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是善男子,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晖,十用涉入,圆成一心,名发心住。 从这里开始进入住位菩萨的境界,十信位满进入初住位。这里的「发心」,是总结以上十信位菩萨的功行成就,也是对下面十住菩萨的一个开始。
以真方便:是真实菩提心。十信菩萨从初信位开始,即已证得无生法忍,即已见到圆教大法之一心三藏——即真心本来面目。发此十心,心精发晖:成就的十种心,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光大,叫「心精发晖」。
十用涉入,圆成一心:在十信位的时候还有前后次第分别,进入初住位的时候,十种心即圆融为一体。怎么「圆成一心」呢?每一个信位都具足十信位的功德。要注意佛所讲圆顿大法的特点是次第圆融。往往一个次第就具足其它的九个次第,往往你这一个次第成就了,就能同时成就十个次第。讲是十个、五十个,而你可以一念成就,同时成就,或者反后为前,反中为后,所以叫「发心住」。
名发心住:这是初住位菩萨的境界。在住位菩萨还要这样理解,住位,从此开始住入佛家;信位,是对佛法产生真实的信念。当然十信位的菩萨也可以说为住入佛家。住位菩萨的境界更为深厚,可以讲一住永住。信位菩萨可以说临时住下来了。 心中发明,如净琉璃,内现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名治地住。 从住位菩萨往后,在圆教里说为四十一分法身大士。注意前面的「中中流入」,它是有次第的,一位比一位更深,后后胜前前,以前面的为基础,后面为发展。
心中发明:以初住位菩萨那种境界为基础,进一步地加功用道。如净琉璃:「琉璃」已经解释过多次,内外光明通彻。内现精金:「内」是表根本,再进一步地证真。
以前妙心:是以前面的初住菩萨的心态为基础。履以成地:没有地基能不能盖楼房啊?这是作为自己的栖身之处。祖师(圆瑛法师)在这里(讲发心住时)还打了个很好的比喻:如中阴揽先业,而初成阴体,把十信菩萨比喻为中阴身,而初成阴体,这个阴体已经不是中阴身,而是进入了后阴身。二住位菩萨就好像是我们中阴身投胎之时,以父母性生活的时候作为依止之处。
名治地住:这是二住位菩萨的境界。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游履十方,得无留碍,名修行住。 心地涉知:「心」是表智慧,「地」是表本来面目。「心」表用,「地」表体。心里的那种智慧与我们本体相互地作用与反作用,圆融为一体,用智慧来观照我们的本体,以本体来契合这个智慧。「涉」是相互作用,「知」是互相之间已经圆融。俱得明了:明白了体与用,用不离体,体不离用,体用是一。
游履十方,得无留碍:菩萨的责任就是上求下化——上求是自利,下化是利他。到了这个位置呢,菩萨可以大作佛事,能得无碍。到了三住位,教化众生已经得到自在无碍,没有障碍了。十方世界都是我。事在人为,一切靠各人发心,有志者事竟成。我们最大的志就是菩提心志,就是一心三藏,就是明白一切万法都是我。你应该怎么办?明白这个道理,你即住于佛家,住于佛家就要行使我们的义务。你就不能再为名闻利养所困惑,吃饭、走路、睡觉,都要考虑应该怎样帮助众生。凡是发心连自己的生命都可以供养众生的人,这种人不可能生烦恼。他即使生烦恼,也是因为众生不听话,恨铁不成钢。许多人调子唱得非常高昂,一遇到具体问题,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原形毕露,这个很成问题啊!这样的人不能往生,不要自以为怎么样,他那种菩提心是假的。修行人一定不可以为了自己的名闻利养,不能浮躁,不能装模作样。你哪怕发脾气打人,心里都充满了慈悲心。
罗睺罗出去参学,回来之后他的床铺被挂单的比丘占住了,正好外面又下大雨。罗睺罗马上讲:「这个床铺是我的,你喜欢我就让给你。」结果那个比丘把他训了一顿,还不领情:「什么你的我的?铁打的寺庙流水的僧。」被训了一顿之后,他就乖乖地跑到厕所打坐去了。现在这个集体生活,首先要想到为别人,为什么不能挤一挤啊?每个人都要有这种责任感,多安置一个人,让他睡一个晚上的觉,他这一生就成佛。修菩萨道,讲「十方无碍」,你能不能做到十方无碍?
名修行住:这是三住位菩萨的境界。
(摘自印广门清法师《楞严经讲记》之第八卷)

南怀瑾老师:想改变容貌、相好端庄、让人亲近,一定要多这样做
能修诸功德才能做到“乐成就相好”,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智慧具足,福德具足,是怎么修来的?不是他六年在雪山中冰雪靠背来的,如果这样可以成佛太简单了,你打开冰箱靠个六年不就成佛了吗?不行的啊!要修一切功德才成就相好庄严。比方常用花供养佛,可能他生来世会长得庄严漂亮,像花一样好看。不过你小心,好看也会找来很多麻烦,因果要注意!供养花不要发求好看的愿,这个因一不对,果就不对了。供养花的时候要求一切众生的福报,就是使人一见起恭敬心,不要只为自己。

“相具以严容,众好饰其姿,惭愧之上服,深心为华鬘。”这完全是在讲学佛人内心的修养。佛讲一切法无相,尤其在《金刚经》中,明确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心经》也讲“诸法空相”。既然强调无相,为什么又说成佛的人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呢?净土经典也讲佛菩萨“相好光明无等伦”,为什么?

在解脱道上,一切无相才能空,才能证到形而上本体。相好庄严还是由功德来的,所以要修一切功德,学会看相就知道,世上很多人都是讨债的面孔。讨夫妻债、讨儿女债……满街都是这种不友善的面孔,很多机关单位中服务的人也是,一个欢喜的相都没有。有人的相貌是“对面不见耳”,从正面看不到双耳,相学上说是富贵之相。但这还要其它条件配合。

“相具”是外表相貌具足圆满,真得定、得道的人,即使最丑的相也转庄严了。我自己在参学经验中,遇到过许多这样的例子。有些小说也写得对,说入定的人宝相庄严,脸相变了。如果打起坐来,满脸苦相,背还窝着,说入定了,那是绝无此事的。真得定了,色身气脉必然通的,所有神经细胞自然会松开(不是散掉),脸色自然是端正柔和的。所以相好庄严是从功德来的,什么功德呢?戒定慧的功德。修心能改相,这是必然的。

看相的人,看人心地如何,智慧如何,是先看眼睛。就这么一对眼睛有千万种不同形态,但是不论什么形态的眼睛,修行到某一个程度时,善眼就出来了,自然变得慈祥。你们抱怨眼睛不好的,要知道那是可以经由修行转的。眼睛不好就是病,病由业生,业由心造,能转心就能转业。若此心不能转,又有什么用?

维摩居士说,“相具以严容,众好饰其姿”,得了定的人,身心都起变化,儒家说变化气质,自然与一般人不同了,并不用什么其他特别的打扮。我提醒过大家,不要认为学佛了,外形就可以邋遢,你仪容还是要端正。你看,没有一个佛菩萨像是不装扮的,身上挂的戴的满满的。只除了一位,地藏王菩萨,他是出家相,可是他的头发刮得比鸭蛋还光,也是装饰。但是过分重视外形也是不对。所以真修行,不装饰或过分装饰都不对,因为不合中道。

身心能转变,一切功德庄严就具备了。这要随时修惭愧心,就是谦虚,就是随时反省自己的过错,这就是惭愧心。真正知道惭愧的人,是正修行人。惭愧是我们修行最重要的一件衣服,随时忏悔反省,改进自己,修到功德圆满时,身心自然会转变。虽然没有修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但是一定与众不同。所以说“惭愧之上服”。

“深心为华鬘”,用深心作所戴的花饰。深心是般若,深心是佛境界,佛能穷一切智,通万法之源,所谓天上天下无所不知。等于是中国文化的儒者,“一事不知,儒者之耻”。真儒者一定学问渊博,无所不知,这就是深心,是最好的装饰。

*****

“相好严身,色像第一,舍诸世间所有饰好。”因为功德智慧成就所得的果报,心能转物所致,色身气脉自然转变。这里经文又隐藏着密教噢!不信你试试看,若做了件大善事,不用打坐气脉就会变,就是这个道理,立竿见影。有多少修行工夫,色相就会有多少变化,丝毫不爽。修善根结善缘的人,即使是容貌不美,仍然会让人觉得可爱而想亲近;长得虽好看而人缘不佳,就是不修善业的结果,大家要多自反省。

“行无限施,具足相好。”无限量地布施,会有具足相好庄严的果报。为什么要在佛前供花?根据佛经,来生就会长得漂亮;在佛前供香,他生来世不会有体臭;这一生多布施医药的人,来生身体就少病痛。虽然有这些说法,但是相好庄严还是多布施来的,人家有痛苦你肯帮忙,这帮忙也就是布施。

*****

“忍辱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三十二相庄严众生来生其国。”大家看到忍辱就以为是受人打骂,那只是表面文字,是不相干的。真正的忍辱是八个字:“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我们这个世界翻译叫做娑婆世界,娑婆的意思是能忍、堪忍。这个世界上的人,忍受一切物质环境痛苦的能力特别强,因为世界并不圆满。忍辱是担负一切,担负不起来的还是要担负;做不到的,还是在做。忍辱是一切菩萨的净土,成了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相好庄严是怎么来的?是忍辱功德成就来的,不是像有人讲的,供花给佛,来生就长得漂亮,那样就变成做生意了。

每一个佛的色身不同,阿弥陀佛、药师佛、释迦牟尼佛,他们的色身都不同,但是成了佛都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用四个字归纳就是相好庄严。对修行人来讲,就是考验,不要说成佛,就是到了小乘罗汉的果位,相貌都会转变的。罗汉的相貌也用四个字归纳,就是清奇古怪。清就是不俗气;奇是奇怪,不是说脸像马,眼睛像猴子那种奇怪,而是奇怪又可爱;古是古老;怪是怪相。所以阿罗汉的成就也是脱胎换骨的,这都是实际工夫,不是空谈理论就可以的。

像我们学佛的人,修持多年下来,生理和心理没有一点改变,那个脸还是拉得很长,让人都不敢望他,更不敢亲近。这就是不对了,修持的人即使有一点点成就,也会无形地影响旁人,让人觉得他可爱可亲,自然会起亲切感,或是庄严感。这个就是功德,是工夫成就而累积起来的。儒家弟子形容孔子“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看他的样子很庄严,有点令人害怕,可是一和他接近,就觉得他很温暖慈祥。所以说有道的人,色身一定转变了的。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东方出版社)

-------------

南师讲如何相好庄严音频:00:0018:26药师佛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喑哑、挛躄背偻、白癞癫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第六大愿是药师佛十二大愿的中心。他说将来成佛时,一切众生身体下劣的,若能听到我的名号,便能得毫无缺陷的端正色身。下劣即身体是下等品质,像我也是,身体瘦瘦小小的不壮硕。什么样的色身不下劣?丈六金身,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大概几千年才出一个--佛的相好庄严。等而下之,一切众生的身体都是下品。比下品还可怜的众生是诸根不具,这个世界充满了这种人。
这一代青年没有看过苦,更没有吃过苦。请问麻疯病院,几个人去过?你去看看!那就可以看到痛苦。残疾病院谁去过?有些学佛的人说不要去管他,那是业障,活该受苦,这是学佛人讲的话?我听了心里就打颤,说这个话真是,果报不可思议啊!学佛的有几个人去照顾这些地方?恐怕有人不服,说有啊!唔!当然有,坐在那里观想,玩手印,大慈大悲啊!一切众生都好啊!自己又不费力气,随便观想一下,实际行为一点都没有做到,有什么用?
这个世界上诸根不具的人太多了,诸根不只六根,身体有缺陷的都叫诸根不具,有些人是明缺陷,有些人是暗缺陷。以佛眼来看,在座各位没有一个人的身体是绝对健康的,毫无缺陷的人才称得上诸根具足。譬如戴眼镜是眼根不具,镶了假牙是口根不具,头脑不够聪明是脑根不够利,不够利就笨;笨和某些众生差不多,只是稍微好一点而已。
诸根不具是这个世界的众生最痛苦的事,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很可怜,色身多半下劣,诸根不具足,因此很丑陋。最庄严美丽的是佛,佛的相好庄严无等伦。其他凡夫众生能得相好庄严的也不是偶然,均有其果报。譬如以香花供佛的人,他生来世会得相好庄严的果报。此外,能把一个环境弄得干净清爽给别人使用,也等于是供养佛的香花,他生来世不会变丑陋之身。所以,能得“相好庄严”那是积功累德修一切善法的结果。
丑陋是诸根不具之一种。以佛法看众生,丑陋就是病态,另外还有顽、愚、盲、聋、喑哑、挛、躄、背、偻、白癞、癫狂等种种病,都是很痛苦的病态。
顽:顽不灵,自以为是,怎么教都点不通。
愚:想痴呆,没有智慧,笨蛋,笨得不得了,脑根不具足。盲:睛看不见。聋:朵听不着。喑哑:声带有问题,说不出话,也就是哑巴。挛:两手弯曲不直,不能自由伸张。躄:足。有些半身不遂,会有这种后遗症。背:腰驼背,背弯起来。偻:驼背更严重,腰杆都直不起来了。现在比较少见,老一辈朋友中有。白癞:肤病。癫狂:神病。
以上所说的病苦,大多就外形而言,人类的病痛有无数种,多得很。在座诸位都以为自己很健康,其实都在病中。
药师佛愿这些受苦折磨的人,在听到他的名号,一心虔诚念诵修行药师如来法门,都能得到“端正黠慧”。人身最难得的就是这四个字,形体端正,头脑聪明。有人聪明而不端正,有人端正却不聪明;既聪明又端正是修很多善行的福报而来。端正聪明已经不错,为何又加一句“诸根完具”?因为诸根完具很难,很多人外表看起来很端正,但是,却有些暗病只有自己知道,绝对完全健康的几乎没有。
这一时代的众生,眼睛果报很坏,虽然没有瞎,却得靠玻璃生活;不架上一副玻璃镜,对面不相识,这个滋味不好受。这个时代物质文明的果报愈来愈好,众生果报却愈来愈差。依报是庄严,正报却完了;物质文明是依报,自己色身是正报。正报的福报薄了,仰赖依报而活,很可怜!这叫做其身下劣。
所以,药师佛怜悯后世一切众生,发愿成佛时,在他的佛光普照之下,一切众生没有病苦。脱离生老病死苦是人类最不容易求得的,学佛修道的人都想跳出生老病死苦的圈子,但有几个人能真正跳出?这就要好好研究药师如来的道理了,尤其发心学佛修行,乃至发心学医,随时要修持药师如来法门。
色身成就之后,一定是相好庄严,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例如本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琉璃光如来应化世间,都是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好应世。每个众生都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但是,我们怎么那么丑啊!我们是具足三十二丑,八十随形不好,口臭,汗臭,脚臭,随形样样不好,为什么?因为没有悟道,没有修行,自身的光明没有引发出来。

【一天一句《法华经》1107】法华经讲记·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
佛告普贤菩萨: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于如来灭后,当得是法华经。一者,为诸佛护念;二者,植众德本;三者,入正定聚;四者,发救一切众生之心。善男子善女人,如是成就四法,于如来灭后,必得是经。

「四法」中成就任何一法,你来生来世在没有肉身佛的时代,你都能得到《妙法莲华经》。
一者,为诸佛护念:这不是异想天开:「我表现得特别好,天天烧香拜佛,佛就来护我。」「为诸佛护念」根本在于「一念信解」的功德。明心见性之人知道,十方法界上至诸佛菩萨下至天人鬼畜,旁及山河大地、树木花草、风云雨雾一切无情物,都是当人当下一念所变现而已,你得「诸佛护念」。你已经与万法融为一个本体。你得「诸佛护念」是因为你护念了诸佛。这就叫「应供」——应你自己对诸佛的护念,而得到诸佛对你的护念。佛不度人,唯人自度。
《楞严经》是讲修心,行善积德毕竟也能与佛法结缘。可是我们正修必须明理,必须见道,这叫「得诸佛护念」。从释迦牟尼佛到观世音,到牛马猪羊,到泥巴瓦块,都是「诸佛」,都是我们一个念变现而已。做到这一点,按照藕益大师的判断,你即已「住入佛家」,在住位菩萨以上的境界,初住位乃至到十住位。
这里的见道位根本就涉及不到「行」,与修行没有关系的。修行就进入十行位的菩萨,那就是解行并重;在住位菩萨只论解,不论修、不论行。见道位普遍而言,可以在初住位到十住位之间。这还是方便说啊!有些在见道位就可以直接到等觉、妙觉。所以一大部分人要经过修证达到行位、回向位。大根基之人可以一念成就,一时成就。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青益联青年融合中心[超话]##“青”听心声# 嗨,团子们!眺望,天的方向,星海成像,而你靠在我的肩膀;目光,朝着远方,耳边清唱,单曲循环了小太阳。
  • 郭亮村依山势坐落在千仞壁立的山崖上,地势险绝,景色优美,以奇绝水景和绝壁峡谷的“挂壁公路”闻名于世,又被誉为“太行明珠”现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万仙山的第一分景区
  • 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发展,女性经济收入增长,对男性的依赖程度大幅降低。尼尔森发布的数据显示,42%的单身消费者为“悦己”而消费,而非单身消费
  • #最高检权威发布# 福建检察机关依法对黄家铭涉嫌受贿、贪污案提起公诉近日,福建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原副主任,福建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原党组书记、主任黄家铭(正厅级
  • ! ———就算是整个世界把我抛弃而至少快乐伤心我自己决定,所以我说就让它去,我知道潮落之后一定有潮起《人生海海》最爱 没有之一今日遛弯散心!
  • “垂柳开处见青山”的“开”字用得很好,它既写出了小舟在杨柳稀疏之处忽然发现柳外青山的豁然开朗之感。 “夹岸莺花迟日里”写春暖花开的两岸景色,“归船萧鼓夕阳间”
  • “感谢大明宫为我们这些热爱华服文化的人提供了精彩的舞台,希望今后能有更多承载传统文化的活动举行。 “感谢大明宫为我们这些热爱华服文化的人提供了精彩的舞台,希望
  • !!
  • #刘也狙中我了# [羞嗒嗒]#刘也 全能ACE# 【国组爱豆舞蹈巅峰 R1SE最强全能主舞 壶8 ly】 积分互动 4.19刘也移动的天线刘也水不争先刘也fre
  • #湖北月老赐婚[超话]# 已进群,留评翻牌,进群牵线姓名/昵称:章章出生年份:1993哪里人在哪里:湖北潜江在无锡学历:本科职业:药企研究员月收入:10k身高和
  • 但是入行这么多年了,我在和同事讨论工作的时候,常常都会对自己的思维跟逻辑产生怀疑,最要命的是我现在不想“上进”可能是因为现在没有那种明晃晃的摆在纸面的分数来刺激
  • 肖战roseonly品牌代言人。肖战roseonly品牌代言人。
  • 加按是指在原按揭银行重新评估房产,直接把房产升值部分的贷款额度加贷出来,无需赎楼,原按揭贷款利率不变,只需要交加按部分的贷款利率就可以。之前我说过,如果你的房子
  • 在家翻出了十几本小时候买的恋物志和日和手帖 还有猫国物语系列 那个时候厚厚时尚杂志好像才卖几块钱 一本恋物志就要花掉我一周的零花钱 不过买到高中就停刊了 现在回
  • [汗]“戏妖”绝不仅仅是指演什么像什么,段奕宏在剧中的一举一动让你找不到任何表演的痕迹,甚至你会怀疑,这是剧本要求的,还是他段奕宏在自由发挥![汗]毕竟他是一个
  •   日子在周而复始忙碌中波澜不惊飞逝着,无数次眼睛发涩时,忍不住推开窗户,俯瞰院内花开花谢,仰望天边云卷云舒,多么想带上灵魂登高望远,带上心灵攀峰远眺,让负重前
  • 第三皈依无上师宝,当愿众生,学最上乘,不落邪见。第二皈依无上经宝,当愿众生,生生世世,得闻正法。
  • “绍兴是大运河穿城而过的主要城市之一,被列入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段的就有4个,即浙东古运河绍兴段河道本体、八字桥、八字桥历史文化街区、古纤道。(浙江日报)【
  •   31、护理专业25人(其中7名男护,工作地点在重症医学科、急诊科):要求高中起点(不含职高、职专)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具有护士执业证书,年龄要求在 26
  • 为使业内及时了解国内各地水环境治理的最新进展,加强不同地区的水处理技术经验交流,《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拟于2020年11月26日—29日在上海召开第十七届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