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随喜分享】
今天农历八月初一,同時望诸位菩萨发心随缘参加戒杀、放生,素食、佛前供、香、花、灯、水果、诵经、持咒和念佛等功课及功德。同時祈求佛力加被,国家安定,人民安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疫情早日结束,不再漫延。复愿诸位家人灾难消除,横祸远离。一切吉祥安康,人人得闻正法,放下贪,嗔、痴、曼、疑,勤修戒、定、慧。广种福田,供养三宝!勤修善护念,广结一切善缘!愿一切有形无形众生,万缘放下离苦得乐。行诸善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总之保持一颗寂静安详的清净心境,共成佛道!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從背捨已去六種法門,並屬不壞法道所攝,利根聲聞具此六法,發眞無漏,即成不壞法大力阿羅漢,故摩訶衍云:「不壞法阿羅漢能具無諍三昧、願智、頂禪。」今分此六種法門即為四意,謂觀練熏修。一者背捨及勝處、一切處,此三門並屬觀禪,故摩訶衍云:「背捨是初行,勝處是中行,一切處是後行。」悉為對治,破根本味禪中無明貪著及净法爱也。二者九次第定,即是練禪。三者狮子奋迅三昧,即是熏禪。四者超越三昧,即是修禪。
      今釋第一觀禪即是二意:一先釋三番修觀禪方法,二明觀禪功能。
     一者,釋三番觀行方法者:一先釋背捨,二次釋勝處,三釋一切處也。
     先釋八背捨。八背捨:一内有色相外觀色,是初背捨;二内無色相外觀色,是二背捨;三净背捨身作證,是三背捨;四虚空處背捨;五識處背捨;六不用處背捨;七非有想非無想背捨;八滅受想背捨。
      今釋背捨即為五意:一釋名,二明次位,三辨觀法不同,四明修證,五分别趣道之相。
    第一,釋名。此八法門所以通明背捨者,背是净洁五欲,捨是著心,故名背捨。言净洁五欲者,欲界粗弊色聲香味觸,貪著是法,沉没三涂,名為不净五欲。欲界定、未到地、根本四禪、四空,是中雖生味著,皆名净洁五欲。今以背捨無漏對治破除、厭離不著欲界、根本禪定喜樂,故言能背是净洁五欲,捨是著心,名為背捨。復次,多有人言背捨即是解脱之異名,今用摩訶衍意往检,此義不然。所以者何?如大品經云:菩薩依八背捨入九次第定。身證阿那含人雖得九次第定,而不得受具足八解之名,故知因中厭離煩惱名背捨。後具足觀練熏修,發眞無漏,三界結盡,爾時背捨轉名解脱。如此說者,義則可依。
    第二,明次位者,解释不同。若依曇無德人所明,初二背捨位在欲界,三净背捨位在色界四禪,第四、五、六、七此四背捨位在四空,第八滅受想背捨位過三界。依薩婆多人所說,初、二背捨位通欲界、初禪、二禪,第三净背捨唯在四禪。彼云:三禪樂多,又離不净近,故不立背捨。下五背捨明位不異於前。復有師言:三禪無勝處,四禪無背捨。此則與前有異。今依摩訶衍中說論言:「初背捨初禪攝,第二背捨二禪攝。」當知此二背捨位在初、二禪中,為對治破欲界故,皆言以是不净心觀外色。第三净背捨位在三禪中,故論云:「净背捨者,缘净故净,遍身受樂,故名身作證。」三界之法,若除三禪,更無遍身之樂。論文又言:「是四禪中,有一背一捨,四勝處。」如此上進退從容,當知位在三禪、四禪,苟而遍屬,即互乘論。今若具以此義破射於前及融通教意,甚自纭纭。下五背捨配位不異於前,今依後家之釋以辨位次也。
    第三,釋觀法不同者。若曇無德人明此八解脱觀,並以空觀而為體。若薩婆多人明此背捨不净觀,並是有觀厭背為體。今此八背捨具有事理两觀,在因則名背捨,果满則名解脱,亦名倶解脱也。若偏依二家所說,此則事理互有不具,豈得受於倶解脱之名?此中觀行方法與前二家不同,淺深之異在下自當可見。
      第四。明修證。行者欲修八背捨無漏觀行,必須精持五篇諸戒,極令清净。復當精勤勇猛,大誓莊嚴,心無退没,乃能成办大事。
   所言初背捨者。不壞内外色,不内外滅色相已,是不净心觀色,是名初背捨。所以者何?眾生有二分行,爱行,見行。爱多者著樂,多縛在外結使。見多者著身見等諸見,為内結使縛。以是故爱多者觀外身不净,見多者觀内身不净敗壞。

《法华经》福不唐捐
(第二百一十二段)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否?
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
佛说:观世音菩萨以慈悲济世,呵护一切众生,如果有一些众生,淫欲心太重,自觉不好,但又很难控制,这种情况只要能常常恭敬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即可离欲修清净行。如果有人嗔恚心重,常生嫉恨,只要能常常恭敬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即可远离嗔恚。
如果有人愚痴心重,认假为真,枉入轮回,只要能常常恭敬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即可离痴,返迷归觉。以上所说为贪嗔痴三毒,是恼乱身心,蒙蔽自性的祸根,但只要能恭敬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即可斩断祸根,回归正觉。此贪嗔痴三毒,又名三垢、三火,能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中,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现简介于下:
1、贪:具体是指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与外界色、声、香、味、触等尘境相接触,这五种接触能引起众生的利欲之心,因此叫做五欲。于此五欲执著并产生染爱之心,就成为贪,因此“贪”与“爱”实为同体异名。
贪与爱对于名利、对于财物、对于外界一切可欲之物,甚至对于由五蕴和合之众生之体,产生无厌足地追求及占有的欲望,都可称为贪。贪是修行最大的障碍之一,是产生一切烦恼的根本,所以将贪列为根本烦恼之一,并将贪与嗔、痴等一起列为有害众生修行的“三毒”。
《俱舍论》依贪著对象区别,将贪分为四种、即:一、显色贪;二、形色贪;三、妙触贪;四、供奉贪。并进一步细分为事贪、见贪、贪贪、悭贪、盖贪、恶行贪、子息贪、亲友贪、资具贪、有无有贪等。
2、嗔: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行为;或者诋毁、诽谤、报复他人的种种行为。嗔具有损害性,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以一切恶行所依为业,是人生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列为“三毒”。
嗔的产生与作用与贪正好相反,贪是由对事物的喜好而产生无厌足地追求、占有的心理欲望;嗔却是由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愤恨、恼怒的心理情绪或行为。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他人或其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会使众生身心产生热恼、不安等精神作用,对佛道之修行是十分有害的,因而佛教将嗔看作是修行的最大障碍之一。
对佛教修行所言是这样,如果是对他人或社会而言,则嗔的危害更大。因嗔怒他人而起仇恨之心,便会发生争斗,或导致互相伤害,轻者危害一家一村,重则使整个社会,乃致使整个国家陷入灾难,因而《大智度论》卷十四中说,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也是各种心病中最难治的。
3、痴:又作无明。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俱舍论》中说:“痴者,所谓愚痴,即是无明。”众生因无始以来所具之无明,致心性愚昧,迷于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于是产生我执、法执,人生的种种烦恼,世事之纷纷扰扰,均由此而起。因此痴为一切烦恼所依。于诸理事迷暗为性,能碍无痴,以一切杂染所依为业。也就是说,人生的一切烦恼,必由痴生。
痴既为一切烦恼之所依,因而自然也就成了根本烦恼之一。而且它是随顺其他诸根本烦恼共同起着作用。《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五又将随烦恼中“覆、诳、谄、昏沉、妄念、散乱、不正知”等作为痴的具体表现。佛教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消灭无明,断灭愚痴。
欲断愚痴,必求圣道,求道者、以寂灭为体;修道者、以离相为宗。寂灭是菩提,可灭一切诸相。离相即觉,觉者佛也,人有觉心,得菩提道。由上可见,贪嗔痴实为生死轮回之根,若要解脱生死轮回,就要将贪嗔痴转为戒定慧,这样就可以超越三界。如此认识贪嗔痴、断除贪嗔痴,即可转凡成圣。
那么破除贪嗔痴用哪一个方法最好呢?用依仗观世音菩萨的大威神力为最好,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个方法最简单易行,众生只须用恭敬心,常常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即可破此贪嗔痴三毒,自然灭妄证真。
佛对“无尽意菩萨”说:观世音菩萨有如此等大威神力,还有很多的大神通普遍饶益一切众生,众生若想得解脱,就应以恭敬心常常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
众生凭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就能心想事成,比如有女人,想求生一个儿子,这不难,只要她能真诚礼拜,用香花糖果等珍贵供品供养观世音菩萨,即可生有福有德有智慧之男;如果想求生一个女儿,即可生落落大方,端庄漂亮的福相之女,此女宿世以来就积聚了很多的福德,从小到大都会受到众人的爱戴和尊敬。
佛对“无尽意菩萨”说:观世音菩萨有如此之大神通妙力,如果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福”指修福:指供养如来和诸菩萨的善念信力。“福不唐捐”是指对如来和诸菩萨的恭敬供养,或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及持戒修善等所做的一切佛事,都不会是白白无意义的,都是有回报的、都会得到相应的福报善果。所得福报善果如果是十分,是一分也不会少的,此名“福不唐捐”。所以众生都应该受持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这样就会得到很大的福报。
佛对“无尽意菩萨”说:如果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那么多菩萨的名字,而且尽形寿即一直到自己死,都在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这四事,你认为如何?这个善男子或善女人,所做功德多不多?“无尽意菩萨”回答说:这个人修的功德太多了,世尊!
佛对“无尽意菩萨”说:如果有人受持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或者只作了一个时期的礼拜和供养,这个人与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那么多菩萨的名字并作四事供养的人,所得福报是一样多,没有差别,这福报之多,用百千万亿劫那么长的时间来说,也是说不尽的。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就将得到如是无量无边多的福德大利益。
无尽意菩萨对佛说: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为什么原因云游到娑婆世界来的?又为什么原因而为众生说法?其方便法所示现的大神力,又是怎么回事?
佛告诉“无尽意菩萨”说:善男子!这样给你说吧,观世音菩萨的大神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十九个方面,即:
1、佛说:如果有某一个国土的众生,此人修行已顿超十地,应该以佛身得度,观世音菩萨就变化成佛身而为其说一乘了义法,使其证得佛果。
2、佛说:如果有人应该以缘觉身得度者,就现辟支佛身而为其说十二因缘法,使其证得辟支佛果。
3、佛说:如果有人应该以声闻身得度者,就现身闻身而为其说四谛法,使其证得阿罗汉果。
4、佛说:如果有人应该以梵天王身得度者,就现梵天王身而为其说初禅法,使其证得梵天王位。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贵州省民政厅办公室副主任龙云浩会上说,2022年上半年,贵州民政一些工作在完成“保基本、补短板”目标的基础上,实现了点上突破;在困难群众救助方面,比原预算内,多
  •  而另一部分,可能是传了太多代,这些后人根本不清楚这个颂簋的上半部分有什么价值,居然到自己手里把它当成了盛米碗使用,真是暴殄天物。” 这名青岛女子姓张,我们就称
  • ★G55二广高速忻州段:黄寨收费站出口车辆通行缓慢,车辆排队至匝道约300米。★G5京昆高速太祁段,清徐南站出口车多缓行至主线(北往南100米,南往北200米)
  • ”老公:“以后你还是别拿了,就放在下面吧。”我:“不知道,下次洗衣服放上来。
  • 其实幸福就是一种内心的满足感,它存在于生活的某一个细节和某一个瞬间,只要懂得知足常乐,不羡慕浮华,不好高骛远,心里常常装着知足与美好,那么自己就是幸福的。当我再
  • 青春结伴,我已有过,是感恩,是满足,没有遗憾#力丸新歌daisy#那年头不管你花多么大的精力去干任何事。在21岁的历程中,刘宇让我相信他曾说的“再等一等我”给了
  • 神爱世人我默认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愿意听他讲话的这个群体说的,不管你作为群体的一部分在不在现场,也不管你是以什么形式知道的。但仔细想想,即便你在现场,他依然不知
  • 这位小朋友男命,别说大部分易友不敢评论,就连大师们恐怕也不敢妄言命主的出身家庭层次,因为组合太复杂,大家看看我是怎么分析判断层次的在复杂的八字命理组合中,体验在
  • 谁都不曾想,在1970年的这一天家里又“新”进了成员,我的“燕子”姑姑。我的姥爷是一名火车司机,那个年代的火车司机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大油包”可姥爷总是衣服洗
  • 目前澳洲废物回收产业方兴未艾,在这一产业链的顶端,活跃着像Visy,SKM和Polytrade在内的澳洲主要废物回收公司。 自中国出台“#国门利剑#”政策之后,
  • 心尖上的宝贝儿,愿你所想即所得,心之所望,总有回响。#刘恒讲易经# #正能量# 首先我们说风水啊,指的是后天世界的万事和万物的意思,而这个轮流,他指的有两点,第
  • 曼城电竞3比1战胜MiTR,旗开得胜成功晋级!曼城电竞3比1战胜MiTR,旗开得胜成功晋级!
  • 因此,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年代,爱和勇气都是我们生存的基础。4、我知道,我的一生都是我的朋友给我的,没有了他们的鼓励,没有了他们的帮助,我不知道自己将走向何方。
  • 瑟夫与夏娃✨ 体验师分享仙气十足的瑜伽馆馆主,对瑜伽服的品质要求极高,小七资深体验师,每天都会发来反馈大家对小七的体验感受和建议。明波姐姐说,自律的生活因为小七
  • 她家亲戚有个什么结婚生孩子的,生病什么的,她一定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忙,掏钱的时候真特么眼睛都不眨的。那时候,我真的疯了,自己工资不够就拿父母的钱,到后来借钱就为
  • 释疑:“新版”说法本身就有误,它只是针对复杂路口的特殊情况记者注意到,网络上热议的“新版红绿灯”其实指的是《GB14886-2016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
  • ”给予此评价的是日本企业家池永惠子,她是日本做草莓包装机规模最大的,尝遍了日本的草莓品种,不久前到万和七彩农业洽谈合作时,品尝了万和七彩草莓,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
  • #阳光信用[超话]##阳光信用##每日一善# 人生如果一帆风顺,没有挫折与困难,哪有岁月给你带来的睿智与成长,只有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你的生存空间才比别人大
  • !!
  • 就是我們內心世界,包括我們身上的這個共振頻率,它會持續地發生,我們心念中比較有強度的念頭,無論正負都會引發一個循環。  實際這個實驗就說明什麼呢?冥想的能量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