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老和尚:难之与易,在人不在法;贵能融通,则一切无碍

云居山方便开示 七月初十日(1955年8月27日)

今日有几位广东居士,入山礼佛,供斋结缘,请我上堂说几句话。我是空空如也的,谨略述《四十二章经》一部分的故事,与各位结缘。

佛言: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离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谁能过此难关,谁就了脱生死。

生值佛世,何以说难呢?若无善根福德因缘,不说遇着佛,遇菩萨罗汉也难。《智度论》云:“舍卫城有九亿家,三亿信而不见,三亿不见不闻。”佛二十五年在彼尚尔,若得多信,利益无穷。佛在舍卫城二十五年,尚有三亿家不见不闻的,以其无善根福德因缘。故虽生值佛世,尚不见不闻。与佛同时在世,相隔很远、不见佛不闻佛的人更多。故无善根之人,虽生佛世也无用处。而且就算在佛身边,为佛弟子,若不依教奉行,也会招堕。如提婆达多是佛的兄弟,善星比丘为佛侍者二十年,不修行还堕地狱。城东老母与佛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与佛无缘,不愿见佛。可知见佛闻法之难了。

现今佛不在世,善知识代佛弘法,亲近之也能了生脱死,但善根浅薄的会善知识也难。纵有缘见面闻法,不明所说之义,也无益处。华严初祖杜顺和尚是文殊菩萨化身。有弟子亲近很久,不知他的伟大。一日告假,要朝五台山,礼文殊去。师赠以偈曰:“游子漫波波,台山礼土坡。文殊只这是,何处觅弥陀?”弟子不会意,及至五台山脚,见一老人,谓之曰:“文殊今在终南山,杜顺和尚是也。”弟子赶归,师已于十一月十五日坐亡。至今关中于是日作文殊忌斋。不具眼识人,虽在善知识面前,也认不得他是善知识。又太阳警玄禅师座下,平侍者心地不好,结果叛师离道,收场在三岔路上被老虎吃掉。已会善知识可算不难了,但不依教修行,虽会善知识也无用处。

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因贫穷的虽欲布施,有心无力,勉强布施,就会影响自己的生活,所以为难。豪贵人家,有力布施,不能放下身心去学道,也是为难。难易是对待法,精进勇猛,有大愿力,难的会变为易。疏散放逸,悠悠忽忽,易的也变为难。难之与易,在人不在法。贵能融通,则一切无碍。贫的是前世不施,故感今果,正应尽力布施。豪贵的人身份高,办事不为难,正好学道。

佛弟子阿那律,此云无贫,或曰如意。他过去劫中贫穷,一日在田里干活,其妻送来稗子饭,适有一辟支佛僧,向他化饭。他说:“这饭很粗,不堪供养大德,请到我家另供养好饭吧。”僧曰:“现已正午,若到汝家便过了午,过午我不能吃,就化你这稗子饭吃好了。”他就以稗子饭供养此僧,因此功德,感果九十一劫生天为天王,世世无贫,世世如意。做人王、天王不稀奇,由供养僧种下善根,得为释迦佛座下弟子,闻法悟道成罗汉、天眼第一,这更难得。以一饭之因,就有如是好果,贫穷布施,比富贵布施功德更大,可见能打破难关,则贫穷布施亦非难也。

菩萨修六波罗蜜,以布施波罗蜜为首。布施之义,说来很多,略说有三:一财施,舍财济贫也;二法施,说法度他也;三无畏施,救人之危难也。又一净施,谓布施时不求世间之名誉福利等报,但为资助出世之善根及涅槃之因,以清净心而布施也;二不净施,谓以妄心求福报而行布施也。

身尚能舍,身外之物更不屑说了。来的四位广东居士,千山万水,朝山礼佛,布施结缘,已经难得。既为求出离法而来,则要发长远心,有进无退,恭敬三宝,不要分相,见好的固然要敬,见不好的也莫起憎心。有憎爱心,就有烦恼,就脱不了生死。憎心一起,道心就退,不可不慎。

南无阿弥陀佛

#读书##每日一善# “元歌,伤势如何?”天阴元芒担心道。
天阴元歌随意靠着木椅,淡然道:“无碍!”
“梓离开数日,也不知尔兽城情况怎样?”天阴元芒揉着眉,一脸复杂。随着雾语山事件爆发,南疆动乱不断。他忙得脚不沾地,今日难得有时间问问天阴元歌的情况,顺带休息一二。大老张死在雾语山,天阴家同样损失惨重,天阴元芒让天阴梓去尔兽城,除了想培养他以外,更多是因为蜜城需要他坐镇。
“有叶暖跟着,能出什么事?”天阴元歌淡定道:“我让你派人盯着南疆各处,有没有情况?”螣尧在南疆出了事,有蛇部落不会坐以待毙。相信要不了多久,一定会有螣蛇族再次入南疆。
“暂时没收到风声……”天阴元芒摇头,心底很是忐忑。
螣尧终究在天阴家地盘出的事,有蛇部落一旦责怪起来,天阴家难逃一劫。尤其是,现今蛇族有人获知天阴家和有蛇部落的约定。等螣蛇族入蜜城时,蛇族怕是会有人发难天阴家。
九原十二城,谁不想要?
哪怕是蛇族中人,一样会动心。#阳光信用#

吕有祥教授:
佛教辩证思维略析

佛教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内容。

佛教的无常观中阐发了万物人生生灭变化的普遍性、客观必然性和外在常态与内在变化的连结。

佛教的因缘说中表达了因果关系的诸种形态及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普遍联系。

佛教的中道观触及到认识的相对性问题,

显示了真理的认识是在不断排除独断与偏见中前进的思想,

它作为一种认识方法,对于打破绝对主义、防止思想僵化,具有重要意义。

佛教的二谛论是对中道否定性思维方法的发展,

它将否定与肯定、破与立结合起来,

辨证地表达了认识过程中低一级认识和高一级认识之间的关系。

佛教的圆融无碍观涉及到矛盾的同一性问题,

体现了大而容之、

圆而通之的精神和境界。

1 .辩证
2 .无常
3 .因缘
4 .中道
5 .二谛
6 .圆融

在世界性几个大宗教中,

佛教可以说得上是非常具有哲学思辩的宗教,

在佛教的哲学思辩中蕴含了丰富的辩证思维或者说辩证法思想,

它是人类认识的成果之一,

是佛教对人类认识的贡献。

那么,佛教中蕴涵着哪些辨证思维,具有什么特点呢?

对此,已有学者作过一些论述,但似言犹未尽,

本文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再作一些探讨,以求正于方家。

一 、无常观

辩证法思想的一个根本观点,

是用变化的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和问题。

当我们用这一观点考察古代中西哲学的时候,

赫拉克利特的 “ 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

“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

《老子》的
“ 物壮则老 ”,
“ 反者道之动 ”,

《周易》的 “ 生生之谓易 ” 的思想常被人们所称道,

而佛教中与之相同或相似的思想却往往被人们所漠视。

其实佛教关于发展变化的思想是十分丰富、全面而有深度的。

佛教对世界的第一个根本看法或第一个基本观点就是 “ 诸行无常 ”

或 “ 一切行无常 ”,

即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迁流无常的。

例如:
《杂阿含经》云:

当观知所有色,
若过去、
若未来、
若现在,
若内若外、
若粗若细、
若好若丑、
若远若近,
彼一切皆无常。

…… 如是观受想行识,
若过去、
若未来、
若现在,
若内若外、
若粗若细、
若好若丑、
若远若近,
彼一切皆无常。

《大智度论》云:
诸法无常,故无住时。

《大般涅槃经》云:
一切有为皆是无常。

当知心法必定无常。

“ 色 ” 即物质现象,“ 受想行识 ”

“ 心法 ” 即精神现象,

“ 法 ” 指一切现象。

在佛教看来,

不论物质现象还是精神现象、

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不论内部还是外部、

不论宏观还是微观、

不论近处还是远处,

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世界上没有常存不变之物,

无物不变、
无时不变、
无处不变,

变化普遍存在于一切时间和空间。

这种变化观可以说是相当全面的。

佛教不仅强调无常变化的普遍性,

而且提出无常变化有两种情形,

即 “ 念念灭 ” 之无常和

“ 相续坏 ” 之无常。

《大智度论》云:

“ 无常亦有两种 :

一者念念灭一切有为法不过一念住;

二者相续坏故,名为无常。”

“ 相续坏 ” 之无常,

指一个前后相续的较长过程的完结,

“ 如人命尽,若火烧草木,如煎水消尽,若初发心菩萨行,是相续断粗无常。”

相当于渐进过程的中断,

由于这种变化的过程较长而明显,

因而称为 “ 相续断粗无常 ”。

“ 念念灭 ” 之无常,指在一念的瞬间有迅速生灭变化,

佛教常用石火电光作比喻,

一切事物都具有这种性质,

特别是人的思想意识活动更是如此。

佛教明确认识到生灭变化是万物人生的必然客观规律,

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任何人都不能违背或抗拒这个规律。

《佛说本生经》反覆强调这一道理,

如说:“ 生者在世,安可长存,有诸思想缘起之法,必当归尽,坏败永没。

法当崩败,法应当坏。

欲使不坏,终不可得。”

又说:“ 人生有终,物有成败,合则有散。

应当灭尽坏败,欲使不尔,安得如意。

应当终没。
归于无常。”

又说:“ 法起有灭,
物成有败,
人生有终,
兴盛必衰。”

《法句经》也有类似的说法,

经云:“ 譬如陶家延直作器;

一切要坏,人命亦然。

如河驰流,
往而不返,
人命如是,
逝者不还。

…… 常者皆尽,
高者亦堕,
合会有离,
生者有死。”

这和孔子 “ 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又何其相似乃尔。

佛教正是基于这种对世界万物及人生的辩证认识,

因而主张不必惧怕死亡,要从容地对待死亡。

《佛说本生经》中叙述了一个父亲因爱子夭亡而精神失常,

后被佛陀教以上述道理而解脱了精神痛苦的故事。

佛教不仅认为每一具体事物有生有灭、有盛有衰,

而且认为整个世界的变化是按

“ 成、住、坏、空 ” 四大阶段的过程,

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无始无终的。

中国佛教徒还深刻指出事物外在常态与内在变化的连结,如僧肇说:

“ 人则谓少壮同体,百年一质,徒知年往,不觉形随。

…… 梵志曰:吾犹昔人,非昔人也。”

这与明清之际哲学家王夫之所说的

“ 今日之江河非昨日之江河 ”、

“ 质日代而形如一 ” 言异而义同。

它形象深刻地表达了事物每时每刻既是自身同时又是别的东西,

处于稳定性与变动性之中,

是自我与非我的同一,

是有与无的同一的辩证法思想。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佛教的无常观是有一定局限的,

或者说是不彻底的,那就是佛教的无常观只适用于世俗世界,

而彼岸世界则是永恒不变的,寂然不动的,

叫作 “ 常乐我静 ”。

《大般涅槃经》说:
“ 一切有为,
皆是无常;

虚空无为,
是故无常,
佛性无为,
是故为常。”

“ 有生之法,
名曰无常;

无生之法乃名常。

如来无生,
是故为常。”

与此相关联,佛教对于动静也有独特的见解。

以被称之为 “ 中国佛教哲学无上精品 ” 的《肇论》为例,

其中的〈物不迁论〉篇,虽然主旨在于论释静为实质、动为假象,

但它反对将动静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 岂释动以求静,
必求静于诸动,

…… 不释动以求静,故虽动而不离静,然则动静未始异而惑者不同。”

认为事物本身的动静从来是一体不二的,

静止寓于运动变化之中,没有离开运动的静止,

如果把动静分离开来,动是动、静是静,动中无静、静中无动,则是一种惑见。

这种动静一体不二论,与辩证的动静观不能说没有相通之处。

二 、因缘说

“ 因缘 ” 或 “ 缘起 ” 说是佛教的又一重要理论,

它是用于解释事物生灭原因和 “ 无自性 ” 的理论根据,

它表达了因果联系和普遍联系的思想。

佛教认为世界万物不是某个造物主

( 如婆罗门教的大梵天 ) 创造的,

也不是凭空出现的,也不是孤立自生自灭的,

而是由 “ 因缘 ” 决定的。

《杂阿含经》卷2说:

“ 有因有缘集世间,
有因有缘世间集,
有因有缘灭世间,
有因有缘世间灭。”

世间万物的生 ( 集起 ) 灭和变化决定于因缘的有无和变化。

所谓 “ 因缘 ”,狭义而言,

事物生灭的内在的直接原因为 “ 因 ”

又称 “ 亲因 ”,

事物生灭的外在的辅助原因为 “ 缘 ”

又称 “ 助缘 ”;

广义而言,因与缘都是事物生灭的原因,

因而可以互通互用。

事物由因缘而生起,称为 “ 缘起 ”。

印、中佛教各家各派都十分重视因缘或缘起,

提出了二因、五因、六因、七因、十因、四缘、六缘、十二缘生、业感缘起、阿赖耶识缘起、真如缘起、法界缘起等等不同理论,

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万物和人生的缘起以及因果关系的不同类型。

如《大般涅槃经》讲二因、五因。

二因者,“ 一者生因,二者了因。

…… 如谷子等是名生因,地水粪等是名了因。”

五因者,
“ 一者生因,
二者和合因,
三者住因,
四者增长因,
五者远因 ”

《阿毗达磨俱舍论》讲六种因:

“ 一能作因,
二俱有因,
三同类因,
四相应因,
五遍行因,
六异熟因 ”。

它为人们多视角地探究事物的原因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而龙树归纳的 “ 四缘 ” 最具有普遍意义,

他把因缘概括为四大类:
“ 因缘、
次第缘、
缘缘、
增上缘,
四缘生诸法,
更无第五缘。”

“ 一切所有缘,皆摄在四缘,

以是四缘,万物得生。”

“ 因缘 ” 含义如上述;

“ 次第缘 ” 又称 “ 等无间缘 ”,

指意识活动前灭后生,相续不断,

前一意识活动的消亡必然引起后一意识活动的产生,

前者为后者之缘,二者相续无间;

“ 缘缘 ” 又称 “ 所缘缘 ”,

指意识所攀缘的对象;

“ 增上缘 ” 指加速事物生灭的条件。

这四缘可以简要地解释为
内因、
外因、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加速原因,

是对事物发生原因的高度概括。

中国佛教华严宗把全部世界看作一个大缘起,

世界万物如因陀罗网,珠珠相映,相互摄入,互为缘起。

依此理论,世界中每一物既是被产生者,是他物之果,

又是产生他物之因,每一物与他物联系着,

是因果链条中的一环。

应该说这是一种非常深刻的见解。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经过十几年的“考古式”科研摸索,俄罗斯终于真正打通了图160轰炸机的生产线,还在原设计基础上进行了较大改进,改进之后的图160被称之为图160M,是目前人类已有
  • 友泉亭公园是过去统治过这一带的日本藩主所拥有的别墅,是一处面向大众开放的日本庭园。园内有大池塘和茶室、倾泻而下的瀑布等,充满了日本庭园的魅力。
  • 世间有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意思是日常生活要有起码的条件。一、忙是人生的滋养剂一个人如果怕做事,偷懒,如何会有成就?
  •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将举办“四载春华秋实,筑梦启航生科”为主题的元旦晚会[憧憬]活动时间: 大家是不是超级期待呢[好喜欢]#怀化学院动态#时间如白驹过隙,金秋十月
  • 谢安视觉•欧式婚纱照分享  : 更有故事感,文艺而具有魅力,新的一年,身边碎碎念念的人,也要成为年年岁岁的人啊!参考下[心]也可【私信 】或评论【6】获取价格
  • !真希望我和美颜相机里长得一样(第一天就痴人说梦话哈哈哈)P4 粉红色的毛衣和我的兔飞飞很配[偷笑]P5 2021勇哥帮我拍的第一张照片,总结一下在外面拍全身照
  • 2020最后一天最觉得该写点什么吧 就今年对谁来说都是蛮难的一年 庆幸的是在这个艰难的环境里我这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最少最少三百天都是开心的 难过的时候也会很难过
  • #送你一朵小红花#昨天晚上看的跨年场 ,想起来评论下,剧本是略薄弱的,送你一朵小红花是对生活态度的鼓励,包括结尾展现的没有遗憾人人快乐的平行世界,都是一种对美好
  • 每天都喊着不熬夜今天又熬了那就当今天是熬夜的最后一天吧关于2020,有失落有痛苦,有迷茫有恐惧,但是也有惊喜和快乐 人生总是苦甜相加,在2020年尝够了苦也享受
  • #情感语录##动漫头像##情侣头像##女生头像##无水印头像#图源 我的微博顶置自取真的好喜欢别人跟我讲话的时候说“你乖”比如什么“你乖乖不要闹了”“去睡觉 乖
  • #三亚头条发布# 【​迎接“嫦娥”回家,着陆场准备好了!目前,着陆场系统各项准备工作就绪,迎接“嫦娥”回家。
  • 果然能成为王思聪的朋友,属性都是一样的。果然能成为王思聪的朋友,属性都是一样的。
  • 婚礼酒店: ·· 帝豪酒店 婚礼配色:粉色 ·· 拯救九亿少女梦的粉色婚礼写满了爱情的温柔,浅浅的色调带有柔和的视觉触感,降低饱和度的粉色在甜美之中
  • 喜欢蹲别人墙角没问题,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嘛!但是你别就想着搬爽的,不利于自己的就装死。 看看人家的视频播放量。再看看哥哥自己发的就那么一条,1500w都没有破。
  • 好不容易捂的皮肤吃完后悔系列…感觉一出门 全世界都告诉你 你很孤我吧 今晚心血来潮 去超市买零食看见的几乎都是情侣 一个女娃坐在购物车里 我瞬间不想去
  • !给自己加个油#一品威客[超话]##一品威客网#【上嘉设计】服务推荐:上嘉手提袋设计服务分类:宣传品设计 > 手提袋设计价格:¥500 元/起 PS:上嘉
  • ”那样攻击自己过去我一直认为人活着就应该有目标,可是期望值过高带给我的却是无尽的压力和无尽的自我怀疑。而《心灵奇旅》告诉我:“人生的火花不是目标,对生活的热情才
  • 她一场考试看到我该有五十余次。她们认为这样会显得脸更小,可以提高颜值…… 但老路想提醒各位姑娘:首先,想要脸显小,必须是姑娘你的脸本来就不大。
  •     老北京把打卤面分为清卤和浊卤,清卤即是不勾芡的卤,依我看不勾芡的大可不必称作打卤面,唤作汤面就好。具体做法可搜“艺食厅”文章《打卤面的打法》昨日,“艺食
  • 这个奖给她,符合她彰显的都市女性的风采和魅力。发表完获奖感言后,郭德纲对她说,“演得很好,我很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