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非思量,若立佛性之有无,皆是有待而言的对机施教,故经典中所立之佛性是为了说明众生成佛这一超越性的根据,而不立佛性则是为了打破思量之佛性的概念执着。若悟得真实佛性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祖言:

“汝等谛听。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众生之自性即是佛性,只要识得众生之五蕴皆空的道理,此空性是缘起法的真实本性,若识得此性即能成就中道解脱的大智慧。佛性一旦被开发,即不退转众生界,故云“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若心不达五蕴皆空,迷于我法二执,即使自性有万般妙用也无法呈现,故云“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的平直指的是心的平等与心直契真实的境界,即是自性的解脱,离诸染垢,旷阔平坦,无有偏颇。此亦是《金刚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维摩诘经》云:“直心是道场。”《高子遗书》云:“人之生也直,本体也,以直养而无害,工夫也。”

在六祖的开示中“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是出自于《楞伽经》,通过上下文来分析,六祖这里所言的心既指本心佛性又指妄心无明,因为我们的佛性被虚妄的识所染。佛性能生万法,无论是有漏法还是无漏法,无论是善法还是恶法,都依于佛性而起。无漏清净善法是依佛性而生,有漏杂染法是凭依于佛性而起,就像波浪本无自性,然仍是依海水而起,波浪是因无明之风刮起,风平则浪静。故可理解为心本无生灭,而有生灭的心都是妄想依于本心的功用而起的妄相,若能了达“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则无明转为明。对于心性与佛性的问题,六祖进一步作偈来开示大家,经云:

“吾今留一偈,与汝等别,名自性真佛偈。后代之人,识此偈意,自见本心,自成佛道。”

此自性真佛偈曰: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

真如是诸法之正体,亦是我们心性之体,如果要成佛就要找到我们真实的心性。邪见是五见之一,也可以说五见(我见、身见、边见、禁取见及邪见)统称为邪,若取五见之一的邪见,则意为拔无因果之理,故作恶不惧,闻善不称,此乃五见中最为邪恶,此见长养贪嗔痴三种根本烦恼而生一切轮回之杂染法,故此无明邪见与贪嗔痴三毒是扰乱我们自性的大魔王。充满邪念和烦恼时正是魔王居住在我们的身心内,而当我们正念生起观照如实之自性时即是妙觉如来住于心地。

“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

我们的见地和我们的烦恼是密切相关的,当我们的见地不与真实相应,必定会在处理具体问题的时候引发矛盾,而当我们不愿悔改时,烦恼自然就引生了。凡夫的见地总是想抓住一个不稳定的对象,故佛陀一再强调世间的无常,但若不通达生命的轮回和善恶的因果,那无常也会变成消极的思维模式。我们的自性能生万法,但当自性被邪见和三毒所障时,所生的万法即是轮回的苦相,一旦冲破迷障后自性所生的万法才是庄严清净的身心世界。

“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

自性本具法身、化身与报身,然众生自性若迷,法身即是轮回,化身即是生老病死,报身即是妄想分别。众生若悟,则心包太虚,其法身遍一切,化身则是法身遍一切处的千百亿变化身,而报身就是圆满通达法界身心的智慧。若于迷处,三身则是苦惑业,若于悟处,三身则是解脱、般若、法身。此三身性中具足,若识得本心,三身则转为成佛妙法;若迷自本性,三身即堕入无始轮回。

“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

通常将三身中的法身定为心之体,化身依体而起用。此处六祖特别强调化身对于证得清净法身的作用。在《坛经》中所说的化身,更深刻的含义是指众生当前一念,因为六祖一再强调当下的正念对于修行的重要性,此念的清净是成佛的不二之路。马祖所言即心即佛,《大涅槃经》中所说缘因佛性,都是强调众生现前一念才是修行之本,离此念成佛别无他路。自性是无执的清净心,此心所起用之正念,时时呵护,时时长养,因为只有此念的相续不断才能成就圆满无尽的功德。

“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

淫欲染污之性亦是生自性清净法身之因地也,在《维摩诘经-弟子品》中云:“不断淫怒痴,亦不与俱,不灭痴爱,起于明脱。”意思是说要以智慧来驾驭世间法,于世间法不断亦不染。僧肇对这段经文的解释是:“断淫怒痴声闻也,淫怒痴俱凡夫也,大士观淫怒痴即是涅槃,故不断不俱。”从性相来说,淫欲之相不清净,而其性体亦无自性,不异真如;从转化来说,淫欲乃众生对自性的误用,若悟自性之真实,则可渐离爱染,并生智慧与利他心,从而助成菩提道的成熟与圆满。故除却对淫欲的妄想执着就是清净的法身了,若能于自性中除却对五欲的执着,则能于刹那之间体证到众生本具的天真自性佛。

“今生若遇顿教门,忽悟自性见世尊,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

今生若能值遇顿悟法门,并且当下回归自己的本性即是与见真佛无异,此即以心印心,实乃是因为心、佛、众生,其性本无差别。若修行人只想着到处寻觅外在的圆满,这种心外求法的心态本身就是不清净的,以不清净的心又怎能寻到真实的佛。大珠禅师云:“起心是天魔,不起心是阴魔,或起不起是烦恼魔。”魔即是我们着相的心,此心即是向外所求,将虚妄之相当做真实。

“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

吾人若能从自心中找到真实的自性,这自性就是我们成佛的因,故称之为佛性。《大涅槃经》将佛性分析为三: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缘因佛性。正因佛性是不变的理体,了因佛性是实相观照的智慧,缘因佛性是开发般若智慧的各种缘起。从生活中做人的道理开始,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涵养自己,当我们的恭敬心、感恩心生起时,执着也就随之放下了,此时善知识对我们的开示就很容易领会接纳,通过修行的各种助缘(缘因),启发我们本心(正因)所具有的般若智慧(了因)。若不能从自心上修而总是一味地向外觅佛,我们内在的邪见与三毒又如何降服得住,以邪见和三毒生起的成佛心恰恰与修行是本末倒置。

“顿教法门今已留,救度世人须自修,报汝当来学道者,不作此见大悠悠。”

六祖接着开示说,顿悟法门如今都已传授给大家,成佛是要利益众生的,但前提是唯有自己净心才有堪能去救度世人。奉告当世及来世的学道者,若不能具此正见,则会荒废修行的岁月而无有精进的工夫,佛门的精进是有燃烧烦恼的功用,否则修行再辛苦也只是苦行外道。

金刚经的智言慧语 :【的示无住以生信】确确实实指示出本经的修行宗旨是无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无住,教我们一切都不能够执着,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这是这一大段经文所说的。这一大段我们这个前面标的有数目字,这一段是第四十「结归离相」,这个第四十,完全是依据江味农居士《金刚经讲义》里面的分科,这样子我们看起来非常方便。第二卷是从第九节经文到第四十节,总共三十一小节经文,这是这么一大段。这一大段里面,又分为三个中段。第一个中段,从第九节经文到二十三节,世尊明白为我们指示出来,也就是明白的答覆须菩提尊者两个问题。尊者所问:发菩提心的人,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世尊在这里为我们答覆,他的答覆先答覆降伏。佛告诉我们,应该要发离相之心,你要发这个心,离一切相。离相,前面我们读了很多,不是把相不要了,不是把相消灭掉,不是的,离是从哪里离?也不是把相远远的,你这个搞法就完全错了!心里头不要执着;相没有妨碍,心里头不能执着。换句话说,我们在一切时、一切处,保持自己心地的清净,一尘不染,就像禅宗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做到这个就行了!所以五祖跟六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他就恍然大悟,为什么?他那个心干净,本来无一物,跟《金刚经》讲的完全相同,只说了几句,正中下怀,那底下就不要说了,道理在此地。我们今天心里面就像垃圾桶一样,拉里拉杂东西太多,妄想分别执着、忧虑、牵挂,无量无边,这个事情就很麻烦了!佛教给我们离,是离这个东西。把心里面那些妄想执着、忧虑、牵挂,把它离掉。我们道理明白了,晓得应该要这样做。

  从哪里下手?佛在经上教给我们:行于布施。布施就是舍,这个东西跟治病一样,我们身上有很多病,不只一种病,一种病是好治,好多病就难治了。难治不治不行,不治要命!那应该怎么治法?这种常识大家都晓得,先治最严重的,哪一种病对我们生命有威胁、有危险的,先治它,其他小病慢慢再治。我们学佛断烦恼亦复如是。我们的烦恼归纳起来,不外乎贪瞋痴慢,还有个怀疑,对圣教的怀疑,贪瞋痴慢疑,不外乎这几大类。如果我们这几种病统统都有,全都有,哪一种重?如果我们贪心重,就先断贪;瞋恚心重,就先断瞋恚,拣重的先治。贪里头很多,贪财、贪名、贪色,甚至于贪佛法,贪的东西很多!哪一个毛病最严重的,就先对它。把财看得太重了,所有一切法里看得第一重要,你就从这里下手,你就舍财,用这种方法来对治。行于布施,主要是教给我们对治烦恼的方法,恢复自性清净心的方法,这就是降伏。

  佛说了降伏,实际上把那个住也就包含在其中了。因为降伏跟住,两桩事实际上是一桩事情,你降伏了,自然你就懂得什么叫住,住是无住。不住于相,那就叫正住。诸位想想看,你不住于相,你住到哪里去了。不住于相就是性,真是明心见性的一条巧妙的道路。性不要去找,离了相就是性,去掉妄就是真。这是经上说得很详细,也很透彻,也讲得很有味道。我们在古大德注解当中,江味农居士将它整理归纳、分类,我们得到许多的启示,得到许多的利益。

  第二个中段讲生信,这个经文也非常的清楚。须菩提尊者听到佛的教诲,离相、布施、空有两边不住,这就是正住,这就是降伏。他明白了,唯恐我们大众听了佛的说法,不能接受,不能相信,所以就提出问题请教世尊,有没有人听到佛所说的,能生实信?他那个信重要的是真信。佛的答覆很好,教他不可以这样说,不可以这么说;换句话说,你不能这样想法。也就是说,你不能瞧不起大众。大众当中,世尊讲,如来灭后,后五百年,如来灭度后,后五百年,这是前面说过,就是第五个五百年,换句话说,就是指我们现在这个末法时期,佛讲有持戒修福者,他对于佛所讲的,能生实信。在这个时代去佛二千五百年之后,还有人能够真正相信,何况当时在座的那些大众。世尊并不仅指当时与会的大众,要说出五五百年之后,这个话的意思很深!佛要不这么说,我们今天看了《金刚经》,是为那个时候的人,为正法人说的,不是为我们说的,我们的信心都没有了。他说了一个后五百年,还持戒修福,还能生实信,这就是对我们讲的。我们听到这个话,信心生起来了,想想我有资格,我很老实,我很守规矩,我也肯修善,也肯断恶,那就是世尊所讲的标准。确实如此,尤其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看看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国家地区,守法愈来愈少了。大家都不愿意守法,都不愿意守规矩,认为守规矩那个人,那种老实人,是没用的人;真正是精明能干的人,他不守规矩,那个叫聪明人,还老老实实,愚痴人!他们看我们是愚痴人。还相信因果报应,因果报应落伍了,现在是什么时代,都太空时代了,你还去讲断恶修善,他们听都不要听。我们听了还生欢喜心,听了还很高兴,还认真去做,佛说的,这就是《金刚经》的当机者。

  世尊不但这么给我们说,而且说出福德不可思议,这是在第二段落里面。这个说法我们听了之后,这经上讲的,种诸善根,无量福德。凡夫没有证果、没有开悟,最重视的就是福德。如果我们依照这个经修行,得不到福德,那个修行的兴趣就没有了,所以世尊多说一些福德,使我们对这个经典能够发生欢喜心,这个经典确实增加了摄受人心的功能,依照这个方法修行得无量的福德。不想开悟的人,不想证果的人,不想了生死的人,听说有福德可得,他也来了,他来了,真的会得到,得到的超过他想像之外!而且得的是真实的福德,然后把它结归到中道,这就讲即非是名。这是我们在这个地方,第一次看到的。后面这样的句子就很多了,结归中道。

  佛与须菩提尊者,一问一答当中,问的话,答的话,都含无量义,字字句句我们都要细心去体会,才能够发明;发是发现,明是明白。经义无限的深广,从我们今天初发心一直到成佛,那个意思不尽。所以大家读诵受持,读诵是第一个,读诵要以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去读,读一遍有一遍的悟处,读两遍有两遍的悟处,那就慢慢有得悟了。悟不尽的,悟不完的,才知道这个经的妙处,都是真话。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上用了四十年的时间,他所悟出来的也是大海之一滴而已,这一滴真的给一般人来讲,一生受用无尽。

付嘱第十

师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曰:「汝等不同余人,吾灭度后,各为一方师。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三科法门者,阴、界、入也。阴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是也。入是十二入,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六尘、六门、六识是也。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若起思量,即是转识。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若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对法外境。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此是五对也。法相语言十二对: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此是十二对也。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喜与瞋对,舍与悭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报身对;此是十九对也。」师言:「此三十六对法,若解用即道,贯一切经法,出入即离两边。自性动用,共人言语,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着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若着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得见性。但听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碍。若听说不修,令人反生邪念。但依法修行,无住相法施。汝等若悟,依此说、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宗。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如一问一对,余问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设有人问:『何名为暗?』答云:『明是因,暗是缘,明没即暗。』以明显暗,以暗显明,来去相因,成中道义。余问悉皆如此。汝等于后传法,依此转相教授,勿失宗旨。」

师于太极元年壬子,延和七月(是年五月改延和,八月玄宗即位方改元先天,次年遂改开元。他本作先天者非)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令促工,次年夏末落成。七月一日,集徒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须相问,为汝破疑,令汝迷尽。吾若去后,无人教汝。」法海等闻,悉皆涕泣。惟有神会,神情不动,亦无涕泣。师云:「神会小师却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余者不得。数年山中竟修何道?汝今悲泣,为忧阿谁?若忧吾不知去处,吾自知去处。吾若不知去处,终不预报于汝。汝等悲泣,盖为不知吾去处;若知吾去处,即不合悲泣。法性本无生灭去来,汝等尽坐,吾与汝说一偈,名曰真假动静偈。汝等诵取此偈,与吾意同,依此修行,不失宗旨。」众僧作礼,请师说偈。偈曰:

「一切无有真, 不以见于真,

 若见于真者, 是见尽非真。

 若能自有真, 离假即心真,

 自心不离假, 无真何处真?

 有情即解动, 无情即不动,

 若修不动行, 同无情不动。

 若觅真不动, 动上有不动,

 不动是不动, 无情无佛种。

 能善分别相, 第一义不动,

 但作如此见, 即是真如用。

 报诸学道人, 努力须用意,

 莫于大乘门, 却执生死智。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时,徒众闻说偈已,普皆作礼,并体师意,各各摄心,依法修行,更不敢诤,乃知大师不久住世。法海上座,再拜问曰:「和尚入灭之后,衣法当付何人?」师曰:「吾于大梵寺说法,以至于今抄录流行,目曰『法宝坛经』。汝等守护,递相传授。度诸群生,但依此说,是名正法。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衣。盖为汝等信根淳熟,决定无疑,堪任大事。然据先祖达磨大师付授偈意,衣不合传。偈曰:

「『吾本来兹土, 传法救迷情,

  一华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

师复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熟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普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悉得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听吾偈曰:

「心地含诸种, 普雨悉皆萌,

 顿悟华情已, 菩提果自成。」

师说偈已,曰:「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等慎勿观静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尔时徒众作礼而退。

大师,七月八日忽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汝等速理舟楫。」大众哀留甚坚。师曰:「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可回。」师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又问曰:「正法眼藏,传付何人?」师曰:「有道者得,无心者通。」又问:「后莫有难否?」师曰:「吾灭后五六年,当有一人来取吾首。听吾记曰:『头上养亲,口里须餐,遇满之难,杨柳为官。』」又云:「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萨从东方来,一出家、一在家。同时兴化,建立吾宗,缔缉伽蓝,昌隆法嗣。」问曰:「未知从上佛祖应现已来,传授几代?愿垂开示。」师云:「古佛应世已无数量,不可计也。今以七佛为始,过去庄严劫,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今贤劫,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是为七佛。

  「已上七佛,今以释迦文佛首传。

「第一摩诃迦叶尊者、第二阿难尊者、第三商那和修尊者、第四优波毱多尊者、第五提多迦尊者、第六弥遮迦尊者、第七婆须蜜多尊者、第八佛驮难提尊者、第九伏驮蜜多尊者、第十胁尊者、十一富那夜奢尊者、十二马鸣大士、十三迦毗摩罗尊者、十四龙树大士、十五迦那提婆尊者、十六罗睺罗多尊者、十七僧伽难提尊者、十八伽耶舍多尊者、十九鸠摩罗多尊者、二十闍耶多尊者、二十一婆修盘头尊者、二十二摩拿罗尊者、二十三鹤勒那尊者、二十四师子尊者、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般若多罗尊者、二十八菩提达磨尊者(此土是为初祖)、二十九慧可大师、三十僧璨大师、三十一道信大师、三十二弘忍大师。

「惠能是为三十三祖。从上诸祖,各有禀承。汝等向后,递代流传毋令乖误。」

大师,先天二年癸丑岁八月初三日(是年十二月改元开元),于国恩寺斋罢,谓诸徒众曰:「汝等各依位坐,吾与汝别。」法海白言:「和尚!留何教法,令后代迷人得见佛性?」师言:「汝等谛听!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吾今留一偈与汝等别,名自性真佛偈。后代之人,识此偈意,自见本心,自成佛道。偈曰:

「真如自性是真佛, 邪见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时魔在舍, 正见之时佛在堂。

 性中邪见三毒生, 即是魔王来住舍,

 正见自除三毒心, 魔变成佛真无假。

 法身报身及化身, 三身本来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见, 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从化身生净性, 净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 当来圆满真无穷。

 淫性本是净性因, 除淫即是净性身,

 性中各自离五欲, 见性刹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顿教门, 忽悟自性见世尊,

 若欲修行觅作佛, 不知何处拟求真?

 若能心中自见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 起心总是大痴人。

 顿教法门今已留, 救度世人须自修,

 报汝当来学道者, 不作此见大悠悠。」

师说偈已,告曰:「汝等好住。吾灭度后,莫作世情悲泣雨泪,受人吊问、身着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恐汝等心迷,不会吾意,今再嘱汝,令汝见性。吾灭度后,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违吾教,纵吾在世,亦无有益。」复说偈曰:

「兀兀不修善, 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 荡荡心无着。」

师说偈已,端坐至三更,忽谓门人曰:「吾行矣!」奄然迁化。于时异香满室,白虹属地,林木变白,禽兽哀鸣。十一月,广韶新三郡官僚,洎门人僧俗,争迎真身,莫决所之。乃焚香祷曰:「香烟指处,师所归焉。」时香烟直贯曹溪。十一月十三日,迁神龛并所传衣钵而回。次年七月出龛,弟子方辩以香泥上之,门人忆念取首之记,仍以铁叶漆布固护师颈入塔。忽于塔内白光出现,直上冲天,三日始散。韶州奏闻,奉敕立碑,纪师道行。

师春秋七十有六,年二十四传衣,三十九祝发,说法利生三十七载,嗣法四十三人,悟道超凡者莫知其数。达磨所传信衣(西域屈眴布也),中宗赐磨衲宝钵,及方辩塑师真相,并道具,永镇宝林道场。留传《坛经》以显宗旨,兴隆三宝,普利群生者。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终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瑟瑟发抖的建议我们一起玩飞盘吧,这样我还能动弹动弹,不然实在太冷了,希望他体量一下可怜的老母亲,他不情愿的同意了,没扔两下,又说我要玩回旋镖。写到一半,看出来
  • ​好处三​得‮来以始无消‬诸种业障,身体安康;‮还偿‬阴债,你会身体健康,‮光色颜‬泽,气力充盛,‮乐快情心‬,气息平和,各‮疾种‬病原则‮会不上‬再侵害于你,
  • 我并不是球迷,平时也不看球,关于上一届世界杯的记忆是来自我之前的外国同事们,有英国人有美国人,记得世界杯开始前的一天,一个英国同事在工作群里发起来一个全公司参与
  • 人真的要学会放过自己,不要去纠结那些已经发生的事和烂掉的关系,也不要因为一时的不开心影响即将发生的快乐。我感觉好悲哀,我也不知道该怎样快乐,我只能在路上寻找能让
  • 高建军说,开封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开年即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项目为王、产业为基、制造为要,围绕“三个一
  • 华北大区为:11 北京市、12 天津市、13 河北省、14 山西省、15 内蒙古自治区东北大区为:21 辽宁省、22 吉林省、23 黑龙江省华东大区为:31 上
  • 间歇性深夜emo,作息不规律恋爱接受范围比较广,年上年下都OK(不过年下还在上学诶[单身狗])分享欲强但理性粘人,希望恋爱期间会留给彼此私人空间,爱吃醋但是好哄
  • 不聊,没什么想说的,除非板子有事[老师好]幻想爆单?又改变不了现状,摆烂使我快乐[老师好]昨天咖啡店里无所事事徘徊,门口能看到一点湖角,被湖面反射光晃到,热的让
  • 然而,在冠状病毒大流行之前,德国人的幸福指数更高,2019 年的平均情绪得分为 7.14。#德国##德国日常##德国生活#改妆了新脸脸刚在群里发过,明天会评论区
  • 四、参赛资格1.所有在北京注册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机构组织及大学生团队均可报名参赛;2.参赛机构核心业务符合本届大赛征集方向;3.参赛项目具有清晰的商业
  • 今晚也很感谢帮我拍照的十年妙恋们,么么哒。看见赵让和沙一汀不在同一天以为听不到等你上车,没想到赵让唱了,沙一汀也唱了,呜呜呜呜呜呜听了两次等你上车真的好开心17
  • 河南尉氏一建材厂用消毒液干扰污染物监测,法定代表人被刑拘5月8日,生态环境部公布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弄虚作假查处典型案例,其中提到,河南开封尉氏县宏兴新型建筑材
  • 不会,我们说内入路祛眼袋主要针对的就是皮肤紧实,有单一的脂肪凸出来的这样的情况。相反你要是做的比较晚,皮肤已经有了松弛了,加上体内的acmetea营养大量流失,
  • 孙越算得上是德云社的“重量级”演员了,他跟郭德纲的关系还是平辈,其实他在进入德云社之前,自己就有一个小剧场叫做“艺馨相声社”那个时候德云社还没改名,叫做“德云相
  • 然而到了现在,我依旧跳舞,是因为自己心中的那一份信仰,舞蹈成为了我的生命,挥不去,抹不掉!你的心我不懂,你的情以朦胧,不是我矫情,而是你不真,不是我计较,而是我
  • but…这回学聪明了,哈哈,买了5.5g的容量,我想这也足够我试用了。 当时买的是正装,真是买时如山倒,用时似抽丝……都没用多少就丢那儿了,但是我对这款散粉还
  • #陈飞宇[超话]#陈飞宇,外国名:Arthur,出生于2000年4月9日 ,是中美混血,可是陈飞宇最终还是选做了中国公民,是中国大陆的男演员 ,就读于北京电影学
  • 哪怕站着搞玄角度,同样都是补财库,一个是做对外,一个做对内,俩人的效果绝对不一样。其实,有这功夫,把控制欲用在做管理、带团队上,再搭配足够的智商及技巧,那么,你
  • 今天唯一的开心是某个师兄给我了一个香蕉(在我旁边的带我的师姐和另一个和我一批进来的女生抢了半天的情况下他还是给我了)但是这个香蕉诡异的剥不开,甚至用✂️剪了半天
  • 书中有他的绘画,一眼可见印象派的影子,旅欧经历塑造了他的艺术观,也让他可以从另一个视角看待传统浮世绘。莫里索还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学生,她的过人之处在于临摹画作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