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美食# 石家庄人钟爱的牛肉汤在外地无人复刻,在本地也是一个隐蔽的存在。它太过日常,只是存在于街边巷角的小铺食档,人们觥筹交错、杯来盏往的应酬时刻,通常不会想起它。外地人到石家庄,若无本地人指点,就算自己在林林总总的酒楼饭肆中点上一碗牛肉汤,大抵与石家庄人真正心心念念的牛肉汤没什么关系。漂泊在外地的石家庄人思念家乡味道时也许会有不同心仪的食物,但是最终,总是可以在这碗牛肉汤里找到刻在基因上的、从味蕾到记忆的共识。

石家庄的牛肉汤,需要用直径一米以上的大铸铁锅熬制,牛大骨打底,然后加入至少十几二十斤以上大块的新鲜牛肉、牛油和清水一同煮,辅以全须的大葱大姜,以及十几味的香辛料组合,大火滚开微火慢煮,经过长时间熬煮,牛肉,牛油的精华尽数融入汤中,变成所谓的“肥汤”,此时的汤又醇又厚,肉味浓香,方算大功告成。

但一般外地人不会知道,石家庄人的牛肉汤是必须配着碳水CP来“吃”的而不是“喝”的。石家庄牛肉汤的经典吃法,是配着火烧吃,称之为“牛肉罩火烧”,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牛肉汤煮火烧”。把小麦面粉揉成面团,未经发酵便擀成圆饼状,入炉烘烤,出炉即成火烧(若撒上芝麻,出炉就叫烧饼)。“罩”在这里的本意,是用热汤浇在火烧上,不过,在浇汤之前,火烧是一直在汤锅里煮着的,因为火烧是“死面”饼子,只浇不煮是没法入味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石家庄做牛肉罩火烧生意的店开局就是“明厨明灶”:店门口露天盘着一个煤火灶,灶上支着煮着火烧的牛肉汤大铁锅,大铁锅里热气氤氲、浓香扑鼻,大块的牛肉、整颗的大葱和装着香料的布袋在微滚的牛肉汤中沉浮着,沿着锅边荡漾的厚重牛油中煮着圆圆的火烧。锅的外侧,通常横担着一个窄条的木案板,案板上放着一柄切饼刀和一个大号马勺,锅边的架上堆着倒扣的大碗,还有二个搪瓷小盆,一个盆里放着切好的香菜末,另一个盆里放着切的薄薄的熟牛肉片。

所谓的用餐区,也只是路边露天摆几个破旧的小板凳和一个长条桌,桌上放着落满灰尘的醋瓶和二个瓷碗,一个瓷碗里放着大蒜、另一个瓷碗里放着油炸辣椒,供食客按需自取。

吃罩火烧不需要仪式感,那个年代也无所谓环境和卫生,无论是骑自行车还是步行,看到那口大锅,闻到那股香味,按捺不住的就会走到锅前吆喝一声“来碗火烧”。“好嘞——”店家马上用马勺从锅中捞出一个泡得发涨发软的火烧,放到木案板上,手起刀落,横两刀竖两刀切成块放入碗中,然后从锅里舀出一勺热汤浇入,顺手再稍稍撇一点点锅边的牛油做添头,撒上香菜末和二片切得极薄的熟牛肉,热气腾腾的一碗就算出锅。只见碗中汤底清澈,油花荡漾,几根碧绿的香菜点缀其中,白胖的火烧切块顶着二片熟牛肉铺满碗底,扑鼻而至的是满满的牛肉浓香,让人不由得感觉这个世界都变得美好了。

食客们大都是端起碗,吹一下,小口抿一下热汤,牛油的厚重、老汤的鲜醇和香菜混合牛肉香气的瞬间充满口腔和鼻腔,细品味道中还带着一丝鲜甜和料香。当这股热流下肚,一种极大的幸福感便油然而生。闭上眼睛缓一缓,这才放下碗,抄筷子捞起火烧往嘴里塞,饱满大块的火烧劲道有层,入汤软而不烂。趁热大口咬下去,舌齿间绽放出鲜香的牛肉汤,嚼起来外软里弹,层层喷汁,惬意十分。碗里那二片薄薄的牛肉舍不得吃,一定要留到最后一口汤和火烧时,再一同扒入口中大嚼,唇齿间牛肉纤维的口感令人产生刚吃了一碗牛肉的幻觉。放下碗,感觉全身阻滞的气血开始融化流动,愉悦迅速传遍身体的每个神经末梢,即便是冬日寒风凛冽,也是一身白毛汗,让人感觉痛快淋漓,心满意足。

饸饹是北方的传统特色面食之一,饸烙的原料主要是杂粮,荞麦面最多,也有用豆面、山药面和榆树面的,因杂粮的筋性和粘性都不如小麦面粉,必须通过压制才能做成面条形状,所以叫饸烙,或者“河漏”。

石家庄周边的井陉、正定、灵寿、赵县、栾城、无极等地对饸烙的做法都有各自的绝活,浇头或配汤也是五花八门,荤素不限。然而饸烙进入石家庄时,店家们发现,碗里的碳水,从小麦换成杂粮没有问题,但是作为浇头的汤如果不是石家庄人钟爱的牛肉汤则万万不行。所以,石家庄的饸烙有且只有一种主打套餐——“牛肉汤饸烙”,也叫“牛肉饸烙”。

既然是牛肉饸烙,只要在牛肉汤锅旁再支上一口架着木质饸烙床子、热气腾腾煮饸烙的大铁锅就齐活,所以彼时的饸烙铺子毫不犹豫地延续了罩火烧铺子的“明厨明灶”路线。

食客点餐后,店家揪下一把和好的面团塞入饸烙床子上活塞式的圆桶里,用力下压充当活塞连杆的木杠,木杠发出了吱呀吱呀的声响,顷刻,圆桶内的面团被挤压穿过筛孔变成如细雨垂丝般的饸烙,落入滚烫的锅中。待饸烙煮熟,店家手臂微扬,状如细丝的饸饹如飞云腾空,落入碗中,整齐划一,不多不少刚好一碗。随手撒上的牛肉丁、蒜泥及香菜末,店家再转身从牛肉汤锅里用马勺舀出一勺热汤,浇在碗里的饸烙上,瞬间,一股被热汤激发出来的香味迸发开来,似乎整条街都飘着诱人的香气,一碗石家庄的牛肉饸烙就算正式出锅了。

食客端走坐下,挑一箸饸烙入口,筋、柔、光、滑、鲜、香几种口感混合在一起,在舌尖上翻江倒海,而浓香的汤底上厚厚一层牛油又给食客带来“敷嘴”的感觉,寡淡的杂粮饸烙在牛肉汤和牛油的滋润下顿时变得鲜活,吃上一口便停不下来。

其实,相比山西刀削面、陕西臊子面或者兰州牛肉面,石家庄的牛肉饸烙同样是用带着冲击力的香气挑战食客的鼻腔和味蕾。与南方小吃的清淡不同,这种香气霸道且极具侵略性,哪怕寂寞安静的深夜,在小铺点一碗饸饹当夜宵,它也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搅动着四周清冷的空气,于唇齿碰触、大快朵颐间,安抚食客的肠胃与心灵。

如果说驴火是保定的名片、火锅鸡是沧州的代言,那么在现在的石家庄,牛肉板面算是地方美食的王牌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石家庄并无牛肉板面的存在。钟爱牛肉汤的市民,大都伸着筷子在罩火烧和饸烙之间横跳。某一日,牛肉板面横空出世,似乎忽然之间空降到石家庄的街头巷尾。

石家庄牛肉板面的全称是“正宗安徽太和牛肉板面”,别看石家庄牛肉板面全称前面有“正宗”二字,但它其实与正宗没有毛线关系。板面确实起源于安徽太和,但太和人根本不知道牛肉板面这回事,人家太和板面是妥妥的羊肉板面。当板面顺着铁路来到石家庄后,原版的羊肉汤干净利索地被店家换成了石家庄人的牛肉汤。

板面是小麦粉揉成面团后抻出来的,经过“抻”这一灵魂操作,面的粘性、劲道等潜力被彻底激活,宽阔的面身透露出一股倔脾气,散发出纯粹的麦香。店家在案板上把面抻好,下锅煮熟,再把煮好的板面盛在罩着塑料袋的大碗里。

当板面煮好以后,板面的灵魂便粉墨登场——煮面锅旁边的那口小锅里,是一锅早已熬好的、漂浮着大量红彤彤辣椒的牛肉汤。只见老板从小锅里舀出一勺混合着辣椒和牛油的热汤浇在面上,一层红油覆盖的雪白的牛肉板面便热气腾腾地摆放在食客面前。

牛肉板面经过石家庄人的本土化的“调教”,完全变成了“石家庄人喜欢的样子”。除了板面,通常会碗里散放着几块软烂多汁的牛肉,还会有豆皮、丸子或火腿肠,再配上个卤蛋,上面撒上辣椒段,有条件的还可以再加上一份蔬菜、卤五花肉或卤鸭腿。

板面入口,首先感觉是爽弹劲道,然后才是石家庄人熟悉的牛肉汤的香气,一口吸溜下肚,板面像喷火的火箭穿过云层般驶入空荡荡的肚子里,从口腔到鼻腔似乎燃起一团火,好像要顺着食道蔓延进肠胃,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让人迫不及待地还想再吃一口。

无论是一碗罩火烧,还是一碗饸烙,抑或是一碗板面,这些流转于小摊上的食物们,更像是石家庄生活的一部部小传,默默记录着变化的同时,也给后来人留下希望。作为石家庄人思乡美食的重大载体,只有牛肉汤才能带给人们一种熟悉的安全感,或者是剥去繁华的日常生活的底色。尤其是对于那些异地漂泊的石家庄人来说,当他们回家端起这碗牛肉汤时,只有那味道与香气才能唤醒他们许多关于青春故事的记忆,也只有那牛肉汤的烟火气,才会让舌尖上的故乡就此有了着落。

《隐藏在最低调省会的美食,只有当地人才能找到》文 | 丹枫

4本量大质优的修仙玄幻,剧情高能爽点十足,看得超过瘾书荒友友们,大家好!又到了日常分享的时刻了。我们看的目的,就是让心情得到放松。如果你也喜欢这类型的,每本都是高分精品。第一本:《零仙》简介:宇宙之大,人之渺小。非为不争,是为不争。与天争锋,与人斗智,与己斗争。小小凡人李峰,机缘巧合,成为修真者。且看小小凡人,从零开始,如何凌驾众人之上,位列巅峰。入坑指南:“练气六成又怎样。”看到他晋级了,谷城冷笑一声。但他心中有些震惊,在这种情况下,都能晋级,而且还不走火入魔,怪不得,得到那人的看重。想到这里,心中有些嫉妒的他,用力将那被抓住的脚收了回来。同时,一记金刀飞去,直射李峰头部。这突然的攻击袭来,他来不及挡住,眼见就要接近他时,一灼热感传来,不知何时,他的眼前出现了一个火球。“小谷城,你想杀了他吗?”一个戏谑的声音传来,朝着那声音看去,一位老者站在树下,笑着。而老者旁边还有一人,正朝他微笑,而那人,竟是一来坊市,正是消失不见的林玥。“师叔,你见到他的那把剑了吧。”“那又怎么了。”“他就是杀害园印师弟的李峰。”“那是他园印学艺不精,况且,他已被逐出师门,不在是你师弟。”那老者毫不在意的说道。听着两人的话,他才知道,原来是自己杀园印的事,让谷城对自己有杀机,而现在,他已经安全了。他知道,这事与林玥肯定有关。在松懈后,他试图用神念去探索老者的修为,只感到一不同于练气期的气势,那么,显然,这是他到现在见到的第一个筑基期修士。“小朋友,乱察看他人修为可是不礼貌的行为。愿意加入我太元宗吗?”“小子不才,承蒙前辈厚爱。我愿意加入太原宗。”那老者不知何时,注视着他,发现他的行为并没有生气,笑着对他说,邀请他加入太元宗。但聪明的他知道,只要自己一拒绝,世界上就会在这世界上消失。况且,加入宗门也是不错的,自己现在已经是练气六层,说明自己有天赋,找一个宗门依靠也是不错的。“嗯,很好,那就来我炼丹阁吧。”看到他如此识趣,老人笑着点头,这时他才知道,老者是属于太元宗炼丹阁的人。“师叔,这小子会炼丹吗?不如来我外事门吧,我想,师傅肯定会很欢迎他的。”还没等他拒绝,谷城就阴阴一笑,他这才知道谷城原来是外事部的,心里顿时不是滋味,自己想去哪还要别人来决定。不过,现在他宁愿去炼丹阁,也不会去外事门,对于他来说,去炼丹阁好歹上面有人。如果去外事门,还不知道自己会被怎样玩死。正想说话,就被老者决定,他去炼丹阁。接着,只见老者拿出一个玉简,闭着眼,似是在些什么。啥票请,一声口哨,不远处飞来一只白鸽,将玉简带走。见他好奇,林玥告诉他,这是传信给掌门。这么稀里糊涂的,他就成了太元宗炼丹阁的一员。虽然现在被人收为徒弟,但他心里并没有多少喜悦,也许是因为不经允许,就成立的事,让他心中有一不满吧。在坊市第三天过去了,老者带着说要带他去太元宗,他大惊,原来太元宗的山门并不是在太元山,而是在里太元山大概有三十里的一座山上,而林玥在那晚就不见了。离开坊市,只见老者拿出一个袋子,这袋子与一般的储物袋有着明显的差异。只见老者打开袋子后,里面飞出一只高一米,上体为青黑色,尾羽有几条细横带,下体淡灰色的鹰,他知道,这是一种名叫赤腹鹰的妖兽,但既然在修士手中,自然不是妖兽,而是灵兽。感受这家伙的修为,竟然相当于练气九层。这让他沮丧了一会,但想到,好歹也是筑基期修士的灵兽,自然不可能是低阶修为。途中,李峰知道老者名叫兰翁,如他所想那样,是太元宗炼丹阁的阁主。在途中,他好奇的问了下,园印的事,这才知道,由于这里是修真界,虽说武者能与低阶修士相比拟,但一遇到筑基期以上的修士,就是被虐的命。这使得这里不像人界的统治方式。在这里,有修真者主导,而他范围下的凡人就负责修士的生活用品。云磨镇就是他范围下的一个镇。园印在云磨镇收刮财富,这些事太元宗早已知晓,不过,他们修炼时间都不够,没多少人来管理,再加上园印原是太元宗弟子,没做出多大的事,大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让他心里无比鄙视,伤害凡人,还不叫多大的事。李峰追问为什么园印会被逐出师门,得到的是一个有辱师门,有辱修真界的事,但具体是什么兰翁并没与说。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太元宗。在刚进山门,兰翁就叫他待会小心点,别乱说话。之后,兰翁就带着还不知所以的他,朝着大殿方向走去。这些建筑金碧辉煌,颇有气势。刚一进门,就看到大殿正中的几人,感觉传来的气势,他知道,这些人无一不是筑基期修士。而在众人面前,则有一个大圆球,不知有什么用。他刚进来,殿中众人就将眼光转向了他。在众多高阶修士面前。他并没有什么害怕,表现得不卑不亢,令众人很满意。“你就是李峰?”正中一位身穿紫金黑袍,脸带威严的男子问道。“是。”一声毫不畏惧的回答,在这大殿里传来。“哼!”一声冷哼不合时宜的响起,朝着那人看去,发现那是人脸色阴沉。这在这时,一声细微的声音传到他脑中:“那就是园印与谷城的师父,外事门主事,圆念。”他知道,这是兰翁向他介绍,不过,他可不敢回复,他知道,要是自己这么做,第一时间就会被发现。于是慢慢等兰翁的介绍。在兰翁的介绍下,他知道了这些人,最开始那紫金黑袍的人,就是当代太元宗的宗主,华杰,而旁边的几人,除了圆念外,都是筑基期的修士,都是各个管事。除了这些外,还有其他的筑基期修士,一心修行,并没有来这里。“圆念师弟,不得无礼。”华杰一声责备,接着看向李峰。“你的事,兰师弟已经告知于我,现在,准备测试你的灵根。”听到这话,他心中他一紧,同时还有些好奇,想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灵根。

#三联美食# “不是所有的面加上海鲜就能叫海鲜面。”在浙江,所有面馆老板都会和我强调这句话,至于什么才是海鲜面的精髓,每个地方的摊主说法不一,有人说是海鲜,有人说是汤,还有人说是碗的大小,总之没有人提起面或者粉。

在我这个北方人看来,这样的说法让面很没有面子。直到吃上一口海鲜面的时候,所有为了面的那些惋惜情绪仿佛一笔勾销了,农作物与海产品的所有恩怨在这碗面里和解,这是海产与陆产的完美结合,条状的主食和鱼虾蟹贝共同沐浴在充满海水味道的白色浓汤里,飘出诱人的香味。

浙江人好闯荡,温州人领先一步,其中乐清人走得最远,所以在各地都能看到乐清海鲜面馆。北京的小海鲜面、上海的黄鱼面大多是这种面的分支。如果问浙江人哪里的海鲜面最好吃,就会引来争执,似乎只有尝遍了浙江各地的海鲜面,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细微差别。

海鲜面大致可分为两个派系:渔港派和城市派。城市派菜单固定,碗里的海鲜标准化,且汤大多是提前熬制好的鱼高汤,在浙江之外的地方,售卖的大多是这类海鲜面。

这种面强调的是面、海鲜与汤的平衡感,吃饱是刚需,海鲜是佐料。在象山、舟山、岱山、松门这些典型的海港区,渔港派的海鲜面则显得有些“失衡”,但,这是一种极富美感的失衡,因为碗里的海鲜很强势,占了主导,面在碗中像个小配菜,分量不大,吃不吃两可。

两个派别没有明显的分界,各自安好,倾向“私人定制”。渔港派似乎吃起来更随心所欲,我个人是倾向渔港派的,因为那里总有更多选择。

抵达舟山的当晚,我和渔民出了海,回到酒店睡醒时已是第二天晚上10点半,舟山市区的大多数餐厅在9点多就关门了,只有海莲路上还有几家尚未熄灯的餐厅,其中三家面馆并排开着,两家生意冷清,唯有那家“飞珠面馆”,人影绰绰。

走进去的时候,端着炒锅的女老板正向客人推销着最后一只红膏蟹,那客人和我一样来自北方,他从未吃过蟹面,女老板笑了笑,“你就听我飞珠的吧,舟山人从小就这么吃”。毫无疑问,这句话打消了客人的疑虑。

这家面馆的清汤面售价不过10元上下,海鲜任由搭配,稍不克制,就会点出一碗百元的面。安康鱼肝、大头红虾、梅童鱼和带鱼,我给面加码的时候,飞珠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太晚了不要吃太多!”她清点着塑料筐里的海鲜,心里算着价格,嘴上还关切地问着:“刚下班吗?这么晚才来吃饭?”还没等我回答,她就已经算好了钱,“85块”,说着就转身做起面来。

厨房空间不大,设计得很合理,墙边是一排炉灶,每个灶上放着一口炒锅,每只锅只烧一碗面;二十几样海鲜摆在靠门的一边,鱿鱼、望潮、黄鱼、梅童鱼、蛏子、红虾、青虾、白蟹、鱼杂、带鱼、马鲛鱼、虾潺……码放整齐,方便进来的客人选择,炉灶和海鲜台的一侧码放着酱油、耗油、糖、盐、味精等调味瓶,飞珠的操作台被她擦拭得格外干净,墙上几乎没什么油污,这种格局和舟山的大多面馆相差无几。

不同的是这里的烟火气,它不是一种具象的炊烟袅袅,而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似乎一走进这里,就会从飞珠身上得到一种安全感。

她做菜的样子很利落,清油炒虾,油烟刚冒起来,顷刻加入一大碗水,待开锅了,再放安康鱼肝和梅童。“鱼肝要煮久一点,梅童煮的汤是最好的鱼汤。”我不知道这样的介绍飞珠每天会重复多少次。她说话慢条斯理,显得很有耐心,她又问道:“是不是喜欢嫩一点的带鱼?”她的判断很准确。

带鱼、米面、菜依次下锅,最后飞珠转身从桌子下面的大锅里盛了一勺汤,神秘地倒了进去,我问她这是什么汤,她笑着回答:“秘密。”不多时,面煮好了,飞珠转身拿过一个碗放在桌上,那碗大得像个小洗脸盆似的。

她端起锅,一股脑倒了进去。这面量不小,比着碗口冒出一个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所有的面都把料放在了上面,有一种披金戴银的努力,飞珠没有刻意摆盘,倒出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吃面时仍旧能听到有人喊号:“黄鱼、蛏子米线。”“谁加的熏鱼?”声音此起彼伏,大家都井然有序,一碗碗面端上来。

看着客人不多了,飞珠给自己煮了一碗蔬菜素面。她吃得很专注,那碗素面就像是她的安慰剂。我本以为像飞珠这样的人是喜欢热闹的,看到这一幕突然想到了厨师安东尼·伯尔顿说的“大厨的那种孤独感”。

我率先打破了安静,和飞珠聊了起来。飞珠姓杨,父亲和哥哥都是舟山的渔民,她从小帮家里照顾生意,做久了也熟悉了各种鱼。上世纪90年代初,她决定用自己的名字开家面摊,用青春对赌明天。

周围的人也支持她这么做,认为飞珠天生性格好,爱说笑,好干净,适合做生意。从那时开始,飞珠的生意确实总比同类的铺子好一些。

从街头面摊慢慢变成面馆,孩子转眼间上了大学,日子一天天地过,飞珠的性格好像一点都没变。这几年喜欢拍美食的人多了起来,这碗出色的舟山海鲜面也开始被更多的人知道了。有一天,飞珠的面馆上了《早餐中国》,自此生意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每天清早7点多,舟山大街上还是空荡荡的时候,飞珠便会完成当天的采买,提着装海鲜的黑袋子往店里赶。生意从上午10点开始火爆,很多人站在店里等着空位,一时间小小的面店挤得像沙丁鱼罐头,飞珠说“要一直忙活到晚饭后”,并且经常喊来老公和家里的亲戚帮忙烧菜、斩蟹。

聊着聊着,飞珠给我展示了她的秘方,那是杂鱼、鸡脚、猪骨、猪皮和老汤一起熬制而成的汤,用于面出锅前的点睛。

旁边一对从上海来的夫妇正在分吃一碗面,有个北方客人听出了他们的口音,问道:“上海的黄鱼面不够好吃吗?”男人回答,总吃也会腻,城里的海鲜面永远是固定的搭配,虾、螃蟹,秋天搞个大闸蟹,无非这些,“好多小海鲜在上海是吃不到的”。

仿佛正宗的海鲜面必出自“老太婆”之手。在餐饮的江湖上,“老太婆”是个封号,也是名头,是藏匿在普通人中的烹饪高手。总之在浙江,名叫老太婆的面店比比皆是。象山古城旁边,就有一家名叫老太婆的面馆。从古城出来的时候,我们赶上了寒潮,于是一头钻进去取暖。

面馆老太婆是洪阿姨,她说“今天是象山气温最低的一天”。海面上的风很大,大小渔船纷纷回港,抛锚、停泊,长居海上的渔民大多上了岸。

每当坏天气来临的时候,便能换来数日的假期,渔民们换上陆地上穿的冬装,在市巷中穿行,除了到小店买买海货之余,还能逛逛小店,给远方家里的小孩邮寄些玩具、衣服或海产品。

象山紧邻宁海和三门,饮食上自然会受些影响,当地的海域相对开阔,鱼的种群也有些不同。象山渔民说,在杭州,翻过一座山,口音就变了,口味也变了,话听不懂,饭吃不惯,除了这碗海鲜面。

洪阿姨推荐了跳跳鱼。10厘米长的乌黑小鱼,在塑料池里张着嘴,匍匐、跳跃,看起来很是可爱。老太婆抓起几条,用菜刀“哐哐”拍了几下鱼头,案板上一片血迹。她娴熟地用刀从尾鳍处往鱼嘴划开,掏出内脏,攥着鱼身,用温水冲了几下,随即用小刀斜向鱼头开始刮鳞,试图不对鱼肉造成损伤。

煮面的过程十分简单,不一会儿洪阿姨端着碗走了出来。跳跳鱼和大排的组合很是奇妙,肉香和鱼香滋润了寡淡的碱水面。洪阿姨说,南方人喜欢米面,北方人喜欢麦面,碱水面南北通吃,就像大排和跳跳鱼,海陆双汇。

汤里漂着碎肉颗粒,定睛一看,不是肉,也不是火腿,而是鱼干。“象山冬天的面汤是要喝完的,出海的人不能喝酒,喝碗热汤也可以御寒。”洪阿姨拿了些鱼虾干货,继续说:“小鱼、小虾米、干鱼骨,这些便宜的干海货都可以熬汤,汤烧得越白越好。”

吃着这碗粗犷的海鲜面,我突然想到,在浙江,海鲜面的精髓大概就是“煮海”吧。随后,我常常用一碗“海水汤”的味道去形容海鲜面,有些面馆老板听不太懂普通话,微笑着点头,说,“N撅的浩béi浩”(你觉得好就好)。

《一碗海鲜面,体会大海的韵味》文 |黑麦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 萨姆门德斯 ​​​选一个方向,定一个时间;剩下的只管努力与坚持,时间会给我们最后的答案。抬头看看天,看乌云的缝隙里钻出的斑驳阳光,重新拾起前行的勇气和信心
  • #20天安利felix李龙馥# #油画精灵李龙馥felix# DAY19:希望你能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但是也要多多关照自己的身体stay的确渴望
  • ”“少商~你怎么来了?”“回去吧,我要睡觉了!
  • ❶人往前走苦才会退后 ❷温柔和让步会让很多事情变得简单 ❸太阳下山了夜里也有灯打开你看这世界不坏 ❹我一直想从你的窗子里看月亮 ❺无论结果如何爱你的人会
  • ——徐渭《梨花》03.寒英昨宵天意骤回复,繁阴一布飘寒英。——李咸用《大雪歌》19.林花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 @X玖少年团肖战DAYTOY [给你小心心]#肖战工作室# @肖战工作室我为自己竖了一座非手建的纪念碑✎ 文 :普希金 ‖♪ 诵 :任志宏我为自己竖了一座非手建
  • ”多吉说,“新时代出生的孩子,一直生活在春天里,更比我们幸福一百倍哦!”多吉说,“新时代出生的孩子,一直生活在春天里,更比我们幸福一百倍哦!
  • #美驻韩大使馆车辆在首尔撞上大楼#太不给82岁老太太面子遭到报复了吧,她可是上升狮子刑火星,太阳白羊8宫,月天蝎3宫冲天王星,身强的比劫食神八字,而且正在走伤劫
  • #谁的青春不起风# 我能想到的青春回忆就是去看喜欢的明星表演因为她也占据了我的大部分青春她让我知道做善事是我们跟上天的事她说不要恶意曲解别人的意思我从她那得到了
  • 电竞选手所具有的技能:1.参加电竞项目比赛及表演2.收集电竞相关的信息,新闻,进行数据分析3.从事并参与电竞项目的系统培训4.参与电竞游戏设计开发并提议去年,电
  • 上榜小提示:多 专 发[耶] 多点赞 多评论[来]#女子用抹布击退持菜刀入室抢劫的劫匪# 近日,荷兰代芬特尔市一名抢劫犯持菜刀进入面包店抢劫。当时,劫匪进入店铺
  • 所以,你会看到,国家的政策会更灵活,它有时候会用开放国内市场的做法,缓解来自国外的压力;有时候会关闭国内市场,保护自己的企业和劳动者;有时候会针锋相对,提出反击
  • 今天MIUI日历提醒我搞机2周年了,从MIUI体验设计到手机工业设计,2年的ID设计和大家学到很多,交到一大帮新朋友新老师。今天MIUI日历提醒我搞机2周年了,
  • 他依稀记得他的家乡是一个海滨城市,但中国的海滨城市多了去了,他寻亲就像是大海捞针一样困难,但他仍然不愿意放弃,一边打工一边看地图寻找自己的亲人。这家人已经有一个
  • [愉快]​就觉得几百的祛痘霜啊那些怎么擦都会反复 ​因为它只是表面看着擦好了 没几个月又反复​但是这个#草本中药面膜​它是根据你的皮肤来调配 一人一方​通过肌肤
  • 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孙尚武:5G时代视频语言成为交流的主要形式作为一项赋能技术,5G技术所具有的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广连接等特性,让其与每个行业结合以后,都带
  • @ 手手:我尽力了,再说这又不是我构思的,要怪就怪他@ 大脑 什么都不让我放!我站的比较靠前,但是我这个人就是很容易晕车,我就转着头四处看,等到我快下车的时候,
  • 这个节目的主题很明显:优秀女性➕单身日志➕小资情调,之前和周总聊的,文化IP已经炒不动了,只有游戏和动漫有出路。 活动现场,为增进彼此的了解,每位单身男女青年
  • #肺大泡##有肺大泡可以运动吗##呼吸道健康#对于肺部的保养是非常重要的,这些肺部小知识必须要知道1、养肺看气:首先要戒烟,还要避免吸入二手烟,不要在环境差和空
  • #今日边框打卡# 回娘家又吃又拿,被老爸老妈当成小孩看待心理除了满满的归属感,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难过,我发现,岁月偷偷的夺走了爸爸那双走路矫健的腿,还有他的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