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淨法師:學佛就是學做人-第217集

  我們要學佛,要學做一個好人,首先要肯定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儒家大德告訴我們「人性本善」,以這個為基礎,來修自己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佛又告訴我們心量要大,量大福大,心同虛空,量周沙界。我們的真誠心遍虛空法界,我們的清淨心遍虛空法界,我們的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無一不是周遍法界,包容一切眾生。

四大天王 2002/11/9

  學佛不是學別的,學覺悟,佛是覺悟的意思,學佛就是學做個明白人。明白人一定要認知、要肯定世間沒有惡人,世間沒有壞事,人人都是善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唯有覺悟的人才能看得出來,迷的人看不出來。《楞嚴經》上佛說「若能轉境,則同如來」。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729集)2002/5/23

  佛教我們的原則,就是教我們常常念著別人的善。這個人有十分是惡,有一分是善,我們只讚歎他一分善,只取他這一分善,把他那個十分惡忘掉,不要放在心上,這人還是個善人。這個人有十分善,有一分惡,那一分惡當然更要把它忘掉,決定不能放在心上。我們心上放別人的過失,放別人之惡,是我們自己的惡。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28集)2000/6/28

  做人的道理要喜歡人的善行,喜歡人的善行要能原諒人的過錯。為什麼?「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都有過失,想想我們自己也有過失,我們自己有過失,希望別人原諒我們,別人有過失,當然也希望我們原諒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7集)1982

  所以做人一定要愛人之善,要能夠原諒別人的過失,要能夠容人之過,要有大量,這個才是佛,才是菩薩。佛的心是真慈平等心,我們要作佛,我們要有真正的慈悲,要有真正的平等。所謂真正的平等,最善的人跟作惡無端極惡的人在我們心裡面的地位是平等的。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7集)1982

  並不是說我們不辨是非,善人我們尊敬他、愛護他,惡人我們也要敬他,也要愛護他,惡人才會改轉為善人。惡人你要嫌他,你要恨他,他更惡,他更惡不但害他自己,他自己要造許多罪業,他要害社會,他要害眾生。所以,為他個人著想、為社會著想、為一切眾生著想,我們希望他改過遷善,這種力量是教化。儒家之所以偉大,是它有忠恕的精神,佛法之所以偉大,它有慈悲、平等的精神,不念舊惡,佛法裡講怨親平等,從這個地方才能夠成就圓滿的佛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7集)1982

  學佛要拓開心量,經裡跟我們所說的,佛的心「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佛心,我們如果連第二個人都容納不下,這樣的小心量怎麼能成就?所以一定要拓開心量,我們中國古人所謂「宰相肚裡能撐船」,這個比喻就是大人物心量大,能夠容人。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7集)1982

  這一生當中,真正做到不與任何人結怨,永遠存感恩的心。他對我有好處,我一生不會忘記;他對我有對不起我的地方,忘得乾乾淨淨,決定不要放在心上。要聰明一點,自己的心是清淨心、是平等心、是良心,不要收集別人的垃圾,當別人的垃圾桶就錯了,那大錯特錯。別人的善行,可以;別人的惡行惡事,絕不要放在心上,讓我們自己的心地善良、清淨,最好的是清淨,一塵不染。

淨土大經科註(第490集)2012/8/25

  如果我們在這個世間,人與人都處不好,你怎麼能往生極樂世界?你怎麼能跟極樂世界的人相處?說老實話,極樂世界的人比我們今天社會複雜太多了。何以知道?他是從十方無量無邊剎土去往生的人,形形色色、各種類別,沒有法子計算的。這些人能往生的,都是很會做人,很懂得做人。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28集)2000/6/28

  什麼時候我們「不見世間過」,世間一切人事物,人是我們的有情世間,是我們的生活人事環境,事跟物是物質環境,在這一切環境裡面,見不到惡,只見善而不見惡。那就是惠能大師講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真修道人。心裡面還有是非人我,這不是真修道人。是非人我從哪裡來的?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頭變現出來的。真正修道人,佛常常教我們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就是《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這一心不亂才能現前,念佛的功夫才能成就,決定往生不退成佛。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28集)2000/6/28

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南‮阿無‬彌陀佛 阿彌陀佛 ‮彌阿‬陀佛

淨法師:學佛就是學做人-第217集

  我們要學佛,要學做一個好人,首先要肯定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儒家大德告訴我們「人性本善」,以這個為基礎,來修自己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佛又告訴我們心量要大,量大福大,心同虛空,量周沙界。我們的真誠心遍虛空法界,我們的清淨心遍虛空法界,我們的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無一不是周遍法界,包容一切眾生。

四大天王 2002/11/9

  學佛不是學別的,學覺悟,佛是覺悟的意思,學佛就是學做個明白人。明白人一定要認知、要肯定世間沒有惡人,世間沒有壞事,人人都是善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唯有覺悟的人才能看得出來,迷的人看不出來。《楞嚴經》上佛說「若能轉境,則同如來」。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729集)2002/5/23

  佛教我們的原則,就是教我們常常念著別人的善。這個人有十分是惡,有一分是善,我們只讚歎他一分善,只取他這一分善,把他那個十分惡忘掉,不要放在心上,這人還是個善人。這個人有十分善,有一分惡,那一分惡當然更要把它忘掉,決定不能放在心上。我們心上放別人的過失,放別人之惡,是我們自己的惡。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28集)2000/6/28

  做人的道理要喜歡人的善行,喜歡人的善行要能原諒人的過錯。為什麼?「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都有過失,想想我們自己也有過失,我們自己有過失,希望別人原諒我們,別人有過失,當然也希望我們原諒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7集)1982

  所以做人一定要愛人之善,要能夠原諒別人的過失,要能夠容人之過,要有大量,這個才是佛,才是菩薩。佛的心是真慈平等心,我們要作佛,我們要有真正的慈悲,要有真正的平等。所謂真正的平等,最善的人跟作惡無端極惡的人在我們心裡面的地位是平等的。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7集)1982

  並不是說我們不辨是非,善人我們尊敬他、愛護他,惡人我們也要敬他,也要愛護他,惡人才會改轉為善人。惡人你要嫌他,你要恨他,他更惡,他更惡不但害他自己,他自己要造許多罪業,他要害社會,他要害眾生。所以,為他個人著想、為社會著想、為一切眾生著想,我們希望他改過遷善,這種力量是教化。儒家之所以偉大,是它有忠恕的精神,佛法之所以偉大,它有慈悲、平等的精神,不念舊惡,佛法裡講怨親平等,從這個地方才能夠成就圓滿的佛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7集)1982

  學佛要拓開心量,經裡跟我們所說的,佛的心「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佛心,我們如果連第二個人都容納不下,這樣的小心量怎麼能成就?所以一定要拓開心量,我們中國古人所謂「宰相肚裡能撐船」,這個比喻就是大人物心量大,能夠容人。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7集)1982

  這一生當中,真正做到不與任何人結怨,永遠存感恩的心。他對我有好處,我一生不會忘記;他對我有對不起我的地方,忘得乾乾淨淨,決定不要放在心上。要聰明一點,自己的心是清淨心、是平等心、是良心,不要收集別人的垃圾,當別人的垃圾桶就錯了,那大錯特錯。別人的善行,可以;別人的惡行惡事,絕不要放在心上,讓我們自己的心地善良、清淨,最好的是清淨,一塵不染。

淨土大經科註(第490集)2012/8/25

  如果我們在這個世間,人與人都處不好,你怎麼能往生極樂世界?你怎麼能跟極樂世界的人相處?說老實話,極樂世界的人比我們今天社會複雜太多了。何以知道?他是從十方無量無邊剎土去往生的人,形形色色、各種類別,沒有法子計算的。這些人能往生的,都是很會做人,很懂得做人。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28集)2000/6/28

  什麼時候我們「不見世間過」,世間一切人事物,人是我們的有情世間,是我們的生活人事環境,事跟物是物質環境,在這一切環境裡面,見不到惡,只見善而不見惡。那就是惠能大師講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真修道人。心裡面還有是非人我,這不是真修道人。是非人我從哪裡來的?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頭變現出來的。真正修道人,佛常常教我們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就是《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這一心不亂才能現前,念佛的功夫才能成就,決定往生不退成佛。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28集)2000/6/28

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综艺中蓝盈莹又塑造了一个极度努力的人物形象,就像小时候我们不喜欢打小报告的学霸一样,这种看似过度的表现欲自然会给大家带来不适感。 ⭐️在综艺中蓝盈莹
  • 金克木,也是让木五行减力的,也属于好运,做事业困难多压力大了。乙巳、丙午、丁未这样的好运,也是年轻时候,五行流通有情,身体健康事业好。
  • 11.海明威: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17.伏尔泰:外表的美只能取悦于人的眼睛,而内在的美却能感染人的灵魂。
  • 早在 1994 年她便以游击战(Guerilla)一词,与厨师、科学家、作家等不同友人租借场地,进行短时间销售,根据品牌 CEO Adrian Joffe说到,
  • #悠塔[超话]##咨询➕biu99042# ‍小邢今日体重.最近都没有刻意減淝而且想吃什么就吃 辣条/面包/螺蛳粉/新疆炒米粉/一日三餐正常米饭菜肉没喝果吸 体
  • 两人戏里戏外几乎无差,狗哥一到狗姐面前完全就是肌肤饥渴症患者➕情话输出机,我要是个腐女这坑怕是爬都爬不出来了……#爱在空气中##泰剧爱在空气中##babyfea
  • 现在每次睁开眼我都要想想我睡在哪里的,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房间,蛮符合我这个“流浪儿的一生”。晨跑:喜鹊在林间、在身旁,飞来飞去,一会儿又有一只,上了最高最高的枝
  • 爷爷说前段时间在爷爷家断奶的时候她闹起来就是这个状态[跪了][跪了][跪了]……小朋友最近的语言水平也越来越高,每天看着小猪佩奇能跟着说好多话,还会跟爷爷吵架。
  • #李峙[超话]#李峙的不老歌20200513周三:参见情歌王子 每天下节目都很high,加上办公室空无一人,所以总忍不住吼歌。01 张信哲 - 别怕我伤心02
  • 只有热爱生命,善于动脑的人,才算得上真正拥有生命。只有热爱生命,善于动脑的人,才算得上真正拥有生命。
  • 独特的复杂结构令人眼睛产生错觉,从特定角度看,驾驶仿佛飞身跃入海中,但如果这样你还觉得没什么可怕,这座桥常常受到暴风雨袭击,一英里高的海浪向你袭来,就算胆子再大
  •   他想了想,说:‘大概是在演戏时,投身入另一个角色里,全然忘我的时刻。裘秀才醒了以后,心中疑惑,以为自己是南昌县人,纵然受责罚,也不会到新建县去挨板子。
  • 时间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魔术师?不是,时间只是一种简单的乘法,把原来的贵值增倍而已,开始变坏的米饭,每一天都不断变得腐臭;而开始变醇的美酒,每一分钟,都在继续增加
  • #杭州[超话]##品茶##喝茶# 花草茶的广告语 花之味,草之香,回归大自然的味道。 一场秋雨一场寒,女人们却在利用这个突如其来的入秋时节,展示着各自的
  • 1:28后,感觉像不知火在当年上海的舞厅表演歌唱,将这一段故事通过歌曲娓娓道来,声音中是对那份“没有结果的爱”的释怀,像我们老去后回忆年少之事一样的心情。不知火
  • #v评智库# 近日,瑞士当局宣布,该国北部距离德国边境不远处的一处地址被选定为放射性核废料的储存地,这些废料未来将被深埋于地下。 瑞士全国放射性废料储存合作组织
  • 却不曾想他抽完这个十连后开始翻看我的组合包商店,突然冒了一句“帮我氪”突如其来的善意让我语无伦次,我因为打了几小时15肉鸽没过而精神涣散,在此刻更手足无措,想要
  • #城市拟人##盱眙##早安[超话]#对每一件热爱的事物全力以赴,时光一定会让你满载而归[抱一抱][抱一抱]人生这一路,来去匆匆,没有多少时间去为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 女命羊刃命裡多见或太强旺又身旺的命格,性情容易变的急燥凶暴,喜欢结交恶友小人,一生难免惹事生非、徒生是非,作事情会不择手段,甚至有时后为了达到目的会不顾情份、反
  • 最近读完了两本书[许愿虎]书名:笑场(李诞)刚开始感觉我不是在看书,是在听李诞讲脱口秀,上文与下文总是那么的出其不意,比如:改变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种,喝醉也是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