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村镇银行案的幕后公司,水太深了……

最近两个月,河南上热搜的次数太多,基本都是一个案子带出来的。

1、4月19日,一家深圳的银行服务商向有关部门提交了一份紧急报告,说是四家河南村镇银行出现大面积投诉、发生严重挤兑。

这事很大,涉及金额400亿、储户接近百万,与此同时,社交媒体上开始不断出现河南几家村镇银行取不出钱的帖子,线上存的,线下取不了,外地的储户,都取不了。

同日,公安开始介入调查。

2、自己的存款出了问题自然操心,很多人纷纷奔赴河南讨说法,结果前不久就爆出了河南储户红码事件,红码让这些人出不了车站,到不了银行,想讨说法?没门。

即使一些身在外地的储户也不能幸免,有些人扫了“储户沟通群”中的场所码,结果健康码立即变红。

医疗卫生管理工具是否可以任性应用到其他领域?这成了大家的槽点。

6月16日,河南开始调查红码。

3、6月18日,调查了2个月的警方发布了一些信息,结论是,这几个村镇银行背后的河南新财富集团,“自2011年以来,以实控人吕某为首的犯罪团伙涉嫌利用村镇银行实施系列严重犯罪”。
这个河南新财富今年2月已经注销了;

实控人吕某已经跑了;

他是怎么搞到这400亿的呢?是靠着真银行的手续做了个假系统,你以为存银行了,实际一分也没有。

所以大家肯定有一些基本的疑问:

1、用真银行的手续做个假系统,这真是吕某手段高超还是有人合谋?

2、这400亿到底去哪了?

3、红码事件背后,到底是谁在害怕?能用出这样的手段,一般临时工干不了。

4、按警方调查结果,这个河南新财富的严重犯罪居然持续了11年,之前咋能做到不露痕迹的呢?要知道,金融可是监管最严格的行业。

不得不说,这个河南新财富真是庙小妖风大。

它成立于2011年,显名股东俩人,但真正做主的是实控人吕某。

这个吕某真名吕奕,1974年出生,老家在河南南阳,国籍是塞浦路斯的,他非常低调,最近这几年在必须露面的时候,他自称利比里亚驻中国商务投资代表,塞浦路斯阿芙罗赛达投资集团董事长。

这人一直在金融业里混,主要业务就是在搞贷款,早些年,搞点贷款还是比较困难的,需要关系铁,吕奕在这行混得风生水起,能量可想而知。

因为他对贷款业务门清,所以他很清楚怎么才能利益最大化。

他先是成了一家高速开发公司,2003年拿下了一条高速公路的建设和收费权,虽然最近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民企不断参与到高速建设中,但当时还真不多,吕奕怎么做到的?不知道。

修高速可是个大投资,他有这实力吗?

不着急,他把这条高速公路的收费权做了个抵押,从银行贷了23亿,修高速没花这么多钱,剩下的就是他的第一桶金了。

这是什么操作?经典版的空手套白狼。

有了钱干吗呢?

主要有两个流向:

1、经过数年经营,他成了“河南古董第一人”。

人们对他啥印象呢?

都说他是一个在“海里”有硬关系、喜欢翡翠的大哥,他号称自己有很多绝世珍宝,总估值应该超过6000亿,还说自己安排了不少国宝在海外的展览。

很多人都对他的说法深信不疑,因为他时不时就把人请到一个摆满了翡翠的房间,随手送人价格不菲的玉器,出手阔绰,所以这些人听说储户取不出来的钱只有400亿时,根本不相信吕大哥还不起。

2、他成立了河南新财富集团,专注于买银行。

不过吕奕行事谨慎,他到底控制了多少家村镇银行没有明确说法,少的说有4家,多的猜测说有13家。

为啥这么乱呢?

因为无论是在新财富集团还是在这些银行的股东名单里,居然都没有吕奕的名字。人们只是在官方的披露里,才看到了吕奕的名字。

神秘吧。

吕奕入股村镇银行,肯定不是为了发展小微贷款,现在分析看,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更方便的从银行搞钱,毕竟他以前主要靠搞关系拿贷款,成本不低。

比如2018年有个判决书,罕见的提到了吕奕。当时郑州银行副行长乔均安被判刑,判决书披露,吕奕为寻求贷款,向乔均安行贿2300多万。两人还一起做起了吃息差的生意,由乔均安负责搞定银行批准,吕奕借款后再放贷给其他公司。

再比如2017年,吕奕用那条高速路50%的股份为抵押,向恒丰银行申请贷款35亿。当时恒丰银行董事长蔡国华亲自对这笔贷款开了绿灯,直到蔡落马,这笔贷款也没有归还。

这个蔡国华更不是个省油的灯,对一些大额贷款,好处费张嘴要6亿,报销敢报3亿,可以想像,吕奕的成本绝对不低。

如果自己能控制银行,那绝对会方便很多。

但开始的时候,这些银行能控制的钱也不太多,为啥呢?

因为这些村镇银行规模都不大,他们吸收存款本来就没啥竞争力,但是2015年,机会变了。

当时,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推的保本理财产品,背后就是银行,这对各地的村镇银行可是个大好事,因为以前他们只能面对几个村、几个乡、几个县,现在能面对全国了。

再后来,银行保本理财的收益率不断下滑、p2p爆雷不断,很多人都在寻找靠谱的保本理财,这可美了这些小银行,直接开出4.9%的利率,这可太有诱惑力了,再加上各大平台玩命鼓吹,村镇银行过了几年好日子。

两年时间,互联网存款规模上万亿,有很多村镇银行85%的储蓄额都来自于互联网,金额爆棚。

只是这个产品触动了监管红线,在2021年被全面叫停了,平台也不能卖这些存款产品了,储户流失很严重,为了能继续揽储,这些村镇银行也是花样百出。

平台不行了,那就自己开发小程序,一些中介手里还有名单,那就继续给一些储户发短信,计息方式也日益复杂,快赶上电商的满减了。

但是谁也想不到,这个吕奕能整个假系统出来搞钱。

2022年2月,原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因受贿被逮捕,据说吕奕被要求协助调查,出来后,吕奕就去了美国。

Image

吕奕为啥能整个假系统出来耐人寻味,如果只是出于他个人的狂想,系统上线那么长的时间里,其他股东居然无知无觉,这很神奇。

几家村镇银行都是由许昌农商行控股,这个许昌农商行的股东也不寻常。

天眼查上,许昌农商行的大股东是德亿田农资,但是根据裁判文书,德亿田的大部分股份是代持的;最近,阿里拍卖上许昌农商行的股权拍卖,被执行人华轩实业,也不在银行的公开股东名单中。

在公开的76个股东中,有25个股东都有失信、被执行或者限制高消费的记录,而此前,还有许昌农商行的高管正在被通缉。

另外根据股权出质信息,将股权做过质押的隐形股东就有10几个,能有几个还钱还真不好说。

银行的股东这么复杂、问题这么多,这不多见。现在只能期待河南的诸多调查组能给大家一个答案了。

至于吕奕,据说他在纽约有一家新媒体公司,2014年还以NGO身份得到了美国联邦税务局的免税待遇,他在美时,就以该媒体理事长的身份混迹于华人圈子,估计这也是给自己安排的一条后路吧。

这么个货色,真能让他这么优哉游哉下去吗?

【【大国“粮”策】复兴小站稻,万亩良田“丰”景让村镇蝶变】 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马厂减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
  站在村庄小站稻核心种植区观景台上远眺,南侧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新插的秧苗长势正旺,有农人在稻田里劳作,无人机正在进行植保作业。雅致的木栈道伸向稻田深处,不时有游客撑着伞漫步赏景。近处,两方荷花池里,荷叶正铺满水面,为盛夏的绽放积蓄力量。
  会馆村本是一个拆迁村,支部书记郑加林带着两委班子和全村人,守护着村庄的土地,在市区镇的支持下,通过几年的努力,在撂荒地上复兴了小站稻。他们的稻米,品质上乘,供不应求,带动着当地小站稻种植蓬勃开展。“米袋子”鼓了,村庄变美了,一粒小小的稻米,正让这个津南小村实现华丽蝶变。
  复兴水稻 立下“军令状”
  马厂减河,自东向西穿过津南区小站镇。这条开凿于19世纪70年代的人工河,连通了南运河和海河。减河开通,兴利除弊,有了水源,屯兵和民众开垦出万顷稻田,小站稻逐步流传天下。马厂减河两岸的村庄人烟,也日渐稠密。
  会馆村,村名就来源于晚清时期屯田的驻军,当时这里正是驻军开会的地方。为纪念领导开凿马厂减河的将领周盛传兄弟,在会馆村还建了周公祠。
  会馆村的人都记得,他们小时候,马厂减河的水非常好,村民从河里挑水回家,用矾沉淀一下,就用来饮用和做饭。对会馆村来说,马厂减河就是地地道道的母亲河。
  村庄田地地势洼,马厂减河的闸门提起,水就自己流进稻田。丰富的泥沙和钙磷钾、有机质,和河水一同作用,常年累月,会馆村的耕地异常肥沃,种出的稻米香气四溢。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从1980年左右开始,马厂减河的水变少了,污染也日益严重,水质变差了,无法再用来种稻。如此,水稻就慢慢消失了,这一别就是三十多年。今年57岁的村支书郑加林正好赶上了那个种稻时代的“尾巴”。“我十几岁时,跟着母亲到地里插秧,那时候就是跟着玩……”他说。
  世易时移。2014年,会馆村开始拆迁,村民都搬到了镇上,住进了舒适宽敞的楼房,土地也全部流转给了当地政府。
  郑加林召集两委班子开会,把闲置耕地利用起来。有人建议种些高粱玉米等管理简单的作物,而郑加林提议,要种就种水稻,复兴小站稻,把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和手艺传承下去。
  有村干部当场提出异议,“水稻这么多年不种了,用水也没法保证,能行吗?”郑加林给大家做工作,还召开了村民大会,种水稻的想法获得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
  最后,老郑找到镇领导,还立下了“军令状”。“我就跟领导说,如果马厂减河的水可以,就用河水,如果不行,就用两口机井的水,抽出来存在坑塘里,用来种稻子。”郑加林回忆。
  镇领导觉得郑加林的方案可行,支持他大胆试。他们准备先试种300亩,看看效果如何,以后再扩大种植面积。
  全村上阵 一举成功
  说干就干,郑加林和大伙一起忙了起来。
  水稻已阔别家乡三十多年,村里的耕地一直种植其他作物,坑洼不平,而水稻对土地平整度要求极高,上下差10公分,插秧机就没法工作了。在筹备阶段,仅平整土地、挖沟渠和建泵站,村里就投入了160多万元。
  复种小站稻,村里的一些老人高兴了,他们是老稻农,对种水稻有一种情怀。他们来到村委会,说不给钱也要帮着干。育秧、插秧都是机械化作业,不再需要太多人工,老人们就说把日常的田间管理工作担起来。
  在全村的努力下,第一年的试验就成功了。2017年,种植的首批300亩小站稻喜获丰收,亩产1100多斤。村里把收获的稻米分给村民,大伙吃了连连点赞,都说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接下来的几年,会馆村扩大了种植面积,全村耕地除了绿化占地和其他规划用地外,能用的地全种上了,还把拆迁后宅基地复垦出七八十亩。
  给了郑加林和村民们底气的,是马厂减河水质的显著改善。市里坚决贯彻两山理念,铁腕治污,一些散乱污工厂关停了,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就感觉从2017年开始,河里的水质是越来越好了!”郑加林感慨道。
  记者采访时,在会馆村,是一派忙碌和热火朝天的景象。60岁的村民程家来正在稻田里捞青苔,他从水中捞起一团团青苔,丢到田埂上。“这东西繁殖的快,不清理的话,会把秧苗闷死。”
  实际上,老人们不止情怀可敬,他们的经验和眼力也着实了得。仅仅除稗草这一项,就必须靠那些年岁更长的老人们。“这样的是稻子,这样的是稗子!”每到提稗子的季节,老人们就这样在田间指导工人。
  稗草是一种稻田里的杂草,在青苗阶段外观和水稻秧苗极其相似,一般人分不出来。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和水稻抢营养,影响收成和稻米品质。郑加林坚持不用除草剂,而是人工拔除稗草,就是为了保证稻米的品质,他要让自家的稻米经得起检测。
  老人们还把上水(浇水)的活儿承担起来。每天凌晨2点,他们准时赶到,拉闸上水,在田间巡视,这一遍水浇下来,需要足足六个多小时。
  经验丰富的老人们发挥余热,年轻人在合作社里当起了会计和其他管理工作,如今的会馆村,正成为“大有作为”的大舞台。
  小小一粒米 可做大文章
  开荒种地,挖沟引渠,他们沿着先辈走过的路,让小站稻重现在马厂减河河畔,重现在小站稻的故乡。如今,全村小站稻种植面积有600多亩,年产稻米70余万斤。
  会馆村的稻米打出了名气,比市场上普通米价格高出一截。他们赢得了国内一些大公司的订单,每年出的米都被对方“全包圆”。刚收获就被抢购一空,甚至还没播种就拿到了市场订单,可以说,会馆村的小站稻,已经成了津南小站稻的一张名片。
  此外,由于本村土地有限,为了满足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郑加林目前正酝酿“订单式生产”。把育好的秧苗交给外村的合作农户,农户负责管理,最后的稻米由会馆村收割、收购,保证稻米品质。
  小站镇党委委员杨涛告诉津云新闻记者,会馆村本来属于镇里已整合村庄中的一个,村书记和村民对村庄和土地有感情,复兴了小站稻,打造出了小站稻核心种植区,为全镇的小站稻复兴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据最新统计,仅小站镇一个镇,目前小站稻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万亩级别。而整个津南区,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5万多亩。
  一粒稻米,一片稻田,不只充实着粮食安全的“米袋子”,也正在带着会馆村“火出圈”。在市区镇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会馆村近年来着力打造文旅项目,让这里成了稻香文化网红打卡地。
  2019年,郑加林就在考虑,怎么让村里的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在保护好耕地、搞好口粮生产的同时,让村庄靓起来,美起来,把游人吸引过来。
  为了让市民近距离欣赏稻田美景,在上级资金的支持下,会馆村架设了2200米的田间栈道。开辟了两方荷花池,建设了玻璃步道和观景台,开展了水系连通、路面硬化等工作。每到盛夏,满池娇艳,游人如醉,这里成了短视频拍摄爱好者的云集之地。最多的时候,小小的村庄,一天能涌入七八千人。
  市区一家幼儿园联系到会馆村,希望带孩子到村里来一次插秧体验游,郑加林爽快同意。他安排出一块稻田,由两位稻农带领着,孩子们穿着雨鞋,疯玩了一天,个个成了泥猴,充分释放了天性。后来,还有学生家长送来了锦旗,感谢他们为孩子们创造的单纯的快乐。
  郑加林还在酝酿着一些好点子,他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在稻田周边开辟观光“小火车”,还要让游客现场品尝新蒸的米饭、体验现场碾出的稻米。
  今年的天津市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就将设在会馆村。郑加林表示,这是会馆村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们在全力做好准备工作。目前,五十亩地的稻田画方案已经设计完成,土地已经整理完成,届时,在观景台旁,稻田画将进一步丰富会馆村的视觉元素。
  郑加林表示,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他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把小站稻做大做强,把稻耕文化和乡村旅游做出亮点,“市区镇给这么大的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小站稻做起来!”
https://t.cn/A6az1baa

【【大国“粮”策】复兴小站稻,万亩良田“丰”景让村镇蝶变】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马厂减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

  站在村庄小站稻核心种植区观景台上远眺,南侧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新插的秧苗长势正旺,有农人在稻田里劳作,无人机正在进行植保作业。雅致的木栈道伸向稻田深处,不时有游客撑着伞漫步赏景。近处,两方荷花池里,荷叶正铺满水面,为盛夏的绽放积蓄力量。

  会馆村本是一个拆迁村,支部书记郑加林带着两委班子和全村人,守护着村庄的土地,在市区镇的支持下,通过几年的努力,在撂荒地上复兴了小站稻。他们的稻米,品质上乘,供不应求,带动着当地小站稻种植蓬勃开展。“米袋子”鼓了,村庄变美了,一粒小小的稻米,正让这个津南小村实现华丽蝶变。
  马厂减河,自东向西穿过津南区小站镇。这条开凿于19世纪70年代的人工河,连通了南运河和海河。减河开通,兴利除弊,有了水源,屯兵和民众开垦出万顷稻田,小站稻逐步流传天下。马厂减河两岸的村庄人烟,也日渐稠密。

  会馆村,村名就来源于晚清时期屯田的驻军,当时这里正是驻军开会的地方。为纪念领导开凿马厂减河的将领周盛传兄弟,在会馆村还建了周公祠。

  会馆村的人都记得,他们小时候,马厂减河的水非常好,村民从河里挑水回家,用矾沉淀一下,就用来饮用和做饭。对会馆村来说,马厂减河就是地地道道的母亲河。

  村庄田地地势洼,马厂减河的闸门提起,水就自己流进稻田。丰富的泥沙和钙磷钾、有机质,和河水一同作用,常年累月,会馆村的耕地异常肥沃,种出的稻米香气四溢。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从1980年左右开始,马厂减河的水变少了,污染也日益严重,水质变差了,无法再用来种稻。如此,水稻就慢慢消失了,这一别就是三十多年。今年57岁的村支书郑加林正好赶上了那个种稻时代的“尾巴”。“我十几岁时,跟着母亲到地里插秧,那时候就是跟着玩……”他说。

  世易时移。2014年,会馆村开始拆迁,村民都搬到了镇上,住进了舒适宽敞的楼房,土地也全部流转给了当地政府。

  郑加林召集两委班子开会,把闲置耕地利用起来。有人建议种些高粱玉米等管理简单的作物,而郑加林提议,要种就种水稻,复兴小站稻,把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和手艺传承下去。

  有村干部当场提出异议,“水稻这么多年不种了,用水也没法保证,能行吗?”郑加林给大家做工作,还召开了村民大会,种水稻的想法获得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

  最后,老郑找到镇领导,还立下了“军令状”。“我就跟领导说,如果马厂减河的水可以,就用河水,如果不行,就用两口机井的水,抽出来存在坑塘里,用来种稻子。”郑加林回忆。

  镇领导觉得郑加林的方案可行,支持他大胆试。他们准备先试种300亩,看看效果如何,以后再扩大种植面积。

  水稻已阔别家乡三十多年,村里的耕地一直种植其他作物,坑洼不平,而水稻对土地平整度要求极高,上下差10公分,插秧机就没法工作了。在筹备阶段,仅平整土地、挖沟渠和建泵站,村里就投入了160多万元。

  复种小站稻,村里的一些老人高兴了,他们是老稻农,对种水稻有一种情怀。他们来到村委会,说不给钱也要帮着干。育秧、插秧都是机械化作业,不再需要太多人工,老人们就说把日常的田间管理工作担起来。

  在全村的努力下,第一年的试验就成功了。2017年,种植的首批300亩小站稻喜获丰收,亩产1100多斤。村里把收获的稻米分给村民,大伙吃了连连点赞,都说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接下来的几年,会馆村扩大了种植面积,全村耕地除了绿化占地和其他规划用地外,能用的地全种上了,还把拆迁后宅基地复垦出七八十亩。

  给了郑加林和村民们底气的,是马厂减河水质的显著改善。市里坚决贯彻两山理念,铁腕治污,一些散乱污工厂关停了,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就感觉从2017年开始,河里的水质是越来越好了!”郑加林感慨道。

  记者采访时,在会馆村,是一派忙碌和热火朝天的景象。60岁的村民程家来正在稻田里捞青苔,他从水中捞起一团团青苔,丢到田埂上。“这东西繁殖的快,不清理的话,会把秧苗闷死。”

  实际上,老人们不止情怀可敬,他们的经验和眼力也着实了得。仅仅除稗草这一项,就必须靠那些年岁更长的老人们。“这样的是稻子,这样的是稗子!”每到提稗子的季节,老人们就这样在田间指导工人。

  稗草是一种稻田里的杂草,在青苗阶段外观和水稻秧苗极其相似,一般人分不出来。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和水稻抢营养,影响收成和稻米品质。郑加林坚持不用除草剂,而是人工拔除稗草,就是为了保证稻米的品质,他要让自家的稻米经得起检测。

  老人们还把上水(浇水)的活儿承担起来。每天凌晨2点,他们准时赶到,拉闸上水,在田间巡视,这一遍水浇下来,需要足足六个多小时。

  经验丰富的老人们发挥余热,年轻人在合作社里当起了会计和其他管理工作,如今的会馆村,正成为“大有作为”的大舞台。

  开荒种地,挖沟引渠,他们沿着先辈走过的路,让小站稻重现在马厂减河河畔,重现在小站稻的故乡。如今,全村小站稻种植面积有600多亩,年产稻米70余万斤。

  会馆村的稻米打出了名气,比市场上普通米价格高出一截。他们赢得了国内一些大公司的订单,每年出的米都被对方“全包圆”。刚收获就被抢购一空,甚至还没播种就拿到了市场订单,可以说,会馆村的小站稻,已经成了津南小站稻的一张名片。

  此外,由于本村土地有限,为了满足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郑加林目前正酝酿“订单式生产”。把育好的秧苗交给外村的合作农户,农户负责管理,最后的稻米由会馆村收割、收购,保证稻米品质。

  小站镇党委委员杨涛告诉津云新闻记者,会馆村本来属于镇里已整合村庄中的一个,村书记和村民对村庄和土地有感情,复兴了小站稻,打造出了小站稻核心种植区,为全镇的小站稻复兴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据最新统计,仅小站镇一个镇,目前小站稻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万亩级别。而整个津南区,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5万多亩。

  一粒稻米,一片稻田,不只充实着粮食安全的“米袋子”,也正在带着会馆村“火出圈”。在市区镇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会馆村近年来着力打造文旅项目,让这里成了稻香文化网红打卡地。

  2019年,郑加林就在考虑,怎么让村里的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在保护好耕地、搞好口粮生产的同时,让村庄靓起来,美起来,把游人吸引过来。

  为了让市民近距离欣赏稻田美景,在上级资金的支持下,会馆村架设了2200米的田间栈道。开辟了两方荷花池,建设了玻璃步道和观景台,开展了水系连通、路面硬化等工作。每到盛夏,满池娇艳,游人如醉,这里成了短视频拍摄爱好者的云集之地。最多的时候,小小的村庄,一天能涌入七八千人。
  市区一家幼儿园联系到会馆村,希望带孩子到村里来一次插秧体验游,郑加林爽快同意。他安排出一块稻田,由两位稻农带领着,孩子们穿着雨鞋,疯玩了一天,个个成了泥猴,充分释放了天性。后来,还有学生家长送来了锦旗,感谢他们为孩子们创造的单纯的快乐。

  郑加林还在酝酿着一些好点子,他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在稻田周边开辟观光“小火车”,还要让游客现场品尝新蒸的米饭、体验现场碾出的稻米。

  今年的天津市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就将设在会馆村。郑加林表示,这是会馆村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们在全力做好准备工作。目前,五十亩地的稻田画方案已经设计完成,土地已经整理完成,届时,在观景台旁,稻田画将进一步丰富会馆村的视觉元素。

  郑加林表示,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他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把小站稻做大做强,把稻耕文化和乡村旅游做出亮点,“市区镇给这么大的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小站稻做起来!”

  津云新闻记者 陈庆璞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10年前我们还是年轻的代名词现在已经是奔3的主力军了时光流逝我们都在长大我们告别了青春年月我们赚钱养活了自己我们也开始供房供车了我们一路走着一路丢失一路得到却在
  • 可以看出,这组照片上,还是有值得思考的细节的,比如吴亦凡和杨紫的扇面上的英文字母组合起来是一句话“peace and love”这大概也是暗示着那些关于《青簪行
  • 以后未来的新店,凭签到本上的名字打折[微笑]算是我们的一个暗号咯哈哈#美食##绍兴##探店##衣昂羊的小食光# #汕头美食大搜罗# 充满回忆的玉兰肥姐原来改了下
  • #这一刻的开新时光# 能让你逐渐强大的,不是坚持,而是放下;能让你慢慢心宽的,不是得到,而是失去;能让你看的更远的,不是他人的肩膀,而是内心的学识;能让你感受快
  • 我的痴情,我的执着,感动上天,让我在有生之年你与再次相遇,那藏在心底的话,在你的耳边,到你的心里,爱的花朵,终于绽放在你我心间。亲爱的,你的一生,我只借一程,但
  •   近年来,天安集团不断强化“师带徒”制度,通过系列奖励优惠政策促进“师带徒”的积极性,加快培养精良的技术工人骨干队伍,取得较好的效果。6月初,县总工会号召企业
  • 于是乎我也赶紧给自己和家人做了一个探查,还好自己和家人没有服用或者使用过邪符,不论是今生还是过去世,这一点上还算比较干净,于是趁着做法,看看最近因缘即将成熟的有
  • 梦里三千,谁是谁的过往,谁是谁的一世情缘,一生一世,断不了的纠葛过往。露水的心事,化作相思的雨,汩汩流淌在梦里的清河,谁人曾说:明月装饰了谁的窗格,谁又装饰了谁
  • 仲夏晴云归雨骤,浓云暂歇鸣蝉休。轻雷阵阵怨来早,此时西窗碧空好。
  • ◆ 海岛亮点:7分◆ 推荐指数:★★★★富国岛的地理位置相当于中国的海南岛,在越南的最南边,因为知名度不高,所以现在游客还不算多,可以享受一个安静的海岛假期啦~
  • Bugg 的此次任职表明了 Prada 集团正在加速数字化转型。Bugg 将负责监管 Prada 集团的传播策略和各品牌之间的沟通,并向集团营销和 CSR 负责
  • 因此,当命盘中女遇正官星、男遇正财星的话,又为命局中的喜神,这类朋友在爱情上的运势比较好,在恋爱上容易遇到投缘浪漫,且互相对另一半专一,这类人从不花心,他们的婚
  • 中秋佳节「POS机哪个牌子最正规」「POS机」「POS机」「POS机」「POS机」梅青晓目光如常半分不避她可是他才多大一点把吃奶的劲儿都用上了仍然没有撼动男人一
  • 长势见喜的老张,今天又长一岁了说实话 我很希望她可以只过生日,但不用长大可是不行,最后她还是要连滚带爬的长起来但不论老张是小孩还是大孩,我都喜欢和她一起吃饭还有
  • 其实生活,就是朝起暮落的辗转,人生,就是月缺月圆的浮沉,行于尘世,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是人生的阳光和雨露,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定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胸
  • 【转】 成长,是允许自己不再追求过于纯的东西,男女之间的纯友谊也好,愿意为了纯真的爱情牺牲一切的期待也好……这些固然美好,但是可遇不可求。【世说新语】1. 当下
  • 咋天脚不仅肿,还泛白以为它化脓了[泪],脚背也肿,因为己经肿了三天了[失望],而且看着很吓人,我就怕我的脚趾头会不行到时候要动手术割掉,一个人坐床上哭啊哭,哭的
  • #欧米茄碟飞系列陀飞轮至臻天文台腕表#在细节之处蕴藏着欧米茄对机械构造与艺术美感的极致追求。#欧米茄碟飞系列陀飞轮至臻天文台腕表#在细节之处蕴藏着欧米茄对机械构
  • #金泰亨[超话]#刷帅哥视频刷了一个通宵 并不觉得困反而越来越亢奋[胖红生气]月亮不睡我不睡 我是人间小美味月亮睡了我就睡 我是快乐小宝贝太阳起了我不起 老子就
  • 它可不仅仅是气味优秀,实验表明它对皮肤也是非常的好。所以这一点点的鸢尾净油,不止是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