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连载】杂宝藏经卷第一 · 王子以肉济父母缘 第二

白话

这样的经法我(阿难从佛亲自)听闻,讲法时,佛在舍卫国,那时阿难披上袈裟手持钵盂,进入城里化缘乞食。看见一个小孩子,有双眼失明的父母,(这个孩子)把乞讨得到的好的食物供养父母,粗糙的食物就自己吃。阿难对佛说:“世尊,这个小孩子非常少有,乞讨到好的食物,用来献给父母,选择粗劣、不好的自己吃。”

佛说:“这不算难,我过去生中,供养父母,才是极其困难。”阿难对佛说:“世尊,过去生中,您供养父母,那些事是怎样的呢?”

佛说:“在过去,有大国的国王,统领国土。国王有六个孩子,各自统领一个国家。当时有一大臣名字叫罗睺求,谋划起兵,杀掉了那大王和他的五个孩子。大王的第六个小儿子,事先有鬼神来告诉他说:‘你的父亲和其他五位兄弟,都被大臣罗睺求杀害,接下来要到你(这里)了。’王子听说后,立即回到家里。妻子看见王子脸色忧虑憔悴,与平常不一样,于是问丈夫说道:‘你为什么这样呢?’丈夫回答妻子说:‘男人的事情不能告诉你。’妻子说:‘王子,我现在和你生死与共,有什么紧急(的事情)不能告诉我?’丈夫回答妻子说:‘刚才有鬼神,来告诉我说:你的父亲及五个哥哥,都被他人所杀,接着轮到你了。因为这件事忧虑害怕,不知道该去哪里。’

夫妇(一起)想办法,立即一起带着孩子,逃奔去其他国家,携带七天的粮食,预计可以到达。(但由于心里)惶恐害怕导致错误地走上了曲折的小路,走了十天,还没有到达。

粮食用尽,困顿饥饿临近死亡,王子想着:‘三人同死,痛苦太大了,宁可杀掉一人,保存两人的性命。’于是便拔出佩剑,想杀掉妻子。他的儿子回头看见父亲,合掌说道:‘希望父亲现在不要杀我的母亲,宁可杀掉我自己,来替代母亲的性命。’父亲听了儿子的话,想杀掉自己儿子,儿子再次说道:‘不要断绝我的性命,如果断绝我的性命,肉就会腐臭发烂,不能保留多长时间,(这样)我的母亲可能(也)不能到达(目的地)。不(要)断绝我的性命,需要时就割取,每天慢慢吃。’(即使这样)还没有到有人的村子,剩在身上的肉,只有三块了,儿子对父母说:‘这两块肉,请父母吃掉它,还剩下的一块肉,就拿来给我。把我放到地上,父母继续前进。’

当时释提桓因的宫殿震动,于是立即观察是什么因缘。看见这个小孩做稀有的事情,就化作(一只)饥饿的狼,来索取肉,小孩思考着:‘我吃这些肉,也是性命将尽,不吃也是死。’就舍下这块肉,给了饿狼。释提桓因就变成人,对小孩说:‘你现在割肉,给你的父母,心中后悔吗?’回答说:‘不后悔。’又说:‘你现在为痛苦恼乱,谁能相信你没有生起后悔心呢?’小孩这样就说出真实(不虚的)话语道:‘我若不悔,身体的肌肉还长出来恢复像以前一样,如果有后悔的想法,就马上死去。’说完这句话,身体恢复,和原来的样子没有差别。释提桓因就将这个孩子和他的父母归聚一处,拜见了当地的国王。(国王)心里充满巨大的悲喜,怜悯他至孝,感叹从来没有过,就给他军队,回去恢复本国。释提桓因即护佑他渐渐做了阎浮提王。那时的小孩,是我的前身,那时的父母,就是(我)现在的父母。”佛说:“不但现在赞叹慈爱孝顺,在无数劫以来也常赞叹。”

众比丘对佛陀说:“世尊,过去生中,供养父母,那些事都是怎样的呢?”佛说:“过去迦尸国王的领土中,有一座大山,山中有仙人名字叫睒摩迦。(他的)父母年纪很大,并且眼睛都看不见。睒摩迦常常取美味的果子、鲜花和甘甜的水,用来赡养父母,把他们安置在悠闲安静没有恐惧的地方。凡是做(什么)事情,一举一动,(睒摩迦)先禀告父母。(这天他)禀告父母后,就取水去了。那时梵摩达王出游打猎,看见有鹿饮水,拉弓射鹿,涂有毒药的箭误中睒摩迦的身体,遭到毒箭射中以后,睒摩迦高声呼喊道:‘一箭杀死三个人,这痛苦何等厉害严重啊!’

国王听见他的声音,马上把弓箭抛在地上,就立即上前观看:‘谁说的这话?我的这座山中有位仙人,名字叫睒摩迦,仁慈孝顺,赡养盲眼的父母,举世称颂赞叹。你现在莫非是睒摩迦?’回答说:‘我就是。’进而对国王说:‘现在我的这个身体,不计较痛苦,只是担忧父母年老眼盲,父母如果饥饿困顿,没有人供养啊。’国王再次问道:‘你的盲眼父母,现在在哪里呢?’睒摩迦指示给王说:‘在那个草屋中。’王随即到盲父母的住所,睒摩迦的父亲那时对他的母亲说:‘我的眼皮跳动,难道是我孝顺的儿子睒摩迦有灾祸吗?’他的母亲又对父亲说:‘我的乳房惶恐不安地跳动,不会是我的儿子有(很)不祥的事情吧?’那时盲眼父母,听见国王走路的悉悉索索的声音,心里生起恐惧:‘不是我的儿子在走动,那是谁呢?’

国王走到他们前面,高声说:‘行礼了。’盲眼父母说道:‘我们的眼睛看不见东西,是谁在行礼?’回答说:‘我是迦尸国王。’这时盲眼父母对国王说:‘大王啊!我的孩子如果在,应该给大王奉上好的花果。我的孩子早上去取水,这么晚了久等不回来。’国王于是悲伤哭泣,接着说偈言:

  ‘我是这个国的国王,在这座山游猎,

  只想射禽兽,无意之间伤害了好人,

  我现在舍弃王位,来侍奉盲眼父母,

  和你们的孩子没有差别,千万不要产生忧愁苦闷。’

盲眼父母用偈言回答国王的话:‘我的儿子慈善孝顺,天上人间都没有,国王虽然怜悯我,哪里能像我自己的儿子?国王要怜悯我,希望您指示儿子所在的地方,能在儿子左右,(我们)同死心意也满足了。’

这样,国王带着盲眼父母前往睒摩迦身边。(盲父母)到了儿子所在的地方后,捶胸顿足,懊恼不已,嚎啕大哭说道:‘我的孩子慈善仁爱,孝顺无比,天神、地神、山神、树神、河池众神啊!’(盲父母)说偈言道:

  ‘帝释、梵天、护世四天王,为什么不帮助他呢?

  我孝顺的儿子,让他遇到如此痛苦,

  深深感怀我的孝子,请速挽救他的性命。’

这时释提桓因的宫殿震动,用天耳听见盲父母悲痛的话语声,就从天而下,来到他们所在之处,对睒摩迦说:‘你对于国王,产生恶心了吗?’回答说:‘确实没有恶心。’ 释提桓因说:‘谁能相信你没有恶心呢?’ 睒摩迦回答说:‘我对国王有恶心的话,就让毒箭的毒传遍全身,马上死去。如果我对国王的做法没有恶心,毒箭应该离开身体,疮疤就会痊愈。’马上就像他说的那样,毒箭自然(从他的身体)出来,(伤处)恢复得像以前一样。

国王非常欢喜,高兴无限,便发出教令,普遍告示国内的人们,应该修行慈善、仁爱,孝顺侍奉父母。睒摩迦从过去以来,慈仁孝顺,供养父母。想知道谁是那时的盲父吗?就是现在的净饭王。那时的盲母,摩耶夫人就是。睒摩迦,就是现在的我,迦尸国王,就是舍利弗,那时的释提桓因,就是摩诃迦叶。”

经典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尔时阿难,着衣持钵,入城乞食。见一小儿,有盲父母,乞索得好食者供养父母,粗者便自食之。阿难白佛言:“世尊。此小儿者,甚为希有。乞得好食,用奉父母,择粗恶①者,而自食之。”佛言:“此未为难,我过去世中,供养父母,乃极为难。”阿难白佛言:“世尊,过去之世,供养父母,其事云何?”

①恶:1.粗劣。如:恶食[粗劣的食物];2.不好。

佛言:“乃往过去,有大国王,统领国土。王有六子,各领一国。时有一大臣名罗睺求,计谋兴军,杀彼大王及其五子。其第六小子,先有鬼神来语之言:‘汝父大王及诸五兄,悉为大臣罗睺求之所杀害,次欲到汝。’王子闻已,即还家中。妇见王子颜色忧悴,不与常同,而问夫言:‘汝何以尔?’夫答妇言:‘男子之事不得语汝。’妇言:‘王子,我今与汝生死共同,有何急缓①而不见语?’夫答妇言:‘适有鬼神,来语我言:“汝父大王及与五兄,悉为他杀,次来到汝。”以是忧惧,莫知所适。’

“夫妇作计,即共将儿,逃奔他国,将七日粮,计应达到。惶怖②所致,错从曲道③,行经十日,犹不达到。粮食乏尽④,困饿垂死。王子思惟:‘三人并命⑤,苦痛特剧,宁杀一人,存二人命。’即便拔剑,欲得杀妇。儿顾见父,合掌白言:‘愿父今者,莫杀我母,宁杀我身,以代母命。’父用儿语,欲杀其子。子复白言:‘莫断我命,若断我命,肉则臭烂,不得久停,或恐⑥其母不得前达。不断我命,须臾则割,日日稍食。’未到人村,余在身肉,唯有三脔。子白父母:‘此肉二脔,父母食之,余有一脔,还用与我。’掷儿放地,父母前进。

①急缓:危急,紧急。

②惶怖:恐怖。

③曲道:曲折的小路

④乏尽:竭尽。

⑤并命:共命运;同死。

⑥或恐:或许;可能。

“时释提桓因宫殿震动,便即观之,是何因缘?见此小儿作希有事,即化作饿狼,来从索肉。小儿思惟:‘我食此肉,亦当命尽,不食亦死。’便舍此肉,而与饿狼。释提桓因,即化作人,语小儿言:‘汝今割肉,与汝父母,生悔心不?’答言:‘不悔。’又言:‘汝今苦恼,谁当信汝不生悔心?’小儿于是,即出实言:‘我若不悔,身肉还生,平复如故;若有悔者,于是即死。’作此言已,身体平复,与本无异。释提桓因,即将其子并其父母,使得一处,见彼国王,心大悲喜,愍其至孝,叹未曾有,即给军众,还复本国。释提桓因,即渐拥护,作阎浮提王。尔时小儿,我身是也。尔时父母,今日父母是也。”

佛言:“非但今日赞叹慈孝,于无量劫常亦赞叹。”

诸比丘白佛言:“世尊。过去世中,供养父母,其事云何?”

佛言:“昔迦尸国王土界之中,有一大山,中有仙人名睒摩迦,父母年老,而眼俱盲,常取好果鲜华美水,以养父母,安置闲静无怖畏处。凡有所作,举动行止,先白父母。白父母已,便取水去。时梵摩达王,游猎而行,见鹿饮水,挽弓射之,药箭误中睒摩迦身。被毒箭已,高声唱言①:‘一箭杀三人,斯痛何酷甚!’

“王闻其声,寻以弓箭,投之于地,便即往看,谁作此言。‘我此山中有仙人,名睒摩迦,慈仁孝顺,养盲父母,举世称叹。汝今非睒摩迦耶?’答言:‘我即是也。’而白王言,‘今我此身,不计苦痛,但忧父母年老目冥,父今②饥困,无人供养耳。’王复问言:‘汝盲父母,今在何许?’睒摩迦指示王言:‘在彼草屋中。’王即至盲父母所。睒摩迦父,时语妇言:‘我眼瞤动,将非我孝子睒摩迦有衰患不?’妇复语夫言:‘我乳亦惕惕而动,将非我子有不祥事不?’时盲父母,闻王行声索索,心生恐怖:“非我子行,为是谁也?”

“王到其前,唱言作礼。盲父母言:‘我眼无所见,为是谁礼?’答言:‘迦尸国王。’时盲父母,命王言③:‘王,我子若在,当以好华果奉上于王。我子朝往取水,迟晚久待不来。’王便悲泣,而说偈言:

   ‘我为斯国王,游猎于此山,

  

但欲射禽兽,不觉中害人。

  

我今舍王位,来事盲父母,

  

与汝子无异,慎莫生忧苦。’

“盲父母,以偈答王言:

    ‘我子慈孝顺,天上人中无,

  

王虽见怜愍,何得如我子?

  

王当见怜愍,愿将示子处,

  

得在儿左右,并命意分足。’

“于是,王将盲父母,往至睒摩迦边。既至儿所,捶胸懊恼,号咷而言:‘我子慈仁,孝顺无比。天神地神!山神树神!河池诸神!’说偈而言:

  

‘释梵天世王④,云何不佐助,

  

我之孝顺子,使见如此苦?

  

深感我孝子,而速救济命。’

“时释提桓因,宫殿震动,以天耳闻盲父母悲恻⑤语声,即从天下,往到其所,而语睒摩迦言:‘汝于王所,生恶心也?’答言:‘实无恶心。’释提桓因言:‘谁当信汝无恶心也?’睒摩迦答言:‘我于王所有恶心者,毒遍身中,即尔命终;若我于王无恶心者,毒箭当出,身疮便愈。’即如其言,毒箭自出,平复如故。

“王大欢喜,踊跃无量,便出教令,普告国内:当修慈仁,孝事父母。睒摩迦从昔以来,慈仁孝顺,供养父母。欲知尔时盲父者,今净饭王是。尔时盲母者,摩耶夫人是。睒摩迦者,今我身是。迦尸国王,舍利弗是。时释提桓因,摩诃迦叶是。”

①唱言:高呼

②今:假使,如果。

③命王言:命这里有“给”的意思。给国王说➡对国王说。

④世王:护世四天王,又云护国四王。四天王居须弥山半腹,各护其一天下,故云护世。《维摩经·方便品》曰:“护世四天王也。诸恶鬼神残食众生,护世四王护之不令害也。”

⑤悲恻:悲痛

《法华经》日月净明德佛入大涅槃
(第二百零二段)
【尔时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说是偈已,而白佛言:世尊!世尊犹故在世。尔时日月净明德佛,告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善男子!我涅槃时到,灭尽时至,汝可安施床座,我于今夜、当般涅槃。又敕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善男子!我以佛法、嘱累于汝、及诸菩萨、大弟子,并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亦以三千大千七宝世界、诸宝树、宝台、及给侍诸天、悉付于汝,我灭度后,所有舍利、亦付嘱汝,当令流布,广设供养,应起若干千塔。如是日月净明德佛、敕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已,于夜后分、入于涅槃。尔时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见佛灭度,悲感、懊恼,恋慕于佛,即以海此岸栴檀为積、供养佛身,而以烧之。
火灭已后,收取舍利,作八万四千宝瓶、以起八万四千塔,高三世界,表刹庄严,垂诸幡盖,悬众宝铃。尔时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复自念言:我虽作是供养,心犹未足,我今当更供养舍利。便语诸菩萨大弟子、及天龙、夜叉、等一切大众,汝等当一心念,我今供养日月净明德佛舍利。作是语已,即于八万四千塔前,燃百福庄严臂七万二千岁、而以供养,令无数求声闻众、无量阿僧祇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使得住现一切色身三昧。尔时诸菩萨、天、人、阿修罗、等,见其无臂,忧恼悲哀、而作是言:此一切众生喜见菩萨,是我等师,教化我者,而今烧臂,身不具足。】
释迦佛说:“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即药王菩萨说完偈语后,又对“日月净明德佛”说:世尊还像我以前见到的那样安住于世间,我很高兴。这时“日月净明德佛”告诉“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说:善男子!我“涅槃”的时候到了,灭度即将来临,你可以把床座安排好,我在今日半夜,当“般涅槃”。般涅槃译为圆寂,即圆满诸德、寂灭诸恶的一种舍去肉身,成就法身,入大自在的境界。
涅槃有大小之分,即通常所说的小涅槃和大涅槃,小涅槃是小乘人修行的最高果位,其境界为“灰身灭智、捐形绝虑。”灰身是指身灭、灭智是指灭了六识心;捐形是指捐舍了有形的肉身、绝虑是指依六识心所起的思想活动全部停止。意为身心俱灭、见思二惑顿断,精神进入到了无生灭的寂静状态中,已彻底解脱了生死烦恼,得三明六通,享受的是一种如释重负,唯有快乐、唯有自在,非常幸福的一种纯精神生活。这种状态,名为小涅槃。
而大涅槃则是大乘人修行的最高果位,与小乘人所得的小涅槃是有很大区别的,小涅槃只灭了三惑中的见思惑,大涅槃是将见思、尘沙、无明这三惑俱灭;小涅槃只断了分段这一种生死、大涅槃是断了分段和变异这两种生死;小涅槃只灭了烦恼障、大涅槃是烦恼和所知二障俱灭;小涅槃只得诸法空相、大涅槃得诸法实相;小涅槃只得三明六通、大涅槃在三明六通的基础上更得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小涅槃是福德圆满、大涅槃是福德功德二德圆满。
小涅槃与大涅槃的差别除了以上所述外,还有种种的差别相,既然有差别相,那么二者在对涅槃的享受上,就有很大的不同,小涅槃只能在空寂中享受快乐,但不能再来三界,不能再度众生,行动上就受了很大的制约,既然有制约,就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自在;而大涅槃享受的是常乐我净,可于三界内外,来去自由,度众生不入生死、取灭度不住涅槃;生死涅槃两可住、生死涅槃两不住,是真正意义上的大自在。
所以《法华经》用了很多的篇幅来劝导小乘人放弃小涅槃,转修大涅槃,将大涅槃的种种好处都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使回心小乘人最终都得到了佛陀的授记,这是诸佛的悲心所在,令人感慨:佛恩难报!
这时日月净明德佛向“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及在场的所有人员宣布自己将于当夜入涅槃的消息,这是入大涅槃。这里有个问题,诸佛怎么出世都在白天、而入涅槃都在半夜呢?其实这里面是有寓意的,佛出世的白天表正法时期、前半夜表像法时期、后半夜表末法时期,然后佛法灭尽,预示众生将有很长一段时期生活在无明中。所以诸佛大都选择在中夜时入涅槃,表示佛入涅槃后,佛法住世的时间不会太长,提醒一切众生在还能听闻到佛法的时候,要努力精进,以尽快求得最终的解脱。
“日月净明德佛”接着又敕令“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说:善男子!我将所有的佛法都全部嘱咐给你、也嘱咐给诸多的菩萨大弟子们,这里面有最上乘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即《妙法莲华经》。还有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多属我教化管理的七宝世界,很多的宝树宝台,原是准备送给侍奉我的诸天贤圣的,现在都全部移交给你。我灭度以后,所有的舍利子,也全都咐嘱给你,你应当广为流布,广设供养,起造成千上万的七宝塔,让众生见到塔就如同见到佛的法身、见到佛法常住于世。
“日月净明德佛”交代完后,于夜后分,即下半夜,一般中夜是指11至1点之间,下半夜应该是12至1点之间,这个时候,“日月净明德佛”安详入于大涅槃。“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见佛入涅槃后,非常悲痛、懊恼,懊恼自己为什么不留佛住世。
后来的阿难也是这样,释迦牟尼佛说了两次将涅槃的话,阿难不说话,第三次佛就正式宣布于当夜入涅槃,阿难一下就痛哭不止,佛说我问了你两次,你不留我,现在缘已过,我决定入涅槃了。后迦叶尊者问阿难为什么不留佛住世,阿难说他当时头脑很乱,可能是着魔了。
“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十分留恋和仰慕“日月净明德佛”的大恩大德,于是用最名贵的“海此岸栴檀香”作柴,供养佛身,然后用此栴檀香焚烧,香尽火灭后,收集到的舍利子,装了八万四千宝瓶,每一宝瓶起一塔,共造了八万四千个宝塔。每一个塔都有三个横向世界那么高,塔的外观非常庄严,四周下垂很多各式各样的旙盖,还悬挂着很多的宝铃。这时“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在心里面说:我虽然对佛做了这些供养,但我觉得还不够,我应该用我的肢体,再供养佛的舍利。
于是对诸多的菩萨大弟子们及天龙八部等一切大众说:你们大家当用一个心念,用这一个心念成就我今天供养“日月净明德佛”的舍利。说完后就在八万四千宝塔前,燃烧自己修来的百福庄严手臂,历时七万二千年,以此燃臂供养佛塔舍利。菩萨前世用色身供养佛,这一世用化身供养佛的舍利,都燃烧了很长的时间,这些是菩萨深心大愿的成就。菩萨以此示范,是为了使无量多为求声闻学的大众,及无量阿僧祇多的众生,能发学佛求道的菩提心,让他们都能安住于“一切色身三昧”的境界中。
这时诸多的菩萨、天人、世间人、阿修罗等众生,见“一切众生喜见菩萨”没有了手臂,都很忧恼悲哀,大家都说:一切众生喜见菩萨是我们大众的老师,教化我们修学佛道,为了启发我们的至诚心和恭敬心,为了坚定我们的菩提心,作了燃臂供佛,现在手臂没有了,身相也不全了,这如何是好?其实这种忧心是多余的,这种多余的忧心在下文中就会明白。

https://t.cn/A6SborqC

昨天买了微信读书的会员,今天在地铁上打开会员专享书单,看看有什么好书推荐。

看到一本叫《画家之眼》的书,随手翻开,没想到一下子就被抓住了,就像一无意间推开一扇门,一股光流把我瞬间淹没……

这本书的作者叫安德鲁.路米斯,是美国著名画家、作家、插画大师和美术教育家,在产出大量杰出画作的同时,还致力于输出卓越的美术专业课教材,让美术和美服务和启发更多的人。

《画家之眼》是路米斯的最后一本著作,是对于绘画构成美学的总结,也是这位艺术大师对有志于从事绘画艺术的年轻人的最后一次谆谆教导。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本书里,路米斯不止展现了天才的艺术家如何思考、高明的画家如何观察世界,同时也启示普通人如何像获取灵感。

于是乎,这不仅是一样教你怎么绘画的书,更是一本怎么样从不一样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世界的书,从而带大家用“画家之眼”或者说“艺术家之眼”发现不一样的世界,使人们创作出不一样的美。

我们普通人看到的世界其实是没什么大的差别的,但画家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比如梵高的世界、莫奈的世界。即使世界是荒芜一片的沙漠,画家也能帮你看出不样的世界。

读到这样的书,对我来说,真是相见恨晚,如获至宝。用佛家的话,心心相印。

很早之前,我就一直对自己说,要用艺术的眼睛看世界,做生活的艺术家,看见生活,发现美,记录美,传播美。

我推荐像每一个热爱创作乃至热爱生活的朋友,都不妨至少读读这本书的前言《艺术的起源与美的追寻》。

开篇第一句话就是“艺术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像是一句宣言,或是一声召唤,让我们重新审视艺术,审视生活,审视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今艺术终于敞开大门,以前所未见的方式接受个人创意。艺术不再像以往那样,受限于绘画与雕塑的传统形式,而必须成为人们当下生活的一部分,“因为不管现在或未来,艺术都与我们同在”。

在此基础上,路米斯提出我们要赶紧破除“艺术是某种主义或教派”这种概念,深刻理解艺术其实是人类本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与生俱来就有一种追求完美的欲望。

“艺术是人类努力创造更美好世界,并以不同形式将美融入生活的一种表现。”

不变的是对美的追寻,变化的只是艺术形式。路米斯说,不妨把艺术当成一条河流,从古流到今,有部分河水已经流过我们身边,有部分正在经过,还有一大部分尚未流至。

于是我们可以把历史上每幅画都视为这条艺术之河中的一瓢水,它或映照真实,或映照幻想,都是美景。

艺术源源不尽之水,一如生活长河川流不息。

对于美,我们面临最大的危机是:允许美因为个人意见、趋势和主义而陷入困境,让个人的理解局限在只有少数人支持的武断意见。

美是包罗万象的,美是自由的,美是属于所有人的,它就在我们的周遭,等待我们去发现,去创造,去诠释,用每个人自己的独特方式。

接下来的一段阐述,对我来说感触最深,最有共鸣,我觉得它解答了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写作者的困惑。

人们常问:如何分辨一幅好画?演员暨艺术品收藏家文生·普莱斯(Vincent Price)巧妙回答说:能取悦你的画,就是一幅好画。

如果这种说法是对的,那么接下来要问的问题就是:如何画出一幅好画?

路米斯说,相信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呼应普莱斯的说法,那就是:用取悦自己的方式去画,就能画出一幅好画。

别管其他人怎么说和怎么做,除非你认为那个人的作品最能启发你。不要因为别人的说理、含混不清的解释和推销辞令,就照着别人的方式去做。你从“实做”中感受的喜悦,才是你培养任何个人技法的重要基础。

“记住,你拥有的独特优势是,或许你发现的美,是与众不同的,你用跟他人不同的方式去切入、去发现美。这项差异会协助你挑选与自己品位相符的主题,也会引导你前往令你欣喜的新领域。

因为美无所不在,所以美的来源可说是源源不绝。但是真正能捕捉到美,却是极其罕见,也是一项亘古不变的挑战。”

说得真好。其实不只是绘画,包括写作,摄影等等一切创作,都可以用这样去重新审视和选择:

用取悦自己的方式去写,去拍,去创造。

道理其实很简单,但真正去这样实践,并且保持初心,步履不停的人,难能可贵。

路米斯鼓励大家要用取悦自己的方式去创作,而且指出了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意义。其实最终我们都只能并且只要活出我们自己,就像每个人发现的美一样,是与众不同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害怕自己跟别人不一样,害怕自己看见的、发现的美,别人不认同,慢慢失去了自我,躲在人云亦云的保护壳里。

导致写出来的文章、拍出来的照片、画出来的画首先取悦了别人,而忽略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到后来甚至都不愿意再看自己的作品,找不到创作最初的感动,在错的方向上越走越远。

不妨想想,你有多久没有因为自己写出一篇好文章、拍到一张好照片而发自内心地感到愉悦和幸福?

我庆幸目前为止自己仍保留这样的感受,特别是每当写一篇自己满意的文章时,进入心流的过程是美妙的,写完之后,内心有一段时间觉得非常舒畅,宽容,感恩,好像世上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有一种“屋宇宽厚,万物美好”的满足感。

当然这种感受不会一直持续,但这种写作的快感,成为我写下一篇的源动力。

写作这一路上曲曲折折,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瓶颈,也曾陷入过自我怀疑,被别人的意见所干扰,所幸,那份最初的感动,依然还在。

只要它还在,就不会迷路。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路米斯的《画家之眼》虽然处处闪现思想的光华,但它同时是一本实操性很强的工具书,关于该画什么、如何化繁为简以及关于设计、比例、色彩、韵律、形体、光的明暗、主题之美等等都有详细的论述。

而这一切,其实都是服务于“用取悦自己的方式去画”。

所以,路米斯说他供给年轻画家的“最稳当忠告”是:

先把绘画技法学好,持续不断地探索美,并研究表现美的新方法,强化本身的内在信念,让个人风格逐渐形成,而且不受任何先入为主的成见影响(例如:别人认为你该怎么画),也不被画评家可能做出的评价所阻碍。

最终还是为了成为你自己。

愿我们在这丰盛辽阔的世界里,发现生活的美,成为自己的光。

写于广州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像我这种一天要吃600克的(鸡闻风丧胆,也就是2天半的量[并不简单]如果我要备餐一周的鸡胸和米饭,8L的煮3锅鸡胸(每锅约20分钟)同步5L的煮米饭(35分钟)
  • 如果还不行,那就继续花钱,找几个真心愿意帮自己的人,我的意思是他以前深受极端女权迫害,很想找机会报仇的人,他一定要长得很帅,你让他去勾引小仙女,靠近她收集她的问
  • 刘明胜刷的礼物太多了,K宝和她的粉丝都很崇拜他,他成了直播间内炙手可热的“榜一大哥”平台还为刘明胜配备了专属客服,他仿若成了挥金如土的大老板,这极大地满足了刘明
  •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这样一个想得却不可得的人,或许只有在四下无人的夜里,才敢想起,才敢怀念......可是,终究有一天你会明白,无法跟喜欢的人在一起,才是人生的
  • 希望到曲终人散的时候,我们都不会留下任何遗憾”——黄仁俊心理小探索:真实,更真实题目有点绕、拗,我慢慢说,I try to make myself unders
  • 重新和旧爱坠入情网的四大星座1.双子座双子座的心中,对爱情充满了渴望,他们不会去做一些伤害他人的事,在双子座的心中,爱情是无法比似的,他们平时不管再怎么的随性,
  • 一个很明显的改变,此时的张含韵,不甜了❗ 就像她在一档节目里徒手抓虫子后, 队友挺惊讶的,“你不是以前那个酸酸甜甜了” 张含韵爽朗地回:“我本来就不是” 经
  • 有你的背影,也有我童年的身影,或许也有一个60年前顽童的身影。有你的背影,也有我童年的身影,或许也有一个60年前顽童的身影。
  • 6.耐心回答老乡的考研的问题7.今天好勇敢,无事发生的时候提出去找那个男生朋友玩无法想象这个信封和钢印对喜欢哈利波特的人来说有多大的杀伤力 她还是粉色的斯莱特林
  • 2023521无论爱还是被爱 都是值得记录的一天经历了一个五一小长假 病毒再次活跃起来 9号夜里开始闺女开始有点发烧 10号去医院验血拍片 细菌和病毒
  • 没有读过原著的我本不应该对剧情和人物形象发表太多意见,但我还是想说,在太宰治的身上,我看不到一丝一毫浪荡无赖和敏感纤细的痕迹,他就是个普通的“不合时宜”的作家形
  • 六十岁那年,我将父母葬在了一起,年纪大了,很多事也便看开了许多,我没有流泪,只觉得,爸爸的责骂和母亲的絮叨在那一刻无比重要。又是三十八岁那年,儿子不再黏我,他有
  • 今天逛了石鼓书院,来了衡阳11年了,还第一次进来参观,进来后我媳妇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提示标语有中文,有英文,而且居然还有韩文,觉得特别奇怪!​不欢迎日本
  • 韩文公祠的楼阁廊亭、碑记匾额,还有那棵见过韩愈的老橡树,都记录着过往历史与岁月沧桑……如果你来潮州,除了去潮州八景之外,还要看潮州古城的夜景!#广东人游潮州##
  • (零:你到底是何方神圣repeat) 7.天台对峙部分,普拉米亚每说出一个五人组不在的人的名字时,柯南后面的灯就熄灭一盏。 14. 佐藤去墓地问情况的时候,那人
  • 指望美容院退钱,虽说这些美容院确实可恶,但这位女士更没心,别说一大把年纪了,就是年轻点的,知道家里有个病人也不敢踏进美容院吧 ,不进美容院,又怎会被一步步地下套
  • 13. 我要陪你从新鲜感走到归属感和安全感. 14. 我爱你 不光是因为你的样子 还因为和你在一起时 我的样子. 15. 没有偏袒的意思 我对你是正儿八
  • 29、不需要为你无法控制的事情感到烦恼或困扰,这些事情不需要你的评判,留下它们吧。28、你所分配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你不利用它来解放自己,它将消失,永远不会回来
  • 或者只是来自你心里的渴望,月经周期带来的骚动,他房间里刚换的灯泡,他刚吃过的橙子留在手指上的清香,他忘了刮的胡子刺痛了你的脸……这一切作用下神经末梢麻酥酥的感觉
  • 到今天我更确定小企鹅和寻寻特别配了 一个不怎么看直拍看物料截出来搞人设不在平台上发小视频安利不转我觉得很有意义的微博只知道丈夫/妻子很帅/很美每天不知道在哪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