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上说:学佛之人不应该求人间十样东西
心灵的净土 今天

学佛之人不应该求人间十样东西,

佛经上说: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恼,以病苦为良药。

经常“求菩萨保佑我不要有病”,实际上,如果一个人身上没有毛病,慢慢的欲望贪心就会来了。哪一个人不是吃了苦之后才来学佛,想找一条求生之道?有的人年轻的时候不学佛,因为身体好,从来不生病,吃喝玩乐。身体没病,就会有贪欲生出来,慢慢的就会破戒退道,戒律不遵守,道心散去。家里有个精神病的孩子,爸爸妈妈不会退道的,因为他们知道孩子还没救好,所以天天念,等孩子好了,什么都好了,身体好了,接下来就会觉得“可以了,我念好了”,就是退道。知病性空,要知道身体上的病都是空的,身体的病会好。本性才是真的,身体是外围的,内心不能生病。生病的人不要烦恼,因为苦了才知道要修心,佛法界在丛林制度的时候提倡苦修行就是这个道理,不苦的人不会好好修行,吃过苦的人才知道好好珍惜人生。

二、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骄奢起,必欺压一切。体难本妄,难亦奚伤?以患难为解脱。

处世不要求没有难,这个世界上,没有难的事情不要求,不可能的,一波三起。如果没有难的话,这个人就会骄傲,做一件事情成功一件,一定会骄傲。西游记中当年唐三藏取经,观世音菩萨天天在唐三藏头上照看着他,还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世界上如果无难的话,就会骄傲、奢侈,骄奢心生起,就会去欺压别人。一个做什么都能成功的人经常会骂人“你这个人真笨,你怎么都不懂的……”体难本妄,身体就会发难,本性就会忘记。难亦奚伤,难,连伤口都无法愈合。以患难为解脱,当一个人有难再去努力,最后得到成功的时候,才是真正的修成佛。

三、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学躐等,必未得谓得。解障无根,即障自寂,以障碍为逍遥。

研究自己的本性,希望求到没有障碍。实际上,如果心没有障碍,所学道业就会慢慢失去,躁进,急躁,必定会没有得到法益而自称得到法益。心中如果没有障碍的学佛,就会觉得自己都是对的。师父让你们问问题,就是让你们有疑问,然后帮你们解决,又有疑问再解决,你们就不会贡高我慢,不会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能和别人讲。

四、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愿不坚,必未证谓证。究魔无根,魔何能娆?以群魔为法侣。

不求心中没有魔障,人的一生魔障不断,只要有佛的地方就会有魔,只要有善心的时候就会有魔心出现,想去帮助别人的时候就会有阻碍出现,道理都是一样。积累功德如果没有魔障,誓愿就会不坚固;誓愿不坚固,必定未证得正果。不能说魔性没有,因为魔性虽然有,但魔性没有根,在我们的八识田中、九识田中,般若心中是没有魔能够种扎在自己的内心,而只有佛种扎在自己的心中,所以魔没有根,佛有根。希望大家懂得这一点,就会相信,虽然我很难过,虽然我被魔困扰,我天天很难过,但是他一定会去了,因为魔是没有根的,而佛性永远战胜魔性,这就是佛必定能够战胜邪魔。

五、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志轻慢,必称我有能。成事随业,事不由能,以事难为安乐。

做任何事情,不求容易成功。如果事情很容易成功,你的志气就会存骄慢心。很多人修心,看见了菩萨,马上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学台长给别人看图腾了,最后图腾没看好,自己头痛了。志意轻忽骄慢,一个人很骄傲,贡高我慢,必定会夸耀自己很有能耐,考量事情的成败,也会随着宿业而锐减。一个人骄傲之后不会有很多成功的因素,因为他不当心了。出事的都是不当心的,刚学车的时候不会出事,等到自以为开的很好,很神气,听听音乐,思想不集中,就撞车了。

六、交情不求益我。情益我,则亏失道义。亏道义,必见人之非。察情有因,情乃依缘,以弊交为资粮。

做人的交情、和别人相处,不要求别人一定对我好,给我受益,经常让别人给自己受益,就会亏欠道义。和人打交道,整天想占人便宜的,就是小人;整天想付出的,就是圣人。不要去看别人的不好。要看到任何事情的因缘,人间不管交情和亲情,都是依缘分而起,有缘人才能布施道义。以亏己利他的交情才能得到真正的资粮,让自己吃亏的人,别人才会真正帮助你,你才会吃小亏占大便宜。

七、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内心自矜。内自矜,必执我之是。观人妄为,人但酬报,以逆人为园林。

与人交往不求随顺适应自己,不要占人便宜,否则容易引发傲慢心。内心傲慢,必定会执著我的正确。一个人以为自己正确,才会做出很多虚妄的行为,所以很多人难以理喻。人只是在酬还业报,不管对谁,不管别人是否适合做你的朋友,都要做功德圆满林。

八、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意有图,必华名欲扬。明德无性,德亦非实,以施德为弃屣。

帮助别人不要等待别人给你回报。有意图等待别人回报,会活得很辛苦,整天为名,等别人给你面子,慢慢会缺乏道德,把很多好的东西废掉。你对一百个人好,不求回报,等有二十个人对你很好的时候,你会感觉“我怎么这么幸运,怎么有这么多人对我好”,因为你布施的时候没有想到回报。如果你对二十个人好,等待二十个人的回报,哪怕回报了十八个,你心里还是不开心,“这两个小气鬼,我对他们这么好,他们都没有回报我”,两个人就会让你把十八个人对你的好全部去除。所以,不要图回报,也是一个境界。

九、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必动。痴心动,必恶利毁己。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为富贵。

见到人家的利益钱财,不要想着自己去 分,一想到这里有自己的份,痴心会蠢动,痴心蠢动必定争夺财利,毁损己德。所以不要去争利益。

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人我未忘。存人我,必怨恨滋生。忍抑为谦,抑何伤我?以受抑为行门。

一个人被人冤枉,不求去申辩。申明冤屈,则人我未能忘怀。心存人我,必定会滋生怨恨。安忍冤屈为己谦德,去怨恨自己怨恨别人,你去跟别人讲的时候,心里很难过,越解释反而会伤自己,举一个例子就是伤自己一次。佛法界说“忍辱精进”,一个人忍辱了,也能精进。

坐禅就是一个不断放下的过程

坐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放下的过程。不断地放下,而不是不断地提起。当然彻底地放下,也是彻底地提起。通常我们讲提起,就是心容易住著在一些现象上。

《六祖坛经》里六祖大师说:“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不住法”的法,包括了世间法,世间的恶、善;也包括出世间法。

出世间法为什么也不住著呢?因为你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你的心经常惦记它,或者把你已经得到的境界放在心上,这些其实都是障碍,所以无所住本身就是法,就是道。

有的同修对于坐禅之中或之后很多的感觉、幻相、幻觉很在意,说看见什么影像了,看见什么情景了,听到什么声音了,或者是梦见什么了。有的同修甚至心里暗暗得意,沾沾自喜,也跟别的人交流。

所有在静坐中所发生的由感官(眼、耳、鼻、舌、身、意)感触到的异常现象,都是幻相,都得放下。可能这样讲让很多人很伤心,因为费了老大劲,就有这么点感觉,现在你说都是幻觉,要放下,那他们怎么能乐意呢!

坐禅的人沉溺在由坐禅带来的各种奇异的现象和幻觉中,乃至于沉溺在由静坐带来的那种身心的混混沌沌、没有什么太多念头这种舒服的感觉中,这后面是有一些心理机制、心理背景的。

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坐禅的人有一些被压抑的东西没有舒展开,比如,受到别人的尊重、自信、自我肯定,这些没有完全舒展和实现,于是就有人把坐禅中得到的那些东西作为一种满足、一种补偿。

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这样的修行人容易与现实生活脱节,厌离现实生活,跟周围的人不合作,自我封闭。我们知道在修行人中,也有远离人世的头陀行,也有深山老林的闭关苦行,也有出离心生起的厌离行。

但是,前面说的这种坐禅的偏差,和刚才讲的不一样,它们是两种,不要搞错。前面我所说的沉溺在坐禅的各种奇异幻觉里,作为对现实生活、心灵世界一些漏洞的补偿,这种情况是一个修行的错误,应该要避免。

有的同修可能还会说,我的感觉不是幻觉,很真实。不要说你坐禅的感觉是幻觉,就是你现在摸你的身体,够真实的吧,这也是幻。

可能还有一些人坐禅的时候,得到一种特异感知能力,比如预见一件事情的能力等等,后来都得到了印证,难道不是真的吗?这个也一样,应该说更可怕,因为你更容易沉溺在这种能力中。

一旦你沉溺在这种能力中,你的修行也就停下来了,甚至可以说划句号了。就像你从石家庄坐车到北京,离北京还远着,在定州那儿有个花园很漂亮,你进去歇会儿,一进去就不出来了,你以为那个花园是北京,这就被耽误了。

那么你们就要问一个问题:你说要我们坐禅,究竟要干什么?其实前面已经跟大家讲过了,我们之所以轮回,我们跟佛之间根本的差异在于一个见地——佛是佛见,我们是众生见。佛的见是如实见,我们是颠倒见。

这个见,当然可以用语言文字去表达,但是,根本上是在起心动念处,心和境相对的时候发生作用的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会整个改变你的世界观、人生观,改变你眼见、耳闻、鼻嗅、舌尝、身触、意想六根运作的方式。虽然你还是听,还是见,但是不一样了,主客观颠倒了。

在古代禅师们讨论修行的时候,也有这样的公案。有个禅师觉得修行很到家,点一柱香,把腿一盘,在香点完之前,能坐脱立亡。坐化,这个厉害啊!坐化之后把身体一烧,烧出很多舍利。但是,另外一位禅师就说,你就是坐脱立亡,烧出再多的舍利,不如下得一句转语。

下得一句转语是个禅宗术语,它指的是禅师在对答之间,表现自己跟佛一样见地的那一句话。因为跟佛一样的见地,不是以一种特异能力来表现的,也不是以五眼六通来表现的,那个见地就在禅师们的机锋往返之中,你和盘托出的、流露的真正的那个东西。你有了这个,就见与佛齐。

跟有些宗派和传承比,这可以说是禅宗不共的地方。我们知道,现在汉传佛教之外,有的传承的修行不是这种思路。禅宗的思路,如我刚才讲的,重视见地,“只贵子见地”,甚至有的禅师说“不贵子行履,只贵子见地”,不重视你的行,只重视你的见地。

“行履”是什么意思啊?比如,我一晚上没睡觉,彻夜打坐,我如何地苦行,这个不重视,重视的是见地。当然没有得到那个见地之前,我们还得用功,还得有行履。这是它的不共的地方。

我们现在打禅七,没有让你们所有的人都必须参话头,但是如果你们能树立我刚才所讲的这种修行的正见,你坐在那儿具体操作怎么用功,并不是第一重要的。第一重要的是关于你修行的正见,究竟想干什么,为了什么,要什么,这个重要。以这种正见去统摄和指导你的修行,那就是禅。

也有的同修在坐禅之后做一些梦,梦境就更不真实。梦境有时是我们现实生活的思想、愿望、欲望心中情结的流露,也有的是我们在坐禅深入以后,内心深处潜伏的意识种子、业的种子表现在梦中,以图像显现,就像一些故事。

再打个比喻,就像一个作家,他写电影剧本,肯定最早是有一个基本的想法。不管这个电影剧本演出来有多么地生动,它的来源是一些基本的理念、想法和素材。

我们心里也有这些剧本的原型,平时显现不出来,静坐深入,白天的意识活动趋于平静,在梦中,这些深处的东西就翻出来了。所以,也不可依梦境生出很多的见解、想法来,也要让它过去,还是那一句“心不住法”。

有的人做有预见性的梦,你也不要以为奇怪,也不要沾沾自喜。因为我们对自己的心并不了解,它有很深层次的心意识,它本身就是超越时间的,超越过去、现在、未来,它有过去的信息,也有未来的信息。所谓过去、现在、未来是时间,而时间是依分别建立的。

有的同修坐禅以后意识活动很敏锐,作诗、作偈,这也是一个禅病。如同刚才我所讲的,从石家庄到北京,走到定州停下来了,有个花园进去转不出来了。为什么呢?因为在静坐中,由于内心的平静,造成你的心智敏锐、才情横溢、下笔万言、滔滔不绝,这个没有什么,你要是执著它,就是病了。

有时候看看写的偈子,好像也蛮有点味道。古代开悟的人不是写偈子吗?我也能写,是不是也到家了呢?这不一样,这是一种病,是你的意识现象。

你的意识就像猴子一样,很聪明,可以变出各种花样来,它在搞鬼。古代的禅师开悟以后写的偈子是怎么来的呢?他是得到了根本的正见,在根本正见的指导下流露出来,它不是意识的花样。

以敏锐的心智这种力量玩点意识的花样,比如写这些偈子,并不难。所有的凡夫都能做到,没有什么奇特,不要以为是什么,也不要被你写的东西陶醉了——这个又是泼冷水了,意思是你得放下。

事实上,古代大德的开示中说,你就是明心见性,真正见到了那个,你还得放下;你已经体悟了自己跟佛平等无二的心性,你还要把你体悟的那个境界放下,那才是真正的体悟。最后是什么呢?《楞严经》里讲:“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这个让我们听着有点沮丧,其实无所得一定就无所不得。就像我们用一个杯子装水装得很少,用碗装更大,用更大的容器更大,不管多么大都是有限;你只有把容器打碎掉,同虚空一样,那才是无边的。你也不要执著虚空的相状,执著又是有边。最终到达的是这个方向。

因此,赵州和尚在他的师父南泉普愿禅师跟前问:如何是道?南泉禅师说:平常心是道。现在的人可能经常讲“平常心是道”,但是这句话分量相当重。

这个平常心可不是一般的,而是经过了修道的各种历程,得到、放下,再得到、再放下……层层地超越,层层地放下,最后归于平常心。“饥来吃饭困来眠”,饿了就吃、困了就睡,这个有什么,我们都会!不然,你这个会,跟祖师的会有天壤之别。

有这样一个方向以后,我们就不会被坐禅中自己丝丝点点的这些感觉所迷惑。古人也有讲,坐禅中,你贪著于这些幻相的幻觉,叫“鬼窟里做活计”,这是个比喻。

“鬼窟里做活计”是说的阴境,都在五蕴之中,没有超出五蕴,心只要有执著,就是阴境。虚云老和尚有时候又比喻是“闹鬼”。这样一执著就是阴境,不执著就是坦荡的光明相,差异就在这里。希望有上面说的这些情况的同修们,自己警策、观照和调整。

转自佛弟子文库
明海法师 https://t.cn/RXG1rlH

[心]佛经上说:学佛之人不应该求人间十样东西[心]

学佛之人不应该求人间十样东西,
佛经上说: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恼,以病苦为良药。

经常“求菩萨保佑我不要有病”,实际上,如果一个人身上没有毛病,慢慢的欲望贪心就会来了。哪一个人不是吃了苦之后才来学佛,想找一条求生之道?有的人年轻的时候不学佛,因为身体好,从来不生病,吃喝玩乐。身体没病,就会有贪欲生出来,慢慢的就会破戒退道,戒律不遵守,道心散去。家里有个精神病的孩子,爸爸妈妈不会退道的,因为他们知道孩子还没救好,所以天天念,等孩子好了,什么都好了,身体好了,接下来就会觉得“可以了,我念好了”,就是退道。知病性空,要知道身体上的病都是空的,身体的病会好。本性才是真的,身体是外围的,内心不能生病。生病的人不要烦恼,因为苦了才知道要修心,佛法界在丛林制度的时候提倡苦修行就是这个道理,不苦的人不会好好修行,吃过苦的人才知道好好珍惜人生。

二、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骄奢起,必欺压一切。体难本妄,难亦奚伤?以患难为解脱。

处世不要求没有难,这个世界上,没有难的事情不要求,不可能的,一波三起。如果没有难的话,这个人就会骄傲,做一件事情成功一件,一定会骄傲。西游记中当年唐三藏取经,观世音菩萨天天在唐三藏头上照看着他,还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世界上如果无难的话,就会骄傲、奢侈,骄奢心生起,就会去欺压别人。一个做什么都能成功的人经常会骂人“你这个人真笨,你怎么都不懂的……”体难本妄,身体就会发难,本性就会忘记。难亦奚伤,难,连伤口都无法愈合。以患难为解脱,当一个人有难再去努力,最后得到成功的时候,才是真正的修成佛。

三、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学躐等,必未得谓得。解障无根,即障自寂,以障碍为逍遥。

研究自己的本性,希望求到没有障碍。实际上,如果心没有障碍,所学道业就会慢慢失去,躁进,急躁,必定会没有得到法益而自称得到法益。心中如果没有障碍的学佛,就会觉得自己都是对的。师父让你们问问题,就是让你们有疑问,然后帮你们解决,又有疑问再解决,你们就不会贡高我慢,不会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能和别人讲。

四、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愿不坚,必未证谓证。究魔无根,魔何能娆?以群魔为法侣。

不求心中没有魔障,人的一生魔障不断,只要有佛的地方就会有魔,只要有善心的时候就会有魔心出现,想去帮助别人的时候就会有阻碍出现,道理都是一样。积累功德如果没有魔障,誓愿就会不坚固;誓愿不坚固,必定未证得正果。不能说魔性没有,因为魔性虽然有,但魔性没有根,在我们的八识田中、九识田中,般若心中是没有魔能够种扎在自己的内心,而只有佛种扎在自己的心中,所以魔没有根,佛有根。希望大家懂得这一点,就会相信,虽然我很难过,虽然我被魔困扰,我天天很难过,但是他一定会去了,因为魔是没有根的,而佛性永远战胜魔性,这就是佛必定能够战胜邪魔。

五、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志轻慢,必称我有能。成事随业,事不由能,以事难为安乐。

做任何事情,不求容易成功。如果事情很容易成功,你的志气就会存骄慢心。很多人修心,看见了菩萨,马上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学台长给别人看图腾了,最后图腾没看好,自己头痛了。志意轻忽骄慢,一个人很骄傲,贡高我慢,必定会夸耀自己很有能耐,考量事情的成败,也会随着宿业而锐减。一个人骄傲之后不会有很多成功的因素,因为他不当心了。出事的都是不当心的,刚学车的时候不会出事,等到自以为开的很好,很神气,听听音乐,思想不集中,就撞车了。

六、交情不求益我。情益我,则亏失道义。亏道义,必见人之非。察情有因,情乃依缘,以弊交为资粮。

做人的交情、和别人相处,不要求别人一定对我好,给我受益,经常让别人给自己受益,就会亏欠道义。和人打交道,整天想占人便宜的,就是小人;整天想付出的,就是圣人。不要去看别人的不好。要看到任何事情的因缘,人间不管交情和亲情,都是依缘分而起,有缘人才能布施道义。以亏己利他的交情才能得到真正的资粮,让自己吃亏的人,别人才会真正帮助你,你才会吃小亏占大便宜。

七、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内心自矜。内自矜,必执我之是。观人妄为,人但酬报,以逆人为园林。

与人交往不求随顺适应自己,不要占人便宜,否则容易引发傲慢心。内心傲慢,必定会执著我的正确。一个人以为自己正确,才会做出很多虚妄的行为,所以很多人难以理喻。人只是在酬还业报,不管对谁,不管别人是否适合做你的朋友,都要做功德圆满林。

八、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意有图,必华名欲扬。明德无性,德亦非实,以施德为弃屣。

帮助别人不要等待别人给你回报。有意图等待别人回报,会活得很辛苦,整天为名,等别人给你面子,慢慢会缺乏道德,把很多好的东西废掉。你对一百个人好,不求回报,等有二十个人对你很好的时候,你会感觉“我怎么这么幸运,怎么有这么多人对我好”,因为你布施的时候没有想到回报。如果你对二十个人好,等待二十个人的回报,哪怕回报了十八个,你心里还是不开心,“这两个小气鬼,我对他们这么好,他们都没有回报我”,两个人就会让你把十八个人对你的好全部去除。所以,不要图回报,也是一个境界。

九、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必动。痴心动,必恶利毁己。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为富贵。

见到人家的利益钱财,不要想着自己去 分,一想到这里有自己的份,痴心会蠢动,痴心蠢动必定争夺财利,毁损己德。所以不要去争利益。

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人我未忘。存人我,必怨恨滋生。忍抑为谦,抑何伤我?以受抑为行门。

一个人被人冤枉,不求去申辩。申明冤屈,则人我未能忘怀。心存人我,必定会滋生怨恨。安忍冤屈为己谦德,去怨恨自己怨恨别人,你去跟别人讲的时候,心里很难过,越解释反而会伤自己,举一个例子就是伤自己一次。佛法界说“忍辱精进”,一个人忍辱了,也能精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他说:“不能砸了招牌嘛,要充分估计天灾、病虫害等,怕产量跟不上,我们控制认养的果树数量,只放出了三分之一的桃树供客户认养。昨日,记者再次联系兰国庆时,他说:“今
  • 说是肖战粉故意找一个红跑车拍照造谣王一博,但是肖战粉根本就不知道这件事,后面发酵到王一博团队花了九位数的公关费让800个营销号甩锅给另一个顶流,所以搜王一博
  • 俗世喧嚣,总会想在空灵停滞的时空内,独倚幽窗,品一壶清茶,细细体味光阴如梭,年华老去(分享自:爱奇艺泡泡圈)#郑爽# 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帘梦。俗世喧嚣,
  • 对于拆迁户而言,前几年的拆迁锚定价格高,难以降低。根据预测,中国的冬季运动的市场价值在2025年将会达到1500亿美元。
  • 】6月11日是第十七#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为“文物保护:时代共进、人民共享”大连文物系统将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物展示传播活动,
  • ”梁汉文听完非常感动,能有像张卫健这样的生死之交,算是他三生有幸了。然而我去再多的地方 遇见再多人 都是为了找你我以为那些人里有你 于是拼了命地对他好“人群里没
  • 作为投资者,不能和市场比精明,投资者的小聪明放到市场这个混沌系统中,压根不值一提,只会因自作聪明而错失机遇;相反,应始终敬畏市场,承认市场的不可知,用中长期的确
  • 你自己去lofer,微博超话等等能看到人数的软件上抽抽,酒茨人数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别气走的都是阴间人吧?微博很少发我的b某人,wuli本儿子也太太太帅了[泪]
  • 少年,你想要的不说也没关系,因为我知道最后你都会得到。有的时候我常常想,自己为你做的太少,喜欢的微不足道。
  • 葆婴公司一直对原材料追求严苛的,始终秉承宁缺勿滥的理念,接下来三个月,官网将暂停初乳的供应,不过我还有存货,需要的与我联系[握手][爱心]温馨提示:对于免疫力差
  • 叮叮当~要一起去找圣诞老公公吗?冬日限定主题系列温馨浪漫的圣诞之夜充满可爱喜感的圣诞元素圣诞倒计时,来水晶之恋一起过呀#丘比特庄园##水晶之恋##旅拍##三亚旅
  • 日常一问你是不是也‬像我这样呢❓  我的确是一个胜负欲很强的人以前的我不论‬做什么事都渴望别​人赞成一些观点也总‬想要​别人认同现在的我满脑子都‬是为什么别人
  • 詳細や特典情報はHPで✨gold-cd.jp/products/ierai…其实,今天下午过得并不十分愉快,人处职场,有太多的纷繁琐碎,需要去迎合,想掩门不惊
  • 活着是为了什么,为了待会去码头整点薯条,我要去整点薯条了#每日抄书[超话]##抄书的力量# 【抄书思考】 Day 589《论语别裁》为政第二“上等人,有本事
  • 所谓爱,就是当感觉热情浪漫统统拿掉之后,你仍然珍惜对方。#三亚婚纱摄影# #三亚婚纱照# #三亚旅拍#朋友圈自愈系文案1.“我也想一爱三五年,然后告诉你人间很值
  • 他们打算给我买身衣服,视频中我看到他们给我买的衣服款式之后吓得我连忙给他们摆手,丑的我不忍直视…陪朱老师去了云水瑶、老板家的衣服真好看秋冬季新款、我要好好赚钱啦
  • 【“贫”与“富”的直观论命方法!】 看人之富或贫,都要着重看财星,因为富与贫是以财来衡量的。但命中财多不一定就是富,可能反而贫,财少或不见财星也不一定就是贫,可
  • #粉丝墙# 这是一个畸形的社会,男人不断逃离家庭责任,女人却被家庭责任逼得越来越强大 … 守寡式的婚姻,保姆式的妻子,丧偶式的育儿 … 产妇跳楼,38岁妈妈猝死
  • 《君之代》里希望情郎子孙繁昌、传之永久这个想法,一下子就从“我们要一起为此而努力”这种会教坏小孩子的内容,变成了“忠君爱国的大义”“家国情怀”了、“正能量”了,
  • 最可气的是,阿忍还是没抽到…虽然当时一斗刚出的时候特别想抽错过了…人算抵不过欧气啊…米哈游就是不想让我有个五星风系[苦涩][苦涩][苦涩][苦涩][苦涩]我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