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两会话题】#小亳跑两会#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今年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对“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长三角进行了全面部署,这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来看看代表委员们怎么说。

1.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
扬“亳”所长,打造中医药产业高地
“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亳州中医药发展迎来新机遇。市两会期间,各民主党派和参会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内容,建言献策,积极作为,助力亳州发挥中医药资源整合集聚的“乘数效应”,全力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

抢抓机遇,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2020年,我市“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成效明显,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450亿元,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产值增长14.2%,992个中药配方颗粒品种进入省医保目录,22个药品品种成功转入我市生产,113个品种签订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合作协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到2025年,现代中医药产业迈向中高端。
如何抓抢机遇,推动亳州中医药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九三学社亳州市委建议,要全面落实“世界中医药之都”规划,尽快启动纳入“十四五”规划的中医药项目,梯次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在做精做优中药饮片、做大做强中成药、做专中药延伸产品、加快发展提取物和配方颗粒等方面有新突破。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强与沪苏浙包括全国先进地区的创新合作,吸引更多高端要素集聚亳州,谋划建设长三角中药企业产业园。着力从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领域、提高产业层次三个维度,构建集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医药贸易、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医药文化旅游、中医药延伸产业等六位一体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把握关键,强化中医药人才培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开工建设亳州学院中医药学院,支持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成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提高各类中职学校办学水平。
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是关键。在加强中医药人才引进培养方面,近3年来我市引进涉药类高层次人才180余人,开展项目合作近90项。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引进博士1人、硕士121人、急需专业的副高级以上人才22人。支持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合作举办在职研究生班,培养在职研究生60人。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支持亳州学院设立了中医药学院单独校区。但中医药人才短缺依然是我市药企存在的普遍现象。
为此,市政协委员姚亮建议,要常态化开展中医药产业“招才引智”工作,加大创业扶持资金保障和兑现力度,探索推进“揭榜挂帅”制度,厚植成长沃土,创造“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空间。加强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支持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中医医师和中药师带徒授业。开展医疗卫生专业人员招考工作,努力为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选择更为优秀合适的人才。
针对中医人才晋升、加薪渠道有限的现实,市政协委员侯怀奇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诊治的投入,拓宽中医人才晋升渠道,提高医疗机构发展中医的主动性,提升中医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加大中医行业的吸引力。

扬“亳”所长,打造中医药康养高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成立市中医药健康旅游联盟,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目的地。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康养产业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新兴产业。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都给中医药康养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世界中医药之都”的亳州,更要扬“亳”所长,立足中医药优势,加强政策引导,加速产业集聚,加快推进中医药康养产业发展,奋力打造长三角中医药康养产业高地。
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调研发现,我市中医药产业稳步发展、运动康养氛围浓厚、药膳产业发展迅速,同时区位交通便捷、文旅资源丰富,拥有发展中医药康养产业的独特优势,并成功被列入首批15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之一,为安徽省唯一入选城市。为此建议,明确发展定位,早日完成康养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强化力量,创新手段,加快中医药康养园区建设;打破界限,形成合力,推进“医养结合”;统筹规划,准确定位,做好品牌宣传,加强对产业园区发展的统筹协调和引导扶持,加大财政投入和扶持力度,切实保障建设项目用地,积极支持融资信贷需求。同时,以市场为主体,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形成多层次协同推进、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

2.实施乡村振兴
补短板 强弱项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新时代幸福新农村……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就“乡村振兴”,积极建言献策。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市人大代表谭现祥一直关注“三农”问题,并积极为现代农业发展建言献策。“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我感受到更多的是肩上的责任,我将认真贯彻大会确定的目标,一如既往地把目光聚焦在‘三农’上,继续创新生态瓜菜的种植技术,扩大生态瓜菜规模,带领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谭现祥说。
报告指出,培育“绿色亳农”品牌,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60个,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个……
“乡村振兴,首要任务是农业振兴,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近年奔走在扶贫一线的市政协委员蒋家彬认为,要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和申报,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不断开发农业生态价值,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等农村绿色生态产业。

提升乡村宜居水平
报告指出,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84个……
市政协委员芮绍勇认为,要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建设美好新家园。
报告指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改造农村公路500公里……
“要进一步提升农村道路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和交通安全水平,实施‘农村公路+旅游、产业、巩固脱贫成果’模式,带动特色种养业、农村电商、客货运输、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市政协委员方林飞说。
市人大代表杨华说:“现在城乡道路越来越畅通,城乡公交通村达乡,方便了村民出行。但也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短板,比如在林拥城城乡公交首末站等人数较多的站点应设置乘客等待休息区,方便乘客阴雨天气时等车出行。”

激发农业农村活力
报告指出,建成县乡联网运行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促进产权流转交易公开规范运行。
对此,市政协委员王海运认为,要加快推进农村产权规范交易,培育壮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报告还指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20个、家庭农场22个,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发展到470万亩,培训职业农民3200人次……
2012年11月,市人大代表唐晓梅成立了晓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全村留守妇女开展草莓种植技术、管理、营销等知识培训,带动了周边100多名留守妇女实现劳动力转移,帮助她们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后,心情激动,以后,我会继续扎根基层,撸起袖子加油干,带动更多农民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不辜负人大代表的职责。我也呼吁更多的人才回到家乡,建设家乡,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唐晓梅说。
市政协委员魏绍军也认为,要培育职业农民,助力乡村振兴,把农业交给更多有知识、懂经营、善管理的职业农民,才能使得农业经营效益最大化,投入产出比最大化,农民收益最大化。


3.融入长三角
按下融入“快车键” 实现发展“加速度”
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开展长三角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发展提速增效;加强顶层设计,加快互联互通, 让群众享受到更多一体化发展红利;构建绿色农产品产业链,建立完善可追溯体系,扩大对长三角蔬菜供应……在今年两会上,加快融入长三角,仍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加大招商引资 吸引“凤凰”来栖
2019年10月15日,亳州正式成为长三角大家庭的一员,并被赋予“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新定位。“入长”一年多来,我市借梯登高、借力发力,收获了一体化发展的累累硕果。
“去年我市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取得的成就让人振奋。今年我市将聚焦主导产业,继续开展融入长三角招商引资活动,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0个,每个载体至少引进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相信随着这些重点项目的落地开花,亳州的发展将会实现再提速。”市人大代表王在光说。
市政协委员李宣衡认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亳州跨越发展、创新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面对新格局,亳州招商引资工作要创新思路,加快招商引资理念、方式与手段的全面创新。要认清亳州的优势,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变资源“嫁”亲为产业“相”亲,实施精准招商,推进强强联合。要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在招商中提升产业层次。要营造“亲商”“聚才”新环境,进一步提升为企服务水平,积极引进国内实力雄厚的企业,为亳州加快融入长三角,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加强顶层设计 打破行政壁垒
“报告提出,去年我市实现与长三角所有城市公安类电子证照互认互通、医保‘一卡通用’、236个事项‘一网通办’,异地就医的住院和门诊医保费用实现直接结算。今年将继续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扩大与沪苏浙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居民服务‘一卡通’覆盖面,这将给市民带来更多福利。”市人大代表孙萍萍说,建议进一步加强上层设计,打破行政壁垒,建立跨区域的协调机制,加快实现长三角区域城市的互联互通,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一体化发展的红利。
“要做好旅游策划,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吸引长三角游客到亳州观光旅游。”市政协委员马峰建议,要在南京、上海、杭州、苏州等高铁沿线城市召开专题旅游推介会,大力宣传亳州特色资源,打好世界中医药之都、花戏楼、地下运兵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王牌,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推出鼓励优惠政策,刺激和吸引更多高铁沿线及周边城市居民来亳旅游观光。

加快融合步伐 提升发展质效
“去年我市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加快建设,全市供应长三角地区农产品241万吨、销售额202亿元,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组数据令人鼓舞。”市人大代表高丽说,建议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立完善绿色农产品产业链,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让更多的绿色农产品走进长三角的千家万户。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去年我市与沪苏浙的3个市(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沪苏浙的13个园区开展对接合作。今年,将推动亳州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建设省级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试验区。支持谯城经开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支持亳芜现代产业园区打造现代新兴产业园、建设长三角省际合作示范区。
“去年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推进大会在亳州召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对园区发展作了新规划,建议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高园区承载功能,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的对接合作,让园区成为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新引擎。”市人大代表葛振说。

【市两会话题】#小亳跑两会#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今年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对“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长三角进行了全面部署,这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来看看代表委员们怎么说。

1.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
扬“亳”所长,打造中医药产业高地
“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亳州中医药发展迎来新机遇。市两会期间,各民主党派和参会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内容,建言献策,积极作为,助力亳州发挥中医药资源整合集聚的“乘数效应”,全力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

抢抓机遇,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2020年,我市“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成效明显,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450亿元,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产值增长14.2%,992个中药配方颗粒品种进入省医保目录,22个药品品种成功转入我市生产,113个品种签订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合作协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到2025年,现代中医药产业迈向中高端。
如何抓抢机遇,推动亳州中医药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九三学社亳州市委建议,要全面落实“世界中医药之都”规划,尽快启动纳入“十四五”规划的中医药项目,梯次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在做精做优中药饮片、做大做强中成药、做专中药延伸产品、加快发展提取物和配方颗粒等方面有新突破。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强与沪苏浙包括全国先进地区的创新合作,吸引更多高端要素集聚亳州,谋划建设长三角中药企业产业园。着力从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领域、提高产业层次三个维度,构建集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医药贸易、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医药文化旅游、中医药延伸产业等六位一体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把握关键,强化中医药人才培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开工建设亳州学院中医药学院,支持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成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提高各类中职学校办学水平。
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是关键。在加强中医药人才引进培养方面,近3年来我市引进涉药类高层次人才180余人,开展项目合作近90项。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引进博士1人、硕士121人、急需专业的副高级以上人才22人。支持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合作举办在职研究生班,培养在职研究生60人。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支持亳州学院设立了中医药学院单独校区。但中医药人才短缺依然是我市药企存在的普遍现象。
为此,市政协委员姚亮建议,要常态化开展中医药产业“招才引智”工作,加大创业扶持资金保障和兑现力度,探索推进“揭榜挂帅”制度,厚植成长沃土,创造“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空间。加强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支持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中医医师和中药师带徒授业。开展医疗卫生专业人员招考工作,努力为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选择更为优秀合适的人才。
针对中医人才晋升、加薪渠道有限的现实,市政协委员侯怀奇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诊治的投入,拓宽中医人才晋升渠道,提高医疗机构发展中医的主动性,提升中医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加大中医行业的吸引力。

扬“亳”所长,打造中医药康养高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成立市中医药健康旅游联盟,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目的地。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康养产业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新兴产业。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都给中医药康养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世界中医药之都”的亳州,更要扬“亳”所长,立足中医药优势,加强政策引导,加速产业集聚,加快推进中医药康养产业发展,奋力打造长三角中医药康养产业高地。
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调研发现,我市中医药产业稳步发展、运动康养氛围浓厚、药膳产业发展迅速,同时区位交通便捷、文旅资源丰富,拥有发展中医药康养产业的独特优势,并成功被列入首批15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之一,为安徽省唯一入选城市。为此建议,明确发展定位,早日完成康养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强化力量,创新手段,加快中医药康养园区建设;打破界限,形成合力,推进“医养结合”;统筹规划,准确定位,做好品牌宣传,加强对产业园区发展的统筹协调和引导扶持,加大财政投入和扶持力度,切实保障建设项目用地,积极支持融资信贷需求。同时,以市场为主体,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形成多层次协同推进、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

2.实施乡村振兴
补短板 强弱项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新时代幸福新农村……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就“乡村振兴”,积极建言献策。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市人大代表谭现祥一直关注“三农”问题,并积极为现代农业发展建言献策。“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我感受到更多的是肩上的责任,我将认真贯彻大会确定的目标,一如既往地把目光聚焦在‘三农’上,继续创新生态瓜菜的种植技术,扩大生态瓜菜规模,带领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谭现祥说。
报告指出,培育“绿色亳农”品牌,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60个,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个……
“乡村振兴,首要任务是农业振兴,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近年奔走在扶贫一线的市政协委员蒋家彬认为,要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和申报,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不断开发农业生态价值,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等农村绿色生态产业。

提升乡村宜居水平
报告指出,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84个……
市政协委员芮绍勇认为,要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建设美好新家园。
报告指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改造农村公路500公里……
“要进一步提升农村道路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和交通安全水平,实施‘农村公路+旅游、产业、巩固脱贫成果’模式,带动特色种养业、农村电商、客货运输、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市政协委员方林飞说。
市人大代表杨华说:“现在城乡道路越来越畅通,城乡公交通村达乡,方便了村民出行。但也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短板,比如在林拥城城乡公交首末站等人数较多的站点应设置乘客等待休息区,方便乘客阴雨天气时等车出行。”

激发农业农村活力
报告指出,建成县乡联网运行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促进产权流转交易公开规范运行。
对此,市政协委员王海运认为,要加快推进农村产权规范交易,培育壮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报告还指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20个、家庭农场22个,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发展到470万亩,培训职业农民3200人次……
2012年11月,市人大代表唐晓梅成立了晓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全村留守妇女开展草莓种植技术、管理、营销等知识培训,带动了周边100多名留守妇女实现劳动力转移,帮助她们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后,心情激动,以后,我会继续扎根基层,撸起袖子加油干,带动更多农民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不辜负人大代表的职责。我也呼吁更多的人才回到家乡,建设家乡,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唐晓梅说。
市政协委员魏绍军也认为,要培育职业农民,助力乡村振兴,把农业交给更多有知识、懂经营、善管理的职业农民,才能使得农业经营效益最大化,投入产出比最大化,农民收益最大化。


3.融入长三角
按下融入“快车键” 实现发展“加速度”
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开展长三角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发展提速增效;加强顶层设计,加快互联互通, 让群众享受到更多一体化发展红利;构建绿色农产品产业链,建立完善可追溯体系,扩大对长三角蔬菜供应……在今年两会上,加快融入长三角,仍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加大招商引资 吸引“凤凰”来栖
2019年10月15日,亳州正式成为长三角大家庭的一员,并被赋予“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新定位。“入长”一年多来,我市借梯登高、借力发力,收获了一体化发展的累累硕果。
“去年我市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取得的成就让人振奋。今年我市将聚焦主导产业,继续开展融入长三角招商引资活动,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0个,每个载体至少引进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相信随着这些重点项目的落地开花,亳州的发展将会实现再提速。”市人大代表王在光说。
市政协委员李宣衡认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亳州跨越发展、创新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面对新格局,亳州招商引资工作要创新思路,加快招商引资理念、方式与手段的全面创新。要认清亳州的优势,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变资源“嫁”亲为产业“相”亲,实施精准招商,推进强强联合。要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在招商中提升产业层次。要营造“亲商”“聚才”新环境,进一步提升为企服务水平,积极引进国内实力雄厚的企业,为亳州加快融入长三角,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加强顶层设计 打破行政壁垒
“报告提出,去年我市实现与长三角所有城市公安类电子证照互认互通、医保‘一卡通用’、236个事项‘一网通办’,异地就医的住院和门诊医保费用实现直接结算。今年将继续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扩大与沪苏浙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居民服务‘一卡通’覆盖面,这将给市民带来更多福利。”市人大代表孙萍萍说,建议进一步加强上层设计,打破行政壁垒,建立跨区域的协调机制,加快实现长三角区域城市的互联互通,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一体化发展的红利。
“要做好旅游策划,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吸引长三角游客到亳州观光旅游。”市政协委员马峰建议,要在南京、上海、杭州、苏州等高铁沿线城市召开专题旅游推介会,大力宣传亳州特色资源,打好世界中医药之都、花戏楼、地下运兵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王牌,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推出鼓励优惠政策,刺激和吸引更多高铁沿线及周边城市居民来亳旅游观光。

加快融合步伐 提升发展质效
“去年我市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加快建设,全市供应长三角地区农产品241万吨、销售额202亿元,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组数据令人鼓舞。”市人大代表高丽说,建议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立完善绿色农产品产业链,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让更多的绿色农产品走进长三角的千家万户。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去年我市与沪苏浙的3个市(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沪苏浙的13个园区开展对接合作。今年,将推动亳州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建设省级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试验区。支持谯城经开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支持亳芜现代产业园区打造现代新兴产业园、建设长三角省际合作示范区。
“去年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推进大会在亳州召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对园区发展作了新规划,建议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高园区承载功能,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的对接合作,让园区成为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新引擎。”市人大代表葛振说。

【划重点!2021年黑龙江要干这些大事儿】“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2月19日,黑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哈尔滨开幕,黑龙江省代省长胡昌升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做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十分重大。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新增就业3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上年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粮食产量稳定在1500亿斤以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2021年黑龙江省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慎终如始科学精准抓好疫情防控
做好疫情防控是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大局稳定的前提。
加强疫情防控高效指挥体系建设。加强疫情防控综合能力建设。加强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做好物资生产储备,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增强城乡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做到疫情防控人人有责、人人尽责。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新建高标准农田101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达2.169亿亩。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持续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提升粮食产能和供给品质。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实施肥药减量增效,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持续提升耕地质量。
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建设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落实帮扶政策,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携手脱贫群众从不愁温饱向生活富足迈进。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持续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实“五头五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壮大优势主导产业。把“百千万”工程作为工业强省总抓手,加快构建“433”工业新体系和“一区两带多基地”工业新布局,提升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哈尔滨新区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航空航天产业基地。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进5G基站建设及技术应用,新建1.8万个5G基站。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冰雪游、森林游、边境游、湿地游、避暑游等特色旅游发展,办好第四届旅发大会,叫响“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这一靓丽品牌,打造以亚布力为代表的世界级滑雪旅游度假胜地。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
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把科技创新作为振兴发展的战略支撑,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力度。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新一轮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净增600家以上。推动区域创新发展载体建设。激发创新主体和人才活力。
持续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更高水平开放
着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拓展对外开放合作领域,全面释放龙江发展活力和潜力。
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继续深化农垦、龙煤改革。支持驻省央企改革重组,促进央地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全面推开事业单位改革试点,推动市县机关事业单位所办企业脱钩。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对民营企业要更理解、更尊重、更爱护、更支持,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坚决清除各类壁垒,实施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管,杜绝对民营企业选择性执法和监管。建立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企业制度,为民营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做到“无事不扰、有事上门”。
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着力营造高效政务环境,扎实推进“一网通办”,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努力推进“一窗通办”“一次办结”。发挥哈尔滨新区、自贸区先行先试功能,探索更多便民利企制度创新。
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进口抓就地加工、出口抓提档升级。发挥中俄黑河黑龙江大桥、同江铁路大桥对外开放互联互通作用,提升进口资源产品加工转化能力,打造跨境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创新跨境电商模式,促进对俄跨境贸易服务提档升级。深化与日韩和欧美等国家经济贸易合作。建设好自贸试验区、哈尔滨新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经济合作试验区。持续深化黑龙江与广东、哈尔滨与深圳对口合作,推动深哈产业园加快建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打造开放发展新平台。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持之以恒抓招商促发展、抓项目增后劲。立足资源优势,加强项目论证,做好招商策划,推出高质量投资机会清单,促进本地优势资源与资本精准对接。绘制产业链全景图谱,通过招商引资加快补链强链延链,构建产业生态。大力推行以商招商、中介招商、基金招商、云端招商,提高招商质量和效率。强化要素保障,提升人才、政策、资金、技术全要素服务保障能力,持续磁吸国内外企业“争过山海关”。
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各类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构建各具特色、协调促进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优化区域空间发展格局。打造以哈尔滨为核心的一小时、两小时都市圈,全面推动哈大齐绥牡佳协同发展;编制哈大绥一体化示范区规划。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彰显黑河等边境城市特色。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力争每个县(市)培育1-2个主导产业,形成更多经济总量超百亿县(市)。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十一”实现牡佳客专通车,加快北黑铁路、铁伊客专、佳鹤铁路建设。开工哈尔滨机场二期扩建、齐齐哈尔和佳木斯机场扩建工程,续建鸡西和漠河机场,建成绥芬河机场,建设呼玛等一批通用机场项目。继续推进城镇供热老旧管网和二次供水泵站管网改造。加大农村电网补短板力度。
巩固提升绿色生态优势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建设生态强省。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落实碳达峰要求。因地制宜实施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供暖项目,优化风电、光伏发电布局。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加大淘汰地级市建成区每小时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力度,减少重污染天气。加快黑臭水体治理,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度。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城乡垃圾、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推行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营造林建设100万亩、森林抚育建设483万亩,让龙江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改善民生推动共同富裕
聚焦人民群众所需所盼,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龙江人民。
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就业是民生之本,强化保市场主体稳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稳住就业基本盘。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支持重点企业、重点产业吸纳就业,推进灵活就业和创业。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多措并举推进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进一步完善工伤、失业保险制度,继续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提高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扩大异地就医结算范围。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采煤沉陷区、城镇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地级以上城市主城区棚户区全部改造完成,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推动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积极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办学条件短板。加强高中基本办学条件保障,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加强招生考试能力建设。继续加快高校“双一流”建设,实现高校涉农学科专业优化整合,推动同类院校优势互补、集约发展。
推进健康龙江建设。健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制机制。实施疾控体系现代化、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县级医院提标扩能等工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完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实现县级中医药服务全覆盖。推进体育事业发展,以筹办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扩大冰雪大省影响力,让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引领全国走向世界,成为龙江最具魅力的名片。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决防范重大灾害风险和重特大事故发生,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完善城乡社区网格化治理体系。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联动处置机制。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3月8日,还在和朋友聊着怎样威逼利诱让老公买花买礼物的事呢,结果下午就收到学校发过来的一条信息像是给我们当头浇了一盆冷水,弄得每个人都浑身发冷,急躁不堪,不希望
  • 某人说对象有点偏m,dirty talk的内容喜欢被羞辱,要求某人骂他是个没用的东西,小JJ的金针菇废物,ywzx垃圾ds吧啦吧啦吧啦发出来会被屏蔽的词………我
  • 开学好忙啊 浅回忆一下一周年 粉上小慈是在dy上刷到了小绿5s出圈视频好像是2.18还是19但发第一条是2.21那就从这天算起好了 小慈是我的追星初恋 “一见钟
  • 6⃣️这个三修今年肯定也会小火一把[鲜花],去年都在做各种猛药,今年就是争先抢后做修护类做温和类,他这个雀氏蛮不错,我一个月不到用了大半瓶,工具人也是,吸收快
  • 气场最强的三大星座第三名,这个星座的气场来源于他的能力和霸气,一切困难和挫折不过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基本上也没有几个人敢惹他们,这就是狮子座。第二名,这个星座一
  • 」《司南》:@侧侧轻寒 出品:侧侧轻寒催更队歌曲授权:甘璐@小麦芽甘璐 《眉心妆》 策划:璃琉监制:袖袖@是谁家的袖袖演唱:缦珠莎桦@缦珠莎桦填词:轻衍@轻衍5
  • 每次看到你给小鸡安家的时候,看到你的“亚学”出现的时候,看到你在镜头下露出的小孩子气的时候,我都会想怎么你就18了呢,你好像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小朋友一样。记得喜
  • 就像书里说的,到了一定年龄,你会对一些词句一些场景一些事件,多一份感喟,真的就是这样。好好爱自己,如果有了目标,就只管大步流星地朝它而去吧,无论结果如何,重要的
  • ”在主创人员之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主任申积军评价道,在《火红年华》这部剧当中,三线精神的光辉充分照耀在平凡而生动的建设者身上,他们为祖国建设无
  • #和装杂烩# 宝石展看了比我还高的和可以当床的巨大晶洞,还看了顶顶级的鸽血红,看了罗马皇帝的权威戒指,看了公爵夫人的满满一大盒金子,也看了拿破仑妹妹的红宝石大全
  • e今天真的好e好暴躁啊T^T干什么都不起劲好像没睡醒 下午又睡了好久到5点干完事儿想太阳这么好 要不去操场看书吧 就出来了 操场看台好晒 我就发现了这里这里好多
  • 妈妈的腰不好了,身体垮了,在床上痛的动弹不得,不能自理,看看身边嗷嗷待哺的你,眼泪止不住的流,这是我要的生活和另一半吗?好想成为被照顾的人,可是……麻麻从有你到
  • 在上海、杭州见了四五个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听其中一个朋友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位父亲对刚刚毕业,工作不顺利女儿说“你刚毕业工作,我想送你一块你爷爷的爷爷一百多年前买
  • 1209年,84岁的陆游最后一次走进沈园,为纪念已去世50年的爱人,他提笔写下一首情诗: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 【木心】色论淡橙红大男孩用情容易消褪新鲜时里里外外罗密欧淡绿是小女孩有点儿不着边际你索性绿起来算了粉红缎匹铺开恍惚香气流溢那个张爱玲就说了出来紫自尊,覃思既紫,
  • 总之,即便知道MH370确切位置,那也得要不断利用载人深潜器下潜到残骸旁边,给它拴个绳子。可以参考一下“蛟龙号”的机械臂,他是一个本来只是都服务于获取一些海底物
  • 安静的我,如同异类,在此孤独,在此腐朽,失去依靠。四周,丧钟响起,天堂,就像一个铃铛,而存在,就像一只耳朵。
  • #基金##今日看盘# 短线题材基本就在数字经济和新冠特效药里面轮动了中线暂时只看一个光伏每次大家恐慌的时候,其实就是短期进场点而且我觉得场内机会其实挺多的,做对
  • 】翻开今年的两高报告,未成年人文身案、“茶颜悦色”奶茶诉“茶颜观色”不正当竞争案、网络博主恣意侮辱卫国戍边烈士案、“颜值检测”软件窃取个人信息案……这些司法案件
  • 当下有些青少年血性担当不足,退役军人经受过部队历练,和学生们在一起,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下有些青少年血性担当不足,退役军人经受过部队历练,和学生们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