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权修》
  万乘之国,兵不可以无主,土地博大,野不可以无吏,百姓殷众,官不可以无长,操民之命,朝不可以无政。

  地博而国贫者,野不辟也,民众而兵弱者,民无取也。故末产不禁,则野不辟。赏罚不信,则民无取。野不辟,民无取,外不可以应敌,内不可以固守,故曰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而求权之无轻,不可得也。

  地辟而国贫者,舟舆饰,台榭广也。赏罚信而兵弱者,轻用众,使民劳也。舟车饰,台榭广,则赋敛厚矣。轻用众,使民劳,则民力竭矣。赋敛厚,则下怨上矣。民力竭,则令不行矣。下怨上,令不行,而求敌之勿谋己,不可得也。

  欲为天下者,必重用其国,欲为其国者,必重用其民,欲为其民者,必重尽其民力。无以畜之,则往而不可止也;无以牧之,则处而不可使也;远人至而不去,则有以畜之也。民众而可一,则有以牧之也。见其可也,喜之有征。见其不可也,恶之有刑。赏罚信于其所见,虽其所不见,其敢为之乎?见其可也,喜之无征;见其不可也,恶之无刑;赏罚不信于其所见,而求其所不见之为之化,不可得也。厚爱利,足以亲之。明智礼,足以教之。上身服以先之。审度量以闲之。乡置师以说道之,然后申之以宪令,劝之以庆赏,振之以刑罚,故百姓皆说为善,则暴乱之行无由至矣。

  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以有时与有倦,养无穷之君,而度量不生于其间,则上下相疾也。是以臣有杀其君,子有杀其父者矣。故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

  地之不辟者,非吾地也。民之不牧者,非吾民也。凡牧民者。以其所积者食之。不可不审也。其积多者其食多,其积寡者其食寡,无积者不食。或有积而不食者,则民离上;有积多而食寡者,则民不力;有积寡而食多者,则民多轴;有无积而徒食者,则民偷幸;故离上不力,多轴偷幸,举事不成,应敌不用。故曰:察能授官,班禄赐予,使民之机也。

  野与市争民。家与府争货,金与粟争贵,乡与朝争治;故野不积草,农事先也;府不积货,藏于民也;市不成肆,家用足也;朝不合众,乡分治也。故野不积草,府不积货,市不成肆。朝不合众,治之至也。

  人情不二,故民情可得而御也。审其所好恶,则其长短可知也;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二者不失,则民能可得而官也。

  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故地不辟,则城不固。有身不治,奚待于人?有人不治,奚待于家?有家不治,奚待于乡?有乡不治,奚待于国?有国不治,奚待于天下?天下者,国之本也;国者,乡之本也;乡者,家之本也;家者,人之本也;人者,身之本也;身者,治之本也。故上不好本事,则末产不禁;末产不禁,则民缓于时事而轻地利;轻地利,而求田野之辟,仓廪之实,不可得也。

  商贾在朝,则货财上流;妇言人事,则赏罚不信;男女无别,则民无廉耻;货财上流,赏罚不信,民无廉耻,而求百姓之安难,兵士之死节,不可得也。朝廷不肃,贵贱不明,长幼不分,度量不审,衣服无等,上下凌节,而求百姓之尊主政令,不可得也。上好轴谋闲欺,臣下赋敛竞得,使民偷壹,则百姓疾怨,而求下之亲上,不可得也。有地不务本事,君国不能壹民,而求宗庙社稷之无危,不可得也。上恃龟筮,好用巫医,则鬼神骤祟;故功之不立,名之不章,为之患者三:有独王者、有贫贱者、有日不足者。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我茍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

  凡牧民者,使士无邪行,女无淫事。士无邪行,教也。女无淫事,训也。教训成俗,而刑罚省,数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正也;欲民之正,则微邪不可不禁也;微邪者,大邪之所生也;微邪不禁,而求大邪之无伤国,不可得也。

  凡牧民者,欲民之有礼也;欲民之有礼,则小礼不可不谨也;小礼不谨于国,而求百姓之行大礼,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有义也;欲民之有义,则小义不可不行;小义不行于国,而求百姓之行大义,不可得也。

  凡牧民者,欲民之有廉也;欲民之有廉,则小廉不可不修也;小廉不修于国,而求百姓之行大廉,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有耻也,欲民之有耻,则小耻不可不饰也。小耻不饰于国,而求百姓之行大耻,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修小礼、行小义、饰小廉、谨小耻、禁微邪、此厉民之道也。民之修小礼、行小义、饰小廉、谨小耻、禁微邪、治之本也。

  凡牧民者,欲民之可御也;欲民之可御,则法不可不审;法者,将立朝廷者也;将立朝廷者,则爵服不可不贵也;爵服加于不义,则民贱其爵服;民贱其爵服,则人主不尊;人主不尊,则令不行矣。法者,将用民力者也;将用民力者,则禄赏不可不重也;禄赏加于无功,则民轻其禄赏;民轻其禄赏,则上无以劝民;上无以劝民,则令不行矣。法者,将用民能者也;将用民能者,则授官不可不审也;授官不审,则民闲其治;民闲其治,则理不上通;理不上通,则下怨其上;下怨其上,则令不行矣。法者,将用民之死命者也;用民之死命者,则刑罚不可不审;刑罚不审,则有辟就;有辟就,则杀不辜而赦有罪;杀不辜而赦有罪,则国不免于贼臣矣。故夫爵服贱、禄赏轻、民闲其治、贼臣首难,此谓败国之教也。

金刚经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原文】: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於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於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即不与我授记:『汝於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於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於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译文】:
  这时,须菩提又对佛说: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了知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再执取邪知邪见的禁戒和外道修持法门,对世尊所说正法深信不疑,淡薄种种贪欲、嗔心、愚痴,自然发露了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菩提心,到此时节,应当如何安住菩提心?如何降伏修道难,度众更难的畏惧心理?佛告诉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露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菩提心,应当生起这样的心:我要救度一切众生,救度了一切众生,而没有一众生实际被我救度。为什麽呢?如果菩萨畏惧修道难,畏惧度化众生更难,就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不是菩萨。为什麽这样说呢?须菩提,实在没有任何什麽,连发无上正等正觉心都没有,梦幻中的事,究竟什麽也没有。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如来在无数阿僧祇劫,然灯佛出现於世时,有任何什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没有,世尊。就我了解佛所说的义理,佛在然灯佛那里,持五莲花奉上如来,又持身投地布发遮住污泥,供养圣尊从身上走过,并发誓愿,愿将来之世作佛当如然灯佛,那是现象上的事,如梦如幻,於无上正等正觉心,没有任何什麽,愿将来之世作佛当如然灯佛,也没有然灯佛授记,於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佛说:正是如此,正是如此。须菩提,我於尔时,心意清净,没有任何什麽妄想住相,如来於未来世当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那时候我如果住相供养如来,住相发愿将来成佛当如然灯佛,心里畏惧成佛难,畏惧度化众生更难,以为如来必得真常不灭的无上正等正觉,然灯佛就不给我授记说:你於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因为我无所住发无上正等正觉心,领悟实无有法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所以然灯佛给我授记,说这样的话:你於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什麽原因呢?所谓如来,就是万法都如其本来的义理,没有任何什麽。如果有人说:如来证得真常不灭的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实在没有任何什麽,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如来所证得的无上正等正觉,无实无虚。如果诸相非相,唯独如来所得是真实,好比梦中所见一切皆虚妄,唯独捡到的金钱不假。这麽说,无上正等正觉虚幻而根本没有吗?所说虚幻非虚幻,即是「诸相非相」,如果虚幻是断灭性的,何必辛苦修行?无上正等正觉於是中无实无虚,所以如来说任何一切什麽,都是佛法。须菩提,所说任何一切什麽,包括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根六尘六识,苦集灭道等四谛法,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等十二因缘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波罗蜜,涅盘,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及其他看不到,想不到的任何什麽,就是虚幻的任何一切什麽,所以只是名叫做任何一切什麽。须菩提,譬如人的身体长得很大。须菩提说:世尊,如来说人的身体长得很大,比如在梦中,身体长得很大很大,而实际上没有,只是虚幻的长得很大,只是名叫做大身。须菩提,菩萨也是如此,如果他这样说:我应当救度无量众生。那麽,他就不能名叫做菩萨。为什麽呢?须菩提,实在没有任何什麽,微尘都没有,那有众生可灭度?菩萨要开悟,破迷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彻底领悟诸相非相,没有任何一法,才名为菩萨,所以佛说任何一切什麽,没有我、没有人、没有众生、没有寿者。须菩提,如果菩萨这样说:我难行能行,我难证能证,难度能度,我当以种种功德和智慧来建设未来的佛土,他就不能名叫做菩萨,为什麽呢?如来说庄严佛土,就是虚幻的庄严,只是名叫做庄严。须菩提,如果菩萨通达没有我没有任何一切什麽,即知成佛不难,度化众生也不难,如来说他真的是名叫做菩萨。

  【释意】:
  摘自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究竟无我分 第十七章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原文】:
  「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译文】:
  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如来有看见一切物质现象的肉眼吗?是的,世尊,如来有看见一切物质现象的肉眼。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如来有看见一切众生心事的天眼吗?是的,世尊,如来有看见一切众生心事的天眼。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如来有照见一切众生根性的慧眼吗?是的,世尊,如来有照见一切众生根性的慧眼。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如来有照见一切实际现象的法眼吗?是的,世尊,如来有照见一切实际现象的法眼。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如来有无事不知,无事不见,无事不闻,闻见互用无碍的佛眼吗?是的,世尊,如来有无事不知,无事不见,无事不闻,闻见互用无碍的佛眼。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恒河中所有沙子,佛说它是沙子吗?是的,世尊,如来说它是沙子。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如一恒河中的所有沙子,有像沙子那麽多的恒河,又像那麽多恒河所有沙数那麽多的佛世界,你说它多不多呢?很多,世尊。佛告诉须菩提:像那麽多国土中的所有众生有很多种心,如来具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很清楚的知道他们的种种心。好比一切泡沫同一海水,但一切众生固执泡沫为己心,兴风作浪,生生灭灭的泡沫始终不离海水,海水自然悉知悉见。为什麽呢?如来说一切众生种种心都是虚妄心,只是循业所起的一种意识作用,但是众生染著五欲,错谬的以为意识作用为己心,比如兴风作浪所起的泡沫,泡沫只是海水波动的现象,泡沫并不是海水的原状,若知种种心是虚妄心,只是假名为心,则见无上正等正觉心,比方泡沫与海水,若知泡沫只是海水的波动现象,但没有海水就没有泡沫,见泡沫则见海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同这番道理,我们缩小心量以泡沫为己心,住心在泡沫上而见不到海水,若不住泡沫则见海水,不住妄想心则显现无上正等正觉心。为什麽这样说呢?须菩提,过去心了不可得,现在心了不可得,未来心了不可得,只是眼耳鼻舌身意对色声香味触法所产生的意识现象,相续不断使我们错谬的以为己心。诸君!若不住相,见诸心非心,现前便见无上正等正觉心。当知,泡沫虽不是海水的原状,却也是海水啊!还不悟吗?

  【释意】:
  摘自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一体同观分 第十八章

第十九品 法界通分分
  【原文】:
  「须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译文】:
  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如果有人以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用来布施,这种人以这样的缘故,所获得的福德多不多?是的,世尊,这种人以这样的缘故,得福很多。须菩提,如果以为福德是实在有的,就是著我人众生寿者相,如来就不说得福德多,如果以为福德是虚幻的缘故,如来说他得到的福德很多。

  【释意】:
  摘自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法界通化分 第十九章

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
  【原文】:
  「须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诸相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译文】:
  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可以以见圆满的色身就是见佛吗?不可以,世尊,不应当以见圆满色身就是见如来。为什麽呢?因为如来说,圆满的色身,就是虚幻的圆满色身,只是名叫做圆满的色身。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可以见圆满的种种成就,譬如三十二相、放光、神通,等等就是见如来吗?不可以,世尊,不可以见圆满的种种成就是见如来。为什麽呢?如来说具足,就是虚幻的具足,只是名叫做诸相具足。若见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则见如来。

付嘱第十

师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曰:「汝等不同余人,吾灭度后,各为一方师。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三科法门者,阴、界、入也。阴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是也。入是十二入,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六尘、六门、六识是也。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若起思量,即是转识。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若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对法外境。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此是五对也。法相语言十二对: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此是十二对也。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喜与瞋对,舍与悭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报身对;此是十九对也。」师言:「此三十六对法,若解用即道,贯一切经法,出入即离两边。自性动用,共人言语,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着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若着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得见性。但听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碍。若听说不修,令人反生邪念。但依法修行,无住相法施。汝等若悟,依此说、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宗。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如一问一对,余问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设有人问:『何名为暗?』答云:『明是因,暗是缘,明没即暗。』以明显暗,以暗显明,来去相因,成中道义。余问悉皆如此。汝等于后传法,依此转相教授,勿失宗旨。」

师于太极元年壬子,延和七月(是年五月改延和,八月玄宗即位方改元先天,次年遂改开元。他本作先天者非)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令促工,次年夏末落成。七月一日,集徒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须相问,为汝破疑,令汝迷尽。吾若去后,无人教汝。」法海等闻,悉皆涕泣。惟有神会,神情不动,亦无涕泣。师云:「神会小师却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余者不得。数年山中竟修何道?汝今悲泣,为忧阿谁?若忧吾不知去处,吾自知去处。吾若不知去处,终不预报于汝。汝等悲泣,盖为不知吾去处;若知吾去处,即不合悲泣。法性本无生灭去来,汝等尽坐,吾与汝说一偈,名曰真假动静偈。汝等诵取此偈,与吾意同,依此修行,不失宗旨。」众僧作礼,请师说偈。偈曰:

「一切无有真, 不以见于真,

 若见于真者, 是见尽非真。

 若能自有真, 离假即心真,

 自心不离假, 无真何处真?

 有情即解动, 无情即不动,

 若修不动行, 同无情不动。

 若觅真不动, 动上有不动,

 不动是不动, 无情无佛种。

 能善分别相, 第一义不动,

 但作如此见, 即是真如用。

 报诸学道人, 努力须用意,

 莫于大乘门, 却执生死智。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时,徒众闻说偈已,普皆作礼,并体师意,各各摄心,依法修行,更不敢诤,乃知大师不久住世。法海上座,再拜问曰:「和尚入灭之后,衣法当付何人?」师曰:「吾于大梵寺说法,以至于今抄录流行,目曰『法宝坛经』。汝等守护,递相传授。度诸群生,但依此说,是名正法。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衣。盖为汝等信根淳熟,决定无疑,堪任大事。然据先祖达磨大师付授偈意,衣不合传。偈曰:

「『吾本来兹土, 传法救迷情,

  一华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

师复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熟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普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悉得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听吾偈曰:

「心地含诸种, 普雨悉皆萌,

 顿悟华情已, 菩提果自成。」

师说偈已,曰:「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等慎勿观静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尔时徒众作礼而退。

大师,七月八日忽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汝等速理舟楫。」大众哀留甚坚。师曰:「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可回。」师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又问曰:「正法眼藏,传付何人?」师曰:「有道者得,无心者通。」又问:「后莫有难否?」师曰:「吾灭后五六年,当有一人来取吾首。听吾记曰:『头上养亲,口里须餐,遇满之难,杨柳为官。』」又云:「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萨从东方来,一出家、一在家。同时兴化,建立吾宗,缔缉伽蓝,昌隆法嗣。」问曰:「未知从上佛祖应现已来,传授几代?愿垂开示。」师云:「古佛应世已无数量,不可计也。今以七佛为始,过去庄严劫,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今贤劫,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是为七佛。

  「已上七佛,今以释迦文佛首传。

「第一摩诃迦叶尊者、第二阿难尊者、第三商那和修尊者、第四优波毱多尊者、第五提多迦尊者、第六弥遮迦尊者、第七婆须蜜多尊者、第八佛驮难提尊者、第九伏驮蜜多尊者、第十胁尊者、十一富那夜奢尊者、十二马鸣大士、十三迦毗摩罗尊者、十四龙树大士、十五迦那提婆尊者、十六罗睺罗多尊者、十七僧伽难提尊者、十八伽耶舍多尊者、十九鸠摩罗多尊者、二十闍耶多尊者、二十一婆修盘头尊者、二十二摩拿罗尊者、二十三鹤勒那尊者、二十四师子尊者、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般若多罗尊者、二十八菩提达磨尊者(此土是为初祖)、二十九慧可大师、三十僧璨大师、三十一道信大师、三十二弘忍大师。

「惠能是为三十三祖。从上诸祖,各有禀承。汝等向后,递代流传毋令乖误。」

大师,先天二年癸丑岁八月初三日(是年十二月改元开元),于国恩寺斋罢,谓诸徒众曰:「汝等各依位坐,吾与汝别。」法海白言:「和尚!留何教法,令后代迷人得见佛性?」师言:「汝等谛听!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吾今留一偈与汝等别,名自性真佛偈。后代之人,识此偈意,自见本心,自成佛道。偈曰:

「真如自性是真佛, 邪见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时魔在舍, 正见之时佛在堂。

 性中邪见三毒生, 即是魔王来住舍,

 正见自除三毒心, 魔变成佛真无假。

 法身报身及化身, 三身本来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见, 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从化身生净性, 净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 当来圆满真无穷。

 淫性本是净性因, 除淫即是净性身,

 性中各自离五欲, 见性刹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顿教门, 忽悟自性见世尊,

 若欲修行觅作佛, 不知何处拟求真?

 若能心中自见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 起心总是大痴人。

 顿教法门今已留, 救度世人须自修,

 报汝当来学道者, 不作此见大悠悠。」

师说偈已,告曰:「汝等好住。吾灭度后,莫作世情悲泣雨泪,受人吊问、身着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恐汝等心迷,不会吾意,今再嘱汝,令汝见性。吾灭度后,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违吾教,纵吾在世,亦无有益。」复说偈曰:

「兀兀不修善, 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 荡荡心无着。」

师说偈已,端坐至三更,忽谓门人曰:「吾行矣!」奄然迁化。于时异香满室,白虹属地,林木变白,禽兽哀鸣。十一月,广韶新三郡官僚,洎门人僧俗,争迎真身,莫决所之。乃焚香祷曰:「香烟指处,师所归焉。」时香烟直贯曹溪。十一月十三日,迁神龛并所传衣钵而回。次年七月出龛,弟子方辩以香泥上之,门人忆念取首之记,仍以铁叶漆布固护师颈入塔。忽于塔内白光出现,直上冲天,三日始散。韶州奏闻,奉敕立碑,纪师道行。

师春秋七十有六,年二十四传衣,三十九祝发,说法利生三十七载,嗣法四十三人,悟道超凡者莫知其数。达磨所传信衣(西域屈眴布也),中宗赐磨衲宝钵,及方辩塑师真相,并道具,永镇宝林道场。留传《坛经》以显宗旨,兴隆三宝,普利群生者。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终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大红袍产于福建武夷山,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活 、甘、清、香。*大红袍产于福建武夷山,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活 、甘、
  • 最大的感受就是,时间是永远面前最大的杀手原来孩子真的会有一下长大,对比现在,其实也不过两年左右,但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有的人离开了,说一声后会有期,却再也回
  • 没有实现给他前三体验卡,现在他有更大的舞台了,越走越高越来越好,那他身后的我们也要加倍努力啊。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总是看起来很努力,却做不出多大
  • #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奇豫典籍里的中国#以“国典阅读”发力,“奇豫典籍里的中国”郑州市首届互动型国典诵读节宣传系列活动于7月4日正式拉开序幕。#行走郑州读懂
  • 金匮肾气丸的治疗作用是双向的,尿多,尿收不住的,可以用它;尿不出来的,也是肾阳虚,也能用它。4、金匮肾气丸能治疗多梦如果你每天晚上都做梦,梦到和别人打架,气的咬
  • 这么多“极”[笑cry]然后……今天瘦了一公斤越说越想哭,跟我妈讲我妈怼我:怨不得别人,你自己选的路。突然不想发财了,不想赚钱了,回家一个月一两千,吃着爸爸妈妈
  • ” 孙女士说,新角色公司虽然被注销了,但之前的经纪人还在领秀时代上班,而且这五次拍摄的薪资也是领秀时代发放的。 另一位已经与领秀时代公司解约的模特说,他交了60
  • 今天白云凯德店早上10點有位 萌梨莎9️⃣月特价光疗款推出即日可做 如图3手款168元包修手 目前为会员专享,需扣卡内余额不再折哦 使用美國進口名牌lBD光療胶
  • 圈里圈外不是中考成绩就是高考成绩,几家欢喜几家愁,总有过来人给些总结性的建议,落到实处想想都觉得累,老大青春叛逆期来了,自己身体状况也不许尽力而为,内卷外卷都卷
  • 今日早报内容23条阅读时长预计11分钟【社会热点】医生陶勇建议医院尽快安装安检设备瑞金医院持刀伤人事件发生后,曾经历伤医事件的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陶勇表示,
  • 埋藏在心儿里的事,就像这一捏儿老茶,不泡怎能品出岁月的风华,我有茶,你有故事吗,不说怎能当它是红尘里的一粒沙,心有灵犀的人能帮你吹走它。风没有颜色却梦吹起万紫千
  • 淘宝店铺搜索:越海森林租车自驾(麻烦大家帮忙收藏哟)三亚主营:旅游服务咨询、婚纱摄影、私人订制、自驾租车、酒店预订、接送机、包车、景区门票、一日游、游艇租赁、直
  • 更多直播内容详情: 稍晚会有实录放出,敬请期待~[话筒][话筒][话筒] ​ ​​​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2020年中美双边贸易不降反增,双边贸易总额达到4.0
  • 夫妻如果不到离婚,你看不到各自的本性,兄弟一旦碰触钱财,你才能看到各自的嘴脸,朋友如果牵涉到切身利益,你才能看到各自的内心,自己如果不到穷途陌路,你不会看到亲情
  • 关注@酷狗音乐 转发本条微博,抽2个幸运汪,送出【#李紫婷[超话]# 签名照1份】~ “免费性格色彩沙龙讲座”大家好,我是乐嘉老师的学生李镜龙,现在是一名性格色
  • 就做一个澄澈明净的人,做一个释然开怀的人,做一个简单随缘的人……转:岁月,总有许多的遗憾,需要去弥补;生命,总有许多的迷茫,需要去领悟。人生是一场大梦,睡着睡着
  • ”“只能吃一个”你快速地亲了他一下“嘿嘿 更甜了”下一秒他就破功了 扔下笔侧撑着头看着你笑你说你很喜欢他的双眼皮 他就只是哼了一下他只是表面上对什么都不在乎而已
  • 禾博士 褪黑素维生素B6片 0.25g*30片 到手价¥5.8 商品链接: 褪黑素+维B6,助眠不依赖。这款Dr. Herbs 禾博士 B族维生素片,采用核
  • 二、报名条件消费者代表(有车族)须具备以下条件1、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德城区或天衢新区常住人口;2、具有社会责任感,能够真实、客观、公正地反映意
  • 本次研学之旅,让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历史,亲近自然,是一次放松心情的旅行,更是一场富有内涵的研学。观演结束后,师生们先后参观了民俗馆、跑马场、“青山飞瀑”、“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