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大力士

第一篇 # 宿世因缘。具足成就 #

大千世界海中沤。一切贤圣如电拂。

信佛。学佛都是您坚持这一念心。

就像海中沤这个小水泡就慢慢大起来了。

这辈子我是谁。与谁在一起交往非常非常重要。

交往一辈缘就很深。来生肯定会在同个世界。

就像赞赞佛友会的同修们。我们信佛。学佛。

这辈子大家在一起修行。这一生跟佛结的缘就很深。

所以大千世界海中沤。就是所有众生的每个心念。

就像这小小的水泡吹出无尽的时间和空间。奇妙!

………………………………

第二篇 # 苦海无边 。回头是岸 #

这个定是最最最重要。因为慧从定中产生。

所以说定是修行的枢纽。是要点关健。

要得到这个定。就要守法。守戒。

慧有山海慧。乃是无量戒定慧香之所熏馥。

山是指须弥山。比喻世间高顶相。

海是指无边无际。比喻世间宽广相。
………………………………

第三篇 # 法本中道。法乳育慧 #

一切事物。最难舍的就是己身。

忘身宏正法。以法化众生。

以大悲念力。增益自心力。

今说妙法论。安利诸有情。

能灭诸烦恼。恒生欢喜心。

能离诸恶趣。恒生清净心。

於法起恭敬。至心应听受。

由此法威力。冥暗悉光明。
………………………………

第四篇 # 自觉。觉他。觉满 #

人该怎样活着。怎样才能成为人生赢家。

许多人总想活明白。可是越想活越不明白。

要成为人生赢家。请记住掌据正确的心法。

要符合一个原则。学会你好。我好。大家好。

要打开自己的视角和格局。看事情的本质。

要少耍嘴皮功夫。要实践。多付出点实际行动。

要学会谦卑很重要。卑使人保持清醒。懂得进退。
………………………………

第五篇 # 道如金刚。法雨甘露 #

于世出世间染净不可思议解脱生死大法门。

从初发心。自觉。觉他。觉满。

为一切智。无漏清净无分别正智。

自行持戒。五戒。世间八法。八觉。

皆发普愿。香熏三千。从是得度。开示道地。

修诸功德。赞叹。随喜。恒顺。回向。
………………………………

第六篇 # 福慧久修。从俗证真 #

菩萨摩訶薩般若波羅蜜中。

如所应住。所不应住。

如所应住。諸法如。不動相。

所不应住。取相分别。自生心满。

当知般若波羅蜜。是菩萨不舍一切众生。

当知般若波羅蜜。是菩萨发如是大愿。

当知般若波羅蜜。是菩萨成就方便力。
………………………………

第七篇 # 即知身心。佛身法心 #

为何世间众生不得解脱。

世间众生多虚少实。无一正念。

为何世间众生不得解脱。

世间众生外现精进。内怀不实。

学佛修行者真正的精进。来自于至诚心。

学佛修行者必须实践真实。不可自欺欺人。

学佛修行者必须从基础开始。不可拔苗助长。
………………………………

第八篇 # 内心清净。心如虚空 #

由贪染污。心不清净。

由无明染污。慧不清净。

云何是净。无执无著。内心安乐是净。

云何是垢。贪瞋痴慢。颠倒妄执是垢。

云何所言清净心者。

当知即是心解脱增语。会慧解脱增语。 ​​​
………………………………

第九篇 # 究竟明了。调伏诸根 #

云何是有漏。由烦恼而造业。

由业感果。流转三界。是有漏。

云何是无漏。断除烦恼。出世解脱。

永离三界。是无漏为舍执着离漏我故。

云何是无漏慧行。即远离一切烦恼过非。

纯真无垢之智慧。慧行是正行。行行是助行。
………………………………

第十篇 # 断除贪嗔痴。念念正思维 #

一个人只要思善念。行善事。

他的人生就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无碍自在。

但必须是有信仰的。豁达自律。

但必须是要谦卑的。这样人生才是丰盈的。

所以紫薇圣人再次发出最至诚心的呼吁。

呼吁世人要信佛。学佛。要觉悟。修行。
………………………………

第十一篇 # 入佛知见。心明意净 #

观身之法。应当身心正定。

身心定即一切法定。

以解一切法。了一切义。

观身实相。观佛亦然。

诸佛解脱。当于众生心行中求。

圆觉净性现于身心。身心即是真道。 ​​​
………………………………

第十二篇 # 和光同尘。破邪立正 #

于此大乘能善住。深识爱原唯自心。

凡夫见诸法。但随于相转。

不了法无性。以是不见佛。

若离初发心。不成无上道。

所一切功德。皆在初发心。

心行正士清信女。读诵此妙法。

流布此妙法。恭敬此妙法。不谤此妙法。

信乐此妙法。供养此妙法。善哉善哉。
………………………………

第十三篇 # 一切众生亦发无上菩提善心 #

嘴里说要行善。心中却没善念。

能认识自己的本心。能发现自己的本性

真正的如来佛性。从自己的本性中产生心念。

一切实相性清净。清净心性。为诸法本。

若法性相是实有者。具备般若。法身。解脱三德。 ​​​
………………………………

第十四篇 # 月月善明月。年年大好年 #

人之在世。生死为重。

生不择日。时至即生。

死不择日。时至即死。

愚人无智。信其邪师。

卜问望吉。而不修善。

心性主体。自我觉醒。

直入本心。修正心行。

常说善语。善法常转。

人之身心。是佛法器。 ​​​
………………………………

第十五篇 # 常行真正。故名为人 #

知此能自净。如是见生尽。

比丘厌魔兵。从生死得度。

得此陀罗尼。陀罗尼神咒。

阿佉尼。尼佉尼。阿毘罗。

曼隶。曼多隶。娑婆訶。

得大总持。常处人间。

正见之法皆是天地之间。为人最胜最上者。 ​​​
………………………………

第十六篇 # 契理契机。正确而圆满 #

为佛弟子。 依教奉行。修学佛法。

无论在家。出家都称为佛弟子。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

学佛修行。要学得一年比一年精神好。

学佛修行。要修得一年比一年身体强壮。

这样的学佛修行。才叫功夫得力又如法。
………………………………

第十七篇 # 不攀亦不住。何染而不著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身在红尘。心不染著。

无染与净之分别的解脱之道。

于染不著。于净不住。不可执著。

不应取著。不应生著。不应执触。

佛即是法。法即是佛。合为一相。 ​​​
………………………………

第十八篇 # 包罗万象。与时俱进 #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这三法印是佛教的核心价值。

佛教允许在谨守三法印的核心价值上。

佛教允许在谨守宇宙人生的实相真理上。

佛教允许在谨守世出世间的因果规律上。

使佛教富於通俗。简单。方便。易懂。

使佛教更富於时代变化与多样性。

试根据
《 大乘起信论 》 之
「 一心开二门 」
來解释唐译
《 华严经 》 之
〈 觉林菩萨偈 〉

印度约在西元三世纪,
即佛灭后七百年,
有关如来藏说的经典流传出来。

在佛教史上,
这些经典属于后期大乘佛教,

提出众生与佛有共同的体性 :

如来藏、
佛性、
真常我、
真常心等,

说明众生依此而有成佛的可能性。

印顺导师将此学派称为
「 真常唯心 」 系。

此系传到中国,
受到高度的重视,

更在中观、
唯识以外,

成为中国佛学的主流,

如华严宗说
「 性起 」、

禅宗说
「 见性成佛 」、

天臺宗说
「 性具 」,

都是以
「 性 」 ――

「 如来 ( 界 ) 性 」、
「 法 ( 界 ) 性 」
为宗本的。

虽然此系以经典为主,
但是亦出现重要的论典,


《 宝性论 》
和本文引述的
《 大乘起信论 》。

《 大乘起信论 》
是大乘佛教真常心系统的代表作。

对于此论的考证,
颇多争议,

不过总不能否认其对中国佛教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 华严宗理事无碍的无尽法藏世界,

即建立在
《 起信论 》 的
真如缘起上。」

此论以
「 一心开二门 」
为其重要义理所在,

不仅展示了印度佛学严密的理论特色,
亦与中国哲学的心性论有融通之处,
也是佛法中国化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根据此法门来解释唐译
《 华严经 》 之
〈 觉林菩萨偈 〉。

「 一心 」
是指众生心
( 摩诃衍法 ),

即是人性本具的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此心涵有
「 心真如门 」 与
「 心生灭门 」 二门,

是一切法的最后根据;

一切无漏法和有漏法,
皆由此心而起现。

根据此法门,

可明白有关依心意识的转化活动所展现的世间万象、
生死的流转与解脱的还灭、
以及心性本具的清净如来藏,

正好用来解释唐译
《 华严经 》 之
〈 觉林菩萨偈 〉。

〈 觉林菩萨偈 〉 出自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夜摩天宫中偈赞品第二十 》,

功德林菩萨各说一法,
共成十行法门。

当时觉林菩萨承蒙释迦牟尼佛之神通法力,
普遍观察十方世界后,

颂说此偈 :

譬如工画师,
分布诸彩色,
虚妄取异相,
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
色中无大种,
亦不离大种,
而有色可得。

心中无彩画,
彩画中无心,
然不离于心,
有彩画可得。

彼心恆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画师,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画,
诸法性如是。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尔,
如佛众生然,
应知佛与心,
体性皆无尽。

若人知心行,
普造诸世间,
是人则见佛,
了佛真实性。

心不住于身,
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全偈以心为主,
共有十句偈,

前五句偈是譬喻,
后五句偈是合法。

前五句偈里面,
前二句偈,
按清凉国师的解释是真如是观,
后三句偈是唯心是观。

 依内容可分为三个主题 :

1 ) 从心与境的主客关系指出世间万象如何呈现以及生命为何迷妄

2 ) 从世间万象各种不即不离的关系指出心的重要性

3 )  从佛与众生 ( 心 ) 的关系
指出成佛的可能和根据
 
1 ) 从心与境的主客关系指出世间万象如何呈现以及生命为何迷妄

觉林菩萨将心譬如工画师,
以世间譬如画 :

「 譬如工画师,
分布诸彩色 」;

「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世间的事物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其形象、
色彩和引发的感受,

我们
( 心 )
不是由外向内地接收,

反而是我们
( 心 )
由内向外地赋予世间
( 境 )
意义。

正如 《 起信论 》 所说 :

「 摩诃衍者,
总说有两种 :
云何为二?

一者、法;

二者、义。

所言法者,
谓众生心;

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

依于此心,
显示摩诃衍义。

何以故?

是心真如相,
即示摩诃衍体故;

是心生灭因缘相,
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

「 摩诃衍 」
意即大乘,

「 摩诃衍法 」
是大乘之法体,

《 起信论 》直指
「 法者,
谓众生心;

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

不同于唯识家将
「 众生心 」
当作杂染报体的阿赖耶识,

此论认为此心统摄流转的世间法和还灭的出世间法,

一切法皆以此心为体,
依止心体而出现种种差别相,

此即
「 摩诃衍 ( 大乘 ) 义 」。

依此众生
「 心 」 的
「 真如相 」,

「 即 」 显 「 示 」 了
「 摩诃衍 」 的 「 体 」 性。

依此
「 心 」 的
「 生灭因缘相 」,

「 能 」 显示
「 摩诃衍 」 的
「 自体、相、用 」。

体、相、用,

为 《 起信论 》 的
重要术语,

与胜论师的实、德、业有些相近。

「 用 」 是作用,
指动作与力用。

「 相 」 是德相,
不单是形态,

而是性质、
样相等。

自体,
有相、
有用,

而为相用所依的。

至于世间万象如何呈现,

偈云 :
「 虚妄取异相 」、

「 然不离于心,
有彩画可得 」、

「 彼心恆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

「 而由心故画 」、

「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

一方面可见
「 心 」 是主,

另一方面,
看到世间万象
( 异相、
彩画、
一切色、
诸世间 )

都来自
「 虚妄 」、
「 恆不住 」 的 「 心 」、
「 五蕴 」,

这就是
「 一心开二门 」 中的
「 心生灭门 」:

「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
若离心念,
则无一切境界之相。」

彩画是
「 心生灭门 」,

妄念即虚妄分别心,
凡是有漏的心识活动,
都总摄在妄念里。

一切法都依此虚妄分别而现有,
「 若离 」 了
「 心念 」,


「 无一切境界相 」。

《 起信论 》 说心,
或真或妄,
「 心真如 」 是真,
「 心生灭 」 是妄。

虚妄分别心生起时,
就有心境的对立相现前,

有心就必有境 :
心是能知能取;

所知所取的一切法,
即境界相。

虚妄分别心生即有能缘的见分;

而所缘的境相,
即依妄念的似现而立。

若离了妄念的分别心,
一切境界也就都不存在了。
 
2 ) 从世间万象各种不即不离的关系指出心的重要性

其实,
世间万象在任何情况下,
若有不即不离的关系,
全靠 「 一心 」。

偈云 :
「 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
色中无大种,
亦不离大种,
而有色可得。

心中无彩画,
彩画中无心」;

「 示现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

「 大种 」
是指构成色界之地、水、火、风四大要素,

代表坚、湿、暖、动。

我们看世间,
如画家绘画,

用的材料本身没有分别,
产生出来的色彩亦本没有分别。

《 起信论 》 以
「 真如 」
贯彻佛法对世间万象的看法 :

「 一切法从本已来,
离言说相,
离名字相,
离心缘相,
毕竟平等,
无有变异,
不可破坏。

唯是一心,
故名真如。」

离开
「 名言相 」
则境寂,

离开
「 心缘相 」
则心空,

真如随缘而仍不变,
亦不可破坏,
因其无形无相,

从来
「 相 」
是妙有而非实有,

「 性 」
是真空而非断空。

虽然空有不二,
但是我们的心甚么现象都能造,
只要动了,
就替它们建立关系,
给予分别,

如偈云 :
「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心蕴含无边潜能的动力,
不过,
人往往不知,

「 譬如工画师,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画。」

一方面执妄作真,
不能认清世间实相;

另一方面,
不知心有无限潜能 :

「 彼心恆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 无法而不造 」;

不知可以掌握
「 诸法性 」、
「 佛与心无尽的体性 」 和
「 佛真实性 」;

《 起信论 》指出 :

「 大乘所言义者,
则有三种。

云何为三?

一者体大,
谓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减故;

二者相大,
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

三者用大,
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

心可表现在体、相、用方面具
「 三大 」 义 :

「 体大 」
是指遍一切法的真如性,
亦即真心体空而常恆不变的真如相。

「 相大 」
是此如来藏真心含藏无量如来清净功德性。

「 用大 」
是指此心发挥其无尽的善性,
成就一切世间和出世间善法因果。
 
3 ) 从佛与众生
( 心 ) 的
关系带出成佛的可能和根据

「 心真如相 」 与
「 心生灭相 」
是一心的二面,

是谓
「 二门 」。

彩画是心生灭,
《 起信论 》
进一步说明依心意识的转化活动,

可解释偈中提到
「 诸法性 」、
「 五蕴悉从生 」 的
「 法 」、

「 佛与心 」 的
「 体性 」、

「 佛真实性 」 和
「 法界性 」 :

「 心生灭者,
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

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
非一非异,
名为阿黎耶识。」

如来藏是生灭和涅槃所依这种说法,

源自
《 胜鬘经 》 的
如来藏有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的思想。

「 魏译楞伽经,
称生灭无常法为空,
无漏无生灭法为不空,
与 《 起信论 》 的说法不同。

中观宗明空、有,

如说缘起有,
毕竟空;

世俗有,
胜义空;

不许说法体不空。

如约有缘起假名的相用说,
也不妨说不空。

唯识宗所明的空义,
和 《 起信论 》 极相近;

不空,
即不同了。

唯识宗说不空,
在依他起与圆成实二性上说,
特别重视依他起的不空。

本论但约真如实性说不空。」

《 起信论 》 说
「 空 」
是藉如来藏从不与杂染法相应 :

「 所言空者,
从本已来,
一切染法不相应故。

谓离一切法差别之相,
以无虚妄心念故。

当知真如自性,
非有相,
非无相,
非非有相,
非非无相,

非有无俱相、
非一相,

非异相,
非非一相,
非非异相,
非一异俱相。

乃至总说,
依一切众生,
以有妄心,
念念分别,
皆不相应,
故说为空。

若离妄心,
实无可空故。」

真如是离却相对的,
正如 《 胜鬘经 》 说 :

「 众生心自性清净,
为客尘烦恼所熏染;

虽为一切烦恼所熏染,
但心性还自本性清净。

不染而染,
难可了知;

染而不染,
也难可了知。」

华严宗解说为 :
「 随缘不变,
不变随缘 」,

也大体相近。

就算众生在有虚妄杂染的时候,
其真如自体还是清净不染的,

「 离一切法差别之相 」,
没有 「 虚妄心念 」。

「 不空 」
是指真如心

「 常恆不变,
净法满足,
则名不空。

亦无有相可取,
以离念境界,
唯证相应故。」

在此分辨出众生与佛的不同 :

清净法在众生杂染位还未显现,
在佛菩萨位才圆满显现。

如果众生知道和相信这种看法,
「 是人则见佛,
了佛真实性。」

另外,
这也说明众生心与佛心的共通性 :
大家都有真如心。

圣严法师提示我们 :

这个心,
是众生本来就具备的自性,
不是经由人工修行来创造出来的。

它从无始以来就
「 常恆不变 」 地和我们一起。

一般人讲增福增慧,
以为智慧可以加添,
其实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实际上,
并不是能增加一些智慧,
而是只要减少一分无明烦恼,
就多显一分智慧,
也多见一分佛性。

这样加强了一切众生的信心,
「 而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更一定有成佛的可能。

结论

《 大乘起信论 》
「 一心开二门 」
这重要义理,

解释了唐译
《 华严经 》
那精简而只有十偈的
〈 觉林菩萨偈 〉。

此偈从世间色相入手,
将心譬如工画师,
以世间譬如画,

我们由
「 心生灭门 」 和
「 心真如门 」
可明白世间的实相。

但是佛法不只是为了认识外在的世界,

而是希望众生知道错误认知和有能力超越生死流转的根源 ——

那内在的心,
从而能知
「 自心 」 的虚妄
( 生灭 ) 和清净
( 真如 )、

「 诸法性 」 的真实、
「 法 」 的流转和还灭;

更要紧是
「 应知佛与 ( 众生 ) 心,
体性皆无尽 」;


「 三世一切佛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

正如其他如来藏思想的经典,

阐明一切众生有先天超越的而非经验的成佛根据
( 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

在修行上不需外求,
祗要依着自身的如来性,
努力精进便能成佛,

这无疑给世人提供了极强的信心,
以及较积极的向上动力,

好去努力地发扬人的光明面,
不断地实践自利利他的大乘精神。

梦参老和尚主讲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华严觉林菩萨偈   

般若除妄心,息妄显真心;自性本清净,真妄尽假名。

福自心中来,慧由自性生;两者本不离,何处修福慧。

人生何事重,生死为最大;修福不修慧,岂能了生死。

生死无人替,有谁可自怙;他人无法度,唯靠众生度。

色身本无常,心念亦生灭;着相觅菩提,何时能见性。

自性无生灭,岂是相上修;菩提本来有,一悟一切悟。

达观法师《六祖坛经》偈颂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另外,还要扩大除土澳、巴西、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的矿石来源,比如印尼、西非也有一定的铁矿,原先选矿成本高,现在矿石价格起来了,他们家搞出铁矿石后扣除采选成本依
  • #摩登兄弟[超话]##刘宇宁宝曼兰朵品牌挚友# [羞嗒嗒]#摩登兄弟[超话]#ღゝ◡╹)ノ♡又是爱刘宇宁的一天❤️ I found that you are m
  • 得益于直播卖房的影响力,房地产营销相关人员纷纷涌入房天下开启直播卖房,甚至吸引了海外的房地产开发商、经纪人。启动直播大赛构建直播卖房新生态实际上,直播卖房模式才
  • 而今许多教派式微,尚存的著名教派有全真龙门派、全真华山派、全真金山派、全真嵛山派、全真南无派、武当三丰派、武当玄武派、正一天师道、正一清微派、正一茅山教、正一净
  • 《总裁的七夜囚宠》小说完整版在线阅读图书简介总字数 2598826章节数 1204更新时间 2021-01-06 10:23:10男人目光灼灼的盯着她:“勾引我
  • 因此,当全国都不知道新冠能通过冷链传染时,我们就曾有遭遇战……此次应对德尔塔,咱天津在强化故有模式的同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增兵”确保“勤轮换、不交叉”。记者曾
  • 一、了解厨房门的风水知识厨房门风水一般都会有一些先天的缺陷,厨房本就属于大量用水的地方,是住宅中较不吉利的地方,而厨房门所在位置的吉凶,也会左右家中运势的兴衰。
  • 眼睛画的像鸡屁股的中年妇女在驾校车上一直大声聊天,间或重复三遍:学个车让教练把我训的,哎呀我在单位他谁敢这样跟我说话。大约是想重新体会一回年轻的滋味,追求刺激,
  • 8月6日,滨州实验学校召开中层以上干部会议,宣布该项人事任免命令。雨后的淹子岭真是见一次就心动完美的天然氧吧、舒适的房车露营基地、还有快感十足的1号大道天路、齐
  • 谯城区运管中心带领6家出租车公司成立出租车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于重点时段在火车站出租车聚集区域,对出租车开展消毒、帮助申领安康码、出行码,开展疫情防控宣传,
  • #杭州租房[超话]#五号线萍水街 整租一室一厅 精装修 燃气厨房 卫生间带窗户 空间大 情侣入住首选 楼层居中 近城西银泰 太合中心 海蓝天行 矩阵国际 天堂
  • ”你和住宅的相处之道,决定你真实的居住水准。而今天要分享的家,屋主也是一名医生,对细节有着行业般的高要求,更重要的是,还拥有浪漫的复古情怀。
  • #英国##英国科技##英国制造##后脱欧时代##慧观英伦# 【汇丰:中国取代美国成亚太企业最大海外市场】#汇丰# 控股发布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中国# 已超越#
  • #每日一善[超话]#[太阳]#每日一善# [兔子]#阳光信用# 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留作回忆;想要得到的一定要努力;累了把心靠岸;选择了就不要后悔;苦
  • 一切造作皆源乎心,只要我们有善心,天地也会待我们不薄 ​。以善修心,以善洗心,以善造心,以善治心,人就会快乐和幸福。
  • #幸福成都美好生活# 【营造6类公园场景、建立低碳制度体系 成都将这样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记者从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获悉,《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条例
  • 蚌埠凯盛工程5G+数字化车间利用5G信号实时分析、合理调度生产,建立了从物料到产品、到现场管理的可追溯体系……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抢抓5G发展风口和机遇,一方面加
  • 3.本届赛事所有参赛作品以微信推文形式发出,公众评选成绩以推文阅读量和点赞量来计算。三、赛事环节:9月1日前,选手设计和实践森林疗养课程,总结提交参赛作品;9月
  • 2047—2056年为戊辰年,流年天干地支偏财主事,财生官克制日元,夫妻双方已经到了老年人时光,地支没有冲克刑害,整体的感情和谐,此时的亲情大于感情,生活上互有
  • 至于孩子的未来是卓越,还是平庸,是成就一凡事业,对社会有所贡献,还是追随自己所爱,过一种平凡的生活,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我都没有权利去干涉、去评判。作为父母,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