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韦志中老师讲的心理咨询师成长之路,颇有感慨,确实很多心理咨询师,他们虽然拿了证,有的也开始了职业生涯的道路,可是很多事情还没有想明白。有的到处去学技术,学理论,学方法,却忽略个人成长,以至于职业生涯磕磕碰碰,一直发展的不顺利,却没有悟到是个人成长的问题。在咨询当中不能真正的做到尊重,真诚,热情,接纳,积极关注,中立,倾听,共情,即使共情了,也很浮浅,也不到位。看起来倾听了,实则心猿意马,人在曹营,心在汉。这些都是咨询师的基本功,看起来好像没什么技巧,实则不然。有的人说这些不是疗效因子,不去重视,认为重要的是技术,是方法,是工具……
心理咨询师的教科书上说的很明白,这些都是心理咨询的前提和基本功,有的咨询师倒不是那么看重。几个简单的词,实际上恰恰是最难做到的,如果真的做到了,即使不用什么技术,都足以让来访者发生改变,足以让他们感觉到温暖和安全。
作为在中国执业的心理咨询师,必须要了解中国的文化,中国人群的心理特点。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思想和等级制度也统治了人们几千年,不仅是社会地位的等级制度,还有男尊女卑的思想,还有夫权和父权的桎梏,统治了人们的思想,占领了国人的潜意识。在现实中有多少人真正懂得去尊重别人?在家庭中,女性和孩子有受到过真正的尊重吗?夫妻关系平等吗?亲子关系平等吗?男女关系平等吗?如果不了解这些,我们就很难真正理解来访者。
咨询师也生活在受几千年封建思想影响的社会,现在也没有完全摆脱封建思想的影响,甚至于深入到自己的潜意识当中。因为很多咨询师自己也生活在这样的原生家庭当中,受到了各种不公平的对待,有的咨询师虽然也知道,也觉察,也在拒绝这种不公平的对待,也有某种不同程度的成长,看起来好像是疗愈了内心的创伤。
可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在咨询当中,却很难做到对来访者真正的尊重、中立,无条件的接纳和关注,难于付出博爱之心。自己却没有觉察,还振振有词,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什么,对待来访者冷若冰霜。
如果来访者不配合,或者表达了某种让咨询师不舒服的信息,咨询师就不再努力,甚至于放弃。咨询师认为这都是来访者的问题,都是别人的问题,不是自己的问题,不会积极主动的去继续关怀来访者,做不到真正的包容和接纳。来访者的负移情、阻抗,咨询师也接不住,没有办法做一个很好的容器,造成咨询不顺利或者脱落,就这么接受了来访者的投射,造成咨询师的负面反移情。
从这个方面来说,这不是技术的问题,乃是咨询师个人成长的问题。如果咨询师既不觉察,也不反思,也不去寻求个人体验和督导,这就是问题。这个问题不仅会对咨访关系造成影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也会造成直接的影响。也就是说,咨询师的个人成长直接决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顺不顺利,能不能发展的好?我认为韦老师说咨询师要注重自己的个人成长,这话说的是完全正确的。
现实当中看到一些咨询师,职业生涯发展一直不顺利,还没有觉察,不愿意去寻求个人成长,还在“怕疼”,“护疼”,给自己找借口,狡辩,防御……
就像韦老师说的:有的心理人还在抱怨,人们不重视啊,政府不重视啊,没有个案哪……却从来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己的个人成长水平有限,造成咨询效果不好,怎么可能把自己的职业道路越走越宽呢?一边抱怨没有个案,一边还继续呆在自己的舒适区,不愿意积极努力,主动出中击,在等、靠、要,怪谁呢?也不接受任何人的建议?不愿意觉察,不愿意反思,不愿意成长,更不愿意花钱去做个人体验和督导。
怕花钱也就算了,朋友的建议也总觉得刺耳。
一边还在抱着幻想,希望天上掉馅饼,还想继续走这条路。
就象韦老师所说的一样,穷人思维限制了一个人的发展。自己的心理问题,人格问题,依然摆在那里,没有突破,没有成长,怎么可能有发展呢?个人成长的问题直接限制了职业发展。
还没有学会走,就想跑,做咨询师还没做好,就开心理机构,个人工作室,结果可想而知。
韦老师说得非常对,做咨询师,跟做老板不是一回事,思维不一样,开机构是需要商业思维的。咨询做得好,未必就能当好老板。能当好老板,未必心理咨询做得好,这是两回事,这是两种思维,需要的是两种能力。做生意,做老板,要的是综合能力,很多人在开机构之前并没有想清楚,不知道开一个机构需要哪些能力和资源。
做一个心理人,一定要想清楚,在这个行业当中给自己定好位,到底是做心理咨询师?还是开机构,做老板。定位不清楚,方向不清晰,就会走很多的弯路,职业发展必不顺利。
同样是心理行业,也有很多具体分工的,做咨询师也是做心理行业,在心理行业做管理,也是在做心理行业。心理学行业也需要擅长各个方面的人,具体分工到各个岗位、各个环节去工作的,都是在做心理行业,都是需要懂心理学的人去做的,都是在做心理学事业,只是分工、定位不同。
每一位咨询师都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擅长的领域,在心理行业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不是盲目地行走。希望韦老师的心理咨询师成长课能够点醒更多的人,触动到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因此而受益!

#武汉能行# 【火线抗疫35天 她被按下工作“暂停键”——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护理组长陈春丽及团队】

本报讯 2月23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发热门诊连续工作35天、多次主动拒绝“换防”后,陈春丽和她的战友们终于被医院“强制休息”。从危难时刻顶上“火线”担任发热门诊护理组长,到被强行按下工作“暂停键”,陈春丽说,只要好好休息一天,我就能“满血复活”,重上抗疫一线。仅仅一天后,她就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临危受命顶上“火线”

发热门诊,是医院和新冠肺炎患者之间的第一道承压阀。工作其中的医护人员,也是感受疫情压力最大的群体之一。
今年1月中旬,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扩大了发热门诊的规模,并从多个学科紧急抽调护士组成护理团队进行增援。1月20日,担任产科党支部宣传委员、工会小组长、教学组长的陈春丽,接到医院护理部电话,考虑抽调她担任发热门诊护理组组长。
“你家宝宝才8个多月大,需不需要再考虑一下?”电话里,护理部老师关切地询问。“不用考虑,我随时可以!”放下电话5分钟后,陈春丽就出现在了发热门诊,并与医院门诊管理服务部工作人员一起,立即开始对新的发热门诊进行规范布局。在长期驻守发热门诊的感染科陈剑清老师的指导下,新增配的发热门诊护理团队人员迅速掌握了相关院感和防护知识。
此后,每天早上7点不到,陈春丽就到达发热门诊。物资补给、人员调度、场地准备,人员培训、规范流程、制定预案,关注动态、安抚情绪、监督落实……在门诊管理服务部统一指挥下,陈春丽、宋芳芳带领护理团体每天忙到晚上9点才离开。随着疫情进展,她和丈夫商议,将8个月大的孩子送回老家,一心一意坚守防线。
疫情爆发后,发热就诊患者一度特别多。最高峰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发热门诊一天接诊了1100多名患者。刚搭建的医疗设施还不完善,病人剧增且候诊时间长,部分患者在等待的过程中焦虑、情绪失控,还有患者咳嗽、打喷嚏没有使用纸巾……没有时间犹豫,必须尽快拿出解决方案。
陈春丽他们勇敢地站到了发热人群中间。人员聚集,就拿着小喇叭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有病人咳嗽、打喷嚏、吐痰,护士就上前传授咳嗽礼仪;病人检查完后,护士提醒他们再戴口罩,消毒双手,避免传染源的二次传播;候诊的患者累了、渴了,护士还为他们准备好凳子和开水……发热门诊护理团队尽一切可能安抚好排队患者的情绪,维持了正常的救治秩序。
1月28号下午2点左右,一位发烧昏迷的老人被家属推向发热门诊,陈春丽从发热门诊出来时正好在碰到。眼见病人情况危急,她顾不上穿防护服,赶紧和家属一起将老者推到急诊科抢救。陈春丽说,那一刻,好像为了救人啥也顾不上。所幸,她的这次“暴露”,没有招致更大危险。

将高风险工种“标准化”

2月5日,武汉市各区接到一个“硬核”任务:三天内完成全部疑似病例的核酸检测。核酸采集的标本主要是咽拭子,这需要采集人员、特别是发热门诊的护理团队经过规范化培训、有丰富的经验,才能高效采集到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陈春丽介绍,采集鼻咽拭子,是发热门诊护理团队风险最高的工作。取标本时,发热患者要取下口罩、头向上扬起,采样管刺激鼻腔时患者还可能会咳嗽打喷嚏,这极大增加了护士暴露感染的风险。这种高危风险,陈春丽她们高峰时每天要冒500多次。
面对这么大的检测量,怎么才能又快又好采集标本,同时降低自身感染风险?这是陈春丽琢磨最多的事情。通过和检验科多次沟通了解样本需求,加上在日常采集中积累的经验,陈春丽带领的护理小组总结出一套“标准化”采集流程:确保标本采集的正确以保证核酸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同时又用适宜的手法减轻病人采集时的不适。
为让31人的发热门诊护理团队都能掌握这一技能并预防感染,陈春丽她们还专门录制采集鼻咽拭子小视频。这一视频通过网络广泛传播后,受到奋战发热门诊一线的国内护理同行的高度赞誉。
陈春丽认为,与新冠病毒这个全新、危险而且狡猾的敌人交手,一定要做到科学防治,要把每一项工作、每一种操作制度化,同时强化监督,这样才能保证不放过一例潜在病患,同时保护好医护自身安全。她带领同事制定了各种预案、流程、制度,同事强化具体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一个多月下来,陈春丽和同事们积攒了厚厚的几大本。
连续工作到第18天时,陈春丽的丈夫心疼地提醒她,新闻里报道了许多因为连续工作而猝死的案例,希望她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下。但陈春丽说,疫情当前,她还能多撑一会儿,以后有的是时间休息。
连续工作到第22天时,她感觉到腰痛、坐骨神经痛,甚至有点不能走路了。瞒着丈夫,陈春丽悄悄去做了个磁共振,幸而情况不是太严重,休息一晚后第二天感觉好一些,也就没再去管它。得知情况后的丈夫赶到医院来看她,却也只能远远地再三叮嘱。
最让陈春丽欣慰的是,发热门诊医护团队在接诊近万名发热患者的同时,至今保持着无一例医护人员感染的记录。

不退!把危险留给自己

2月10日,本来是第一批上发热门诊护理团队“集体换防”的日子。9日晚上,陈春丽在微信群里向战友们通报了这个信息。
出乎她意料的是,31位战友一致表示,自己已经熟悉了发热门诊的工作流程,知道如何正确做好自身防护去服务病患,坚决要求继续留守岗位。他们说,“我们坚守,能保护更多的姐妹”。
坚强的陈春丽那一刻哭了。发热门诊护理团队里大多是90后,在这种生死考验中,他们不仅挺住了,还集体“拒绝换防”。她说,战友们的昂扬斗志和坚韧不拔,是自己坚定战胜疫情信心的最大动力。
去年刚入职的95后机动护士王斌是这31位勇士中的一员。搬运物资时恰逢下雨,作为团队里5名男护之一的他忙碌一天,出了五六身汗,晚上高烧不止。2天后不烧了又主动申请上班,他向陈春丽请战:不要给我排病休了。看见你们都在一线奋斗,我在家里歇得着急。陈春丽那一刻只有感动,回复他“再休息一下,休息好后才能更好的上班。”她却全然忘了,自己已连续工作多少天。
每天很晚回家的她,不敢与孩子和亲人视频。懂得女儿心思的母亲,会把她孩子熟睡的样子给陈春丽拍照发过来,让她放心。“春丽,看见你在发朋友圈我就放心了。”2月12日,陈春丽在朋友圈转发了一条医院抗击疫情的信息。妈妈发来的信息,又一次戳中了陈春丽的眼窝。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后,她笑着和妈妈视频,仔细端详了自己的孩子。她告诉妈妈,自己一切都好,不要担心,一定要保重身体带好孩子。
2月23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门诊管理服务部主任孙璇赶到发热门诊,宣布了医院对陈春丽等人的“强制休息令”。这一支高强度工作的31人团队,终于被按下了“暂停键”。
“有太多像陈春丽这样的一线抗疫医护人员了。他们为了救治患者,冒着高风险、甘愿牺牲在战斗。”孙璇表示,“强制休息”能确保一线医护的身心健康。“合理轮休,才能更好对抗病魔。”而陈春丽,仅仅在23日休息了一天,又重新返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不退,把危险留给自己!这就是党员的初心,这就是护士的天职。在抗疫火线,陈春丽和战友们一道,心中有患者、心中有战友、心中有家人,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最初的医学誓言,把初心使命展现在疫情防控的战场。(杜巍巍 邹亚琴)

【火线抗疫35天 她被按下工作“暂停键”——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护理组长陈春丽及团队】2月23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发热门诊连续工作35天、多次主动拒绝“换防”后,陈春丽和她的战友们终于被医院“强制休息”。从危难时刻顶上“火线”担任发热门诊护理组长,到被强行按下工作“暂停键”,陈春丽说,只要好好休息一天,我就能“满血复活”,重上抗疫一线。仅仅一天后,她就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临危受命顶上“火线”
发热门诊,是医院和新冠肺炎患者之间的第一道承压阀。工作其中的医护人员,也是感受疫情压力最大的群体之一。
今年1月中旬,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扩大了发热门诊的规模,并从多个学科紧急抽调护士组成护理团队进行增援。1月20日,担任产科党支部宣传委员、工会小组长、教学组长的陈春丽,接到医院护理部电话,考虑抽调她担任发热门诊护理组组长。
“你家宝宝才8个多月大,需不需要再考虑一下?”电话里,护理部老师关切地询问。“不用考虑,我随时可以!”放下电话5分钟后,陈春丽就出现在了发热门诊,并与医院门诊管理服务部工作人员一起,立即开始对新的发热门诊进行规范布局。在长期驻守发热门诊的感染科陈剑清老师的指导下,新增配的发热门诊护理团队人员迅速掌握了相关院感和防护知识。
此后,每天早上7点不到,陈春丽就到达发热门诊。物资补给、人员调度、场地准备,人员培训、规范流程、制定预案,关注动态、安抚情绪、监督落实……在门诊管理服务部统一指挥下,陈春丽、宋芳芳带领护理团体每天忙到晚上9点才离开。随着疫情进展,她和丈夫商议,将8个月大的孩子送回老家,一心一意坚守防线。
疫情爆发后,发热就诊患者一度特别多。最高峰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发热门诊一天接诊了1100多名患者。刚搭建的医疗设施还不完善,病人剧增且候诊时间长,部分患者在等待的过程中焦虑、情绪失控,还有患者咳嗽、打喷嚏没有使用纸巾……没有时间犹豫,必须尽快拿出解决方案。
陈春丽他们勇敢地站到了发热人群中间。人员聚集,就拿着小喇叭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有病人咳嗽、打喷嚏、吐痰,护士就上前传授咳嗽礼仪;病人检查完后,护士提醒他们再戴口罩,消毒双手,避免传染源的二次传播;候诊的患者累了、渴了,护士还为他们准备好凳子和开水……发热门诊护理团队尽一切可能安抚好排队患者的情绪,维持了正常的救治秩序。
1月28号下午2点左右,一位发烧昏迷的老人被家属推向发热门诊,陈春丽从发热门诊出来时正好在碰到。眼见病人情况危急,她顾不上穿防护服,赶紧和家属一起将老者推到急诊科抢救。陈春丽说,那一刻,好像为了救人啥也顾不上。所幸,她的这次“暴露”,没有招致更大危险。

将高风险工种“标准化”

2月5日,武汉市各区接到一个“硬核”任务:三天内完成全部疑似病例的核酸检测。核酸采集的标本主要是咽拭子,这需要采集人员、特别是发热门诊的护理团队经过规范化培训、有丰富的经验,才能高效采集到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陈春丽介绍,采集鼻咽拭子,是发热门诊护理团队风险最高的工作。取标本时,发热患者要取下口罩、头向上扬起,采样管刺激鼻腔时患者还可能会咳嗽打喷嚏,这极大增加了护士暴露感染的风险。这种高危风险,陈春丽她们高峰时每天要冒500多次。
面对这么大的检测量,怎么才能又快又好采集标本,同时降低自身感染风险?这是陈春丽琢磨最多的事情。通过和检验科多次沟通了解样本需求,加上在日常采集中积累的经验,陈春丽带领的护理小组总结出一套“标准化”采集流程:确保标本采集的正确以保证核酸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同时又用适宜的手法减轻病人采集时的不适。
为让31人的发热门诊护理团队都能掌握这一技能并预防感染,陈春丽她们还专门录制采集鼻咽拭子小视频。这一视频通过网络广泛传播后,受到奋战发热门诊一线的国内护理同行的高度赞誉。
陈春丽认为,与新冠病毒这个全新、危险而且狡猾的敌人交手,一定要做到科学防治,要把每一项工作、每一种操作制度化,同时强化监督,这样才能保证不放过一例潜在病患,同时保护好医护自身安全。她带领同事制定了各种预案、流程、制度,同事强化具体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一个多月下来,陈春丽和同事们积攒了厚厚的几大本。
连续工作到第18天时,陈春丽的丈夫心疼地提醒她,新闻里报道了许多因为连续工作而猝死的案例,希望她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下。但陈春丽说,疫情当前,她还能多撑一会儿,以后有的是时间休息。
连续工作到第22天时,她感觉到腰痛、坐骨神经痛,甚至有点不能走路了。瞒着丈夫,陈春丽悄悄去做了个磁共振,幸而情况不是太严重,休息一晚后第二天感觉好一些,也就没再去管它。得知情况后的丈夫赶到医院来看她,却也只能远远地再三叮嘱。
最让陈春丽欣慰的是,发热门诊医护团队在接诊近万名发热患者的同时,至今保持着无一例医护人员感染的记录。

不退!把危险留给自己

2月10日,本来是第一批上发热门诊护理团队“集体换防”的日子。9日晚上,陈春丽在微信群里向战友们通报了这个信息。
出乎她意料的是,31位战友一致表示,自己已经熟悉了发热门诊的工作流程,知道如何正确做好自身防护去服务病患,坚决要求继续留守岗位。他们说,“我们坚守,能保护更多的姐妹”。
坚强的陈春丽那一刻哭了。发热门诊护理团队里大多是90后,在这种生死考验中,他们不仅挺住了,还集体“拒绝换防”。她说,战友们的昂扬斗志和坚韧不拔,是自己坚定战胜疫情信心的最大动力。
去年刚入职的95后机动护士王斌是这31位勇士中的一员。搬运物资时恰逢下雨,作为团队里5名男护之一的他忙碌一天,出了五六身汗,晚上高烧不止。2天后不烧了又主动申请上班,他向陈春丽请战:不要给我排病休了。看见你们都在一线奋斗,我在家里歇得着急。陈春丽那一刻只有感动,回复他“再休息一下,休息好后才能更好的上班。”她却全然忘了,自己已连续工作多少天。
每天很晚回家的她,不敢与孩子和亲人视频。懂得女儿心思的母亲,会把她孩子熟睡的样子给陈春丽拍照发过来,让她放心。“春丽,看见你在发朋友圈我就放心了。”2月12日,陈春丽在朋友圈转发了一条医院抗击疫情的信息。妈妈发来的信息,又一次戳中了陈春丽的眼窝。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后,她笑着和妈妈视频,仔细端详了自己的孩子。她告诉妈妈,自己一切都好,不要担心,一定要保重身体带好孩子。
2月23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门诊管理服务部主任孙璇赶到发热门诊,宣布了医院对陈春丽等人的“强制休息令”。这一支高强度工作的31人团队,终于被按下了“暂停键”。
“有太多像陈春丽这样的一线抗疫医护人员了。他们为了救治患者,冒着高风险、甘愿牺牲在战斗。”孙璇表示,“强制休息”能确保一线医护的身心健康。“合理轮休,才能更好对抗病魔。”而陈春丽,仅仅在23日休息了一天,又重新返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不退,把危险留给自己!这就是党员的初心,这就是护士的天职。在抗疫火线,陈春丽和战友们一道,心中有患者、心中有战友、心中有家人,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最初的医学誓言,把初心使命展现在疫情防控的战场。(记者卫未、杜巍巍 邹亚琴)#抗击疫情此时此刻##武汉,在一起#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魔羯座魔羯如果能想到你那真的是不容易,虽然这个星座的思维脑洞淡定到让人头疼,但他们从不吝啬表达自己的想念,喜欢你就是喜欢你,哪怕一秒变成一个精神病,只要在你面前
  • 他说:"即使在两天前,你还可以在这些建筑之间自由穿行。这一年,我明白了很多,难熬的时刻也会过去,但我这个幸福小孩,能难倒我的问题我也一定可以解决,所以
  • 梦想不是等来的,是拼出来的,想要成功,你就得使劲儿干,一直干到你成功为止。昨天晚上回来之后整理切的时候数了一下发现,这正好是我和瓜的第72张切诶,或许这就是生活
  • 三点多他就走了,留下俺一个人,后面给我发消息说不想让我感觉到孤独,又把我一个人扔这儿了,我看到的时候真的掉眼泪呜呜呜呜[可怜][可怜][可怜]晚上自己又去万达逛
  • (配图是UCLA被捕者)意大利ins博主穿搭来自意大利西西里的Erica Aquilino,不仅是位商业摄影师,更是一位有自己独特穿衣审美的时装博主。纽约市市长
  • 说实话 我那一刻真的愣住了 挺崩溃的 我之所以那么说是因为我觉得你在某些时刻真的真的带给了我恶意(不用于其他同学的)简单举个栗子(哈哈):你在和大家分享你妈妈给
  • 每一款复刻表都是对劳力士悠久历史的致敬,是对那些曾经风靡一时的经典设计的再次呈现。其次,劳力士复刻表也承载着人们对经典的热爱和追求。
  • 从刚才的迷团中走出来,我已经豁然开朗,突然就快乐无比!“你平时到处炫耀你女儿多有出息,原来就是个爬床烂裤裆的货!
  • ▽不要把自己逼到抑郁,不要把自己气的一身病,所有的事情,除了生死都不值一提,不开心就要表现出来,讨厌的人咱就离的远一点,不想回的消息咱就不回,不想看的脸色就不看
  • 本来说好的是去看电影的 但我们改变了计划 去陪妹妹玩蹦床 我闲来无事就去画了个石膏娃娃 石膏娃娃的老板是开着电动三轮来的 老板很年轻 一身黑衣服 戴着顶黑帽子
  • #日剧四重奏# “大家好我是去年冬天听过甜甜圈洞四重奏演奏的观众恕我直言 我觉得你们的演出很烂配合不协调运弓方法错误选曲缺乏连贯性总而言之你们不具备作为演奏者所
  • 在这里也给大家科普一下NMN这个成分NMN又叫烟酰胺单核苷酸,是人体内本来就有的物质虽然一些蔬菜水果中也含有NMN但剂量相对较少的,要想有效补充NMN还是要通过
  • 10万级也能面面俱到,让普通家庭买得起、用得值造一辆百万级的豪车,所有配置或许可以靠堆料实现,但10万的预算,造一辆能够兼顾各种需求的好车却很难得。动力上,传祺
  • 按照我给的时间,几个非常酷炫的操作就找到了当时的我,有种在看刑侦片的感觉[哇] 看着镜头里的自己起身就走,把包就这么堂而皇之的扔在那里,实在是[允悲]。
  • #游戏悬赏令# #PS5游戏推荐# 这家店似乎还有点意思…南山区的主机游戏店隐藏在角落里,让我看看是哪些人还没来过。#游戏新星媒体扶持计划# 游戏上线时将推出“
  • #李现[超话]##李现春色寄情人# lx #李现陈麦冬# 发「现」生活的浪漫,「现」从不缺席...[心] 今天的浪漫是冬子哥给的 我想和你一起骑单车去兜风 [
  •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 天梭力洛克系列力洛克是知名瑞士制表品牌天梭中的一员大将,在市场上有较高的销售业绩,近些年在中国推出了多款男士手表,而今年又新增添了一个成员,力洛克系列“福”字限
  • 想找一个偶像,要找那些能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人做偶像,比如老子,孔子,几千年了还有人崇拜,佛教流传了几千年还能兴盛,不要去崇拜近100年以内的名人,除非他们能经得住
  •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SWRT时珩姜栀时珩姜栀(全章节无弹窗收藏即看)小说全文阅读笔趣阁ghkjlk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