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妈,是个朴素的英雄》文|读者:李尚清

妈妈在她18岁的时候生下我,1998年的冷冬。度过了千禧年的春节,她就和爸爸一起搭乘火车南下了。那会儿南下“淘金”热潮仍未消减,人们都说“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广东是一个在外界人眼里遍地黄金的地方,人人想要来这儿分一杯羹。因为在一起总是吵架,妈妈决定留在和香港一衣带水的深圳,而爸爸去了离澳门更近的珠海。

如今,妈妈们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与孩子获得联接、在屏幕那端见证孩子的成长过程。孩子如何学会走路,如何颠儿颠儿地扑到大人怀里;孩子如何学会自己吃饭,每顿饭能吃下多少......尽管,陪伴依然缺失,但在我出生的年代,连这样的条件也是不具备的。

在她的视角下,也许我更像是家门口的一棵小树,只要每天浇点水,就会一茬一茬地、自然地长起来。所以,妈妈每年过年回家,看到我后说的第一句话都是:又长高了啊。

如果要用两个字概括这二十多年来我和妈妈的关系,那应该是:“官方”。

从上三年级的开始,我就只能去镇上读寄宿学校了,这意味着我一周才能回一次家。妈妈有时会在周末打来电话,有时不打。我们的聊天总是停留在很浅的层面:今天吃了什么,天气怎么样。我们很少交流,或者说无法交流——我们在不同的地方过着各自的生活,对彼此的热爱和痛苦都一无所知。

印象里,我和妈妈偶尔的、短暂的相处,都像例行公事。她带我去看海,在海边花十块钱拍照留影,却不带我去旁边的草坪上放风筝。她带我去游乐场,从不和我一块儿玩,而我一个人兴致寥寥。最后我们选择了坐摩天轮。那是某一年暑假,摩天轮的小格子里又闷又热,还有蚊子咬我的小腿。这段有关浪漫的摩天轮的记忆毫不浪漫。

唯一一次,那也许是我们有可能最亲近的时刻,只是那个微茫的“可能”被我的羞涩或者说生涩,干脆利落地扼杀了。三年级,入学第一周,班主任要求我们写一篇开学日记。开学那天,我同寝室的室友们,几乎都是妈妈送来学校。她们的妈妈给她们准备了那么多好吃的,温柔、不舍地和她们说话。我是爷爷陪着一起来的,爷爷奶奶都是勤恳朴实的农民,极尽节俭,话语不多——那天,我所有的行装就是一床被子、一个枕头,一块毛巾,像个小小的军旅人。我很羡慕我的室友们,羡慕她们的妈妈陪在她们左右。母子连心,妈妈是懂孩子的。我鼻头阵阵发酸。于是在开学日记里,我写:“想妈妈的感觉,就是想哭的感觉。”

我的班主任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生,就为日记里的这一句话,她特地打电话给我妈妈,说自己如何受到了感动。周五放学后,当天晚上,妈妈就打电话给我,但我告诉她,那句话是我在某本书里抄下来的。那是一通令人不快的电话,我承认。我也曾为此怨恨过自己。但现在,我已经能够理解,一个素日里胆小怯懦、沉默寡言的小孩,她面对突如其来的亲近和夸赞时,所产生的惧怕和抵触情绪。

大二暑假,我来深圳打临时工。在厂线上班的那段时间里,我开始想通了很多事情。

在厂线的工作是很辛苦的。周六基本没放过假,有时客户催货催得急,我们要工作到凌晨一点,第二天早上八点还是得打卡上班。而为了防止员工偷懒,在工作时间跑回宿舍,我们公司的员工宿舍在几公里外的另一个工业园。因此,中午午休的时候,楼道里原来抽烟的人就都变成了睡觉的人。他们从车间的垃圾房里捡来纸箱,裁开,组成一张地铺,铺在楼梯转角处,三两人躺一块儿睡。还有的人直接在屁股后面垫个纸板,坐在楼梯上,靠着栏杆就睡了。

那段时间,我每天都觉得很累很累,每天一到宿舍什么也不想干,只想蒙头大睡。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和妈妈产生了某种迟来的共情。

妈妈也曾在这座城市里度过她最年轻的岁月。深圳这座城市,外界人只知它发展迅速,高楼大厦里是收束不住的欲望所带来的智能和体能的豪赌,只有身无分文来到这里、并长期生活的人,才知道除却那部分繁荣的表象,真相又是什么。

有一年暑假,我坐了将近十个小时的大巴车来到深圳,和妈妈一起住在她的员工宿舍里,条件和我在寄宿学校的寝室差不多,都是上下铺、单人床,公用卫生间。她当时做的是缝盘女工,流水线作业,工作并不轻松,薪资也不高昂。早上吃一碗两块钱的肠粉或濑粉,中午和晚上就在食堂吃快餐。洗手间里没有热水,要拿热水卡和水桶去公司楼下的指定水龙头下接。妈妈基本都洗冷水澡,她说河里的水都被晒得温热了,再说烈日炎炎的天,冲“凉”才舒服。

那时的深圳,节奏同现在并无多大区别,它几乎没有过去,甚至连现在也没有——一切瞬息万变,而这也恰恰是人们选择它的理由:英雄不问出处,眼下都是暂时,博取一片光彩未来才是正经事。时间是生命,效率是金钱。

那个年代,在深圳这个地方,成功的女性层出不穷。既顾好了家、又立起自己事业的女性,数不胜数。但妈妈并不是其中的一员,她没有攒下钱买车、买房,而大多寄回家给我读书、给外公建房子。我偶尔也会和她感叹,那个年代的人,尤其女性,是那么地顾家,家人总是先于自己。那个年代的观念是:“家”字,宝盖头下面一个女,一个家的安,是要靠女人来维系的。

妈妈普普通通,平凡无奇。但她从不怨恨自己,也不羡妒别人。她觉得自己做好了她该做的事情。她是一个朴素的英雄。尽力了,如果结果还是一般以下,也只能接受它。出身不好的人,本就是在负50米的地方起跑,凭什么还得要求自己拿到名次呢?退一步海阔天空,想太多含恨而终。

深圳这座城市,就像一只庞大的章鱼,四处伸出触角,而这必然意味着个体更多生活内容的消失。如今,我自己身处深圳这座大都市,每日里,一个人在宝安——南山搭乘地铁1号线来回穿梭。经历过找房、找工作的诸多不易,我已经能够理解,那个时候的妈妈和现在的我一样,在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城市里居无定所,心里怀有无处安放的恐惧,她也很难再负担起一个小孩的日常起居。

当我真正脱离家庭、步入社会,当我一个人住在出租屋里,因为感冒头晕作呕时,我在想,妈妈是不是也经历过这些?在医疗条件远没现在优越的时候,她一个人又是怎么熬过来的?

现在的我,对妈妈的理解已经远远多过责备。过去的疏离和误解,是那一整个时代的伤痕。而如今,它终于开始痊愈。#妈妈最想要的礼物#

夏天就要离开这个生活了二十几年的城市了,因此萌生用速写记录杭州春天的想法,我开始每天去不同的地方写生,这是这两周里一部分自己喜欢的速写整理。(太多了放不下,都是长图大家记得拉拉)
下面是我对这段时间写生的一些体会,主要是个人经验总结,如果能引发一些灵感和讨论我会很开心~

️写生vs画照片
在现场我的眼睛看到的像是一部层次丰富电影,而写生则是提取这部电影我最喜欢的地方,浓缩成一张画面。
自己积累灵感素材库时,在现场画速写是一手素材,画自己拍的照片是二手素材,比如我上个月去大西北旅行回来后参考自己拍的照片画速写也是项目的素材积累,好处是一方面我的现场感受力还在保质期,另一方面拍摄时的构图、虚实,甚至后期调整的色调,都是我个人体验和思考后的再加工。

️ 画树和画人️
写生的时候,眼前的树、花、小鸟、人们都在变化,光线和色彩也是流动的,新鲜感和神经不断被刺激的体验是写生最让人上瘾的地方。

画树时我会钻到鲜有人的角落,流水、鸟鸣、纸上的树影都是我知觉的一部分,我会沉浸的观察空间、形状、光线、色彩和质感,好像蜗牛伸出触角,用所有感官细致的感受那一刻,我的情绪和“树的情绪”。

落笔不是如实描绘我所见的景物,而更像是想像力和视听感受的延伸,我所做的是去归纳,去选择放大哪些感受,弱化哪些感受。

写生画人,相比于人体结构是否准确,我更看重寻找最吸引我的spark,我专门在清明去人们最常露营的草地写生,真是帐篷挤帐篷人挤人,这时怎么在人海中选择我想画的对象呢?
·穿着:踏春人们的穿搭,画不同材质的衣帽鞋袜用不同画材体现质感的对比,同时不同布料会产生不同的褶皱机理。
·神情:吊床上举起手机自拍的惬意,树林下快乐跳舞的姐姐们。
·姿势:打水飘的人,放风筝奔跑的孩子,伸长小胳膊小腿儿接球的小男孩,花海中摆出各种姿势拍照的人们。
·有趣细节:帐篷里伸出的一只脚,在河边吹泡泡的人,总是抢占帐篷玩手机的爸爸,风筝挂在树上的女孩,因为吊床上太晒躺在床下阴影里的大爷。

以上的一切都需要我的眼睛在几秒之内捕捉到,用大脑记住然后再用手转移到画面上,有限的时间会锻炼我的观察能力,让我对信息的处理更加有主次。

️我认为写生对于确立个人风格的帮助就在这里,以上是我在写生中发现的容易刺激到我的点,也是我的“风格”,你画什么、为什么对这个感兴趣而对那个不感兴趣会比你怎么画更能体现你的个人风格。

比如我和朋友一起写生,不说画同一个放风筝的人了,即使画同一个房子也不一样,在湘湖写生时就看到艺术培训班在外面写生,小孩子们画出来的构图和色彩都极其相似,这种对个体感受差异的抹消是很可怕的。

而同时人的感受也是动态的。我从小生活在杭州,小时候春游天天去西湖边某几个景点,过去有段时间觉得确实有些腻,但现在我再去就感觉一切怎么那么新鲜,还是那座风车但我的观察感知完全不一样了。昨天读到安野光雅五十年间反复去意大利最终画一本书,愈发觉得有一些东西要反复的去找,反复的去刺激自己,才能越来越确定,越来越坚定。

️ 写生的材料️
写生真是从商稿脱离出来打破瓶颈的好方法,我这次尝试了很多以前不喜欢或者没用过的材料(签字笔、色粉、宣纸、马克笔等等),写生能让我快速探索并且熟悉新材料的特性,画糟了也不会有心理负担。路痴的我经常是边迷路边沿途写生,看到感兴趣的东西就就地坐下画,一天能画很多,虽然不是张张满意,但常会有新的灵感和美丽的意外,尤其在质感和构图上都有了很多有趣的发现。

以及为了能更久的保存我对这座城市的感受,我也把画写生过程中遇见的风景、动物和人们用视频记录了下来,其中也包含了一些画画的过程。为了尽量还原我现场的视听感受,有很用心的剪辑声音,目前在小破站更新到第六集(之前手工书的视频们也有上传),如果大家有喜欢哪期也可以给个三连。

最后也真的很希望能带给现在没办法亲身走进大自然的朋友们一点春天的声音吧……最近很难没有无力的情绪,真心祝愿大家都能持续地让自己不钝感、不麻木,希望下一个春天所有人都能自由的感受风和太阳。

☀️️️️☀️☀️☀️ #pleinairpril# #写生#

今天很开心愉快的假期和朋友公园野餐,公园里好多放风筝的还有一只特别可爱的狗狗太阳特别好 最后大家都有点困了,还一起做了个免费核酸,还玩了海龟汤游戏 今天玩海龟汤我的脑子真的很灵光!好多高光时刻哈哈 和朋友一起拍好玩的抖音 还碰到两个拍视频的漂亮姐姐 总之今天是很开心的一天[可爱] https://t.cn/RXCHAli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张真源 廿一无拘踏歌绿海奔行# #张真源 二十一岁生日快乐# #出渊-张真源[音乐]# 【张真源】“少年人本就该轻狂肆意,眼中有山川,心中有江海,在没有
  • 书中有关14个至真至善的情感故事,关于长相厮,关于爱而不得,关于隔岸相望,关于独自抵挡……故事里的人孤独又热情,锋芒又善良,对过往不提,对未来不惧……你会在故事
  • 【济南随记】 当你觉得某人、某地或某样事物很好的时候,你会不知从何说起…… 如果要我用一种颜色来形容济南,我觉得是“青”。羡慕当地的大爷大妈可以天天接泉水喝不经
  • 内藤好美(@_ko._.no_)今日はアンリさんの誕生日です皆さん沢山のお祝い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私にとってミナミアンリという、もう1人の私のような存在に出会
  • #冲鸭2022##新的一年你有什么美好愿望##和平精英# 找个没人的地方,对着镜子,给自己鞠个躬,然后对自己说一句: 姑奶奶,您辛苦了,2021年您真的很不容
  • #青岛141家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公布# 】随着气温逐步升高,小猫小狗也进入发情期和换毛期,它们更容易躁动、攻击性增强,平时看似温顺的动物,这个时候也可能“翻
  • 崩溃了谁懂舍友给的樱桃,其实我也很喜欢吃这种小红樱桃,车厘子也就那样呀,不过现在这个小红樱桃也好贵啊啊啊[泪][悲伤]好累,晚安现在是2024年5月6日凌晨12
  • 真是无能还傲慢难道是铺天盖地的宣发,利益相扯的吹捧让她/她/它产生错觉了吗?米孝子米卫兵满屏的拿庸人自扰这词捂嘴也是无敌了。不是吧,不是吧?那小脑袋瓜是想不到这
  • #白鹿[超话]##奔跑吧白鹿#❄️#白鹿宁安如梦#追星的路途能走到今日全凭对鹿的一见钟情我此心不变,唯爱@白鹿my 鹿像星星一样,有棱有角,闪闪发光她是独一无二
  • 指数高开低走,再给大家泼一下冷水昨天我说脸都肿了,本来好好的下跌趋势,硬被拉了上去,但我内心特别清楚,自己是对的 。朴实无华地描述完毕… #抗衰##成都五代热玛
  • 温胆汤泡脚,几乎把湿气的所有情况都考虑到了:针对寒湿,可以「燥湿」:寒湿的朋友,本身是湿+寒的状态,很需要「燥」的过程,在驱散体内寒气的同时,还可以将湿气慢慢蒸
  • 就像欧阳锋一心想要杀了洪七,当时这也是洪七授意的,可是他却从没有成功过,好吧,前面算是因为洪七还手导致,可后面的那些“小偷小摸”可就是洪七在关心欧阳锋时欧阳锋
  • 其他的随意,我只是单纯的想知道,在还算好朋友的时候,我以为你不生气了以为视频的事过去了,结果你还是很不开心很生气那为什么不可以跟我说呢?昨天躺着发呆想这个事情默
  • 3月15日满勇辱骂、要挟职工,公开截访的谈话录音:2024年3月18日下午,常宁市城投集团信访部门唐永生更是明目张胆要挟我说:我只有放弃停访协议中另一条由常宁市
  • ∣(唯一無名,依素材:紅焔 (Kō En)。MHR:百竜ノ淵源 (Hyaku Ryū no En Gen),奇しき赫耀 (Ku shi ki Kaku Yō),
  •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 #王俊凯[超话]##王俊凯2024凯启甲辰##王俊凯味全乳品代言人##丝芙格芮全球品牌代言人王俊凯##王俊凯CROCS全球品牌代言人##打击网络犯罪推广曲云端之
  • 哇这几篇讲的真好我怀疑我小时候看了太多童话故事都是幸福地生活下去而导致对现实怎么大家都不幸福而消化不良,显性的是以前有亲戚老说我会找到自己的幸福我就很想发火,为
  • 换句话说,性格好的人,命运就好,有福气的人,是因为他们本身就在多方面做到了自己应该做到的。玄奘说:“你相信因果是对的,但也不要追求事事有因就有果,因为许多因果是
  • 鱼油就七个参数最重要,这七点都符合的同时,选价格最低的就行。还是 2 瓶起拍,不过建议大家一次拍 4 瓶,高纯度鱼油长期吃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