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细六粗

~ 上自下然和尚 宣讲 ~

古德云: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
什么是三细?三细是觉体随缘的不思议变,但是正在变时,众生却在上面坚固立明,从此以后就离开了觉性。坚固立明就是妄想,本来就是觉体的不思议变。三细者,无明业相,能见相(转相),境界相。
无明业相讲的是什么?觉性根本无所谓明故,但是就能够现种种作。业者,作也。作是兴起,兴民也。兴者,大化。民者,万法。上次有讲四民──士、农、工、商,在觉体上如何解释士、农、工、商。自性中的士农工商,从自性中起种种万民。觉体中根本不必立种种明故,但是一定有他的作相,有他的兴起,有他能随缘大化的相,可是在这边要是真的觉得觉体有如是作时,就立了一个明,从此以后这叫做真无明,这叫做妄想无明。不是根本自性清净的无明,是妄想无明。
先讲到清净无明中一定有作相,一定能够随缘大化。镜子根本无所谓照故,随缘现出种种镜色,就是镜子清净无明。但他一定能随缘照,一定有作相,就能兴民,成起大化。既然能随缘照,就能转。既然随缘照,好似就有能照,见相现前,能见。因为他有作故,有大化故,就感觉到有个目标,能见。见字上面有个目,眼目,有所指,有所示,指示现前,能见。在觉体上面就是能作,能见相。既然能见,随其见故,起种种见不能及的及,随其所及,突然能及,看到他的见。见性在前,必能够成就种种见用,见的事情的成就,叫能见相。
要是真正在觉明体上来说,这三个都是不思议变,根本都是觉明体上的不思议,清净随顺,可是却在随顺上面似有所作。你要是在这上面再把无明当成妄想无明,在这个作相上就是无明不觉,生三细。但这三细就是师父常讲的,觉心就是会如是现故,所以众生却在这个现中堕在真有如是现的妄想,那是众生的生死根本。当他能够见相时,见相不及于理,你把这个见相当成了妄想无明,那见相也就是生死流转。但这里祖师讲的见相是根本性明,根本的清净,觉体的作用。讲到无明生三细要分两个方面讲,一个是众生妄想无明,一个是大觉体清净无明。本来无明,但他能够现出种种性用。
为什么说细?这所有的觉性中的作用,一剎那中,从他的能作能兴起,就是觉体的智用现前兴起处,一剎那中已经到了境界相,剎那现前,只是细分中间就有这种三种渐次。大智一定能够随缘兴起;正在兴起必有所指所示,就是能见相;于其所指,于其所示,就能够看到境界相。境,从土,土是分疆的意思;竟就是毕竟明白,随他的作用分疆。上次也讲到界,法界的界,一切业用有差别故,所以就能够界分其发。既然能够随他的作用分疆,因为见不同故,立种种界,分疆分界,就有境界相。随他所取所食,就有境界相,根本就是觉体的一剎那中就能够生出种种的智变,就是不思议变,就叫做细。
从细以后,就在境界上面,从此为缘。最后变成境界相,就在境界上面为缘,马上就转成六麤。这三细之中是看不到的,众生觉得能见时已经在境界上面说种种知法。六麤者,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大觉智性,随缘现前时,一剎那中就到了境界上,众生就在境界上面再分有觉。第一个在智相上为什么叫六麤?这个智,跟平常讲的智不一样,这个智是随大觉现前,但都是众生的妄想之中随其起照的,下面这个日就有世间的随照相,就有东升西落,初日终日后日的感觉,其实日从来不动,随众生在境界上面感受到有智时,那个智是在这上面立的,那个日就变成了随动而照。因为动而照故,在照中就觉得有动。
这个智是跟我们常说的智是不一样的,但为什么古德却在这里不说是众生的智,却一定要用智呢?因为最初的的六麤相现前时,也是大觉的根本智体,见到境界就是分疆分界,但也就是大觉的随缘而已,你不知道那还是智?你却在智上就感觉到有随动,感觉是动,但是假如在这个上面不承认是智,假如立知时,离开觉体再说知,那这样子的说法也有过失。明明就是智体,但是智体只是随动,你的智是随动,起动觉。虽然随动,但也不失日本来不动的本性,所以还是说智。总之就是觉明随缘兴起,马上在微细处就已经达到境界了,就好像镜子现前的时候就是随缘,随种种缘。
这就像我之前,好像在《华严概要》跟《金经开卷》一直讲到孤魂两个字,大觉心性就能够随缘遍照,随缘遍照是大觉心性入众的智慧,因为他随缘就能随一切众。有缘现前就能随,就是入众的智慧,但是觉心随缘显众、入众的智慧时,随缘现时都是孤。什么意思?就好像镜子,镜子一定有入众的智慧,黑来能现黑,白来能现白,大来能现大,小来能现小,所以镜子能现的智慧是入众的智慧。这个众中不能用一法去衡量他,也不能用一法去束缚他,所以叫入众。可是镜子入众当下,随缘现黑现白时就只能现一个,你说:「镜子可以黑白一切现吧?」可以,黑白一起现也是一个相。照黑也是一个相,把青黄赤白放在一起照也是一个相,所以他现出作用来的时候都是孤。他为什么能够随缘现孤?就是能随缘入众,孤其实就是入众的智慧。
为什么我们讲说要度孤魂孤魂?因为众生就是在觉心之中,随缘现时 ,堕在相上立孤,你不知道能现这个相的、能现这个孤的就是觉体的能入众智啊?所以叫度孤魂众,观想一切众生堕在这觉受上面从此以后觉得的,你只是堕在现在觉受的执着点上,你不知道整个觉受就是觉体入众的智慧,那叫做度孤魂入大觉心性的僧种。僧种叫做众。度孤魂入僧种,所以为什么叫度佛子、有情、孤魂众?度佛子叫做度其佛种,度有情叫做拔种,度孤魂叫入僧种。
这个智,众生虽然是在分疆分界中现的,但是疆界中现也就是大觉的智,入众的智慧。可是镜子要觉得有镜体的时候,就是现黑的时候说有镜,现白的时候说有镜,所以显孤之时就是镜体显时。显孤当下就是镜体显时,但是要知道镜体的智慧从来入众。镜体的智慧就是入众,晚上做大蒙山、小蒙山的时候就可以观,入孤魂,度孤魂众:凡有一切众生堕在如是执受上面,而不懂得觉体根本入众的清明,我都要度尽众生一切妄想执着,觉得好像陷在执着中的种种业力,那种叫做度孤魂。
不管堕在苦难、饿鬼道都是因为这种执受,这种执着堕在鬼道的。今天不要缘着一个鬼道相来想,觉得众生的业力上说,度一切孤魂。觉得孤时,觉得感受执着时,其实就是你觉体能入众的智慧。你只要回过头来入在众上,你只要回过头来入在你根本的觉体上,觉体虽然随缘只是现黑,只是现白,又何妨?现黑现白,虽然现的都是孤,但是这个孤再也障不了你那个入众的清明。就好像镜子随缘现黑现白,现前的时候就是黑,但是现在现的黑也障不了镜体下次还能随缘现白的智慧,这是入众的智慧。就是在这上面叫做度孤魂众,就是度他入众的僧种。
既然讲到麤,就是从境界说知。明明从这个孤中现的智,其实就是入众的智慧,但是他只执着孤了,不知道入众了。就好像镜子现黑,就觉得整个黑就是镜,整个镜就是黑了,虽然还是智,但已经离开了,就已经变成麤了,堕在麤相中了。从此以后,就在随业力境界相中的业力,随这种妄想分别,境界就是分别,分别两个字在众生的业力上叫做分开别住。事实分别里面还有一种意思,分别叫做明白。分别清楚,明白,众生却在这里面分开别住,那是众生的生死业力,分开了。真正知道分别就是明白的,那叫妙观察智。
明白的人一定不随个别的相中随他堕落流转,那种明白。你现在执着以后,以为明白,那是分开别住。什么分开?分开你的觉体,分开你的镜体,分开你清净的大圆镜智的镜体,就在上面,以为整个我的心就是黑,就住在上面,从此以后就在上面不断地流转,不断地这样子一直执着。起先的执着流转是相续相,就在上面认为说就是有实,就在上面从此以后认为觉体、整个镜子就是黑,或者整个觉体就是他,就在那边相续,其实你是在境界上的,所以叫做境界为缘长六麤,是在境界相上的。境界相其实就是三细的最末端,是觉明现处的最末端,一开始就在这边不断地相续流转。
古德讲,瞥起是病。突然眼睛好像瞥起,好像看见。好像瞥起是病,其实瞥起就好像瞖在目,眼瞖在目,眼睛好像眼瞖遮住。古人讲,一瞖在目,空华乱舞。从此以后就见种种幻相,空华乱起。瞥起就是病,古人讲什么是药呢?不续是药,你不相续就是药。众生最主要是瞥起的时候虽然是病,但要不相续时那麤相的智就会还到三细中的根本本体中来。不续,你却在这边不断地相续。
怎么样不续?不续就是上堂课讲的,居一切时,不起妄念。怎么不起?凡所有念头起处都要知道他就是觉,但有一念不知道是觉就叫做妄念。就是有一念,当然这里面分上中下根,上根人任他起都是觉,不必再守持;但是下根人要这样子不断地面对他,念念之间那个念头起来的时候告诉自己:「那是觉,那是觉。」这叫数门。六妙里面的数门,数就是念念之中要计量,不断地在心中反复地计量,「那是觉,那是觉。」等到你真正用到这个智慧、这个力的时候,所有的念头起来当下就能反观这是觉,那叫随智现前,就入到随门了。绝对没有一个人不数而能入随的。前没不计量,后面能入随的,不太可能。
因为就在这边不断地妄想相续,所以就会有感受现前,感受现前就是执受现前,执受现前就是执取。因为有受,就有他的捉持。感受相,就有捉取相。你从境界,从一瞥,瞥起以后在这上面起出感受,起到智觉,马上就觉得相续,就会随他起来,然后感受就会随他起来,执着,心性的麤相马上现前,执取相现前。
既然有执取,既然有感受,你就会在这边妄计名目,叫计名字相。在白,从此以后就立一个白,计名字相。从此在这方向中不能回头,就是计名字相。
因为起了名字以后,前面有执受,后面又有名字,在里面就起业相。这里面看古德写六麤写得多微细,刚刚讲的无明业相,那个业叫做作。这边特别讲一个起业相,叫造作,叫做起妄想造作。本来的作是根本的性德圆明,可是后面再说一个作就是造作。完全造作,随着名字不断地造作,不断地内心中就是与他相应,随他流转,与他再起种种幻觉,越入深幻觉越深。
就好像在镜的黑色一样,在镜前执着黑,就会起相续;相续故慢慢慢慢就有非常朦胧的感受现前就是执取;执取以后就计这个名字,从此以后方向就确立,名字相就堕在上面;这四个相确立以后就会发会越走越深沉,黑的感受越来越深,越走越恐怖,就一直往下堕。既然越走越深沉,在那边不断地造作,反被种种造作系缚而受他的种种势力。受他的势力就叫做业系苦相。苦者,劳也。劳就是妄想造作,不断在上面妄起力行,妄作力起,从业系苦相,就是不断是从这边轮回。
这是三细六麤。
「文檔初稿节录于《华严概要讲述》08-1/2 - 上自下然法师 宣讲55:00」
阿弥陀佛!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先厌离声闻、缘觉诸小乘法,发心勤求无上菩提。故我今时为汝开示第一义谛。如何复将世间戏论妄想因缘而自缠绕?汝虽多闻,如说药人,真药现前不能分别。如来说为真可怜愍!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当来修大乘者通达实相。阿难默然,承佛圣旨。

 

世尊告阿难言:汝先厌离声闻、缘觉诸小乘法,发心勤求无上菩提,故我今时,为汝开示第一义谛:佛告诉阿难,因为你要回小向大,所以对机说法,我就要讲大法啊。这个「第一义谛」就是前面已经将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这四处会相归性。注意,这些会相归性都是讲的一心三藏。如何复将世间戏论妄想因缘而自缠绕:你怎么还在执著世间那个戏论法?讲因缘法是当初的方便引导,它不究竟啊,那哪是我的初衷呀?

汝虽多闻,如说药人,真药现前不能分别:「说药人」是什么?空打口头禅。许多口头禅是对的,可是对于不懂的人,口头禅没有用处。

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当来修大乘者通达实相:「大乘」,就是如来藏法门,「实相」,就是究竟真相。大乘法以一实相印来印证一切万法。怎么一实相印呢?十方三世一切万法就是一个念,这就是真话,这就是实相,这就是本来面目。一实相印就是不二法门,都是我们一个念在变现。无量即是一,一即是无量。空也好,有也好,长也好,短也好,都是一个念在变现。你说眼根对色尘能生眼识,到底谁生谁啊?眼根就是色尘,色尘就是眼识,是不是自己变化的?它没有谁生谁,都是一个念。我们现在受苦是不是冤枉受苦?白白地心里还不舒服,白白地担惊受怕。

 

阿难!如汝所言,四大和合发明世间种种变化。阿难!若彼大性体非和合,则不能与诸大杂和,犹如虚空,不和诸色;若和合者,同于变化,始终相成,生灭相续,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阿难!如水成冰,冰还成水。

 

四大和合发明世间种种变化:四大和合而成就世界万法。「发明」,就是成就;「种种变化」,就是世界万法,从有情到无情统统在内。

若彼大性体非和合,则不能与诸大杂和:佛先采取笼统的办法,来破除这个和合或者不和合相。注意,破和合相不是破了就完了,还要破不和合相,这就体现出圆顿大法的圆融。这个「若」,既可以解释为假设、如果,也可以解释为如此。四大:即地、水、火、风。

「体非和合,则不能与诸大杂和」,如果我们执著于这种常性不变,那么地、水、火、风这个四大——注意,四大里面就有无量的元素,那就涉及到无量的万法——就不能因缘和合,就不能产生十法界千变万化之相。打个比喻,泥巴是坚硬的,那遇不到水、不与水和合,它就不能化成泥浆。

犹如虚空,不和诸色:就像虚空跟桌椅板凳一样,各是各的。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能不能有个肉团在这里啊?统统都是泥巴瓦块,统统都是地、水、火、风。严格地来讲,连这个桌椅板凳都不能存在,其实来讲,就是一个木头疙瘩,本身是不是都是地、水、火、风啊?

若和合者,同于变化,始终相成,生灭相续,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若和合者」,是执著于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随缘,而不允许它不变。真心本来面目随缘显现万法,万法当下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如果我们仅仅执著于随缘而不允许不变——也叫执相昧性、执事昧理,那会形成什么局面呢?泥巴遇到水以后就变成泥浆,它永远再也不会变成硬泥巴。那事实上,泥浆能不能变成硬泥巴呀?只要水蒸发了以后,凝结了就是很坚固的硬泥巴。那么火遇到水是不是就变成热水啊?但我们热水能不能变成火啊?热水那个热量本身是不是就是火?那热水冷了以后,火失去没有?热水冷了以后,那火是不是传播到虚空里去了?它有没有损失一毫?

只有明白了一心三藏,来解释这段经才能到位。一定不要忘记了,我们从一开始就讲的一心三藏。你不抓住这个根本,教学是个大问题,会把人家越教越糊涂。回到经文,如果是第一种情况非和合相的话,有没有哪个诸佛菩萨出来教化众生啊?永远也没有,成一个佛就了事了,与这个世界没有关系了,世界上就没有这个人了。我们就把这两种情况圆融起来观照。

所以「同于变化」,我们始终在那种所谓的因缘和合中变来变去。今天是人,明天是鬼,下一辈子是牛……变来变去,永远不能了生脱死。「始终相成」,开始也好,结束也好,生命的转变也好,都是在这种生住异灭的生死中变化。

「生灭相续」,生了以后死,死了以后再生、再死,形成这种过程。「生死死生」,心粗的人只看到生死死生。心细的人观照到「生生死死」。怎么叫「生生死死」啊?举个例子。人断气以后是不是死了?再进入中阴身期间是不是生了?断气以后进入中阴身是第一次生,中阴身结束以后投胎叫第二次生,叫「生生」。「死死」是这一期生命死了,进入中阴身期间,这个过程结束再去投胎,中阴身死了,是不是「死死」?「死死生生」。

「如旋火轮,未有休息」,「旋火轮」,就是用一根铁丝悬着一块木炭,然后这么舞起来。其实就是一块木炭,你看到始终是一个火圈。

如水成冰,冰还成水:冰和水是相,它的本性是什么?就是一个润性,也叫湿性。所以冰和水是我们心中的一念润相、一念湿相。就是我们这一念湿相,随缘显现为水,或者随缘显现为冰。变来变去,它是个湿性。

对于「冰水相还」这段,智定大师的论述非常精彩。「冰水相殊,湿性无二」,相不一样,性是一样。「藏性随净则圣」,藏性就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如来藏性。「随染则凡,若了真妄二体一切妄计」,真妄二体是不是一个藏性啊?真就是妄,妄就是真。「当下情亡」,情就是我们的情执、迷惑颠倒,当下情亡便是当下解脱。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先厌离声闻、缘觉诸小乘法,发心勤求无上菩提。故我今时为汝开示第一义谛。如何复将世间戏论妄想因缘而自缠绕?汝虽多闻,如说药人,真药现前不能分别。如来说为真可怜愍!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当来修大乘者通达实相。阿难默然,承佛圣旨。

 

世尊告阿难言:汝先厌离声闻、缘觉诸小乘法,发心勤求无上菩提,故我今时,为汝开示第一义谛:佛告诉阿难,因为你要回小向大,所以对机说法,我就要讲大法啊。这个「第一义谛」就是前面已经将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这四处会相归性。注意,这些会相归性都是讲的一心三藏。如何复将世间戏论妄想因缘而自缠绕:你怎么还在执著世间那个戏论法?讲因缘法是当初的方便引导,它不究竟啊,那哪是我的初衷呀?

汝虽多闻,如说药人,真药现前不能分别:「说药人」是什么?空打口头禅。许多口头禅是对的,可是对于不懂的人,口头禅没有用处。

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当来修大乘者通达实相:「大乘」,就是如来藏法门,「实相」,就是究竟真相。大乘法以一实相印来印证一切万法。怎么一实相印呢?十方三世一切万法就是一个念,这就是真话,这就是实相,这就是本来面目。一实相印就是不二法门,都是我们一个念在变现。无量即是一,一即是无量。空也好,有也好,长也好,短也好,都是一个念在变现。你说眼根对色尘能生眼识,到底谁生谁啊?眼根就是色尘,色尘就是眼识,是不是自己变化的?它没有谁生谁,都是一个念。我们现在受苦是不是冤枉受苦?白白地心里还不舒服,白白地担惊受怕。

 

阿难!如汝所言,四大和合发明世间种种变化。阿难!若彼大性体非和合,则不能与诸大杂和,犹如虚空,不和诸色;若和合者,同于变化,始终相成,生灭相续,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阿难!如水成冰,冰还成水。

 

四大和合发明世间种种变化:四大和合而成就世界万法。「发明」,就是成就;「种种变化」,就是世界万法,从有情到无情统统在内。

若彼大性体非和合,则不能与诸大杂和:佛先采取笼统的办法,来破除这个和合或者不和合相。注意,破和合相不是破了就完了,还要破不和合相,这就体现出圆顿大法的圆融。这个「若」,既可以解释为假设、如果,也可以解释为如此。四大:即地、水、火、风。

「体非和合,则不能与诸大杂和」,如果我们执著于这种常性不变,那么地、水、火、风这个四大——注意,四大里面就有无量的元素,那就涉及到无量的万法——就不能因缘和合,就不能产生十法界千变万化之相。打个比喻,泥巴是坚硬的,那遇不到水、不与水和合,它就不能化成泥浆。

犹如虚空,不和诸色:就像虚空跟桌椅板凳一样,各是各的。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能不能有个肉团在这里啊?统统都是泥巴瓦块,统统都是地、水、火、风。严格地来讲,连这个桌椅板凳都不能存在,其实来讲,就是一个木头疙瘩,本身是不是都是地、水、火、风啊?

若和合者,同于变化,始终相成,生灭相续,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若和合者」,是执著于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随缘,而不允许它不变。真心本来面目随缘显现万法,万法当下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如果我们仅仅执著于随缘而不允许不变——也叫执相昧性、执事昧理,那会形成什么局面呢?泥巴遇到水以后就变成泥浆,它永远再也不会变成硬泥巴。那事实上,泥浆能不能变成硬泥巴呀?只要水蒸发了以后,凝结了就是很坚固的硬泥巴。那么火遇到水是不是就变成热水啊?但我们热水能不能变成火啊?热水那个热量本身是不是就是火?那热水冷了以后,火失去没有?热水冷了以后,那火是不是传播到虚空里去了?它有没有损失一毫?

只有明白了一心三藏,来解释这段经才能到位。一定不要忘记了,我们从一开始就讲的一心三藏。你不抓住这个根本,教学是个大问题,会把人家越教越糊涂。回到经文,如果是第一种情况非和合相的话,有没有哪个诸佛菩萨出来教化众生啊?永远也没有,成一个佛就了事了,与这个世界没有关系了,世界上就没有这个人了。我们就把这两种情况圆融起来观照。

所以「同于变化」,我们始终在那种所谓的因缘和合中变来变去。今天是人,明天是鬼,下一辈子是牛……变来变去,永远不能了生脱死。「始终相成」,开始也好,结束也好,生命的转变也好,都是在这种生住异灭的生死中变化。

「生灭相续」,生了以后死,死了以后再生、再死,形成这种过程。「生死死生」,心粗的人只看到生死死生。心细的人观照到「生生死死」。怎么叫「生生死死」啊?举个例子。人断气以后是不是死了?再进入中阴身期间是不是生了?断气以后进入中阴身是第一次生,中阴身结束以后投胎叫第二次生,叫「生生」。「死死」是这一期生命死了,进入中阴身期间,这个过程结束再去投胎,中阴身死了,是不是「死死」?「死死生生」。

「如旋火轮,未有休息」,「旋火轮」,就是用一根铁丝悬着一块木炭,然后这么舞起来。其实就是一块木炭,你看到始终是一个火圈。

如水成冰,冰还成水:冰和水是相,它的本性是什么?就是一个润性,也叫湿性。所以冰和水是我们心中的一念润相、一念湿相。就是我们这一念湿相,随缘显现为水,或者随缘显现为冰。变来变去,它是个湿性。

对于「冰水相还」这段,智定大师的论述非常精彩。「冰水相殊,湿性无二」,相不一样,性是一样。「藏性随净则圣」,藏性就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如来藏性。「随染则凡,若了真妄二体一切妄计」,真妄二体是不是一个藏性啊?真就是妄,妄就是真。「当下情亡」,情就是我们的情执、迷惑颠倒,当下情亡便是当下解脱。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异国恋异地恋分手怎么挽回前男友男朋友女朋友怎么挽回爱情婚姻家庭老公老婆##异国恋异地恋分手怎么挽回前男友男朋友女朋友怎么挽回爱情婚姻家庭老公老婆#成年人的告
  • 不离开,因为心在;不放弃,因为爱在;不停滞,因为路在!#诗歌[超话]#作品89号:山寨离歌(歌词原创)肠断了山路不会断闭上眼天还是会亮火堆上添把柴你走吧迎亲的队
  • 跟朋友讨论醉虾我:虾完全醉死了的就不好吃了,一定要在还是活的时候去吃,放到嘴里还会弹动的那种,一口咬掉虾头,特别爽。他:作为虾的视角,一个大自己无数倍的庞然大物
  • 她想,等到她能发光的时候,她就把一整年的美梦,全部都送给那个即将入睡的人。”月亮婆婆笑道,“每个人都是星星,是星星就一定会发光的。
  • 【电影《外来书记》在建平开拍】由北方联合影视集团、辽宁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反映我省驻村扶贫“第一书记”事迹的主旋律院线电影《外来书记》将于9月16日在朝阳市建平
  • 好好珍惜眼前的人,好好经营你们的爱情,千万别让细节打败了爱情,别以为所有人都会在原地等你,也许你一个转身,曾经相拥的人,就真的成为陌路了。当我发现还有你的时候,
  • 人生的路上,有多少遇见,虽未曾相见,却一直感念在心底,仿佛相识很久,虽然你有你的风景,我有我的天空,但我们依然会因为某一共识,而相知,相惜,也许这种感情是淡淡的
  • 想象你是一只蛹,即便茧是黄金做的又如何,但如果你是一只可以飞翔的蝶,那么不管身在何处,都是自由自在的,自然也不会去在乎那层黄金做的茧了,可大部分人宁愿待在茧里,
  • 还记得初中物理老师讲过 最好的朋友不需要太多有两三个就好了 可能是我的厚脸皮和太话唠性质 让我能拥有几个会包容我小脾气 关心我爱我的 很好很好的朋友[嘻嘻
  • 二、平台社区团购的流量来自微信群,因此需要打造的平台是微信群+小程序,当然如果担心小程序存在被封的风险,也可以采取微信群+商城的平台模式。比较安全的操作如下:域
  • 短暂而又漫长的一段旅程,就要快结束了,随之结束的,还有21世纪的这个10年代,我也马上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大人了,此行出行,我思考了太多的东西,想要说出来,却无法用
  • 你换了新手机 好看的照片便都在你那里了一觉睡到大中午的感觉很幸福赖床的感觉 是早睡再久都不能弥补的第一个中秋 熟悉的城市 陌生的角落像与你在一个无人相识的城市过
  • 所以,每一个人的人生路上都是千变万化,距离产生美!而从一个人的精神理想层面上理解,可能会路漫漫兮其悠远!
  • 说起来还挺感谢那段经历的,不然我也不会想着要改变,也就不会有现在的我。同级生的欺负孤立、高年级同学的嘲笑侮辱和恐吓、还有来自家庭的不公平待遇...不过那时的我也
  • 杭州全切双眼皮+去脂:【投稿】没开眼角是因为医生说我开了眼角会显得凶和老,而且我日常不化妆,所以疤痕会比较明显关于宽度,医生设计完之后量发现有8mm,但其实我本
  • David Bowie的来自美丽肥肥Talk Talk这张是被封面吸引,后来才知道原来是alternative rock的先驱,coool~太快乐了‍♀️人生能
  • 2020年网播青春剧,哪一部是你最期待的?3:杨超越、许魏洲、施诗、李嘉铭、姜梓新、刘淼麟、钟祺、周俐葳《仲夏满天心》4:于朦胧、苗苗《青春抛物线》5:秦岚、高
  • 这个点睡了的就是一帮天使,是可爱鬼,是成语里的出类拔萃,俗语里的花见花开,是沉睡在美好人间的一朵睡莲,是寄情于生活的筑梦者,是天上掉钱也不在乎的富家子弟,是一夜
  •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超话]# 记得否小小的你踮起脚尖,想要伸手抓住阳光到如今韶华易逝,良辰美景你透过小小的镜头触摸光影的足迹那是一池碧波泛起阵阵涟漪亦或是那
  • #日常# 下周终于要mid-break了,虽然还是有一篇2000+和一篇5000+的论文due着我1号交[失望]每次压力大的时候就会在睡前跟Adrian打电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