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运密切接触者80余人,这个在军队家属院长大的“85后”要坚守到最后】虽然未能从军,作为军人的后代,卢抗抗心里一直藏着一种无法磨灭的“军人情结”。战“疫”打响后,在“请战书”上庄重地按下红手印的那一刻,他知道,这种“情结”被点燃了……
  闻令而动,“我要上!”
  “转运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这是卢抗抗请战执行的任务。65岁的卢科事后才知道,“当时,心里‘咯噔’一下!”作为父亲,不担心是不可能的,但卢科了解儿子的脾气,拦不住,他也不想拦,“家国有难,热血男儿理应挺身而出。”
  “我要上!”
  2月2日上午10时,接到河东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胡军的电话时,卢抗抗几乎是脱口而出。当时,他正和同事们例行道路巡查。疫情警报拉响后,从1月27日大年初三起,他们已“连轴转”了整一周。
  其实,胡军起初只是试探着询问:“河东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有转运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任务,你能承担吗?说实话,虽然做了科学严格的防护和消杀,但还是有危险的……”
  “我请战!我要上!”卢抗抗没有半分犹豫。见胡军没有当场“拍板”,情急之下,他又给自己加了三个“非我莫属”的理由:一,我是年轻党员干部;二,我身体素质好;三,我开车技术熟练。
  “就让我来吧!保证完成任务!”直到胡军挂断电话很久,卢抗抗坦言,因为太过激动,依然能清晰地感知到自己的心跳。
  “隔离工作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保障,身为党员干部,我有责任顶上去……”为了向组织表达自己承接任务的坚定决心,一回到单位,卢抗抗就迫不及待地写了一份“请战书”,按下红手印的那一刻,这个在军队家属院长大的“85后”知道,这回终于轮到他了──“为国为民”扛起使命,他会像爷爷和父亲两辈军人一样去战斗。
  “未从军旅,以此报国!”
  勇于担当,“我能行!”
  卢抗抗执行第一次“转运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任务是在2月6日下午,天阴冷,津城刚刚下过一场雪。
  根据指令,他驾车先来到津塘路上的一个隔离点。防护服、护目镜、口罩、手套、鞋套……全副武装后,卢抗抗出发了。
  从隔离点到密切接触者的住所,开车仅需一刻钟。卢抗抗突然有些紧张了,“他会不会是潜在感染者?”“这么近的距离会不会传染?”“未知”总是让人莫名担心。
  担心归担心,车还是准时抵达。此时,属地卫生院的工作人员和社区工作者已在指定地点等候。不久,密切接触者在两名医务人员的陪同下走了出来。
  “这是一位50多岁的男子,出门前,医务人员已为其进行了全方位的消杀和防护。”男子独自上车,坐在后排座,与卢抗抗的驾驶座隔着一道透明的安全防护板。
  通过后视镜,卢抗抗看了对方一眼,“他比我还紧张,直挺挺地僵坐着。”本想着安慰几句,但又不知从何说起,一路上二人都沉默着。为了不加重紧张情绪,卢抗抗在心里默默提醒自己:开稳些,再稳些。
  隔离点的院区内有残雪。男子下车时,卢抗抗善意提醒:“地上有雪,您慢点走!”对方轻点了下头,回了句:“谢谢师傅!”
  “第一次任务圆满完成!”卢抗抗长出了一口气,紧张感一扫而空,心里既踏实又满足。
  车辆消杀,向指挥部复命,原地在车里等待下一个指令。其间,卢抗抗用手机自拍了一张照片,特别纪念这个“第一次”。
  接到第二个转运任务指令是晚上6点多,这次目的地是红星路,密切接触者是一位二三十岁的年轻男子。因为有了上一次执行任务的经历,卢抗抗不那么紧张了。
  “他问去哪儿?我说隔离点!”路不算太远,任务完成,向指挥部复命时才刚过晚上7点。指挥部告知,当天不再有任务,卢抗抗下车脱掉防护装备,消杀后进入休息室待命。
  持续应战,“顶得住!”
  接下来,是一段忙碌的日子。
  几乎每天都有转运任务。有时转运工作要持续进行五六个小时,晚上十点以后“收工”成了常态。指令不停,防护装备就要一直穿着。为了不上厕所,卢抗抗最高纪录是10个小时没有喝一口水。
  2月11日,是最忙碌的一天。仅卢抗抗一个人就承接了10次转运任务。从下午两点一直干到次日凌晨。
  “第95例、101例病例确诊后,需要隔离一批密切接触者,涉及住得比较近的邻居,有70多岁的老人,还有四五岁的孩子。”在转运这些密切接触者的过程中,一对70岁左右的老夫妇引起了他的注意。
  “因为过于担心,老两口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情绪。”为缓解老人的紧张,一路上,卢抗抗努力让老人宽心,“大爷大娘,别担心,嘛事没有,就是换个地儿歇着。过些日子,我一准给您二老送回去!”
  谁都知道这是宽慰人心的话,但疫情之下,贴心话总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力量。
  “让咱去哪儿咱去哪儿,为自己好,也为大家好,咱可不给国家添麻烦……”下车时,老两口的情绪明显缓和了很多。
  老人得哄,孩子更得哄。虽然自己没有小孩,但卢抗抗总能把上车时怯生生的孩子,哄得下车时开开心心的。“有时话本身可能没有什么意义,就是发自内心地想给他们一些宽慰。”
  “党旗下的誓言,用行动证明”──这是卢抗抗写在朋友圈的一句话。
  自参加转运任务以来,卢抗抗出车64次,行驶800多公里,向7个隔离点转运密切接触者80余人。
  坚守,还在继续!
  疫情还在,“我不撤!”
  3月1日,是个好天气。湛蓝的天,飘浮着朵朵白云。当天,卢抗抗没有转运任务,在隔离点待命。
  这天还是卢抗抗34岁的生日,不过,他谁都没告诉。父母和他通了一个视频电话,值守社区的妻子也给他发来微信,祝他生日快乐。自战“疫”打响后,这对结婚刚一年多的小夫妻各自坚守抗“疫”一线,见面次数屈指可数。
  “这是个特别的生日,没有蛋糕、没有礼物,甚至没有家人的陪伴,但是一辈子不会忘记。”很多人也用“逆行者”称呼卢抗抗,但他觉得与舍生忘死的“白衣战士”相比,自己只是尽了本分。
  疫情期间,为了有效隔离和防护,河东区共设置了14个隔离点,选派了包括卢抗抗在内的14人负责转运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工作。
  转运指令随时可能下达,需要24小时待命。反应快、转运隔离及时是必需的,转运过程中更是不能有一丝纰漏。一天下来,只要指令不停,大家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
  “考虑到抗抗坚守的时间较长,上级领导本打算找人替换下他,让他好好休整一下,但被他拒绝了。”河东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直属一大队大队长高强与卢抗抗同事多年,深知他的“考量”,“我们单位人手少,一上一下两人,抗抗是怕自己撤下来后,还要隔离一段时间,无法回归正常工作,势必造成单位整体人员力量的减少。”
  “疫情还在,我不撤!”卢抗抗下定决心,要坚守到最后一刻。
  记者手记
  有人说过,人们还能笑的时候,是不容易被打败的,哪怕有的笑容背后是咬紧牙关的坚守。
  卢抗抗爱笑,隔着口罩,也能感受到他暖暖的笑容。“温和平易”是卢抗抗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但随着采访的深入,汩汩而出的还有他骨子里的坚韧。
  “高高低低的肩膀在撑着城,我只是其中之一。”卢抗抗说,在执行转运任务的过程中,他其实是被很多人温暖着的。这温暖来自医护人员,来自身边的战友,来自隔离者,也来自街边义务为他补车胎、说什么也不肯收钱的修车师傅,“我不知道您具体是干什么的,但我知道是为抗‘疫’服务的,我也要出一份力!”修车师傅的话真挚而淳朴。
  没有指令,在隔离点待命的日子,卢抗抗喜欢望着窗外的天空发呆,“天空一无所有,为何能给我安慰。”卢抗抗感慨,胜利的日子不远了,因为待命的时间长了,执行任务的次数少了,解除隔离的人多了,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希望。
  春天来了,万物萌动,经历过“疫魔”的磨炼,新的生活也正在生根发芽,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生长出来。
  “人的强大不是征服了什么,而是承受了什么。”是这样的。
https://t.cn/A6z0MpI6

#谁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转运密切接触者80余人,这个在军队家属院长大的“85后”要坚守到最后】

  虽然未能从军,作为军人的后代,卢抗抗心里一直藏着一种无法磨灭的“军人情结”。战“疫”打响后,在“请战书”上庄重地按下红手印的那一刻,他知道,这种“情结”被点燃了……

  闻令而动,“我要上!”

  “转运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这是卢抗抗请战执行的任务。65岁的卢科事后才知道,“当时,心里‘咯噔’一下!”作为父亲,不担心是不可能的,但卢科了解儿子的脾气,拦不住,他也不想拦,“家国有难,热血男儿理应挺身而出。”

  “我要上!”

  2月2日上午10时,接到河东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胡军的电话时,卢抗抗几乎是脱口而出。当时,他正和同事们例行道路巡查。疫情警报拉响后,从1月27日大年初三起,他们已“连轴转”了整一周。

  其实,胡军起初只是试探着询问:“河东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有转运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任务,你能承担吗?说实话,虽然做了科学严格的防护和消杀,但还是有危险的……”

  “我请战!我要上!”卢抗抗没有半分犹豫。见胡军没有当场“拍板”,情急之下,他又给自己加了三个“非我莫属”的理由:一,我是年轻党员干部;二,我身体素质好;三,我开车技术熟练。

  “就让我来吧!保证完成任务!”直到胡军挂断电话很久,卢抗抗坦言,因为太过激动,依然能清晰地感知到自己的心跳。

  “隔离工作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保障,身为党员干部,我有责任顶上去……”为了向组织表达自己承接任务的坚定决心,一回到单位,卢抗抗就迫不及待地写了一份“请战书”,按下红手印的那一刻,这个在军队家属院长大的“85后”知道,这回终于轮到他了──“为国为民”扛起使命,他会像爷爷和父亲两辈军人一样去战斗。

  “未从军旅,以此报国!”

  勇于担当,“我能行!”

  卢抗抗执行第一次“转运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任务是在2月6日下午,天阴冷,津城刚刚下过一场雪。

  根据指令,他驾车先来到津塘路上的一个隔离点。防护服、护目镜、口罩、手套、鞋套……全副武装后,卢抗抗出发了。

  从隔离点到密切接触者的住所,开车仅需一刻钟。卢抗抗突然有些紧张了,“他会不会是潜在感染者?”“这么近的距离会不会传染?”“未知”总是让人莫名担心。

  担心归担心,车还是准时抵达。此时,属地卫生院的工作人员和社区工作者已在指定地点等候。不久,密切接触者在两名医务人员的陪同下走了出来。

  “这是一位50多岁的男子,出门前,医务人员已为其进行了全方位的消杀和防护。”男子独自上车,坐在后排座,与卢抗抗的驾驶座隔着一道透明的安全防护板。

  通过后视镜,卢抗抗看了对方一眼,“他比我还紧张,直挺挺地僵坐着。”本想着安慰几句,但又不知从何说起,一路上二人都沉默着。为了不加重紧张情绪,卢抗抗在心里默默提醒自己:开稳些,再稳些。

  隔离点的院区内有残雪。男子下车时,卢抗抗善意提醒:“地上有雪,您慢点走!”对方轻点了下头,回了句:“谢谢师傅!”

  “第一次任务圆满完成!”卢抗抗长出了一口气,紧张感一扫而空,心里既踏实又满足。

  车辆消杀,向指挥部复命,原地在车里等待下一个指令。其间,卢抗抗用手机自拍了一张照片,特别纪念这个“第一次”。

  接到第二个转运任务指令是晚上6点多,这次目的地是红星路,密切接触者是一位二三十岁的年轻男子。因为有了上一次执行任务的经历,卢抗抗不那么紧张了。

  “他问去哪儿?我说隔离点!”路不算太远,任务完成,向指挥部复命时才刚过晚上7点。指挥部告知,当天不再有任务,卢抗抗下车脱掉防护装备,消杀后进入休息室待命。

  持续应战,“顶得住!”

  接下来,是一段忙碌的日子。

  几乎每天都有转运任务。有时转运工作要持续进行五六个小时,晚上十点以后“收工”成了常态。指令不停,防护装备就要一直穿着。为了不上厕所,卢抗抗最高纪录是10个小时没有喝一口水。

  2月11日,是最忙碌的一天。仅卢抗抗一个人就承接了10次转运任务。从下午两点一直干到次日凌晨。

  “第95例、101例病例确诊后,需要隔离一批密切接触者,涉及住得比较近的邻居,有70多岁的老人,还有四五岁的孩子。”在转运这些密切接触者的过程中,一对70岁左右的老夫妇引起了他的注意。

  “因为过于担心,老两口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情绪。”为缓解老人的紧张,一路上,卢抗抗努力让老人宽心,“大爷大娘,别担心,嘛事没有,就是换个地儿歇着。过些日子,我一准给您二老送回去!”

  谁都知道这是宽慰人心的话,但疫情之下,贴心话总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力量。

  “让咱去哪儿咱去哪儿,为自己好,也为大家好,咱可不给国家添麻烦……”下车时,老两口的情绪明显缓和了很多。

  老人得哄,孩子更得哄。虽然自己没有小孩,但卢抗抗总能把上车时怯生生的孩子,哄得下车时开开心心的。“有时话本身可能没有什么意义,就是发自内心地想给他们一些宽慰。”

  “党旗下的誓言,用行动证明”──这是卢抗抗写在朋友圈的一句话。

  自参加转运任务以来,卢抗抗出车64次,行驶800多公里,向7个隔离点转运密切接触者80余人。

  坚守,还在继续!

  疫情还在,“我不撤!”

  3月1日,是个好天气。湛蓝的天,飘浮着朵朵白云。当天,卢抗抗没有转运任务,在隔离点待命。

  这天还是卢抗抗34岁的生日,不过,他谁都没告诉。父母和他通了一个视频电话,值守社区的妻子也给他发来微信,祝他生日快乐。自战“疫”打响后,这对结婚刚一年多的小夫妻各自坚守抗“疫”一线,见面次数屈指可数。

  “这是个特别的生日,没有蛋糕、没有礼物,甚至没有家人的陪伴,但是一辈子不会忘记。”很多人也用“逆行者”称呼卢抗抗,但他觉得与舍生忘死的“白衣战士”相比,自己只是尽了本分。

  疫情期间,为了有效隔离和防护,河东区共设置了14个隔离点,选派了包括卢抗抗在内的14人负责转运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工作。

  转运指令随时可能下达,需要24小时待命。反应快、转运隔离及时是必需的,转运过程中更是不能有一丝纰漏。一天下来,只要指令不停,大家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

  “考虑到抗抗坚守的时间较长,上级领导本打算找人替换下他,让他好好休整一下,但被他拒绝了。”河东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直属一大队大队长高强与卢抗抗同事多年,深知他的“考量”,“我们单位人手少,一上一下两人,抗抗是怕自己撤下来后,还要隔离一段时间,无法回归正常工作,势必造成单位整体人员力量的减少。”

  “疫情还在,我不撤!”卢抗抗下定决心,要坚守到最后一刻。

  记者手记

  有人说过,人们还能笑的时候,是不容易被打败的,哪怕有的笑容背后是咬紧牙关的坚守。

  卢抗抗爱笑,隔着口罩,也能感受到他暖暖的笑容。“温和平易”是卢抗抗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但随着采访的深入,汩汩而出的还有他骨子里的坚韧。

  “高高低低的肩膀在撑着城,我只是其中之一。”卢抗抗说,在执行转运任务的过程中,他其实是被很多人温暖着的。这温暖来自医护人员,来自身边的战友,来自隔离者,也来自街边义务为他补车胎、说什么也不肯收钱的修车师傅,“我不知道您具体是干什么的,但我知道是为抗‘疫’服务的,我也要出一份力!”修车师傅的话真挚而淳朴。

  没有指令,在隔离点待命的日子,卢抗抗喜欢望着窗外的天空发呆,“天空一无所有,为何能给我安慰。”卢抗抗感慨,胜利的日子不远了,因为待命的时间长了,执行任务的次数少了,解除隔离的人多了,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希望。

  春天来了,万物萌动,经历过“疫魔”的磨炼,新的生活也正在生根发芽,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生长出来。

  “人的强大不是征服了什么,而是承受了什么。”是这样的。记者 张清 吴迪 摄(来源:津云)

#湖北加油武汉挺住# 【一家三口齐上阵大“疫”面前有大“爱”】2020年的春天,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湖北省疫情形势严峻,面对疫情,没有哪一个人、哪一个家庭是旁观者,无数个“普通人”奔赴疫情最前线,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在前线筑起了坚固的防疫战线,用行动诠释了“最美家庭”。

  在孝南区抗“疫”战场,有一家三口人同心抗“疫”在最前沿。丈夫宓和平是一位应急管理干部,同时也是社区突击队员,妻子张春菊是一名医护人员,儿子宓天鹏是一名社区志愿者。疫情当前,责任在肩,在家里,他们是亲人,在疫情防控一线,他们又是并肩作战、相携与共的战友。虽然扮演的是不同角色,但“守好各自的战场”是全家共同的心愿。

  出击,无言坚守,风雨不辞是你

  宓和平是孝南区应急管理局一名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1月30日,为抗击疫情,孝感市委、孝南区委组织部组建市区防疫工作突击队,孝南区委、区疫情防控指挥部随即发出全区党员干部下沉村(社区)参加防控的紧急动员令。按照区应急管理局党组的工作部署,他闻令而动,主动请缨,临时肩负起孝南区应急管理局下沉社区党员突击队队长的重任。疫情就是命令,阻击疫情就是神圣使命,他来不及与妻子告别,以战时状态迅速带领几名队员奔赴各自居住地所在社区党组织报到,第一时间下沉到疫情较为严重的孝南区广场街三里社区,投入到紧张的一线防控疫情阻击战工作中。在命令、责任、担当和危险面前,他毫不退缩,努力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

  初来乍到,形势严峻,作为突击队第一、二网格组长的宓和平带领突击队员、两名网格员对网格区域内的4个小区、5个社区小组、4个公寓进行了拉网式、地毯式宣传排查。难度最大的是泰阳城小区和试验机厂小区,楼栋多无电梯,确诊的病例多。楼栋越高的地方他出现的身影最多,哪里风险越大,哪栋楼房归他莫属,为快速精准摸排,提高入户效率,别人是两人一组,他一人敲门入户,既测体温又做记录。中餐、晚餐时间,居户人员集中,是他敲门入户测温的最佳时机,腿爬酸了把脚摆一摆,嗓子喊哑了吞吞口水,多个手指敲肿了就用创口贴缠着,一栋楼房排查结束又盯着下栋,心里想着还有多少从武汉返乡的,还有没有发热的,还有几个在家的孤寡老人。

  外面寒风凛冽,他却汗流夹背,每晚在社区忙碌至深夜回家已成为常态。在他的带领下,第一、二网格的登记排查工作率先完成,精准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不断一天”的要求。像这样的入户大排查如今已组织完成了四次,他负责的两个网格完成入户登记1133户,登记率100%。

  一个多月以来,他多次带头冲锋在疫情排查、小区封控、发热筛查、物资保障、困难帮扶一线,并因地制宜及时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巩固成果、扩大战果,先后在下沉社区报到领岗的第一、二网格的56名党员干部中,成立了两个临时党支部,8个党小组,还成立了8居民小区长,36个楼栋长,89个单元长,负责13个居民小区的卡口值守管控、每天全覆盖的电话查询、就医购药、政策宣传、心理梳导及生活物资保障。3月7日,他的大伯因病去逝,他忍住悲痛,极力劝导亲朋好友葬礼一切从简。

  一个多月以来,宓和平和街道社区的干部群众一起,始终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毫不放松地抓好本网格疫情防控工作。截至目前,他所负责的已有确诊病人的4个小区没有发生交叉传染、扩大传染现象,其他9个小区做到了无疫居民小区,牢牢守住了三里社区疫情防控阻击第一道防线。

  他说:“不到完胜,我决不会退却和松劲,作为一名应急人,危难时刻显身手,在阻击疫情的紧要关头,我们从‘守夜人’转变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卫士’,就是要以实际行动践行应急管理人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16字誓词要求和庄严承诺。”他是这要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救护,无畏逆行,尽心尽力是你

  妻子张春菊作为医务工作者,是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主管护师,从事护理工作30年,有着丰富的护理经验。面对疫情,她无畏逆行,主动请缨,多次写下请战书,主动要求火速入列,到最危险的污染区,也就是医院治疗确诊病人的隔离病区工作。

  此次孝感疫情,第一人民医院是除市中心医院外,孝感城区新冠病毒肺炎定点救治指定的第二家医院,医院领导考虑她年龄较大,怕她身体跟不上,但她却说在隔离区零距离与新冠肺炎患者接触,去亲身感受他们所感,去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用心去安慰、开解、鼓励他们与病毒抗争,早日康复出院,作为医护人员,为他们做我所力所能及的一切事情,即使再苦再累再危险都值得!

  从此,张春菊和同事们每天给确诊的住院患者测体温、抽血、采集咽拭、输液。同时,还要负责病区消毒、整理设备、铺床、备物……而在隔离区,对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心理疏导同样占用了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除了按照医嘱对病人进行治疗护理之外,她总是主动将心比心与病人交谈,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尽可能帮他们解决困难,一点一点树立病人战胜病毒的信心。

  同时,她还主动帮助照料84岁的瘫痪病人胡付容和89岁的耳聋老人沈血梅,经常端茶喂药,擦洗身体,换纸尿裤,清理老人大小便,从不嫌脏累,二位老人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先后康复出院。

  523床31岁的黄海霞被确诊收治住院后,心里一度恐惧,经过张春菊的精心照料和心理安抚,病情好转较快,黄海霞说:“她站在你身边的时候,你就什么都不怕了,温柔细语、娴熟又专业,她会给人一种温暖和力量,让人感到安稳和放心!”

  在隔离病区20多天了,张春菊每天都在隔离区和战友们并肩作战,穿着防护护服和尿不湿工作起来常常10个多小时。然而,每一次进入隔离区,面对的就是高风险环境,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是阻隔她们和病毒之间的屏障,同时也紧紧地包裹了所有的挂念、不舍以及担心。面对医护人员被感染和死亡,张春菊何曾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万一有什么意外,儿子刚上班,还未成家,家中还有80多岁老母亲,你是家中长子,好些任务还待完成。”这是她给丈夫的殷殷嘱托。以最严的防护做最坏的打算------张春菊说这是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共同的心理。

  奉献,无问西东,爱与温暖是你

  宓天鹏是家中唯一儿子,他既是共青团英山县委的一名团干部,也是一名孝南区三里社区青年志愿者。

  疫情之下,逆行而上。因疫情无法返岗,他主动就近向孝南区三里社区报到当志愿者,请缨投入疫情防控工作,白天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冲锋在前,测体温、查证件、信息登记、人员消毒,几个简单的环节被他不厌其烦地一遍遍重复着。随着小区实行封闭管理,他主动上门询问登记孤寡老人生活所需并测量体温,宣传防疫知识,为在家的群众联络物资配送、代购生活用品,用点点滴滴的行动为群众解难题、送温暖,在社区防疫一线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晚上回家,他不忘做好单位本职工作,通过网络编辑英山县团委媒体“青年英山”微信公众号,及时收集报道全县广大团员青年和青年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为远在英山县的疫情防控工作助一臂之力。

  他和父亲被大家亲切的地称为“父子兵”。提起母亲,小伙子眼眶泛红,噙满泪水,他说:“我和父亲只有在晚上8时后母亲轮换班时,才能通上电话,互相问个平安,多想一家人早日团聚,再吃到母亲亲手做的可口饭菜啊”。

  “疫情封城封路但不封情,肺炎隔离隔人但不隔心。”在孝感疫情面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宓和平一家只是千千万万奋战在抗“疫”一线人员的缩影。使命、奉献,让他们挺身而出,同心抗疫,共同坚守,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用自己的行动,承载他人的健康;用自己的舍弃,换来他家的团圆,展现出一种超越“小家”、成就“大家”的高尚境界。这既是一名应急干部小家庭的大担当,也是孝感千千万万个抗疫一线家庭的生动写照,“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胜利在前方,在孝感的大地上,一个个普通的“小家”还在继续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讯员季磊 编辑张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微博电影之夜##年度期待电影#畅聊专场,两场直播轮番上阵,首场19:00主播@蛋蛋秀 与电影大V@木易movie  @宋若曦Roy  一起解读电影预告片,19
  • #市监科普#【特种设备危险源辨识基本方法】   为确保各类特种设备相关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保证特种设备设施安全,有效避免工作人员的责任风险,促进相关工作质量有效提
  • 4-大魔王真牛,浦泽真牛(monster大发)[good][good][good][good][拳头][拳头][拳头]最近零零散散被双了, 可能是我这几天玩游戏
  • 团队通过对景宁的实地考察、采访、调查,了解景宁县乡村振兴的成效,体验畲族文化风俗,见证景宁畲族自治县的今日发展。#遇见艺术# #节气# #艺术# #美佳时宴#
  • #记录博肖# 肖战#x玖少年团肖战##查理苏[超话]#DAY5我一直都是单推,但是真正成为铁血单推是因为过生日的时候被疯狂捂嘴,当时也是因为真的不喜欢骂人被扣
  • 结果Kim Jisoo BLACKPINK 或叫 Jisoo 获得了来自 98 个国家的多达 50万 张选票,获得了第一名,并获得了 2022 年“世界上最美丽
  • 青岛坐落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岸线曲折,岬湾相间… 同为北方人,青岛一直以来都是我向往的城市之一,向往这里面朝大海,向往这里淳朴善良的山东人民…从西安飞行2
  • 当你能爱的时候就不要放弃爱。当你能爱的时候就不要放弃爱。
  • 颐莲喷雾 300ml*3瓶 【拍2件88】超级补水的神器啊啊,这个价也是难得一遇啊啊啊,现在还有机会,你们快先去付定金,错过砸手机也没用的[怒骂][怒骂]#
  • 如果有人问我你喜欢听那些乐队的音乐呀!喜欢但不能算粉丝咯,不知道你们的生日,不了解你们的爱好……当粉丝其实挺累的,一不小心就容易中毒太深,走火入魔,还可能变成脑
  • 云南的理科艺术生是被拒之门外了是吗 统考分只是一个有没有大学上的门槛而已是吗 统考210的文科生有好的大学上 而文化分超过分数线五六十的理科生地州学院都录不到是
  • 好奇心,贪玩,拖延症是每个人童年时期都有的特点,而随着年龄慢慢的成长,时代的变化,科技的发展,小时候不明白的奇怪问题,不赢再用翻阅大量资料,动动手指也能查的清清
  • 即将开业的日本店店长大学时代曾在北京生活过,实际品尝后便爱上了兰州拉面。" 马子禄"创建于丝绸之路沿线的甘肃省兰州市,拥有一百年以上的历史,
  • 晚上看电影去了[舔屏]开心麻花的独行月球又好笑又感动[泪]真的狠不擦[舔屏]里面有一首BGM好好听不知道叫什么不过有一句歌词写的我好喜欢“这浩瀚宇宙,还得是咱们
  •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彼此保护从来不是说说而已@TFBOYS-王源你贯穿我的山河 似暮色沉溺 若暗燃星火.不要因为少数的恶意就忽略了生活中大部分的善意。——王源你才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飞机]#每日一善# 人生应该删繁留简,任世事摇曳,心始终如莲,安静绽放——《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白落梅 ​所有的决定,到头来
  • To:✎__张云雷#张云雷柠檬嗨一夏# ʕ • ᴥ • ʔ 可爱的张neineiづ♡ど 柠檬最爱你他的珍贵,在于他的光能够唤起在黑暗中沦落的心,仅凭这缕缕
  • 其实刚开始看的时候挺逗的,喜剧效果做的挺好,我笑得脸都酸了,但是当剧情到了她妈妈载着晓玲骑着自行车过马路的时候,她们一路憧憬着未来,我的眼眶就已经开始泛红了,因
  • 【投稿】姐妹们早上好(我打字的时候是早上)我是一名半只脚坑内选手,平时会买一些很日常的漂亮裙子eg瞎裁,但一直也没有很正式了解Lo或者买很多。【025】【询问】
  • 【TalkOP情报】海贼王1055话情报(不断更新的地址在评论区) 第5次更新,超详细情报翻译 by【TalkOP汉化】鲤渡、文正 翻译出处:TalkOP海贼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