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圣人忙了一辈子.到死前才想出对付小人的绝招:
1.孔子,一位深度的道德洁癖者。
他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孔子心目中的好人,道德楷模;小人,孔子心目中的坏人,深恶痛绝。
《论语》中“君子”这个词语出现了108次。
从单个字看,“仁”字出现了109次,“礼”字出现了74次,“信”字出现了38次,“善”字出现了36次,“义”字出现了24次。
可见孔子的一辈子.拼了老命在跟学生讲:
要做一个君子.要做一个好人。
他深入剖析人的道德品质.把“道德品质”这个东西掰开了揉碎.使用“仁、义、礼、智、信”等不同角度.讲给他的学生听。
翻来覆去其实只有一句话:
孩子们,你们要做一个好人!
对于小人,他恨得咬牙切齿: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多少次,夜深人静,孔子无法入睡。
想起白天的小人作祟,他深深地揪心:
为什么到处都有那么多坏人?
无论在官场还是民间.无论在办公室还是田间地头.无论在城里还是在路上.无论在家里还是远方。
那些坏人,自私自利,贪得无厌。
因为一点小聪明,沾沾得意。
表面上会装作很厉害,实际上是纸老虎,一捅就破。承诺办事时,夸夸其谈,真正做时再三推诿。处处想着利益,而不是责任。
出现问题了总是从别人身上找原因.从不反思自己的原因。做事情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他们拉帮结派.但不做真正的团结。
与人一团和气.随声附和.没有自己观点.即使认可身边人.背地里却嗤之以鼻。
对付小人成为孔子的终身目标。
2.对付小人第一招:上行下效。
季康子向孔子请教治国理政时,孔子说: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意思是说:上层的道德好比风.平民百姓的言行表现像草.风吹在草上.草一定顺着风的方向倒。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意思是说: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于核心。
“为政以德”,这是孔子的核心执政思想。
孔子认为:只要执政者成为道德楷模.那么全体民众都会仿效.整个社会就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气。
人人成为君子,小人无处藏身,从此整个世界成为美好的人间。
上行下效,肯定是孔子最先能想到的方式。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公元前532年.孔子19岁.做了个管理仓库小官。
公元前531年.孔子20岁.管理畜牧.什么粗活都干。
公元前517年,孔子34岁。
鲁国发生内乱,孔子逃到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
孔子回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意思是说:君王要像个君王,臣下要像个臣下,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
虽然齐景公很赞赏孔子的话,但是并没重用他.也没有实际能力可以重要孔子。
公元前499年,孔子52岁,升为鲁国大司寇,相当于今天的最高法院院长。
为什么平步青云?执政者矛舍顿开了?
不是,鲁国的实际掌权者,三大家族,想利用孔子的威望。
然而,孔子有自己的如意算盘,试图实践自己“为政以德”的执政思想。
充斥小人的执政当局.当然不会让孔子的“德政”走下去.触及既得利益者.孔子的执政也只能走到了头。
公元前497年.孔子55岁.被迫开始周游列国。
公元前496年,孔子56岁,到了卫国,卫灵公问孔子以前的老板鲁国给发多少工资,我们卫国绝对不低于这个标准。
确实,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
事实上,像孔子这么一个眼里容不下一点点细沙的圣人,卫灵公显然不会喜欢的,只是顾及了孔子的声望。
公元前484年,孔子67岁,周游列国结束,回到鲁国.仍有心从政.但依然是被敬而不被用。
显然.孔子的第一招.试图“为政以德”然后“上行下效”失败。
3.对付小人第二招:言传身教。
开篇就提到.孔子的一辈子.拼了老命在跟学生讲:要做一个君子.千万别做小人。
整部《论语》就是一个道德卫士孜孜不倦的千叮咛.万嘱咐。
然而.说教是一个极难的事情.尤其是道德的说教。
无论古人今人,人性相同,听不进别人的说教,这点古今亦然。
况且,道德不像科学,没法论证观点的对错。
凭什么让人认可自己说的道德标准?
这是摆在孔子面前的难题。
为了说教.孔子不惜借用周礼的名义说事。好比后来.很多人为了说教引用孔子.甚至托名孔子。
直到近现代.康有为为了打击顽固派.主张变革.写了个《孔子改制考》号称孔子最主张变革。
自己的说服力量不足时.借用权威是常用的手段。后人可以借用孔子.但孔子所能借用的.也只有周礼。
公元前518年,孔子33岁时,跑去找那位周天子的图书管理员老子请教周礼。
老子却说:万事万物都是在变的.周礼不遵守也罢。
没有人知道“孔子问礼”故事的真假,即便是真的,也没有人知道他们俩到底聊了些什么。
上述的内容,多半是后人根据两个人的不同风格,所作的揣测。
老子反对的,是礼仪中冗余的规则。
而孔子想要的.其实并不是礼仪的规则.而是道德的准则。
他提出的“克己复礼”这个词语可以证明,在孔子看来,恢复“礼”要做的是“克己”就是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按道德品质来做事。
有一次,鲁国的贵族季康子公然采用天子的礼仪,让六十四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跳舞。
孔子气得说: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种事你都干得出来.天底下还有你不敢干的事吗?
表面上,孔子是为了维护周礼。
本质上,却是孔子对季康子的道德谴责。
通过引用周礼,他向皇宫贵族说仁,也向士族大夫说仁,也向平民百姓说仁,然而更多的确是向他的学生说仁。
毕竟学生和外人不同,学生都是自己选择的,大体都能接受自己的观点。
孔子试图扩大说教的范围.所以他周游列国.走边千山万水.哪怕遇到艰难险阻.在所不惜。
然而,费劲口舌,执政者依然不容易被说教,所以他只能扩大招生的规模,3000人,他的全部生命所能传播的极限。
然而,公元前483年.孔子68岁.儿子孔鲤死了。
公元前482年.孔子69岁.最心爱的弟子颜回死了。
公元前480年,孔子71岁,另一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国内乱。
此时的孔子,已经身心俱疲。他不知道自己的道德主张.还能不能获得传播.还能不能为大众所熟知.还能不能改变这“礼崩乐坏”的世界。
4.对付小人第三招:以史为鉴。
孔子是在周游列国后返回鲁国时开始编纂《春秋》的,记录了从鲁隐公记述到鲁哀公,历十二代君主,计二百四十四年的各国大事。
或许起初编纂《春秋》只为供教学之用。
秉笔直书中却会发现,历史有个重大的作用,所有小人都被将被记录.害怕遗臭万年的小人会逐步“小人”地更加隐蔽.或者干脆不做小人了。
后人说: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春秋》让那些乱臣贼子都很害怕。
符合礼的事《春秋》就表扬;不符合的《春秋》就批评.自己做的事情被史书记录下来.并且一直流传下去.这对那些坏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或许可以发现.从古至今.坏人坏的越来越不明显了。到了当今社会.甚至极“小”的小人.都将被历史记录。
古代受限于条件,所谓的历史,只能对关键人物、关键时刻、关键细节做记录。
而现在,记录已经可以做到面面俱到,无所不在,而且是全量记录。
哪怕你不愿意,这个世界也在悄悄记录。
你走过马路,一个摄像头把你记录;买个棒冰,扫码支付有记录;乘个火车,实名登记有记录;取个媳妇,民政局有记录,生个小孩,医院有记录;杀人抢劫,派出所有记录。
每一个人的一言一行,都被录下来,构成未来历史的一部分。
高跟鞋踩死猫.高铁上没让座.车窗外扔垃圾.都已经记录下来了.他们的后代都能查到其所作所为。
这个充满恐惧的时代,谁还敢做小人?
以史为鉴,是孔子开了这个先河。
5.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死了.享年72岁。
他知道自己的《春秋》能够传之后世.影响后人。
但却没想到.自己的言传身教.也能传之后世。
他那思想的细流.因为努力的传播.并没有断流。
反而开枝散叶,越流越广,也越流越宽:流出儒家文化,流出中文文明。
同时,他开创了教育之先河,为中华文化的传播方式,做出了非常重要的方法论探索。
这三个方面,是孔子最伟大的成就。
孔子说“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意思是说:君子出来做事.是因为放不下肩头的责任;至于理想无法实现.心中早就有数了。
正是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才创造了那么众多,那么伟大的成就。

人生本过客,何必千 千 结。前没了,生命还在,一切都可以重来;爱走了,还有下一场花开,既然来到世上就不做 懦 夫,好好 活 一场,风雨不在乎。生活就像坐过山车,有高峰,也有 低 谷,这意味着,无论眼下是好是 坏,都只是暂时的。谁不 虚 伪,谁不 善 变,谁都不是谁的谁。又何必把一些人,一些事看得那么重要。生活是一场漫长的 拉 锯 战,它予以每个人同样的千 锤 百 炼。有的人选择 放 弃 从此 麻 木一生,有的人却把每一次的不 如 意,都当成对自己的考 验和 锻 炼。人生没有过不去的 坎 儿,靠别人终 究不 稳 妥,靠自己也许会 累但却最 牢 靠。

行情不仅仅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有它,生活多一份乐趣;没它,生活少一份刺激。喜欢它但不做其奴隶。

条条大道通罗马,行情的每一个波动都与投资者们的利益息息相关,道理谁都懂,但是不是真的懂?就像小的时候大人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那时候的我们只是字面意义的理解,没有经历过根本不会明白事物本质的道理。

不论是交易也好,做人也好,做事也好,每一个过程都是通过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

最近有些投资的朋友经常过来问叶生行情怎么看,单子怎么做?但是呢,我和你说了怎么做,单子对了赚钱了,你过来对我一句老师你真厉害,但是我没做进去。原因是:之前亏过太多钱了,现在不敢下单了,亏怕了!既然是这样你就没必要再过来问我了,我只与信任我的人沟通。

当行情来了却不敢交易,要么犹豫,要么恐惧,这种心态可能与曾经遭遇过大幅亏损或者被行情突然反向等经历有关。但是人生没有经历过波折怎么能成长呢,可能我不知道你以前经历了什么,但是只要你愿意相信我,那么我便会携带你克服心理恐惧,与你一同共进退!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虽然真的不知道你是怎么迈出这一步的,但还是会好欣慰,我们南南又更勇敢了呢#和周震南一起跳进22岁# 南南,生日快乐,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有真诚的祝福祝愿你新
  • 接连看到三个视频:黑龙江肇州奶茶店因为没有第一句就说扫码,被停业一天;牡丹江服装店老板店里睡觉没戴口罩,被出黄牌;哈尔滨交通局借用人员因网约车司机不让抽烟,“安
  • 上一周 弟弟和爷爷过森日以为的捡漏实际的简陋 色素嘴弟弟和姐姐都很爱吃辣辣辣椒2022年的第一场雪❄️ 有雪山 有姐妹 有串串堆积成山的南瓜贝贝 ​​​ 很难不
  • #封闭货车中转站[超话]#想退坑不知道有没有人收,因为工作了没时间照顾这些娃了,模模糊糊差不多就这些,都是原价或者原价叠邮,要是有人想收的话,我中秋放假回家顺一
  • 但愿有一天,当你站在时光中回望,能带着尘土,带着伤疤,带着过往,带着云烟,然后轻轻说一句:“这一路走来,我并不后悔,纵然辛苦,但我依然还是会选择这种滚烫的、生生
  • “我这边有个非常棘手的演出,但主演说好后又变卦,能不能过来帮帮忙,我知道你的舞台经验丰富,有你出场我就放心。“我觉得7000不少了,主办方也是看在我的名气才给了
  • 儒家看到的是“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道家看到的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大家一起玩的时候可以很嗨,但到了属于自己的时间时,就只希望没有任何人的打扰。我可以做一切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者哪怕只是睡个懒觉、无所事事,都是自由又快乐的。
  • 算是一切的开始吧,先不说什么过分的东西,安分守己一点好了也许很久以后,会有人回头来看着一条微博的,管它怎样呢,反正我是开始了。#读书# [法]罗曼·罗兰《约翰-
  • 通过税务筹划,使税收优惠政策得到合理、合法的使用,可以节约企业的财政支出和利润。具体的经济支持和激励措施:      园区按当地财政保留的原则,给予企业丰厚的政
  • 笑死我了[笑cry]我的坏心情已经跟早上的垃圾一起丢掉了。高考完的那个下午觉得这些都是些没有用的、没有意义的东西了,潇潇洒洒的把课室里的一切都扔进了垃圾桶里,其
  • ”饮的不是酒,是羲农传世之臻,是孔夫子拯救的甘醇,是渗透了礼乐之义的洙泗水流,是东晋末世无人问津的六籍精华,痛快豪饮,不然对不起他的头巾,他世家子弟的身份和传承
  • ↓↓↓海口的悠闲生活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大街小巷的“老爸茶”阿公阿嫲围坐一桌点上一壶茶,一碟花生、一两份点心就开始摆龙门阵,小到家常,大到天下事#海口##海口头条
  • 他在一封信中说:“丰君的画我向来不甚赞成,形似学竹久梦二者,但是浮滑肤浅,不懂‘滑稽’趣味,殆所谓海派者,插画中可取者觉得不过十分之一。这些童谣俏皮谐趣,完全不
  • (由于特窟不允许照相,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日尝#2022.8.20 核桃露&玉米&沙拉~鲜核桃加奶打就很好喝,再加把鲜百合味道更好,今早又加
  • 如果非要让我评判这部剧好不好看,或许我没办法给出一个明确的回答,因为感受总是交织的,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脑中不断回想后,咀嚼到一些细节会有很多变化的,所以也不愿给
  • 但是不得不说《冰雪奇缘》的妆造很好,但是确实是有段老师(段艺璇)的表演太平淡的问题在,而且这一期大星没来,我甚至是拖到周四还是什么时候才补完的…另外《疯狂动物城
  • 健康的活着,平淡的过着,让我们在人生路上潇洒前行,开心度过每一天。生活,不求天天有惊喜,但求顺心如意,人生,不求朝夕相聚,但求时常惦记,缘是天意,情是人意,牵挂
  • 四格灵品,诚礼诫绝,放在世道阳世中,对人生影响是非常大的,以阳观来说,诚是发自内心的,可以诚信忠诚的对待人事物那一定会结交很多朋友贵人,这样你在生活的的机遇就变
  • 一起在伦敦塔桥看日落 手牵手一起看日落本身就是一件很浪漫的事,而伦敦塔桥(原价 10.60 英镑,持 Go 旅城通票 免费)在落日余晖的照射下更是显得格外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