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根据
《 大乘起信论 》 之
「 一心开二门 」
來解释唐译
《 华严经 》 之
〈 觉林菩萨偈 〉

印度约在西元三世纪,
即佛灭后七百年,
有关如来藏说的经典流传出来。

在佛教史上,
这些经典属于后期大乘佛教,

提出众生与佛有共同的体性 :

如来藏、
佛性、
真常我、
真常心等,

说明众生依此而有成佛的可能性。

印顺导师将此学派称为
「 真常唯心 」 系。

此系传到中国,
受到高度的重视,

更在中观、
唯识以外,

成为中国佛学的主流,

如华严宗说
「 性起 」、

禅宗说
「 见性成佛 」、

天臺宗说
「 性具 」,

都是以
「 性 」 ――

「 如来 ( 界 ) 性 」、
「 法 ( 界 ) 性 」
为宗本的。

虽然此系以经典为主,
但是亦出现重要的论典,


《 宝性论 》
和本文引述的
《 大乘起信论 》。

《 大乘起信论 》
是大乘佛教真常心系统的代表作。

对于此论的考证,
颇多争议,

不过总不能否认其对中国佛教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 华严宗理事无碍的无尽法藏世界,

即建立在
《 起信论 》 的
真如缘起上。」

此论以
「 一心开二门 」
为其重要义理所在,

不仅展示了印度佛学严密的理论特色,
亦与中国哲学的心性论有融通之处,
也是佛法中国化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根据此法门来解释唐译
《 华严经 》 之
〈 觉林菩萨偈 〉。

「 一心 」
是指众生心
( 摩诃衍法 ),

即是人性本具的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此心涵有
「 心真如门 」 与
「 心生灭门 」 二门,

是一切法的最后根据;

一切无漏法和有漏法,
皆由此心而起现。

根据此法门,

可明白有关依心意识的转化活动所展现的世间万象、
生死的流转与解脱的还灭、
以及心性本具的清净如来藏,

正好用来解释唐译
《 华严经 》 之
〈 觉林菩萨偈 〉。

〈 觉林菩萨偈 〉 出自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夜摩天宫中偈赞品第二十 》,

功德林菩萨各说一法,
共成十行法门。

当时觉林菩萨承蒙释迦牟尼佛之神通法力,
普遍观察十方世界后,

颂说此偈 :

譬如工画师,
分布诸彩色,
虚妄取异相,
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
色中无大种,
亦不离大种,
而有色可得。

心中无彩画,
彩画中无心,
然不离于心,
有彩画可得。

彼心恆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画师,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画,
诸法性如是。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尔,
如佛众生然,
应知佛与心,
体性皆无尽。

若人知心行,
普造诸世间,
是人则见佛,
了佛真实性。

心不住于身,
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全偈以心为主,
共有十句偈,

前五句偈是譬喻,
后五句偈是合法。

前五句偈里面,
前二句偈,
按清凉国师的解释是真如是观,
后三句偈是唯心是观。

 依内容可分为三个主题 :

1 ) 从心与境的主客关系指出世间万象如何呈现以及生命为何迷妄

2 ) 从世间万象各种不即不离的关系指出心的重要性

3 )  从佛与众生 ( 心 ) 的关系
指出成佛的可能和根据
 
1 ) 从心与境的主客关系指出世间万象如何呈现以及生命为何迷妄

觉林菩萨将心譬如工画师,
以世间譬如画 :

「 譬如工画师,
分布诸彩色 」;

「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世间的事物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其形象、
色彩和引发的感受,

我们
( 心 )
不是由外向内地接收,

反而是我们
( 心 )
由内向外地赋予世间
( 境 )
意义。

正如 《 起信论 》 所说 :

「 摩诃衍者,
总说有两种 :
云何为二?

一者、法;

二者、义。

所言法者,
谓众生心;

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

依于此心,
显示摩诃衍义。

何以故?

是心真如相,
即示摩诃衍体故;

是心生灭因缘相,
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

「 摩诃衍 」
意即大乘,

「 摩诃衍法 」
是大乘之法体,

《 起信论 》直指
「 法者,
谓众生心;

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

不同于唯识家将
「 众生心 」
当作杂染报体的阿赖耶识,

此论认为此心统摄流转的世间法和还灭的出世间法,

一切法皆以此心为体,
依止心体而出现种种差别相,

此即
「 摩诃衍 ( 大乘 ) 义 」。

依此众生
「 心 」 的
「 真如相 」,

「 即 」 显 「 示 」 了
「 摩诃衍 」 的 「 体 」 性。

依此
「 心 」 的
「 生灭因缘相 」,

「 能 」 显示
「 摩诃衍 」 的
「 自体、相、用 」。

体、相、用,

为 《 起信论 》 的
重要术语,

与胜论师的实、德、业有些相近。

「 用 」 是作用,
指动作与力用。

「 相 」 是德相,
不单是形态,

而是性质、
样相等。

自体,
有相、
有用,

而为相用所依的。

至于世间万象如何呈现,

偈云 :
「 虚妄取异相 」、

「 然不离于心,
有彩画可得 」、

「 彼心恆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

「 而由心故画 」、

「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

一方面可见
「 心 」 是主,

另一方面,
看到世间万象
( 异相、
彩画、
一切色、
诸世间 )

都来自
「 虚妄 」、
「 恆不住 」 的 「 心 」、
「 五蕴 」,

这就是
「 一心开二门 」 中的
「 心生灭门 」:

「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
若离心念,
则无一切境界之相。」

彩画是
「 心生灭门 」,

妄念即虚妄分别心,
凡是有漏的心识活动,
都总摄在妄念里。

一切法都依此虚妄分别而现有,
「 若离 」 了
「 心念 」,


「 无一切境界相 」。

《 起信论 》 说心,
或真或妄,
「 心真如 」 是真,
「 心生灭 」 是妄。

虚妄分别心生起时,
就有心境的对立相现前,

有心就必有境 :
心是能知能取;

所知所取的一切法,
即境界相。

虚妄分别心生即有能缘的见分;

而所缘的境相,
即依妄念的似现而立。

若离了妄念的分别心,
一切境界也就都不存在了。
 
2 ) 从世间万象各种不即不离的关系指出心的重要性

其实,
世间万象在任何情况下,
若有不即不离的关系,
全靠 「 一心 」。

偈云 :
「 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
色中无大种,
亦不离大种,
而有色可得。

心中无彩画,
彩画中无心」;

「 示现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

「 大种 」
是指构成色界之地、水、火、风四大要素,

代表坚、湿、暖、动。

我们看世间,
如画家绘画,

用的材料本身没有分别,
产生出来的色彩亦本没有分别。

《 起信论 》 以
「 真如 」
贯彻佛法对世间万象的看法 :

「 一切法从本已来,
离言说相,
离名字相,
离心缘相,
毕竟平等,
无有变异,
不可破坏。

唯是一心,
故名真如。」

离开
「 名言相 」
则境寂,

离开
「 心缘相 」
则心空,

真如随缘而仍不变,
亦不可破坏,
因其无形无相,

从来
「 相 」
是妙有而非实有,

「 性 」
是真空而非断空。

虽然空有不二,
但是我们的心甚么现象都能造,
只要动了,
就替它们建立关系,
给予分别,

如偈云 :
「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心蕴含无边潜能的动力,
不过,
人往往不知,

「 譬如工画师,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画。」

一方面执妄作真,
不能认清世间实相;

另一方面,
不知心有无限潜能 :

「 彼心恆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 无法而不造 」;

不知可以掌握
「 诸法性 」、
「 佛与心无尽的体性 」 和
「 佛真实性 」;

《 起信论 》指出 :

「 大乘所言义者,
则有三种。

云何为三?

一者体大,
谓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减故;

二者相大,
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

三者用大,
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

心可表现在体、相、用方面具
「 三大 」 义 :

「 体大 」
是指遍一切法的真如性,
亦即真心体空而常恆不变的真如相。

「 相大 」
是此如来藏真心含藏无量如来清净功德性。

「 用大 」
是指此心发挥其无尽的善性,
成就一切世间和出世间善法因果。
 
3 ) 从佛与众生
( 心 ) 的
关系带出成佛的可能和根据

「 心真如相 」 与
「 心生灭相 」
是一心的二面,

是谓
「 二门 」。

彩画是心生灭,
《 起信论 》
进一步说明依心意识的转化活动,

可解释偈中提到
「 诸法性 」、
「 五蕴悉从生 」 的
「 法 」、

「 佛与心 」 的
「 体性 」、

「 佛真实性 」 和
「 法界性 」 :

「 心生灭者,
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

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
非一非异,
名为阿黎耶识。」

如来藏是生灭和涅槃所依这种说法,

源自
《 胜鬘经 》 的
如来藏有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的思想。

「 魏译楞伽经,
称生灭无常法为空,
无漏无生灭法为不空,
与 《 起信论 》 的说法不同。

中观宗明空、有,

如说缘起有,
毕竟空;

世俗有,
胜义空;

不许说法体不空。

如约有缘起假名的相用说,
也不妨说不空。

唯识宗所明的空义,
和 《 起信论 》 极相近;

不空,
即不同了。

唯识宗说不空,
在依他起与圆成实二性上说,
特别重视依他起的不空。

本论但约真如实性说不空。」

《 起信论 》 说
「 空 」
是藉如来藏从不与杂染法相应 :

「 所言空者,
从本已来,
一切染法不相应故。

谓离一切法差别之相,
以无虚妄心念故。

当知真如自性,
非有相,
非无相,
非非有相,
非非无相,

非有无俱相、
非一相,

非异相,
非非一相,
非非异相,
非一异俱相。

乃至总说,
依一切众生,
以有妄心,
念念分别,
皆不相应,
故说为空。

若离妄心,
实无可空故。」

真如是离却相对的,
正如 《 胜鬘经 》 说 :

「 众生心自性清净,
为客尘烦恼所熏染;

虽为一切烦恼所熏染,
但心性还自本性清净。

不染而染,
难可了知;

染而不染,
也难可了知。」

华严宗解说为 :
「 随缘不变,
不变随缘 」,

也大体相近。

就算众生在有虚妄杂染的时候,
其真如自体还是清净不染的,

「 离一切法差别之相 」,
没有 「 虚妄心念 」。

「 不空 」
是指真如心

「 常恆不变,
净法满足,
则名不空。

亦无有相可取,
以离念境界,
唯证相应故。」

在此分辨出众生与佛的不同 :

清净法在众生杂染位还未显现,
在佛菩萨位才圆满显现。

如果众生知道和相信这种看法,
「 是人则见佛,
了佛真实性。」

另外,
这也说明众生心与佛心的共通性 :
大家都有真如心。

圣严法师提示我们 :

这个心,
是众生本来就具备的自性,
不是经由人工修行来创造出来的。

它从无始以来就
「 常恆不变 」 地和我们一起。

一般人讲增福增慧,
以为智慧可以加添,
其实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实际上,
并不是能增加一些智慧,
而是只要减少一分无明烦恼,
就多显一分智慧,
也多见一分佛性。

这样加强了一切众生的信心,
「 而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更一定有成佛的可能。

结论

《 大乘起信论 》
「 一心开二门 」
这重要义理,

解释了唐译
《 华严经 》
那精简而只有十偈的
〈 觉林菩萨偈 〉。

此偈从世间色相入手,
将心譬如工画师,
以世间譬如画,

我们由
「 心生灭门 」 和
「 心真如门 」
可明白世间的实相。

但是佛法不只是为了认识外在的世界,

而是希望众生知道错误认知和有能力超越生死流转的根源 ——

那内在的心,
从而能知
「 自心 」 的虚妄
( 生灭 ) 和清净
( 真如 )、

「 诸法性 」 的真实、
「 法 」 的流转和还灭;

更要紧是
「 应知佛与 ( 众生 ) 心,
体性皆无尽 」;


「 三世一切佛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

正如其他如来藏思想的经典,

阐明一切众生有先天超越的而非经验的成佛根据
( 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

在修行上不需外求,
祗要依着自身的如来性,
努力精进便能成佛,

这无疑给世人提供了极强的信心,
以及较积极的向上动力,

好去努力地发扬人的光明面,
不断地实践自利利他的大乘精神。

梦参老和尚主讲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华严觉林菩萨偈   

今天的心情有点好
也许是看到了咖啡屋送来的蛋糕
发现的时候已经吃过了晚饭
那就来一杯咖啡配上甜点
就当做晚茶吧
《老残游记》看完
正在看《西游记》
想做那个看似出世悬壶济世
但又关心着民间事的老残
也想做那个爱憎分明智慧情商都有的孙悟空
在等我新书的人们请你们再等一等
毕竟我也需要出戏我也需要积累
我写过的50多本小书你们不见得都读过
先去从头读读也许能更加了解我
25本诗集,25本小书
还有大约5本或剧本或小说
够你们读上一段时间的了吧
当然了都不长
或许爱读书或者读书快的人
几天都可以全部读完
那抱歉了,新书需要等一等了
毕竟我也需要沉淀
毕竟我也需要输入
我也要多看看书
拓宽我的眼界,开拓我的思维
丰富我的想象,弥补我的不足
我常常觉得自己又笨又傻
自以为是勇往直前
却不知今夕是何年
所以我也需要了解一下今夕是何年
我有时候回想我这三十多年的路程
吃过的苦很多流过的泪也不少
有时候我不知道这些的意义
好像无意义,好像又有意义
说是成就了我
可是如今我却毫无成就
说是塑造了我
可是如今我却还未成形
说是打磨了我
可是如今我却棱角分明
说是完整了我
可是如今我却四分五裂
说是坚韧了我
可是如今我却非常脆弱
说是改变了我
可是如今我却一如既往
所以说,也许这苦是白吃了
这经历是白受了
可是哪有白吃的苦呢
哪有白走的路呢
肯定有所成长,肯定有所帮助
只不过有些看不见有些还未现
再回望我这三十多年的旅程
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
谁又真的能看懂我所写的故事呢
谁又真的能理解我所经历的心情呢
连我自己有时候也当做笑话来看
连我自己有时候也分不清现实和虚构
小筱是我吗?
还是另有其人呢?
她的经历我真的经历过吗?
书里写的都是真实的吗?
我有时候也糊涂了
我有时候也不想清醒了
我也不记得那些青葱岁月自己是如何熬过的
我也不记得那些学生时代自己是如何沉默的
默默无闻一无是处的我从那时就开始了
慌慌张张承受压力的我从那时就学会隐忍了
说是心疼自己有点矫情了
我是最怕油腻和矫情的
我最怕你们在我的书里
读到卖弄风雅和故作文艺
那是我最不喜欢的
我宁愿说着朴实无华的大白话
我宁愿像写日记一样的写着诗啊
我宁愿你们说我写的谁都能写出来
我宁愿你们说我写的像小学生的水平
我宁愿你们说我的水平真的非常有限
那也比故意堆砌词藻故意摆弄成语的好
因为我确实平平无奇
因为我确实水平有限
因为我确实像个小学生一样
因为我确实在写日记
因为确实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出来
看着简单可是却真的很难写出来
这奇不奇怪
这气不气人
嚷嚷说着没水平的人却再也写不出
能超越我这个没水平的人的水平
嚷嚷说着没文化的人却再也写不出
能超越我这个没文化的人的文化
嚷嚷说着不像诗的人却再也写不出
能超越我这个不像诗人的人的诗句
我都替你们觉得气人
我都替你们觉得不好意思
键盘侠自古就有
只不过发展到了今天换成了键盘做武器
流言蜚语自古就有
冤假错案自古就有
多少忠臣良将被打为乱臣贼子
有的过了好些年才被后人翻案
这很正常
我们并不比古人更聪慧更能明察秋毫
古人也并不比我们愚蠢笨傻
随波逐流的人就已经很没有分辨力了
所以以后我不想当明星不想当公众人物
说我好的是你们
说我不好的是你们
说我有迹可循早就暴露的是你们
说我三观正确正直坚韧的是你们
推崇我的作品的是你们
把我的作品扔进垃圾桶的是你们
全网夸是你们
全网嘲是你们
我说我没变,我说我没做过
没人会相信,没人会听我说
我从来没想过当明星当公众人物
只不过我要做的事情恰巧属于
你们的娱乐圈范围
只不过我要做的事情恰巧属于
你们的公众人物范畴
我不想我不想我不想
如果可以我只想做幕后
上台领奖我也会戴着口罩遮住脸
别想看我到底长得什么样子
我在生活中依然是那个普通的自己
没有人知道我,没有人认识我
虽然我很宅
但是我可以哪里都能肆无忌惮的去
就像你们每一个人一样
不用担心有人簇拥有人围观
我不是猴子也不是老虎
我倒是想当国宝怕是你们不让
我和你们一样,一模一样
没什么本领值得大家来敬仰
没什么能力值得大家高看我一等
我虽不是农夫,但也曾劳过筋骨
我虽不是乞丐,但也曾饿过体肤
这咖啡的苦在于舌头
这生活的苦却在心头
我一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
我虽然经常说每天说
也说不过人潮涌流
当谣言四起
当盖棺定论
我死无葬身之地
每当想到这里我还是有点害怕
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
我已经迈出去一脚了
不能再回头了
过去的三十多年每每回想就像是前尘往事一般
我所曾经遇到的人啊事啊在我心头恍惚
我竟然不能完全相信那是我的人生
我也不能完全相信那是我的经历
我自己的事情我尚且无法相信
让我如何去相信其他人
旧事已过,一切都是新的了
每一天都是新的
每一天我都还活着
每一天我都在坚持着
每一天我都在书写着
书写着一个个属于我又不属于我的传奇故事
书写着一个个成熟又蕴含道理的谜题
书写着一个个清晰又预言式的哲理
书写着一个个懵懂又无知的回忆
书写着一个个精彩又纷呈的梦境
书写着一个个真实又遥远的经历
书写着一个个宝藏
一张张藏宝图,一条条线索
一道道高山,一泉泉细流
从古说到今
再由今唱到古
淅淅沥沥,犀犀利利
说啊说,唱啊唱
无边无际,无穷无尽
无生无死,无欲无求
无色无空,无古无今
无左无右,无进无退
生生死死,生生世世
有生之年不封笔
(完)

上辈生文的
「 六念 」 念佛,
与第十八愿的
「 称名 」 念佛,
有何不同?

修净业三福者,
迴向发愿,
愿生彼国,
亦可得生

佛灭后六道凡夫,
「 心想羸弱,
未得天眼,
不能远观 」,

又凡夫纵欲观严净佛土,
因心多浊乱,
神识飞扬,

不能息虑凝心,
观就难成,

故释尊指方立相,
别指西方,

使我等娑婆众生能够住想西方,
并仗佛慈力,
往生净土!

凡夫虽然不能修定善观行
( 修心 ),

但释尊
《 观经 》
却告韦提希夫人及未来世凡夫,

欲求生净土者,
也可修散善三福 --

世福、
戒福、
行福等善法
( 修身 )
为正因,

将所修的净业功德,
迴向发愿,
愿生彼国,
亦可得生。

善导大师释云 :
「 第一福 :
即是世俗善根。

曾来未闻佛法,

但自行孝养、仁、义、礼、智、信,

故名世俗善也。

第二福者 :
此名戒善。

就此戒中,
即有人、天、声闻、菩萨等戒。

其中或有具受不具受,
或有具持不具持,

但能迴向,
尽得往生。

续云 :
「 第三福者 :
名为行善。

此是发大乘心凡夫,
自能行行,
兼劝有缘,
捨恶持心,
迴生净土。」

可知这些凭自力修持福善之机,
或闻与不闻佛法,
或具持不具持,

但至紧要至心迴向发愿,
愿生彼国,
亦可得生净土。

为甚么修业三福的人要迴愿,
才可往生?

此因净业三福是三世诸佛凭自力修福而成佛的正因,

而不是凭他力念佛而往生的正因,
由于因果不相应,
欲修三福求生净土者,

必须普皆迴向,
愿生彼国,
方可得生!

善导大师称之为净土法门的
「 要门 」。

为甚么修三福迴愿往生的人少,
往生大业未能成就呢?

很多欲修三福求生净土者理解净土法门的
「 迴向发愿心 」,

以为与一般大乘菩萨教的
「 迴向 」 差不多,
以致得生净土者少之又少。

迴向发愿心是
《 观经 》
所指的
「 三心 」 --

至诚心、
深心、
迴向发愿心之一。

善导大师释言 :
「 迴向发愿心者 :

过去及以今生,
身口意业,
所修世出世善根;

及随喜他一切凡圣,
身口意业,
所修世出世善根;

以此自他所修善根,
悉皆真实深信心中,

迴向愿生彼国,
故名迴向发愿心也。」

由此可见,
自力修持福善之机的往生正因,

不在于其人的佛法善根,
或修持功行。

事实上,
纵使能具持五戒十善等,
凭此戒福及世福等,

只能做人生天,
尚在三界,
六道轮过,
怎能凭人天福善,

得生净佛国土呢?

欲修三福求生净土者的往生正因,
实是在于
「 一心迴愿 」,

即捨己归佛,
捨自力修持而凭佛力摄取,

所谓
「 迴所修业,
向所去处 」!

迴捨自力修持的诸行功德,
心向佛力施予的名号功德,

亦即
「 万行不凭凭念佛 」,

所谓
「 一心迴愿 」 者,
一心专念弥陀佛名,
一心愿生弥陀净土。

或问 :
《 观经 》
上辈生文教
「 六念法 」 的
「 念佛 」,

虽是自力修持的净业三福等诸行之一,
但也有佛力施予的名号功德,
理应亦可往生。

就往生而言,

上辈生文的
「 六念法 」 的
念佛与第十八愿的念佛,

有何不同?

修行六念中,
前三念是 「 念他 」,
后三念是 「 念自 」

《 观经 》
上辈生文言 :

復有三种众生,
当得往生。

何等为三?

一者,
慈心不杀,
具诸戒行。

二者,
读诵大乘方等经典。

三者,
修行六念。

迴向发愿,
愿生彼国。

欲修此
「 六念法 」,
念佛求往生者必须迴向发愿;

第十八 「 念佛往生 」
愿指定的 「 称名念佛 」,
是不用迴向的。

善导大师释言 :
明「 修行六念 」者 :

所谓念佛、法、僧,

念戒、捨、天等。

此亦通合上第三福大乘之意义也。

言「 念佛 」者,

即专念阿弥陀佛口业功德、
身业功德、
意业功德;

一切诸佛亦如是。

又一心专念诸佛所证之
「 法 」;

并诸眷属菩萨
「 僧 」。

又言 :
六念中之前三念是他,
后三念是自。

善导大师续释 :
前三念是念他,

念佛、法、僧,

其中念佛,
是专念阿弥陀佛的三业功德,
同时亦念一切诸佛的三业功德。

后三念是念自,
即自我反省。

反省甚么呢?

善导大师续释 :
又念诸佛之
「 戒 」;

及念过去诸佛、
现在菩萨等,

难作能作,
难捨能捨,
内捨外捨,
内外捨。

此等菩萨,
但欲念法,
不惜身财。

行者等既念知此事,
即须常作仰学前贤后圣
「 捨 」 身命意也。

又念 「 天 」 者,
即是最后身十地之菩萨。

他人早已觉,
尽捨身命,
行道进位,

但自己还未醒,
恼障多,
福慧微

修净业三福的上辈生者,
应深切反思 :

佛已三业清净,
自己仍在持戒;

佛菩萨已捨法无量,

包括身、命、意等,

自己仍在学捨;

佛菩萨已住第一义天,
即最后身十地之菩萨所住的天,

亦即第一义谛、
妙境界相、
无为涅槃的极乐报土,

自己仍在求生三界诸天或净天。

对比之下,
修六念者应意识到 :

今时的佛菩萨是自己过去世的同修,
大家曾同发愿断恶,

捨命行菩萨道,
他们已因圆果熟入圣道,

所谓
「 此等难行之行已过,
三祇之劫已超,
万德之行已成,
灌顶之位已证 」,

而我呢?

善导大师续言 :

然我等凡夫,
乃至今日,
虚然流浪,
烦恼恶障,
转转增多,
福慧微微;

若对重昏之临明镜也。

忽思忖此事,
不胜心惊悲嘆者哉!

读到这句话真是不寒而慄,
当头棒喝!

原来以前的同修们早已尽捨身命,
行道进位,
证果取觉,

如今还来秽土,
度脱自己;

但自己还在梦中,
愈修愈糟,
福慧微微,
出离三界,
遥遥无期,

不禁自惭形秽,
稀嘘不已,
羞愧难容。
  
自力修持福善者,
因堪受善法不同,
所修持的三福善业时节,

有延、
促之异,

故此其往生的品位有九品之别。

至于乘第十八愿往生者,
同一念佛,
乘佛愿力,
仗佛功德,

皆是弥陀正觉净华化生,
超越品辈等分别想而得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泉州爆料##泉州那些事儿# 来源:泉州通有事心难静觉则难安定老来再组团大爱行使命接受组建老兵歌舞团重任后,睡眠乱矣,好在琴艺书画调心安神,过年用剩的一片红纸放
  • 一直以来,总喜欢用一些冰冷的文字,去记载一些温馨的时光,企图以自己那微薄的力量,螺狮粉来挽留住那些流逝的过往。一直以来,总喜欢用一些冰冷的文字,去记载一些温馨的
  • 愿你的重阳,思念的人都在身边,美丽的景致就在眼前,只有欢喜不生愁。[熊猫][微笑][可怜]#重阳节##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
  • 因为两篇文章都是以411事件做了文章的引子,所以就成了有些人说的所谓的“证据”。为了证明我为什么认为这个引号是这个作用,我找了18年D&G辱华事件的新闻作为参考
  • 」為何畫家們總是喜歡把後面背景畫模糊些, 而近景卻畫的清楚 ? 那是因為幾百年來的大師們都知道,無論是線性透視法是還是大氣透視法,都是為了表現視覺感官的真實,而
  • 希望战哥成为很多人的梦想,我是很多人31岁,喜乐安宁[心]#博君一肖[超话]#[蛋糕] #博君一肖# “我知道俗世的圆满不可多得,但我会祝你这样的人,要应有尽有
  • D-453:昨天的①还没到饭点的鱼粉 老板可能没睡醒 煮得很不入味②qw给的椰汁好好喝③我的好朋友有点浪漫④抵达 真的很久没长这么多凸起来的痘痘了 很无语 ..
  • #克拉克森的农场# 这个节目最大的缺点竟然是周期太长,得等动物庄稼自己长大,起码得等一年[挖鼻]优点就是好看,太好看,太太好看二刷完结,第二季啥时候开播?#木村
  • 他这个公 安 局 长估计也是和王立科一样是买来的,问问他在哪里买的?你一个公 安 局 长怎么会犯罪哒?
  • ”又追完一部 我又寂寞了 又开始emo了…我:你怎么把那么多鼻屎弄在墙上宝:默默把它擦干净我:太恶心了,我要吐了宝:你宝的鼻屎恶心什么我她今天帮我拍了好看的
  • 极简风的特点说到极简风,大家都会想到黑白灰或者是基础款,极简风格的穿搭,包含这几种元素,但不能完全划等号。#穿搭底层逻辑/越简单越高明~~~抛去繁杂的设计,摒弃
  • 小的时候我曾以为我的小拇指会和手一样,长得健壮,到了现在我却日复一日为它写诗,像它一样残缺、羸弱、幼小的诗。好家伙,这么多太上皇、太后都和秦桧住同一个宅子!
  • 你在等一场春华秋实,你在等新一轮的春暖花开,你在等从未有过的雷霆万钧。你在等一场春华秋实,你在等新一轮的春暖花开,你在等从未有过的雷霆万钧。
  • 去年,在《龙门金刚》中以霓裳飞天的形象爆红出圈的青年舞者骆文博,今年化身“石窟造像”献上舞蹈《云窟万象》演员们在山西大同云岗石窟前起舞,在云中飞过万佛,然后“飞
  • 今天一个教练还捡了一个贝壳,然后还请我喝了一个椰子,很幸运遇到了好多很好的人[爱你]4月份的小确幸~成功的一次考过了科三,再也不用去练车啦约了好久没见面的小伙伴
  • 重任之下,成都人的暖化为担当力量↓↓↓14岁的陈昶睿与母亲一起参加了青羊区组织号召志愿者的活动,与工作人员一起将12000斤蔬菜,分装、分发到相关小区,保证98
  • 可就在今天,2020年1月27日,天阴沉沉的,你永远离开我们啦,你带着安吉娜去了另一个世界,我收到朋友的安慰,我就一直懵懵的,太多话想说,不知道说什么,想怀
  • ”集聚人气商场“花样百出”“五一”期间,中心城区的各大商场按照传统推出了优惠活动,还有一些商场根据顾客定位推陈出新,举办了文体活动,让顾客在购物消费的同时,享受
  • #记录生活##欣欣爱吃日记# 又是这家熟悉的店又吃了肉多多披萨 这次12寸[打call]怎么都不像肉酱意面 但是好吃就行[白眼]蝴蝶虾和洋葱圈我更爱蝴蝶虾 太油
  • 2017秋装短裙女裤裙纯色显瘦a字裙原价29.00元【券后19.00元】包邮【领券下单】20万评价4.8超高评价分,配合打底裤穿,高腰显瘦,自带安全裤内里,百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