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40句精华,浓缩的炒股大智慧

《金刚经》:一切诸佛,皆从此经出
《金刚经》,全名叫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教史上最伟大的佛教经典之一,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众圣之所依”,是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经典。
在中国古代,上至帝王将相,名流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百姓之家,无不推崇《金刚经》、奉持《金刚经》,历经千年,这部经典已经深深的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浅处说,《金刚经》解决的是心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人生而言是很重要的。从深处说,《金刚经》谈的是宇宙真理、时空等大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全人类来说亦是很重要的。
在传介到中土的大量佛教经典中,《金刚经》是译介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经典之一。这部经跟中国人特别有缘,念经者,欢喜念金刚经;讲经者,欢喜讲金刚经;注经者,喜欢注金刚。自从鸠摩罗什法师把它翻译成汉字以来,历经南北各朝、直至唐宋元明清,“金刚经”所带衍生的各种文化现象,已经成为了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把《金刚经》与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并列视为释儒道三家的宝典。
《金刚经》最精华的40句
1.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南怀瑾:佛教化救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心里并没有说某一个众生是我度的,绝没有这个观念。
2.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南怀瑾: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心胸里头还有你、我、他,甚至给了人家好处时,这个家伙应该卖卖我的交情才对!这是世间法的作风,佛法没有,给了就给了,要像「事如春梦了无痕」一样的忘掉它。
3.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南怀瑾:是叫我们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对象的观念。譬如说要做一点功德,出一点钱,或者救济一个人,然后说救济了某一个人,那是住相布施。
4.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南怀瑾: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应该是这个样子来布施来修行,应该不住相,一切现象不留,心中若留一点现象,已经不是学佛的境界了。
5.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南怀瑾:佛是不可以形相来见的,拿形相来见佛,就错了。
6.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南怀瑾:凡是你有什么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来的,不修就没有了。若见诸相非相,你就见到佛了,见到佛的法身了。
7.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南怀瑾:你讲空也不对,不是佛法,执著有也不是佛法,非空非有也不对,即空即有也不是佛法。
8.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南怀瑾: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后,像过了河的船,都要丢掉。何况一切不是法呢!
9.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南怀瑾:佛法在哪里?不一定在佛经上啊!世间法皆是佛法……所以大家不要把学佛的精神和生活与现实人生分开。
10. 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南怀瑾:如来所说法,你也不可抓住!你听了他老人家的话,认为这样就对,那你就上了你自己的当了……说得出来的,表达得出来的,已经不是它了。
11.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南怀瑾: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认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师,乃至到了华严境界,连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对了一点。
12.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南怀瑾: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说得好听是著相了,不好听是著魔了。
13.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南怀瑾: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他说真正的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14.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南怀瑾:佛告诉你,这个世界一个一个灰尘,一粒一粒灰尘,一个分子一个分子,组合拢来,构成了一个物理世界。你把地球物理世界打烂了,分析了,本来就是空的,没有世界的存在。
15.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南怀瑾:离开了一切的相就是佛,这是真正的佛。
16.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南怀瑾:这就是学佛的精神,换句话说,不要被一切现象骗了,或迷惑了……大乘菩萨走大乘的路,应该离一切相,发起求大彻大悟菩提之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为“无上正等正觉”)
17.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南怀瑾:若心有住,可以训练意识专一,比较能够宁静,但是认为这个有相的……所以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这是最好的观心法门。
18.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南怀瑾:不要著相,那一相都是停留不住的,都是非相……再进一步说,不但无我,也无人,也无众生。
19.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南怀瑾:佛说法是真实的,不说假话,说的是老实话,实实在在,是什么样子就说什么样子。
20.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南怀瑾:无实,没有个东西;无虚,但是不假的。所以形而上的道理,真正的佛法,不真不假,也就是金刚经的中心重点,这里已经全部点出来了。
21.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南怀瑾:学佛的人发心度一切众生,救了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心中一概不留,认为是应该做的事,这就是菩萨道,是菩萨发心。
22.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南怀瑾:世间一切法,都是佛法,没有哪一点法不是佛法……随时随地的任何一颗灰尘,清净的地方,脏的地方,处处佛在现前,这就是如来。
23.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南怀瑾:真正的佛法,并没有个固定的东西,你如果得到一个固定的东西就是错了。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东西,身体都没有了,连感觉都没有了,所以五蕴皆空,连光也没有,色相也没有,一切都不可得,这个时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
24.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南怀瑾:什么叫一切法?一切法皆空嘛!……这是一个观念问题,观念说有一个法就有了,观念说空就空了。
25.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南怀瑾:空灵的,广大的,一切都不著的,一切都不住的。
26.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南怀瑾:学佛的第一步,学到身见忘掉了……要真正内在身心皆亡,达到无我才对……但是有了一个人无我,还有一个法在喔!最后要法无我……到了法无我,叫做人法二无我,到达了就成佛。最后连空也空,空也不存在。
27.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南怀瑾:这一切人的心啊,都不是心。他并没有说这一切人不是人心啊!众生的心还不只是人的心,包括狗啊,牛啊,蚂蚁啊,小昆虫这一切生命,都不是心……叫它是心。
28.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南怀瑾:一切都不是心,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29.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南怀瑾:千万不可以著相,你不要以有形的观念来看佛。
30.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南怀瑾:经三藏十二部所说的也都是教育法。教育法只限于教育法,教育的目的是使你懂得那个东西,如果抓住老师的教育法当成学问就错了。
31.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南怀瑾: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旁门左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
32.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南怀瑾:我们之所以觉得有烦恼,有人我,有众生,是因人我分别而来;把我相,我见一空以后,平等性智出来,再看一切众生都是一律平等……但是要修一切的善,才能证得空。
33.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
南怀瑾:世界上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众生须要佛来度的……如果有人因我度他而成了佛,这个佛就不是佛了,而是个非常普通的人,因为这个佛已经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人了。
34.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南怀瑾:所讲的是色、声都不能见道,也就是整个金刚经上所讲的不能著相。学佛法著相了,就不能见得法身。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四大原则,任何的著相,都不能见得法身,所以说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都错了。
35.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南怀瑾:真正知道了一切法无我的时候,达到了无我的境界,自然达到了无生法忍的境界。(无生法忍:佛自己说,过去修忍辱波罗密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没有动过怨恨的心,只有慈悲的念,因此他没有觉得痛苦……这是定,这是无生法忍,这也是般若,也就是悟的境界。)
36.所作福德,不应贪著。
南怀瑾:虽然有福德,自己并不贪著,有好处,自己并不领受,而回向给世界一切众生,愿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受这个好处,自己不想要。
37.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南怀瑾:譬如电灯,电风扇,把开关一打开,这个电来了,但是看不见电,只感觉到光,感觉有风,电来了没有?来过了,好像没有来,它又消散了。电去了没有?去了,好像没有去,再发动它又来了,它是不来也不去,不生也不死。
38.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南怀瑾: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楚,情绪化跑来学佛参禅,全体是迷信!所以把知见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后,由这样去理解它,这才是理性的。学佛修道是理性的,不是情感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是理性的如是信解。
39.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南怀瑾:不要著相,尽管在说佛法,始终没有一点佛味,不像那些佛油子,而是很平凡,很平静;尽管在讲金刚经,没有一点金刚钻的味道,如如不动。什么是如如不动呢?不生法相,善护念,无所住。
4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南怀瑾:佛告诉我们,世间一切事都像作梦一样,是幻影。
 
《金刚经》三个字的精华
《金刚经》的精华就在三个字:“善护念”。什么是“善护念”?就是“护彼意”,保护你的起心动念。心念永远不散乱,随时都在禅定的境界里,叫做“随禅定”。

【法师开示】

1、閱藏分享:這個化比丘是一個具有重要象徵意味的意象。

引用經文:《大寶積經卷第二十六·法界體性無分別會第八之一》

化比丘言:「大德!以是義故,文殊師利說法界體性無污染淨。大德!汝凡夫顛倒故,執我、我所而起於心,行諸境界起攀緣心,是盡能滅一切攀緣生滅不住變易之法。若心緣出家受具足戒、修道得果,是心體性空無有實從妄想起,若不實妄想則是不生不住不滅。若其非是生住滅者,無有繫縛亦無解脫、無向無得。大德!以是義故,文殊師利說法界體性無污染淨,亦無向得無解脫者。」

2、閱藏分享:大乘四念處瞭解一下。

引用經文:《大寶積經卷第二十六·法界體性無分別會第八之一》

「復次天子!菩薩觀身行身念處,知過去身無有邊際、知未來身無趣向者、現在身者猶如草木瓦石牆壁身亦如是,若能如是觀身身行,是身體性癡行寂靜,思惟竝行亦無發起,不思惟、不起自在是名離我,識無所住修身念處行,亦無有法可修行者亦非不修。知一切法無有體性非不有性,如是觀身修於身行,觀心如幻化、知心如響應,如實知心,受樂不愛、受苦不苦、受不苦樂不失正念,不執無明,離受於受不為所牽,是名如實知見受念處。

「若能如是觀受行者,於諸受法心無所行、心不安住,是一切心亦不放捨,菩提之心亦不失念亦不遠離,是名觀心行心念處。

「善知法知見法行法,無念無思惟,入於法性無身受心,非觀法相發起見行入於法性,是名觀法行法念處。是一切法體性和合,聚集無物猶如虛空,如所聞事無念無思惟,自然說法念處。天子!是名知於淨法念處說受記也。

3、閱藏分享:一切法無生!

引用經文:《大寶積經卷第二十六·法界體性無分別會第八之一》

文殊師利言:「天子!諸佛世尊亦不分別體性而說法也。無生無滅、無因無緣、無去無來、無有眾生非無眾生、無污染無白淨、無生死無涅槃,天子!諸佛世尊如是說法。」

引用經文:《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五·神通證說品第九》

善住意言:「大士!一切皆虛無有實也。所以者何?一切諸法本無有生,其猶幻化欺誑世間。一切諸法轉變推移無常存者,皆是虛妄顯現所為。窮其體實了不可得,不作不生不起不滅。」

4、閱藏分享:這裏應該就是佛教史上非常有名的公案——文殊執劍殺佛(執劍妙法門)的經典出處了。不過如果是初學者最好別看:“爾時世尊建立如是大神變時,以方便力令彼眾中一切諸來新學菩薩——善根微少、未離分別取相眾生——皆悉不覩彼執劍事,亦不得聞其所說法。”

引用經文:《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五·神通證說品第九》

爾時會中有五百菩薩,已得四禪成就五通。然是菩薩依禪坐起,雖未得法忍亦不誹謗。時諸菩薩宿命通故,自見往昔所行惡業,或殺父殺母殺阿羅漢,或毀佛寺破塔壞僧。彼等明見如是餘業,深生憂悔常不離心,於甚深法不能證入。我心分別彼罪未忘,是故不能獲深法忍。

爾時世尊為欲除彼五百菩薩分別心故,即以威神覺悟文殊師利。文殊師利承佛神力從座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髆,手執利劍直趣世尊。欲行逆害時,佛遽告文殊師利言:「汝住汝住。不應造逆,勿得害我。我必被害,為善被害。何以故?文殊師利!從本已來無我無人無有丈夫,但是內心見有我人。內心起時,彼已害我,即名為害。」

時諸菩薩聞佛說已,鹹作是念:「一切諸法悉如幻化,是中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命、無丈夫、無摩奴闍、無摩那婆、無父無母、無阿羅漢、無佛無法無僧、無有是逆、無作逆者,豈有墮逆?所以者何?今此文殊師利聰明聖達智慧超倫,諸佛世尊稱讚。此等已得無礙甚深法忍,已曾供養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佛世尊,於諸佛法巧分別知,能說如是真實之法,於諸如來等念恭敬,而忽提劍欲逼如來。世尊遽告:『且住且住。文殊師利!汝無害我。若必害者,應當善害。』所以者何?是中若有一法和合集聚,決定成就得名為佛名法名僧、名父名母名阿羅漢,定可取者則不應盡。然而今此一切諸法,無體無實、非有非真、虛妄顛倒、空如幻化,是故於中無人得罪、無罪可得。誰為殺者而得受殃?」

彼諸菩薩如是觀察明瞭知已,即時獲得無生法忍,歡喜踴躍,身昇虛空高七多羅樹,以偈歎曰:……

5、閱藏分享:如斯法門即是三世諸佛世尊之要道故。

引用經文:《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五·稱讚付法品第十》

若聞此經,與證須陀洹無異、與證斯陀含無異、與證阿那含無異、與證阿羅漢無異。何以故?以彼如如無異故。文殊師利!又若聞此經心生信解,與彼後身菩薩菩提樹下坐於道場必成正覺一等無異。何以故?如斯法門即是三世諸佛世尊之要道故。

居士分享

6、《大寶積經卷第二十六》里这个化比丘是文殊化身,所以说得出心不生不住。

化比丘言:「大德!而是心者實非是色而不可見,無有形照亦無觸對、無處無教;而是心者內住、外住、內外住耶?」是諸比丘答言:「不耶。」化比丘言:「大德!汝心非色而不可見,無有形照、無有觸對、無處無教、非內外中,是正成就不?」大德!汝凡夫顛倒故,執我、我所而起於心,行諸境界起攀緣心,是盡能滅一切攀緣生滅不住變易之法。若心緣出家受具足戒、修道得果,是心體性空無有實從妄想起,若不實妄想則是不生不住不滅。若其非是生住滅者,無有繫縛亦無解脫、無向無得。

7、《大寶積經卷第二十六》金句分享:

一切諸法體性是化。

我得我證,如是思惟動搖妄想,當知此即是增上慢。 

驚畏有為界,喜無為法,當知此即是增上慢。何以故?大德阿難!而是一切皆是動搖、皆是戲論。大德阿難!若有動搖、若有戲論,心即自高。自在攝取,依止妄想、堪忍成就,如是等法名為自在,自在故生於憍慢。

8、《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二》分享:

(1)观如来如虚空。

善住意言:「大士!如來何在而言莫著?」文殊師利言:「即在現前。」善住意言:「若如是者,我何不見?」文殊師利言:「天子!汝今若能一切不見,是則名為真見如來。」善住意言:「若現前者,云何誡我莫取如來?」文殊師利言:「天子!汝謂今者現前何有?」善住意言:「有虛空界。」文殊師利言:「如是天子!言如來者即虛空界。何以故?諸法平等如虛空故。是故虛空即是如來,如來即是虛空,虛空如來無二無別。天子!以是義故,若人欲求見如來者,當作斯觀。如實真際覺了,是中無有一物可分別者。

一切有為即無為,等同一相如陽焰,若了實際見真如,疾成無上菩提道。當觀五陰猶如幻,內外諸入如空舍,世尊常說如斯法,法等於彼莫生著。貪欲瞋恚性自空,愚癡我慢分別起,彼法已滅今亦無,如是知者得成佛。

(2)想破魔,看这个。

菩薩摩訶薩具足成就二十種法,則能得是破魔三昧。何等二十?所謂一者訶毀貪欲破壞貪心,二者訶毀瞋怒破壞瞋心,三者訶毀愚癡破壞癡心,四者訶毀嫉妬破壞妬心,五者訶毀憍慢破壞慢心,六者訶毀諸蓋破壞蓋心,七者訶毀熱惱破壞惱心,八者訶毀想念破壞想心,九者訶毀諸見破壞見心,十者呵毀分別破分別心,十一呵毀取事破壞取心,十二訶毀執著破壞執心,十三訶毀諸相破壞相心,十四訶毀有法破壞有心,十五呵毀常法破壞常心,十六訶毀斷法破壞斷心,十七訶毀諸陰破壞陰心,十八訶毀諸入破壞入心,十九訶毀諸界破壞界心,二十訶毀三界壞三界心。

(3)一切众生即一众生,为何?

「復次文殊師利!云何菩薩摩訶薩覺一切眾生?所謂覺一切眾生但有其名,離彼名已無別眾生。是故一切眾生即一眾生,彼一眾生即一切眾生,如是眾生即非眾生。若能如是無分別者,是為菩薩摩訶薩覺一切法。

(4)偈子分享,很重要。

覺眼及與耳,自體常空寂,不言我能覺,是名為菩薩。觀鼻及與舌,本性無所有,不分別我覺,是名為菩薩。智慧觀察身,亦覺意自然,覺已為他說,是名為菩薩。色聲香味觸,意所樂諸塵,覺知本性空,是名為菩薩。覺色及受想,諸行與識心,一切斯同幻,是名為菩薩。五陰聚如夢,覺彼無一相,不分別我知,是名為菩薩。不生亦不出,無作復無言,如是說唯名,彼名亦非物。覺貪欲瞋恚,斯由分別起,彼分別無體,畢竟終自空。癡亦分別生,分別因緣生,緣此生諸見,諸見不可得。覺察三界空,一切無真實,於彼不可動,故名為菩薩。欲界不成就,皆緣分別起,色有無色有,一切不牢固。眾生之所行,智者悉明了,貪欲與瞋恚,及彼愚癡等。一切諸眾生,即彼一眾生,智者無所覺,不念彼眾生。諸法之所起,悉因顛倒生,覺彼顛倒者,知顛倒真相。智慧甚微妙,不取諸音聲,覺已無所著,故名為菩薩。能捨己肉身,終亦無依止,如是覺真實,乃名為菩薩。至持戒彼岸,亦不念彼岸,覺戒行法如,無生亦無盡。慈心遍眾生,不得眾生相,覺彼眾生際,但以假言宣。勇猛大精進,深心厭有為,見三界空虛,證無上等覺。常入微妙禪,無著無所依,無住無攀緣,智者定如是。能以利智刀,斷除諸見縛,觀察法界性,無割亦無傷。若人真覺了,一切法如實,應時利眾生,乃名為菩薩。

(5)什么叫得无生忍。

佛告文殊師利言:「實無有人於生法中得無生忍。所言得者,但有語言名字。何以故?以無生法不可得故、離攀緣故,不得法忍。得無所得、無得無失,是故言得無生法忍。復次文殊師利!彼無生法忍者,所謂一切法無生如是忍故,一切法無來如是忍故,一切法無去如是忍故,一切法無我如是忍故,一切法無主如是忍故,一切法無取如是忍故,一切法無捨如是忍故,一切法無所有如是忍故,一切法無實如是忍故,一切法無等如是忍故,一切法無等等如是忍故,一切法無比如是忍故,一切法無染如虛空如是忍故,一切法無破壞如是忍故,一切法無斷如是忍故,一切法無垢如是忍故,一切法無淨如是忍故,一切法空如是忍故,一切法無相如是忍故,一切法無願如是忍故,一切法離貪恚癡如是忍故,一切法如如如是忍故,一切法法性如是忍故,一切法實際如是忍故。如是一切法,無分別、無相應、無憶念、無戲論、無思惟、無作無力、羸劣虛誑,如幻如夢、如響如影、如鏡像如芭蕉、如聚沫如水泡,如是忍故。所可忍者亦無可忍,非法非非法,但以名字說斯法耳,然彼名字亦不可得,本性自離。

凡是取著我及我所,皆由分別。一切分別無非障礙故。https://t.cn/Ai8YumW1

是善是恶,就在那一念,成魔成佛,一念之间。
小哪吒为什么引起了那么多人的共鸣,得到这么多的支持?那是因为,成年人在这部动画片里看到了自己啊。

心念的魔力,让人,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善意、柔软和脆弱的一面的,只不过,世俗的偏见让他们以另一幅面孔面对,比如:冷漠、冷战、无情、自私等。

竖起厚厚的防护墙,只是想要保护自己那颗脆弱的心。

但《哪吒》教给我们的是,一旦身边的人的爱,唤醒了我们心中的佛,就要努力抗争到底。无论世人的偏见有多重,无论成与败,我们都有紧紧握住自己命运咽喉的能力。

还有引人泪崩的一句话“我自己的命自己扛,不连累他人”,把一个不安于在父母亲庇护下,而要自己成长自己面对的哪吒的形象,喷薄而出。

坚持内心的信念,让自己的生命,从命中注定的“恶魔”,变为拯救世人的“佛”,坚持与世俗的偏见抗争,誓要改变,命运的不公。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范围扩大后,享受阶段性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费政策的困难行业增加至22个;  2.将符合自治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评估认定的受疫情影响
  • 今天退休有退休金可以领,古代“致仕”有退休金吗?在唐朝之前,官员是没有退休金制度的,但这个制度有个问题,就是引起了官员在位期间大捞钱财,就是希望能安度晚年,所以
  • [赞]手机就可以操作 时间自己安排 每天轻松200-500[威武] 一部手机带你逆袭 [给力][给力] 添加方式【VX】 185 35 7399 [给你小心
  • 在易数占卜学术的理论,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 单身的占卜结婚年份、对方的相貌美丑、体型肤色、性格特征、人品善恶等问题;2,单身相亲人士可占卜相亲的成败与好
  • 我开始意识到这种救赎是双向的,这只傲娇的小猫Tol在他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拯救了Tin的内心呢(因为有爱啊)看了ep11才明白,Tin在姐姐身亡后竟然这么颓靡
  • ”“硅料、硅片股”集体上涨尽管盘中略有震荡,但是依然难以阻挡通威股份上涨的节奏,7月5日该股盘中最高涨至67.86元,这一价格不仅突破了去年9月的62.77元高
  • 第三,新能源战略、内循环战略,都告诉我们,我们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并非好事。我们得有适当的外汇储备,用于维持全球贸易,但是不断增加的贸易顺差,却在现在我们大战略、
  • 漫步者Lolli Pods Pro耳机作为一款真无线主动降噪蓝牙耳机,它有自己独有的APP,APP页面简洁明了,主页面仅包含降噪和环境声两个按钮,在室内规避其他
  • 也是牛逼了#宁波摄影圈##老宋有话说# #商网播新闻#【红花会mai回应被指抄袭:未参与词曲创作】近日有网友指出红花会Mai为《明日之子》选手编曲的《Are Y
  • 真的不會來[笑cry]看著以前的照片突然好有感觸只能說這3年的我真的改變好多好多不管是髮型、穿著、面相、心靈都一直在變一直在成長很感謝一直陪伴在我身邊的貴人如果
  • 【意大利女排联赛】A2联赛升级附加赛第四场,皮内罗洛3-0布雷西亚(25-21,25-15,25-21)场分3-1升级成功,历史上首度参加A1联赛。---Sho
  •   去年,当决定做一番农产品上行的事业时,何婷的团队一拍脑门,做了款小程序,搜罗各种广西土货在线售卖,被横州人称作“玉米大王”的秦宗暖是她试图发展的第一个客户。
  • 宁是我漫漫余生里义无反顾的梦想@摩登兄弟刘宇宁 ☀️刘宇宁做自己的光刘宇宁蒋俊豪⏳️刘宇宁开始推理吧刘下来 宁哥❥⇢  ☀︎ ☼         L[心]
  • #一日一食一记[超话]##随手拍##美食分享##美食[超话]##吃货在这里##拍照##不可辜负的美食##摄影# 最近天气实在太热了,早上就比较偷懒,直接用迷你电
  • 6. !深夜食堂!!! 【转发里抽1个朋友 全场免单(上限500、限下单) 评赞里抽5个朋友 平分1000元】 大家吃的是不是都消耗的差不多啦!明天深夜
  • 我馆将把这些优秀的诗歌作品分享给观众,敬请关注“萨马兰奇纪念馆”微信公众号!我馆将把这些优秀的诗歌作品分享给观众,敬请关注“萨马兰奇纪念馆”微信公众号!
  • #食物语手游[超话]#【经典复刻】3.(先导版)因为这个瓜之前太过复杂,贴吧原贴有1000多楼的帖子因大佬退坑所以被删除,所以先凭我记忆中的一些故事,先做个先导
  • 此次观摩活动采取“听汇报、查资料、看整治、观成效”的方式,每到一个观摩点,村支部书记对本村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汇报。其他观摩人员通过听、看
  • 时光,在寂冷中淡漠,人事,在无常中聚别为难自己,别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用心做自己该做的事;不要过于计较别人评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活着,说简单其实很简单,
  • 如果你需要兼顾时尚与保暖的话,可以看看下面这几套搭配,把你的优雅得体展现出来,但又不会受寒受冻,可以说是一石二鸟的搭配,下面一起来看看吧!春节长假如何预防急性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