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粮食供给 端牢中国饭碗】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所在周是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保障粮食供给端牢中国饭碗”。宣传周期间,各地将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全面深入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安全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宣传粮食生产、收购、储存、加工、消费全链条节约减损的有效做法,积极倡导爱粮节粮的社会风尚。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提高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
金秋时节,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龙王镇杨湾村稻谷飘香,该村6000多亩订单水稻喜获丰收。“今年不仅收成好,而且不愁销!”村民孙培凤说。他的底气来自与襄州区红金星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的收购合同。
“每斤1.7元,比市场价要贵0.4元。”红金星合作社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合作社收购的水稻和小麦都是每斤1.7元,农户每亩水稻增收550元左右,每亩小麦增收300元左右。
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强农企对接,引导发展订单农业……2017年,财政部、原国家粮食局共同启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中央财政从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支持各地开展粮食产后服务体系、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和“中国好粮油”行动3个子项。
2021年,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意见》,启动新一轮优质粮食工程。支持各地开展粮食绿色仓储、品种品质品牌、质量追溯、机械装备、应急保障能力、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等“六大提升行动”,并配套出台“六大提升行动”方案,打造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至2020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近215亿元,带动投资600多亿元,建成粮食产后服务中心5400多个,实现产粮大县全覆盖;全面提升1500多个粮食质检机构功能,5万吨以上产粮县监测覆盖面提高到60%;直接带动优质粮食增加5000多万吨。
新一轮优质粮食工程实施以来,各地统筹利用中央安排的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粮食风险基金等,加大资金支持,推动项目落地,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成效显著。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安徽省阜南县推动“示范种植—规模化种植—就地加工转化”三步走,逐步实现全链条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保障粮食安全、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优质粮食工程“阜南样板”。

加快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
秋收后,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齐源绿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副经理赵庆旺更忙了,他每天都要带人对烘干仓储设备进行检查,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小麦、玉米通过烘干,可有效减少粮食损失浪费。
“我们加快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降低粮食收购、运输、储存、销售、加工等环节的损失率。”德州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该市投资建设16处高标准粮食烘干仓储设施,为提高粮食存储质量、降低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以来,相关部门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鼓励支持各地建设了一大批粮食仓储物流项目,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粮食仓储设施规模水平显著提升,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依托粮食物流重点通道,对接国家综合交通运输骨干网络及枢纽,在重要物流节点上支持建设一批粮食物流园区,不断增强物流服务能力。
今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印发《高标准粮仓建设技术要点(试行)》,加大力度推进高标准粮仓建设,实施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进一步提高我国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和技术应用水平。
同时,相关部门不断拓展粮食安全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深化与相关国家粮农主管部门、国际组织、外国粮油协会的交流合作,为提高全球粮食安全水平、改善全球营养状况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吉林省是产粮大省,近年来,全省粮食总产量均保持在700亿斤以上,2021年更是突破了800亿斤大关。”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该省的粮食产量情况。
2013年,吉林省启动全省粮食品牌建设,经过多年努力,先后推出了“吉林大米”“吉林鲜食玉米”等区域品牌,成为企业增效、质量提升、销量增长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各地根据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实际,出台支持政策,多措并举打造粮食区域品牌,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坚持增产与提质并重,实施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带动实现了粮食种植方式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粮食生产经营从粗放向集约的转变,粮食产业发展从链短低效向优质高效的转变,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粮食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稳步提高。抓好“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因地制宜推广全产业链经营,引导企业优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构建高效便捷的粮油供应网络,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
——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通过树立优粮优价导向,构建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粮食产业增值收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越来越多的知名粮油品牌产品走进城乡居民家庭。人们餐桌上的粮油产品结构更加丰富,不仅有“精米白面”,还有糙米、燕麦、薏米等全谷物产品以及杂粮产品。产品包装也从大包装、散装向小包装转型。粮食质量更有保障,消费体验更加舒心。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执法督查和粮食安全监管,推动产销协作持续深化,不断完善保供能力,让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更加坚实。”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人民日报

【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提高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保障粮食供给 端牢中国饭碗】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所在周是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保障粮食供给 端牢中国饭碗”。宣传周期间,各地将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全面深入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安全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宣传粮食生产、收购、储存、加工、消费全链条节约减损的有效做法,积极倡导爱粮节粮的社会风尚。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提高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
  金秋时节,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龙王镇杨湾村稻谷飘香,该村6000多亩订单水稻喜获丰收。“今年不仅收成好,而且不愁销!”村民孙培凤说。他的底气来自与襄州区红金星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的收购合同。

  “每斤1.7元,比市场价要贵0.4元。”红金星合作社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合作社收购的水稻和小麦都是每斤1.7元,农户每亩水稻增收550元左右,每亩小麦增收300元左右。

  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强农企对接,引导发展订单农业……2017年,财政部、原国家粮食局共同启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中央财政从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支持各地开展粮食产后服务体系、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和“中国好粮油”行动3个子项。

  2021年,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意见》,启动新一轮优质粮食工程。支持各地开展粮食绿色仓储、品种品质品牌、质量追溯、机械装备、应急保障能力、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等“六大提升行动”,并配套出台“六大提升行动”方案,打造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至2020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近215亿元,带动投资600多亿元,建成粮食产后服务中心5400多个,实现产粮大县全覆盖;全面提升1500多个粮食质检机构功能,5万吨以上产粮县监测覆盖面提高到60%;直接带动优质粮食增加5000多万吨。

  新一轮优质粮食工程实施以来,各地统筹利用中央安排的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粮食风险基金等,加大资金支持,推动项目落地,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成效显著。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安徽省阜南县推动“示范种植—规模化种植—就地加工转化”三步走,逐步实现全链条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保障粮食安全、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优质粮食工程“阜南样板”。

  加快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
  秋收后,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齐源绿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副经理赵庆旺更忙了,他每天都要带人对烘干仓储设备进行检查,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小麦、玉米通过烘干,可有效减少粮食损失浪费。

  “我们加快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降低粮食收购、运输、储存、销售、加工等环节的损失率。”德州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该市投资建设16处高标准粮食烘干仓储设施,为提高粮食存储质量、降低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以来,相关部门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鼓励支持各地建设了一大批粮食仓储物流项目,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粮食仓储设施规模水平显著提升,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依托粮食物流重点通道,对接国家综合交通运输骨干网络及枢纽,在重要物流节点上支持建设一批粮食物流园区,不断增强物流服务能力。

  今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印发《高标准粮仓建设技术要点(试行)》,加大力度推进高标准粮仓建设,实施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进一步提高我国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和技术应用水平。

  同时,相关部门不断拓展粮食安全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深化与相关国家粮农主管部门、国际组织、外国粮油协会的交流合作,为提高全球粮食安全水平、改善全球营养状况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吉林省是产粮大省,近年来,全省粮食总产量均保持在700亿斤以上,2021年更是突破了800亿斤大关。”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该省的粮食产量情况。

  2013年,吉林省启动全省粮食品牌建设,经过多年努力,先后推出了“吉林大米”“吉林鲜食玉米”等区域品牌,成为企业增效、质量提升、销量增长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各地根据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实际,出台支持政策,多措并举打造粮食区域品牌,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坚持增产与提质并重,实施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带动实现了粮食种植方式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粮食生产经营从粗放向集约的转变,粮食产业发展从链短低效向优质高效的转变,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粮食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稳步提高。抓好“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因地制宜推广全产业链经营,引导企业优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构建高效便捷的粮油供应网络,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

  ——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通过树立优粮优价导向,构建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粮食产业增值收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越来越多的知名粮油品牌产品走进城乡居民家庭。人们餐桌上的粮油产品结构更加丰富,不仅有“精米白面”,还有糙米、燕麦、薏米等全谷物产品以及杂粮产品。产品包装也从大包装、散装向小包装转型。粮食质量更有保障,消费体验更加舒心。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执法督查和粮食安全监管,推动产销协作持续深化,不断完善保供能力,让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更加坚实。”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人民日报》( 2022年10月13日

第 18 版))

【医路花开,长春医保绘就“幸福线”】

医疗保障是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提升群众健康水平的根本,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近年来,长春市医疗事业秉承“以人民为中心”,以让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优化服务,绘就了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线”。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病有所医、医有所保的全民医保新格局。

截止到2022年7月,长春市已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实现住院联网直接结算,与224个地区实现普通门诊费用和5种门诊慢特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省内异地就医急诊实现直接结算,异地就医服务实现“零跑动”。

链条覆盖 医疗保障亮点纷呈

十八大以来,长春市在民生保障上下足功夫,采取超常举措,举全市之力持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长春医保事业也呈现出“多点开花,亮点纷呈”的良好局面。

如今,长春市医保保障人数有了显著增长,由单一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发展为以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核心,以职工大额医疗费用救助、居民大病保险等为补充、以医疗救助为托底,失能人员医疗照护保险和商业补充保险协同发展的多层次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保障范围实现了生、病、医、养全链条覆盖,群众医保待遇发生巨变。

长春市医保归口统一管理以来,创出了新成绩、实现了新突破、取得了新成效。尤其是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两场硬仗上,体现了医保的担当;失能人员医疗照护保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试点工作切实发挥了“领头雁”作用;舒缓疗护、大病低自付等制度创新,打出了长春特色和品牌;城乡居民医保统筹、经办服务模式改革、多维度监管机制等亮点工作走在了前列……长春市医疗保障工作全面实现有效平稳运行,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社会各界好评不断。

下一步,长春市将继续重点研究建立完善全市统一的城镇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主要方向为调整个人账户计入方式、扩大个人账户使用范围、加大门诊统筹保障力度,提高门诊统筹和门诊慢性病年度最高支付限额等,让全市人民切实感受到市级统筹带来的便利,真正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异地就医 “便捷网”绘出“幸福线”

作为一项重大政策决策,异地就医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亦是重大民生工程。

2022年7月,长春市与全国224个地区实现了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5种门诊慢特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长春市异地就医改革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成为吉林省唯一实现与全国门诊慢特病异地直接结算的城市。

自2016年启动跨省异地就医医保直接结算工作以来,异地就医成为了每年政府工作的“必答题”。长春市医保局始终聚焦“高频关注”,着力满足参保人多元化异地就医需求。

作为异地就医试点城市,长春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聚焦群众关注度高、获得感强、体验感深的异地就医事项,用异地就医“便捷网”绘出百姓就医“幸福线”。

按照“就医地目录、参保地待遇”的原则,长春市早在2013年便开始推进实施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工作,依托国家结算平台,逐步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联网,实现全部定点医疗机构跨省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全覆盖,异地安置退休、长期驻外工作、异地长期居住及转外就医四类参保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切实满足了临时转诊参保人员重大疾病就医需求。

保障提升 数据变化谱写辉煌

参保人员就医人数和人次不断提高,直接反映医保保障能力的提升。仅2022年,长春市医保就医人次就达到2267.52万人次,比制度初期增长了1237.5倍;就医人数达到275.98万人,比制度初期增长了300.7倍。

近年来,长春医保不断强化待遇保障,大幅度降低了群众就医购药费用,持续提高百姓获得感。从基本医疗保险到补充医疗保险、职工大额医疗费用救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门诊统筹、门诊慢性病、门诊特殊疾病等多险种保障,无一不再书写着以民生为根本的辉煌篇章。

目前,长春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已由制度初期的3.9万元提高到20万元,提高了4.13倍;大额医疗费用救助年度最高支付额度由制度初期的6万元提高到50万元,提高了7.33倍;职工门诊统筹支付限额由制度初期的400元提高至2000元,报销比例由30%提高至50%;职工门诊慢性病由制度初期的7种增加至56种,支付比例由50%提高至70%;职工门诊特殊疾病由制度初期的6种扩大至43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最高支付限额从3万元提高到20万元,提高了5.67倍;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额度从10万元提高到30万元,提高了3倍;居民门诊统筹支付限额由400元提高至1000元,报销比例由30%提高至50%;居民门诊慢性病保障病种达到20种,报销比例达到了60%;居民门诊特殊疾病保障病种由制度初期的3种扩大至43种。

此外,长春市还聚焦民需,先后创新支付方式改革,对发病率高、治疗周期长的病种实行付费方式改革,有效减轻患者负担,得到国务院高度赞扬,并在全国做了先进经验介绍。

2013年创新推出“大病低自付”付费方式,对白血病、肺癌等发病率较高、治疗周期长、治疗费用高的病种,实施“低自付”政策;2020年,进一步调整血液透析政策,患者年平均减负达到3300元以上,保障实现最优化,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启动至今,单病种定额付费由10种增加至30种;大病低自付保障病种由10种增加至29种。

随着医保待遇保障政策不断完善,全市年医保基金支出额不断提高。2021年,全市医保基金合计支出达到120.88亿元,比制度启动初年提高4529.19倍。其中职工医保基金支出78.16亿元,比制度启动初年提高4529.20倍;居民医保基金支出42.72亿元,比制度启动初年提高1231倍。

填补空白 首创全国救助模式

长春市医保在全国首创医保救助新模式,建立生命晚期舒缓疗护制度。

2014年,长春市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推出晚期癌症患者舒缓疗护制度,将晚期癌症患者终止治疗后的护理、止痛、心理安慰等项目打包付费,参保职工自付400元、居民自付700元,就可享受生命晚期舒缓疗护服务。有效提高了患者临终生命质量,减轻了个人医药费用负担。

2016年,将终末期脑出血和脑梗塞纳入治疗病种;2021年,将癌症终末期舒缓疗护支付方式调整为按床日付费,提高了医保支付的精细化程度,确保了政策执行效果。

截至2022年9月,共有3131余名患者受益,医保基金支出1566.14余万元。

此外,长春市还建立了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制度,填补了全国制度的空白。

为应对老龄化、少子化的现实问题,长春市于2015年先行先试、大胆破题,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失能人员医疗照护保险,实现了分级报销比例、医保网络结算、照护目录、照护规范、失能标准、耗材标准、远程审批等7个实质性政策突破,填补了全国制度空白,在政策覆盖面及待遇水平上实现了全国领先。

目前,长春市失能人员医疗照护保险待遇享受人次达到73710人次,比政策启动初期提高了14.1倍;基金支出达到1.5亿元,比政策启动初期提高了13.6倍,定点照护机构由35家增加到134家,可同时为3.4万人提供长、短期专业照护服务,有效解决了失能家庭“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难题。

同时,照护保险的实施,吸引了社会资本踊跃投入养老照护领域,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迅速,多家护理服务机构运营模式向品牌化、连锁化发展,专业护理人才需求扩大了就业渠道,有效带动了全市相关行业的产业化发展态势。

“智慧医保” 绿色通道便企便民

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长春医保不断坚持公共服务改革,将123项服务事项精简整合为51项,统一要件清单,全市同步落实,实现了医保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互联互通。

2016年,长春在全国率先研发医保经办业务网上申报系统,自此“智慧医保”建设拉开大幕。

近年来,长春医保坚持“智慧医保、便企便民”宗旨,畅通网上经办“绿色通道”,90%的业务实现网上办理,年均受理业务超50万件,占全部业务量的72%;“长春医保经办”微信公众号月均解答一对一咨询1.1万人次,吉林省政府办公厅给予通报表扬,这也是长春市唯一被点名表扬的市级部门;医保企业QQ群用户超2.6万名,月均答复5.2万次;呼叫中心月均接听电话9.5万次,国内首例启用人工智能AI医保客服,累计自动答复咨询超8万次。

在全市“五险一金”部门中,长春医保还率先实施了服务窗口午间轮岗制度,午休时段累计服务群众超34万人次;延长职工参保变更业务受理期限,减轻企业办事压力;在公休日、节假日增设业务值班人员,处理参保单位网报数据,避免网报数据延迟而影响职工医保待遇。

同时,在全市精心布局服务窗口。长春市医疗保障局在繁荣路大厅的基础上,还相继在长春新区、汽开区设立服务网点,有效缩短了服务半径,获广大群众高度称赞。

未来,长春医保系统将继续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以制度建设为起征点,从源头发力、从问题着手、从行动出发,聚焦“三大主题”,突出能力建设,打造特色品牌,把站位和思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把意识和行动凝聚成一个同心圆,把能力和担当汇聚成一股新动能,打稳打牢高质量发展基础。

来源:长春发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任何值得到达的地方都没有捷径,每一个轻松笑容的背后都有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在穷得只剩下梦想的时候,一定要比别人更加努力,与其贫穷潦倒的活着,不如努力改变现状,与
  • 为此我安稳了许多,快乐变得稍微容易了那么一点点,人生的路有千万条,不必去挤最拥挤的那条,在无人小径上也可以自在,不必把一切展示在人前。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我们可
  • 维族老板娘和我说,哪怕中份的也够三个人吃,我吃不完的。 走近一个还在营业的水果摊,问了下西瓜多少钱,对方不会汉语,又喊了别人回答,说1.5元,我也不知道是公斤还
  • ”而我们的一生,也总是在寻找灵魂相近的人,年轻时喜欢热闹,也喜欢各种遇见,但是,到最后才发现,有些事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在不经意间就会轻易散去,有些人无论多么
  • 高楼隔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没有隔开人与人的情分,这两个老太太我是天天从窗户可以看见的,每天早上都有好几个年纪大的老人,拿着凳子,打着小扇子,还是老式的蒲扇,
  • 那么有人说咯,有压力的那是普通男人,有钱男人不会,那么有钱男人,和她一样有钱,甚至比她的更多,有钱有本事的,更不会指望花女人的,她那点钱,更算不上优势价值所以,
  • 那么有人说咯,有压力的那是普通男人,有钱男人不会,那么有钱男人,和她一样有钱,甚至比她的更多,有钱有本事的,更不会指望花女人的,她那点钱,更算不上优势价值所以,
  • 她俩对爹妈说:“这是天意,我们死后,定要变成一棵能治‘热毒病’的草药,以便救治患这种病的人……”说到这里姐妹俩同时合眼离世。即使是不幸的,不好的,也要去面对它,
  • 晚安列位​晚上好​已经或尚未以及难以入睡的诸位近日​带孩子去了趟多年未去的地方虽有一些变化却依然和我们年幼的时候一样飞机她依旧在那里只是多了些残旧年代记忆岁月洗
  • 总而言之,商业计划书要以达到“目的”而出发,永远不是为了写而写。通常是创业者处于资源匮乏的环境,或者需要更多的资金来实现自己的创业计划,这一类计划书的读者就是投
  • 幼儿园喜欢的水果总是到他前面就发完了,考试蒙题永远和正确答案擦肩而过,别人做都不会被发现的事只要他做了一定会被抓包……还有很多,仿佛这个人就是“不幸”的代名词。
  • 在日本大阪老街区里,有一个叫江户安不起眼的小烧烤店,猫耳朵那么大,却人气爆棚,我们排了近两个小时才得偿所愿,小店不大,只有十二~三个位置,但是一进去你就会有家的
  • #余秀华[超话]#[一弯相思]……子瑜我在弯弯的月亮下面,洒下一片淡淡的清辉,等着风来的时候,摇曳一缕缕相思我在弯弯的小桥旁,种下一颗红豆等到来年之时,春来发几
  • 除了绫华外,海渊终曲给琴、神里绫人、刻晴等输出角色用表现也都还不错,只要队伍里有治疗角色来帮忙触发特性,海渊终曲的伤害基本就不会低。不过钟离就不用考虑公义报酬了
  • 一个内耗且内含我好朋友量极高的一天✌️p1每天早上脸必肿p3梦回秦皇岛谁懂p4p5梦回秦皇岛谁懂p8梦回成都谁懂p10花一百多买的超vip电影票 舒服服 主打破
  • 你也确实这么做了,不过收敛了很多你揉了揉萧逸的头发,自然的在萧逸脸上印下一吻萧逸意满离,紧握着你的手,冬天天黑的总是很快气温也逐渐降低,萧逸怕你感冒问你“要回家
  • 追梦赤子心保持一份追梦的初心勇敢的做一次自己为梦想前进 @任嘉伦Allen   ���#任嘉伦etro品牌代言人# ���#任嘉伦#���#任嘉伦暮色心约#��
  • …以前,沒有如此長久的聽過蟲鳴;不覺得,蟲子會叫一晚上的。好的蟲子呢,趕在冬天來臨前,會有下一代;而且,會叫的十分歡快悅耳。
  • 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宇宙的信号会引领你走向自己的路,相识或者错过,永以为好。文书老师的评价如何最近常问机构以及留学相关问题:新宿留学,美侨留学华优未来国际教育
  • (就是这么欺骗自己的)快乐的日子真的很快乐,清楚的记得每一个细节,难过的时候大概是怎样的心情或事情基本已经忘记了,只记得当时不开心到死,深夜打电话给小王哭,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