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5章人格与价值观。
一项研究表明,高马基维利主义者的求职者在了解一个组织承担着高水平的企业社会责任后,并不会对该组织产生积极的看法。另一项研究发现,马基雅维利主义者的领导行为不但能够影响到员工对工作的投入,因为追随者看清了这些行为不过是表层扮演罢了。

自恋是指一个认为自己极度重要,希望获得更多的车线有权利意识,并且知道有证据表明自恋者比其他人更有魅力。领导者和管理者在自恋这一项的得分更高,也就是说一定程度上以自我为中心是获得成功的前提。自恋者的工作动机,敬业度,生活满意度都要比其他人高一项,针对挪威银行员工的研究,发现质量分数高的人更享受自己的工作,有证据显示志愿者的适应能力更强,在复杂的情况下能做出更好的商业决策。
但自恋似乎与工作介绍没有什么联系,反而与某些反生产行为联系更紧密,还与其他一些负面结果相关。一项研究发现,虽然自恋者认为自己比其他同事更能胜任领导者的角色,但上级对他们的评价却相对较差,在道德要求高的情境中,自恋的人有可能会被看作不称职或者不道德的领导者。

一项针对自恋型CEO的研究表明,这些CEO采取的收购行为,更多溢价收购的情况更严重,对客观的绩效衡量回应模糊,并用更多的收购来博取媒体的赞扬。
自恋的人在感觉自己的利益没有得到充分实现的时候,特别容易被激怒。

精神病态是黑暗山特质的一部分,但在组织行为学状态并不意味着精神错乱,在组织行为学的语境中,精神病态的定义是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并且在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时缺乏愧疚和懊悔,对精神病态的衡量通常要评估个人是否遵守社会规范,是否愿意利用欺骗来达到目的以及欺骗行为的有效性冲动性,漠视也就是对他人缺乏怡情关怀。

精神病态或其他异常人格特质对工作行为是否有重要影响,现有文献尚未得出一致结论,一篇文献综述发现精神病态与工作绩效反生产行为之间并没有太大的联系,最近一项研究发现,反社会人格括号与精神病态有较强的相关性,括号和一个人在组织中的发展成正相关,但与职业成功的其他衡量指标以及有效性并无联系,但还是有研究表明精神病态与某些强硬策略。括号威胁操纵括号的使用以及工作中的办理行为,括号身体或语言威胁,括号有关精神病态方面,得分较高的人表现出狡猾,必然会帮助他们在组织中谋权,但从长远来看,依靠这些手段,他们无法帮助自己或者组织获取健康的结果。

趋避框架。
人格的理论框架并非只有MBtI大五黑暗3特制最近区别框架。将人格特质描述为动机虚闭动机代表的是我们对刺激因素的反应程度,其中趋近动机指的是我们受到积极刺激的吸引,回避动机指的是我们对消极刺激的排斥。
因此区域框架对特质进行了整理归纳,也许可以解释他们是如何预测工作行为的,例如一项研究显示区别东西可以帮助解释核心自我评价是如何影响工作满意度的,这一框架也指出我们在做出反应时的多重动机。
个体的表现取决于哪种动机占主导地位

虽然区别框架为我们理解组织中的行为提供了一些重要的见解,但有些问题还是没有解决。首先这一框架是否只能用来分类积极和消极特质,比如责任心和神经质,其次哪些特质适用于这一框架,几乎本书所有的提到的所有特质都适用,包括大五黑暗三特制,但是这些特质差别相当大,把他们放在一起会不会忽略掉原本每种特质的独特之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评估。

与组织行为相关的其他人格特质。
尽管大武特制已经被证明与组织的行为高度相关,黑暗三特至未来也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但他们并没有涉及所有可以用来描述人格的特质,现在我们要来看看其他一些更加具体的属性,他们都是组织行为强有力的预测指标,核心自我评价,自我监控和主动性人格。

这段话有一个问号是,为什么说他们并没有涉及所有可以用来描述人格的特质,大5人格难道他的外倾性,随和性,责任心,经验开放性,情绪稳定性这些还不够描述人格特质吗?还是这句话,是并没有涉及所有可以用来描述人格的特质,所以现在是用这个与组织行为有关的其他人格特质这个标题来补充一下呢。妈的,说了一长串话,以后回看的话都不知道自己在说啥了。算了,就这样吧,反正应该也不会回头看了,就是用来加强一下记忆而已。

见面几秒后就可以准确判断一个人的性格。
令人意外的是,这句话似乎是真的,也就表明见到一个人后,我们只需要几秒钟就能准确的判断说对方的人格,无论人们通过哪种方式认识彼此也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网上,这种从数目相识中得出的第一判断基本上是准确的,例如在一项研究中,参与者在平均7.4秒内完成自我介绍,但大家对这些人外倾性的评价与他们的自我评价高度一致。

虽然某些因素可以使第一印象或者所谓的直觉判断更加准确,但他们的影响是有限的,例如第1次见面的时候外倾性这样的特征比其他特征更容易被察觉,即便是一些不太明显的特征,有自尊和情绪的稳定性,同样也可以被人准确的察觉到,即便不加深思,仅凭直觉快速做出判断,似乎也不会影响其准确性。

是故,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皆即见眚,非见眚者。彼见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见。

 

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这是讲,你阿难现在看到了我,包括看到了你自己,包括看到了世间十法界一切万法。

皆即见眚:你把我当成了佛,你把你当成了我的老弟,你把泥巴瓦块当成泥巴瓦块,你把天当成天,它是天吗?你把畜生当成畜生,它是畜生吗?

非见眚者:作两种观照。但是你在妄知妄见的当下佛知佛见并没有坏,真知真见仍然原封不动,仅仅是蒙着一层迷惑颠倒,你把它忘记了;也可以解释为,并不是你所见的这些东西都是错误的,都是病的。所见的这些东西从根本上来讲,是不是都是一个念呐?也就是说,你所见的泥巴,你不要把它就当成是泥巴,它不是泥巴;你所见的佛,不是那个佛是错的,是你把他当成佛,你的知见错了。因为那个佛当下是不是还是你自己啊?都是我们一个念。

比如说我用看到的这个茶杯来解释这个话,「非见眚者」,我见到这个茶杯我把它当成茶杯,是因为我迷惑颠倒,我这个知见发生了错误,并不是我所见的茶杯是错误的。因为我看到是茶杯;别人看到它是佛;天上的人呢,看到它是一滩水;鬼看到它可能是火,你说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啊?这两方面一起来观照,我们就圆融了。所以我们要耐下心来,这是扭转我们无量劫以来的迷惑颠倒啊!所以我们有时候读《楞严经》,是不是感到佛他老人家真是会啰嗦啊!他也没有办法不啰嗦啊!阿难就逼着他啰嗦。

彼见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见:「彼见」,就是讲我们的第七识,就是讲见分、见精、见性、见元、转相、七转识,也叫传达识,也叫末那识,也叫我执、行阴、思。因为这个见已经是真妄和合,真妄和合它必然还有真的,只是含金量多少的问题,这是打比方。实际上它不是和合的,它是一个东西。这个心法跟世间法只能通过打比方来明白。你看这一切东西,天人鬼畜都是和合成的一个心,是和合的吗?它不是和合的啊,是打比方来讲是和合的。真的假的都是它自己,它跟谁和啊?和合必然有二。讲真妄,讲二,都是方便说;究竟讲,妄也是真,真也是妄,即真即妄。哪有什么真妄和合啊?因为不这样讲,没有办法开口啊。这个「真精」就是真心本来面目,就是佛知佛见。

「性非眚者」,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及本性从来不是错误的,没有迷惑颠倒。注意,这是按照通教、别教讲的真心。我们那个第九识从来都是正确的、圆满的,它没有错误的。到了圆教讲的真心,妄心是不是也是真心啊?用圆教来讲这个法,你不好讲,你没有办法讲。这是用分别法来讲,我们是假设一个对待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说别教讲的真心本来面目它就是智慧,就是菩提的化身。「故不名见」,所以真心不能叫见。到了见它就已经有了动作,有了动作,在佛法里就叫妄。

 

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此众同分,所现不祥,同见业中,瘴恶所起。俱是无始见妄所生。

 

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这个「同分妄见」,我们前面刚刚讲的,同一片虚空之下相邻的两片国土,扬州人看到月亮上有个红光,南京人就看不到。因为他过去世中所共造的业不同,所以在今生今世所得的果报不一样。所以这里一人跟一国之人,道理是不是一样的?

此众同分,所现不祥:我们先到这里讲一讲,是不是同样也是「眚妄所生」呢?仅仅是一个带有普遍性、一个带有个别性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就要开始觉悟,怎么觉悟呢?不能把所有人见的东西所有人都这么认为就当作全部是对的,大家明白了吗?也不能把所有人见的东西都不是那么认为就当作是全部不对。不能把多数人相同的看法作为前提。所以我们在讨论真理的时候,不可以以人多人少来讲,只看能不能经得起我们的智慧来印证。

同见业中,瘴恶所起:「同见业」,就是同分妄见所造之业,「瘴恶」,就是疟疾啊,因为疟疾带有普遍性,这一大片传染上这种病的人都会遭殃。这是比喻我们同分妄见很可怕,而且在这种同分妄见中我们最难解脱。因为大家都这么认为。

俱是无始见妄所生:这里「俱是」是概括总结别业妄见和同分妄见,都是无始以来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打了一念妄想,结果让这个妄想占到主导地位,变我佛知佛见为这个妄知妄见、见分、见性之光。

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洎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

 

这里讲到,以一人比无量人,以一土比无量土,就从比到阎浮提,然后再比到「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再由娑婆世界「并洎十方」,就比到尽虚空遍法界整个宇宙。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就是指一切的佛土、一切的众生;我们可以把它笼统地观照为十法界一切万法。

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觉」,是本来就是明的。怎么「觉明」呢?都是我们的真心本觉,而堕于无明妄想之中。「无漏妙心」,就是真心。把这整个的十法界先笼统地说为是个「觉明」,又具体地把它说为都是我们的那个真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见闻觉知」,就是六种意识心,是所缘缘;「虚妄病缘」,可以说为我们的第七识,说为我们的眚眼、见性、见分。

和合妄生,和合妄死:这种和合都是我们的妄想和合,用心来沟通,叫色心二法,叫作想相为身——想,就是我们的心法;相,就是色法。想相和合起来就有了有情世界。妄生不是真生,妄死也不是真死。比如说这个拳头,舒拳为掌,手掌生了没有啊?当下是不是还是拳头啊?然后呢,收掌为拳,这个掌死了没有啊?拳头当下还是手掌。所以看起来好像是手掌死了,叫「和合妄死」。同样山河大地、树木华草,是不是都是我们心变出来的?在后面第四卷168个字的时候,一切东西它怎么生出来的,树木华草怎么生出来的,都要讲清这个问题。

 

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怎么样「灭除」呢?「远离诸和合缘」,离开了「诸和合缘」——就是说我们有的时候不做坏事,乃至到了禅宗来讲,连好事都不做,离一切相而见空性。怎么还要远离不和合缘呢?不和合缘就是特指对通教的无为法。如果你不把这个不和合缘,不把这个「住空观空」除掉的话,它能不能再灭除其它四十一分变易生死啊?不能。「诸生死因」,包括分段生死,包括变易生死。只有一心三藏,属于圆满菩提。

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所以要做到离「诸和合」和「不和合」因缘,一定是「一心三藏」这个法。所以这个「圆满菩提」啊,就是要认识到在我们真心当中不舍一人,不缺一法;也还不多一人,不多一法。尽虚空遍法界,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就是当人当下一个念,这就是「圆满菩提」。

「不生灭性」,十方法界有没有增加一个法,有没有减少一个法啊?现代科学都懂得「物质不灭定律」。心外无法,法外无心,都是我们自己。就跟在做梦一样,在自己表演自己,还把它当真。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是不是感到无量劫以来很可笑啊?可笑、可悲、可恼。你看诸佛无量的佛反反复复地出世就是讲这么个道理,不知道讲了多少代,可是我们迷惑者还是照样迷惑。再看看那些无量的修行人还在那么执著,我们想发慈悲心去帮助他,他还觉得我们好像去算计他,我们只能加倍地可怜他们,因为他们就是我们自己啊!

清净本心,本觉常住:我们印证一下自己,明白了这个道理,是不是叫「本觉常住」了?有没有把握在任何时候,我都不会怀疑「一心三藏」呢?有把握的话,你就「本觉常住」了。所以开悟从悟门起修,这是老祖宗自古以来的教训,诸佛出世都是这样教导我们。所以我们希望在坐的同修一定要像师父一样,发心要发得很真实。只有我们大家都发心,我们才能兴旺如来家业!

 

阿难!汝虽先悟本觉妙明,性非因缘,非自然性。

 

所以佛在这里再补充解释前面的「远离和合因缘及不和合」,佛感到这句话还应再过细地讲一讲。你别把这个破除因缘法就当作是非因缘,你还不懂得非不因缘;你别只懂得要破和合,却还不懂得破不和合。

 

而犹未明如是觉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

 

在这里这个「如是觉元」,把「觉」和「元」要分开。「如是觉」,在这里来讲可以解释为,在我们现前情况之下所造成的这种心态;这个「元」呢,要放在下面一句来讲,原来从根本上来讲,你不能讲它是和合生,也不能讲它是不和合生。

 

阿难!吾今复以前尘问汝,汝今犹以一切世间妄想和合、诸因缘性,而自疑惑证菩提心和合起者,则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和?为与暗和?为与通和?为与塞和?

 

吾今复以前尘问汝:我现在仍然以当下眼前的事情来给你讨论。

汝今犹以一切世间妄想和合、诸因缘性,而自疑惑证菩提心和合起者:所以阿难,你现在仍然还在执著世间法,以及佛给你们讲的小乘因缘和合之法,而疑惑证菩提心的问题。因为这个菩提心前面讲了,它是不生不灭啊,你把它怀疑成自然性的。所以你在「自然」和「和合」这两个法之间而起疑惑。

则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和?为与暗和?为与通和?为与塞和:「妙净见精」,这是讲的见分。因为通过十番显见,佛已经把阿难的这个心从六种意识心引导到第七识,所以就在第七识上来做文章。

 

若明和者,且汝观明,当明现前,何处杂见?见相可辨,杂何形像?若非见者,云何见明?若即见者,云何见见?必见圆满,何处和明?若明圆满不合见和,见必异明,杂则失彼性明名字,杂失明性,和明非义。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若明和者,且汝观明,当明现前,何处杂见:阿难认为这个见是由于我能见的见与这个光明的明和起来的。佛问他,如果是和的话,是「何处杂见」啊?你们能看的这个光、见和在哪里啊?能不能看到啊?这个和后面还有合,先给大家区别一下「和」和「合」。「和」一般的是比如说糖、水和在一起,变成糖水;那变成了糖水,你能不能看到哪个是水哪个是糖啊?「合」呢,是指两种固体合在一起,它不是溶解为一体。先把这个概念搞明白,下面经文才可以理解。见相可辨,杂何形像:本来是不可辨,那么为了防止他强词夺理——就算见相可辨的话,那你把样子给我找出来。

若非见者,云何见明:如果找不到这个见,是不是就没有见了?那用什么东西来见到这个光明啊?若即见者,云何见见:如果你还就找到这个见,那我再问你,你用什么东西来见这个见呢?自己的眼睛能不能看到自己的眼睛呢?你如果找到了眼睛,那好,是谁看到你的眼睛的?那眼睛在哪里?

必见圆满,何处和明:那如果见圆满的话,既然是圆满了,它还要不要另外和一个明啊?不需要。若明圆满,不合见和:我们这个明是不是也是圆满的?有没有哪一处明,哪一处不明啊?遍一切处都是明。所以如果讲明是圆满的话,那个见能不能和进去啊?

见必异明,杂则失彼性明名字;杂失明性,和明非义:如果两个物体一定是指这两者都有某些不圆满的地方才能和在一起。比如讲,水与土相和就变成烂泥巴了,它原来这个名相概念就要改变过来了。那如果你讲见与明和的话,又到底该叫什么东西呢?也不能叫见,也不能叫明,不知道叫什么。从名相上来推论这个问题,没有这个道理,讲不过去。

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把明和暗搞明白, 推及到通、塞,通来见通,塞来见塞;和明、暗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复次阿难!又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合?为与暗合?为与通合?为与塞合?

 

前面讲的「和」,这里讲的「合」,又在讲因缘和合。「和」就是像液体一样可以融为一个体,「合」就是两种固态物体都分明对待。

 

若明合者,至于暗时,明相已灭;此见即不与诸暗合,云何见暗?

 

若明合者,至于暗时,明相已灭:如果你讲我们能见的见分与这个明相合在一起才能见,那么到了暗相的时候,明相就没有了。此见即不与暗合,云何见暗:那么这个见不与暗相合是不是就不应该见暗呐?事实上我们是不是能见暗呢?能见。

 

若见暗时,不与暗合,与明合者,应非见明。

 

若见暗时,不与暗合:若见暗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我们的见性是不与暗合的,那么在这个时候来讲,仍然与明合。

与明合者,应非见明:虽然与明合在那里,它能不能见明呐?不能。为什么?因为这个暗来了没有明相,是不是应该见暗呐?所以就造成了这个逻辑思维的错误。见性跟明合在一起却能见暗,这是大笑话。

 

既不见明,云何明合?了明非暗。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既不见明,云何明合:所以它暗相来的时候,我是跟明合的,跟明合却见不到明。「云何明合」,你怎么说跟明合?了明非暗:又造成另外一种错误。你怎么知了这个明而不是暗呐?

 

 

 

【“老板阵亡了,工作丢了”:HR靠这个脱颖而出!】
暴力裁员事件引发了热议。企业出现裁员现象,如今来看都是件平常的事情。

但是一些企业却总是在应对裁员问题上逃避责任,闹出法律纠纷、公关危机的现象一直存在。

裁员管理为什么这么难?

最主要是源自企业高层对于裁员的态度。

分手的两种姿势

01

分手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撕破脸,比如:

●煽动焦虑法

某互联网巨头要裁员的风声从2018年11月一直吹到12月,“裁员”消息已经在网上传遍了,虽然在这期间该公司内部没有一人接到被裁通知,但焦虑的情绪早已泛滥。

“就是让你待不住,主动离职找下家,这样他们就不用赔了。”故意煽风点火,诱发并刺激员工焦虑情绪,是逼迫员工主动离职的常规手法。

●绩效考核法

在绩效考核方面,加大员工的考核力度,逼迫员工主动辞职。“当月没有新增业绩,工资减半;3个月无新增客户,自动离职。”这样的业绩考核一般出现在金融、房地产等以销售为主导的领域,主要针对业务员。

在严酷的考核标准下,基本上很难有员工能完成任务,员工的工资水平大幅下降,迟早会自动离职或被谈话劝退。这样一来,公司也就能少发绩效奖金。

●考试淘汰法

制定一套严格的考核方案,诱导员工犯错。比如某商场HR为了让员工主动离职,不离职就判员工违纪,然后强制开除。甚至要求员工参加专业考试,考试不及格的都开除。其中专业考试试题包括三角函数、原子力学等知识。

对此,HR更是直接回应:“员工的逻辑能力对于开展业务尤其重要。”公司看似“高明”的做法,实则不过是“一出好戏”。员工经过正常录用程序进入公司工作,满足了公司用人要求,以员工“高数考试”不合格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显然属于非法裁员。

“老板阵亡了,工作丢了”:HR靠这个脱颖而出!

●强制加班法

某电商公司在2019年1月的公司年会上宣布,将实行“996”工作制度——工作时间为早上9:30到晚上21:00,周三家庭日不强制加班,而遇到紧急项目时,1周需要工作6天。

有人问,这样的工作时间,如何照管家庭?对此,该公司CEO回复:“如果以家庭为重,可以辞职回家,这样就可以全心全意地照顾家庭了。”要知道,伤透员工的心,只需一句话就够了,员工并不是将自己卖身给企业,缺乏人性关怀的公司是留不住人才的。

另外,还有“好聚好散”型分手:

●补偿足够

2018年,美图开始调整组织架构,成立社交产品、美颜产品、智能硬件产品三大产品事业群。随着结构调整,人员优化一波接一波。但是,美图离职员工对公司的评价还不错,因为他们拿到了超过“N+1”的补偿,并明显高于同行。

补偿款到位,其他都不是事儿。

●时间留足

深陷倒闭传闻中的锤子科技,饱受负面舆论的影响。与此相反的是,锤子科技的离职员工对公司的评价还不错。

因为,裁员流程是按正规流程走的,HR谈完补偿后还会根据员工个人意愿,为其留出3个月的离职准备时间。另外,对于锤子科技的经营情况,员工心里都清楚,“N+1”是大家都接受的条件。

“老板阵亡了,工作丢了”:HR靠这个脱颖而出!

●分开不分手

2001年美国经济衰退发生时,赛灵思公司利润缩水四分之一,但管理团队并没有像其他业绩下滑的科技公司一样裁员,而是采取另外一项非常巧妙的策略,既能帮助公司减少成本,又能留住公司里具有高价值的骨干员工。

在这一策略中,赛灵思为“被优化”的员工提供了长达1年的休假计划,如果他们去上学或者从事一项非营利性的工作,那么公司会提供一些小额的津贴。在赛灵思高层看来,一旦行业开始复苏,任何通过裁员所实现的劳动力成本节约,都将被重新雇用和培训的成本所抵消。

企业究竟错在哪

02

裁员沟通是一件极具挑战的工作。一线管理者作为员工与公司之间契约的纽带,尽量不要把这件事完全丢给人力资源部门,直接领导的倾听与引导能够让被裁员工感受到尊重与理解。同时,那些“幸存者”也在观察,如果昔日并肩战斗的伙伴被冷漠地裁掉,幸存者也会感到唇亡齿寒。

因此,在执行裁员的过程中,要关注三种沟通技:重倾听、向前看、面对面。

员工对于裁员的负面预期与疑惑比裁员本身更有杀伤力。因为负面预期会直接导致员工倦怠,挫杀团队士气,甚至造成公司整体绩效下滑。这时候,需要加强公司与“幸存者”之间的沟通。

可以采用的具体实践有:

公司牵头建立双向沟通机制,与员工信息共享;

通过座谈或一对一沟通的方式回答员工问题,了解需求和建议;

人力资源专家与管理者一起帮助员工适应新的团队,等等。

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重新建立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打造新的心理契约。还要为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一旦变故来临,才能处变不惊,将损失最小化。

只有法律是最值得依赖的

03

漂亮话一般导致不漂亮的结果。有些话听起来很暖心,但要求公司把员工当亲人、当兄弟,和提倡员工把企业当家一样,都是些听起来温暖实际上未必真正可行的企业文化。

“老板阵亡了,工作丢了”:HR靠这个脱颖而出!

因为这不是法定义务,也没有签进劳动合同,只是个公开表态,且语义含糊。另一方面,企业经营不会永远一帆风顺,有顺境有逆境,也有其生命周期,且互联网行业日新月异,让企业谈十年二十年实在是件很奢侈的事情,没人敢说这一定不是空头支票。

许多事件说明,一些企业仍然缺少和员工体面分手这一课,可以说,许多公关危机都是企业自己制造的。这和企业知法犯法的侥幸心态有关。

一家钢材制造公司由于甲方工程款迟迟未到账,经营困难。

企业明知托欠员工工资违法,却仍旧不停托欠,为了稳住人心,不停地宣扬家文化,希望员工能与企业共渡难关。

一些员工无法忍受长期托欠工资,提出离职申请,在离职时员工要求企业对托欠工资行为进行补偿。

可HR却威胁说,“行业圈子小,闹大了对你寻找下一家公司也没什么好处,谁愿意聘用一个找企业要补偿的员工呢?”

一些员工忌惮名声,也就作罢。

大部分企业裁员本身已经意味着要节省开支,省补偿金自然也是人之常情。除了裁员补偿外,还有很多因素导致企业不愿意以给补偿的方式裁员,有可能涉及企业公关,有可能是在规避行政管理,也有可能是其他考量。

而另一些企业还远不至于山穷水尽,只是希望利用减员在企业中贯彻竞争和创业心态,焕发生机。如果企业总是喜欢不走寻常路,总有一天会自作自受。

作为员工,摆正职场心态同样是件重要的事情。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必然有起伏,必然可能遇上各种问题,企业和员工都需要一定的法律意识和修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不悔瞥了他一眼,他就像开屏的孔雀,想要吸引她的注意,她淡淡道:“墨总是文化人,讲出来的话自然有其深度。”墨北尘眉头一挑,他微眯着眼睛,目光深沉的盯着不悔,“你
  • 但直到官宣了7.30,北斗星空的生日场,小伙伴们一讨论,看自己的时间又好像可行,就开始疯狂抢票,也很庆幸,我抢到了,有这个机会在星海,和他一起,祝我们星空生日快
  • 可恰恰相反,在镜头之外,左航并不是一个外倾的人,大部分时间都很安静,甚至是带有一种清冷感;而陈天润才是那个闹腾的人,他轰轰烈烈地卖遍三楼,向每个兄弟释放热情到恐
  • 行善者,日久必随其愿;行恶者,日久必毁其成。行善者,日久必随其愿;行恶者,日久必毁其成。
  • 或许我们素未谋面,或许我们曾擦肩而过,但我们终会相遇,我想我们的相遇应该是很美好的场景,有可能是个很美好的清晨,有可能是在一棵梧桐树下。我们会遇到温柔的事物,温
  • 此如《觀無量壽經》云:「佛告韋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遠觀,諸佛如來有異方便,令汝得見。意不顛倒顛倒就是執迷不悟,以苦為樂,便無法往生淨土,所以
  • 美国宇航局地球观测站说道:“你可能无法去火星耶泽罗陨石坑旅行,但您可以游览土耳其的萨尔达湖,”萨尔达湖(Salda Gölü)近年来由于拥有白色的沙滩和清澈的海
  • 16.买车后,为了省钱,只买交强险,在外面碰了个豪车或者是人,把家庭掏空都不够赔。11.买东西的时候,满500减100的类似活动很多,为了凑够数额买了一堆不需要
  • 但国家又急需有一批人站出来,与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共同前进,成为文化战场开疆拓土的勇士。这种冲击不仅体现在文化产品的输出上,更深刻地影响着国内文化工作者的创作理念
  • #杨洋 张天爱#1、真正爱过的人,是不可能做朋友的。这大清早的,听得老子人都笑得打qin嘞!
  • 他理所应当地该在阳光下摇头晃脑,蹦蹦跳跳,拥有嫑嫑和一切爱他的人,但一切本可以让他感到幸福的人都被这个世界的恶意所毁。因为经历过了,才更懂小满的意义,生命的可贵
  • 19号下午和老师们志愿者们整理物品时,脑子一直回放着这两天的经历,是不舍,是感激,是成长……天黑了才想起来没有和卢老师说一声谢谢,也没有正面好好道个别,只是匆忙
  • ”  感情的事,并不想在这时候说太多,可不说内心里又憋得难受,到了现在,能真正听她说说话的人也没有几个了。”  感情的事,并不想在这时候说太多,可不说内心里又憋
  • 好困…好累…抽烟的时候才会有种内心舒畅的感觉,每次抽烟总喜欢浅浅的抽一口,深吸一口气然后细细的品味里面的味道,高温燃烧变得越来越短的烟在被抽完的那一刻耗尽了生命
  • 记者咨询了一名卖家,“店里的‘捏捏’都是食品级硅胶做的,但是不可食用,建议放在袋子里玩。评论区也引发了不少网友讨论,有人称,“做‘捏捏’的过程超过三小时就很不舒
  • 曾经执着了很久的东西,也只不过是一场执念罢了,花开花落自有时,人来人往皆有之,往后余生,喜欢的就去争取,得到了就好好珍惜。不管你正经历着什么,开心或难过,低谷或
  • 男主这边在相处中,也逐渐发现自己好像对女主动了心,为了遏制自己的这种心思,故意把女主送给了自己好友,也就是男二。她的另一半是银行普通员工,家庭分工是“女主外,男
  • “我会一直在”这话太大了,我不敢说,可是讲道理,1000天了诶(虽然可能也不是特别久)大好的日子我想大胆一下。。
  • 中国这边很多企业就觉得电动车就那回事,最关键的电池也是买的,自动驾驶不靠谱,大家都能搞。学费可以少交点你会发现,他并不完美   未几,该坛上有个叫枫叶的版主给我
  • 最后愿我们不止于此今年的520余生的520在难我都会,握紧你的手一起走完我们的余生!这不是真爱,到底啥才是真爱?人生就得像渣叔的生涯,在德国,在英格兰,从来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