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功的入门方法

1. 深信因果无论什么人,尤其想用功办道的人,先要深信因果。若不信因果,妄作胡为,不要说办道不成功,三涂少他不了。
佛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又说:「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楞严经说:「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故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乃必然的道理。谈到因果,我说两件故事来证明。 (1)琉璃王诛释种的故事。释迦佛前,迦毗罗阅城里有一个捕鱼村,村里有个大池。 那时天旱水涸,池里的鱼类尽给村人取吃,最后剩下一尾最大的鱼,也被烹杀,只有一个小孩从来没有吃鱼肉,仅那天敲了大鱼头三下来玩耍。后来释迦佛住世的时候,波斯匿王很相信佛法,娶释种女生下一个太子,叫做琉璃。琉璃幼时在释种住的迦毗罗阅城读书,一天因为戏坐佛的座位,被人骂他,把他抛下来,怀恨在心。及至他做国王,便率大兵攻打迦毗罗阅城,把城里居民尽数杀戮,当时佛头痛了三天。诸大弟子都请佛设法解救他们,佛说定业难转。目犍连尊者以神通力用钵摄藏释迦亲族五百人在空中,满以为把他们救出。那知放下来时,已尽变为血水。诸大弟子请问佛,佛便将过去村民吃鱼类那段公案说出。那时大鱼就是现在的琉璃王前身;他率领的军队,就是当日池里的鱼类;现在被杀的罗阅城居民,就是当日吃鱼的人;佛本身就是当日的小孩。因为敲了鱼头三下,所以现在要遭头痛三天之报,定业难逃。所以释族五百人,虽被目犍连尊者救出,也难逃性命。后来琉璃王生堕地狱,冤冤相报,没有了期,因果实在可怕。 (2)百丈度野狐的故事。百丈老人有一天上堂。下座后,各人都已散去,独有一位老人没有跑,百丈问他做什么。他说:「我不是人,实是野狐精,前生本是这里的堂头,因有个学人问我“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说:“不落因果。”便因此堕落,做了五百年野狐精,没法脱身,请和尚慈悲开示。」百丈说:“你来问我。”那老人便道:“请问和尚,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百丈答道:“不昧因果。”那老人言下大悟,即礼谢道:「今承和尚代语,令我超脱狐身,我在后山岩下,祈和尚以亡僧礼送。」第二天百丈在后山石岩以杖拨出一头死狐,便用亡僧礼将他化葬。我们听了这两段故事,便确知因果可畏。虽成佛也难免头痛之报,报应丝毫不爽,定业实在难逃。我们宜时加警惕,慎勿造因。 
2. 严持戒律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发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戒而修三昧者,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亦落邪魔外道,可知道持戒的重要。持戒的人,龙天拥护,魔外敬畏;破戒的人,鬼言大贼,扫其足迹。从前在罽宾国近着僧伽蓝之处,有条毒龙时常出来为害地方,有五百位阿罗汉聚在一起,用禅定力去驱逐他,总没法把他赶跑。后来另有一位僧人,也不入禅定,仅对那毒龙说了一句话:“贤善远此处去。”那毒龙便远跑了。众罗汉问那僧人什么神通把毒龙赶跑。他说:“我不以禅定力,直以谨慎于戒,守护轻戒,犹如重禁。”我们想想:五百位罗汉的禅定力,也不及一位严守禁戒的僧人。或云:六祖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我请问你的心已平直没有?有个月里嫦娥赤身露体抱着你,你能不动心吗?有人无理辱骂痛打你,你能不生嗔恨心吗?你能够不分别冤亲憎爱、人我是非吗?统统做得到,才好开大口,否则不要说空话。 
3. 坚固信心想用功办道,先要一个坚固信心。信为道源功德母,无论做什么事没有信心,是做不好的。我们要了生脱死,尤其要一个坚固信心。佛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又说了种种法门,来对治众生的心病。我们就当信佛语不虚,信众生皆可成佛。但我们为什么不成佛呢?皆因未有如法下死功夫呀!譬如我们信知黄豆可造豆腐,你不去造他,黄豆不会自己变成豆腐。即使造了,石膏放不如法,豆腐也会造不成。若能如法磨煮去渣,放适量的石膏,决定可成豆腐。办道亦复如是,不用功固然不可以成佛;用功不如法,佛也是不能成。若能如法修行,不退不悔,决定可以成佛。故我们应当深信自己本来是佛,更应深信依法修行决定成佛。永嘉禅师说:“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他老人家慈悲,要坚定后人的信心,故发如此弘誓。
 4. 决定行门信心既具,便要择定一个法门来修持,切不可朝秦暮楚。不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总要认定一门,蓦直干去,永不退悔。今天不成功,明天一样干;今年不成功,明年一样干;今世不成功,来世一样干。沩山老人所谓:“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有等人打不定主意,今天听那位善知识说念佛好,又念两天佛,明天听某位善知识说参禅好,又参两天禅。东弄弄,西弄弄,一生弄到死,总弄不出半点“名堂。”岂不冤哉枉也。

《楞严经》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第三十六段)
【佛言:汝言因缘,吾复问汝,汝今因见,见性现前,此见为复因明有见?因暗有见?因空有见?因塞有见?阿难!若因明有、应不见暗;如因暗有、应不见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于明暗。复次,阿难!此见有复,缘明有见?缘暗有见?缘空有见?缘塞有见?阿难!若缘空有、应不见塞;若缘塞有、应不见空;如是乃至缘明、缘暗,同于空塞。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汝今云何,于中措心,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如以手掌,撮摩虚空,祇益自劳,虚空云何,随汝执捉?】
佛对阿难说:你明白了心非自然的道理,却又惑于“因缘”,对“心”是不是因缘所生的道理还没搞清楚。“因缘”之“因”指引生结果的直接原因;“缘”指由外来相助的间接原因。有人解释说:如一朵盛开的花,其种子就是“因”;使种子发芽、成长到开花结果所不可或缺的土壤、水分、阳光等,就是“缘”。这种解释简明扼要,说明了一切事物的出现,发展或存在,都必须具备两大要素,这两大要素就是“因”和“缘”。
如构成人身之“因”为阿赖耶识;“缘”为父精母血,地、水、火、风。此因缘和合,就有了人身,此为“生”的因缘;如地水火风各归其位,精血散亡,阿赖耶识无处依附,因缘离散,就失去了人身,此为“灭”的因缘。世间万物万象与人身的生灭是一个道理,不离因缘,因缘合则生、因缘离则灭。此理证实了一切因缘都是生灭法。
而觉明自性之“心”,却是超越了因缘、超越了生灭,是无生灭性的。阿难已明白了觉明自性之“心”,不是自然所生的道理,但却认为是因缘所生,理由是“因缘”能生万法,自然也能生“心”,这是还没有明白觉明自性之“心”超因缘的道理,所以佛只好进一步开示。
佛说:阿难!我再问你,你而今因为有一个能见,才有能见之本性,“心”的现前,你是缘于光明而有这个“见”呢?还是缘于黑暗而有这个“见”?是缘于虚空而有这个“见”呢?还是缘于阻塞而有这个“见”?
阿难!如果是缘于光明而有、就不应看见黑暗;如果是缘于黑暗而有、就不应看见光明;如果是缘于虚空而有、就不应看见阻塞;如果是缘于阻塞而有、就不应看见虚空
。再次给你说吧,阿难!此“见”是攀缘光明而有“见”呢?还是攀缘于黑暗而有“见”?是攀缘于虚空而有“见”呢?还是攀缘于阻塞而有“见”?阿难!如果是攀缘于虚空而有、就不应看见阻塞,如果是攀缘于阻塞而有、就不应看见虚空,如果是攀缘于光明而有、就不应看见黑暗,如果是攀缘于黑暗而有、就不应看见光明。要想搞清楚这些问题,“当知”如是“精觉妙明”与因缘的关系。
上面说的“当知”,其义很深,“当知”的本意为应当起般若智观察,了知见性,离四句、绝百非,是直接契入诸法实相的妙明之境。四句是:“无有、无无、无亦有亦无、无非有非无”这四句,而每一句里头又含此四句,得四四十六句,十六句有过去十六句、现在十六句、未来十六句就变成了四十八句。
这四十八句,已经起用的有四十八句,还没有起用的有四十八句,如此已起、未起各四十八句,就变成了九十六句。九十六句加上根本的“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这四句,共为一百句,这个叫四句百非,百非指四句演化出来的这一百句话,均非真理,故名百非。
真正的佛教真理,不是“四句”可以解释、也不是“百非”所能阐明的,故说“四句百非”。“四句”原本是指两个关系项作逻辑组合时所得的四个句子,如“有、无、亦有亦无、非有亦非无”及“常、无常、常亦无常、非常亦非无常”等皆称为四句。
如《杂阿含经》卷三十四说:外道中有言世间是常、或言世间无常,或言世间常无常、或言世间非常非无常。新译《华严经》卷二十一说:“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世间亦有边亦无边、世间非有边非无边。”“如来灭后有、如来灭后无,如来灭后亦有亦无、如来灭后非有非无。”“我及众生有、我及众生无,我及众生亦有亦无、我及众生非有非无”等,皆是四句之例。
佛法之理,绝非这四句百非可以解释,如果妄计四法,是名四执。故《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四说:“四句者,是世间言说,若出四句者,则不堕四句。”所谓“百非”,即百种否定之意,也就是否定所有的执着。在智观察中,以四句百非明法觉义,悟入后即当远离四句、杜绝百非,才能契入一真“精觉妙明”。
“精觉妙明”即是“见性”,见性就是自己不生不灭的本性,禅宗称为本来面目。此本来面目以不变之觉体、纯一无杂者,名“精觉”;以随缘之妙用、灵明不昧者,名“妙明”。“精觉妙明”就是诸佛之“心”、就是众生与佛无二无别的如来藏。
此“精觉妙明”之“心”,即不是因、也不是缘,因缘是世间法,为凡夫所执;“精觉妙明”之“心”,即不是自然、也不是非自然,自然是外道法,为外道所执;“精觉妙明”之“心”,没有非或不非、非与不非,是小乘知见,为声闻所执;“精觉妙明”之“心”,没有是或不是、是与非是,为二乘知见,为缘觉所执。
除去这一切知见,“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一切法之义,即“精觉妙明”之“心”。此”心“能生一切法、能离一切相;生亦不生、离亦不离;妙圆净智,体自空寂;精神自觉,妙法自明,故名“精觉妙明”。此“精觉妙明”不仅不是因缘所生,更不是用因缘之理所能阐释得清楚的,因为“精觉妙明”是离言绝相的。
佛对阿难说:你为什么还在这因缘里面用心,将世间的戏论和虚幻不实的名相,妄加分别,就像用自己的手掌去“撮摩虚空”。“撮摩”:即捉拿攀摩之意。意思是你能用手捉住虚空吗?能攀登虚空吗?能用手去触摩虚空吗?如真这样作,只能是徒劳无益。虚空怎么会让你捉住或攀摩呢?
这些论辩是本经中很重要的地方,说明了“精觉妙明”之体就是“心”,“心”就是真实的自我。“心”不是“因缘”所生、也不属于“自然”;不是非、也不是不非;不是是、也不是不是;“心”超越了因缘、也超越了自然;超越了非与不非、也超越了是与不是;“心”包含了因缘所生的一切法、也包含了自然界的一切物象;“心”自成一体,卓然独立,对一切法,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无所不能。“心”就是人人皆有,不假外求的真如自性、就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的无上菩提果。

《往生论》
——世亲菩萨著
妙果寺则金法师讲解(节选68)

为什么阿弥陀佛会有这样的一种“座”的庄严成就呢?其实那个莲花座也好,宝花座也好,就是因为阿弥陀佛已经证得了法界唯心的实相以后,功德圆满成就而化现出来的一种情况嘛。这种化现不可能脱离阿弥陀佛的功德的,就是阿弥陀佛的心幻化出来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就知道,阿弥陀佛是圆满的佛陀,才受用这样的一种“座庄严”。

下面:“何者身庄严?偈言:‘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故。”这里就是介绍阿弥陀佛的这种身相——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这种身相啊。那么身相当中,他有一个相叫光相。那么这个“光”,这里只是提出来说“一寻”。“一寻”的意思,按我们这个古代的算法,大概就是把手伸开,约七尺左右。但是这里用来形容阿弥陀佛的光,绝对不止七尺,至少是阿弥陀佛的双手伸开的那个长度,对吧?

但是阿弥陀佛的这个身多大呢?有一首赞佛偈里面讲了:“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他的这个眉间的白毫宛转起来,可以绕五须弥啊!须弥山多大是吧?眼睛,那个绀青的眼睛,有四大海那么大。所以这个报身是不得了的,我们凡夫根本想象不了,只是能大概地思考思维一下,观察一下。

那他阿弥陀佛的“一寻”,至少是他双臂伸开的长度,所以这个“一寻”只是类比的意思。这样的一种佛的色相,是超出了所有众生的。这个就不用多说了,佛的相是圆满了的。佛已彻证实相,基于这个彻证的实相,所有的功德也圆满了,那他显现出来的外相,当然也是可以圆满的了。

下面:“何者口庄严?偈言:‘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故。”这里是讲第三个,就是“口业庄严”。我们知道,说话一般是由嘴唇、舌头、牙齿,还有气息,这样子因缘和合出来发出声音。那么这个声音只是口的一种功能,这里就以声音来彰显阿弥陀佛口的功能。他发出的声音呢,就非常地微妙。其实“微妙”,有听觉上的这个情况;还有一种就是他讲出来的话里面的义理,非常地微妙深奥。因为都是讲实相法引导众生见实相的,超出了众生的这种生命境界,所以非常地微妙深奥,属于这样的一种情况。

“梵响闻十方”,就是说这个声音像梵天天人发出的声音一样的,让人听了很舒服,然后他的这个声音是可以普遍地传遍十法界的。没有一个地方不到,整个法界有多大,声音就可以传多大。这个道理以前也跟大家讲过,就是因为法界唯有心,阿弥陀佛圆满彻证到这个“心”,他基于这个实相发出来的功能,也遍满整个法界。只是我们众生由于业障各各不同啊,所以对阿弥陀佛的这种情况体会到的信息都不一样。

有些人在助念的时候,往生的时候,家里有些人能听到阿弥陀佛发出的香味,甚至见到佛的相,甚至听到声音,对吧?那有些人为什么就听不到、看不到啊?就是因为众生内心的“业”各不相同。但是从阿弥陀佛的角度来讲,阿弥陀佛的功德已经遍满了整个法界,你跟他相应,就在你的心中显现出那个境界来。所以阿弥陀佛他所有的功德,真的全是遍满十法界的!

好, “何者心庄严?偈言:‘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故;无分别者,无分别心故”。这里是讲阿弥陀佛的心庄严。他把阿弥陀佛的心比喻为地、水、火、风、虚空。地、水、火、风、虚空,它是没有分别的。比如说地,所有的众生在地上,它都承载,不管你在干什么,你对地好也行,对地不好也行,它都平等地承载你。水也是一样的,不管是干净的,还是污秽的,你去洗,它都没问题的,不拒绝。火也是一样的,火也没有分别,金银财宝啊,破铜烂铁呀,它照样该烧的烧。风也一样的,不选择的,所到之处什么都就可以刮到。虚空也一样的,虚空遍含一切,不分别。这里就是比喻阿弥陀佛平等救度一切众生的心,没有分别,不管你是好人、坏人,有地位的、没地位的。贫富贵贱、善恶美丑、男女老少,六道众生全部平等地救度,只要你愿意去。就这一个条件,你愿意去就行。所以这样的心是没有任何的分别的。那对阿弥陀佛的心有这样的一种信解的话,你念佛的时候心就容易踏实,容易跟佛相应。

说明:1、为适应微博尽量压缩,原是口语略有删改;2、因互动对象为初识佛法的博友,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选;3、所选段落尽可能独立,也可上下联系着看;4、法义以经文为准;5、《往生论》是净土宗重要的经典;7、则金法师的讲述完全是现代口语,这在弘法法师中最为难得可贵。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但如果大家要退的话,也是可以的,“我们正在和公司商量安装损耗费的具体价格,在最近两三天内会依次对接大家的。这群人是来推销净水器的,一台净水器2900多,送了同一
  • 3.发帖本意是为了让大家放轻松,事态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因为他造的罪比我多,9年了…健康的人真的体会不到他的难
  • 我一时不知说点什么好,因为我不想以我的一些私心,纠缠、阻拦了你的道路,我不清楚你要去哪里,我也不清楚我是不是会被落下,虽然我并不喜欢被丢在后头,但是如果你想
  • #鹿晗[超话]##鹿晗二巡[超话]#昨天在上海日月光广场吃姜虎东烤肉,我同学突然讲到鹿哥,说我是鹿哥的小迷妹,一讲到他话都停不下来了[允悲],然后帮忙烤肉的店员
  • 眼部问题多的再叠加别的眼霜或眼部精华就可以了呀诗集一本诗集应该裁去一半把多余的空白裁去如同剪去那些多余的忧伤一本诗集应该是个小册子不管是个集还是合集只能散播力量
  •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
  • 金牛女买东西看重的往往是东西的性价比,只有她们觉得值,她们才会买,往往能够买到好东西且还很便宜。 #星座密语# #星座大咖秀##令人心动的星座#金敏喜就是那种光
  • 19、总有一片晚霞会经过你的头上,总有一个人在等你爱一场。2、橘红色的天空是今晚的星星要出嫁。
  • 上车直达戳:#全民种草季# #美妆手帐# #月哥的小分享#一些喜欢的眼珠子分享!眼猪猪这种消耗品这个时候囤最划算!
  • 在他看来,作为一个老师,他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把课教好比什么都重要,事实上,易中天当时的确是武汉大学的风云人物,他的课非常受欢迎,只要他[感冒]可是因为没有本科
  • 这种跟踪体系在深圳家政行业是独一无二的,家政人员工作实力无需多言。美帮家政分别在上海、广州、深圳开设了三家家政人员培训学校,为服务人员的素质提供保障,其中深圳校
  • ...点击“网页链接”查看详情【二手音响】1円スタート憧れの名機RogersロジャーススピーカーペアLS3/5AMonitorLoudspeakerBritis
  • 在上海的最后一个周末,没想到有缘收了一个已经不再生产的艺术品!这个是来自雕塑艺术家郅敏的未署名作品,在中央美院教授孙伟发起“为宅雕塑”这个理念之初,请了一些晚辈
  • 无所不能的大宇多功能锅必须人手安排!不熬夜获得以下全部福利❗️✅快速熨烫且【不湿衣】解决熨烫大难题!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或悲或喜或无奈,不接触深了,你永远都不知道这一个个经过的人心里装着的事,亮着灯的一扇扇窗里有没有在叹息Life itself is the
  • 当 然 , 这 其 实 是 为 了 让 自 己 接 受 不 自 由 生 活 而 捏 造 出的 一 种 人 生 谎 言 。  如 果 是 因 为 你 的 反 对
  • 补过7.23 穿了裙子吃了蛋糕 拍了照买了一直想吃的小点心 期待一个美好的秋天 牛肉奶酪薄饼好评 4寸小蛋糕比上次买的差好多 里面芒果很生(硬 不甜) 店
  • 如果出不了门,那没有关系,那就云游丝路,至少心情或者脚步其中一个在路上才对得起自己的生活。最近秋高气爽,快来云南吃火锅呀[飞机][飞机][飞机]#航线推荐# 8
  • 影片讲述的是上世纪90年代一段发生在东北城市的故事,影片通过对男女主人公的创业和爱情故事、以及围绕在男女主人公身边不同人物命运的刻画,展现东北黑土地的淳朴爱情。
  • 另四字的代言多种多样,BAT三大公司的品牌均有代言过,并不是某一个派系的艺人。另四字的代言多种多样,BAT三大公司的品牌均有代言过,并不是某一个派系的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