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到了之前的截屏。
甚至当时还是在游戏里看的比赛,没有微博,没关注b站,只有游戏里少的可怜的弹幕在庆祝,甚至还只知道屠夫叫Alex,人队有幻贺487JellyLion。甚至不会算比分,只能听解说分析比分优势。
但是永远记得那天的激动与热泪盈眶。
谁会不想念那个夏天呢[泪]那个干净且纯粹的夏天[泪][泪][泪]

#BLACKPINK[超话]#不是啊,你们都在干嘛呀,我冠军秀第二个设备投完99票对面反而比例上升了。怎么一吵架各个义愤填膺气的不行,一到出成绩各个敲锣打鼓你墨天下第一,跟你有啥关系啊你做事了么,不会觉得只是在做事帖下up就叫努力了吧(没有说帮顶的姐妹的意思)。知道别人做事啥氛围么,再看看你们,这里吵架那里打架,我敢说你让她拿出自己投mcd冠军秀的记录都没几个,人歌的心都不一定攒满一票,下周音中的票都没攒到五票吧,天天在这在那叫啥呀真的烦。说没组织的,投票群天天发瓜群天天发有几个人进了啊?天天喊刷管切瓜,有几个人动了啊,群里有人mcd一天投成百上千票,有人连切瓜不能截图不能暂停都不知道。有人一个手机切瓜一台电脑刷管一台笔记本投票一台iPad看广告,回归到现在物料都没看过几个,有的人倒是b站qq音乐微博连轴转[微笑][白眼]怎么叫都叫不动,真的很烦,你要觉得看不上一位觉得你墨世界女团那你吹成绩的时候何必加Kpop女团?你咋不让yg把公司大楼搬到纽约啊?有些成绩拿不到被嘲的不是你你当然无所谓少在那挽尊好吧。有的一位再坚持两周拿满三个就毕业了,两年一次做事一个月真是要了你的命了,只享受成绩不做事还天天煽风点火搬弄是非的能不能滚啊啊啊啊

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再议住房、消费和生育的关系

早上一起来,就看到一个朋友发来的公众号文章《专家建议:想要拉动消费,就要给年轻人免费发房子》。我一看这标题,没等打开链接看文章,就回复说,“如果发房子能有用,早就没有住房问题了”。对方回了我一个诡异的表情包。

我好奇地打开公号链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个专家居然是“厦大教授赵燕菁”!虽然标题写的是我,但整篇文章都是作者在发表宏论,只是在中间有一句话提到“一名叫赵燕菁的教授提出,如果真的想要拉动消费,那么就要给年轻人免费发房子”,既没说来龙,也没说去脉,然后就煞有介事地发挥起来。我赶紧上网一查,嚯!讨论还真不少,有支持的,有反对的,但就是没有人问一句这个“厦大教授”在哪里说的。

其实这句话的来源是观视频“2020年中国政治经济40人论坛”年会中间的一个采访。现在B站还有这个视频,22.8万人观看过。标题是“解决住房的根本不靠政府分房,而是如何让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买得起房”。

和现在网上那个“厦大教授”说的完全相反!一个学术观点,居然能被互联网世界改造成这样,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当然,有人会疑问你为什么还写文章和作者商榷?我大体浏览了一下,这些公号的作者不是假名、笔名,就是不知背景的小作者,你的那句话就是被用来博取流量抓取眼球,是否真假根本不重要。你想和他们商榷都无从商榷起,因为那句话根本不是你说的!

其实,住房和消费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别说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我在原视频里也不能完全说清楚。原视频里,我只是强调住房不能“免费”发,而是要创造让年轻人买得起的住房制度,也就是我一贯主张的“先租后售”。但是和消费的关系并没有“发一套房子”这么简单。一直以来,学界的一个主流观点,就是商品住房榨干了“六个钱包”,家庭债务将其他消费需求“挤出”了市场,如果要想扩大内需,就要把房价压下来。

这一套说法看似符合常识,但却不符合事实。从去年开始房地产就一路下滑,房价一跌再跌,但是你看到内需扩大了吗?不仅中国如此,世界各国房地产不景气的同时都伴随着消费下滑。

如果放到更长的经济周期,你甚至可以看到相反的住房消费效应——房价上涨的房地产繁荣的周期,大多也是消费扩张的周期。尽管我非常不想得出房地产拉动消费的结论,但事实却是如此。

当事实和常识发生冲突时,我们应当放弃的是常识而不是事实。我之所以一直不认为“房价下跌利好消费”,就是从现代货币角度看,消费和市场上货币的总量是正相关的。现代货币,特别是M2,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贷款创造的。如果社融下降,消费大概率会萎缩。

房地产相关贷款是银行社融的大头,其他贷款很多也是以不动产做抵押,这意味着现在市场上的货币,很多都是由房地产创造的。如果房价下跌,社融会下降还是上升呢?如果市场上货币总量收缩,消费会上升还是下降呢?答案其实已经呼之欲出了。

房价高影响消费,房价低也应消费,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那就是只有少数同时熟悉房地产和货币创造的专业学者才知道的现象,那就是创造资本和提供消费的其实并不是同一伙人,对应地,房地产市场也应该有两种住房,创造资本的住房价格要高,同样的住房能抵押更多贷款;而创造消费的住房价格要低,同样的收入能剩余更多的收入用于其他消费,能有更大的面积容纳耐用消费品。这才是我在这个视频里提到的重点——住房双轨制以及与此对应的“先租后售”模式。而不是被自媒体演绎出来段子——“给年轻人免费发房子”。

至此可以看出,住房和消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术问题,即使我提出的“双轨制”也还是一种建议性的方案而已,因为在标准经济学里有一个没有经过检验的共识,那就是“单一市场里任何双轨制都是低效率的”,因为理论上这样的制度一定会出现套利(尽管新加坡的住房制度已经验证了双轨制的可行性)。自媒体把这样一个复杂的学术问题降低为“给年轻人免费发房子”,然后自作聪明地大发议论,表面上看有助于将住房和消费变为一个公共话题,但对解决问题几乎毫无助益。

关于“发房子拉动消费”话题使我联想到一年前我在2021年第十八届蓝筹年会上的一个发言。这个发言被自媒体自行剪辑为“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雷人的观点也是一脸懵逼,“这真的是我说的?”我那次演讲实际提出的问题是“计划生育时人口约6、7亿,为什么现在14亿反而人口不足?”。文字稿首发于经济观察网,道亦有道传媒经转载,网上都可以查到。其实,我那次发言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过“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而是“建议给多生孩子的家庭奖励”。

当然,自媒体硬把“奖励多生”解读为“惩罚少生”也没问题。因为这实际上就是一回事。但问题是这根本不是我那次讨论的重点。我的观点是,各国人口下降是由于现代金融制度导致的。

由于养老金制度替代了家庭代际互保功能,所以家庭生育的效用没了,而家庭人口的减少,反过来又导致养老金制度沦为庞氏骗局。一个合理的推论就是,只要集体养老的制度不变,奖励还是惩罚都不会改变生育率下降的总趋势。为了避免养老金崩溃,就要延长缴纳养老金的就业年龄,缩短领取养老金的被抚养年龄。这和网上传的“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完全是两回事。但对于网上铺天盖地的批评和误解,你根本无从反驳,因为没有人能为一个他没有说过的观点进行辩护。

相信遭遇到此类网络无妄之灾的人不少,但我原先以为都会是一些有影响的大V,捏造一些抓人眼球的段子也轮不到我这样的普通教师。我不仅因为“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被捧上热搜,并能够在一年之后还可以荣登“专家教授‘金句名言’”。我看了下,这里面有黄有光、张曙光、管清友……估计他们入选的“金句”也是被网络改造过的。在网络上被骂几句其实无所谓,真正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把捏造、扭曲过的观点强加在大V名下赚取网络流量的现象。

一种观点是舆情操控。网络上大量带有政治、经济、宗教目的“网络水军”被有目的操控操作某一个话题,俗称“带节奏”。比如大家常听到的“行走的50万”“五毛”“美分”“1450”,不同政治观点的网络群体也会给对方舆论领袖集体画像,不论观点正确与否,只要是某一群体代表性大V说的,都会遭到力捧或谩骂。不过在我看来,这类网络“阴谋论”存在,但对操作中性的学术话题兴趣不大。

另一种观点是网民整体受教育水平的下降。一个2002年到2015年的统计表明,中国互联网网民所受教育的水平不断下降,初中及以下的网民比重超过一半。随后几年的这一比重还在增加。这些网民对专业程度较深的讨论很少参与,而一旦有自媒体把专业话题“简化”为这类群体自以为能够听懂的“人话”,就会很容易掀起网络风暴。这就像当年为了便于大众理解,把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工作简化为“1+1”导致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热是一样。

不过我自己更相信是互联网“点击率”和财富挂钩这一机制导致。由于点击率意味着流量,而流量又与财富收入相连,网络上就会有一种内在的动力自动将长逻辑链学术讨论降维。加上网络匿名的特点,进一步导致网络话题的低俗化。

正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使得断章取义重塑敏感话题成为有利可图的网络行为。观点被扭曲的受害者只不过是市场为了迎合低水平读者的牺牲品。你要想利用市场机制的便利传播学术思想,就要做好为各机制付出“代价”的准备。

怎样避免网络“低智化”带来的无妄之灾?我最近写了一篇文章“集体养老机制与个体生育选择”(公众号《存量规划前沿》),当我写道“按照现在的统筹模式,退休时获得的养老金和你有没有子女是无关的,这就意味着不生小孩的人退休后是靠别人家的小孩‘供养’”的时候,我特意强调“这一点是大多数人最难理解的部分,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如果正在阅读本文的你暂时不能理解这一点,说明已经触碰到你的专业盲区,那么本文后面的讨论也不必往下继续阅读了”。有没有用,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出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四、特别提醒1.因近几年幼儿入园人数剧增,幼教资源日趋紧张,为便于提前调研、合理规划,根据市教育局统一规定,2022年,符合入学条件的新生户籍注册、房屋不动产权
  • 【虎扑JR皮肤投票排行】高于9分的皮肤有40款,低于5分的皮肤有22款 皮肤总榜排名前五: 夏侯惇-无限飓风号 9.60分 裴擒虎-梅西 9.59分 典韦
  • 大S再婚嫁初恋具俊晔,双方发布结婚公告,双方已完成结婚登记#大s具俊晔结婚# 3月8日,据韩媒报道,53岁男星具俊烨和大S徐熙媛最近完成了结婚登记。韩媒本月初
  • 何为欢喜? 清风,晓月,伴星辰。 可否具体? 一见,再见,已倾心。 可否再具体? 余光皆是你。 “何为欢喜?” “金榜,题名,相思许。”
  •       展会期间,在陕西省慈善联合会庄重大气的展位前,人群走了一一拨又围满一拨,陕西省慈善联合会医药救助委员会联合西安交大、西电医院在现场为观展的群众每隔1
  • 用数据服务生产,可能就像围棋界中的阿尔法狗icon人工智能,在棋盘运算方案中,自动选择最优选择,把排名世界第一的棋手都下的束手无策,甘拜下风。代表提的建议有个税
  • 我想一颗星而已又不是什么重要得无法失去的东西,就是难为其他三位队友了打个游戏还得被恶心,遇到这种队友是真的没办法。不然他还以为自己很,全世界都得听他的[微笑](
  • 入世之心做事,事事美好;出世之心做人,人人简单,笑看得失,才会海阔天空;心有透明,才会春暖花开,生活中的每处风景都值得细看;生命中的每个瞬间都值得阅览,不为冷暖
  • 特别是当底厚几乎做到世界田联WA规定上限30-39,前后掌落差9mm,不是不想让你停下来,而是不想让你慢下来的脚感强烈。 15.有时候,坚持了你最不想干的事情之
  • #苏炳添# #苏神# #苏炳添豪宅# #峻林# #广州豪宅# 近日,中国的苏神“购买”了一套天河中心区的房子,位于东站附近的峻林,一套面积290平的大户型产
  • 这群爱在游戏中找茬的“专家”,试图告诉你为什么“乳摇系统”不合理
  •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 你作为司徒之官,能够以五常之教来教化万民,使得五品和顺,这是你的功劳啊。1. 作农官的后稷稷被封于邰地,赐姓姬,为稷官,也就是农官,尊号为后稷。
  • (本来想叫老公的,不过好像叫了你就不能过节了[并不简单])(这是我第一次正式的陪你过女神节![憧憬]大家都要拥有最好的祝福~[爱你] @徐艺洋-Yiyang#徐
  •     左右台阶需要多绕两步,皇帝没有松开朱聿恒的手,带着他直接踩着中间玉石雕砌的云龙浮雕,急奔而下#XYG电子竞技俱乐部[超话]#最初的梦想 - 范玮琪 如果
  • 还是有点耿耿于怀,今天背身高压出界了,还被贝雷蒂尼卸力放了个质量超高的小球(刚过网带且弹跳超低)反思一下…(开玩笑[doge])#光与夜之恋[超话]#[二哈]
  • 小莙身高163cm,体重96斤,胸部基础不到A杯,乳房皮肤张力大,乳腺组织小,所以我给她的手术设计是:胸大肌250cc假体隆胸,术后80天恢复反馈对罩杯大小和手
  • 此刮法激活了脸部阳明经的经气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如果你面部肌肤松弛、气色不好那么鼻旁刮一定是你的绝佳选择!此刮法激活了脸部阳明经的经气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如果你
  • 春天最让人期待的当然是赏花,即使是被认为“只有夏天”的深圳也不认输,这个小众公园里,悄悄地开满了鲜花。#南京点亮368米玫瑰花#】三八节之际,一场以“世界因wǒ
  • 梦里的那个帅哥能再见到吗哈哈哈哈 你是仲夏之梦,你是九月繁花,你是我一生心甘情愿的沉沦,你是我一生一次的勇敢与倔强,所以我走了那么多的路,看了那么多的云,还是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