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献的“夏”与《史记》的“夏”真的相同吗?】
《夏本纪》以大禹开篇,并称大禹在舜崩三年后“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1]《史记》的这一说法成为当今学者理解夏王朝世系及其时空位置的基础。徐兴海先生指出:

司马迁之前文献记载的中国不是按照朝代的,如《尚书》、《左传》以帝王为线索,如《国语》以国别记述事件,而朝代的概念自《夏本纪》开始,标志着关于中国历史记述的新体例、新篇章,这是司马迁独立思考的新成果。[2]

那么,司马迁这种“独立思考的新成果”是否符合先秦人的观念呢?在《清华简〈楚居〉横空出世,〈史记〉三代框架成疑》这篇文章中,笔者谈到清华简《楚居》、郭店简《穷达以时》以及《帝系》反映出来的历史观念是“夏商并行”。现在,我们进一步来看看《尚书》、《墨子》、《竹书纪年》等先秦文献所理解的“夏”又是否与《史记》一书相符合。

一、《尚书》与《史记》之“夏”的年代学差异
从被先秦文献大量引用的《尚书》来看,被后人称为《虞书》或《唐虞书》的篇章大多被先秦人称为《夏书》。比如,今传本《尧典》本为伏生所传《尚书》二十八篇之一,后被离析为《尧典》和《舜典》两篇。《尧典》的名称,在早期文献引用时并不稳定,如《孟子·万章上》称作《尧典》,《左传·文公十八年》称作《虞书》,《礼记·大学》称为《帝典》,而更多的文献在引用时则称《夏书》。如《左传·昭公十四年》:

(1)《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

这条材料可以对应今本《尧典》中皋陶的“作士,五刑有服”。又比如《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2)《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这条材料在今本《尧典》中作:“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由此可见,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观念中,《尧典》被相当部分人视为夏代作品,而不是“五帝”时期作品。《左传》还引用了大量《夏书》佚文。比如:

(3)《夏书》曰:“皋陶迈种德,德乃降。”(《左传·庄公八年》引)

(4)《夏书》曰:“地平天成。”(《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引)

(5)《夏书》曰:“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勿使坏。”(《左传·文公七年》引)

(6)《夏书》曰:“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引)

(7)《夏书》曰:“念兹在兹。”(《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引)

(8)《夏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引)

(9)《夏书》曰:“惟彼陶唐,帅彼天常。有此冀方,今失其行。乱其纪纳,乃灭而亡。”又曰:“允出兹在兹,由己率常可矣。”(《左传·哀公六年》引)

(10)《夏书》曰:“官占,唯能蔽志,昆命于元龟。”(《左传·哀公六年》引)

以上各条,除第九条的“惟彼陶唐”部分见于古文《尚书》的《胤征》,其他全部见于古文《大禹谟》。此外,古文《大禹谟》中还有几条材料曾被其他先秦文献中所引用,我们也列之如下:

(11)《夏书》有之曰:“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无与守邦。”(《国语·周语上》)

(12)且不唯《泰誓》为然,虽《禹誓》即亦犹是也。禹曰:“济济有从,咸听朕言:非惟小子,敢行称乱。蠢兹有苗,用天之罚。若予既率尔群对诸群,以征有苗。”(《墨子·兼爱下》)

(13)《书》曰:“洚水警余。”(《孟子·滕文公下》)

(14)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孟子·万章上》)

(15)《书》曰:“祗载见瞽瞍,夔夔斋栗,瞽瞍亦允若。”(《孟子·万章上》)

今传古文《尚书》中有一部分材料确有较早的史源,但总体上系后人伪作,这是当今学术界的普遍看法。上面第12条为《墨子》提到的《禹誓》,也被收入古文《大禹谟》。从《墨子》自身记载看,《墨子》所称的《禹誓》可能是今文《尚书》的《甘誓》别本。如《墨子·明鬼下》所引《禹誓》即与今本《甘誓》基本一致。

按《史记》的三代历史年代框架来说,“禹征三苗”属夏代建立前的历史事件,故《十三经》本《尚书》将古文《大禹谟》列入《虞书》,而这些内容均被《左传》视为出自《夏书》。由此可以证明,《左传》或者说《尚书》最早的版本均把尧、舜、禹视为夏代历史人物。如果这点被确认,就意味着《史记》的三代年代框架并不可用,而这无疑将对我国的夏文化探索带来重大变化。

二、《墨子》与《史记》之“夏”的年代学差异
先秦文献多有将“虞、夏、商、周”并称的例子。如《国语·郑语》太史伯说:

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虞、夏、商、周是也。虞幕能听协风,以成乐物生者也;夏禹能单平水土,以品处庶类者也。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周弃能播殖百谷蔬,以衣食民人者也。其后皆为王公侯伯。[3]

又如《国语·鲁语上》展禽云:

幕,能率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杼,能率禹者也,夏后氏报焉。上甲微,能帅契者,商人报焉。高圉、大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4]

《左传》也有这种“虞、夏、商、周”并称的现象,如庄公三十二年内史过说:

国之将兴,明神降之,监其德也;将亡,神又降之,观其恶也。故有得神以兴,亦有以亡,虞、夏、商、周皆有之。(《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又如成公十三年晋侯使吕相绝秦云: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左传·成公十三年》)

基于这些记载,杨向奎教授曾提出有虞氏的历史地位问题[5],甚至还有学者因此尝试对虞世系进行编制。[6]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左传》、《孟子》、《礼记》等文献里大多都只提“三代”,极少见提“四代”的提法(早期仅见《大戴礼记·四代》等少数文献)[7]。更值得注意的是,《墨子》往往均把尧舜归入三代,这与《尚书》把有关尧、舜的记载称为《夏书》非常相似。如:

(1)故唯昔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之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此亦其法已。(《尚贤中》,《墨子校注》,第75页)[8]

(2)然则富贵为贤以得其赏者,谁也?曰:“若昔者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是也。”(《尚贤中》,《墨子校注》,第78页)

(3)夫爱人利人顺天之意得天之赏者,谁也?曰:“若昔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是也。”(《天志中》,《墨子校注》,第306页)

(4)何以知贤者之必赏善罚暴也?吾以昔者三代之圣王知之。故昔也三代之圣王尧舜禹汤文武之兼爱天下也,从而利之,移其百姓之意焉,率以敬上帝山川鬼神。(《天志下》,《墨子校注》,第320页)

(4)惟昔者虞、夏、商、周三代之圣王,其始建国营都日,必择国之正坛,置以为宗庙;必择木之修茂者,立以为位菆必。(《明鬼下》,《墨子校注》,第340页)

(5)凡言、凡动,合于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为之;凡言、凡动,合于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者舍之。(《贵义》,《墨子校注》,第686页)

杨宽认为,《墨子》把虞、夏、商、周四代称为“三代”,是“因为三代这一个名词用得太熟了”,“一时改不过口头,所以糊里糊涂的混乱四代为三代”。[9]如果《史记》的古史年代框架确然可信,杨宽所论固然可一说。然而,单就《墨子》一书的内证而言,在《墨子》作者的意识中,似虞夏本就是一代。因此,刘起釪说:

《墨子·明鬼》云:“上者《夏书》,其次商、周之《书》。”《墨子》的《尚贤》、《天志》、《明鬼》、《贵义》诸篇都称尧、舜、禹、汤为三代圣王,把尧舜列在夏代,所以有关尧、舜、禹的篇章都称《夏书》。[10]

三、《竹书纪年》与《史记》的“夏”代时空差异
《竹书纪年》出自战国魏墓,史料价值极高。《史记》有关战国部分的记载问题极大,“清代以来,很多学者利用古本《纪年》校记《史记》战国部分的内容,成效卓著。现在可以说,已经没有人墨守《史记·六国年表》了”。[11]对于夏商历史部分的研究,《竹书纪年》的价值同样不可低估。然而,由于该书原本散失,此后各家整理所得的辑本无不遵从《史记》的三代结构进行所谓“夏代“纪年排列,因此很容易让人误以为《竹书纪年》记载的夏与《史记》一致。然而,检视《竹书纪年》相关记录,可以发现这种预设需要商榷。《史记·殷本纪·集解》引《竹书纪年》说:

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也。[12]

又《夏本纪·集解》引《竹书纪年》说:

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13]

按照《史记》记载的夏商体系来理解《竹书纪年》,则商代积年多于夏代积年。然而,《晋书·束晳传》引《竹书纪年》却说:“夏年多殷。”[14]这说明要么是《竹书纪年》自相矛盾,要么就是《史记》的记载不可信。李学勤教授曾揣测“夏年代殷”有可能是在整理《竹书纪年》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看法,而不认为是本文,但事实恐怕并非这么简单[15]。《史记·魏世家·集解》引荀勖语:

和峤云:“《纪年》起自黄帝,终于魏之今王。”[16]

而杜预《左传·后序》言:

《纪年篇》起自夏、殷、周,皆三代王事。[17]

又《晋书·束皙传》云:

《纪年》十三篇,记夏以来至周幽王为犬戎所灭。[18]

可见,《竹书纪年》所称的夏代纪年是以黄帝为开端的,这与《史记》记录的以禹为开端的夏代大不相同。又《路史·发挥》卷三引《竹书纪年》云:“黄帝至禹,为世三十。”[19]《说文·卅部》有“三十年为一世”之说[20],可见,就《竹书纪年》的内证而言,“夏年多殷”之说是可以成立的。《竹书纪年》多记有昌意、颛顼、尧、舜等事。如《山海经·海内经》郭璞注:

《竹书》云:“昌意降居若水,产帝乾荒。”[21]

《大荒西经》郭璞注:

《竹书》曰:“颛顼产伯鲧,是维若阳,居天穆之阳。”[22]

《海内南经》郭璞注:

《竹书》亦曰:“后稷放帝朱于丹水。” [23]

《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括地志》:

《竹书》云: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24]

五帝被《竹书纪年》视为夏代人物

同书又说:

《竹书》云: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25]

《广弘明集》卷十一:

《汲冢竹书》云:“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26]

《北堂书钞》卷十七:

《纪年》云:命咎陶作刑。[27]

上引诸条均为唐代及其以前文献提到的《竹书纪年》遗文。根据这些材料可以发现,《竹书纪年》和《尚书》、《左传》、《墨子》等先秦文献一样,均把尧、舜、禹甚至黄帝视为夏代人物,换句话说,先秦人观念中的夏与司马迁观念中的“夏”存在极大差异。按先秦人的眼光来看,夏的年代应以黄帝为开端,至于其结尾在哪里,我们且留到讨论《史记·夏本纪》为什么不记载“后羿代夏”这一重大事件时来分析。
#这就是中国风##出道吧新星#

日本茶道与禅宗文化

诗人郁乃说:“日本茶道是沧桑世俗的人间道,向天,向地,向神灵,归心于安。”

日本的茶道史,也是日本宗教、哲学、伦理与美学的发展史,600年茶道流变,成就了日本文化美的底蕴,并使其成为一种生活的艺术,日常起居的礼节,以及社交的规范。对于他们而言,茶道不仅增进了人们在和睦、清净氛围下的心灵交流,还提升了诉诸自然美感的生活品味。

大自然有它的庄严和谦卑,正如日本茶道所呈现的那样,其中的文化底蕴,是日本圣哲对自然哲学的深刻体会。就像普通人崇尚圣人一样,圣人所崇尚的便是大自然。从古印度的宗教到中国的黄老之学,无不是将自然看作是一种神圣的、能够赐予人生命之力和精神之力的图腾,而日本人则很好地汲取了两者的文化,最终又将此融入于茶道之中,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文化存在。

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非常特别的,总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看不见的血缘之亲,索绕其中。因为他们展现出的茶道文化,不仅是人之间的平等互爱,更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川端康成在《日本的美与我》中写道:茶室本极其狭小,简朴,而寄寓的意思却无边深广,无上清丽。

茶文化源于中国,后经日本求学僧侣带回日本,逐步将这种平俗生活的“饮茶”,发展为携带着宗教仪式的“文化”。所以,日本茶道从形成初始,便根植于佛土,与自修、苦行的禅宗密不可分,最终形成了独具日本民族特点的艺术形式和精神内涵。

荣西禅师被尊称为日本的“茶祖”,他研究了唐代陆羽《茶经》后,将自身领悟的佛法融汇其中,写了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吃茶养生记》,并献于镰仓幕府,其中有写道:“饮茶可以净心,脱俗,明目,长寿,使人高尚。”饮茶与养生的完美结合,使其迅速在日本上流社会流行开来。

茶文化在日本发展至15世纪,一休宗纯的弟子村田珠光扭转了饮茶的观念。他认为饮茶所包含的文化应当是“顺应自然,清心寡欲,返璞归真,节制自律”,而非放任自由的享受生活。他首创“四铺半草庵茶”,将平俗生活的饮茶发展为陶冶身心、涵养德性的以禅道为核心的价值观——茶道。

在村田珠光之后,武野绍鸥又在“四铺半草庵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识,开创了“武野风格”。他将日本和歌“冷峻枯高”的美学,应用于茶礼、茶具、茶室之中,除了拥有“清心寡欲·草庵茶”的风格外,还有更为简约雅淡的“佗茶”。

沱茶其貌不扬,却携带着“无边高深、无上清丽”的寓意。佗,本意为空寂、负重、苦闷、寒碜,后经武野绍鸥的改造,“佗”又被赋予了新的价值观念:正直、谨慎、自律、谦逊。这种如禅宗戒律一般的“佗茶”理念,便是以挚诚之心对待彼此,共同在茶的醇香环绕之中,忘却世间俗事,达到物我两忘的超脱境界。

武野绍鸥的弟子“千利休”,被称为茶道天才,他将以禅宗为中心的沱茶,又进一步发展为“平等互惠”为核心的“利休茶道”,这种理念让茶道从贵族阶层走向了平民百姓,起到了茶道文化的普及作用。

利休茶道的本质,简单来说,就是“和、敬、清、寂”,而此四种境界,亦符合了千利休之名:万般名利,皆已休矣。

和以行之,平等相待,淡泊宁静。无所取舍,无所憎爱,用清静本心去体悟自然生命的智慧,从而达到佛我如一、天人如一的“和”境;

敬以为质,质为我心,我心即佛,人人皆有佛心,在“真如”面前平等不二,没有贵贱,相敬如宾;

清亦为净,清以居之,茶室犹如一方净土,应当清净整洁,以洗涤灵魂的污浊;

寂以养志,佛法中当作“死、涅槃、無”,这是一种身心的修行,我们每一次的觉悟、进步、成长都像是死后的重生,而涅槃就是一种境界,让我们最终回归到初心本性的“無”——如惠能言:“本来無一物,何处惹尘埃”。

千利休对日本文化影响,实际上远远超出茶道的本身。他侍奉丰臣秀吉了十年,这十年间也是其茶道境界不断提升,艺术才华充分展现的黄金时期。在此时期,他对茶道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完善,还融会了饮食、园艺、建筑、花木、书画、雕刻、陶器、漆器、竹器、礼仪、缝纫等诸方面的文化体系,最终成型并延续至今,使之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日本茶道的样子。

茶,不过是存在于表象世界的微小事物,是凡俗生活中的一角,而通过凡俗生活而悟得无边、无际、无尽藏的“道”,才是个人不断修行、增进的最终目的。

道,就是“真”。这种“真”是简、是净、是和,是一切事物的本质源泉和存在意义。茶与道的结合,就是让人在简朴、清净、和敬的生活氛围中,去思考人的本质,去领悟关于人存在的意义。只有如此,才能产生一种对于当下的超越性,让一切生活的修行获得正果,让经历的一切苦难具有意义。

日本茶道与禅宗文化

诗人郁乃说:“日本茶道是沧桑世俗的人间道,向天,向地,向神灵,归心于安。”

日本的茶道史,也是日本宗教、哲学、伦理与美学的发展史,600年茶道流变,成就了日本文化美的底蕴,并使其成为一种生活的艺术,日常起居的礼节,以及社交的规范。对于他们而言,茶道不仅增进了人们在和睦、清净氛围下的心灵交流,还提升了诉诸自然美感的生活品味。

大自然有它的庄严和谦卑,正如日本茶道所呈现的那样,其中的文化底蕴,是日本圣哲对自然哲学的深刻体会。就像普通人崇尚圣人一样,圣人所崇尚的便是大自然。从古印度的宗教到中国的黄老之学,无不是将自然看作是一种神圣的、能够赐予人生命之力和精神之力的图腾,而日本人则很好地汲取了两者的文化,最终又将此融入于茶道之中,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文化存在。

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非常特别的,总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看不见的血缘之亲,索绕其中。因为他们展现出的茶道文化,不仅是人之间的平等互爱,更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川端康成在《日本的美与我》中写道:茶室本极其狭小,简朴,而寄寓的意思却无边深广,无上清丽。

茶文化源于中国,后经日本求学僧侣带回日本,逐步将这种平俗生活的“饮茶”,发展为携带着宗教仪式的“文化”。所以,日本茶道从形成初始,便根植于佛土,与自修、苦行的禅宗密不可分,最终形成了独具日本民族特点的艺术形式和精神内涵。

荣西禅师被尊称为日本的“茶祖”,他研究了唐代陆羽《茶经》后,将自身领悟的佛法融汇其中,写了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吃茶养生记》,并献于镰仓幕府,其中有写道:“饮茶可以净心,脱俗,明目,长寿,使人高尚。”饮茶与养生的完美结合,使其迅速在日本上流社会流行开来。

茶文化在日本发展至15世纪,一休宗纯的弟子村田珠光扭转了饮茶的观念。他认为饮茶所包含的文化应当是“顺应自然,清心寡欲,返璞归真,节制自律”,而非放任自由的享受生活。他首创“四铺半草庵茶”,将平俗生活的饮茶发展为陶冶身心、涵养德性的以禅道为核心的价值观——茶道。

在村田珠光之后,武野绍鸥又在“四铺半草庵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识,开创了“武野风格”。他将日本和歌“冷峻枯高”的美学,应用于茶礼、茶具、茶室之中,除了拥有“清心寡欲·草庵茶”的风格外,还有更为简约雅淡的“佗茶”。

沱茶其貌不扬,却携带着“无边高深、无上清丽”的寓意。佗,本意为空寂、负重、苦闷、寒碜,后经武野绍鸥的改造,“佗”又被赋予了新的价值观念:正直、谨慎、自律、谦逊。这种如禅宗戒律一般的“佗茶”理念,便是以挚诚之心对待彼此,共同在茶的醇香环绕之中,忘却世间俗事,达到物我两忘的超脱境界。

武野绍鸥的弟子“千利休”,被称为茶道天才,他将以禅宗为中心的沱茶,又进一步发展为“平等互惠”为核心的“利休茶道”,这种理念让茶道从贵族阶层走向了平民百姓,起到了茶道文化的普及作用。

利休茶道的本质,简单来说,就是“和、敬、清、寂”,而此四种境界,亦符合了千利休之名:万般名利,皆已休矣。

和以行之,平等相待,淡泊宁静。无所取舍,无所憎爱,用清静本心去体悟自然生命的智慧,从而达到佛我如一、天人如一的“和”境;

敬以为质,质为我心,我心即佛,人人皆有佛心,在“真如”面前平等不二,没有贵贱,相敬如宾;

清亦为净,清以居之,茶室犹如一方净土,应当清净整洁,以洗涤灵魂的污浊;

寂以养志,佛法中当作“死、涅槃、無”,这是一种身心的修行,我们每一次的觉悟、进步、成长都像是死后的重生,而涅槃就是一种境界,让我们最终回归到初心本性的“無”——如惠能言:“本来無一物,何处惹尘埃”。

千利休对日本文化影响,实际上远远超出茶道的本身。他侍奉丰臣秀吉了十年,这十年间也是其茶道境界不断提升,艺术才华充分展现的黄金时期。在此时期,他对茶道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完善,还融会了饮食、园艺、建筑、花木、书画、雕刻、陶器、漆器、竹器、礼仪、缝纫等诸方面的文化体系,最终成型并延续至今,使之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日本茶道的样子。

茶,不过是存在于表象世界的微小事物,是凡俗生活中的一角,而通过凡俗生活而悟得无边、无际、无尽藏的“道”,才是个人不断修行、增进的最终目的。

道,就是“真”。这种“真”是简、是净、是和,是一切事物的本质源泉和存在意义。茶与道的结合,就是让人在简朴、清净、和敬的生活氛围中,去思考人的本质,去领悟关于人存在的意义。只有如此,才能产生一种对于当下的超越性,让一切生活的修行获得正果,让经历的一切苦难具有意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店长一看我买了蛋糕,又买了生日蜡烛,上下打量我,开始话术:店长:诶,12岁生日呀,那可是本命年,大生日,咱们要不要带一个六寸的蛋糕呀?那就买个小的,正好……买六
  • 读《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人都泪如雨下,任何时代的人都喜欢读到这么令人感动的文字,是因为我们的初恋大多没有实现。1.【书中一日1754】2022.4.22《蒋勋说红
  • 新加坡公司的注册要求中资企业或自然人若注册一家新加坡公司,具体有以下要求:1、至少1名股东每家公司必需有最少一个股东,股东不限制国籍,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一个
  • 」至於浩然則笑說:「 我就要放返大嚟演,因為平時鵪鶉,同埋開工33日,已經愛上千嬅,屋企個老婆已放埋一邊。她笑說:「冇香艷戲,入親房就喊好悲哀,第一個月拍已好多
  • 【紫荆花的诗情画意】 穿过雨巷的风,能够亲闻到一股淡雅清芬的丁香味,岁月的脚步与我的思绪,惬意轻松地漫步在十字路口顺着大“s”形的休闲步道,一阵得意的春风拂过
  • [微风]冬日漫长而又艰辛,万物蛰伏于土地,而人生亦然,众生皆苦,但是活下去,终有一日花会重开,候鸟回头,活下去,等月升再起,终有一日,春至。声闻、菩萨、天人之众
  • 早点学会就好咧今天,你学废了么 我爱你就像风走了三千里,不问归期四处走走,你会热爱这个世界人生海海,祝你有帆有岸人往前走,苦才会退后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在冬天
  • 【通知】#滕州剧院冠鸣演艺大舞台# 根据地方政府及相关单位对疫情防控的要求,基于公共安全考虑,同时也为了保障全体观众及演职人员健康安全,经报请上级有关部门同意,
  • 无奈现实就是,她每次都得在那认真地刨至少半小时,没工具,就蹭别人的,怯生生在别人身边站着看,再鼓足勇气偷偷拿人家一个模具,眼睛瞄人家有没有大声吼她,没有的话,就
  • 其实都说友谊不会散,可是又怎么可能呢也许艰难的时候会有些人陪在身边但是生活中的琐事却也无人可以分享就好比我只能与那些很要好却相隔着山水的朋友分享说自己遇到了怎样
  • #互联网新鲜事# 【滴滴推“复活小蓝单车”活动 参与可得单车体验券】昨日消息,滴滴出行推出复活者联盟活动,邀请用户复活小蓝单车获取单车体验券活动,页面显示该活动
  • 打上去了但是没有想象中那么开心[失望][失望][失望]打巅峰打战力放弃了很多和老公还有姐妹们打娱乐的时间,而且巅峰赛被别人搞心态或者自己打不过有时候自己的情绪也
  • 可我不怕这样的裂缝,在我眼中它们就是大地的闪电。女孩被催婚严重,无奈只能跟一个公务员相处着,但并不喜欢,还烦他的各种鄙视女性的言论,想着自己年纪大了,将就着过吧
  • 01翻脸,是最愚蠢的事情,把别人的坏脸色,转接到自己脸上来了;把别人的坏情绪,都留给了自己。聪明的人,不会翻脸,而是低头笑,或是不动声色地转身离开。人际交往时,
  • 沉淀后,现在自身也具备了一定的技术能力,开始真正地在这条路上摸索,纯粹、不考虑现实与生活,回到那个冬天一切思潮的开端,用另一种方式慢慢证明我心中那个世界的存
  • 甜的也爱去买年货啦 我脆弱的就像一片海苔(不是)我妈知道我爱吃菜花她还特意种了哈哈其实每天饭桌上都是自己爱吃的真的很幸福回家路上很喜欢拍景色 因为一回家看哪都好
  • 爱一个人是很消耗精力的,付出过,努力过,没有得到回报,此时他真的失去了一个爱人的能力,因为他不相信你会为他改变,他也不相信自己能够获得幸福,准确的说,她内心有了
  • 有漏世界毕竟皆是有为法,任何一法决定都是坏灭的本性,因此,由常执引起的幻想,决定终归破灭,我们应有清醒的理智,了知幻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益西彭措堪布 ​​​
  • 1.先别盲目唠叨;2.让小鼻子舒舒爽爽;3.给小手指缠上厚绷带;4.教宝宝恰当地处理鼻涕;5.带宝宝去看医生 查看优惠券→ 【大脸心情】在游戏里对我最好的就是无
  • 不过做梦还是令我头太累虽然能暂时进入深度睡眠,但因为入梦强行睡眠加深[苦涩],所以也是真废脑子耗脑髓哭哭什么时候可以睡个好觉我跟朋友睡在一起都没办法改善跟老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