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冷知识#感人至深的秦军家书 】
1975年,湖北孝感市云梦县睡虎地,先后发掘出两座古墓,两座古墓相隔不远,一大一小,大墓中发现了一千余块竹简,记载的大都是战国末期,秦国的法律条文以及一些典型案例,称之为睡虎地秦墓竹简。与大墓相比,小墓则显得非常寒酸,里面只发现两块长约20公分的木牍,木牍正反两面都写满文字,这是两千多年以前,两个秦国士兵写给哥哥的家书,两封家书或严谨,或调皮,解读下来,完全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一:两封跨越两千余年的家书

这两个秦国士兵,没人知道他们的姓氏,只从家书中发现,他俩是亲兄弟,安陆县人,当时属南郡管辖。

兄弟俩当中,哥哥叫黑夫,弟弟叫惊,他俩大约是家里的老三、老四,因为上面还有个哥哥,有个姐姐,哥哥单名一个字——衷,姐姐没有名字。

从家书中看出,兄弟俩对哥哥衷相当尊重,黑夫的家书是这样说的:

“黑夫、惊,恭敬的问候亲爱的哥哥,妈妈还好吧,我们兄弟俩都挺好,前段时间哥俩因为打仗分开了几天,现在又见面了。

这回写信的目的,就是让妈妈赶快寄点钱来,我们冬天出门打仗,眼看到了夏天,夏衣却还没有着落,收到家书之后,如果安陆丝布便宜,就从老家那边做好,跟钱一趟捎过来,如果老家丝布很贵,就多寄点钱,我们自己买布做衣服好了。

淮阳发生叛乱,我们马上就要去攻打它,时间可能会很长,所以,钱一定不能给的太少。

我俩战场上挣到的爵位下来了吗?如果没有,也别太着急,大王是不会骗人的,如果下来,别忘了给送文书的说声谢谢。

好了,就说到这里,回信的时候仔细点,千万别寄错地方,另外,惊还一再嘱咐我,请大哥代我俩向姑姑、姐姐以及乡里的爷爷奶奶们问好,当然,他到底什么意思,大哥肯定懂得,不管怎么说,一定要叫咱们的新弟媳和妴好好照顾母亲,千万别跟老人置气。如今这世道,大家都不容易,尽力吧。”

惊的家书跟黑夫大同小异,不同的是,惊特别提出,他借了同袍垣柏的钱,如今归还的时间就要到了,所以家里得赶紧把钱寄过来,还不能少了,有个五六百钱才差不多,否则,就会 “室弗遗,即死矣,急急急”,再不给我寄钱来,我马上就要死了,一定要快点啊。

惊得有多调皮,为了跟家里要钱,什么话都敢说,当然,他除了调皮之外,还有特别柔情的一面,因为在家书中,他就特别郑重的叮嘱新媳妇和妴,出门砍柴,一定不要走得太远,秦国新占领的地区,能不去就尽量别去,因为哪些地方,治安都比较混乱。

那么,这两封秦国士兵的家书,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故事呢?

二:两封家书背后的故事

家书中提到,黑夫和惊都是南郡安陆县人,而安陆,则是秦昭襄王28年,即前278年,武安君白起为攻占楚国郢都,在秦楚边境新设立的一个县,黑夫又在信中特别提到“黑夫等直佐淮阳,攻反城久”,即淮阳叛乱,二者综合下来考证,这两封家书的时间,应该在秦始皇刚开始讨伐楚国的那一年,即始皇帝二十一年,前224年。

两个兄弟一起当兵,这本身就是很有问题的,《周礼·地官司徒第二》中有云:凡起徒役,毋过家一人。一家服兵役,不能超过一个,按理,黑夫和惊有一个服兵役即可,可他俩居然都到了队伍上,为什么?原因无他,统一天下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当时,秦国约有人口500万,但攻打楚国,就先后出动约100万,几乎是5个人当中,就得有1个去参军打仗,这5个人当中,还包括老弱、妇孺,其时,秦国的人力就能有这么紧张。

可即便如此紧张,黑夫和惊的哥哥衷却呆在家中,一个成年男子呆在家中,与秦国紧张的形势严重不符,依据秦国兵制,只有四类人不用服兵役,哪四类:

17岁以下, 60岁以上可以不用服兵役;官吏可以不用服兵役;女人可以不用服兵役;残疾人可以不用服兵役。

衷是黑夫和惊的哥哥,自然不是女人,秦制,男子17岁傅籍,也就是17岁的时候才可以上户口本,才算成人,才可以结婚,哥俩的家书中说,惊当兵不久,而且还是刚娶了新媳妇,依据秦制推算,惊的年龄也就是在17岁到20岁之间,衷作为他的哥哥,年纪不可能大太多,三四十岁或有可能,六十岁,他们的母亲还能活着吗?

性别不符合,年龄也不符合,当官,更不可能,衷但凡大小有个官职,与之有关的墓葬绝不会那么寒酸,因为这关系到一个家族的体面。

如此一来,衷之所以能留在家中,便只有一个可能,即,衷是个残疾人。两兄弟家书中始终没有提到父亲,已经足以说明,他们是单亲家庭。

综上所述,黑夫和惊这两个普通秦国士兵的家庭情况,便由此脱颖而出了。

俩兄弟出门打仗,家里只有哥哥一个男丁,可哥哥衷是个残疾人,自己都需要别人照顾,但因形势所迫,衷必须成为家里的顶梁柱,承担起照顾一家妇孺的责任,负担本来就重,两个弟弟还开口就跟家里要钱,给少了都不行,一点都不省心。

衷这个哥哥当得就是这么吃力,不过,不吃力不行啊,从家书中可以发现,在秦国当兵,不但没军饷,连军装都没有,都得自己做,否则,兄弟俩至于为夏天没衣服穿发愁吗?

在秦国当兵就这样一点好处都没有,完全是个赔本买卖,但兄弟俩呢,却为自己是秦国人而深深的自豪,因为惊在家书中有“闻新地城多空不实者,且令故民有为不如令者实”以及“新地入盗”之类的话,自豪之情已经溢于言表。

两句话简单点说,意思就是,新地治安非常混乱,大多是那里的老百姓不听话的缘故。新地,自然是秦国的新地,可惊在说这番话的时候大约忘了,安陆被秦国征服也就50多年,

50多年,就已经彻彻底底的把自己当秦国人,没有军饷,自带军装都要为秦国打仗,为什么?秦自商鞅变法之后,施行二十等爵制,战场上斩首五级,即可得爵一级,有了爵位以后,能让家人免罪,能得到可以世袭的田地,一级爵位,徭役兵役的年龄可以向下递减一年,总结下来,都是实打实的实惠。

而且君王说话算话,不与百姓争利,百姓能不打心眼里拥护他吗?所以,尽管条件困难,环境艰苦,黑夫和惊,以及如他们一般的秦国士兵,还是对未来充满希望,并愿意为秦国赴死,人人以国为家,也许,这才是秦统一天下重要的原因。

三:兄弟俩最终命运如何

哥俩是安陆县人,家书自然是寄往安陆,而家书的发掘地,在孝感云梦,云梦距安陆,仅28公里,从这个层面看,家书应该是收到了的,那么,兄弟俩寄出家书后,最终命运如何呢?

黑夫在家书中提到,因为淮阳叛乱,所以他们即将准备攻打淮阳,淮阳属如今河南省周口市,叛乱的始作俑者,是秦昭襄王外孙,秦始皇的长辈昌平君,昌平君还是很有来头的。楚顷襄王在位时,派世子熊完到秦国当人质,熊完在秦国一呆就是九年,期间秦昭襄王为缓和跟楚国的关系,将公主嫁给熊完,两人生下的孩子,就是昌平君。

前263年,即秦昭襄王43年,楚顷襄王病逝,熊完丢下一家老小,独自逃回楚国,当上了楚考烈王,他是风光了,可留在秦国的昌平君等,身份就非常尴尬了。

好在昌平君还是秦国公主之子,跟秦国有亲,所以,秦国人待他还不错,秦始皇平定嫪毐之乱,赶走吕不韦,大权独握,开始经营楚国时候,因为考虑到昌平君是楚国王子,与楚国还有点关系,所以,将之封到郢陈,也在如今的河南周口,以安定楚民。

郢陈是秦国新征服的楚地,正如惊家书中所说,这里的老百姓还很不安分,不久,便撺掇昌平君造反,发生了所谓的“淮阳之乱”。

淮阳之乱发生时,正是秦国大将李信,秦始皇面前夸下海口,领20万人马讨伐楚国的时候。很不幸的是,根据时间推算,黑夫和惊,此时就在李信军中。

李信是夸了海口,但他的确有夸海口的本钱,起初,战事非常顺利,所谓“攻平舆、攻鄢、攻郢,均破之”,一路势如破竹,无往不利,然而眼看就要打到楚国腹地的时候,昌平君忽然在淮阳一带造反,昌平君造反怎么办?

淮阳不保,李信20万人马必成无人接济的孤军,这仗还怎么打,于是,李信忽然掉头向西,向淮阳进军,不曾想,被一直不敢跟李信正面硬抗的楚国大将项燕悄悄缀在身后。

项燕跟踪李信,一直跟了三天三夜,直到李信跟昌平君交战的时候,他忽然出现,此时此刻,李信腹背受敌,他能怎么办?自然落了个全军覆没的结局。

李信全军覆没,黑夫和惊还能活下来吗?两个或者老成,或者调皮的亲兄弟就这样死了。

他们的家书,衷自然收到,黑夫还一再叮嘱,钱和衣物千万不能寄错地方,可此时此刻,衷又能寄到哪里去?垣柏的钱,又该怎么还?

家里的重担全部落在衷一个人身上,好在后来衷也死了,下葬之际,将两个弟弟的家书带在身边,姑且算是一种纪念吧。

经上说 :
「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
得生彼国」。

少了善根或福德,
都不能成功往生,
你若不管,
不理它,

怎么会成功?

整个的佛法,
小乘之外,

凡是学佛的,
只要学大乘佛法,
就是以菩提为宗要。

「 菩提正道 」
这四个字,

是说发菩提大心执持名号,
是菩提行的正道,
不是小道。

「 菩提正道 」
是甚么东西呢?

「 菩提正道 」
名字叫 「 善根 」,

譬如种树要先扎住根,
不扎住根,
这棵树不能活。

学佛的人没有
「 菩提正道 」,

如树无根,
不能成功。

善根是往生的
「 亲因 」。

因是甚么呢?

凡事都离不开有因,
然后才结果。

往生西方就是结果,
结果以前得种因。

因有 「 亲因 」,
有 「 疏因 」,
亲因很密切,
很近,

这个 「 因 」 最要紧,

「 疏因 」 则是
「 远因 」。

《 阿弥陀经 》 上讲
「 善根 」 叫亲因。 ……

善根福德,
要怎么样具足呢?

「 唯以信愿执持名号 」。

修净土有三要,
三要是 「 信愿行 」,

这三个字怎么个用法呢?

「 信愿行 」
这三个字,

就是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菩萨心,
非菩萨没有这三个字。

当菩萨不是光做了好事就当菩萨,
内里得明心见性,
懂得心性,

外边做种种的功德,
救多少的人,
这两条缺一条就不能算菩萨。

无论是修持实相念佛、
观想念佛、
观像念佛或是持名念佛,

皆须发菩提心,
尤其是执持名号,
亦须发菩提大心,

这即是
「 菩提正道 」,
并非一般的小道,

是 「 善根 」、
是往生的 「 亲因 」。

「 亲因 」 相对于
「 远因 」
(「 疏因 」) 而言,

「 善根 」 即是
「 亲因 」,
亦是 「 菩提正道 」。

因此,
具足
「 善根 」 的做法是在
「 信愿行 」 三要里体现,

李炳南强调 :
「 信愿行 」
这三个字,

就是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菩萨心,
非菩萨没有这三个字。

可见求生极乐净土,
必得发菩提心。

但是,
令人遗憾的是,
曾几何时,
中国弥陀净土信仰的行者,

竟然有绝大部分不明事理,
认为只须念一句弥陀名号,
即可了生脱死,
至于古今之祖师大德等前贤,

苦口婆心地劝导发菩提心、
勤修 「 净业三福 」 等教诫,

乃至奋力修持,
证入空性以达一心不乱或念佛三昧等等教法,
都充耳不闻,

实不知往生十方净土,
亦须从人间做起。

实际上,
一个志求西方极乐世界的人,

他应是一位主体自觉的人,
在娑婆人间的种种,

对他必然具有积极、
正面的意义,

因此,
他对于弥陀信仰的超验觉受亦必在这人间的世俗中体悟。

进一层来说,
往生极乐国土的真实意义,
是为了将来能够摄受众生而求生彼国,
并非为了自求了脱生死而已。

可见,
在往生之前的一切作为须以关怀人间众生为要,

同时藉此积聚往生资粮,
往生净土方能有望。

如果往生极乐世界是修净行者自身的
「 终极关怀 」,

那么,
顺此推论,

这个
「 终极关怀 」
则须在此世呈显,

由此岸迈向彼岸的契机不在于放弃人间的种种事务,

而是更应积极地投入。

这种为众生的投入行为,
即是菩提心行。

如此说来,
菩提心亦是慈悲心。

无论凡心、
佛心,

「 心 」 的本体无异,
凡心即佛心;

但凡心跟佛心的差异在哪?

在于一是染污心,
一是清净心。

因而当凡心 ( 染污心 )
开始忆佛 ( 清净心 ) 时
便由染污转为清净。

由于凡心与佛心的本体无异,
即有相同的本体
( 心体 ),
因而能达到相同境地。

那么
「 佛心 」
( 清净心 )
指的是甚么?

《 观无量寿佛经 》说 :

「 诸佛心者,
大慈悲是,
以无缘慈,
摄诸众生。」

佛心即是慈悲心,
因慈悲心,

有缘或无缘众生,
同被摄取,
这是行菩萨道者所展现出来的菩提心。

足见,
慈悲心亦即菩提心,
此心能够令众生策励修行,

例如道宣
( 五九六 - 六六七 )说 :

「 三涂罪人若为能救?

若不能救众生,
何名慈悲?

既无慈悲,
菩提分法,
依何为本?」

没有慈悲心即无法生起菩提心,
而菩提心则是呈现慈悲心的另一面向。

四 、

近来听闻坊间的一些教法,
有人直以称念一句弥陀名号,

即可了生脱死之教说,
大张旗鼓。

这种教法颇能吸引信众,
原因在于娑婆极苦,
贪瞋痴三毒具足的众生,
无不沉浮于六道而不自在,

今天有人告知只要念佛,
乃至只要 「 信 」,
即可了生脱死,
一般信众无不趋之若鹜。

然而,
古代祖师大德在不同时机因缘所开设的方便说,

竟被用来成为究竟之义。

本来是 「 权 」 说,
却成了 「 实 」 义。

殊不知,
在忘失菩提心的情况下,
使得大部分念佛人被视为自私之人。

实则,
念佛行者发愿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这个 「 发愿往生 」 的意涵,

除了有愿往之心,
尚有迴入娑婆度化众生之意。

一般误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去
「 享福 」、
「 享乐 」,

对念佛法门
( 净土法门 ) 而言,
是一大误解。

中国弥陀净土法门的倡始者昙鸾在
《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註 》

( 即一般所谓的
《 往生论註 》)

早已提出
「 往相迴向 」 及
「 还相迴向 」 的训示,

如将自己的修行功德迴向给自己跟他人,
愿共往生极乐净土,

则称为
「 往相迴向 」;

往生净土的念佛行者,
已成就方便力,

兴起大悲心,
返回娑婆世界,

济度一切有情众生,
共向佛道,

则称为
「 还相迴向 」。

在净土法门的教义里,
发愿往生极乐净土,
并将自己的念佛功德迴向给众生,

愿共同往生,
是一再被强调的修持要义。

另外,
在 《 观无量寿佛经 》 里
亦提到往生者,
须具备三种心,

其中一种即是
「 迴向发愿心 」,

足见,
「 发愿 」
是极重要的事,

且须配合
「 迴向 」,
才能成就净业。

这里的 「 迴向 」
即涵摄了甚深的菩提心行。

在传统的净土教说里,
如莲宗二祖善导
( 六一三 - 六八一 ) 的

《 往生礼赞偈 》云 :

「 愿共诸众生,
回愿往生无量寿国。」

王龙舒的
《 龙舒增广净土文 》亦云 :

「 愿同念佛人,
共生极乐国;

见佛了生死,
如佛度一切。」

这里的
「 共生 」 极乐与
「 同生 」 极乐,
意思一样。

因而,
一般通用的迴向偈便如此云 :

「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在净土相关经论中使用
「 同生极乐国 」 的
情况很多。

此 「 同生 」 思想
具有大乘平等观,
如善导指出:

「 愿以此功德,
平等施一切,
同发菩提心,
往生安乐国。」

这可看出
「 同生 」 思想
须具有平等心、
发菩提心,

期待所有众生
「 同生极乐国 」。

这让我们反省到昙鸾的
《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註 》曾云 :

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
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
度众生心即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心。

是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
要发无上菩提心也。

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
但闻彼国土,
受乐无间,
为乐故愿生,
亦当不得往生也。

昙鸾强调没有发菩提心,
不可能往生彼佛国世界。

一般人听说
「 极乐 」,
便想说到那儿去享受无穷的快乐,

假若如此,
这种人是不可能往生,

因为没有发菩提心,
没有度众的大慈悲心。

我们在民间也常听到这样的错误见解,
说人死了之后,
期待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享福,

在这人间的苦痛、
无奈、
不幸,

皆可一笔勾消。

在台湾的丧葬礼仪已发展得很不错,
我曾有一位学生从事殡葬业的礼仪师工作,

他提到 :
「 我许多 『 客户 』 都会说,
自己的亲人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享福了。」

这是民间常有的认知,
但这是个错误的认知。

事实上,
哪有这般便宜的事?

不但没有,
还严重地误解净土法门的意涵,

印顺法师说 :
「 佛与净土,
是我们的师范,
理想世界;

但同时,
并非向外驰求,

而是内在德行的体现,
能达到与佛一样的究竟圆满。」

净土法门的真实意义是净化身心世界,
惟有如此,
才能充分体现净土法门的意义!

否则,
极乐净土不就成了自私鬼的天堂、
或是避难所了。

蕅益智旭
《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 》 中亦说 :

「 为度众生求生净土,
非为自身独出生死。

有此菩提弘愿,
方是往生正因,
不然纵令念佛菩萨,
与佛菩萨气分不相契合,
不能生净土也。」

这样的见解跟昙鸾所说的一致。

求生净土,
并不是只为了自己享乐,
而是须发
「 菩提弘愿 」,

这样才能与
「 佛菩萨气分相契合 」,
否则往生不了极乐世界。

修持净业的行者应特加注意,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之上,

这个菩提心涵摄
「 乘愿再来娑婆世界度化众生 」 的真实义。

往生西方净土是属于大乘法门;

大乘法门皆须建基于菩提心;

离开了菩提心,
即不成为大乘佛法。

西方极乐世界是大乘净土,
因此,
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
都是不退转于无上菩提。

总之,
修持净土法门的行者,

不可没有悲心、
菩提心,

也不可缺乏广学一切法门,
成就一切智的宏愿。

不能不挺起胸膛、
坦荡迎接人生;

不能不去实地关怀身旁周遭的眷属,
乃至与自己有着息息相关的社会大众。


一、忙是人生的滋养剂

一个人如果怕做事,偷懒,如何会有成就?人之会起烦恼心、不安,都是因为不懂得用功、时间太多所致,所以忙是人生的滋养剂。

忙,是多数人的生活形态,只是每个人所忙的事情不一样。有的人为国家忙,有的人为社会忙,有的为家庭忙,有的人为自己忙。忙,是整个人类所不能少的生活。人要不忙,除非他让金钱去替自己忙;再要不忙,两手一摊,双脚一伸,跟死神打交道,就不会忙了。

“忙”,也有不同的层次:

1、气定神闲的忙。

同样是忙,有的人忙得一团纷乱,忙得很辛苦;有智慧的人,按部就班,忙得气定神闲。所谓“人忙心不忙”,有的人懂得交办,有的人懂得授权,有的人懂得分工,有的人懂得指挥。很多复杂的事物,经过能干的人化繁就简、提纲挈领,虽然事情多,但一点也不觉得忙。因此,懂得忙中偷闲的人,就是再忙也有安闲的时刻,不至于忙得讨厌生活、讨厌忙,他反而喜爱忙,从忙的当中只觉得人生很充实。这样的忙,人生会活得很有意义。

2、心浮气躁的忙。

有的人不会忙,做事没有条理,不分轻重,不分先后,乱忙一气,忙得自己心浮气躁。我们看苍蝇、蚊子投窗想要寻找出路,它猛撞玻璃,不知道旁边有空隙可以钻出。我们再看成群的蚂蚁忙着奔来跑去,但它们有分工、有讯号、有指挥,忙得有条理。有的人跟瞎撞的蚊蝇一样,口口声声说忙,只是乱忙。人要懂得分轻重缓急去做事,举重若轻,才不至于忙得心浮气躁。

3、开开心心的忙。

忙是生活的意义,忙是生命的动力,忙的人生是骄傲的人生。你看,工商大亨哪个不忙?官员领导们有谁说他不忙?忙带来生活的充实,带来生命的意义,带来事业的成就,带来财富的增加。人要忙,而且要忙得欢喜,忙得快乐。假如一个人不肯忙,表示他的生命已经没有光彩了。忙是有用,不忙就没有用;没有用的人生,谁会在乎他的存在呢?所以,人要开开心心地忙,为充实生活而忙。

4、不甘不愿的忙。

有的人忙得心不甘情不愿,那是最苦的人生。忙得不甘愿的人,必然是他没有从忙中得到快乐,没有体会到身心寄托的地方就是忙——不忙做什么呢?当然,有人会说:“为谁作嫁为谁忙?”因为他不懂人生为什么要忙,当然不甘愿帮人家的忙。其实世间没有白吃的午餐,也没有白干的活,你帮人家的忙就是帮自己的忙。不愿意忙的人应转化观念:一切为人忙的事,对自己都有益,例如可以升官,可以升级,可以得奖,甚至可以放慰劳假。假如你能想到一切的忙与自己的未来都有关系有帮助,懂得忙就是营养、忙就是力量、忙就是成就,你可能反而会问:“人生为什么不要忙呢?”

二、贫富贵贱

我们活在人间,必须有一些资粮。世间有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意思是日常生活要有起码的条件。可惜人们错把追求物质当作了人生的目的,发展出计较与比较之后的贫富差别,比如“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富家一席酒,穷汉半年粮”、“宁吃少年苦,不受老来贫”、“有钱能使鬼推磨,无钱难倒英雄汉”,这些都是来自民间深刻的感叹。贫与富自有其因果来由,以下四点说明:

1、富足来自知足。

知足第一富,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正是安贫乐道的典范。一个人拥有再多,如果内心不知满足,那种精神上的贫穷更加可怜!所以,人的富足并不是看在金钱数字上的多少,而是看一个人知足与否。

2、尊贵来自谦卑。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由于水性谦下,总是往低处流,所以世间万物都受到流水默默的哺育。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冰川所蕴育的恒河、印度河、雅鲁藏布江、怒江、长江、黄河、湄公河等七大河流,供给了印、中、尼、泰等数十亿人民的水源。山顶上冰雪的高贵,恰是来自谦下的流水。有德的君子,他的尊贵,正是他的谦下利民而不自以为崇高。

3、贫穷来自吝啬。

什么是真正的穷人?欲望无穷是一种心的贫穷。人的心田不是用来生长欲望的,而是用来生长菩提慧命以圆满人生。其实,任何人出生,这宇宙间的财富都有他的一份,所谓“一枝草,一点露”。而要取得财富,必须先把手掌放开。如果你始终紧握着手里的旧物,又如何能取得新的资源呢?想要圆满人生,首先要有“同体共生”的认识,能“喜舍”才是真正的富有。

4、卑贱来自傲慢。

傲慢就是自大,就是以己之长辱他之短。佛经云:“若骄慢生,则长养一切杂染之法。心不谦下,由此则生死轮转,受无穷苦。”凡夫不知宿命,故常骄慢,因为骄慢,所以不畏造恶受果报、不愿悔过,也不精进于修行万善。

所以,人之富是知满足,人之贵是能谦下,人之贫是不知舍,人之卑贱是因为骄慢自大。

三、夫妻之道有三等

感情的交流,以公理正义为原则;语言的沟通,以体谅包容为雅量;人我的相处,以不违情理为自然;金钱的运用,以量入量出为正常。

夫妻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夫妇之道有三等,你是哪一个等的呢?有以下六点参考:

上等的丈夫会想到太太忙于工作,还要忙于家务,必定辛苦,下班回到家里,他会体恤太太的辛劳,协助太太操持家事。

中等的丈夫,不会帮忙做家事,回到家里,虽然喝茶看报纸,但至少嘴巴还会赞美太太,感谢太太的付出。如此,太太再怎么辛苦,也能甘之如饴。

下等的丈夫,回到家里,就是一副自己最辛苦、自以为对家庭付出最多的姿态。要么嫌太太菜煮得不好,要么嫌太太不会打扮,看不顺眼,东嫌西嫌,气势凌人。

上等的太太,治家整洁,贤惠有礼。俗语说:“家有良妻,如国有良相。”一位贤良妻子能开源节流,将家打理得妥当,维护环境整洁,态度温敬柔软,周到体贴,行仪慈孝和顺,让先生无后顾之忧。

中等的太太,慰问、赞美丈夫的辛劳。莎士比亚说:“一个好妻子,除了处理家务外,还兼有慈母、良伴、恋人三种身份。”所以,治家能力差一点的太太,至少要能多说好话,要常常慰问、赞美丈夫的辛劳与付出。

下等的太太,不但不善于治家,丈夫辛苦一天回到家时她还会喋喋不休,要么嫌弃他的职业赚钱太少,要么埋怨住得不好、穿得不暖,如此只会让丈夫觉得家如监狱。

很多失败的婚姻都是因为不能谅解对方的辛劳,不能体会对方的付出。所以,夫妇之道从互相欣赏、互相体谅开始,遇到困难险阻时能互助斩荆、共离困境,婚姻才能美满。
#情感##
每日一禅# https://t.cn/R2Mh45C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毕竟,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一旦选择放弃,问题就会永远停在你面前,阻挡住你的脚步,更谈不上什么未来了。”虽然,冯大佬说的都是些很普通的词语,可加在一起,竟真的能产生
  • 因此大家在给男孩起古风有寓意的名字时,则可以选择文言虚词与内涵美好的字搭配起名,如此般的名字自然有古风感,并且寓意好,整体还非常的和谐自然。因此参考豪放派诗词来
  • #沉香如屑##沉香如屑灯塔舆情热度全平台冠军#在这个夏天,能有沉香如屑真的特别好,那种,神爱世人,愿意为了更多的人活着,愿意奉献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真的很伟
  • 那时候我对游戏有很浅薄的理解,在电脑课的时候稀里糊涂的打开过大家偷偷藏在文件深处的游戏,在一通莫名其妙的带兵操作之后,我脑袋顶长出了8个问号?我从未想过解锁其他
  • 没错,你就是王子.我想告诉你大源最帅了啊我幻想过你的一切生活.我不怕别人说,我还厚着脸皮跟他们说我最爱的少年他叫王源.现在我们班的人一下课就问我王源是谁,我可以
  • 为充分挖掘该地块良好的环境条件,配合仲恺高新区实施“一区四园”管理模式,促进仲恺高新区商业金融中心的配套与建设,拓展高新区发展空间,陈江街道2010年启动天益城
  • @X玖少年团肖战DAYTOY#肖战[超话]##肖战1005生日快乐# 战战,今天是你的生日,首先祝你生日快乐呀我如今已经陪你第四年过生日了,想想时间过得好快呀,
  • 当我们接到报警电话之后,迅速到场,当时女孩正处立在两个移动的冰中间的一块小冰上,我们就尽量让移动的冰往岸上走,因为当时风力比较大,冰块离我们越近就越能有效的实施
  • 不管你加入什么部门,来大学生融媒体中心,我们就是永远的好朋友。1.七月份见到3424点之后,老周发文大势已去,必将经历七月的风八月的雨,最终选择了3155点抄底
  • #斗罗大陆剧版[超话]##肖战斗罗大陆# [哈哈]#肖战唐三# 昨天重温39集的史兰客毕业典礼,苑长说,唐三和小舞是交学费最少的学生,只有一个金魂币,[疑问][
  • 银行板块,很多人不怎么关注,认为其中的机会不多,当你复盘银行板块的成分股时,你的看法就会发生改变!与此同时,刚分手时对方还处于对你的情绪否定期,你的死缠烂打反复
  • 洗jio又不让技师给搓脚,怕痒…按脚这个也是不行的,怕痒…推背这个也是不行的,也痒…最后捏小腿和按肩颈,全程头皮发麻的捏完…全程技师碰到我和我妹,我俩搁那儿缩成
  • 微海联合给你最好的❤ 养~纯本原养,补气血补元气 护~黄金视力眼贴,保护心灵的窗户 净~春甫臻丸,从内到外净化身体 通~通络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微海出品,
  • 怎么打出角标序号、装饰字体和特殊符号 特殊符号、角标、圆圈序号等在某输入法里自带。其他英文装饰字体和数字序号,可复制后组合。
  • 顿秀:亲爱的,当你“心无所住”亦无挂碍,任天地间一切来去自由,没有丝毫的抗拒;当你的心,平心静气,知足常乐;你当下即拥有无限的自由与安乐。你不知道,挂碍你,是多
  • 不埋怨谁,不嘲笑谁,也不羡慕谁,阳光下灿烂,风雨中奔跑,做自己的梦,走自己的路。不埋怨谁,不嘲笑谁,也不羡慕谁,阳光下灿烂,风雨中奔跑,做自己的梦,走自己的路。
  • #今日贴纸打卡##每日一善[超话]# #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如果说身处逆境时,我们需要和困难交手,那在顺境中,迷茫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困难。#阳光信用[超
  • 健康是一个反馈机制的,可以让你知道,你是不是过分剥削自己了。我前面说过概率的,比如极端剥削是100%,极端养闲人是0%,这个中间的平衡点在那里,怎么调整,就是每
  • 现在承受痛苦,将来就可得到更大的满足感;而不谋求解决问题,将来的痛苦会更大,延续的时间也更长。尽可能早地面对它们,意味着推迟满足感,放弃暂时的安逸和程度较轻的痛
  • 就像有的人生活窘迫,大部分时候他都只是从外界和行动的层面上去思考,认为大环境不好,个人的努力还不够,但这样的思考却并不能真正解决一个人贫穷的困境。所以有时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