起一些恶心的人,万般不解怎么会遇上这样的人,还偏偏和这样的人做了朋友建立了信任,这道坎啥时候能
  • 到最后竟庆幸于夕阳仍留在身上,来不及讲故事有多跌宕:有最奇崛的峰峦成全过你我张狂,海上清辉与圆月盛进杯光;有最残破的书简记载过光阴漫长,无意拾过的片瓦历数寒凉;
  • ”周正听的一头雾水,这时听到押车的人在和车夫说着话,说的都是阴间的事情,于是他缓过神,原来自己不在人世间了。”刘氏半晌后才回答说:“家里都穷的揭不开锅了,你走后
  • 生活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叫醒自己,才能不再沉溺过往。生活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叫醒自己,才能不再沉溺过往。
  • 面对这些剧烈的变化,我们企业应该如何切准市场需求?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商业模式并进行复制?如何招商,从哪招商?对于人才供给是空降,还是内部培养……对于初创企业
  • ——王庭筠《绝句》11.一夜梨云空有梦,二分明月已如烟。——杜甫《夜宴左氏庄》4.琴诗酒伴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
  • 而实际上的艺术作品乃是与体验有关的产物,并且是存在于体验中的产物,所以,由上述概念得出的结论并不有助于理解艺术,同它最初创造过程中的体验条件以及后来发挥效力时的
  • 3、支线NPC任务的腰斩,其实这才是本次最大的败笔,导致老头环变得有半成品的味道来了,以前几作好歹删减了玩家解包才看出来,这次几个NPC尤其是涅斐丽最后唐突的没
  • 6.9 5斤干面皮免煮速食红油擀面皮凉皮 经过一些事DD 70.即使晚霞已经隐却,可是你不会走出我的目光里,我追随你的心永不隐灭;即便霜雪已经融尽,可是你依旧
  • ‘然彼诸魔’:虽然魔王都来扰乱你,给你麻烦,可是这一些个魔,‘虽有大怒’:虽然他们都非常地恼怒,‘彼尘劳内’:可是他们有这种尘劳染污,‘汝妙觉中’:所以在你的妙
  • 一天疲惫而忙碌 睡了一小下 醒来看到ky的火锅局下出了 依然算是平淡生活中的小美好和小糖果呢(上来就是jy的片段reaction kk的怎么会不放呢 真是剪掉了
  • 山东省青岛市(2个):莱西市第七中学(龙口东路25号)龙口东路18号安居小区。疫情风险等级提醒 截至3月12日24时,全国现有15个高风险地区,211个中风险地
  • 昨晚上我俩哭了一个晚上,我想分手,我要找一个愿意在我没钱花给我500块钱,真实能生活上照顾我的男朋友,我不想在精神上做小阳羊的老婆了,今天我俩哭了一白天,晚上我
  • 五日线买卖法原理很简单,在价格和量能都在五日线上方的时候买进入,在价格和量能在五日线一下的时候卖出有喜欢做短线、做波段的朋友可能着重关注一下这个方法,虽然通常说
  • ​ 被邻居追着问的智能指纹锁新家装修需要的热情精力,还需要有足够的资金,但是我们也要花钱花得值得呀,我已经入住新家八个月啦,今天和大家聊一聊我觉得装修蕞有必要花
  • #河北中学“女神节”活动#【情暖三月,爱的行动 | 枣强三中在3·8妇女节之际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多才多艺的孩子们用载满浓情爱意的双手为妈妈、长辈和老师制作精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