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典:《论语.乡党》10.1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皇侃曰:此一篇记孔子平生徳行也。乡党者,明孔子教训在于乡党之时也。所以次前者,既朝廷感希,故退还应于乡党也。故《乡党》次于《子罕》也。○《论语注疏》:此篇唯记孔子在鲁国乡党中言行,故分之以次前篇也。此篇虽曰一章,其间事义亦以类相从。○《论语集注》:尹氏曰:“甚矣孔门诸子之嗜学也!于圣人之容色言动,无不谨书而备录之,以贻后世。今读其书,即其事,宛然如圣人之在目也。虽然,圣人岂拘拘而为之者哉?盖盛德之至,动容周旋,自中乎礼耳。学者欲潜心于圣人,宜于此求焉。”○杨伯峻:此篇“集中记载了孔子的容色言动、衣食住行,颂扬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正人君子。”

▲乡党:乡里、家乡,亦可指乡亲,乡族朋友。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而称乡党。朱子:“父兄宗族之所在。”江氏永乡党图考:“诸侯五十里内为三乡,亦如天子之制。乡者,举其大名。党者,举其中所属之一也。孔子虽居国都,亦曰乡党,对朝廷言之也。”钱穆:“孔子生陬邑之昌平乡,后迁曲阜之阙里,亦称阙党。此称乡党,应兼两地言。”
▲恂恂:xún,温恭信实的样子。张栻:“恂恂,信顺之貌。”王肃曰:“恂恂,温恭之貌也。郑注云:“恂恂,恭慎貌。”说文:“恂,信心也。”信者,实也。人有信心,则能恭慎。“恂恂”有本作“逡逡”。如:相当于“然”。刑昺:“凡言‘如也’者,皆谓如此义也。”
▲似不能言:谦卑逊顺。张栻:“似不能言者,自卑而先人也。”朱子:“不以贤知先人也。”
▲宗庙朝廷:此指鲁之宗庙、朝廷。集注云:“在宗庙朝廷,谓助祭于公与见君时也。”《白虎通》:“宗,尊也。庙,貌也,象先人之尊貌也。”《注疏》:“宗庙,行礼之处;朝廷,布政之所。”《白虎通》:“朝者,见也。”时见君谓之朝,因而见君之地亦称朝。说文云:廷,朝中也。廷无堂,而但为平地。钱穆:“廷者,平地。朝有治朝、内朝,皆在平地,无堂阶,故称‘朝廷’。”
▲便便:便,pián。辩也、辩说,善于辞令的意思。或言明白畅达。郑玄曰:“便便,辩也。虽辩而谨敬也。”或说:闲雅之貌。
▲唯谨尔:谨敬。钱穆:“宗庙朝廷,大礼大政所在,当详问极言,不可不明而辨,然而需要谨敬。”《论语集说》:“宗庙朝廷,礼法之所在。言唯谨尔,盖谨而不放,敬之至也。”

■现代翻译:孔子在乡里之间,温和而恭敬的样子,好像是不太会说话的人。他在宗庙、朝廷,说话清楚明白,只是很谨敬而已。

●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于乡党,谓孔子还家,教化于乡党中时也。天子郊内有乡党,郊外有遂鄙。孔子居鲁,鲁是诸侯,今云乡党,当知诸侯亦郊内为乡、郊外为遂也。孔子家当在鲁郊内,故云于乡党也。既还乡党,乡党宜须和恭以相接,故恂恂如也。既其温恭,则言语寡少,故一往观之,如似不能言者也。谓孔子助君祭,在宗庙及朝延也。既在君朝,应顺酬答,及入大庙,毎事须问,竝不得不言也。言须流■(字左口右便),故云便便言也。言虽流■,而必谨敬,故云唯谨尔。

●宋刑昺《论语注疏》:此记言语及趋朝之礼容也(孔子于乡党至宾不顾矣并为一章)。言孔子在于乡党中,与故旧相接,常温和恭敬,恂恂然如似不能言语者,道其谦恭之甚也。宗庙,行礼之处,朝廷,布政之所,当详问极言,故辨治也。虽辨而唯谨敬。

●宋陈祥道《论语全解》:道与之才,圣人达之以为艺;道与之貌,圣人达之以为仪。前言执射执御,圣人之艺也;此言乡党之礼,圣人之仪也。然圣人之行礼,不以居家者施之乡,不以居乡者施之朝,故于燕居,则申申;于乡党,则恂恂;于朝庙,则便便。凡皆异之以称物同之,以平施而已。恂恂徳性之谓也,便便辨治之谓也。乡党贵徳信,则逊而无所辨,故似不能言;朝庙贵辨治,而不可不敬。故曰:便便唯谨。周礼司徒教民以孝友睦婣(yīn,同“姻”,男女嫁娶,较间接的亲戚关系),而继之以任恤,此乡党贵徳信者也。礼记言朝极辨,此朝廷贵辨治者也。子入太庙,每事问;周礼禁慢朝错立族谈者;孟子谓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礼曰在朝言朝,此便便言,唯谨尔也。礼言庶子在宗庙之中,如在外朝之位,此言夫子在宗庙朝廷皆便便言,唯谨尔者也。宗庙朝廷之礼一也。以孔子观之,色勃如足躩(jué,跳跃或快步走),如入君之门,则鞠躬如不容;执君之圭,则鞠躬如不胜;与上大夫言,则誾誾;与下大夫言则侃侃;动容周旋无不中礼。则礼之为用,可知矣。诗云:摄以威仪,威仪孔时此之谓欤。

●宋朱熹《论语集注》:似不能言者,谦卑逊顺。不以贤知先人也。乡党,父兄宗族之所在,故孔子居之,其容貌辞气如此。(宗庙、朝廷)不可以不明辨。故必详问而极言之,但谨而不放尔。

●宋张栻《癸巳论语解》:信顺而贵让,处乡党之道则当然也。言惟谨,于言简严也,在宗庙朝廷则当然也。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孔子在州里,笃行孝道。居于阙党,阙党之子弟畋(tián,种田或打猎)渔分有,亲者得多,孝以化之也。其于乡党,逊逊如也。夫子于宗庙每事问,又簿正祭器,于朝廷则对问政,述儒行,是言辩也。

●钱穆《论语新解》:本篇记孔子居乡党,日常容色言动,以见道之无不在,而圣人之盛德,亦宛然在目矣。

★此章记孔子居乡党及趋朝之言语礼容也。在乡党唯逊唯简唯敬唯顺,而孝弟之道著矣;在宗庙朝廷唯谨唯慎唯辩唯敬,而忠爱之道著矣。《四书解义》曰:“乡党乃父兄宗族之所在,礼恭而辞简如此。至于与祭而在宗庙,居官而在朝廷,则便便然。与人议论制度仪节之精微,问之必审;纪纲法令之详悉,辨之必明。但言所当言,常敬谨而不放尔。此圣人盛德之至,故随所处而皆合乎礼之中也。”杨氏(杨时,1053—1135,字中立,号龟山,祖籍弘农华阴,北宋哲学家、文学家)曰:“圣人之所谓道者,不离乎日用之间也。故夫子之平日,一动一静,门人皆审视而详记之。”此亦是夫子之身教也,《四书近指》曰:“乡党是做人第一步,他日立朝廷、交邻国、事上接下,俱在此植基,故记者以乡党先之。” https://t.cn/RxRVHIh

盘念珠的功德[蜡烛]

  在密教行法之中,依三部五部之差别,所用数珠亦有不同。《苏悉地羯啰经》说佛部用菩提子观音部用莲花子,金刚部用噜梛罗叉子之数珠;《守护经》及《瑜伽念珠经》说佛部用菩提子、金刚部用金刚子,宝部用金等诸宝,莲华部用莲华子,羯磨部用种种和合之数珠。
《陀罗尼集经》卷二<数珠法相品>所述,若诵经、念佛、持咒时,手持数珠一一掐之,则彼行者当得十种波罗蜜功德满足,现身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我国有关使用数珠的记事,首见于《续高僧传》卷二十<道绰传>:「人各掐珠,口同佛号。」道绰之专弘净土,始于隋末,于唐代贞观年间又以数珠教人念佛,可见数珠是在唐初才被当作称名记数之法具。其后,以《陀罗尼集经》为始,密部仪轨被大量传译出来,数珠亦为密教僧人所广泛使用

  在《牟梨曼陀罗尼经》中说:「梵语钵塞莫,梁云数珠。是引接普遍根机,牵课修业之具也。」在《本患子经》中说:「昔有国王名波流梨,白佛言:『我国边小,频年寇疫,谷贵民困,我常不安。法藏深广,不得遍行,惟愿垂示法要。佛言:『大王若欲灭烦恼,当贯木患子一百八个,当自随身,至心称南无佛陀、南无达磨、南无僧伽名,乃过一子。如是渐次,乃至千万,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除谄曲,舍命得生炎摩天,若满百万遍,当除百八结业,获常乐果。』王言:『我当奉行。』」
  关于念珠的功德,在《木患子经》中说:「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患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磨、僧伽名,乃过一木患子。如是,渐次度木患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若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无诸谄曲者,舍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乐行。若复能满一百万遍者,当得断除百八结业。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断烦恼根,获无上果。」
  ⊙念珠颗数代表的意义
《木患子经》说一O八颗;《陀罗尼集经》列出一O八、五十四、四十二及二十一颗等四种;《数珠功德经》说一O八、五十四、二十七、十四颗等四种;《金刚顶瑜伽念诵经》说上品一O八O颗,最胜一O八颗,中品五十四颗,下品二十七颗;《文殊仪轨经》<数珠仪则品>说上品一O八颗,中品五十四颗,下品二十七颗,最上品一O八O颗。上列颗数之来源,系一O八减半为五十四,五十四减半为二十七,二十七减半为十四,又一O八之十倍为一O八O。
  由上所述,可知数珠的颗数,应以一O八颗为其基本数。不过《陀罗尼集经》所说的四十二及其减半的二十一,当另有别说。后世认为此等颗数,皆各有象征意义,一O八颗表示证入百八三昧,断除百八烦恼。
  ⊙念珠的材质
  关于数珠的资料,《陀罗尼集经》举出金、银、赤铜、水精(水晶)及木患子、菩提子、莲华子等类;《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九列出菩提子、金刚子、金、真珠、莲华子等类;《诸佛境界摄真实经》卷下<持念品>列香木、瑜石、铜、铁、水精、真珠、莲花子、金刚子、间错种种诸宝、菩提子等十种;《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列出铁、赤铜、真珠、珊瑚、患子、莲子、因陀啰佉叉、乌陀啰佉叉、水精、菩提子等十种;《金刚顶瑜伽念珠经》列举砗磲、木患、铁、熟铜、水精、真珠、诸宝、帝释子、金刚子、莲华、菩提子等十一种;《苏悉地羯啰经》卷中<供养次第法品>列举菩提子、莲花子、噜梛啰叉子、木患、多罗树子、土、螺旋、水精、真珠、牙、赤珠、诸摩尼、薏苡珠及其余的草子等十四种;《苏婆呼童子请问经》卷上<除障分品>列举活儿子、莲华子、阿陀罗阿叉子、水精、赤铜、锡、木患、琉璃、金、银、镔铁、高佉等十二种。
  经典中亦有记载不同的念珠,有不同的念诵功德,《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中说:「曼殊室利告大众言:『汝等谛听!受数珠校量功德差别如是:若用铁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五倍;若用赤铜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十倍;若用真珠、珊瑚等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百倍;若用木患子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千倍。若求往生诸佛净土及天宫者,应受此珠。』」
  若用莲子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万倍;若用因陀罗佉叉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万倍;若用因陀罗佉叉为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百万倍;若开乌卢阤罗佉叉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千万倍;若用水精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万万倍。
  若用菩提子为数珠者,或用插念,或但手持此珠,不能依法诵佛名,等数难可拔。是诸善男子,若复有人手持此珠,不能依法念诵佛名及陀罗尼,此善男子但能手持随身,行住坐共,所出言语,若善若恶,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故,得福等同如念诸佛诵咒无异,得福无量。
  《陀罗尼集经》以水精为第一;《摄真实经》卷下<建立道场发愿品>说香木得一皆福,瑜石、铜、铁得二分,水精、真珠得一俱胝分,莲华子、金刚子得二俱胝分,间错种种诸宝及菩提子最胜,可得无量无骤不可说不可说分之福德。《守护经》说菩提子及种种和合之珠最胜;《数珠功德经》、《瑜珠念珠经》等亦以菩提子为最胜。#大乘佛教[超话]#

盘念珠的功德[蜡烛]

  在密教行法之中,依三部五部之差别,所用数珠亦有不同。《苏悉地羯啰经》说佛部用菩提子观音部用莲花子,金刚部用噜梛罗叉子之数珠;《守护经》及《瑜伽念珠经》说佛部用菩提子、金刚部用金刚子,宝部用金等诸宝,莲华部用莲华子,羯磨部用种种和合之数珠。
《陀罗尼集经》卷二<数珠法相品>所述,若诵经、念佛、持咒时,手持数珠一一掐之,则彼行者当得十种波罗蜜功德满足,现身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我国有关使用数珠的记事,首见于《续高僧传》卷二十<道绰传>:「人各掐珠,口同佛号。」道绰之专弘净土,始于隋末,于唐代贞观年间又以数珠教人念佛,可见数珠是在唐初才被当作称名记数之法具。其后,以《陀罗尼集经》为始,密部仪轨被大量传译出来,数珠亦为密教僧人所广泛使用

  在《牟梨曼陀罗尼经》中说:「梵语钵塞莫,梁云数珠。是引接普遍根机,牵课修业之具也。」在《本患子经》中说:「昔有国王名波流梨,白佛言:『我国边小,频年寇疫,谷贵民困,我常不安。法藏深广,不得遍行,惟愿垂示法要。佛言:『大王若欲灭烦恼,当贯木患子一百八个,当自随身,至心称南无佛陀、南无达磨、南无僧伽名,乃过一子。如是渐次,乃至千万,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除谄曲,舍命得生炎摩天,若满百万遍,当除百八结业,获常乐果。』王言:『我当奉行。』」
  关于念珠的功德,在《木患子经》中说:「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患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磨、僧伽名,乃过一木患子。如是,渐次度木患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若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无诸谄曲者,舍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乐行。若复能满一百万遍者,当得断除百八结业。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断烦恼根,获无上果。」
  ⊙念珠颗数代表的意义
《木患子经》说一O八颗;《陀罗尼集经》列出一O八、五十四、四十二及二十一颗等四种;《数珠功德经》说一O八、五十四、二十七、十四颗等四种;《金刚顶瑜伽念诵经》说上品一O八O颗,最胜一O八颗,中品五十四颗,下品二十七颗;《文殊仪轨经》<数珠仪则品>说上品一O八颗,中品五十四颗,下品二十七颗,最上品一O八O颗。上列颗数之来源,系一O八减半为五十四,五十四减半为二十七,二十七减半为十四,又一O八之十倍为一O八O。
  由上所述,可知数珠的颗数,应以一O八颗为其基本数。不过《陀罗尼集经》所说的四十二及其减半的二十一,当另有别说。后世认为此等颗数,皆各有象征意义,一O八颗表示证入百八三昧,断除百八烦恼。
  ⊙念珠的材质
  关于数珠的资料,《陀罗尼集经》举出金、银、赤铜、水精(水晶)及木患子、菩提子、莲华子等类;《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九列出菩提子、金刚子、金、真珠、莲华子等类;《诸佛境界摄真实经》卷下<持念品>列香木、瑜石、铜、铁、水精、真珠、莲花子、金刚子、间错种种诸宝、菩提子等十种;《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列出铁、赤铜、真珠、珊瑚、患子、莲子、因陀啰佉叉、乌陀啰佉叉、水精、菩提子等十种;《金刚顶瑜伽念珠经》列举砗磲、木患、铁、熟铜、水精、真珠、诸宝、帝释子、金刚子、莲华、菩提子等十一种;《苏悉地羯啰经》卷中<供养次第法品>列举菩提子、莲花子、噜梛啰叉子、木患、多罗树子、土、螺旋、水精、真珠、牙、赤珠、诸摩尼、薏苡珠及其余的草子等十四种;《苏婆呼童子请问经》卷上<除障分品>列举活儿子、莲华子、阿陀罗阿叉子、水精、赤铜、锡、木患、琉璃、金、银、镔铁、高佉等十二种。
  经典中亦有记载不同的念珠,有不同的念诵功德,《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中说:「曼殊室利告大众言:『汝等谛听!受数珠校量功德差别如是:若用铁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五倍;若用赤铜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十倍;若用真珠、珊瑚等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百倍;若用木患子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千倍。若求往生诸佛净土及天宫者,应受此珠。』」
  若用莲子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万倍;若用因陀罗佉叉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万倍;若用因陀罗佉叉为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百万倍;若开乌卢阤罗佉叉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千万倍;若用水精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万万倍。
  若用菩提子为数珠者,或用插念,或但手持此珠,不能依法诵佛名,等数难可拔。是诸善男子,若复有人手持此珠,不能依法念诵佛名及陀罗尼,此善男子但能手持随身,行住坐共,所出言语,若善若恶,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故,得福等同如念诸佛诵咒无异,得福无量。
  《陀罗尼集经》以水精为第一;《摄真实经》卷下<建立道场发愿品>说香木得一皆福,瑜石、铜、铁得二分,水精、真珠得一俱胝分,莲华子、金刚子得二俱胝分,间错种种诸宝及菩提子最胜,可得无量无骤不可说不可说分之福德。《守护经》说菩提子及种种和合之珠最胜;《数珠功德经》、《瑜珠念珠经》等亦以菩提子为最胜。#大乘佛教[超话]#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假如浪漫有颜色 都是从VALENTINO 的|红|开始 看过来!宝子们都知不知道,仙女牌子VALENTINO处彩妆啦!!对生活的品质有极高要求、对彩妆和底妆
  • 【十二星座里有哪些经常头脑发热的星座男】   狮子男:脾气暴躁   对于一些跟自己的切身利害关系很大的事情,其实狮子男的态度一般都是属于很薄在的类型的,因为这
  • “每个人的花期不同, 不必焦虑有人比你提前拥有。​” 下午来了两个教培行业的校长,咨询我们的专业课程。应对国家新的政策,她们想要拓展一下不同的业务板块。而
  • #点赞经开#【点赞 | 正在公示!#自贸区昆明片区#这5位教师获推荐】9月2日,昆明市教育体育局发布公示。对全市教育体育系统100名“优秀教师”、100名“优秀
  • #祖国反黑站[超话]##美好生活##人民日报##央视新闻# 临危而不惧,途穷而志存;苦难能自立,责任揽自身;怨恨能德报,美丑辩分明;名利甘居后,为理愿驰骋;仁
  • 被玛丽苏渐变天空美瞳美哭啦 实瞳sister系列恋空 日抛配色超绝❤️ 蓝粉色的融合像极了彩虹在眼里 不同其他彩虹片的夸张显色 它的花纹是很干净纯粹的那种自
  • 在经受了失败和挫折后,我学会了坚韧;在遭受到误解和委屈时,我学会了宽容;在经历了失落和离别后,我懂得了珍惜。 After experiencing failur
  • #TXT组合[超话]##TXT出道两周年快乐# staff宠小档合集2: ⚠️OW两周年开屏jz请积极参与! 1️⃣P2 :记录库210130 开始位置00
  • 据全景网:包钢股份-提高公司质量 回报股东信赖——2021年内蒙古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暨上市公司董监高培训班 包钢股份 600010 回顾 举
  • 越低层次的人,越喜欢杠精。 总想从别人分享的内容里,找到一点负面的,然后拿着手机去宣泄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不满和不公,来彰显一下自己可怜的智慧。 不仅是我的微博
  • 唐代名臣魏徵时常这样劝谏唐太宗:“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很多人做事,开始做得好的有很多,但能够坚持将整件事做好的却寥寥无几。都说“万事开头难”,但如果不能坚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向善是一种文明,也是一种光明。善良之举,需要人人拥有,善良之歌,需要人人唱和。传播正能量是一份积极的心态,使自己的内心充满
  • 如果你认识网友们称之为娘炮的四位男明星中的两位以上,我就输了!权志龙是一个非常有才华和英俊的人。他的歌曲在全世界都很流行,他的着装搭配也是一种潮流。许多人喜欢模
  • #每日一善[超话]# [打call]#阳光信用# [打call]#每日一善# 不辜负自己,也不辜负别人。凡事认真对待,以诚换真,要么不做,要做就努力做好。
  • #苏州交友[超话]##苏州交友# 【1479Y】 出生年:1996 星座:巨蟹座 籍贯:苏州 身高:175 体重:85kg 学历:专升本中 职业:环保工程师
  • 【八字篇】如果女方八字有出轨的信息怎么办? 以下内容只是大概的情况,不是每一个人的都是这样的情况,准确信息还要根据八字整体分析 如果你是丈夫:那么你就要更加
  • 摄影: 发掘每一个平凡人的美好 贴近生活的细腻光影 SEEBEAR&见熊摄影 世界上没有天才,天才是劳动换来的。——童第周 失败并不
  • 我也希望拥有一个充满向日葵的人生,可现实是连心中充满向日葵都很难。一个大概率永远不会见面的陌生人以不一样的方式在传递着美好,在我对一些事情非常想不通时,似乎看看
  • 既能在城市生活,又能感受到大自然! 这次介绍一个藏前车站步行7分的一个物件 虽说7分 ,但是一半的路程都是在走河边度过的。 早上,一边看着闪闪发光的河面,一边被
  • 完成好过完美 新知 1、完成好过完美。很多人做着做着做不下去,或者没有开始做,因为他只想着上来就先完美。哪儿有那么多完美?很多事情都是时间紧任务重,很多人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