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印度5岁男孩意外走失后被澳洲夫妇领养,25年后他依靠街景地图找到了回家的路,让人感动的是,他的母亲一直在原地等他。

这位印度男孩名叫萨鲁,出生于印度坎德瓦一个叫甘尼什塔莱的小村庄,不过萨鲁在走失时,并不知道村庄的准确名字。

萨鲁家非常穷,他有2个哥哥和1个妹妹,父亲在他3岁时抛弃了他们,两个哥哥就开始到外面捡废品补贴家用,萨鲁则留在家里照顾妹妹,萨鲁5岁时也开始跟哥哥去捡废品。

1986年的一天,哥哥古杜带萨鲁到附近的火车站转悠,却始终没捡到值钱的东西,随后哥哥就带萨鲁踏上了前往布尔汉布尔的火车,打算到那个火车站捡东西。

2个小时后,他俩终于抵达目的地,可此时萨鲁却困了,哥哥就让萨鲁在车站的凳子上休息,并嘱咐萨鲁不要乱走,一会儿回来接他,萨鲁很快就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萨鲁突然醒了,可他却没看到哥哥,不禁急得哭了起来,也忘了哥哥临走前的嘱咐,开始到处寻找哥哥,最终他稀里糊涂的跟人流登上了一辆火车。

萨鲁登上火车后又睡着了,等他醒来时,火车已经停了,他又跟人流下了火车,他不知道的是,他已经来到了离家1600多公里的印度第三大城市加尔各答。

由于人生地不熟,萨鲁只能靠乞讨生活,他被野狗追过,也被其他乞丐打过,甚至还有人想拐走他,万幸他在被拐走前遇到了好心人,好心人把他送到警局,警局又把他送到孤儿院。

在孤儿院里他终于不用挨饿了,而且还学会了使用刀叉,后来他才知道,孤儿院之所以教他这些,是方便被外国人领养。

一段时间后,萨鲁被一对澳大利亚夫妇领养,这对夫妇非常富有,对萨鲁也非常好,甚至还贴心地按照印度特色布置他的房间。

萨鲁在这样的环境下慢慢长大,不但生活富足,还上了大学,可上大学后的一件事,却刺激到了他,他因此开启了寻亲之路。

当时,他交了一个女朋友,两人非常甜蜜,可随着二人感情的升温,女友就好奇地问他小时候的事,没想到却触碰到了他最敏感的地方。

多年来,萨鲁一直被儿时的经历困扰着,他想要记起自己的家在哪里,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想着想着就会头疼欲裂,有时候他甚至都怀疑儿时的那段经历是否真实。

而且,多年来,无数人都对黝黑皮肤的他,却生活中白人家庭里,投来好奇的目光,这一直是他的痛处,他不愿回顾儿时的事情。

可他越不说,女友就越好奇,不停地追问,这让他十分难受,平日里温文尔雅的他,开始频繁跟女友吵架,两人最终分手了。

这次分手对萨鲁的打击特别大,他几乎陷入到崩溃的边缘,后来女友知道事情的原委后,虽然没与他复合,却建议他可以通过现代科技力量寻亲——街景地图。

可我们上文说过,他根本不记得家的位置和名字,所以在地图上找了6年也没找到家,后来大学毕业后,他就到养父母的公司上班。

养父母知道他寻亲的事情后,不但没生气还给他提出了很多合理建议,在养父母的帮助下,萨鲁开始用已知寻找未知。

养父母告诉他,唯一可以确定的地址是他下火车的城市加尔各答,建议他可以先估算一下他坐火车的时间,然后再按照当时火车的速度,以加尔各答为圆心,向四周寻找。

在养父母的建议下,萨鲁经过长时间的摸索,真的找到了记忆中家乡的火车站,而且还通过街景地图,看到了火车站附近的建筑以及景色。

虽然当时已经是2011年,距离他走失足足过去了25年,但当地的变化并不大,与他儿时残存的记忆基本吻合,他几乎可以确定那里就是他的家。

可找到家后,他又不敢回去了,他怕家人不在了,更怕自己找错了,变得十分纠结,养父母知道后,就鼓励他带着小时候的照片,回家乡寻亲。

2012年,萨鲁回到记忆中的火车站,举起了他被养父母领养时的照片,由于他走失后,母亲一直没有放弃找他,所以他的情况,当地人都知道,很快就有人认出他,并把他送回了家。

随着离家越来越近,他儿时残存的记忆不断涌现,直到见到母亲那一刻,他知道自己到家了,虽然25年过去了,母亲苍老了很多,但他还是认出了母亲。

母亲见他回来后非常激动,把家人都叫了过来,可这时萨鲁却发现,当年带自己去火车站的哥哥古杜不见了,连忙问古杜的情况。

母亲哭着说,古杜被火车撞死了,死亡日期就是萨鲁走失那天,萨鲁直到此时才知道,哥哥当年没回来接他,是因为出了意外……

后来,萨鲁给母亲买了一套大房子,又给哥哥和妹妹留下一笔钱,然后才回到澳大利亚与养父母一起生活。

萨鲁说生恩和养恩一样重要,母亲这边有哥哥和妹妹照顾,可养父母那边却只有他,他要为养父母养老送终,不过萨鲁也经常回印度探亲,与印度的家人相处得很好。

2013年,萨鲁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2016年他的经历又被拍成了电影,这部电影还入围了六项奥斯卡奖提名,他的故事也被很多人熟知。

总体来看,萨鲁是幸运的,他虽然成了孤儿,却被好心人收养,而且还上了大学,有了体面的工作,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太上感应篇》与道家修证的关系!

茫茫世界,芸芸众生,所有文化的初衷与最终目的都不过是为了究竟生命的本来面目,一探宇宙万物的本源。这个究竟于道家来说,干干脆脆,便是一个“道”字。

自太上设教以来,历朝历代为阐释“道”而出现的经典数不胜数,这其中就包括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的《太上感应篇》。

古语有云: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则应。任何一个文化现象的背后都有着无数的因缘,所以我们看待一本经典的时候,也需要考量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北宋末年,正是面临国破家亡,社会动荡的时期。

我们中国的历史每逢乱世,一定也是英雄豪杰、圣贤智者辈出的时期,《太上感应篇》也是在这个时期出现。后世儒释道三家皆推崇此经,宋理宗曾在卷首提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颂词,历朝为其作序、作注者数不胜数,其伟大价值可以概见。

为何《太上感应篇》早不出晚不出,偏偏这个时候出现呢?很简单嘛,进者退之,退者进之!正因为社会道德的退步与缺失,才会有唤起人性善的一面的经文出现。这个道理就好比当下我们强烈呼吁传统文化的复兴,背后的道理自然是因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现在由于出版、网络行业的发达,经典早已广为流传,《道藏》、《佛藏》、《儒藏》等等这些大部头,过去庙里、图书馆里都很少的,现在不但都有,而且只要你想看,一台接上网络的电脑,甚至一部手机都可以做到。经书古籍的流传本来是件好事,可恰恰是由于珍本的泛滥,后世学人很容易心浮气躁、好高骛远。经书一流传开,随意就可以翻阅到,你问某某书看过没呀,看过呀。可是经书的内容信的过么?平日生活起居,行住坐卧,做的到么?

如此长久下去,理论越来越熟悉,信心的坚固越来越不稳,那这个“看过”就是个大问题!不由又想起古人的殷切叮咛: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这句话当然是对经书流传开,尤其是秘本丹经流传开后果的反思,也是对年轻一辈学人态度的不满,对比早晚功课中所言“信受奉行”四字,要虚心反省自己能真实做到几字。

我们再看历代儒释道三家都对《太上感应篇》评价甚高,道家不必说,“太上”二字便是最好的说明;佛家历代有很多法师阐述、介绍此经;儒家更是认为此经中大部分的日常行为规范,劝善积德内容完全符合儒家自我身心修养的原则。也是因此,很多出世的修行人,好比道家、佛家的,很容易看不起儒家的理论,总以为仙佛比圣人高一等嘛。

以至于将《太上感应篇》匆匆读过,就搁置一边,对于其中的道理并没有契入,甚至把先贤的警告丢之脑后: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

其实佛道两家都有律宗一脉,《太上感应篇》的内容完全就是入世的律宗呀。哪怕撇开宗派,也没有哪一个实修文化不讲约束,有约束就是有所守,有所敬畏。戒律其实很难讲,因为严苛、细致,当我扪心自问时,深感自己也做得远远不够。但是遍观所有戒律的原则,不外乎八个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道家喜欢讲清净,什么样才能叫“清净”?一点罪业没有,一点脏的东西也没有,为善去恶,整个人升华到纯善、至善的境界。

所以我们再回转来看,所有修养学问的核心几乎也都绕不开为善去恶的原则,正统宗教的修炼就是尽量要把你人性中至善的一面发扬光大,恶的一面消磨殆尽。譬如我们讲修行,是实际的、平实的。

假如身心的修证不能统一,只是理论上知道,实际生活并无任何转变,只是嘴上讲讲我悟了、我懂了,不过是骗人骗己而已。修行是要身心气质的完全转化,理入、行入!不但见解上知道,做事上一定要行到。行门是最难的,修行修行,一个“行”字就代表了内在心里的行为和外在身体的行为,也就是心行和身行。

《太上感应篇》不单是要你身行上做到善,更是要你长久之后连带心行一起净化,身心内外处处一切合乎道。

倘若站在文化的立场上,不以狭隘的宗教观念来分别,唐朝的李翱参访药山禅师时听到的开示也是一样的道理,药膳禅师叮嘱他回去后: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太上感应篇》的内容毫无疑问就是“深深海底行”,假使没有做到“深深海底行”呢?那就像后世宋朝宰相张商英对李翱的批评,因为李翱自认为参访药山禅师后自己悟了,但是张商英结合李翱的人物生平,写了两句诗给他:云在青天水在瓶,两眼随指落深坑。溪花不耐风霜苦,说甚深深海底行。

其实好好研究历代成道的祖师传记就可以知晓,如何成就的快,同做人的道理一样:一上来就是要做顶天立地,一等一的大丈夫,气象万千,大气磅礴。没有大的行愿,个人理上的见解不会圆满,实修的功夫也不会长足的进步。甚至说严重的,连对于道的基本信仰都无法坚固,很多人为什么闻道后一点都信不过呀?说白了,先前的善根不够,没有那个根器,再加上恶业太多,各种烦恼妄想障碍着他,生不起大智慧。

这该怎么解决呢?别一开始就想什么内丹、打坐了,老老实实先从行为上做起,把身心的行为都转过来,依照《太上感应篇》的内容,身口意不再犯错,也就是儒家颜回说的“不二过”。把从前欠的账还清了,才能开发出自己的善根,智慧的光明才会一点点迸发出来。

修道修道,道在哪里?古人早说了:挑水担柴无非道,行住坐卧皆为禅。道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一切现成,为人处世,样样都可以合乎道。凡事尽量以别人的利益为紧要,自然而然,坦然而住。遇到事更是要提起便提起,要放下便放下,健康轻松,雍容大度,把幸福快乐尽可能的带到人间的每一个角落。也唯有这条路才能培养福德,开发智慧,成就道业。

当今的世界唯科技、金钱马首是瞻,可是人格的养成,个人的修养,乃至为人处世的学问都不是科学和金钱所能涵盖的。越是在这样高速发展,面临诸多诱惑的社会环境中,越要做个清醒的人,可是难不难?

严格要求自己,一定是很难的。可以讲做人要学坏、要堕落很容易,但是好的言行举止要培养成功非常难,正所谓:恶业易就,善果难成。时代的担子就在我们每个人肩膀上,我们不应去期盼世界突然出一个祖师级的人物,而是要自己努力,自己承担,立志去做社会人心的中流砥柱。

本文作者:姚上砚 雲臥三更仙夢醒 https://t.cn/Rcdt451

从《渔父》中的对话,看屈原的伟大人格〔147〕
一、典故及其出处
典故:1、淈〔汩gǔ〕泥扬波;2、哺糟歠〔啜chuò〕醨〔lí〕;3、深思高举。
语义:1、意为搅浑泥水,扬起浊波,比喻没有主见,随俗沉浮;2、意为吞酒糟,喝薄酒,追求一醉,比喻同气相投,随波逐流;也比喻文字优美,令人陶醉;3、意为思考深刻,行为高超,不愿同声相应,屈志从俗。

屈原画像
出处:1、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2、西汉•刘向辑《楚辞•渔父》。
二、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江南湘沅间
屈原〔前340—前278年〕,为楚国公室,“三闾”之屈氏。他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明于治道,娴于辞令,入则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待宾客,应对诸侯,很受怀王信任,曾担任左徒、三闾大夫。后遭权贵奸佞诬陷排挤,先后被流放到汉北和江南湘沅流域,两次计达25年之久。
屈原是杰出的政治家、爱国的诗人。在流放生涯中,他将国家的兴亡命运、人民的疾苦磨难,与个人的理想遭遇,都融入自己的热情痛苦感情,乃至整个生命之中,化为笔端的一首首宏伟凝重的诗篇。
屈原的诗篇,是楚辞体〔骚体〕韵文诗,开创了以“香草美人”作比兴的传统写法,有《离骚》等作品25篇,是《楚辞》的代表作家,被誉为“中华诗祖”。著名的辞赋家宋玉是他的弟子。他师徒俩的作品问世,标志着我国诗歌由集体演唱,发展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和北方《诗经•国风》,同为我国文学的两大源头,对后世的文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
屈原是诗人,他的众多作品都是诗歌,而他的《渔父》却别具一格,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优美散文。
司马迁说,屈原政治上受迫害,再次遭到流放时,他来到江边荒原草泽上,边走边咕噜着什么。一位捕鱼老人虽没见过他,但看那心事重重的样子,猜到就是落难的三闾大夫了。老人豁达善良,出于关心,想劝劝他放开眼量,随和一些,不要一条路走到黑,于是,便有了一场“屈子与渔父”面晤的历史画面,以及一番关乎人生的别开生面的对话。



屈子与渔父
这一生活轶事,很有积极的意义。事后,屈原便拿起他那如椽的大笔,以第三人称,用轻松的笔调记录下来,这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这篇《渔父》。
三、渔父的“淈泥扬波”和“哺糟歠醨”典故本事
屈子被放逐以后,来到湘江岸边,在荒原草泽上,一边踽踽独行,一边悲愤长吟。他面容憔悴,形体干瘦,心事重重,一副落难的样子。

屈子行吟图
一位渔父看到他,就问:“您不是三闾大夫吗?怎么落到这步田地了?”
屈子说:“世人都肮脏污浊,只有我清白干净;大家都沉醉昏迷,只有我头脑清醒,所以我被放逐了。”
渔父说:“圣人不会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世人都肮脏污浊,您为什么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去同流合污呢?大家都沉醉昏迷,您为什么不吞糟喝酒,也求一醉,去随波逐流呢?为什么要思虑深远,行为高尚,而自命清高,不去同好相趋,让自己遭到放逐呢?”
屈子回答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让清白干净的身体受到外界尘垢的玷污呢?我宁肯跳入湘水,葬身鱼腹之中,又怎能让高洁的品德,蒙上世俗的尘垢呢?”

淈泥扬波字幅
渔翁听了,微微一笑,遂敲敲船舷,摇桨离去。他边摇边唱道:“沧浪之水清啊,可以洗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啊,可以洗洗我的赤足。”唱完便远去,不再同屈子说话了。
四、从对话轶事,看屈原的伟大人格
《渔父》写了屈子和渔父俩人。
全文以屈子开头,用渔父结尾,中间写俩人三组对话,为文章主体。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结构完整,堪称典范。
文章一开头,屈子露面,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侧重用白描笔法,勾画主人公的特定形象:屈子边走边念念有词,憔悴枯瘦,心力交瘁,失魂落魄的样子。
第二部分写渔父与屈子对话,是文章的主体。这一部分,采用问答形式,运用对比写法,重在表现屈子入世的积极人生态度,以及“深思高举、洁白清忠”的高尚人品,与“宁赴湘流、葬身鱼腹”,也不屈志从俗、同气相趋的伟大人格。
渔父一出场,当是猜出主人公,以反问认定正身后,提出第二问,“何故至于斯”,引出屈子答话,俩人遂开始交流思想,正式展开主题对话。

哺糟歠醨字幅
屈子答话,说出原因:世人“皆浊、皆醉”,而自己“独清、独醒”,是自己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的结果。
针对屈子的自是自信,渔父开始评论。他指出,屈子应该以圣人为榜样,“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并用三个反问进一步启发屈子,应该“汩泥扬波”、“哺糟啜醨”,走一条与世沉浮,远害全身的自保之路,而不必“深思高举”,自命清高,以致招来流放之祸。
渔父要他怀德灭行,随流从俗,不突出自己,这种“和光同尘”观点,与屈子的积极入世思想,完全相背,格格不入。于是,屈子也进一步强化己见,他连用“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俩比喻,表明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态度,又用两个反问句,递进式地强调自己固有的人格:他不能让清白之身受玷污,“宁赴湘流、葬身鱼腹”,也要保持清白节操!

屈原心志图
这是屈子的心灵呐喊、人格自白!
人品第一,人格重于命!这种从生活轶事中表现出的,他的这种高尚人品、伟大人格,无不与他挚着的爱国热情,坚定的求索精神,大胆的批判态度,爱憎分明的观念,宁死不屈的性格,完全是一致的,他无愧于中华文明中最光辉的生命。
因此,我们应该说,《渔父》这篇散文主次分明,主人公是屈子,即是作者屈原,而不是屈子与渔父俩人。
文章最后部分,集中写渔父。他听到屈子要以死明志,已经把话说绝,知道无法再劝了,便知难而退。于是他“莞尔而笑”,兀自唱着《沧浪歌》,便“鼓枻〔yì〕而去”,留下“洗缨濯足”的生活办法,以及“和光同尘”的人生模式,给屈子形象地展示一幅远害全身的图景。文己完,而意未尽,余味悠悠。

屈子屹立湘畔,渔父鼓枻而去
其余味是什么呢?是衬托屈子人格的伟大?还是张扬和光同尘思想的胜利?有人说是后者,形象地写出渔父的非抗争生活悠然自由。很显然,这与本文的立意与谋篇,是不一致的。其余味的答案应是前者,渔父想改用歌声与行动,形象地增强前文说理的效果,结果却仍不能凑效,文章之外的事实,是屈原兑现“赴湘流”了。如果把这样的结尾,说成是张扬渔父的胜利,或换成话里话,宣告屈子的失败,显然是荒谬的。
五、渔父形象对后世的影响
《渔父》的主角是屈子,陪衬角色是渔父。不过,对渔父,也不能小视,他对后世文学也有很大的影响。
《渔父》中,屈子和渔父俩人,关于“清与浊”、“梦与觉”的辩论,既塑造了屈子的“清官”高大形象,也塑造了渔父的“清流”文学形象。

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屈子把自己被放逐的原因,归结于清与醒的矛盾斗争,很显然,他坚持儒家的入世观念,“道不同,不相与谋”,他的人生目的是为现实政治服务的,是我国清官思想的源头,因此,他成为“清官”典型。
而渔父劝说屈子,应该以圣人为榜样,“与世推移”,要学会“汩泥扬波、哺糟啜醨”,随波逐流,不要“深思高举”,世道清明,就出来做官;世道浑浊,就与世沉浮,如果自命清高,让自己被放逐,自找苦吃,就大可不必了。这种思想的实质,也没有超出入世思想,只是用老庄“和光同尘”观点,给屈子指出一条超脱现实的道路,来保全自己而已,他是现实中的“清流”典型。
《渔父》之后,“清官与清流”思潮,便成为两种文化原型,贯穿我国整个文学史,成了历代文学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

苏东波诗画
毫无疑问,屈子的清官形象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而渔父的艺术原型,却也触动了很多失意文人的情思。渔父吟啸烟霞的自由生活,是一种摆脱烦恼的方式,往往让他们学着样子,用非抗争的姿态,也来抒发一下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以示心态清高。大诗人李白说的话,“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便是代表这群人说的,他们仕途不顺,心里不痛快,需要在心中过一把做“渔父”的瘾,才能求得一时心安。苏东坡那么豁达豪迈,有次酒后,乘船归途,也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表达一下向往“渔父”之情。
不过,这仅是《渔父》的副产品,如此而已,岂有它哉。
陈存选2022、07、19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教授钟章队建议:为政府工作人员建立专用的应急网络通信平台;既要提升现有紧急电话在极端复杂情况下正常
  • 11、一难过就能抱到喜欢的你,是我一直努力都想要的浪漫。她说四月份去北京要是爸妈旅游没回来就可以直接住她家,有一些跟我从事类似行业的朋友可以引我见一下…… 其实
  • 这是一个,双向暗恋的故事《很久以后》也许是不甘心 也许是可惜也许无法相信 突然身边再也不是你能给的都已经给你 能做的都用尽全力也许遇见你是种幸运 分开却是天意不
  • 人为何要充实自己并且让自己活在当下,只有此时此刻才属于自己的时间,不念过去不惧未来,因为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也无法预知未知的未来,如果一直纠结过去会让自己进入反刍状
  • 可贵是她无边的法力,常把我灵波向高里提:我最爱那银涛的汹涌,浪花里有音乐的银钟;就那些马尾似的白沫,也比得珠宝经过雕琢。她那样玲珑,那样美,水底的鱼儿也得醉!但
  • #这就是中国风##艺术公开课##遇见艺术##一起来画画arttalk[超话]# 一位画家朋友给我看了他的很多张速写,我却只被这张吸引。我最近真的水逆 点背倒霉到
  • 他俩见第一面的时候,那种电光火石,其实可能没有电光火石,只是两个人的心里都小小的颤了一下垂髫爱越剧,爱演戏,工老师爱的更是台上那个发光的她,她就是梁山伯(其实他
  • 男嘉宾推荐出生年:1993身高:178职业:工程收入:30w学历:本科星座:金牛座现居:甘肃省 兰州市 车房:有房有车婚史:未婚自我介绍:性格开朗,比较随性,
  • 丙火生在亥月,地支未土里面有丁火,又有两个己土伤官泄,按理说身弱,伤官泄的太过,就像人经常拉肚子,吃补药,原局秒在丙辛合,辛未一柱,未里面有己土,己土坐在两个亥
  • :妈妈,我不冷(发抖)[笑cry]:妈妈你看弟弟玩水呢…[哈哈]弟弟快飘起来了每次#小红书# 搜东西[污]然后…刷刷刷[允悲]不知不觉我就忘记自己来干嘛了[泪]
  • 你们奕美可出名了,在市场上口碑很好,我当时要买你们的173仪器,居然同行里有四个人都抢着买,所有店家都说你们的仪器牛逼效果好,而且买你们的设备不会贬值你们知道嘛
  • 因此,分手后,你应该更加关注你的日常生活,比如你的工作。怎样挽回爱情?归根结底,分手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你对另一个人没有吸引力,你不能吸引她,所以她会和你分开
  • 【小知识】鼻息将无法适应;需先放置在离人半米处,数分钟后香气自然散开,可用手招引香气闻香;待鼻息顺畅,此后方可近闻深闻香气,此时的香气方浓郁而正,敬请品味。【小
  • #闪耀暖暖[超话]#说真的,要是那游戏真不是狗叠的[doge]这会有多少骂它的人破防啊!(说的那么肯定的人我全都截图下来了噢[二哈]我倒是要看看那游戏要真不是叠
  • #年货节# (铜仁日报融媒体记者:杨胜花)【“梵净山珍”装进大湾区“菜篮子”】#铜仁身边事# 日前,在铜仁市梵农产销服务有限公司的黔货云仓铜仁市级枢纽仓内,工人
  • 人的一生,健康是金,开心是财;大度是乐,善良是福;如果开心,就笑一笑;如果疲倦,就歇一歇;活着,要的就是一份自在和洒脱。人的一生,健康是金,开心是财;大度是乐,
  • 5.能动地适应环境:对现实环境的能动适应和改造,是很积极的处世态度,与社会广泛接触,对社会现状有较清晰正确的认识,其心理行为能顺应社会文化的进步趋势,勇于改造现
  • ☆☆测评项目:深圳半岛超声炮分享☆☆投稿内容:黄金炮|提拉之神 1小时全脸提拉过程记录26岁开始就觉得脸开始向下垮了,最近从护肤抗衰转为研究医美抗衰了我属于肉脸
  • 现场收获了一堆聋人朋友的夸夸和喜爱,等待时间很漫长,所以上场前,下场后都有过来和我亲切打招呼的,起初是手语交流,但我只能表示“谢谢”最后还是屏幕打字哈哈哈哈哈哈
  • #母婴好物大赏##满妈的tuán# 好事说在前:转赞评里3.8共扌由3️⃣个小可爱得兔头妈妈分龄面霜一瓶!不管你是上班族还是上学党还是宝妈都人手必备一个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