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堂讲话(第四天)
《念佛决定愿往生》
诸上善人:光阴真是快的很呀!我们的念佛七已经打了四天了,在这定期七天之中,已经过去了一大半了!诸位的功夫,究竟用的如何?是需要各人自己反省一下的。若是上根利智的人,念佛一日,即能得到‘一心不乱’。但上根利智的人,大概很少,中下根机的人,总是占多数。我们既然尚未证得‘一心不乱’,即可自知根机不太深厚。然而正因为我们的根机浅薄,才需要急起直追,努力精进!才需要时时反省,见贤思齐!果能如是,方克有济。否则,时光不住,再过三天,佛七就圆满了;结果一无所得,岂不太可惜这七天的宝贵光阴吗?切不可把光阴看得太轻;古德云:‘一寸时光,一寸命光’!真是警策人的忠言实语。光阴即是我们的生命,过了一天光阴,即减少了一天生命!若是悠悠泛泛,不肯真实用功,须知空过了七天光阴,即是牺牲了七天生命!那真是太对不起自己了!明乎此义,才能不放过时光,念一点钟有一点钟的进益,念一日有一日的功夫。我们虽然不是上根人,但只肯用功,一定功不唐捐,终会证得‘一心不乱’的。
诸位的信心,已很坚固;诸位的行门,已很精进。但是在净土法门之中,还有一个最要紧的条件,这就是必须‘愿力恳切’!所以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念佛决定愿往生’。再分三段来讲:

第一、往生西方全凭愿力: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端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我们在这两句话中,就可以知道,西方得生或不得生,但看有没有信愿。换句话说,只要有信有愿,无论念佛多少,西方一定得生。足见信愿二字,是何等重要了!所以,昨天对诸位讲‘念佛切勿起疑念’,就是讲的信字。今天讲‘念佛决定愿往生’,就是讲的愿字。如果但有信心,没有愿力,亦是不能往生,所以愿力很重要!
比方说:你们在自己家里,听见朋友说:灵山寺的大殿是如何的巍峨,讲堂是如何的高广,佛像是如何的庄严,僧众是如何的修行;现在打念佛七,参加的人是如何的众多,每天讲经说法是如何的玄妙。你们听了之后,信是信了,可是你们愿不愿去灵山寺呢?如果愿意去,那‘信’才有用处。如果不愿去,就是没有愿力,纵然相信,也是‘白信’。有信而无愿,终究去不了,那‘信’有何用处呢?所以‘信’固然要紧,而‘愿’更要紧!

再举个例说: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儒家的圣人。但是孔子何以会成圣人的呢?这答案在‘论语’中,孔子自述其修学成就之阶段,颇为简明。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距’。我们在这一段书中,可以知道,孔子之所以成为儒家圣人,是由于他一生精进修学,方能成就的。但是我们不可忽略了‘志于学’这三个字。因为他能立志以求圣人之学,才有以后几十年的修行,方能达到圣人之地位。然而我们何以知道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是志于圣人之学呢?这在孔子的一生所言所行,皆是圣人之作略,固然可以证明;而在‘论语’中,另有‘言志’一章,尤足以证明。有一天,颜渊和子路,侍立在孔子旁边,孔子说:‘盍各言尔志?’子路说:‘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说:‘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接著请问孔子:‘愿闻子之志’?孔子即发表其志向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直以安信抚天下人为己任,非人间圣人而何?在‘论语’中,更有两句话可以证明;有一次,孔子对子夏说:‘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若为救人救世而求学,将来一定做君子;若为升官发财而求学,将来一定做小人。同是一样读书人,而其结果,有云泥之分,可见‘立志’最要紧!

再举一例:我在小学读书的时候,修身教科书中有一课,我到现在还能背出来:‘两小儿,同贤愚。及长大,各一途,一为人中杰,一为车前夫’。这两个小孩子,既然天资相同,而又受同等的教育;何以长大成人之后,竟有天壤之别呢?这因为此一小孩立志高大,所以终成人中杰;彼一小孩没有志向,所以竟堕落为车夫了。可见‘立志’最要紧。

世法中所谓‘立志’;即是佛法中所谓‘发愿’。能否成为一个人中杰,但看是否曾立人中杰之志?能否成为一个世间圣人,但看是否曾立世间圣人之志?同样的道理,我们能否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但看我们是否曾发生西之愿?有愿,决定能生西方;无愿决定不能生西方。这是没有丝毫犹疑之余地的!

兹再引经证明:佛说阿弥陀经,乃净土三经之一,亦即我们每天必诵的功课。以信愿行为一经之要旨,亦即所谓往生西方的三资粮。蕅益大师即以此三资粮把阿弥陀经的‘正宗分’分为三大科:第一、‘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经文由‘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起,至‘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止。我们看这一段‘劝信’的经文中,却没有明显地说出一个‘信’字,只是把‘劝信’的意思,含在文义之内而已。第二、‘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经文:‘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看这一段‘劝愿’的经文中,不但明显地说出两个‘愿’字,而且词意恳切,足见佛的本意,在指示我们要注意‘发愿’。所以蕅益大师在‘科文’上,亦冠以‘特劝’二字。第三、‘正示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经文自‘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起,至‘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止。我们看这一段‘劝行’的经文中,佛的结词仍然是劝愿,可见‘发愿’的重要性。不但此也,即在‘流通分’中,到了经文的结尾处,世尊仍然再三地劝我们发愿。经文说:‘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我们再看看这一段经文:凡是能发愿的人,于无上菩提皆能得到不退转。何以能得到‘不退转’呢?是因为已发愿的已生彼国,今发愿的今生彼国,当发愿的当生彼国之故。须知只有阿弥陀佛国土,才有‘不退转’的利益。在娑婆世界修行,是难得不退转的。然而如何方能生到彼佛国土呢?经文上不是说的很明白吗:已发愿者已生,今发愿者今生,当发愿者当生;但有发愿,无不生者。这‘发愿’二字是何等的重要啊!
总之,往生西方全凭愿力;若无愿力,则西方是生不去的。

第二、愿不恳切行不真诚:我们既知发愿很要紧,发愿的心一定要恳切,念佛才能念得好。倘若是随随便便发的愿,则念佛的行门也就不会真诚了。愿既不恳切,行又不真诚,所以现在打念佛七,得不到‘一心不乱’的功夫;将来临命终时,要想‘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恐怕很难了!

因为净土门中,发愿最重要,所以过去诸大祖师,作了很多发愿文。在念佛七中用的发愿文,和平常用的不一样;在‘大回向’时,跪念:‘弟子众等,现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轮回六道,苦不可言。今遇知识,得闻弥陀名号,本愿功德。一心称念,求愿往生。愿佛慈悲不舍,哀怜摄授。弟子众等,不识佛身,相好光明。愿佛示现,令我得见。及见观音势至,诸菩萨众,彼世界中,清净庄严,光明妙相等。令我了了,得见阿弥陀佛’。起立,绕念弥陀、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各圣号后,再跪念:‘愿我临终无障碍,阿弥陀佛远相迎;观音甘露洒吾头,势至金台安我足。一刹那中离五浊,屈伸臂顷到莲池;莲花开后见慈尊,亲听法音可了了。闻已即悟无生忍,不违安养入娑婆;善知方便度众生,巧把尘劳为佛事。我愿如斯佛自知,毕竟当来得成就’。在‘佛七仪’文中,有几句注语,说是:‘此文古今大有灵验!或有于正发愿时,见诸瑞相。或于睡梦之中,得见阿弥陀佛,放大光明;感应事繁,不能具述。惟励意行之者,方信不虚矣’!我们于正发愿时,何以未得见诸瑞相?乃至于连梦之中,亦未得见阿弥陀佛放大光明呢?这就是因为在发愿之时,未能恳切地‘观想弥陀,恩德无量,酸心痛骨,自悲障重’之故。当我们念发愿文时,只是口里念念,心中毫不恳切。像小孩子背书一样,不知书里的意义。不能‘随文作观’,发愿文成为‘具文’,如何能起作用?如何能生力量?既不能‘励意行之’,所以也就得不到感应了。

以愿引行,以行填愿;‘愿’有引导之力,有恳切之愿,方能引出真诚之行。我们发愿既是随随便便,我们念佛自然也就悠悠泛泛了。如何能念得成功呢?!

第三、有行无愿终不往生:前面是说,没有恳切之愿,一定不会有真诚之行。这里是说,纵令有真诚之行,没有愿力,一定不能往生。

有人说:‘能往生不能往生我不管,我只管念我的阿弥陀佛好了’。如果是这样,决定不能往生!前面说过,‘愿’是具有引导之力的;不但现在能引导真诚之行门,而且将来能引导至于西方。今既无引导之愿力,虽有实行,终无法出三界至极乐。果真是只知念佛不知发愿,则这个人对于净土法门亦没有信心。‘信愿’是‘慧行’,‘念佛’是‘行行’。‘慧行’等于眼目,‘行行’等于腿足。必须足目相资,方能生西。今有行无愿,等于有足无目,太危险了!

有人说:‘阿弥陀佛乃万德洪名,我只多多念佛,自有无量功德。即使不能生西,仍有我的功德在,有什么危险’?念佛有功德是不错的,但你既不知发愿生西,即是没有智慧;有行无慧,把念佛的功德都变成来生的痴福了!第二生在享受痴福之时,必然依福造业,第三生一定堕落三涂,非危险而何?
诸上善人!我们的念佛七已经过了四天了,各位皆应省察一下自己的功夫;如果这句佛号尚未念得纯熟,即应恳切发愿以引导之。
话说多了‘打闲岔’,各各恳切发愿,好好念佛吧!

《法华经》用心良苦说灭度
(第一百七十段)
【其人多诸子息,若十、二十、乃至百数,以有事缘,远至余国。诸子于后、饮他毒药,药发、闷乱,宛转于地。是时其父还来归家,诸子饮毒,或失本心、或不失者,遥见其父,皆大欢喜,拜跪、问讯、善安隐归,我等愚痴,误服毒药,愿见救疗,更赐寿命。父见子等苦恼如是,依诸经方,求好药草,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捣筛和合,与子令服,而作是言:此大良药,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汝等可服,速除苦恼,无复众患。其诸子中、不失心者,见此良药、色香俱好,即便服之,病尽除愈。
余失心者,见其父来,虽亦欢喜问讯,求索治病,然与其药、而不肯服。所以者何?毒气深入,失本心故,于此好色香药,而谓不美。父作是念:此子可愍,为毒所中,心皆颠倒,虽见我喜,求索救疗,如是好药、而不肯服,我今当设方便、令服此药。即作是言:汝等当知,我今衰老,死时已至,是好良药,今留在此,汝可取服,勿忧不瘥。作是教已,复至他国,遣使还告,汝父已死。
是时诸子闻父背丧,心大忧恼,而作是念,若父在者,慈愍我等,能见救护,今者、舍我远丧他国,自惟孤露,无复恃怙,常怀悲感,心遂醒悟,乃知此药色味香美。即取服之,毒病皆愈。其父闻子悉已得瘥,寻便来归,咸使见之。诸善男子!于意云何?颇有人、能说此良医虚妄罪否?不也、世尊!佛言:我亦如是,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为众生故,以方便力、言当灭度,亦无有能如法说我虚妄过者。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佛说:以上比喻中所说的这个良医,他有很多的儿子,有十个、二十个、甚至上百个。良医因为有事,到很远的其他国家应诊去了,这些儿子们在父亲出远门后,饮了他处的毒药,药性发作后,胸闷烦乱,反复昏迷倒地。
这时身为良医的父亲刚从他国回来,儿子们中毒后,有些已失去本心,神经错乱,意识模糊,也有神志比较清醒的人,看见父亲回来了,都生大欢喜,又是跪拜、又是问候,终于等到父亲平安归来,于是对父亲说:我们太愚痴了,你老人家走后,我们误服了毒药,唯愿父亲救命,为我们解毒治病,再给予我们本来应有的正常寿命。
这位良医父亲见儿子们万般苦恼,于是依药方对症施治,用最好的药草,色香味美俱全,然后捣为粉末,过筛和合,让儿子们服用,并对他们说:这是大良药,色香味美,样样具足,你们服用后,可迅速解出病痛苦恼,不会有后遗症。
这些儿子里,有没有失心的,见到色香味美的良药,立刻就服用了,病也立刻就好了。但那些失心的人,见到父亲回来,虽然也欢喜问候,请求治病,但给他们药时,却又不愿意服用。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他们中毒太深,毒气深入,已失去本心,对这色香味美的良药,却说味不美,而不肯服用。
于是父亲就想:此子真是可怜愍者,但也不能怨他们,是因为他们中毒太深才造成的心识颠倒,虽然看见我也能心生欢喜,也求救命治疗,但给他们这么好的药,却不肯服用,我应当用方便法,让其自愿服用此药。于是就对这些儿子们说:
你们应当知道,我已衰老,死期已至,今将良药留于此处,你们可随时服用,不要担心吃了药病不会好,吃了药病是一定会好的。说完这些话后,父亲又到他国去了,并派人去告诉他的这些儿子们,说他们的父亲已经死了。
儿子们听闻父亲已死的消息后,心生大忧恼,心里面想:父亲在的时候,慈悲怜愍我们,见我们有什么问题就及时救护,现在离开我们客死他乡,我们也成了孤儿,失去了依靠。于是心里常常伤感,在伤感中,忽然一下醒悟了,醒悟了父亲留下的药,还真是色香味美,立刻就服用了,中毒所得的病也立刻痊愈了。其父听说儿子们的病都好了,又回到家来,与儿子们再次相见。
这一段是佛用的比喻法,上面所说的良医父亲:比喻佛。十个儿子比喻为小乘人、二十个儿子比喻为二乘人,上百数的儿子比喻三界六道一切众生。良医父亲到他国应诊,比喻佛示现涅槃。
良医父亲从他国回来,比喻佛为救众生出离生死,故而又出现于世,并示现八相成道。儿子们误服毒药比喻众生认假为真,或迷失心性、或堕入外道、或乐于小法,在五欲六尘中服下贪嗔痴三毒。中毒浅的比喻自愿修出世法的菩萨、中毒深的比喻不求彻底解脱的声闻缘觉人。留下的良药比喻佛涅槃后留下的三藏十二部经教,若能依教奉行,定能成无上正觉,犹如良药能医好一切疾病一样。
药方比喻四谛法、十二因缘法、六度万行法等法宝。对症施治比喻三乘方便法、良药比喻一乘佛法。相信良药并立刻饮下良药比喻大彻大悟,已入一乘了义的大乘菩萨。从不相信到相信并服下良药比喻回小向大的小乘人和二乘人。良医见儿子们病已好又回来了,比喻如来并没有入涅槃,所谓涅槃之说,只是方便法的示现。
佛说:诸位善男子!你们意下如何?会不会有人说这良医,没有死却说自己死了,犯有虚妄罪?弥勒菩萨回答说:世尊!良医为了治病救人,如此用心良苦,是没有人会这样认为的,不犯虚妄罪。
佛说:我和上面所说的譬喻是一样的,我成佛以来,已过了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为了度化众生,以方便力,说当有灭度,其实并未灭度,就如良医说自己死了,而实际并没有死一样。
以上说的“阿僧祇劫”是什么意思呢?阿僧祇劫指宇宙在“成住坏空”的过程中,反复生灭,轮回流转,每一周期大约要十三亿四千四百万年,称此为一大阿僧祇劫。但阿僧祇劫还有其他很多种算法,有的算出是七十亿年、有的算出是一千万兆兆兆兆兆兆兆兆年,差距很大,此不多论,还是让史学家去考证吧!我们只需要知道阿僧祇劫是一个非常长的时间概念就行了。
那么“灭度”又是怎么回事呢?灭度是涅槃的旧译、新译圆寂。指圆满诸德、寂灭诸恶之义。意思是离生死之苦、全静妙之乐、穷尽极致之果德。就此中所谓离生死之苦而言,贤圣命终,称为圆寂,就是入涅槃了。
佛说:我以方便力说灭度,也没有人能说我这种说法,是虚妄或者是过失吧!因为这种说法如良医未死言死,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救度众生,用心是良苦的。这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如下:

《法华经》比丘尼得佛授记
(第一百四十五段)
【尔时佛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学无学比丘尼六千人俱,从座而起,一心合掌,瞻仰尊颜,目不暂舍。于时世尊告憍昙弥:何故忧色而视如来?汝心、将无谓我不说汝名,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耶?憍昙弥!我先总说,一切声闻皆已授记,今汝欲知记者,将来之世,当于六万八千亿诸佛法中,为大法师。及六千学无学比丘尼,俱为法师。汝如是渐渐具菩萨道,当得作佛,号一切众生喜见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憍昙弥!是一切众生喜见佛,及六千菩萨,转次授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罗睺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作是念:世尊于授记中,独不说我名。佛告耶输陀罗:汝于来世百千万亿诸佛法中,修菩萨行,为大法师,渐具佛道。于善国中、当得作佛,号具足千万光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佛寿无量阿僧祇劫。尔时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及耶输陀罗比丘尼、并其眷属,皆大欢喜,得未曾有,即于佛前而说偈言:世尊导师,安隐天人,我等闻记,心安具足。】
这时佛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意译“大爱道”。出家前是古印度天臂城善觉王之女,是佛母摩诃摩耶之妹,在阿难向佛的请求下,为第一位女性出家人,正规名称比丘尼、俗称尼姑、尊称尼师,也可直接称呼为法师。
释迦佛出生七日,母亲摩耶夫人就去世了,由姨母代为养育。释尊成道后第五年,父亲净饭王命终,“大爱道”率“耶输陀罗”及五百释迦族女,请求随释尊出家,得到了佛陀的允许,成为佛门中最早的比丘尼。
摩诃波阇波提出家后亲自统理比丘尼,住于佛陀精舍附近的尼院,为请求出家的女众授具足戒,助佛陀化导甚多。后于佛陀入灭之前三月,由于不忍见佛陀灭度,而于毗舍离城结跏趺坐,由初禅天渐次入于四禅天而舍命,其时欲界之诸天皆悲泣涕零。可见摩诃波阇波提的修为非同一般,其德能已能感动天人。
这时摩诃波闍波提比丘尼,领着学无学声闻共六千比丘尼,都从座而起,一心合掌,瞻仰佛的尊颜,眼神一刻也不愿离开。此时佛陀告诉在比丘尼中居上首的“憍昙弥”比丘尼说:你看见如来,为什么面带忧色?你是不是因为我没有点到你的名,为你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而心有不悦?“憍昙弥”就是佛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的名称、《嘉祥法华疏》说:“憍昙”是姓,翻为泥土;“弥”者女也。
佛说:憍昙弥!我先前是总说,为一切声闻授成佛记,现在再为你单独授记。你将在未来世六万八千亿诸佛法中,成为“大法师。”什么是大法师呢?法师需通达三法印及一实相印之义理,能为人开示苦、空、无常、无我及诸法实相之权教二法,这样才能称为法师。而大法师的标准还需同时具足出世圣人之十德、即:
1、善知法义:什么是法义呢?法即诸法,诸法包括世出世间一切法,如果能于一切法中了知世间法为生死法、出世间法为涅槃法,进而通达既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之无上妙义者,名善知法义。
2、能广宣传:对如来正法比如四谛法、十二因缘法、四摄六度法及一乘《妙法莲华经》,能广泛宣传、讲演、书写、论说等,称为能广宣传。
3、处众无畏:能在广庭大众中,随缘开示三乘菩提、一乘了义,义正辞严,无所畏惧。
4、巧方便说:善于观察众生根机,对不同根性的人,分别施以二乘及人天种种方便法,使不同根性的人都能分别受益。
5、无断辩才:善于运用四无碍辩才济度众生,任何时候都不能断绝。
6、法随德行:以戒律为德,一切法,依戒律而行。
7、威仪具足:严持三聚净戒,具足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8、勇猛精进:讲经说法,度诸轮转,破一切邪法,勇猛向前,精进不退。
9、身心无倦: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行菩萨事、说如来法;身不倦怠、心无疲厌。
10、成就忍力:修行三忍十忍,成就忍辱波罗蜜,如如不动,为法自在。具此十德称为大法师。
佛说:还有以上所说的,学无学的六千比丘尼,都将成为法师。憍昙弥渐渐的具足菩萨道,然后成佛,名号叫“一切众生喜见佛”。具足如来果德十号、名: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佛说:憍昙弥!你成为“一切众生喜见佛”后,对此会中六千比丘尼菩萨再转次授记,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就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译经中属五不译之一,即:
一、多含不译;二、尊重不译;三、顺古不译;四、秘密不译;五、此方无不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属于顺古不译、用原称,译其义为佛智名,意译为无上正等正觉,即是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简言之: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成佛了。这说的是随憍昙弥一起的六千比丘尼在“一切众生喜见佛”的转次授记下,全部都成佛了。
这时罗睺罗的母亲“耶输陀罗”心里面想:世尊给这么多的人授记了,为什么不提我的名呢?“耶输陀罗”意译作持誉等名,是中印度迦毗罗城释种大臣摩诃那摩之女,又说是提婆之妹,她是悉达多太子的正妃,罗睺罗的生母,相好端严、姝妙第一,具诸德貌。释尊成道五年后,与释尊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等五百名释迦族女,跟随佛陀出家剃染,受具足戒为比丘尼,后证阿罗汉果。
耶输陀罗心里面的想法,佛陀立刻就知道了,于是对她说:你将于未来世百千万亿诸佛法中,修菩萨行,成为大法师,渐渐具足佛道,在国名“善国”中成佛,名号叫“具足千万光相佛”,获得如来功德十号、名: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具足千万光相佛”住世寿命为无量阿僧祇劫。
得此授记后,摩诃波闍波提比丘尼和耶输陀罗比丘尼,以及所有的眷属们,都皆大欢喜,赞叹得未曾有。于是在佛面前而说偈言:世尊真是一位善解众生意的大导师,能使天界众生和人类四众都能安住于禅定中,我们亲自得到了佛陀的授记,已具足安心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张碧晨##张碧晨代言伊贝诗##张碧晨快乐大本营# 并非不知道最暗的星也比我更辉煌我还是一闪一闪地飞行尽管我只有这么一点点光 这也许就是我微博ID的含义,虽然
  • 还用了英文问,不过我记不清了OTZ第二次休息太郎说他很喜欢成都,因为他看三国志,他非常喜欢三国,从一月份来中国巡演开始就按照三国的地图跑,这次的演唱会主题也是桃
  • 3、公司很多问题,大家都对不满的现状吐槽,寻找共鸣感,但就是没人能站出来推动改变,或者不知从何改变。企业里,常见的几种困局:1、老板迟迟不做决策,不管是对战略的
  • 拥抱客户,郑在行动东风日产向河南威佳集团捐赠培训用发动机在东风日产“拥抱客户 我在行动”的背景下,东风日产决定对G16核心经销商及工厂所在地的关键投资人赠送市场
  • 出现皱褶[泪奔] 不管是再昂贵的衣服,如果是皱皱巴巴的样子也是会十分难看的,相反整齐的衣服会看起来高级很多,尤其是小姐姐诶喜欢的紧身裙子,在行走坐卧间如果没有
  • 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 ❤️#阳光信用# 春有盼望和辉煌,夏有火红和热情,秋有金黄和成熟
  • #王源[超话]##王源的夏野花园[超话]##给王源的春日明信片##王源2022时和岁暖##王源新专辑夏野了##王源夏野了实体专辑##王源橘色天际线miniliv
  • 影响力不逊色当年的姚明,亚洲球员首次获金靴,中国球迷却不买账,黄强歪谈体育认为,亚洲足球水平本来就不高,以韩国和日本为代表,在世界足坛也没有太多的话语权,更多就
  • #早餐研究所#在魔都的筒子们福利来了! (ps:分享链接至微信打开H5)【2017.09.19 甄客股黄金理财分析】还黄金昨日继续大幅下跌,已经逼近1300整数
  • #魔道祖师[超话]# 咱浪浪或许冷静了,我来把04更一下。 04 蓝忘机没有听见他的小声嘀咕。见魏无羡进了酒家方跟上步伐。 一进店,便有沁人肺腑的香味
  • 那些不急功近利减肥的人可能都娈瘦了而那些恨不得3、5天大变样的人可能依然在减肥的路上挣扎着一挣扎就是几年...这位女士喝饮料三天的变化 ,看图,有图有真相,证明
  • 上个世纪的黄金登山年代里,THE NORTH FACE 作为典型的“后院起家”的装备品牌经历了半个世纪的磨洗终于成就今日装备界的NO.1,但是对于这个NO.1的
  • 本如大师勤于讲说的同时,还非常注重修忏,尝集百僧修法华忏,长达一年,瑞验屡见,北宋庆历二年(1042)七月,驸马李遵勗(xù)奏请朝廷,宋仁宗感念其德,赐“神照
  • #童真小卖部# 前两天下单了瑞慕原生奶酪块到货真及时,拆开后孩子先给我一块让我吃,我觉得奶味挺十足的,口感上能吃出来真奶而不是工业奶精。你别说我孩子爱吃,我去上
  • 68就当买个季卡吧,号里还有82蜡烛】♥我不知道是不是贵了,但季卡已经42¥,进度一点不少,黑脸矮人都有,可以送刚入坑朋友꒦ິ^꒦ິ! = = 我是没意见啦,只
  • [good][good][good][赞][赞][心]难友与我同年代出生,几乎同时期病倒,同命相连噢[伤心][伤心]来此世间一半岁月与病床为伴[悲伤][悲伤]非
  • 原厂跟单~面料、版型都是一顶一的好~多处拼接裁剪的版型~整体是有轮廓感的~上身非常显气质~每个细节都拿捏的菲常到位~尤其是后片~不是市面上那些省时省料的整片剪裁
  • #加博士##中医##子宫肌瘤##妇科##身体调理# 昨天真的体会到累成狗[允悲]一大早出发带姐姐看医生(看中医调理体质)因为没有停车位所以我自己带她去,为了争取
  • 后来知道渴望长久,也无非是某种念旧,再过十个夏天,跟再过一百个夏天,好像也没有太大分别。但如果可以穿越,我也不会想要改变那时候一丁点儿的多愁善感和热血天真,因为
  • 周哥送的可爱小猫咪,在实验室可以天天盘[给你小心心]溜进宿舍楼的丑猫猫,偶尔会被它吓到[拜拜]开完题之后就是和不同的人吃吃吃吃吃[猪头]看完了无法抗拒的他,想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