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

产检的时候一直很顺利,每次B超、彩超,都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

在预产期前20多天,B超发现腹部有一肿块,大小41mm*38mm。

4*4CM,对于一个未出生的婴儿来说,是相当大一坨了。

对于这个突发情况,我感觉毫无真实感,甚至觉得是梦里的情景。毕竟长达10个月的孕检,啥问题都没有,最后半个月才出现这么大一块东西,实在是毫无心理准备。

最后半个月才讨论留不留,这个话题太沉重了!那已经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了!全家人都倾向等孩子出生后再处理,大家都抱着最好的希望,孩子不会有事的。

十四天后,孩子出生了,3.3公斤,看上去非常可爱。

出生第三天就做了B超。

结果非常不理想。比预想中最坏的情况还要坏。

结果显示,孩子左下腹有一包块,实性大小约62mm*42mm*42mm,考虑为神经母细胞瘤,部分侵袭椎管内。

晴天霹雳。

那种心情我怎么能够写得出来?曾想过各种可能,设想就算是肿瘤,就算治疗费用昂贵,无论如何艰难,总能够拿掉的。但看到“侵袭椎管内”这几个字,即使没有专业医疗知识,我们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整个家庭像掉进冰水里了。

难以理解,命运为何如此不公?

为什么是我们?

为什么是我们?

为什么是我们?

哭,喊,嗟叹,各种哀嚎,这都默默地在我心中进行,并不能表现出来,不能让家里陷入更坏的情况。

家里没有出现任何埋怨,大家都很积极面对。照顾好产妇和BB,搜集各种医学资料,联系每个想到的能帮忙朋友亲戚,联系医院医生等等。都决心要打一场硬仗。

出生后20天做了第一次MR。

说起做MR,真没想到是这么难。因为机器太吵了,打桩机一样,小家伙不可能睡着静静地做检查,必须用镇静剂。刚出生十多天的孩子,早上5点多就从家里出发,去省城大医院排队,又吃镇静药又打镇静针,结果还是不肯乖乖睡好,第一次检查失败。排队一个星期后再去,这次一早就不让他睡,不让他吃,到了临做检查的时候才一次让他吃,吃饱好入睡,同时还要加镇静剂,想到都让人心疼。不管怎么样,第二次终于把检查做好了。耗时差不多一个小时,在外面等真是心焦,很担心门忽然打开护士出来说又失败了。

检查结果比原来的更坏了:“左中下腹膜后有一软组织肿块,大小约58mm×42mm×49 mm,考虑为恶性肿瘤,累及左侧腰部分椎间孔及沿扩大的椎间孔到达椎管硬膜外区,硬膜囊及左肾和左腰大肌明显受压移位。”

差不多一个月后,又在另一间医院做了一次MR,结果:“左侧脊柱旁及背部肌间隙内多发不规则肿块,最大约50mm×43mm,肿块部分经椎间孔进入椎管内,相应椎间孔扩大;左肾明显受压移位,且与肿块相贴;腹主动脉及双侧髂总、髂内外动脉也相应移位并部分被包绕。结论考虑腹膜后神经源性恶性肿瘤性病变。”

坏消息真是一个接着一个,不过这时我们早有心理准备了,虽然很伤心,还是默默把眼泪往肚子里咽了。

拿着检查结果,把省里这方面有名气的医生都跑了遍,凌晨就起床去省里医院排队,围在病房门口等个把小时就为了和医生谈上几句话,100元挂一个专家号还得抢等等,都是常态。

然而每去一次医院,我们的心就变冷一点。

先简单说一下情况吧。

神经母细胞瘤是比较常见的婴儿肿瘤,在婴儿肿瘤致死原因排前几名。我孩子的情况除了肿瘤外,最麻烦的是肿瘤还入侵了椎管,包饶脊髓马尾丛,任由肿瘤继续增大或者处理不当,损伤了神经的话,瘫痪是分分钟的事。

全省最出名的两个医生,一个主攻手术,一个主攻化疗。

我们先去找主攻手术的,因为觉得化疗对这么小的孩子伤害太大了。

他看了结果,说非常难办,因为这个肿瘤不仅仅是肿瘤那么简单,入侵了椎管,就涉及到神经外科的事,他擅长儿科手术,但神经外科的事情要别的医生解决。在我们哀求下,他答应把我们排进每周一次的专家会诊。

苦等一个星期,终于到了专家会诊,一大早去到门口,已经聚了不少人。一群医生在一个小房间里拿着一堆案子在讨论,大家在外面眼巴巴地等,没人说一句话。

终于出来了,所有人争着挤过去,都想争取尽量多的时间跟医生交流,我们也一样,但听到的回复只有简单几句。

神经外专家说,这个孩子的脚现在应该已经不能动了。

我们的主治医生说,这个案子没有办法处理。没聊几句就阻止了我们的追问,因为还有很多人缠着他。

毫无道理!我的孩子的腿现在正常得很,一点瘫痪的迹象都没有!除了有时有点不自然的颤抖。

我们当然继续不停挂号,不停求他想办法。

他说,外面的肿瘤他可以处理,但你要先去找神经外的主任,问他能不能搞椎管里面的,可以我才能做外面的,只做外面不做里面没意义。

没办法,我们又排一个星期队去找神经外。神经外的主任说,要搞里面的,先叫儿科的把外面的清除掉,才能想办法。

后来他不忍心看我们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花了不少时间跟我们说明手术的难度。

首先处理腹腔内的肿瘤并不是特别难,但也是一台大型手术,这么小的孩子,风险已经非常大。

更麻烦的是椎管内的手术。这要把脊柱两块壁板切除,才能把工具伸进去很小心很小心地清理,这个过程风险很大,毕竟这么小的婴儿,一不小心伤到神经,谁也不能保证会不会瘫痪,而且要把肿瘤清理干净,也是非常不容易。清理干净后,因为两块受力壁板已经去掉了,脊柱撑不起来,只能打钢钉。成人打钢钉还好,但婴儿是不断生长的,钢钉不会生长,很快就会把脊柱弄变形,只能每隔一段时间重新打一次,每次都是一个难度巨大的手术,这个过程一直维持到他长大。这两台手术做下来,不是一般人能撑得住的。

即使这样,也没有人能保证,这个肿瘤不会复发。

最后他还说,每天那么多病人求医,儿科那边专家肯定找把握较大的来处理了,我们案子风险太大,没人想接的。

我不清楚他是不是在吓唬我,但他说的也是老实话,做手术的风险,我自己心里也有数,即使医生肯做,我也很纠结要不要冒险。

手术这条路走不通,我们就去了找做化疗的。

100块挂了个号,全过程不超过5分钟。医生说孩子太小了,不能化疗,去找做手术的吧。把我们赶了出来。

这……

叫我们怎么办?

唉……

继续去找名气没那么大的医院,也回到市里面的医院看,还有咨询了国外的医院,意见都一致。

名气没那么大的医生,反而跃跃欲试,化疗也可以,手术也可以,都有医院愿意做。但是,即使化疗了,也只是把肿瘤缩小,方便手术而已,手术一定不能免的。

这回轮到我们犹豫了,毕竟孩子只有几个月大。而且我担心,名气不大的医生需要争取经验和案例,积累自己的技术和声望,能力不知道达到水平没有。

治疗的风险比不治疗还要大啊……

于是到这个阶段,路基本上走绝了。

我们能做的,就是每个月坚持做B超,观察肿瘤的长势。

但是,观察又怎样?

从开始的4CM,3个月就长到了8CM。

8CM,一个成年人的拳头那么大,塞在一个3个月大的孩子肚里。这情形我都不敢想象。

不过到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忘记他这个病的存在了,每天给他开开心心的生活,和正常人一样。

与其冒巨大风险在可怕的手术下挣扎,苟延残喘,没有尊严地活着,不如面对现实,接纳肿瘤的存在。无论他生命长与短,都希望他过得快快乐乐。所以我给他起的名字,单名一个瑜字,意思是他出生就带着一块玉在肚子里,并且要接纳它的存在。希望他们能和睦相处,好好活下去。

然后,事情开始出现了转机。

8CM的下一个月,并没有长到9CM,而是变成了7CM!

再下一个月,7CM变成了6CM。

肿瘤的血流信号,从开始的丰富,到稍丰富,到稀疏。

到6个月大的时候,再做了一次MR,已经变成了39mm×30mm。此时肿瘤还有填充椎间孔,但椎管内已经看不到肿瘤了。

肿瘤在缩小!!

这种快乐同样不能用语言去表达,那么多的压力,那么多的焦虑,这个时候终于得到了一点点放松。拿到检查结果的这天正好是我生日,真是没有比这更好的生日礼物了!谢天谢地,更感谢小BB他自己,是他自己赢得了这场战斗,是他坚强地为自己争取到了人生。我真是感动得无法言语,是他给我们整个家庭重获新生。希望他以后能一路走好,坚强地活好自己的人生。

之后我们就放松了对肿瘤的监控,3个月才检查一次,每次检查我都感到很紧张,担心死灰复燃。幸好,肿瘤慢慢地消失了。一年后,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包括B超,验血,各种指标正常,B超反复扫描已经找不到一丝肿瘤的影子了。一个8CM大的包块,已经完完全全被他身体吸收了。医生说,神经母细胞瘤4S期是有自愈的可能性,是唯一一种可以出现自愈的肿瘤。文献记载几率大概为1%。但医生也说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肿瘤也能够完全吸收。

这个事,本来不打算说出来让人知道,但还是写了这么多。

因为,我的孩子,他就是我的英雄。

知乎/danny

孕36周发现孩子有肿瘤,爸爸的选择是…

父母和孩子之间,都是生死之交。

生孩子,就是一场冒险。

小生命的降生,总是伴随各种美好的词汇:喜悦,惊叹,娇嫩,怜爱…

然而,并不是每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一帆风顺。

网上曾经有这样一个提问:

如果你在产检时发现孩子有严重的病,你会留下他还是打掉?
这个问题难以想象 ,又何其残忍。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一个爸爸的真实经历。

我儿子,在产检的时候一直很顺利,每次 B 超、彩超,都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在预产期前 20 多天,B 超发现腹部有一肿块,大小 41mm × 38 mm × 44 mm,对于一个未出生的宝宝来说,是相当大一坨了。

对于这个突发情况,我感觉毫无真实感,甚至觉得是梦里的情景。

毕竟长达 10 个月的孕检,什么问题都没有,最后半个月才出现这么大一块东西,实在是毫无心理准备。

像所有的电视剧里演的一样,医生问我:孩子留不留?这个话题太沉重了!

要知道,那已经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了!

全家人都倾向等孩子出生后再处理,大家都抱着最好的希望。

孩子不会有事的。

十四天后,孩子出生了,3.3 公斤,看上去非常可爱。

出生后第一件事,就是检查肿瘤,第三天就做了 B 超。

结果非常不理想,甚至比预想中最坏的情况还要坏。

结果显示,孩子左下腹有一包块,实性,大小约 62 mm × 42 mm × 42 mm,考虑为神经母细胞瘤,部分侵袭椎管内。

那种晴天霹雳的心情我怎么能够写得出来?

曾想过各种可能,设想就算是肿瘤,就算治疗费用昂贵,无论如何艰难,总能够拿掉的。

但看到「侵袭椎管内」这几个字,即使没有专业医疗知识,我们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

整个家庭像掉进冰水里了。

难以理解,命运为何如此不公?

为什么是我们?为什么是我们?为什么是我们?
哭,喊,嗟叹,各种哀嚎,这都默默地在我心中进行,并不能表现出来,不能让家里陷入更坏的情况。

既然决定留下孩子,就一定要尽力到底。

家里没有出现任何埋怨,大家都很积极面对。

照顾好产妇和 baby,搜集各种医学资料,联系每个想到的能帮忙朋友亲戚,联系医院医生等等,都决心要打一场硬仗。

儿子在出生后 20 天,做了人生中第一次 MR。

机器太吵了,打桩机一样,小家伙不可能睡着静静地做检查,必须用镇静剂。

刚出生十多天的孩子,早上 5 点多就从家里出发,去大医院排队,又吃镇静药又打镇静针,结果还是不肯乖乖睡好,让第一次检查失败。

排队一个星期后再去,这次一早就不让他睡,不让他吃,到了临做检查的时候才一次让他吃,吃饱好入睡,同时还要加镇静剂,想到都让人心疼。

耗时差不多一个小时,在外面等真是心焦,很担心门忽然打开护士出来说又失败了。

检查结果比原来的更坏了:

左中下腹膜后有一软组织肿块,大小约 58mm × 42mm × 49mm,考虑为恶性肿瘤。

累及左侧腰部分椎间孔及沿扩大的椎间孔到达椎管硬膜外区,硬膜囊及左肾和左腰大肌明显受压移位。

一个月后又在另一间医院做了一次 MR,结果显示:

左侧脊柱旁及背部肌间隙内多发不规则肿块,最大约 50mm × 43mm,肿块部分经椎间孔进入椎管内,相应椎间孔扩大;左肾明显受压移位,且与肿块相贴

腹主动脉及双侧髂总、髂内外动脉也相应移位并部分被包绕。结论考虑腹膜后神经源性恶性肿瘤性病变。
坏消息真是一个接着一个,虽然很伤心,还是默默把眼泪往肚子里咽了。

拿着检查结果,把这方面有名气的医生都跑了遍,凌晨就起床去医院排队,围在病房门口等个把小时就为了和医生谈上几句话,几百块挂一个专家号还得抢等等,都是常态。

然而,每去一次医院,我们的心就变冷一点。

神经母细胞瘤是比较常见的婴儿肿瘤,在婴儿肿瘤致死原因排前几名。

我孩子的情况除了肿瘤外,最麻烦的是肿瘤还入侵了椎管,包饶脊髓马尾丛,任由肿瘤继续增大或者处理不当。

损伤了神经的话,瘫痪是分分钟的事。

最后听说某个医院最出名的两个医生,一个主攻手术,一个主攻化疗,让我们去找找。

最后我们决定先去找主攻手术的,因为觉得化疗对这么小的孩子伤害太大了。

他看了结果,说非常难办,因为这个肿瘤不仅仅是肿瘤那么简单,入侵了椎管,就涉及到神经外科的事。

他擅长儿科手术,但神经外科的事情要别的医生解决。

在我们哀求下,他答应把我们排进每周一次的专家会诊。

苦等一个星期,终于到了专家会诊,一大早去到门口,已经聚了不少人。

一群医生在一个小房间里拿着一堆案子在讨论。

大家在外面眼巴巴地等,没人说一句话。

终于出来了,所有人争着挤过去,都想争取尽量多的时间跟医生交流,我们也一样,但听到的回复只有简单几句。

神经外专家说:「这个孩子的脚现在应该已经不能动了。」

我们的主治医生说:「这个案子没有办法处理。」

没聊几句就阻止了我们的追问,因为还有很多人缠着他。

没可能啊,我的孩子的腿现在正常得很,一点瘫痪的迹象都没有。

除了有时有点不自然的颤抖。

我们当然继续不停挂号,不停求他想办法。

最后主攻手术的医生说:「外面的肿瘤他可以处理,但你要先去找神经外的主任,问他能不能搞椎管里面的,可以我才能做外面的,只做外面不做里面没意义。」

没办法,我们又排一个星期队去找神经外。

神经外的主任说,要搞里面的:「先叫儿科的把外面的清除掉,才能想办法。」

后来他不忍心看我们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花了不少时间跟我们说明手术的难度。

首先处理腹腔内的肿瘤并不是特别难,但也是一台大型手术。

这么小的孩子,风险已经非常大,更麻烦的是椎管内的手术。

这要把脊柱两块壁板切除,才能把工具伸进去很小心很小心地清理。

这个过程风险很大,毕竟这么小的婴儿。

一不小心伤到神经,谁也不能保证会不会瘫痪;而且要把肿瘤清理干净,也是非常不容易。

清理干净后,因为两块受力壁板已经去掉了,脊柱撑不起来,只能打钢钉。

成人打钢钉还好,但婴儿是不断生长的,钢钉不会生长,很快就会把脊柱弄变形,只能每隔一段时间重新打一次,每次都是一个难度巨大的手术,这个过程一直维持到他长大。

这两台手术做下来,不是一般人能撑得住的。

即使这样,也没有人能保证,这个肿瘤不会复发。

最后他还说,每天那么多病人求医,儿科那边专家肯定找把握较大的来处理了,我们案子风险太大,没人想接的。

我不清楚他是不是在吓唬我,但他说的也是老实话,做手术的风险,我自己心里也有数,即使医生肯做,我也很纠结要不要冒险。

手术这条路走不通,我们就去了找做化疗的。

几百块挂了个号,全过程不超过 5 分钟。

医生说,「孩子太小了,不能化疗,去找做手术的吧」,把我们赶了出来。

继续去找名气没那么大的医院,也回到普通医院看,还咨询了国外的医院,意见都一致。

名气没那么大的医生,反而跃跃欲试,化疗也可以,手术也可以,都有医院愿意做。

但是,即使化疗了,也只是把肿瘤缩小,方便手术而已,手术一定不能免的。

这回轮到我们犹豫了,毕竟孩子只有几个月大,治疗的风险比不治疗还要大啊…

到这个阶段,路基本上走绝了。

我们能做的,就是每个月坚持做 B 超,观察肿瘤的长势。

从开始的 4CM,3 个月就长到了 8CM。

8CM,一个成年人的拳头那么大,塞在一个 3 个月大的孩子肚里。

这情形我都不敢想象。

不过到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忘记他这个病的存在了,每天和他开开心心的生活,和正常人一样。

与其冒巨大风险在可怕的手术下挣扎,苟延残喘,没有尊严地活着,不如面对现实,接纳肿瘤的存在。

无论他生命长与短,都希望他过得快快乐乐。

所以我给他起的名字,单名一个瑜字,意思是他出生就带着一块玉在肚子里,并且要接纳它的存在。

希望他们能和睦相处,好好活下去。

然后,事情开始出现了转机。

8cm 的下一个月,并没有长到 9cm,而是变成了 7cm。

再下一个月,7cm 变成了 6cm。

肿瘤的血流信号,从开始的丰富,到稍丰富,到稀疏。

到 6 个月大的时候,再做了一次 MR,已经变成了 39mm × 30mm。

此时肿瘤还有填充椎间孔,但椎管内已经看不到肿瘤了。

肿瘤在缩小!!肿瘤在缩小!!肿瘤在缩小!!
这种快乐,同样不能用语言去表达,那么多的压力,那么多的焦虑,这个时候终于得到了一点点放松。

拿到检查结果的这天正好是我生日,真是没有比这更好的生日礼物了!

谢天谢地,更感谢小 baby 他自己,是他自己赢得了这场战斗,是他坚强地为自己争取到了人生。

我真是感动得无法言语,是他给我们整个家庭重获新生。

希望他以后能一路走好,坚强地活好自己的人生。

之后我们就放松了对肿瘤的监控,3 个月才检查一次,每次检查我都感到很紧张,担心死灰复燃。幸好,肿瘤慢慢地消失了。

一年后,我们给孩子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包括 B 超,验血。

结果显示各种指标正常,B 超反复扫描已经找不到一丝肿瘤的影子了。

一个 8 cm 大的包块,已经完完全全被他身体吸收了。

医生说,神经母细胞瘤 4S 期是有自愈的可能性,是唯一一种可以出现自愈的肿瘤。

文献记载几率大概为 1%,但医生也说,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肿瘤也能够完全吸收。

我的孩子,他就是我的英雄。

现在,小家伙现在天天上兴趣班好忙,9 月就升中班了。

他还有了一个两岁的弟弟。

两兄弟感情不错,他会给弟弟讲故事,喂弟弟吃饭,过马路保护弟弟。

当然,还会抢弟弟的玩具,跟弟弟吵架。

我们现在,忙乱,并快乐着。

我们这个例子属于小概率事件,没有参考价值。

希望不会给大家带来误导。

一般问题产检应该都能检出,正如其它回答说的那样,问题严重就应该打掉,道理大家都懂,产检本身就是这个目的。

像我们这种到临出生才爆出来的问题,我真的无法回答。

试想怀胎十月,天天盼望着TA的到来,到可能第二天就要见面了,才忽然要做这种残酷的抉择…

我们是下不了手…

而且信息量也不够,只有生出来才知道是好是坏,难不难处理。

这种情况只能看各家情况自行判断了,很考验判断力和运气。

希望没有人再需要面对这种困境了。

真的,无论做了什么决定,都要考虑最坏的情况,自己能不能承受,然后就积极面对,负责到底。

尽人事听天命。

有很多事情很无奈,真不是一句道理那么简单。

建议还是着重参考其它回答,小概率事件真不能作为参考。

再次祝愿所有宝宝都健康,不要再遇到我们这样的难题了。

正大国际期货:浅谈做单中的仓位把握!
很多客户都会跟我说,我年纪比他们小,做这一行很伤身体,吃的是年轻饭,早上开盘做分析,一直在电脑前到半夜,有时候一晚上不睡,第二天继续工作。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必须得有义务、有责任、有担当,不然怎么对得起信任我的客户。这个行业里鱼龙混杂,很多客户加到我说有的平台,一味地刷单,到头来是没赚到钱,也没学到东西,学费倒是交了不少,不说赚多少吧,可总是亏损,得到的总是不如自己想象的。对于这一点金梦夕只能说做好自己,真金白银都是由无数个辛苦的日夜辛换来的,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客户的信任。
  但是有一点我要说,不管是做这个投资还是其他行业,都存在风险。比如做生意吧,还要找人考察地段,进的货能不能销售出去。一年开支和利润是多少。老师呢,在这个市场就主要帮助做风控和规划,投资者本身要有承受风险的能力,也要学会技术分析及做单手法。不能一味地依赖老师,毕竟投资是长远的事情。
认为所有的风险从根本上来说都源于仓位,通过仓位管理来控制交易中的风险是投资者规避损失的有力武器,只有十分重视仓位管理的问题,才能够更好的把握交易时机的问题。对仓位的管理其实就是对资金的管理,而对资金的管理,常常包括建仓、加仓、减仓、止损、止盈、平仓等内容。一般来说,投资者如果想在市场获得长期稳定的盈利,行情分析的对错与否至多只能在各项成功因素中占30%,资金与风险管理的因素却占了50%以上。接下来就给大家讲讲操作方法及仓位管理。
一、建仓
1、持仓比例。在做保证金交易时,同交易风险挂钩的是投资者交易帐户内的保证金数额和开仓的数量。为了控制风险,无论投资者做的是迷你账户(等同1万美金即可交易2-3手)还是标准账户(等同10万美金即可交易5-10手),也不论投资者采用的是多大的杠杆,帐户上的保证金是多少,在刚开始的时候,投资者只能开仓1/4的放大总资金量;即使再有把握,最好也不要超过1/3。另根据行情的波动状况投资者要能够对自己的仓位进行调整,当行情的波动相对较大的时候,要适当的削减自己的仓位,因为这种行情往往会对投资者造成巨大的压力,进而影响到投资者的实际操作。
2、仓位结构。就像黄金和白银做对比,由于白银一个点位的波动要比黄金一个点位的波动带来的资金变化多的多,在选择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资金选择适当的产品。不同的产品之间往往会有联动的作用,比如由于由于双方经济的相关性,黄金和白银的走势往往会同涨同跌。
3、保证金的使用。仓位管理归根到底管理的是投入到市场中的保证金数额,可以这样理解,投入到买卖市场中的保证金是用来赢利的,而留在手中的是为了应对风险使用的,因为交易中随时都有可能遭遇风险所以随时都要保证有着两到三倍于已使用的保证金备用。
4、举例
(1)比如早上金价1230支撑。我们可以再这里做个多,这个价位是非常稳健的我们就可以使用十分之二的仓位进场,到1234/1235再出来。这个利润对于刚开始来说还行。
(2)那么如果在1232进场,我们就使用十分之一的仓位操作,若行情下跌到1230我们就补仓,这既是分批进场也是做风控的一部分;还有一种是赢利的同时分批进场,若行情非常的不错1230多单赚钱了继续持有,在1232加仓一部分。然后整体看到1234/1235选择全部出局或者减仓持有,上移止损扩大止盈范围到1240,这样我们就把握了当天最好的进场价位。若行情下跌,那么我们上移的止损也不会令单子亏损。
(3)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大资金的情况下操作,比如说价格在1232,但是今天分析出的支撑就在1228,但是一直不能够到达,那么我们就选择在1231进。在1229附近补仓,然后涨到1234一线,整体出局。这种情况下采用十分之一的仓位分批布局。止损价位随着行情来更改。
二、如何加仓或减仓
对于资金的加仓或减仓,梦夕认为不外乎三种方式:
1、金字塔加仓法
就是逐渐减少追加的资金量。假设投资者本金有10万美元,投资者在A点买入2万美元;待产品涨到B点,投资者认为产品还将继续上涨,但已经有一段的涨幅了,后面的上涨空间可能比较有限,因而再次买入时的资金量减少到1万美元;到C点还在上涨,投资者仍认为产品将继续上涨,但此时上涨空间可能更小,所以投资者又投入了5000美元的资金。这种依次递减的追加方法就是金字塔加码法。

2、倒金字塔加仓法
就是逐渐增大追加的资金量。如投资者在A点买入1万美元,B点买入2万美元,C点买入3万美元,依次递增追加筹码。此方法与金字塔加码法的不同之处,是在于投资者对行情上的判断上,随着投资者对产品趋势的把握越来越有信心,所投入的资金也会越来越大,呈现出倒金字塔的模式。可见,此方法相对金字塔加仓法更为激进,可能最终获得的利润空间很大,但可能遭受的损失自然也会很大。
3、平均加仓法
即每次加仓的资金量都相同,又叫固定加仓法。此方法介于前面两种方法之间,较为中庸。投资者对后续可能获利空间的判断和对行情准确把握的程度都介于前面二者之间。
以上方法同样适用于减仓。不同资金运用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市场状况和投资者对行情趋势的不同判断。上面三种方法,主要适合市场趋势明朗、走出一波升势或跌势时运用,而当行情在震荡区间整理时,就不大适合运用了。
每个老师的操作方法和特点都不一样,投资者需要根据自己的性格和做单方式,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不要盲目的跟从,如果两个人的观点不一致,导致单子亏损,不能一味地职责老师,也要从自身去找问题,这样你才能在投资路上越走越顺,收获也会越来越多,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项目选用热工性能优异的三玻两腔玻璃幕墙、保温性能优秀的外墙和屋面,使得在建筑能耗中占比最高的空调供暖需求降低了20%以上,从源头上减少建筑运行能耗。】目前扬子江
  • 虽然很累,但开心值爆棚 #INTO1[超话]# INTO1 古典舞仙子是刘宇吧?当老万露面时, 他起诉她我没看见 我不帅, 我不帅, 我不帅, 我是一个不露面
  • 该不会是烧的说胡话呢[感冒]耳闻枪测到38.4度我就去拿了泰诺林来看了下手机相册个人收藏里的照片大概参考了一下剂量给她挤了4.5ml的泰诺林到杯子里她没喝的时候
  •   在人才方面,自然指数委托澳大利亚的学术数据和招聘公司“学者联盟”对自然指数100强研究机构50万名学者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济南市历下区教育和体育局2021年5
  • #肖战说感谢余生一起走过#真的很感谢余生剧组的所有人,给我宝在19年过了一个开心的生日,弥补了我对那天的遗憾!宝在剧组果然很开心,肖战你的余生一定是顺顺利利,幸
  • 你是咋的?下次拍到你,放你照片,让全网络的人人肉搜索你 关于老板想挖康哥来做业务这件事老板:婷,你给你男朋友做做思想工作,让他来我们这里当业务怎么样:额……我觉
  • 【浅释】《象辞》说:“靠甜言蜜语去督导或现场做秀装腔作势”这是因为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正的缘故。【浅释】《象辞》说:“亲力亲为的督导,自然没有问题”这是因为摆正了
  • 一个月能挣四五万,真的没想到,在英国卡车司机的收入都已经超过人均月收入了,不知道为啥英国那边的卡车司机工资会那么高,可能是因为在英国这个行业比较稀缺,。还有俄罗
  •   当雨下起来的时候,她便开始满脸的厌恶,我并不确定她到底厌恶的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不像是谁说出来的,就那样一直盘旋在我们的头上,怎么也散不去。
  • 同日,LME第二场场内交易中镍合约达到了预先设定的每日价格上限。专家称,未来理财产品加大权益类产品布局是大势所趋,预计仍将以“固收+”产品为主。
  • ”个人认为,网友的担忧明显有些多余,老毕虽然提前退休,但每月的退休金足够他日常开销,作为著名的主持人,早些年也势必积累了不少身家,一般的商演很难请得动他,自从退
  • 3月16日4:30,前往谢军某家;4:40,前往丰城殡仪馆,事后回家;下午未外出。3月20日8:00,前往村里帮忙守路口;21:26,由120专车送往集中隔离点
  • :适合日常发的可爱简约文案❶✎﹏有趣儿!❷近期反馈ʚ开心❸~`oˊ~ 假期加载完毕❹ʚྀིྀིɞ我在人间摸鱼❺来自吃喝小日常客户端❻ྀིྀི闲来发个日常吧❼ྀི
  • [可爱]接下来玫琳凯全球化、我们将花1.5亿持续建设打造高端的玫琳凯品牌,健康产品更是让顾客顾问身体内调外养,每年海外游简直不要太高大上,太符合我们每个人心中想
  • 【小米、美团合作官宣:小米之家上外卖】3月22日,小米集团合伙人、Redmi品牌总经理卢伟冰发布微博称:“美团搜索小米之家,新品最快半小时到!消费者通过美团或者
  • ​本就实力不强的里尔已经和切尔西有过三次欧冠碰面,但法甲球队没有讨到一点便宜,按照里尔的实力,其实达到欧冠十六强已属不易,想要进一步,除了俱乐部的支持外,还需要
  •     (三)14天内有病例报告但尚未调整风险等级所在县(市、区,直辖市乡镇、街道)旅居史的入(返)忻人员,实施“7+3”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各类公共场所、企
  • 售价295 请看准是高质量的LV男鞋 休闲鞋 板鞋 国际高端品牌,本款是官方主打经典款,1:1质量,大厂名师制作,采用意大利牛皮,完美楦型,大方时尚的设计,吸
  • 好像大家倾向于默认:有这么一群人是不需要交朋友的,对于ta们来说,社交只会是负担。我在想易辰和希度的爱情之所以让这么多人为之心动、让这部剧这么出彩,最主要的特质
  • 前半段看White哭那么伤心,Black又这么惨,没人心疼他~哭了哭了[泪]只有最亲爱的同胞弟弟呀~[泪]两兄弟在河边的对话真的太感动了~都希望对方能好好照顾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