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辰八字”被人知晓,真的会有很大风险吗?
民间至今,一直流传着不少关于“生辰八字”的不实之说。 比如:命盘不能轻易开启,命会越算越薄。 再比如:有人能用“生辰八字”施邪整蛊,把命中的好东西据为己有;或者利用你的“生辰八字”作法害人。 故而自己的“生辰八字”,不能轻易示人。

首先,命不会越算越薄。 八字是什么呢? 其实,它并不神秘,只不过是一组时空代码;或者说,是具有空间意义的,用干支符合来表达的时间代码。 “生辰八字”,加上岁运,一共十二个字,它们所代表的是,某个时间段,天体与地球的位置和运动状态;以及由它们赋予的五行能量旺衰与能量模式。

因而,分析你出生时,这种天赋的能量模式、阴阳属性、五行生克方式,及其力量变化规律,就能预测,作为个体的人生,自身特定的能量执行轨迹,以及在客体能量作用下的应变方式。 这中间,只是饱含了,建立模型,以及信息提取的过程。 这个过程,其本身是不会被篡改,或者能够篡改的;更不会对人生“命运”,产生损益的作用。

这个过程,有点类似于天气预报。 预测天气,也是在对气候,气象等现象,通过信息收集、整理与提取,如大气层的压力,温度,湿度等资料,再建立模型,集中大量的资料后处理分析输出结果。 这个过程本身,是不会改变天气的结果的,该下雨下雨,该刮风刮风,和预测这个行动没有任何因果关系;有的只是认识偏差,或者资料不够,或者方法错误等问题。

大家知道,旧时的算命摊,往往会写着“指引迷途君子,点拔久困英雄”;又说“相不看不发,命不算不旺”。 这就说明,人有疑难之时,还是需要找高人算算命,卜卜卦,指点指点,以释疑解惑,求得好的转机,根本无须担心命会越算越薄。 当然了,有一个前题,那就是要找真正懂易理的,会算的人。 若是遇到“江湖骗子”,那就真不好说。

至于为什么会有“命越算越薄”的说法呢? 一方面,可能是来源于一些不靠谱的算命先生,他们粗略掌握了一些算命知识,但是技艺不精,但是害怕久了被揭穿。 于是,就希望别人找他算过之后,不要再找别人算。 从另一个方面讲,这种说法也不是全无道理。 这与人的心理状态有极大的关系。 比如:你去批八字,又不认真去听取预测师的分析和建议;你去摇卦,又不按照预测师传授的方法,专心摇卦;或者有事、没事却去算着玩玩,顺耳的话,就乐意听;不顺耳的话,就反复去测算,那怎么能测得准呢?

算命是用来解决人生疑惑的,如果自己“六神”无主,丧失了自在与慧明,又不去行动起来解决问题,那就不如不算;再算,就可能“命越算越薄”了。 因此,我们应以真诚、慎重、谦恭的态度来对待算命;同时,自己要对自己命运负起责任,明智的心智决不可少。 唯此,才能天遂人心愿,达到知命改命的目的。

至于利用“生辰八字”施法为害,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但是几率非常小。 一则很难,需要很深的道行与修为;二则,任何人这样做,定然会付出惨痛的代价与报应。 试想,假如你与人家,没有深仇大恨,谁会做这样的尝试? 同时,一个道行真的很深、修为真的高超的人,会去作这种尝试吗?

就算有人敢于尝试,也需要太多太多条件。 包括:你的姓名、性别、出生地、生辰八字等等;还需要和本人接触的特定的介质。 好比给你调理命运的时候,需要你自己佩戴某某饰品什么的,是一样的。 如果,只用“生辰八字”就可以进行如此灵验的操作,那许多名人的八字都是公开的,那他们不是早就被别人控制了吗? 并且,大凡是大师级的命学家,都敢于把自己的八字公开,并写在自己的著述中。 例如:民国命理大家徐乐吾、任铁焦、韦千里、袁树珊等就是如此。

总之,别人知晓自己的“生辰八字”,不会对命运发展,产生多大的风险;即使预测命运本身,也是如此。 有的只是,自己如何端正心态,如何“正命”与“正信”而已。
属相只是年柱大运,不可一概而论,如需详批,请加V:xj75227(详批付费哦)
#周易命理生辰八字##十二星座##好运[超话]##情感[超话]#

五台山善住寺(龍王廟)文殊讲堂:一起学《坛经》:般若品(六)​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般若品·第二卷(第六段)  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与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真正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自己是一本无字天书  修多罗是印度音,就是“经”的意思。六祖这里说一切的佛经,不论大乘小乘,不论在十二种体裁的经中怎样说,都是因为有了众生,才可能建立起来的;如果没有了众生,那么一切万法都失去了作用,何况佛法。因为有了不同根器的众生,佛才分别说了十二门的法。为什么“智慧性方能建立呢”?一是佛能说,二是众生能听懂——因为众生本具佛性智慧嘛,不然,佛说这些法有什么意义呢?古今一切万法,都是来自人的认识,都是人与环境的矛盾的产物。如果没有人的认识,哪里去找这些法呢?三是因为人世间的众生有那么多的烦恼,陷在生老病死之中不得解脱,佛才相应地说了那么多的法。有一个烦恼,就有一个相应的法,两者是相依互存的,关系是可以转变的。烦恼可以转为菩提,愚人可以转为智者,凡夫可以转为佛。六祖巴不得所有的人都能认识到自己本来就是佛,所以一再把话挑明:“不悟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以自心顿见真如本性。”
  老修行中常有这么一句话:自己就是一本无字的天书,里面什么法都有。但一般人不知道翻自己这本书,老是在外面求秘方、求口诀、求密传。六祖在这里处处强调这点。“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自心内有知识自悟”,所以,一定要认识自己就是一本天书,要在自己身上用功夫。有的人读经读迂了。看到六祖说:“不悟佛是众生”就火冒三丈,佛还会迷吗?还会不悟吗?当然佛是不可能迷的,六祖这里用的是反语,让众生增强信心,从而强调了“自性”、“自悟”这一关键问题,把话也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但真正要众生悟入也不是容易的,你说祖师们急不急呢?唐代道吾禅师看见老师药山禅师接引两个师弟,其中一个师弟老是上不了手,回答不出,道吾在一旁急得把自己的手指都咬烂了,他在想,这么简单明白的事,你为什么还不能懂呢?你为什么不能在心中顿见真如本性呢?你就是真如,为什么不能直下便是呢?
  这里要谈一谈善知识的作用。六祖说:“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这里五祖是善知识,对六祖的大悟起到了重要的帮助。六祖悟后又干什么呢?是不是到山里去了,到净土里去享福呢?不,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还没有得度,怎么能不管呢?悟后的六祖又成了众生的善知识。要知道,大道无私,佛法无私,里面是没有什么秘密而言的。佛法是众生的法。没有众生,哪来的佛法?不度众生,就不是佛法。所以对世间的事,要积极去做,要多为众生着想。有的人关在家中修“报化”,不知为众生做事才是你修报身,化身的根本道场,自私自利的那个心,怎么修得来报化呢?六祖确实是明眼人,他处处为众生着想。对上根的人,六祖希望他们“各自观心,自见本性”,对下根的人,不能自悟的人,六祖希望他们“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所以,一般人能找得到“解最上乘法”的善知识依止,是有大福份的。佛教中常说:“人生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嘛,那解最上乘法者就更难遇到了。“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只有善知识才能帮助你把自己本来具有的菩提心发动出来。
  这里再强调一下自己的这本无字天书。六祖说:“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六祖这里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佛都可以从自己这部天书中产生出来啊!可惜一般人不能明白这个道理。但如果遇到了大善知识的开示,便能自见。大家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求道的心,求解脱的心,是否迫切而坚决呢?道不远人,而人自远之。我想,如果求道的心迫切,并持之以恒,那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必定会有花开见佛的日子,乃至“一悟即至佛地”。
  有人说只有上根利器的人、大知识分子才能学禅宗,下根的人就不能学。其实这是外行话,禅宗是三根普摄,对文化低的人更为适宜。你想,佛教中的其它宗派,如中观、唯识不知要读多少年的书才入得进去。玄奘大师在印度十六年,一部《瑜咖师地论》就学了整整三年。后来回到长安,介绍“一本十一论”,一本就是《瑜伽师地论》,因为其中的内容太多了,到了后来就有十一种“论”来帮助理解《瑜伽师地论》。要把这十一部论看完,就是大学者们,没有几年的时间,通看一遍都困难。再说《般若经》就有六百多卷,玄奘大师翻译完毕后累得要命,说:“唉!我终于把这部经译完了;这部经大概与东方人有缘,总算没有业障,还一口气把文翻译完了。”六百卷,通看一遍要多少年啊!所以中观、唯识才是上根利器之人搞的,他们聪明,记忆力又好,没有文化的人对这些哪里谈得上学呢?禅宗内没有别的,只有一部经,就是你自己,你认得你自己就了事了。这么直截了当,这么简便易行,与有无文化毫无关系。
  再说一下“无念”。一些修行的人不懂六祖这个“无念”的真意,很久以来,都以为般若三昧就是无念——就是没有任何念头。这种说法误人不浅,禅宗后来的衰微,也与这个错误的理解有关,所以有必要再次申说一下。其实六祖在《坛经》中涉及到“无念”的几个地方都是解释明白的。不知那些人为什么产生那样的误解。我认为,这是因为后人把“无念”两字执着了,不结合佛法作彻底的研究,认为只这两个字就够了,佛法也可以不讲了,祖师们的开示也不必听了;一说用功,就是什么都不要想,因为一想就“有念”嘛。于是经也不看,论也不看,戒律也不管,参话头也只参一个,等等等等。总之无事可作,无事可言,好事、坏事做不做都一样。这就把一个好端端学佛的人,变成了一个对社会毫无用处的废物,头脑也越来越简单。他们认为,因为“无念”嘛,就是要扫除一切思想内容。须知这种“无念”决不是六祖大师强调的那个“无念”。当然,在特定的条件下,不思不想对身心的调节也还是有益处的,如一些工作劳累下来,练练气功,扫除杂念,使自己的精神和身体放松,得到较好的休息和恢复是可以的。如果认为这就是道,就什么都可以不干了,什么都不想了,成年累月在那儿空坐,那就大错了。
  “念”在佛法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记忆,即以不忘失为性;二是指系念,即把某件事情放在心上。两者相近而不同,都是精神和思想的重要功能,没有这个功能,思想就没有积累和创造。修行的人,非但要用这个功能,还应把它锻炼得更加有用才行。所以,无念若理解为不思、不想、不忆、不系念,那就危险了。
  但六祖大师这里的无念的真解是什么呢?就是六祖紧接着说的“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用即偏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其己灵不昧,神用无滞的感知能动;二是不染不著,不受拘系,超然于相对的自在。也是我们上面谈到的,是清净常流的一念,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一念。若在修行上达到了这种火候,当然就会“万法尽通”,“见诸佛境界”乃“至佛地位”。大家在修行中,一定要注意里面的尺度。阿弥陀佛

《楞严经》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第二十段)
【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于狮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
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即时阿难,与诸大众,默然自失!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有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
这时世尊为了让阿难和众生都能进入“无生法忍”而见自“本心”。“无生法忍”指的是不见一法生、不见一法灭,人法俱空,识心自在的一种证境,这种证境称为见性,即见到了自己的“本心”、见到了自己的法身,已是初地菩萨境界,决定能成佛了。
如来在狮子座上摩阿难头顶说:如来常说的一切“诸法”,包括你说的那个能想能推理的“心”,其实都是“唯心所现”,也就是“真心”的显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这里说的“诸法”,是指世出世间一切法。说的是佛灭度后,弥勒菩萨愍念众生邪见增盛,难入正法,于是从兜率天来到人间,现身于中印度阿逾陀国,为当时一位名无著的菩萨说《瑜伽师地论》,统收万法,将万法概括为六百六十法,摄一切名理殆尽。此论文共有五分,即:一、本地分;二、摄抉择分;三、摄释分;四、摄异门分;五、摄事分。此为“唯识学”除《解深密经》外最重要的圣典。后天亲菩萨因为见《瑜伽师地论》文字繁多,即于此论之“本地分”中,略录百法名数写成《百法明门》,使万法宗要归于指掌之中,以方便后学。
百法将一切诸法归纳为五大类、即:一、心法:心法是将八个识心归纳为八种,以心王阿赖耶识统领万法。二、心所有法:心所有法有五十一种,这五十一种都是妄心。三、色法:色法有十一种,统摄整个物质世界和一切生命现象。四、心不相应行法:心不相应行法有二十四种,这二十四种与心王不相应,虽然可以修到四空天,但不能证菩提。五、无为法:无为法有六种,这六种修的是世间定和出世间定。这五大类合计为百法,概括了一切法,是名“诸法”。
那么,以上说的“因果”又是什么意思呢?“因果”作论,也称因果定律或因果法则,是指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一个原因和结果。一种事物产生的原因,必定是另一种事物发展的结果;一种事物发展的结果,又必定是另一种事物产生的原因。原因和结果是不断循环,互为因果,永无休止的。
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无论哪一方面的成功或失败都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一定因果关系的必然。即每件事情的发生都有某个理由,每个结果都有特定的原因。这个法则非常深奥且具极大影响力,以致世人将其称之为人类命运的“铁律”。
这个铁律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什么样的因、就得到什么样的果。”佛教认为:因果是由身体行为、语言行为、思想行为,这三大行为所造作的善恶诸业所形成,形成善恶二报;三大行为是“因”、善恶二报是“果”。善恶又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如在恶报中修善,坏事就可以变成好事,恶报即可转为善报。这些所谓的因果,看似真实,但在自性中都是虚幻的,都是生灭法。
那么“世界”又是怎么回事呢?“世”指时间的迁流,即: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共三世。“界”指空间的划分,即: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共十方。“世界”是由时间和空间所组成,以须弥山为中心,加上围绕其四方之九山八海、四洲即“四天下”及一个太阳,一个月亮,再加六欲诸天、初禅三天,为一“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再加初禅三天和二禅三天,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再加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再加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诸天、为一“大千世界”。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小千世界中的一个小世界。
经文中说的“微尘”又是什么意思呢?据《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六中说:“应知极微是细色,不可断截破坏贯穿、不可取捨乘履摶掣,非长非短、非方非圆、非正不正、非高非下,无有细分,不可分析、不可覩见、不可听闻、不可齅尝、不可摩触。故説极微是最细色,此七极微,成一微尘。是眼识所取色中最微细者,是肉眼难以看见的,常用以指极细小的尘埃;又常比喻卑微,微不足道;佛经中又常比喻数量之多不可计算。
佛对阿难说:以上所说的一切诸法、因果、世界、微尘,都是真心的功能作用所结成的物体和法相,他们的关系是主人和客人的关系,“心”是常住的主人,万事万物为生灭去来的客人。
各方世界的一切所有,如小草细叶、一缕阳光、一个结节,究其根本,都有其体性,就是虚空,也有个外貌名相,更何况清净无染的妙明真心,及自性所含的一切妄心,怎么会没有其体呢?你阿难如认分别觉观,能了知一切的“心”,定为自己的“心”,也没有错,但这个“心”就应离一切“色、声、香、味、触、法”等诸多的尘相和事物,远离一切尘相后的“心”才是你真实的“全心体性”。
如你阿难现在听我说法的声音,心里就起分别,只要有这个分别心,即使你灭了一切“见”(看见)、“闻”(听闻)、“觉”(感觉)、“知”(知觉、知道)、仍然是内守幽闲,仍然是“法尘”分别影事中清净的一面而已,这清净的一面并非真心。
此处说的“法尘”是指“色、声、香、味、触、法”此六尘之一、是六识心的另分。是意根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这五根所缘的境界,分别好丑,而起善恶诸法,善恶诸法成为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这五尘落谢的影子,成为记忆,记忆中的往事称为影事,是法尘的作用。幽闲是记忆中相对的空白处,但并没有离开法尘,如禅修打坐时,觉得很空、很清净,但只要有这个感觉在,就是内守幽闲,这个幽闲也只是妄心的作用而不是真心。
佛对阿难说:我没有责备你执“非心为心”,但你应该用这个“心”仔细揣摩,使这个“心”远离一切尘缘境相,认识能离“分别心”的体性,知道能离这个有“分别心”的“知”,它知道你在起分别,但它却没有在一切分别中,这个“知”的体性才是“真心”。
如果你认为这个能分别尘境的体性,在离开六尘外相后就不存在了,那么你认识的这个“心”,就只是那个法尘分别影事,而不是“真心”了。六尘境相不是常住,在生住异灭中变化无常,若变灭时,没有认识清楚的这个“心”即同“龟毛兔角”一样,就如乌龟本来无毛、兔子本来无角,“心”也就变成本来就没有了,如果就此而认为自己是“无心”了,你的法身也就等同于断灭,那么,谁来修无生法忍呢?这时阿难和大众都“默然自失”。“默然”:是无语可说、“自失”意为失去了对真理的认识。
佛告诉阿难说:世间一切诸多的修行人,虽然能成就“九次第定”。“九次第定”是在修成四禅八定后进入的一种定,排在八定之后,故名九次第定,又名“灭尽定”。此定灭了一切见、闻、觉、知,灭了前六识,故名灭尽定,得此定已出离三界,超越生死,可证阿罗汉果。
佛说:“心”的问题如果没有认识清楚,仍然不能断灭一切烦恼,就不能成就阿罗汉果,这都是将“妄心”执为“真心”的结果,所以你阿难虽然博学多闻,仍然不能证得圣果,就是没有把“真心”认清。佛在这一段里已讲明了什么是“心”和“心”在那里,应认真体悟,当下即可明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三)中国通号提供的权益支持优秀参赛项目将入选中国通号生态伙伴计划和中关村轨道交通项目库,享受如下权益支持:1、中国通号生态伙伴计划(1)可借助中国通号平台与资
  • 你不知道今天你的突然出现让我有多开心,起初,你骂什么我都在笑。直到后来,最后的最后还是说到钱!从那一刻起。我真的看清一个人了……谢谢你的绝情,我终于可以放下了!
  • #Upkurama[超话]# ·‮白 ‬‎晶手串白晶‮磁的‬‎场‮率频‬‎能够辅增‮任强‬‎何水晶的能量,‮高提‬‎行动力的同时‮我让‬‎们从潜意识里面认知‮
  • 就是智慧可能就会更圆满一些,比如说你现在你花钱的智慧就不行,你的很多观念还不是修行人的心性,比如说你就认为你自己就应该吃好的,用好的,这其实它是一种世俗人的攀比
  • 但到了90年代,日本立即陷入“平成不况”经济停止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转眼间生活水平又落到美国之下。 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人均所得超过了美国,随后以坚挺的日
  • iOS企业签名唯一不好的一点就是经常掉签,iOS企业签名如果能够及时补签的话也不会有什么影响,iOS企业签名所以大家一定要找正规的签名商去合作。书摘只有高中的时
  • 因此,生殖疾病与心血管病、消化疾病是一样的,都要提高防治意识,而提高民众的男性健康素养,就需要专家“深入浅出”用丰富的知识和老百姓生活中的语言把它讲出来。一些年
  • 关注国货 蜂花檀香皂香气袭人 历经89年,蜂花檀香皂不仅配方始终没有变过,甚至连包装都没有改过——60多种香料秘制,7道不同的包装材料。 被原汁原味传承的还
  • 孩子发烧家长着急,不做点什么就好像不是亲妈似的,物理降温是家长们面对发烧最常用的方法,希望以此帮助孩子减少发烧带来的不适,而这个不科学的应对方法早已被证实无效。
  • “考虑到目前美国是全球新冠检测增量最为庞大的市场,建议投资者关注有公开表明过具备Omicron(奥密克戎)检测能力、出口能力强,特别是具备北美地区销售资质的核心
  •    三、中债登、中证登对境内托管的政府债券应按照实名管理的要求设置、维护政府债券托管账户,政府债券托管账户所载明的余额是确立政府债券持有人拥有政府债券数额的法
  • #微博贴纸#每个弟子缘分不同业力不同经历不同所要考验的并且承受的不同但是一定不能忘记自己初心生而为人很多事迫不得已,就算是迫不得已也不可以做一些违背了初心的事情
  • [心]【无恙情感,让爱无恙】[心]⚠IT男速快三天挽回女友案例⚠ 委托人是IT男,跟女朋友是异地恋,三天前主动找到我们挽回女友,跟女友谈了三个月,因为自己的缺
  • TOP12:双子座(双子最害怕的就是担责任伤害到自己,没法两肋插刀)TOP11:巨蟹座(巨蟹主要是胆子小,不惹无端的麻烦)TOP10:处女座(原则范围内的事会帮
  • 以前的同人真得很有意思,不管是风格还是吐槽,作者们不仅能保持不ooc,还能把人物写得很吸引人!说起来我喜欢坂田银时还是因为看了鱼幺的女大学生!
  • #朱一龙[超话]# #朱一龙温柔的力量[超话]# 昨天,小站的笔墨传递活动已经开始进行啦[给你小心心]安徽的包包们在快乐面基的同时,也纷纷在手帐上写下了喜欢朱老
  • ”蓝湛:“给你,都给你”魏婴: 蓝湛,总之,你不欠我什么蓝湛: 我并未觉得欠你,理应如此魏婴:“没想到,还能活着”蓝湛:“那日见你坠落山谷,江澄坚持要到悬
  • #TWICE[超话]##林娜琏0624 IM NAYEON# 220530 o2nd_official ig更新多贤相关22SS WE line with 트와
  • 2022年3月29日姚明顺嚣张的当着国欢镇派出所3个民警的面辱骂威胁说要杀死我母亲,这是姚明顺第2次说要杀人,政府明日张胆维护,国欢镇镇长陈志强本人找过几次人品
  • 《我的天才女友》第三季看完了,翻了一下豆瓣短评,都是骂埃琳娜抛弃家庭和海王在一起的,但我跟他们意见不一致的是,埃琳娜一直活在莉娜的影子下,别人的眼光中,从来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