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落红不是⽆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珍《⼰亥杂诗》
  2、天不⽼,情难绝。⼼似双丝⽹,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3、似此星⾠⾮昨夜,为谁风露⽴中宵。黄景仁《绮怀诗⼆⾸其⼀》
  4、直道相思了⽆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题六⾸其三》
  5、深知⾝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6、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欧阳修《⽟楼春》
  7、⼈⽣⾃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欧阳修《⽟楼春》
  8、落花⼈独⽴,微⾬燕双飞。晏⼏道《临江仙⼆⾸其⼆》
  9、可怜⽆定河边⾻,犹是春闺梦⾥⼈。陈陶《陇西⾏》
  10、愿我如星君如⽉,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车遥遥篇》
  11、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间别离苦。戴叔伦《相思曲》
  12、执⼿相看泪眼,竟⽆语凝噎。柳永《⾬霖铃》
  13、可怜⽆定河边⾻,犹是春闺梦裏⼈。陈陶《陇西⾏》
  14、千⾦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弃疾《摸鱼⼉》
  15、梧桐树,三更⾬,不道离情正苦。⼀叶叶,⼀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三⾸其三》
  16、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结发为夫妻》
  17、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隔个窗⼉滴到明。聂胜琼《鹧鸪天》
  18、⼀场寂寞凭谁诉。算前⾔,总轻负。柳永《昼夜乐》
  19、换我⼼,为你⼼,始知相忆深。顾敻《诉衷情》
  20、忆君⼼似西江⽔,⽇夜东流⽆歇时。鱼⽞机《江陵愁望有寄》
  21、春⼼莫共花争发,⼀⼨相思⼀⼨灰。李商隐《⽆题六⾸其六》
  22、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算⼦》
  23、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深。⽩居易《浪淘沙》
  24、忍把千⾦酬⼀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邵瑞彭《蝶恋花》
  25、天涯地⾓有穷时,只有相思⽆尽处。晏殊《⽟楼春》
  26、⼈如风后⼊江云,情似⾬馀黏地絮。周邦彦《⽟楼春》
  27、滴不尽相思⾎泪抛红⾖,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红⾖词》
  28、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其⼀》
  29、瘦影⾃怜秋⽔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冯⼩青《怨》
  30、多情只有春庭⽉,犹为离⼈照落花。张泌《寄⼈》
  31、花红易衰似郎意,⽔流⽆限似侬愁。刘禹锡《⽵枝词四⾸其⼆》
  32、若有知⾳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亭柳·赠歌者》
  33、明⽉楼⾼休独倚,酒⼊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34、思君如明烛,煎⼼且衔泪。陈叔达《⾃君之出矣》
  35、⽣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结发为夫妻》
  36、休⾔半纸⽆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陈蓬姐《寄外⼆⾸其⼆》
  37、妾似胥⼭长在眼,郎如⽯佛本⽆⼼。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38、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没⼈知。韦庄《⼥冠⼦⼆⾸其⼀》
  39、同⼼⽽离居,忧伤以终⽼。佚名《涉江采芙蓉》
  40、夜⽉⼀帘幽梦,春风⼗⾥柔情。秦观《⼋六⼦》
  41、玲珑骰⼦安红⾖,⼊⾻相思知不知?温庭筠《杨柳枝》
  42、怕相思,已思相,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丝。——俞彦
  43、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晞。——佚名《长歌⾏》
  44、⽆⽥似我犹欣舞,何况⽥间望岁⼼。——曾⼏《苏秀道中》
  45、⽗耕原上⽥,⼦劚⼭下荒。——聂夷中《⽥家》
  46、都道是⾦⽟良缘,俺只念⽊⽯前盟。空对著,⼭中⾼⼠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终⾝误》
  47、晨兴理荒秽,带⽉荷锄归。——陶渊明《归园⽥居·其三》
  48、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鹭飞。——温庭筠《利州南渡》
  49、故⼈具鸡⿉,邀我⾄⽥家。——孟浩然《过故⼈庄》
  50、稻花⾹⾥说丰年。听取蛙声⼀⽚。——⾟弃疾《西江⽉·夜⾏黄沙道中》
  51、锺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朱彝尊《⾼阳台》
  52、若问闲情都⼏许?⼀川烟草,满城风絮,梅⼦黄时⾬。贺铸《横塘路》

经云 :
云何比丘观察触食?

譬如 :
有牛生剥其皮,
在在处处,
诸虫唼食,
沙土坌尘,
草木针刺。

若依于地,
地虫所食;

若依于水,
水虫所食;

若依空中,
飞虫所食;

卧起常有苦毒此身。

如是,
比丘!于彼触食,

当如是观!如是观者,
触食断知;

触食断知者,
三受则断;

三受断者,
多闻圣弟子于上无所復作,
所作已作故。

佛陀开示如何观察触食?

他说了一个譬喻 :

「 触 」
就如一只被生剥了皮的牛,

因皮开肉绽的,
到处都有虫子在啃噬牠的身体;

无论是风沙尘土、
草木的针刺。

当牛依于地时,
被地上的虫子吃;

当依于水时,
水虫也吃牠;

当依于空中时,
也被飞虫所叮咬;

无论是躺着、
走着、
站着,

都受着种种的伤害及苦难,
真是苦不堪言。

所以当您在追随外境的感官之乐的同时,

就要这样观察、
思惟,

就如那只被剥了皮的牛一样,
会遭受很多的苦,
欲乐那都是苦的根源,

那么您就不会对外境的追随起了贪爱执着,
就能做到三受断。

多闻的圣弟子们对于解脱道的修证,
想要再往上进修的话,
就没有可以再向上进修的了,

因为在解脱道上所应该作的都已作好了,
就能解脱生死,

证得阿罗汉,
趣入涅槃。

三 、意思食
( 想、行 )

意思食又称为
「 念食 」。

是有漏的
「 意业 」 与
「 欲望 」 俱转,

而生希望之
「 念 」,
使有情滋长相续诸根。

意思食和五蕴中的
「 想蕴、行蕴 」
相关。

「 思 」,
是指
「 思心所 」,
有审虑抉择的作用。

身、语、意,

三业的造作,
都是思心所的发动。

若从 「 业 」 的观点来看,
思食是轮迴三界的食物。

玄奘大师印度求法 :
跋涉万里,

怀着
「 宁向西天一步死,
不愿东土一步生 」,

走在戈壁沙漠失路绝水也不回头的意志力与坚强的毅力,

这就是
「 思食 」 的作用。

望梅止渴也同。

相对如果造恶的意志坚强,
那么三恶道必有份。

佛陀接着向弟子们开示,
如何观察
「 意思食 」,
而断意思食至证阿罗汉果。

经云 :
云何比丘观察意思食?

譬如 :
聚落、
城邑边有火起,

无烟、
无炎。

时,
有士夫,

聪明、
黠慧,

背苦、
向乐,

厌死、
乐生,

作如是念 :
『 彼有大火,

无烟、
无炎,

行来当避,
莫令堕中,
必死无疑。』

作是思惟,
常生思愿,
捨远而去。

观意思食,
亦復如是。

如是观者,
意思食断;

意思食断者,
三爱则断;

三爱断者,
彼多闻圣弟子于上更无所作,
所作已作故。

佛陀说要如何观察
「 意思食 」?

就譬如 :
在人民聚居的地方或城边有火,
这个火是看不到烟也看不到火焰在烧,

那时有位聪明灵慧的人,
他是背离苦而趋向乐,
厌离死亡而欣生乐之人,

他想:
「 那里有大火 ,
虽然没有烟及火焰,

但是还是要避开那里,
不要掉落火坑里,
否则一定会死的。」

这是对于可能的危险,
有一种警惕的心。

无烟隐喻为 「 想 」,
而无炎隐喻为 「 行 」,

都是看不出来的,
但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以为看不到,
危险就不存在而陷入险境。

如果都能这样思惟与期愿,
就能避开并远离危险。

修行者,
观察意思食也是要这样,

如果能这样思惟观察,
如理作意的抉择,

与想、思、行的作用远离,

那么意思食就可以断除;

意思食断除的话,
对三界爱就断除了;

三界爱断除,
多闻的圣弟子们对于解脱道的修证,

所该作的都已经作了,
就能解脱生死,

证得阿罗汉达,
趣入涅槃。

四 、识食 ( 识 )

印顺导师在
《 佛法概论 》:

「 识指 『 有取识 』,
即执取身心的与染爱相应的识。

识有维持生命延续、
帮助身心发展的力量。」

此 「 识 」
是指执取身心生命存在的识,

能攀缘色、受、想、行;

能维繫五蕴和合,
滋养生命的识。

就是大乘所讲的第八
「 阿赖耶识 」。

有「 识 」的存在,
生命才能存在,
也因此而造就我们对生命的贪着,

当「 识 」离开身体时,
一期的生命也就结束了。

佛陀开示说 :

「 诸比丘!
云何观察识食?

譬如国王,
有防逻者,
捉捕劫盗,
缚送王所 …… 」

如前须深经广说。

「 以彼因缘,
受三百矛苦觉,

昼夜苦痛,
观察识食,
亦復如是。

如是观者,
识食断知,
识食断知者,

名色断知,
名色断知者,

多闻圣弟子于上更无所作,
所作已作故。」」

佛陀为了教导弟子,
如何观察
「 识食 」
而做了一个譬喻,

他说 :
就像国王身边,
有防守巡逻,

他们抓到了盗贼,
国王命令他们将盗贼共刺了三百矛,

就如前面须深问佛陀的问题,
佛陀有很详尽的说明。

平常我们受一点伤都很痛了,
何况被矛刺了三百下,

那真是椎心刺骨,
苦不堪言的痛。

有情的生死相续,
皆因 「 有取识 」
对生命的执取。

五根对五境,
一直在受熏染,
对境界有很深的贪欲逼迫。

佛继续说 :
观察 「 识食 」
也要用这样的心情去观察思惟着,

「 识 」 总是依
「 贪婪 」 之心如盗贼,

伺机跃出攫夺猎物,
其后果就如被刺三百矛如此的苦痛。

对生命中深沉的苦,
要无时无刻的去体察它。

如此能够彻底理解
「 识 」 的过患,

从而能够断除
「 名色 」,

如此圣弟子们,
所有必须作的已经做完,
证得阿罗汉而入涅槃。

综观佛陀说
「 四食 」,

「 段食 」
所依即根身,

行者应观其犹如旷野中饥饿的父母食其子肉之苦。

佛要提醒我们,
对 「 色贪 」 要断,

就如吃了爱子般,
再爱都要断捨。

若能断捨,
即证三果
「 阿那含 」;

观 「 触食 」
能依指心、
心所,

应观其如被剥皮的牛为无数虫所啮食之苦,
真是苦不堪言。

佛要提醒我们对
「 三受 」 的执着贪爱,

欲乐都是苦的根源,
会带给我们种种的伤害及苦难。

若能断捨
「 三受 」,

即证四果
「 阿罗汉 」;

观 「 思食 」
犹如大火聚。

佛提醒我们不要以为做了别人看不到
「 想、行 」 的事,

危险就不存在而造业陷入险境。

若能断捨
「 三爱 」,

即证四果
「 阿罗汉 」;

观 「 识食 」
犹如三百钻矛。

佛提醒我们
「 识 」 总是依
「 贪婪 」之心
如盗贼处处抓取造业,
生死相续。

若能断捨对生命的贪着,
即证四果
「 阿罗汉 」。

「 思、识 」
二食以能引生后有之殊胜义。

行者若能依佛所说去观察、
思惟 「 四食 」 之理修行,

可断对生命种种的执着并止息爱欲,
即能证三果及阿罗汉。

付嘱第十

师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曰:「汝等不同余人,吾灭度后,各为一方师。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三科法门者,阴、界、入也。阴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是也。入是十二入,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六尘、六门、六识是也。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若起思量,即是转识。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若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对法外境。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此是五对也。法相语言十二对: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此是十二对也。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喜与瞋对,舍与悭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报身对;此是十九对也。」师言:「此三十六对法,若解用即道,贯一切经法,出入即离两边。自性动用,共人言语,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着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若着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得见性。但听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碍。若听说不修,令人反生邪念。但依法修行,无住相法施。汝等若悟,依此说、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宗。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如一问一对,余问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设有人问:『何名为暗?』答云:『明是因,暗是缘,明没即暗。』以明显暗,以暗显明,来去相因,成中道义。余问悉皆如此。汝等于后传法,依此转相教授,勿失宗旨。」

师于太极元年壬子,延和七月(是年五月改延和,八月玄宗即位方改元先天,次年遂改开元。他本作先天者非)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令促工,次年夏末落成。七月一日,集徒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须相问,为汝破疑,令汝迷尽。吾若去后,无人教汝。」法海等闻,悉皆涕泣。惟有神会,神情不动,亦无涕泣。师云:「神会小师却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余者不得。数年山中竟修何道?汝今悲泣,为忧阿谁?若忧吾不知去处,吾自知去处。吾若不知去处,终不预报于汝。汝等悲泣,盖为不知吾去处;若知吾去处,即不合悲泣。法性本无生灭去来,汝等尽坐,吾与汝说一偈,名曰真假动静偈。汝等诵取此偈,与吾意同,依此修行,不失宗旨。」众僧作礼,请师说偈。偈曰:

「一切无有真, 不以见于真,

 若见于真者, 是见尽非真。

 若能自有真, 离假即心真,

 自心不离假, 无真何处真?

 有情即解动, 无情即不动,

 若修不动行, 同无情不动。

 若觅真不动, 动上有不动,

 不动是不动, 无情无佛种。

 能善分别相, 第一义不动,

 但作如此见, 即是真如用。

 报诸学道人, 努力须用意,

 莫于大乘门, 却执生死智。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时,徒众闻说偈已,普皆作礼,并体师意,各各摄心,依法修行,更不敢诤,乃知大师不久住世。法海上座,再拜问曰:「和尚入灭之后,衣法当付何人?」师曰:「吾于大梵寺说法,以至于今抄录流行,目曰『法宝坛经』。汝等守护,递相传授。度诸群生,但依此说,是名正法。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衣。盖为汝等信根淳熟,决定无疑,堪任大事。然据先祖达磨大师付授偈意,衣不合传。偈曰:

「『吾本来兹土, 传法救迷情,

  一华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

师复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熟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普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悉得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听吾偈曰:

「心地含诸种, 普雨悉皆萌,

 顿悟华情已, 菩提果自成。」

师说偈已,曰:「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等慎勿观静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尔时徒众作礼而退。

大师,七月八日忽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汝等速理舟楫。」大众哀留甚坚。师曰:「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可回。」师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又问曰:「正法眼藏,传付何人?」师曰:「有道者得,无心者通。」又问:「后莫有难否?」师曰:「吾灭后五六年,当有一人来取吾首。听吾记曰:『头上养亲,口里须餐,遇满之难,杨柳为官。』」又云:「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萨从东方来,一出家、一在家。同时兴化,建立吾宗,缔缉伽蓝,昌隆法嗣。」问曰:「未知从上佛祖应现已来,传授几代?愿垂开示。」师云:「古佛应世已无数量,不可计也。今以七佛为始,过去庄严劫,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今贤劫,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是为七佛。

  「已上七佛,今以释迦文佛首传。

「第一摩诃迦叶尊者、第二阿难尊者、第三商那和修尊者、第四优波毱多尊者、第五提多迦尊者、第六弥遮迦尊者、第七婆须蜜多尊者、第八佛驮难提尊者、第九伏驮蜜多尊者、第十胁尊者、十一富那夜奢尊者、十二马鸣大士、十三迦毗摩罗尊者、十四龙树大士、十五迦那提婆尊者、十六罗睺罗多尊者、十七僧伽难提尊者、十八伽耶舍多尊者、十九鸠摩罗多尊者、二十闍耶多尊者、二十一婆修盘头尊者、二十二摩拿罗尊者、二十三鹤勒那尊者、二十四师子尊者、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般若多罗尊者、二十八菩提达磨尊者(此土是为初祖)、二十九慧可大师、三十僧璨大师、三十一道信大师、三十二弘忍大师。

「惠能是为三十三祖。从上诸祖,各有禀承。汝等向后,递代流传毋令乖误。」

大师,先天二年癸丑岁八月初三日(是年十二月改元开元),于国恩寺斋罢,谓诸徒众曰:「汝等各依位坐,吾与汝别。」法海白言:「和尚!留何教法,令后代迷人得见佛性?」师言:「汝等谛听!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吾今留一偈与汝等别,名自性真佛偈。后代之人,识此偈意,自见本心,自成佛道。偈曰:

「真如自性是真佛, 邪见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时魔在舍, 正见之时佛在堂。

 性中邪见三毒生, 即是魔王来住舍,

 正见自除三毒心, 魔变成佛真无假。

 法身报身及化身, 三身本来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见, 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从化身生净性, 净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 当来圆满真无穷。

 淫性本是净性因, 除淫即是净性身,

 性中各自离五欲, 见性刹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顿教门, 忽悟自性见世尊,

 若欲修行觅作佛, 不知何处拟求真?

 若能心中自见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 起心总是大痴人。

 顿教法门今已留, 救度世人须自修,

 报汝当来学道者, 不作此见大悠悠。」

师说偈已,告曰:「汝等好住。吾灭度后,莫作世情悲泣雨泪,受人吊问、身着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恐汝等心迷,不会吾意,今再嘱汝,令汝见性。吾灭度后,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违吾教,纵吾在世,亦无有益。」复说偈曰:

「兀兀不修善, 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 荡荡心无着。」

师说偈已,端坐至三更,忽谓门人曰:「吾行矣!」奄然迁化。于时异香满室,白虹属地,林木变白,禽兽哀鸣。十一月,广韶新三郡官僚,洎门人僧俗,争迎真身,莫决所之。乃焚香祷曰:「香烟指处,师所归焉。」时香烟直贯曹溪。十一月十三日,迁神龛并所传衣钵而回。次年七月出龛,弟子方辩以香泥上之,门人忆念取首之记,仍以铁叶漆布固护师颈入塔。忽于塔内白光出现,直上冲天,三日始散。韶州奏闻,奉敕立碑,纪师道行。

师春秋七十有六,年二十四传衣,三十九祝发,说法利生三十七载,嗣法四十三人,悟道超凡者莫知其数。达磨所传信衣(西域屈眴布也),中宗赐磨衲宝钵,及方辩塑师真相,并道具,永镇宝林道场。留传《坛经》以显宗旨,兴隆三宝,普利群生者。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终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经过一系列的新生入学流程,感觉自己像货物般安排到了货仓,这次的不同是舍友会讲白话,人也比较低得唸,还算稍微抵消了一些不适感,这个校区有多大没有去计算过,感觉自己
  • 终于忍不住了,我说我今天就不吃了吧,吃的我想。然后我没反应过来,以为真的是来修的,但是我当时胆小不敢和陌生的大人说话,就没开门,说你过一会来吧,我叫我妈回来,(
  • 终于下班了 身体不适 感觉上班 一会冷一会儿热 喝了三大杯水 量体温不发烧 10点多才缓过来劲 病人把不良情绪发泄到我身上 我就看着他 看着他 …有一个阳台的屋
  •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鼓舞了一代代军人为民族独立和祖国强大而一往无前的英雄赞歌,也将继续号召新一代军人绝不屈服,英勇
  • 可能以后也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不过还是要坚持发视频,越努力,越幸运!还是有许多同学在不断怀疑自己的背书计划,学姐想说的是:坚持+相信自己!
  • 正在此当口,得知情况的婺源江淮村镇银行客户经理主动找到了他,仅用一天时间就为其审批下了一款名为“兴农贷”的信贷产品共20万元,帮助他渡过最艰难的关口。人行婺源县
  • #弥塑[超话]# 代‮升理‬级❺⓿⓿⓿​‎ ͏ 加入不到半‮月个‬的新代理全款升级总‮级监‬别 其实做‮理代‬和减‮一肥‬个道理都是尝‮甜到‬头了才会继续下去老
  • 【通用汽车于电池产业链频频布局,目标 2025 年生产 100 万辆电动车】美国通用汽车集团CEO Mary Barra 日前接受外媒 Fox Business
  •   8年来,在京津冀版图上,轨道网、公路网建设如火如荼,从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区域国家干线铁路建设持续完善,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推进,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铁路1.5
  • 二、首选手术治疗方式头晕、耳鸣听神经瘤属于良性肿瘤,虽然一般不会造成生命危险,但如果不及时处理,会造成听力减退、耳鸣、面神经受到挤压而面瘫,严重的会影响到面部的
  • 答记者问儋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近日,我市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方舱医院、定点医院治愈出院者不断增加重返社区,这些出院(舱)感染者该如何管理?7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
  • 而当你感慨于为之动容,并在阅读中获得了启示与满足,想要归功于他时,作者却挥挥手表示,他只是客观的描述而已:“在这些被创造得十分完满的卓越时刻…在历史作为一位真正
  • 迷路性者为迷路器、前庭神经前庭核及其核上联系处两侧所接受的神经冲动不平衡引趁,眼球震颤为冲动性、水平性或旋转性。可用眼震电流描记法描记眼球震颤的性质、方向、频率
  • 去的第一天走到半山腰上,因为天气一直四十几度,有个同事已经走不动路快要中暑了,就让其他伙伴们先上山,她自己一个人咬牙坚持走上去,依然参与到搬运物资、砍树、卸货的
  • 以前笑容有多灿烂,现在内心就有多苦楚,可怜的人啊,愿时间能抹平你一切伤痛,愿阿楚能给你一些安慰,愿今后还能心存善念,愿笑容还能重上眉梢,哪怕一次也好 [心]甜美
  • #三秦新闻# 【泰国逮捕25名台湾电信诈骗嫌犯 将遣送大陆】泰国近日破获跨国电信诈骗案并逮捕44名嫌犯,其中台籍嫌犯25名,泰移民总局23日举行记者会时宣布,所
  • #jojo更新# 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当然也不是什么大日子,你不记得也很正常也不需要你用心去记。算了像您这样的大忙人怕是一辈子也想不起,那我告诉你吧今天是jo
  • ……告一段落吧,不想再复盘,也不想再去思考对与错,只想顺着时间的流逝,带走所有的负能量【#北京ETC注销可通过线上办理# 部分银行合作渠道需收取费用】日前,有媒
  • 那么今年二季度印度GDP增长了13.5%,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印度二季度GDP暴涨13.5%,让我有点吃惊,并不是说这个速度有多夸张。
  • 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劳,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 花开花落,那是起伏的人生;波峰波谷,那是燃烧的生命;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