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七

●早起登山、设会场、商货骈集、轶事https://t.cn/A6Xpu86h

●魏夫人降杨羲家
兴宁四年丙寅四月二十七日夜,晋司徒文康公舒之女、魏夫人降杨羲家。(《真诰》)

元感妙象外,和声自相招。灵云郁紫宸,兰气扇绿轺。上真宴琼台,邈为地仙标。所期贵远迈,故能秀颖翘。玩彼八素翰,道成初不辽。人事胡可预,使尔形气销。(魏夫人《与众真吟诗首·丙寅四月二十七日夜降杨义家作》)

●册封
熹宗天启元年正月初二日,穆庙奇妃叶氏薨,丧礼命照淑妃秦氏例行。四月二十七日,册封王氏为良妃,段氏为纯妃。命礼臣具仪进呈。(《明通纪》)

●诏太学,置小学
十四年四月二十七日,诏太学,置小学一斋。(《玉海》)

●记梦
四月二十七日夜半,梦见一女子,著上下青绫衣,与我相见。自称云:我王眉寿之小妹,明日可暂出。西门外有犊车,白牛皮巾,裹仆御头者,是我车也。后别相诣于贵解,因口喻作诗而别。
注:王眉寿小妹即中候夫人。(《许掾梦诗》)

先伯父,熙宁九年四月二十七日夜,梦至一处,榜曰清香馆。东边有别院,东壁有诗,牌云题冀公功德院,山东李白。其诗曰:秋风吹桂子,只在此山中。待得春风起,还应生桂丛。桂丛日以满,清香何时断。只为爱清香,故号清香馆。伯父自作《记梦》一篇,书之甚详。尝记季父说:元丰五年,自房陵召还。一日,忽独言曰:清香馆,自后多不屑世间事。或默坐终日,人莫敢问其曲折。
季父仲山,病中梦至一处,泛舟环水,皆奇峰可爱。赋诗云:山色浓如滴,湖光平似席。风月不相识,相逢便相得。既寤,而言之。后数日,卒。(《许彦周诗话》)

●松禅先师九十生辰
秋风桂影偶婆娑,似水门庭一再过。说罢程文问知旧,朝衣未卸泪痕多。三峰一笑我无缘,樱笋香厨四月天。自是伤春工病累,年年容易误吴船。金爵觚棱往事哀,玉阳史笔亦蒿莱。孤亭落照衔荒埂,垂白门生掩袂来。三十华年使节遥,镜中鸾舞太无憀。春风词事俄周甲,红泪调铅剩未消。(清·吴昌绶《师郑举瓶社以四月二十七日为松禅先师作九十生辰招同人集江亭感此奉呈》)

●轶事
周天和四年四月二十七日,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陕西总管府,移齐河阳执事。自疆场卧鼓边,鄙收烽,义让之行未能。期月孔诚诲盗,即值苞藏。是以板载之师,须时而动。自安封域,非求拒防,虽复风尘,暂接旗鼓,无侵五将,即回双崤已。静始奉朝旨,获被移书令受,叛城使回军实,想彼边司已奉处分,既有此还,辄须领纳,未知何日可遣戍兵指附行人。迟能速执,盟且不渝,邻境相善顾瞻原野,幸甚。实多故移。(北周·庾信《移齐河阳执事文》)

王客者,失其名。及乡里,常携筇挈篮,引一斑犬往来邛僰间。以采药为事,多止于荒庙废寺中,虽雪霜风雨亦无所避。优游市肆,人或问修养之道,即默而不对。好事者多饮之,以酒积数年,形貌服饰未尝更易。天禧戊午岁春,自言游青城山,回时临邛宰师仲冉,颇好道。艺思见其人,即令召之与语,且曰:饮酒否。对曰:某有少药,君能服之,某亦饮酒。师侯受药。各饮数杯,款话移时,云:吾侪野人,心近云鹤。久居城市,颇思归乡,诚有奉托。辞出往故驿,路去。师侯饵药,渐觉轻安,专令人访之。至四月二十七日独携杖负笈,往临溪。路一里间,有寺曰国宁。遂于寺门下坐。行人问之曰:日将暮矣,于此久坐,何为。答曰:我有师在此。至暝,忽暴卒于门下。乡耆闻官权瘗于道左。至六月师侯闻之曰:曩所言,久别家山颇思归乡,斯之谓乎。遣吏赵秀往彼焚之,发其尸,颜貌如生,手足皆软,若熟寐焉。顷之,身下清泉涌出,浮尸而起,遂就沐浴之,乡村聚观。或以衣服敛之,兼及设酒馔而祭者,师侯曰:吾闻仙人不,死脱有死者乃尸解也。此人真解化乎。身虽委蜕,神未遐逝,自辍俸以瘗之,且旌异人也。前所言,有师在此其是之谓乎。休复常读,登真隐诀谓仙道,有升天蹑云者,游行五岳者,服饵不死者,尸解而仙者,忽有暂游太阴,自有太乙守尸。三魂营骨,七魄卫肉,胎灵录气,虽以铁石牢固藏闭,终至炼形数满当。自擘石飞空。而仙者,夫得道之士入。火不烁,入水不濡蹑,空如履实触实,如蹈虚,虽九地之厚,巨海之广八极之远,万方之大应倏欻而至,何所拘滞耶。所以然者形与道合,道无不在,毫芒之细,万物之众道,皆有之。今备录者,与王客张本也。(《茅亭客话》)

读书学典:《论语.子罕》9.12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病:疾甚曰病。
▲使门人为臣:让门人为孔子做家臣负责治丧。臣,指家臣。门人,即孔子门人。李炳南:“大夫有家臣,治丧时,行臣礼。”朱子:“夫子时已去位,无家臣。子路欲以家臣治其丧,其意实尊圣人,而未知所以尊也。”郑康成:“大夫退,葬以士礼;致仕,以大夫礼葬。”
▲病间:病少差。皇侃曰:“少差曰间,谓少差为间者,若病不差,则病病相续无间断也;若少差,则病势断绝有间隙也。”病情减轻。间(jiàn),空隙,引申为有时间距离,再引申为疾病稍愈。朱子做“病闲”,少差也。
▲久矣哉,由之行诈也:孔子病重时不知,病差了才知,于是责子路行诈。孔安国:“少差曰间。言子路久有是心,非今日也。”皇侃曰:“夫立臣事大,非卒可定。汝今立之,是知有其心已久故也。”诈,伪也,欺也。考士丧礼,虽有夏祝、商祝、御者、彻者、摈者、奠者之属,皆暂时司其事者,谓之有司,本不为臣,今用大夫礼,是伪有臣也。
▲无臣而为有臣:孔子已经不是大夫,不当有家臣。朱子:“病时不知,既差乃知其事,故言我之不当有家臣,人皆知之,不可欺也。而为有臣,则是欺天而已。人而欺天,莫大之罪。引以自归,其责子路深矣。”
▲无宁:宁可。
▲二三子:你们,指孔门弟子。钱穆:“孔子谓我与其有家臣治丧,岂不更愿由门弟子治此丧事?”
▲大葬:君臣礼葬,此处指大夫之礼。《正义》:“大夫称君者,对臣言之。”钱穆:“在大夫与庶人之间有士,礼之及于士,其事皆由孔门设教始。今孔子若病而卒,在当时实亦无礼可循,无丧可治。子路心尊孔子,谓不宜临丧无礼,乃欲以大夫礼治孔子之丧,而不知其不可。”陈士元根据《周礼》认为:“盖自卿大夫以上,谓之大丧,则其葬亦谓之大葬。”
▲死于道路:指弃于道路而不葬。孔子自信不会“死于道路”。

■现代翻译:孔子病得很重,子路让门人充当夫子的家臣来预备丧事。后来孔子的病情缓和了,说:“好长时间了,由用这种诈伪的方法啊!我没有家臣,却装作有家臣。我这是欺骗谁呢?难道要欺骗上天吗?而且我与其死在家臣的手里,不是还不如死在你们的手里吗?况且我即便不能用大夫礼葬,难道我就死在道路上没人埋葬吗?”

●三国魏何晏等《论语集解》:苞氏曰:疾甚曰病也。郑玄曰:孔子尝为大夫,故子路欲使弟子行其臣之礼也。孔安国曰:病小差曰间也。言子路久有是心,非唯今日也。马融曰:无宁,宁也;二三子,门人也。就使我有臣而死其手,我宁死弟子手乎也!孔安国曰:君臣礼葬也。马融曰:就使我不得以君臣之礼葬,有二三子在,我宁当忧弃於道路乎?

●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孔子病甚也。子路以孔子圣人,宜为人君,且尝为大夫,大夫亦有家臣,今疾病,恐忽终亡,故使弟子行臣礼也。(故江熙曰:“子路以圣人君道足,宜有臣,犹祷上下神祇也。”)当孔子病困时,不觉子路为立臣,至于少差,乃觉而叹子路行诈也。言子路有此行诈之心,非复一日。我实无臣,今汝诈立之,持此诈欲欺谁乎?天下人皆知我无臣,则人不可欺;今日立之,此政是远欲欺天。设使与我死于臣手,则我宁死弟子手也。(臣礼就养有方,有方则隔;弟子无方,无方则亲也。)若纵不得君臣礼葬,有二三子在,我岂复被弃掷于道路乎?言亦必得葬也。

●宋刑昺《论语注疏》:此章言孔子不欺也。“子疾病”,以孔子尝为鲁大夫,故子路欲使弟子行其家臣之礼,以夫子为大夫君也。当其疾甚时,子路以门人为臣,夫子不知。及病少差,知之,乃责之,言子路久有是诈欺之心,非今日也。我既去大夫,是无臣也。女使门人为臣,是无臣而为有臣。如此行诈,人盖知之,是人不可欺,故云吾谁欺。既人不可欺,乃欲远欺天乎?就使我有臣,且我等其死於臣之手,宁如死於其弟子之手乎?且就使我纵不得以君臣礼葬,有二三子在,我宁当忧弃於道路乎?言必不至死於道路也。

●宋陈祥道《论语全解》:夫子之死,门人欲葬以三代之礼,而君子不以为非礼。门人欲厚葬之者,义也;孔子不敢厚葬之,礼也。夫诈则不诚,欺则不忠,不诚则无以行己,不忠则无以事天。故于己言诈,于天言忠。

●宋朱熹《论语集注》:夫子时已去位,无家臣。子路欲以家臣治其丧,其意实尊圣人,而未知所以尊也。病时不知,既差乃知其事,故言我之不当有家臣,人皆知之,不可欺也。而为有臣,则是欺天而已。人而欺天,莫大之罪。引以自归,其责子路深矣。范氏曰:“曾子将死,起而易箦(zé,竹编床席。)。曰:‘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子路欲尊夫子,而不知无臣之不可为有臣,是以陷于行诈,罪至欺天。君子之于言动,虽微不可不谨。夫子深惩子路,所以警学者也。”杨氏曰:“非知至而意诚,则用智自私,不知行其所无事,往往自陷于行诈欺天而莫之知也。其子路之谓乎?”

●宋张栻《癸巳论语解》:子路,孔门之高弟而所见,若是之偏者,盖意有毫厘之差则流于欺诈而不自觉耳。故君子战兢自持,而每惧其或偏也。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郑注云:“大夫退死,葬以士礼,致仕,以大夫礼葬。”夫子去鲁是退,当以士礼葬。今子路用大夫之礼,故夫子责之。宋氏翔凤郑注辑本云:“按此为孔子未反鲁事,故有‘死于道路’之语。盖孔子自知必反鲁也。”此当是鲁以币召孔子,孔子将反鲁,适于道路中得疾也。“大葬”,谓鲁复用己,以大夫礼葬也。夫子言己虽未必复见用,以礼大葬,亦当得归鲁,不至死于道路。所以然者,以天未丧斯文,必将命以制作以教万世,故决不死于道路,亦兼明子路豫凶事为过计也。有臣死于臣手,礼也。夫子愿死于弟子手者,以弟子情益亲也。

●南怀瑾《论语别裁》:这是说孔子的修养。孔子说“吾谁欺?欺天乎?”他没有过分责备子路,反而是“引咎自责”的态度,觉得自己没有把子路教育好。

★此句是见圣人守礼以正也。儒家对于葬礼十分重视,尤其重视葬礼的等级规定。子路的做法违反了礼制,是一种严重的僭越。这对于把礼制看得比命还重的孔子来说,显然是不能接受的。如果真的按此,那只能让他蒙羞,故而,孔子才会对子路发出指责,并自责“吾谁欺?欺天乎?”刘宗周曰:“圣人致谨于死生之际,将些小错失看作天来大,又将门人罪过担在自家,何等严切,无非自策自厉也。贤人之学只是择善不精,才动便有过当处。”由前言之,见家臣之不当有;由后言之,见家臣之不必有。遵守礼制,庶乎理顺心安,而无逾越之失也。钱穆曰:“读此章者,当悟孔子当时言礼之真实分际所在,又当知孔子言礼,与其言仁言道所分别处。至于孔子之可尊,其所以为百世之圣者,在其创师道,不在其曾为大夫。” https://t.cn/RxRVHIh

《贤愚因缘经 卷一》(北魏沙门慧觉译、新译圆照法师)

摩诃萨埵以身施虎缘品第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乞食时到。着衣持钵。独将阿难。入城乞食。时有一老母。唯有二男。偷盗无度。财主捕得。便将诣王。平事案律。其罪应死。即付旃陀罗。将至杀处。
遥见世尊。母子三人。俱共向佛。叩头求哀。唯愿天尊。垂济苦厄。救我子命。诚心款笃。甚可怜愍。如来慈矜。即遣阿难。诣王请命。王闻佛教。即便放之。得脱此厄。感戴佛恩。欣踊无量。
寻诣佛所。头面礼足。合掌白言。蒙佛慈恩。得济余命。唯愿天尊。慈愍我等。听在道次。佛即可之。告曰。善来比丘。须发自堕。身所著衣。变成袈裟。敬心内发。志信益固。佛为说法。诸垢永尽。得阿罗汉道。其母闻法。得阿那含。
尔时阿难。目见此事。叹未曾有。赞说如来若干德行。又复呰嗟。母子三人。宿有何庆。值遇世尊。得免重罪。获涅槃安。一身之中。特蒙利益。何其快哉。佛告阿难。此三人者。非但今日蒙我得活。乃往过去。亦蒙我恩。而得济活。阿难白佛。不审世尊。过去世中。济活三人。其事云何。
佛告阿难。乃往久远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大国王。名曰摩诃罗檀囊。秦言大宝。典领小国。凡有五千。王有三子。其第一者。名摩诃富那宁。次名摩诃提婆。秦言大天。次名摩诃萨埵。此小子者。少小行慈。矜愍一切。犹如赤子。
尔时大王。与诸群臣夫人太子。出外游观。时王疲懈。小住休息。其王三子。共游林间。见有一虎适乳二子。饥饿逼切。欲还食之。
其王小子。语二兄曰。今此虎者。酸苦极理。羸瘦垂死。加复初乳。我观其志。欲自啖子。二兄答言。如汝所云。弟复问兄。此虎今者。当复何食。二兄报曰。若得新杀热血肉者。乃可其意。又复问曰。今颇有人。能办斯事救此生命。令得存不。二兄答言。是为难事。
时王小子。内自思惟。我于久远生死之中。捐身无数。唐舍躯命。或为贪欲。或为嗔恚。或为愚痴。未曾为法。今遭福田。此身何在。
设计已定。复共前行。前行未远。白二兄言。兄等且去。我有私缘。比尔随后。作是语已。疾从本径。至于虎所。投身虎前。饿虎口噤。不能得食。尔时太子。自取利木。刺身出血。虎得舐之。其口乃开。即啖身肉。
二兄待之经久不还。寻迹推觅。忆其先心。必能至彼。餧于饿虎。追到岸边。见摩诃萨埵死在虎前。虎已食之。血肉涂漫。自扑堕地。气绝而死。经于久时。乃还稣活。啼哭宛转。迷愦闷绝。而复还稣。
夫人眠睡梦有三鸽。共戏林野。鹰卒捉得其小者食。觉已惊怖。向王说之。我闻谚言。鸽子孙者也。今亡小鸽。我所爱儿。必有不祥。即时遣人。四出求觅。
未久之间。二儿已到。父母问言。我所爱子。今为所在。二儿哽噎。隔塞断绝。不能出声。经于久时。乃复出言。虎已食之。
父母闻此。躃地闷绝而无所觉。良久乃稣。即与二儿夫人婇女。驰奔至彼死尸之处。尔时饿虎。食肉已尽。唯有骸骨。狼藉在地。母扶其头。父捉其手。哀号闷绝。绝而复稣。如是经久时。
摩诃萨埵。命终之后。生兜率天。即自生念。我因何行。来受此报。天眼彻视。遍观五趣。见前死尸。故在山间。父母悲悼。缠绵痛毒。怜其愚惑。啼泣过甚。或能于此丧失身命。我今当往谏喻彼意。
即从天下。住于空中。种种言辞。解谏父母。父母仰问。汝是何神。愿见告示。天寻报曰。我是王子摩诃萨埵。我由舍身济虎饿乏。生兜率天。
大王当知。有法归无。生必有终。恶堕地狱。为善生天。生死常涂。今者何独没于忧愁烦恼之海。不自觉悟勤修众善。父母报言。汝行大慈。矜及一切。舍我取终。吾心念汝。荒塞寸绝。我苦难计。汝修大慈。那得如是。
于时天人。复以种种妙善偈句。报谢父母。父母于是小得惺悟。作七宝函盛骨着中。葬埋毕讫。于上起塔。天即化去王及大众。还自归宫。
佛告阿难。尔时大王。摩诃罗檀那者。岂异人乎。今我父王阅头檀是。时王夫人。我母摩诃摩耶是。尔时摩诃富那宁者。今弥勒是第二太子摩诃提婆者。今婆修蜜多罗是。尔时太子摩诃萨埵。岂异人乎。我身是也。
尔时虎母今此老母是。尔时二子。今二人是。我于久远。济其急厄危顿之命。令得安全。吾今成佛。亦济彼厄。令其永离生死大苦。尔时阿难一切众会。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白话文】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那时到了乞食的时候,世尊披上袈裟托起钵盂,只带着阿难进城乞食。当时有一个老母只有两个儿子,他们肆意偷盗,结果被物主抓住,于是将其扭送到国王那里。依据法律审定,他们被判处死罪,随即交付给旃陀罗,带到刑场。
远远望见世尊,母子三人一齐向佛磕头哀求,老母说道:“恳请天尊度济苦难,救救我儿子的性命。”诚心恳切,极为可怜。如来慈悯,立即派阿难到国王那里请求饶其性命。国王听从佛的指示立即放了他们。他们脱离这次危难后,对佛感恩戴德,无比欢喜激动。
随即来到佛前,以头礼佛足,合掌说道:“承蒙佛的慈恩,才得以保全我们的性命。恳请天尊慈悯我们,允许进入修道的行列。”佛立即答应,说道:“善来比丘!”于是须发自落,身上所穿的衣服变成袈裟。他们生起了由衷的恭敬心,志向和信心更加坚固。接着佛又宣说佛法,使他们的障垢彻底消除,证得阿罗汉果。母亲听法后证得阿那含果。
当时阿难亲眼目睹此事,感叹前所未有,称赞如来种种德行。又感慨地询问道:“他们母子三人往昔有什么善根,能够值遇世尊,免除重罪,获得涅槃的安乐呢?一生之中蒙受如此不寻常的利益,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佛告诉阿难:“这三个人不但今天靠我得以活命,在过去世中也曾蒙受我的恩惠而保全性命。”阿难对佛说:“不知世尊在过去世中救活他们三人的事情是怎样的呢?”
佛告诉阿难:“久远阿僧祇劫以前,此阎浮提有一位名叫摩诃罗檀那(汉语“大宝”)的大国王,统领五千小国。国王有三个儿子,长子名叫摩诃富那宁,次子名叫摩诃提婆(汉语“大天”),小儿子名叫摩诃萨埵。这个小儿子从小行为慈善,犹如赤子一般怜爱一切生命。
有一次大王和大臣们、夫人、太子出外游玩,国王有些疲倦,就停下来稍做休息。三个王子一起到林间玩耍。他们看见一只母虎正在给两只虎仔喂乳,母虎因饥饿逼迫,又打算吃掉两只虎仔。
小王子对两位兄长说:‘现在这只母老虎极为悲苦,瘦弱得快要死去,再加上刚给新生的虎仔喂过奶,我观察它的意思是想吃掉自己的孩子。’两位兄长答道:‘正如你说的那样。’小弟又问兄长:‘这只老虎现在还可以吃什么呢?’两兄长回答说:‘倘若能得到刚杀的温热血肉,才能合它的意。’小弟又问道:‘现在是否有人能做这件事,拯救它们的生命令存活下去呢?’两兄长答道:‘这是件很难办的事。’
这时小王子心中暗想:‘我在漫长的生死轮回中无数次抛弃身体,但都是白白地丧失身命。有的是因为贪欲,有的是因为嗔恚,有的是因为愚痴,没有一次是为了正法。今天有幸碰到福田,这个身体为何不能舍弃呢?’
打定主意,又同两兄长向前走,没走多远,对他们说:‘两位兄长且先走一步,我有点个人的事要办,随后就来。’说完这话,他赶紧从原路跑回老虎所在的地点,把自己的身体卧放到饿虎面前。而饿虎却虚弱得不能张嘴进食。这时太子便取来锋利的树枝刺破身体流出鲜血,饿虎舔了以后,口才能张开,随即吃太子身上的肉。
两位兄长等了好久也不见他回来,便根据他刚才的迹象进行推测,再想到他平日的善心,断定一定是跑回去以身喂饿虎了。二人追到岸边,只见摩诃萨埵死在老虎面前,虎已经将他吃掉,血肉满地。二人见此情景扑倒在地,气绝而昏了过去,经过很久才苏醒过来。醒后又哭泣不止,悲痛气绝,死去活来。
王后在睡梦中见到三只鸽子一起在林野间戏耍,突然最小的鸽子被老鹰捉住了。醒来后非常害怕,向国王说道:‘我听谚语说:鸽子象征子孙。现在梦见失去小鸽子,我最疼爱的孩子一定有不祥之事!’立即派人四处寻觅。
过了不久,两个儿子已经回来。父母问道:‘我们最疼爱的幼子现在哪里?’两个孩子哽噎着说不出话。过了好久才出声道:‘他被老虎吃掉了。’
父母听到这个噩耗,顿时仆倒在地,昏死过去,失去知觉。很久才苏醒过来。大王马上和二儿、夫人、宫女等奔至小儿死难的地方。这时饿虎已将身肉吃光,只剩下骸骨散乱于地。母亲捧着他的头,父亲抓着他的手,哀号昏厥,死去活来……如是经过了很长时间。
摩诃萨埵命终后转生在兜率天,他暗自想到:‘我因什么善行感受这种报应呢?’于是用天眼洞察世间,周遍观察五趣,看见自己前世尸骸仍在山间,父母悲伤怀念,痛苦不已。他担心父母因迷惑无知而过度哀哭,可能会丧失生命,自忖我现在应当前去开劝他们。’
于是就从天而降,停在半空中,以种种话语劝解父母。父母仰头问道:‘希望告诉我们你是哪位天神?’天人随即答道:‘我就是摩诃萨埵王子。我因为舍身救饿虎,已转生兜率天了。
王应当知晓:存在的法归于空无,生必有死,做恶堕入地狱,行善生于天界,生与死都是自然规律。如今何必沉溺在忧愁烦恼海中而不觉悟勤修众善呢?’父母答道:‘你修大慈心怜爱一切生命,舍弃我们而选择牺牲。可我们却因想念你而昏绝心碎,痛苦无比。你怎么能这样来修大慈大悲呢?’
此时天人又用种种善妙辞句答谢父母。父母于是略微有些醒悟,便做成七宝盒子,将骨骸装到里面,埋葬后在上面建塔。天人这才离去,国王和眷属们也返回王宫。”
佛告诉阿难:“当时的摩诃罗檀那大王,并非别人,正是我现在的父王阅头檀;当时的王后,就是我现在的母亲摩诃摩耶;当时的大太子摩诃富那宁,就是现在的弥勒菩萨;第二太子摩诃提婆,就是现在的婆修蜜多罗;当时的小太子摩诃萨埵,也不是别人,就是我自身啊!
当时的母虎,就是现在这个老母亲;当时的两个虎仔,就是如今她这两个儿子。我在很久以前,就曾救济他们处于危急难困的生命,使其得到安全。现在我成就佛果,同样解救他们的危难,并使其永远摆脱生死大苦。”当时阿难和在场大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还有,我觉得我今年真的有点小桃花运呢,也可能我的那些直觉只是我的臆想吧,哈哈哈哈~无所谓啦,反正有井哥就够了。”“……我一直在等你来做我女朋友”沃德玛今井情商真
  • ”所以,若你懂男人的内心需求的话,你就会懂得在他面前示弱,给他面子,这样他才不会因为男人最起码的尊严得不到实现而对你产生反感,甚至感情上的出轨。但他怕是忘了,你
  • 还是刷快乐哈哈哈[二哈][二哈][二哈] 想问一句有微博不帮忙刷评不哈哈[允悲][允悲] 玩球了[打脸]我好像朋友圈忘了屏蔽他了[打脸][打脸] 还问我追现场…
  • 【Recap】2019.7.14 DET 1-4 KC 今儿是先发赢比赛,Keller先发104球就投完8局只被打4安掉1分,7K没有保送,24个出局一半都
  • #恒大养生谷# 这套案例呢最让我心动的是客厅的设计。收下这份官方版本的垃圾分类投放指南,读懂什么才是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图源网络)#不可辜负
  • 』※沃倫.巴菲特曾經也談過,自己認為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是~跟什麼人結婚?如果,選一個合適的人是憑感覺或靠運氣,那您人生的風險很大喔!
  • 人人都有撼动宇宙的力量心眼儿小,没有自信,不敢想也不会去想:我有撼动宇宙的力量,我也能成佛度脱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这样的人永远也发不起来菩提心。不发菩提心,为人
  • [心]6.16日20:00-22:00,来妙洁家居京东自营旗舰店跟妙妙进入直播间,看红人小姐姐的购物清单里都有啥,一起来剁手吧!别人家的精致女孩把生活过成了一首
  • 白宇这个人还是挺不忘初心的,他之所以能加入壹心,不仅有文章、马伊琍的牵线,壹心的一位高层对白宇也算有知遇之恩,因此即使这个公司没能让其在事业上走的更远,反而一天
  • 嘿女孩今天你又长大了一岁生日快乐呀不为往事扰余生只愿笑要努力 要长大 要不负众望变瘦 变美 变好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念过去如此安好做最好的自己少矫情多做事
  • 为了全面振兴欧洲,这位铁娘子做出了最关键的决定,把德国的战略重心放在欧盟建设和中国的合作上,并坚决反对川普的“霸权主义”要坚定的加强中德合作。为了全面振兴欧
  • (《特别呈现》 20170306 航拍中国 第一季 第四集 陕西) #扫黑除恶陇南在行动##扫黑除恶进行时# 7月8日10时许,西和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接到西和县公
  • #土申君的读书笔记# 《恋爱的贡多拉》[日]东野圭吾现代出版社很久之前看的一本书,今天翻相册看到了这张关系图谱,当时的情景突然又涌上心头,记得当时看完第一感觉
  • 很喜欢喜舍的前院,做成了枯山水,扫地、耙沙是修行的“道场”细沙碎石和表面的纹路代表山川河流,杭州的四季都在这里一一显现。二楼的房间可以看绵延的茶山、村庄的炊烟、
  • 净空法师法语:念了半年、一年,眼前的果报都得到 #净空老法师# 慈云灌顶法师说得好,一切众生造作极重的恶业,什么样的经、什么样的修行方法,都没有办法灭他的罪、
  • 走马可波罗计划不需要提供艺考成绩,所以是否参加过艺术联考就不重要了。[来]  艺术生也可以走马可波罗计划,高考成绩达到400分以上就可以申请(满分750分的情
  • #lo娘de口袋衣橱# #每周一橱# 19-26(2019.07.01-2019.07.13) ღ目标是提供全面而又简洁的上新汇总[给你小心心][给你小心心]
  • #渡边圭祐[超话]# スペシャル #シュンダン 02 #渡邊圭祐   いま最も「旬な男性=シュンダン」の素顔に迫る連載の第2弾は俳優の渡邊圭祐さんが登場!
  • 他好像一直就是这样,所以他是我最爱的屁屁,所以他一直以来都能包容我的负面情绪然后以我能接受的方式跟我好好说话,所以我知道他说的话从来都没有假。我的十八岁没有轰轰
  • 不选SUV的话,这几款40万左右的豪华轿车,舒适性面子都不在话下其实40万左右预算的家用轿车选择空间还是蛮大的,这个预算对于很多B级车来说自然不在话下,即使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