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甲骨文#【除了甲骨文,我们了解殷商的历史文献还有这些……】#春节摄影大赛#过去的2019年,是甲骨文发现与研究120周年。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对于我们全面认知、了解殷商历史、文化、经济、社会,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我们给予甲骨文多么高的赞誉都不为过分。
除了久远的甲骨文,在我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古文献资料,对殷商历史有着较为详实的记载,与甲骨文上的文字记载遥相呼应,构成了殷商王朝那恢弘的历史版图。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除了甲骨文之外,还有哪些历史文献资料记载和传承了殷商。

一、《史记之殷本纪》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殷本纪》对于我们今天认知和了解殷商历史,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我们探索殷商历史的基础与根本。
在夏商周时期,我国逐渐形成完整的史官体系,专门负责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记载。那时候对于国史记载的资料,统称为《春秋》——传说古代的历法先有春秋二季,“春”与“秋”代表了一年时间,后来才又划分出冬夏二季。
今天我们从先秦典籍中,依稀还可以看到近百种曾经存在的古史典籍名字:《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经世》、《世传》、《上古记》、《故记》、《丹书》、《虞书》、《夏书》、《商书》、《虞箴》、《夏箴》、《商箴》、《诰》、《康诰》、《唐诰》等等。
然而在漫长的夏商周王朝更迭中,这些文献资料没能保留下来,佚失、散乱、毁灭于社会动荡、战乱纷争中。
到了司马迁所生活的西汉时期,距离殷商王朝已经跨越将近千年光阴岁月。
司马迁及其家族世代为史官,拥有良好的家族传承。面对历史文献逐渐凋零、毁灭的现状,强烈的使命感促使司马迁决定整理一部记载中华历史传承集大成的著作——即我们所熟知的《史记》
当时,日渐强盛的西汉王朝也非常注重文化的复兴与传承。
此前汉惠帝废除了挟书律,文帝、景帝和武帝更是不断加大对历史文化典籍整理和挖掘的工作力度,鼓励民间献书、著书,所有文献资料要“先上太史公(即司马迁),副上丞相”。
正是这样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司马迁整合了最优质、最全面的文史典籍资源,为他创作《史记》奠定了良好基础。
司马迁本人还游历甚广。青年时期他就曾经壮游四海,在他担任太史公期间,经常跟随汉武帝行遍大江南北。所到之处,司马迁无不到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实地调查,同他所掌握的文献记载和民间传闻进行比对、梳理、确认。因此司马迁著作的《史记》不仅基于详实的文献资料,更是经过实地考察与调研,是非常严谨的。
经过司马迁的不懈努力,形成了迄今为止对殷商王朝历史记载最为全面的文献典籍——《殷本纪》。
在《殷本纪》中,司马迁向后人展示了自殷商始祖契直至商王朝最后一个君主纣王的覆灭,绵延近千年起伏跌宕。我们所熟知的“玄鸟生商”、“成汤建国”、“网开一面”、“伊尹流放太甲”、“盘庚迁殷”、“武丁中兴”、“武丁拜相傅余说”、“帝辛覆灭”等典故,皆记载于《殷本纪》。
创作于明代的神话小说《封神演义》在开篇第一章就洋洋洒洒地写道:
“(成汤)在位十三年而崩,寿百岁,享国六百四十年,传至商受而止:
成汤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仲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庚丁
武乙 太丁 帝乙 纣王”......
如果没有《史记—殷本纪》的记载,作者(传说为许仲琳)是无法挥洒自如地将殷商王朝的王位传承罗列其中。
《殷本纪》奠定了今天我们研究殷商历史的基础、框架与格局。

二、《诗经》

《孟子-离娄下》记载“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其中提到的“诗”即是《诗经》的前身。《孟子》这段话的描述,再现了夏商周时期在史书记载体系还没有完备之前,历史事件的记载主要通过诗歌流传的真实现状。
之前我曾经撰文写过,《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流传甚广的一些诗歌。这些诗歌产生地遍布黄河、长江流域,记录了夏商周时期的许多历史事件、风土人情、民间传说。据说早年间流传下来的诗歌有3000首之多,后来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到了春秋时期,孔子晚年继续对《诗》进行了编订,到汉武帝时候,《诗》被奉为儒家经典,正式命名为《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在《颂》中,专门有《商颂》,包括:《那》、《烈风》、《玄鸟》、《长髪》、《殷武》等篇章,分别对殷商时期的一些主要历史典故和风土人情进行了介绍,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名句,就出自于《玄鸟》篇。
因此,《诗经》为我们探寻、认知殷商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三、《尚书》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说为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将上古时期尧舜一直到春秋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比

#安阳甲骨文#【除了甲骨文,我们了解殷商的历史文献还有这些……】#春节摄影大赛#过去的2019年,是甲骨文发现与研究120周年。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对于我们全面认知、了解殷商历史、文化、经济、社会,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我们给予甲骨文多么高的赞誉都不为过分。
除了久远的甲骨文,在我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古文献资料,对殷商历史有着较为详实的记载,与甲骨文上的文字记载遥相呼应,构成了殷商王朝那恢弘的历史版图。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除了甲骨文之外,还有哪些历史文献资料记载和传承了殷商。

一、《史记之殷本纪》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殷本纪》对于我们今天认知和了解殷商历史,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我们探索殷商历史的基础与根本。
在夏商周时期,我国逐渐形成完整的史官体系,专门负责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记载。那时候对于国史记载的资料,统称为《春秋》——传说古代的历法先有春秋二季,“春”与“秋”代表了一年时间,后来才又划分出冬夏二季。
今天我们从先秦典籍中,依稀还可以看到近百种曾经存在的古史典籍名字:《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经世》、《世传》、《上古记》、《故记》、《丹书》、《虞书》、《夏书》、《商书》、《虞箴》、《夏箴》、《商箴》、《诰》、《康诰》、《唐诰》等等。
然而在漫长的夏商周王朝更迭中,这些文献资料没能保留下来,佚失、散乱、毁灭于社会动荡、战乱纷争中。
到了司马迁所生活的西汉时期,距离殷商王朝已经跨越将近千年光阴岁月。
司马迁及其家族世代为史官,拥有良好的家族传承。面对历史文献逐渐凋零、毁灭的现状,强烈的使命感促使司马迁决定整理一部记载中华历史传承集大成的著作——即我们所熟知的《史记》
当时,日渐强盛的西汉王朝也非常注重文化的复兴与传承。
此前汉惠帝废除了挟书律,文帝、景帝和武帝更是不断加大对历史文化典籍整理和挖掘的工作力度,鼓励民间献书、著书,所有文献资料要“先上太史公(即司马迁),副上丞相”。
正是这样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司马迁整合了最优质、最全面的文史典籍资源,为他创作《史记》奠定了良好基础。
司马迁本人还游历甚广。青年时期他就曾经壮游四海,在他担任太史公期间,经常跟随汉武帝行遍大江南北。所到之处,司马迁无不到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实地调查,同他所掌握的文献记载和民间传闻进行比对、梳理、确认。因此司马迁著作的《史记》不仅基于详实的文献资料,更是经过实地考察与调研,是非常严谨的。
经过司马迁的不懈努力,形成了迄今为止对殷商王朝历史记载最为全面的文献典籍——《殷本纪》。
在《殷本纪》中,司马迁向后人展示了自殷商始祖契直至商王朝最后一个君主纣王的覆灭,绵延近千年起伏跌宕。我们所熟知的“玄鸟生商”、“成汤建国”、“网开一面”、“伊尹流放太甲”、“盘庚迁殷”、“武丁中兴”、“武丁拜相傅余说”、“帝辛覆灭”等典故,皆记载于《殷本纪》。
创作于明代的神话小说《封神演义》在开篇第一章就洋洋洒洒地写道:
“(成汤)在位十三年而崩,寿百岁,享国六百四十年,传至商受而止:
成汤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仲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庚丁
武乙 太丁 帝乙 纣王”......
如果没有《史记—殷本纪》的记载,作者(传说为许仲琳)是无法挥洒自如地将殷商王朝的王位传承罗列其中。
《殷本纪》奠定了今天我们研究殷商历史的基础、框架与格局。

二、《诗经》

《孟子-离娄下》记载“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其中提到的“诗”即是《诗经》的前身。《孟子》这段话的描述,再现了夏商周时期在史书记载体系还没有完备之前,历史事件的记载主要通过诗歌流传的真实现状。
之前我曾经撰文写过,《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流传甚广的一些诗歌。这些诗歌产生地遍布黄河、长江流域,记录了夏商周时期的许多历史事件、风土人情、民间传说。据说早年间流传下来的诗歌有3000首之多,后来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到了春秋时期,孔子晚年继续对《诗》进行了编订,到汉武帝时候,《诗》被奉为儒家经典,正式命名为《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在《颂》中,专门有《商颂》,包括:《那》、《烈风》、《玄鸟》、《长髪》、《殷武》等篇章,分别对殷商时期的一些主要历史典故和风土人情进行了介绍,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名句,就出自于《玄鸟》篇。
因此,《诗经》为我们探寻、认知殷商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三、《尚书》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说为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将上古时期尧舜一直到春秋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比

#安阳甲骨文#【除了甲骨文,我们了解殷商的历史文献还有这些……】#春节摄影大赛#过去的2019年,是甲骨文发现与研究120周年。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对于我们全面认知、了解殷商历史、文化、经济、社会,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我们给予甲骨文多么高的赞誉都不为过分。
除了久远的甲骨文,在我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古文献资料,对殷商历史有着较为详实的记载,与甲骨文上的文字记载遥相呼应,构成了殷商王朝那恢弘的历史版图。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除了甲骨文之外,还有哪些历史文献资料记载和传承了殷商。

一、《史记之殷本纪》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殷本纪》对于我们今天认知和了解殷商历史,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我们探索殷商历史的基础与根本。
在夏商周时期,我国逐渐形成完整的史官体系,专门负责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记载。那时候对于国史记载的资料,统称为《春秋》——传说古代的历法先有春秋二季,“春”与“秋”代表了一年时间,后来才又划分出冬夏二季。
今天我们从先秦典籍中,依稀还可以看到近百种曾经存在的古史典籍名字:《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经世》、《世传》、《上古记》、《故记》、《丹书》、《虞书》、《夏书》、《商书》、《虞箴》、《夏箴》、《商箴》、《诰》、《康诰》、《唐诰》等等。
然而在漫长的夏商周王朝更迭中,这些文献资料没能保留下来,佚失、散乱、毁灭于社会动荡、战乱纷争中。
到了司马迁所生活的西汉时期,距离殷商王朝已经跨越将近千年光阴岁月。
司马迁及其家族世代为史官,拥有良好的家族传承。面对历史文献逐渐凋零、毁灭的现状,强烈的使命感促使司马迁决定整理一部记载中华历史传承集大成的著作——即我们所熟知的《史记》
当时,日渐强盛的西汉王朝也非常注重文化的复兴与传承。
此前汉惠帝废除了挟书律,文帝、景帝和武帝更是不断加大对历史文化典籍整理和挖掘的工作力度,鼓励民间献书、著书,所有文献资料要“先上太史公(即司马迁),副上丞相”。
正是这样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司马迁整合了最优质、最全面的文史典籍资源,为他创作《史记》奠定了良好基础。
司马迁本人还游历甚广。青年时期他就曾经壮游四海,在他担任太史公期间,经常跟随汉武帝行遍大江南北。所到之处,司马迁无不到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实地调查,同他所掌握的文献记载和民间传闻进行比对、梳理、确认。因此司马迁著作的《史记》不仅基于详实的文献资料,更是经过实地考察与调研,是非常严谨的。
经过司马迁的不懈努力,形成了迄今为止对殷商王朝历史记载最为全面的文献典籍——《殷本纪》。
在《殷本纪》中,司马迁向后人展示了自殷商始祖契直至商王朝最后一个君主纣王的覆灭,绵延近千年起伏跌宕。我们所熟知的“玄鸟生商”、“成汤建国”、“网开一面”、“伊尹流放太甲”、“盘庚迁殷”、“武丁中兴”、“武丁拜相傅余说”、“帝辛覆灭”等典故,皆记载于《殷本纪》。
创作于明代的神话小说《封神演义》在开篇第一章就洋洋洒洒地写道:
“(成汤)在位十三年而崩,寿百岁,享国六百四十年,传至商受而止:
成汤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仲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庚丁
武乙 太丁 帝乙 纣王”......
如果没有《史记—殷本纪》的记载,作者(传说为许仲琳)是无法挥洒自如地将殷商王朝的王位传承罗列其中。
《殷本纪》奠定了今天我们研究殷商历史的基础、框架与格局。

二、《诗经》

《孟子-离娄下》记载“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其中提到的“诗”即是《诗经》的前身。《孟子》这段话的描述,再现了夏商周时期在史书记载体系还没有完备之前,历史事件的记载主要通过诗歌流传的真实现状。
之前我曾经撰文写过,《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流传甚广的一些诗歌。这些诗歌产生地遍布黄河、长江流域,记录了夏商周时期的许多历史事件、风土人情、民间传说。据说早年间流传下来的诗歌有3000首之多,后来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到了春秋时期,孔子晚年继续对《诗》进行了编订,到汉武帝时候,《诗》被奉为儒家经典,正式命名为《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在《颂》中,专门有《商颂》,包括:《那》、《烈风》、《玄鸟》、《长髪》、《殷武》等篇章,分别对殷商时期的一些主要历史典故和风土人情进行了介绍,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名句,就出自于《玄鸟》篇。
因此,《诗经》为我们探寻、认知殷商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三、《尚书》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说为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将上古时期尧舜一直到春秋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比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两游客怒江拍照失足坠崖!
  • 5000年前“山东大汉”来到国博,身高实测竟然近2米!
  • 小伙吃了20只炸知了后休克!医生说…
  • 作家悬赏“一错千金”,较真教授找出172处错误!法院判了……
  • 姆巴佩球品受质疑,梅西也发文骂他
  • 普吉沉船赔偿预算 遇难者每人赔100万铢 受伤游客不超50万铢
  • 山东21家上榜2018中国500强
  • 金牌反派演员计春华因病去世,年仅57岁,曾出演少林寺秃鹰
  • 特朗普炮轰高药价, 《我不是药神》火到了特朗普的推特治国?
  • 核污染30年来一只狼首次离开切尔诺贝利 科学家紧密跟踪
  • 表面的成都地铁
  • 普吉岛"贵族界的网红",欢乐颂为它而来,麦当娜私宅设计师操刀!
  • 中产家庭焦虑的最大根源:软实力的不可继承
  • 杨丞琳庆34岁生日,而李荣浩这把狗粮撒了四年
  • 一家11个闺女一个儿子 姐姐们凑30万帮弟弟结婚
  • 赵薇女儿、张柏芝儿子英语怪不得这么好,原来都在用这个方法 | 推广
  • 俞灏明机场偶遇刘烨兴奋搂住,刘烨推开闷头就跑,没认出还是不认识?!
  • 宋喆被抓,马蓉拒绝离婚:一切善恶终有报!
  • 崔永元狂喷范冰冰手撕冯小刚,影视圈瞬间蒸发100亿!
  • 王宝强出席黄渤大电影,但徐峥表示不与王宝强合作,50亿都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