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释初品中十八空义第四十八】(卷三十ー)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住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当学般若波罗蜜。

【论】内空者内法,内法空。内法者,所谓内六入眼耳鼻舌身意。眼空无我无我所无眼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外空者外法,外法空。外法者,所谓外六入色声香味触法。色空者无我无我所无色法,声香味触法亦如是。内外空者内外法,内外法空。内外法者,所谓内外十二入。十二入中无我无我所,无内外法。

问曰:般若波罗蜜空十八空为异为一?若异者,离十八空以何为般若空?又如佛说,何等是般若波罗蜜?所谓色空受想行识空,乃至一切种智空。若不异者,云何言欲住十八空当学般若波罗蜜?答曰:有因缘故言异,有因缘故言一。异者,般若波罗蜜名诸法实相,灭一切观法,十八空则十八种观令诸法空,菩萨学是诸法实相,能生十八种空,是名异。一者,十八空是空无所有相,般若波罗蜜亦空无所有相,十八空是舍离相,般若波罗蜜一切法中亦舍离相,是十八空不著相,般若波罗蜜亦不著相。以是故学般若波罗蜜则是学十八空。不异故般若波罗蜜有二分,有小有大。欲得大者先当学小方便门,欲得大智慧当学十八空,住是小智慧方便门能得十八空。何者是方便门?所谓般若波罗蜜经读诵正忆念思惟如说修行。

以众生颠倒着内六情故,行者破是颠倒,名为内空。外空、内外空亦如是。空空者,以空破内空、外空、内外空。破是三空故,名为空空。复次先以法空破内外法,复以此空破是三空,是名空空。复次空三昧观五众空,得八圣道,断诸烦恼得有余涅槃,先世业因缘身命尽时欲放舍八道故生空空三昧,是名空空。问曰:空与空空有何等异?答曰:空破五受众,空空破空。问曰:空若是法空为已破,空若非法空何所破?答曰:空破一切法唯有空在,空破一切法已空亦应舍,以是故须是空空。复次空缘一切法,空空但缘空。如一健儿破一切贼复更有人能破此健人。空空亦如是。又如服药,药能破病,病已得破药亦应出,若药不出则复是病。空灭诸烦恼病,恐空复为患,是故以空舍空,是名空空。复次以空破十七空故名为空空。

大空者,声闻法中法空为大空。如杂阿含大空经说生因缘老死,若有人言:是老死、是人老死二俱邪见。是人老死则众生空,是老死是法空。麽诃衍经说十方,十方相空,是为大空。问曰:十方空何以名为大空?答曰:东方无边故名为大,亦一切处有故名为大,遍一切色故名为大,常有故名为大,益世间故名为大,令众生不迷闷故名为大,如是大方能破,故名为大空。佘空破因缘生法,作法粗法易破故不名为大。是方非因缘生法,非作法微细法难破故名为大空。

问曰:第一义空亦能破无作法无因缘法细微法,何以不言大空?答曰:前已得大名故不名为大。今第一义名虽异义实为大,出世间以涅槃为大,世间以方为大,以是故第一义空亦是大空。复次破大邪见故,名为大空。

第一义空者,第一义名诸法实相,不破不坏故,是诸法实相亦空。何以故?无受无著故。若诸法实相有者应受应着,以无实故不受不着,若受著者即是虚诳。复次诸法中第一法名为涅槃,如阿毗昙中说,云何有上法一切有为法及虚空非智缘尽,云何无上法智缘尽,智缘尽是即涅槃,涅槃中亦无涅槃相,涅槃空是第一义空。问曰:若涅槃空无相,云何圣人乘三种乘入涅槃,又一切佛法皆为涅槃故说,譬如众流皆入于海?答曰:有涅槃是第一宝无上法。是有二种:一者有余涅槃,二无余湿槃。爱等诸烦恼断,是名有余涅槃。圣人今世所受五众尽更不复受,是名无余涅槃。不得言涅槃无。以众生闻涅槃名生邪见着涅槃音声而作戏论,若有若无。以破着故说涅槃空,若人著有是着世间,若着无则着涅槃,破是凡人所著涅槃,不破圣人所得。何以故?圣人于一切法中不取相故。复次爱等诸烦恼假名为缚,若修道解是缚得解脱,即名涅槃。更无有法名为涅槃。如人被械得脱而作戏论,是械是脚何者是解脱,是人可怪于脚械外更求解脱,众生亦如是,高五众械更求解脱法。复次一切法不离第一义,第一义不离诸法实相,能使诸法实相空,是名为第一义空,如是等种种名为第一义空。

有为空无为空者,有为法名因缘和合生,所谓五众十二入十八界等。无为法名无因缘,常不生不灭如虚空。今有为法二因缘故空,一者无我无我所及常相不变异不可得故空,二者有为法有为法相空不生不灭无所有故。问曰:我我所及常相不可得故应空,云何言有为法有为法相空?答曰:若无众生法无所依,又无常故无住时,无住时故不可得,知是故法亦空。

毕竟空者,以有为空、无为空破诸法令无有遗余,是名毕竟空。如漏尽阿罗汉名毕竟清净,阿那含乃至离无所有处欲不名毕竟清净。此亦如是,内空、外空、内外空、十方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更无有余不空法,是名毕竟空。

【注】十八空,即为破种种邪见所说之十八种空。
(1)内空,指眼等六内处中,无我、无我所及无眼等之法。
(2)外空,指色等六外处中,无我、无我所及无色等之法。
(3)内外空,即总六根、六境内外十二处中,无我、无我所及无彼之法。
(4)空空,不着前三空。
(5)大空,即于十方世界,无本来定方彼此之相。
(6)第一义空(胜义空、真实空),即离诸法外,别无第一义实相之自性所得,于实相无所著。
(7)有为空,即因缘集起之法与因缘之法相皆不可得。
(8)无为空,即于涅槃法离定取。
(9)毕竟空(至竟空),即以有为空、无为空破一切法,毕竟无有遗余。
(10)无始空(无限空、无际空、无前后空),即一切法虽生起于无始,而亦于此法中舍离取相。
(11)散空(散无散空、不舍空、不舍离空),即诸法但和合假有,故毕竟为别离散灭之相无所有。
(12)性空(本性空、佛性空),即诸法自性空。
(13)自相空(自共相空、相空),即诸法总别、同异之相不可得。
(14)诸法空(一切法空),即于蕴、处、界等一切法,自相不定,离取相。
(15)不可得空(无所有空),即诸因缘法中,求我、法不可得。
(16)无法空(无性空、非有空),即诸法若已坏灭,则无自性可得,未来法亦如是。
(17)有法空(自性空、非有性空),即诸法但由因缘而有,故现在之有即非实有。
(18)无法有法空(无性自性空),即总三世一切法之生灭及无为法,一切皆不可得。

《大智度论》主要讲述中道实相,以二谛解释实相之理,发挥般若思想,对《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作出系统解说及论证。论中引经籍甚多,保存了大量当时流传于北印度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为研究大乘佛教和古印度文化的重要资料。同时由于此论所释的《大品般若经》为当时篇幅最大的一部经,作者并对经中的“性空幻有”等思想有所发挥,故被称为“论中之王”。此论先举出法相的各种不同解释,以此为尽美;最后归结为无相实相、法性空理,以此为尽善。但此论系依经而作,解释毕竟不能完全穷尽义理,故龙树又著《中论》、《十二门论》作为补充。

很安定,
很安詳,
不會多動,
這是出家人的本色。

出家人無欲無求,
甚麼都不在乎,
甚麼都不希求,
只是專一地去做一件事,

就是「 唯道是務 」,
唯有向道,
唯有向解脫向涅槃,
唯有修戒修定修慧,
是出家人唯一的工作。

這段經文,
顯示了出家主要在於發出離心,
要出離煩惱,

出離三界,
出離一切人所愛染的。

世俗人可以發增上生心,
希望有進步,
希望明年比今年進步,
希望來生的福德比今生好,
這是人天乘所發的心。

我們出家人,
學大乘的就講發菩提心。

但無論大小乘,
出家人都要發出離心,
要離煩惱出三界,
放棄一切財物眷屬,

如果不發出離心,
我們就不可以受用到出家的好處。

你們不是為了解脫而出家的嗎?

第三 ,
我再引用
《 雜阿含經 》 :

「 出家之人,
卑下活命,
剃髮持缽,
家家乞食,
如被禁咒。

所以然者,
為求勝義故,
為度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究竟苦邊故,

諸善男子,
汝不為王賊所使,
非負債人,

不為恐怖,
不為失命而出家,
正為解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汝等不為此而出家耶?」

佛教誡當時的比丘 :

出家的人,
是要「 卑下活命 」,
要持缽乞食,
要把頭髮剃除。

世俗人很注重頭髮的裝飾,
有頭髮才可以裝飾,
沒有頭髮就不能裝飾,

無論是做官或是做其他職業,
無論是男是女,
把頭髮裝飾好,
就代表他的身分地位。

但出家人把頭髮剃光,
就不可以裝飾了,
不需要把時間花在打扮上。

佛制時,
每個出家人都是三衣一缽,
不可以有四件衣,
不可以有兩只缽。

釋迦牟尼佛以前是太子,
他有很多兄弟都是皇子,
還有一些王官大臣,
後來跟隨他出家,
他們也一樣在僧團中過簡樸的生活。

當時的比丘,
每天上午拿著缽在俗家人的門外,
靜默地站著,

如果他們對三寶有信心,
願意種福田,

他們自然會在適當的時候,
拿著食物,
恭恭敬敬地跪著供養出家人。

而出家人不可以因為某家富有就去那家乞食,
或某家是我的親人,
就去某家乞食,

一定要依著次序去乞食,
最多只可受七家的供養。

如果一家的供養已足夠,
就可以不再乞,

但如果當天乞了七家仍未夠,
即使挨餓,
也不能再去乞食。

這就是
「 卑下活命 」。

就算出家前是皇子或大官,
有權有勢,
有地位,
有財富,
有錦衣美食,

但出了家就要全部放棄,
就要這樣生活。

他們放棄榮華富貴,
過著簡樸的生活,

好像被人念了禁咒,
被人咒到傻了一樣。

印度人很喜歡念咒,
醫病要念咒,
捉蛇要念咒,
害人也要念咒。

「 禁咒 」
即是被人害。

他們有大好家庭不去享受,
卻到處去乞食,

到底是為了甚麼?

他們是為了求勝義,
也即是為了求涅槃求解脫的緣故,

為了度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所以不惜犧牲一切世俗的享受。

如果我們不盡形壽來修諸梵行,
被眷屬財物牽制著,

就沒法子放下一切專心修行,
就沒法子度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現在的世間人,

都未能免除生苦、
老苦、
病苦、
死苦、
愛別離苦、
怨憎會苦、
求不得苦等種種憂悲苦惱,

確實是苦海無邊,
只有放下一切來修行斷煩惱,
破我執,
斷無明,

才可解脫生死,
超出三界,

才可以永度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盡了苦的邊際,
就可以登彼岸。

中國古代的人,
如果犯了法,
欠了債,
出了家就沒事了。

但佛制時的出家人,
很多都不是被國王所逼害而出家,
也不是因為犯了法而出家,

不是為了避債而出家,
不是為了避免恐怖的事情而出家,
不是為了保存性命而出家,
而是為了解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而出家。

佛對比丘說 :

你們不是為了解脫而出家的嗎?

既然是為了解脫而出家,
就要精進修行,
要無所罣礙,
把甚麼都放下。

這段經文點明了出家是為了甚麼,
而且說得非常明白。

第四 ,
我再引用
《 雜阿含經 》,
經中有一婆羅門問阿難 :

「 阿難,
汝何故於瞿曇所出家?」

「 瞿曇 」
是指釋迦佛的姓,
釋迦是族名。

釋迦佛有三十二相,
阿難尊者有三十一相,

他的相貌非常英俊,
差不多有佛那麼圓滿,
他非常聰明,
很令人歡喜,

又是比丘中最年輕最英俊的,
所以那個婆羅門看見他跟佛出家,

就覺得很可惜,
也覺得很奇怪。

阿難簡單地回答 :
「 為斷故。」

婆羅門復問 :
「 斷何等?」

阿難回答說 :
「 斷貪欲,
斷瞋恚,
斷愚癡。」

貪欲、
瞋恚、
愚癡是三毒,

也是根本煩惱,
如果斷了三毒,
就可以破無明,

斷除一切煩惱,
就可以了生死,
得解脫。

我們出家剃頭不是為了貪圖涼快,
不是為了別人叫我們師父,
而是為了斷貪瞋癡。

從以上的幾節經文,
我們可以體會到出家的作用,
主要是要破除世人的自私心和狹隘性。

世俗人因為被自己的家和自己的親族束縛著,

要牽掛自己的父母、
子女、
兄弟等等,

他們一定有自私心和狹隘性。

而出家就全部捨棄,
放棄了世人所執著的自私性和狹隘性,
放棄了自我,
放棄了家庭,
放棄了親族,
放棄了一切財物,
放棄了名聞利祿,
把一切都放下了。

出家也有
「 消極 」的一面

有的人會想 :
這樣會不會很消極?

這到底是不是消極呢?

或者有人以為,
那些事業失敗,
情場失意的人,
為了逃避現實才會出家。

這種想法是錯的。

如果有人這樣出家,
他的動機就不正確。

我們出家,
純粹是為了斷煩惱,
了生死,
得解脫,
是為了普利眾生。

這樣的出家,
絕對不消極,
絕對不是逃避現實。

如果講出家有消極的一面,
那是消極於自我,
消極於財利,
消極於世人所貪愛的一切。

但另一方面,
卻是積極於向解脫,
積極於向寂滅,
積極於修梵行,
積極於修戒定慧。

這種大積極,
世間上的人都做不到。

這種不是逃避現實,
而是超現實。

世間的現實并不理想,

生老病死有甚麼理想可言?

有親愛就有別離,
愛別離,
怨憎會,

求不得有甚麼理想可言?

所以我們要超脫它,
改造它。

我們出家就是要超脫現實,
改造現實,

由不理想而達到理想,
這就實現了所謂出煩惱家。

我們出家,
並不只是形式上剃了頭,
穿上僧袍那樣簡單,
主要是為了出煩惱家,

出了煩惱家才達到解脫、
自在的目的。

所以,
依佛制,

就要用無家、
無私、
無我這種平等的方式來修學出家法,

修學佛法,
修學解脫法。

在僧團裏,
所謂的六和共住,

就是無我、
無私、
平等。

大家住在一起,
所有人都要持戒,
不管你在家時怎樣有地位,
怎樣有財富,
出了家,
人人都要守戒律,
要戒和同遵。

大家都要智信三寶,
見解是一樣的,
就是見和同解。

大家的受用是一樣平等的,
不會誰厚誰薄,
人人都是三衣一缽,
就是利和同均。

迎接行者,
往生净土。

观世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与无数随行菩萨,

此刻皆赞叹行者的精进道心,
劝勉行者未来要继续行菩萨道,
广度众生。

行者见到这种瑞相显现,
更加增长及坚定了他的成佛道心,

法喜之心,
泉涌而现,
不能自胜。

就在道心增长时,

剎那看见自己已经坐在观世音菩萨手执的金刚台上,

随从阿弥陀佛身侧,
只有一弹指的时间,
便已生到极乐世界。」

上品中生者,
在命终的时候,

会亲眼看到阿弥陀佛带领观世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

以及无量化佛、
菩萨、
声闻、
诸天大众围绕在阿弥陀佛的四周,

一齐随阿弥陀佛前来接引行者。

阿弥陀佛手持放射着紫金色光芒的莲花台走到行者的面前,

赞叹他说 :

法子!你今生一心力行大乘法义,
解悟第一空义,
所以我来迎接你。

阿弥陀佛刚说完此语,
环绕在阿弥陀佛身侧的一千尊化佛皆伸出双手,

迎接行者,
往生净土。

行者顿时见到自己坐在阿弥陀佛手执的紫金台上,

当即双手合掌,
喜不自胜,
赞叹诸佛所言不虚,

确实有净土存在,
我今天如愿往生。

说完此语,
于一念之间,
便已生到极乐世界七宝池中。

上品下生者,
在命终之时,

也会亲眼看见阿弥陀佛引领观世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及无数菩萨、
声闻、
诸天围绕在阿弥陀佛四周,

一同随阿弥陀佛前来接引行者。

阿弥陀佛手持金色莲花,

与变化出来的五百尊化佛一同走到这位行者的面前,

此时五百尊化佛一齐伸出双手,
迎接行者,

并赞叹行者说 :

法子!你终生以清净道心,
上求佛法,
下化众生,
与佛心相应,

符合上品下生的修行条件,
所以我们来迎接你,
往生净土。

就在行者见到这种瑞相后,

当即看见自己已经坐在阿弥陀佛手执的金色莲花上,

莲花立即合起来,
剎时便已随从阿弥陀佛生到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

中品上生者,
在命终的时候,

会看到阿弥陀佛带领无数比丘及无量净土诸天围绕在阿弥陀佛四周,

一齐随阿弥陀佛前来接引行者。

阿弥陀佛手执金色莲华,
身上放射金黄色的光芒,
遍照到行者的面前来迎接行者。

当行者蒙受佛光照触时,

当即听到阿弥陀佛为其开示若欲了脱生死、
超离六道轮回之苦,

唯有剃发出家,

毕生依苦、
空、
无常、
无我的正确禅观方法修行,

才能解脱生死的道理。

行者见闻阿弥陀佛说法后,
法喜充满,

倏然看到自己已经端坐在阿弥陀佛手执的金色莲花台上,

寻即长跪合掌,
向阿弥陀佛顶礼,
尚未举起头来,
便已生到极乐世界。

中品中生者,
在命终之时,

会看见阿弥陀佛率领比丘大众及无量诸天来到他的面前。

阿弥陀佛身放金色光明,
手执七宝缀饰的莲花,

走到行者的面前,
迎接行者。

当时行者忽然听到虚空中有声音对他说 :

善男子,
在娑婆世界里像你这种随顺三世诸佛教诫,

持戒、
修行有大善根的佛弟子,

实在难得呀!

因你持戒、
修行的程度,

达到中品中生的修行条件,
所以我来迎接你。

说完此语,
行者立即见到自己坐在阿弥陀佛执持的七宝金莲上,

莲花当即合拢起来,
剎时便已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中品下生者,
在临终的时候,

看到阿弥陀佛引领许多比丘、
天众来到他的面前,

阿弥陀佛手持一朵莲华,
身放金色光明,

照耀到莲华上,
使莲花亦呈现黄金般地光芒,

当金色的莲花光芒照射到行者身上
( 随即听到阿弥陀佛赞叹等语 ),

行者顿时见到自己已经坐在阿弥陀佛执持的莲花台上,

才如弯曲手臂一剎那的时间,
便已生到极乐世界。

( 按中品下生经文,
没有见佛来迎显现往生瑞相的记载。

依「 释净土群疑论 」卷六说,

下品三生犹见圣众来迎,
准上准下,
必应圣迎,

而此中品下生未说临终佛圣来迎,
或者翻译者脱漏,
或是略而不述。

再说十九愿及阿弥陀经皆谓 :

临终往生者必见阿弥陀佛带领净土圣众来迎,

准此可知,
必是经文遗漏,
今补其所阙,
以供读者参考。)

下品上生者
( 造作十恶业者 ),

在临终之时,
因为
「 闻法因缘成就 」,

会看见阿弥陀佛用神通力变化化佛、

变化观世音菩萨及变化大势至菩萨来到行者的面前,

赞叹他说 :

善哉!善男子,

因你临终听到善知识为你解说大乘经典中十二部经的分类经题名字的要义,

而能一一信解不疑
( 十二部经的意义,
请参阅「 上册 」所说 );

因信法因缘,
而能诚心称念阿弥陀佛圣号,
已使你的黑暗心地被佛号所净化,

消灭了许多积压在内心的重罪阴影,
启发了你宿世念佛的光明善根,

而与阿弥陀佛的大悲接引愿力相应,
所以我们来迎接你。

说完此语,
行者立即见到化佛光明遍满在他的四周。

当他蒙触佛光照身,
倍觉身心柔软,

光明显相,
欢喜无比,
剎那之间,

便坐在化佛手执的七宝莲花上,
随着化佛身后,
顿时生到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

下品中生者,
( 犯下重戒的的四众弟子 ),

在临终的时候,
因生前造恶太多,
会感招地狱业火强烈显相,

使他感到身心燥热万分,
痛苦难当。

如果当时逢遇善知识发大慈悲心,
为他开示阿弥陀佛所具备的十力威德内容,

令其痛苦心念转移到思念阿弥陀佛的光明神力接引力量上,

并在他对阿弥陀佛信心提起来后,

为他赞叹阿弥陀佛是经过戒、定、慧的修持,

得到解脱、
解脱知见成就的大圆满成道者,

因此具有广大的神通能力,
只要众生一心思念阿弥陀佛光明接引神力,

提起坚定的往生信心,
就能在临终时蒙佛接引,
往生西方,
亲近阿弥陀佛。

这位罪恶多端者,
若能在听完善知识说法后,

当即将痛苦的心念转移到思念阿弥陀佛光明神力接引力量上,

忘却痛苦,
心光显现,

就证明他宿世一定专修过净土法门,
因为闻法因缘成就,

剎时生起强有力的忆佛力量,
转地狱猛火,
为清凉心风,

招感净土天华随着清凉心风所吹冉冉飘坠到他的面前。

一朵朵的天华,
香气四溢,

皆有阿弥陀佛变化的化佛及化菩萨站立在上面,

双手敞开,
迎接行者,
往生净土。

行者顿时看见己身坐在化佛手执的金色莲花上,

一念之间,
便已生到极乐世界七宝池内的莲花中。

下品下生者,

乃是犯下五逆十恶、
无恶不作之人。

在其命终的时候,
如果遇到善知识为他开示净土法门,
教导他如何观想念佛。

此人因万分痛苦,
无法修观忆佛
( 如十六观经 ),

善友便劝导他诚心皈依阿弥陀佛,
发虔诚心,

至诚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
声声不断,
具足十句具有坚固信愿的念佛往生之意。

就在念念「 净心 」念佛声中,
每一念念佛的当下,

都消除了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
使其心地阴沉黑暗之相剎时扫除,
转现清净光明的正念之心。

当即看到
( 一朵像太阳般光亮的金色莲花,
出现在他的眼前,

剎时看见己身坐在金色莲花上,
一念之间,
便已往生极乐世界。

事实上,
这朵金莲花由阿弥陀佛所执持,

而造恶者的下品下生有见、
有不见,

然而若是正规的下品往生者临终皆必见
「 阿弥陀佛手执金色莲花来接,

才能证明其确实由佛接引而超生净土。)

( 按下三品往生非只为
「 造恶者施设的品位 」,

「 观经 」
所说的
「 下三品往生 」
只是特例中的特例,

尚有正规的
「 下三品往生修行法 」,

见「 笔者所着
< 往生净土修行之路 >
上册 」所说。

( 2 ) 综合九品往生瑞相

由上可知,
上品往生者,

依次有西方三圣变化无数化佛执持金刚台、
紫金台、
金莲华来迎接行者。

中品往生者,
阿弥陀佛率领诸净土比丘,

身放金色光明,
手持莲花台或七宝莲华等来迎接行者。

下品往生者,
阿弥陀佛应其根器,

变化化佛、
化菩萨等手执宝莲华或金莲华来迎接行者。

以观无量寿佛经九品莲花观的经文证明 :

如何确定莲友是否往生净土?

就是造恶者的下品下生,
行者在临命终时,
至少都会亲眼见到金色莲花前来接引。

( 按
「 造恶者的下品下生,
至少也要能有
「 预知时至 」,

预知将要往生净土的前兆,
才能确定临终显现的这朵金色莲华,
是要接他往生净土的。

否则
「 临终人 」单见
「 莲花现前接引并不能绝对证明其往生净土

( 往生净土修行之路上册自明 )。」

而为什么接引往生的莲花都是金黄色的?

这个问题在
「 往生净土修行之路上册 」
有说明。

再则无量寿经及其他净土经典,
大都有念佛者临命终时,

梦见阿弥陀佛现相来接,
亦得往生净土的经证。

由此可知,
临终能够往生净土的人,

其生理的状态,
一定依心识见佛来迎,

而产生平静、
光明的强烈显相,

进而改变其生理不净、
痛苦的状态,

成为体内出香,
身放光明,

超越凡夫死后尸身脸色变坏、
身体僵直、
腐烂等物理变化现象。

西方接引图

8 .不可以用
「 银台 」或
「 金台 」来据以判断往生品位的高低

而在「 净土圣贤录中 」
却有临终人见银台来接,

却誓取金台接引才愿往生实例,
或见「 银台来接 」而往生的例子。

因此而有人判定
「 银台接引 」是下品果位,

金台来接,
一定是上品莲位。

事实上,
上品、
中品、
下品往生,

依「 经证言 」,
均是「 佛执持金色莲花台 」来迎接,

就是造恶者的下品往生,
亦是临终见
「 化佛手执 < 金色莲花 > 来接 」,

绝对没有化佛手执
「 银色莲花 」 ---

银台来接的
「 经文 」。

所以用
「 银台 」或
「 金台 」来判断往生品位的差异不是可靠的。

至于为何念佛人临终会见
「 银台 」来接?

这与「 念佛心力的深浅 」
绝对有关系,

但是却不是据以判断往生品位的高低唯一的依据!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夏天出汗秒干,全新体验商务通勤休闲M-4XL2.2章节名《小城畸人》出处—— [美] 舍伍德·安德森《小城畸人》“世上本没有真理,只有各种各样的想法。萌萌双眼照
  • 深交所主要关注的点在于:黑芝麻2023年营收、净利润趋势大相径庭;子公司上海礼多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礼多多”)在业绩承诺期后业绩持续下滑;子公司江
  • 从前共你 促膝把酒倾通宵都不够 我有痛快过 你有没有 很多东西今生只可给你 保守至到永久 别人如何明白透 实实在在踏入过我的宇宙 即使相处到有个
  • 码一个爱奇艺待播剧《小夫妻》殷桃、郭京飞《迎风》孙千、翟子路《北上》白鹿、欧豪《凡人歌》殷桃、王骁《国宝耀世》白宇帆《孤舟》曾舜晞、张颂文、陈都灵、王玉雯《我是
  • ”  旁边的于父戳戳他,“嘿老伙计,你闺女在旁边站着呢,可不在象棋上。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生牛肝吃得我要去世了[微笑]- 姐听歌呢- ……从中午吃完烤牛肠到看完演唱会 滴水未进 差点死路上了- 拉面年糕确实好吃- 在韩国剪了个特产头发- 你chee
  • 然后说那个时候是在溧阳,这样说起来我还真记得,我的记忆力就很神奇,93年的时候我才三岁,那一年溧阳发大水,厂里纸板箱漂浮起来的场面记忆很深刻,前几年我还跟他们说
  • 感想を聞くのか」「……どうだった」「もし現場でこのライブに見られば今すぐ死んでもいい」「ちょっと言い過ぎだろう!見てみたいなぁ……デンマークに行けばよっかたのに
  • 英超铁卫沃克,驾驶比亚迪海豹征战欧洲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引领绿色出行新潮流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绿色出行成为了当今时代的重要议题。英超铁卫沃克,驾驶比
  • ”  “你在企业当法务的经验对我们没有任何用处,不管你工作了三后续到❗蚣//❗众...❗浩❗《益华文苑》回个名字即可5月9日 和你见面的那天 也是生命中最勇敢的
  • 人体舒适度指数3级,较舒适,外出注意适当增加衣服,以防着凉。紫外线指数3级,强度中等,外出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   那现在,又何必再继续……  顾淮征语气里染上不耐:“崔雨柠,你听话一点,我只要你打掉孩子……”  这句话,刺的崔雨柠浑身一颤,她第一次打断顾淮征的话。  贺
  • 如果太过执着 会不会掉进虚无主义的牢笼呢,可是,没有任何,可以做你的判词,你的生活,也不应该加上任何的定语,你本身就是自己人生的意义,何必在意错别字,在意平仄
  • #成毅[超话]##成毅 一番男主#哈哈哈真刺激真刺激哈哈哈 你有本事让成毅发博呗 我只认领我哥[舔屏][舔屏][舔屏] #长安二十四计官宣#卧槽成毅剧拍不完根本
  • 做个人亲子鉴定不需要到鉴定机构现场来,可以自己根据指引采集被鉴定人的样本,办理过程中是全程保密的,包括了咨询开始到办理结束,都会对客户隐私负责的。无论是哪种类型
  • (日期看图1)2023 1.18日怀疑证据一(图2)关注列表只有两个大吧隶属于同一成员,并且公开对某一成员表示喜爱 。)此备忘录编辑于2023年1月18日,现移
  • ·|《神探狗狗》越看越聪明的神探狗狗谁能不爱[憧憬][憧憬]今天来分享8、9、10册~分别是《追捕二十二只蝌蚪》《爱恨对决》《爱是永恒》揪三位好朋友一人一册(随
  • 尤其是从遇龙桥到工农桥15.36公里水程,宽38—61米,深0.5—2米,常年水质清澈,水流缓缓,有28道堰坝,景点百余处,整个遇龙河景区,没有任何所谓现代化建
  • 我写了这么多 就是因为它太有效 好话坏话我都写了能接受的跟团 会瘦是真的会瘦……而且我不运动的 如果你们加个运动 我不敢想象你们会瘦多快…… 因为它本来其实就是
  •   叶清影想提醒他把状纸藏起来,可还是迟了一步,那张纸在凌乱的草席里显眼极了。  叶清影想提醒他把状纸藏起来,可还是迟了一步,那张纸在凌乱的草席里显眼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