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幅对联鉴赏# 滕王阁对联中的传奇故事
宋荦(1634—1714) 字牧仲,号漫堂,又号西陂。河南商丘人。清顺治四年(1647年)应诏侍卫禁廷,逾年考试,名列第一。康熙三年(1664年)授黄州通判,累迁至刑部郎中,出为通永道,迁山东司皋,复擢江苏总藩,升江西巡抚,调江苏巡抚,晋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致仕。清代文学家,有《西陂类稿》《漫堂墨品》《漫堂说诗》《筠廊偶笔》《江左十五子诗选》等著作传世。

题南昌滕王阁

依然极浦遥山,想见阁中帝子;

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
上联抚今思古。王勃登滕王阁时,滕王李元婴未逝,只迁于别处,尚有“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序》)之叹。牧仲登此楼时,已千载以后,因眼前河山,想见当时贵胄曾于此阁之上谈笑风生,纵情骋目。李元婴其人,《旧唐书》与《新唐书》中载其“骄纵”“贪黩”,岂真可思乎?不过借之抒发物是人非之感。

下联由古及今,用了一个极为传奇的典故。

相传,洪州都督阎伯屿重修滕王阁,于九月初九在此大宴宾客,欲夸其婿吴子章的才华。正好王勃因往交阯省父,途经洪州,赶上这个盛会,即席作《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此事《新唐书》有载。又相传,盛会前一晚,王勃尚在马当,距离南昌七百里,夜里梦见水神说:“助风一帆。”天亮的时候就抵达南昌参与盛会了。《增广贤文》里收录的谚语“时来风送滕王阁”就是从此而来。

下联遥想王勃当年乘风破浪而来的潇洒,表达了作者对才华横溢的王勃的敬慕。同时,也暗用“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之典,寄寓“才人”辈出的希望。

此联抚今追昔,又出古入今,情景交融,以抒发物是人非的感伤起笔,以希望才人辈出的振拔作结。联中化用史实和传说浑然无痕,文采风流。

#喜迎省党代会# 【喜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丨海岱齐鲁隆起人才高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即将召开,大众日报及客户端推出“喜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专栏,聚焦山东在科技创新、区域发展、生态环保、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亮点、突破点,讲好新时代山东故事,汇聚强省建设磅礴力量。今天刊发《海岱齐鲁隆起人才高地》——
海岱齐鲁隆起人才高地□ 本报记者 张春晓 赵君
一组组数据,见证着山东人才强省建设的奋进历程:截至2021年底,全省人才资源总量突破1500万人,较“十二五”末增加近30%;住鲁两院院士和海外学术机构院士达到114位,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突破4300名;近三年集聚高校毕业生青年人才218万余人,全省高技能人才达330万人……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山东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大力实施“人才兴鲁”战略,聚力“加强人才引育创新”,全力推进人才制度改革攻坚,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构筑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
“书记选题,领衔攻坚”!日前,山东16市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一经公布,就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一把手”靠前抓好“第一资源”,这是我省坚持党管人才,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的缩影。
升格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部署实施“人才兴鲁”战略,召开省委人才工作会议,谋划新时代全省人才工作;制定党管人才职责清单,在全国率先开展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从重大人才政策制定到重点人才工程实施,从重要人才队伍建设到人才生态打造,我省党管人才工作格局更加完善,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已深深根植于各级各领域和各行各业,齐鲁大地尊崇人才、尊崇创造蔚然成风。
眼下,在黄河三角洲农高区350平方公里的盐碱地上,一场科技大会战正在进行。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冉带领团队人员,一直在这里奔忙。就在去年10月,他们研究培育的大豆品种“齐黄34”,实打验收亩产302.6公斤,实现大豆在盐碱地上的单产突破。把论文写在盐碱地上,今年省农科院集结21个研究单位、550余名科研人员聚力攻关,力争用3-5年时间,在培育耐盐碱品种、研发关键技术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山东不断引导高端人才和创新要素加速聚集,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海洋强省、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十三五”以来,我省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43项,其中我省单位和个人牵头获奖数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海洋领域获国家科技奖数量超过全国的40%,涌现出“蓝鲸2号”半潜式钻井平台、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全球首款突破50%热效率的商业化柴油机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5%,智能制造指数居全国首位,2021年“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31.7%。
高能级平台,是吸引集聚人才的“磁石”。山东积极实施人才平台“提能造峰”计划,依靠优势科创平台集聚一流人才,夯实人才发展基础。
青岛灵山湾畔,集聚了中科院13家科研单位力量的海洋科技“航母”——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扬帆起航。作为一个协同高效、开放共享的海洋科技国家级平台,该研究中心成立仅三年,就集聚了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管理运维人才1900余人,其中院士、杰青等高层次人才90余人,吸引5000余人次利用平台资源,开展600多项课题研究,实现30余项成果落地转化。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张经深有感触地说:“研究中心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以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科院济南科创城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家战略创新力量相继落户山东,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等技术研究院、能源研究院、未来网络研究院高标建成,高能级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发展,为广大人才干事创业提供了广阔舞台。与此同时,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双高”建设成效明显,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分别增至191个、978个,人才培养能力持续提升。院士恳谈会、人才创新发展大会、海洽会、名校人才直通车等品牌人才活动影响力与日俱增,越来越多人才看好山东、选择山东。
人才生态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省颁布实施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先后出台“人才改革22条”“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20条”“新形势下引才用才18条”“人才兴鲁32条”等政策措施,具有山东特色的人才制度体系初步形成,本硕博毕业生补贴政策实现16市全覆盖,泰山、齐鲁人才工程品牌享誉全国。
持续推进人才制度改革攻坚,我省实施高校科研单位“五权下放”、职称评审“直通车”、基层职称制度、科研经费“包干制”、科技攻关“揭榜挂帅”等一系列放权松绑举措,有效激发了人才活力。不断拓展人才服务内容,我省构建形成以“山东惠才卡”为代表的“四个一”人才服务体系,初步构建起“人才贷”“人才板”“人才投”“人才保”创新创业金融支持体系。
齐鲁大地正成为人才翘楚施展才华、创新创造的沃土!
(来源:大众日报)

#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 海岱齐鲁隆起人才高地#奋进吧山东#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即将召开,大众日报及客户端推出“喜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专栏,聚焦山东在科技创新、区域发展、生态环保、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亮点、突破点,讲好新时代山东故事,汇聚强省建设磅礴力量。今天刊发《海岱齐鲁隆起人才高地》——

  海岱齐鲁隆起人才高地

  □ 本报记者 张春晓 赵君

  一组组数据,见证着山东人才强省建设的奋进历程:截至2021年底,全省人才资源总量突破1500万人,较“十二五”末增加近30%;住鲁两院院士和海外学术机构院士达到114位,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突破4300名;近三年集聚高校毕业生青年人才218万余人,全省高技能人才达330万人……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山东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大力实施“人才兴鲁”战略,聚力“加强人才引育创新”,全力推进人才制度改革攻坚,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构筑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

  “书记选题,领衔攻坚”!日前,山东16市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一经公布,就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一把手”靠前抓好“第一资源”,这是我省坚持党管人才,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的缩影。

  升格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部署实施“人才兴鲁”战略,召开省委人才工作会议,谋划新时代全省人才工作;制定党管人才职责清单,在全国率先开展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从重大人才政策制定到重点人才工程实施,从重要人才队伍建设到人才生态打造,我省党管人才工作格局更加完善,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已深深根植于各级各领域和各行各业,齐鲁大地尊崇人才、尊崇创造蔚然成风。

  眼下,在黄河三角洲农高区350平方公里的盐碱地上,一场科技大会战正在进行。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冉带领团队人员,一直在这里奔忙。就在去年10月,他们研究培育的大豆品种“齐黄34”,实打验收亩产302.6公斤,实现大豆在盐碱地上的单产突破。把论文写在盐碱地上,今年省农科院集结21个研究单位、550余名科研人员聚力攻关,力争用3-5年时间,在培育耐盐碱品种、研发关键技术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山东不断引导高端人才和创新要素加速聚集,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海洋强省、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十三五”以来,我省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43项,其中我省单位和个人牵头获奖数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海洋领域获国家科技奖数量超过全国的40%,涌现出“蓝鲸2号”半潜式钻井平台、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全球首款突破50%热效率的商业化柴油机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5%,智能制造指数居全国首位,2021年“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31.7%。

  高能级平台,是吸引集聚人才的“磁石”。山东积极实施人才平台“提能造峰”计划,依靠优势科创平台集聚一流人才,夯实人才发展基础。

  青岛灵山湾畔,集聚了中科院13家科研单位力量的海洋科技“航母”——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扬帆起航。作为一个协同高效、开放共享的海洋科技国家级平台,该研究中心成立仅三年,就集聚了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管理运维人才1900余人,其中院士、杰青等高层次人才90余人,吸引5000余人次利用平台资源,开展600多项课题研究,实现30余项成果落地转化。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张经深有感触地说:“研究中心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以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科院济南科创城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家战略创新力量相继落户山东,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等技术研究院、能源研究院、未来网络研究院高标建成,高能级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发展,为广大人才干事创业提供了广阔舞台。与此同时,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双高”建设成效明显,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分别增至191个、978个,人才培养能力持续提升。院士恳谈会、人才创新发展大会、海洽会、名校人才直通车等品牌人才活动影响力与日俱增,越来越多人才看好山东、选择山东。

  人才生态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省颁布实施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先后出台“人才改革22条”“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20条”“新形势下引才用才18条”“人才兴鲁32条”等政策措施,具有山东特色的人才制度体系初步形成,本硕博毕业生补贴政策实现16市全覆盖,泰山、齐鲁人才工程品牌享誉全国。

  持续推进人才制度改革攻坚,我省实施高校科研单位“五权下放”、职称评审“直通车”、基层职称制度、科研经费“包干制”、科技攻关“揭榜挂帅”等一系列放权松绑举措,有效激发了人才活力。不断拓展人才服务内容,我省构建形成以“山东惠才卡”为代表的“四个一”人才服务体系,初步构建起“人才贷”“人才板”“人才投”“人才保”创新创业金融支持体系。

  齐鲁大地正成为人才翘楚施展才华、创新创造的沃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他曾南征北战赔了200万,而今凭一碗面年赚35个亿!
  • 【NINE PERCENT粉丝见面会】 5/19泉州站来啦!重要公告了解一下!
  • 一只钱包的跨国之旅——中国游客在泰国丢失钱包4个月后失而复得
  • 刘诗诗、吴昕纷纷pick的饰品在长沙也能买到,居然都买得起!!
  • 傅园慧:我不退役了,今年成绩进步一点点就好
  • 王菲真人秀酬劳被曝近亿!经纪人:洽谈中。中国明星天价片酬惊呆邻国网友
  • 雷军香港见李嘉诚,将与长和集团达成全球性合作!
  • 聊一聊美国高中女孩穿旗袍参加毕业典礼
  • 大熊猫黑眼圈变白,这回是真的
  • 美国女孩毕业舞会穿旗袍,中外网友为此都吵翻了……
  • NINE PERCENT加盟《跑男》?范丞丞已确定!在确定团综九子合体后,先来一波跑男福利
  • 前飞儿乐团主唱Faye分手,坦言所托非人 一场误会
  • 机智!乐清女辅警下班后逛街一眼认出在逃嫌犯,她第一时间这么做…
  • 【读书一角】七月与安生,你看了吗?
  • 小猪佩奇一家大围山一日游
  • 十二星座来了大姨妈之后......
  • 吵架后的24小时,女生是怎么给男朋友“加戏”的?
  • 韩东君搓澡,陈瑶撩妹,王彦霖扔袜子…无心法师2校园趴玩嗨了
  • 甜蜜暴击!这对“姐弟恋”现身记者会再秀恩爱 并声称:我们尽全力互相爱着…….
  • 年会不穿亮片?蔡依林和倪妮的眼神已锁定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