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提婆度释迦成佛

(第一百三十九段)
【我念过去劫,为求大法故,虽作世国王,不贪五欲乐。捶钟告四方,谁有大法者,若为我解说,身当为奴仆。时有阿斯仙,来白于大王:我有微妙法,世间所稀有,若能修行者,吾当为汝说。时王闻仙言,心生大喜悦,即便随仙人,供给于所需。采薪及果蓏,随时恭敬与,情存妙法故,身心无懈倦。普为诸众生,勤求于大法,亦不为己身,及与五欲乐。
故为大国王,勤求获此法,遂致得成佛,今故为汝说。佛告诸比丘:尔时王者,则我身是。时仙人者,今提婆达多是。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十力、四无所畏、四摄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觉,广度众生,皆因提婆达多善知识故。】
佛说:我回想起过去劫中,为了求得无上大法,曾经在有一世,当时我虽然身为国王,但由于有前世修行的善根,所以我在富贵面前,能做到不贪“五欲乐”。这里说的五欲乐是什么意思呢?五欲是一切凡夫所渴望的五种欲望,可以给人带来快乐和满足、即:
1、财:对金钱和财物的博取、有极强的占有欲和支配欲。
2、色:对世间的青、黄、赤、白及男女等色的追求欲和占有欲。
3、名:对名誉地位的争权夺利欲。
4、食:对美味佳肴的追求和贪享欲。
5、睡:贪住高级宅院,以睡眠为欲、昏昏然而自以为乐。
世间人以“五欲”得到满足为“乐”,故称为“五欲乐”。五欲乐在佛教中却是严重障道的,是有害的,正如《大智度论》说:“五欲无利益,如狗啃骨头。”又说:“五欲如逆风举火把,风吹焚自身。”“诸欲乐甚少,忧苦毒甚多,为之失身命,如蛾赴灯火。”这都是说明,追求五欲的人,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择手段,常做损人利己的事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已亡失正法,不仅危害他人,更有害于自己的法身慧命,是学佛人首先要克服的。
佛说:那时的我既不贪皇家富贵、也不贪五欲乐,一心只为求法,毅然将王位传给了太子,并敲钟击鼓,向四方宣告:如果谁有无上大法,能为我解说,我就为他作奴仆,终生侍奉他。这时有一位名“阿斯仙”的仙人,来告诉当时身为大王的我,说他有无上微妙法,在世间是非常稀有的,如果有真心求法、真心修行的人,他就可以为这个人说法。
“阿斯仙”又名阿夷、阿斯陀等:译为无比端正。《名义集》说:“阿斯陀,或云阿夷,此翻无比,又翻端正。”在历史上用阿斯陀名字的有二人:一人是过去世为释尊说《法华经》者、另一人是在释尊生于净饭王宫时,为释尊相面者。
阿斯仙是提婆达多比丘未来成道时的佛名。提婆达多在佛住世时期,犯五逆罪,将堕无间地狱。释迦佛告诉诸菩萨及天人四众说:提婆达多往昔曾经是我的老师,他实非恶人,为权诫世人而作逆罪,堕于地狱,故意当个反面教材,是在演戏给大家看,他在地狱并未受苦,享受的却是三禅之妙乐,未来必当成道,号天王如来。
佛说:那时身为大王的我,听了阿斯仙的话后,舍弃了王权,心生大欢喜,非常高兴地跟随仙人而去,并供给仙人在生活上的所有需要,采薪(打柴)及摘取“果蓏luǒ”。蓏为瓜类植物的果实。《前汉》注、应劭说:木实曰果、草实曰蓏。张晏说:有核曰果、无核曰蓏。“果蓏”现在理解为果子和蔬菜。大王每天拾柴、生火煮饭、采集果子、蔬菜,非常勤劳恭敬地供养仙人,一心只为求得无上妙法,再苦再累也没有一点懈怠和疲倦。
佛说:当时身为大王的我,甘受委屈,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众生都能出离生死,才如此勤求于无上大法,求此大法,也不是为了自身的福报利益,更不是为了贪著世间的五欲之乐,如果是这样,我就不会舍弃王位了,舍去王位而求此大法,主要是为了成就佛道。
佛说:我通过对《妙法莲华经》的修学,终于成佛了,所以我今天要将这一段因缘告诉大家。佛接着告诉诸多的比丘众们说:那时的大王、就是我释迦牟尼;那时的仙人、就是现在的提婆达多。提婆达多久远劫前就是我的善知识和老师,指导我修行,使我具足了“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六波罗蜜是菩萨修证菩提的六种方法、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慈悲喜舍”是《阿含经》及大乘诸经中反复倡导的高贵精神,将其无限扩大、无限深化,称为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名“四无量心”,或称“四梵住”即“四种清净无染的心。“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则是“百劫修相好、三祇修福慧。”所得来的。
佛经说:菩萨由修行“决定无杂、谛观微密、常修无间、不颠倒行”这四种正业而获得三十二相。概言之,三十二相由行持无量众善而得,所以称为“百福庄严”。佛的身体还具备八十种好,意思是随三十二形相的好,佛陀庄严的身相,为一切天界众生和人类众生所爱乐,所以称为“好”。
八十种好比三十二相更加微细隐秘一些,众生见到佛陀,一般更容易见到佛的“三十二相”,因此“相”和“好”是互相显发的,“相”更庄严、“好”更细微。佛的庄严身相显示了自身的圆满功德,使见到的众生无不生起恭敬之心。在佛住世时,有很多人就是因为见到佛的相好光明而得度。
佛说:我成佛后身相现“紫磨金色”。“紫磨金”是金里面最殊胜的,其色金黄,光辉灿烂。佛像是金色的身,所以我们世间人塑造佛像也都贴金,贴金的来源、意义,都是根据经上所说的,当然也有表法的意思,就是佛的身色相好,像紫磨金一样永恒不变。
佛说:成佛后还具有“十力、四无畏”,就是如来独有的十种力量和四种智慧。及“四摄法”:“摄”即摄受,指菩萨欲化导众生,必须以此四法摄受,使其依附,然后导以大乘正道、具体是:
一、布施摄:指菩萨以财法二种布施摄受众生,如果众生乐财、就以财施摄之;如果众生乐法、就以法施摄之。这样,众生既蒙二施利益,因是生亲爱心,依附受道,得住真理,故名布施摄。
二、爱语摄:指菩萨随顺众生根性,善言慰藉,使一切众生乐闻善言,因是生亲爱心,依附受道,得住真理,故名爱语摄。
三、利行摄:指菩萨起身口意善行,利益一切众生,使众生生亲爱心依附受道,得住真理,故名利行摄。
四、同事摄:指菩萨以法眼明见众生根性,随其所乐,即分形示现,同其所作,使其各沾利益,因是生亲爱心,依附受道,得住真理,故名同事摄。
佛说:除以上所说之外,我还得了“十八不共法”,就是如来不与外道和二乘人相共的十八种法门。还得了种种神通道力,因此而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以广大无边的慈悲心,普度众生,这些都是提婆达多“阿斯仙”这位善知识为我传授《妙法莲华经》后,才证得的无上道果。

《法华经》佣赁辗转遂至父舍
(第八十二段)
【我等今日,闻佛音教,欢喜踊跃,得未曾有。佛说声闻,当得作佛,无上宝聚,不求自得。譬如童子,幼稚无知,舍父逃逝,远到他土,周流诸国,五十余年。其父忧念,四方推求,求之既疲,顿止一城,造立舍宅,五欲自娱。其家巨富,多诸金银,砗磲玛瑙,真珠琉璃,象马牛羊,辇舆车乘,田业僮仆,人民众多,出入息利,乃遍他国,商估贾人,无处不有,千万亿众,围绕恭敬,常为王者,之所爱念,群臣豪族,皆共宗重。
以诸缘故,往来者众,豪富如是,有大势力,而年老迈,益忧念子,夙夜惟念,死时将至,痴子舍我,五十余年,库藏诸物,当如之何?尔时穷子,求索衣食,从邑至邑,从国至国,或有所得,或无所得,饥饿羸痩,体生疮癣,渐次经历,到父住城,佣赁辗转,遂至父舍。】
须菩提以上所说代表的是小乘人的思想认识,这一篇是摩诃迦叶对这些思想认识及世尊所作的比喻开示,用偈语的形式做总结。梵文中“摩诃迦叶”之摩诃译作“大”、故又名“大迦叶”。大迦叶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有“头陀第一”、“上行第一”等称号。是第一次经典结集号召者,在灵山法会上独得佛祖心法,为禅宗第一代祖师。
摩诃迦叶说:我们这些声闻缘觉人,今日得到了佛的认可,认我们为佛子,又给我们宣讲《妙法莲华经》,我们大家都非常高兴,欢呼踊跃,感叹得到了未曾有的一乘大法。
佛又授记我们声闻人都能够成佛,说明了对佛的无上宝藏,即一乘妙法,是自性本具,可不求自得。说我们以前乐于小法,就像年幼无知的孩子,为了表现自己长大了,而舍父逃离,远到他方,“周流诸国”:“周流”即周遍流落、“诸国”比喻三界火宅。如此周流诸国“五十余年”:“五十余年”比喻五道,即:天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意思是离开佛法的人,始终都在三界五道中轮回。
摩诃迦叶说:佛知道众生在生死中的轮回之苦,时常忧念,“四方推求”。“四方”指观照,观是观察、照是照见,观照什么呢?观照四方世界中“胎、卵、湿、化”四大类众生。意思是佛于如来大定中,观照到这些众生的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以大悲心寻求可度的机缘。
摩诃迦叶说:如来为求可度之机,时间久了,“求之既疲”,求之既疲是指机缘没有成熟时、求度众生会感到身心疲惫。于是如来“顿止一城”。此比喻佛见机缘成熟后,即出兜率天,下降阎浮提世界以度众生,阎浮提就狭义而言指的是印度、就广义而言指的是整个人类世界。这里说的阎浮提世界比喻一城,佛下生阎浮提世界,即“顿止一城”之意。
佛来阎浮提世界,下生在今尼泊尔境内,出家成道后,就开始“造立舍宅”,“舍宅”比喻道场、“造立”就是建立道场,道场建立后,佛陀开始了他的弘法生涯。
佛的道场最初是鹿野苑,后来在王舍城竹林精舍、祇陀园、灵山等处。佛在道场里开示了“五欲自娱”法:此“五欲”不是凡夫的五欲,是以五乘佛法为欲,即:一、人乘欲;二、天乘欲;三、声闻乘欲;四、缘觉乘欲;五、菩萨乘欲。佛的五欲是以五乘佛法为欲、是随机施教的欲,此五欲即方便法,为法自在,佛常施与众生,能生喜乐,又可以自娱。
长者“其家巨富”:“其家”比喻如来藏。如来藏具足世出世间一切法,是万法归宗处,故以“巨富”比喻。而“金银”和各种“珠宝”则比喻十善法;“象、马、牛、羊”比喻四谛法、十二因缘法;“辇舆车乘”比喻四摄六度法;“田业、僮仆、人民众多”比喻三界众生。
如来藏具足五乘佛法,五乘佛法可教化无量多的众生,使学者受益、闻者也受益,受益于出入息利,遍及世间,得真实法乐之利。五乘佛法对“商贾”即买卖人、“贾人”即官方买办等士农工商,各种根性,上智下愚者,皆能普被广度。
佛有种种德能,是大法王,因此常受到当度未度之一切众生的恭敬围绕,为一切至诚求法者广施法雨。十方法身大士,对佛也是恭敬有加,常听佛说法。是这些原因,在佛所来求法的人、闻法的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佛非常富有,拥有太多的法宝,更有三身四智之大威势,虽然如此,但佛不坏世间法,顺应世间人的生死寿命,因此佛自知入涅槃的时间快到了,对未得度的众生忧心仲仲,昼思夜想。
佛想:那些乐于小法的声闻学者,舍离大法,仍住于五道中,我有这么多的法宝,谁来继承呢?穷子心胸狭隘,只求衣食温饱,从这个邑(县)到那个邑(县)、从这个国到那个国,这里说的“邑”比喻欲界、“国”比喻无色界。意思是他们从欲界修到色界、又从色界修到无色界,始终都在三界内,没有出轮回。
由于他们执着于小涅槃,得少为足,修来修去,至今仍在五蕴十八界里,破色蕴、破受蕴、破想蕴、破行蕴、破识蕴,功夫用得好的,得到点境界,用得不好的,什么都没得,得到的也只是有漏的人天果报。
小乘人由于没有大乘法味而常现“饥饿羸痩”:“饥饿羸痩”意为不得食故而饥饿、不学大乘,故而不得大力用,即现“羸”;无大乘功德、故现“痩”。此比喻小乘人耽空滞寂,缺乏慧水滋养,不得大妙用而显得虚弱渺小。
摩诃迦叶说:轮回中的众生由于迷于一真,遍生无明惑,犹如身上长满了疮癣。如此在三界五道中流转,吃尽苦头后,最终来到了佛的住所,对以前舍父逃离的冲动有所认识,认识到了在大乘佛门外的日子,学点小法,犹如替人打工帮佣,只能求个活命,也就是只能了分段生死,而无缘大自在。他们在小法中反复辗转,深思熟虑后,认识到了大乘真理,才又来到了佛的道场。

第003集 四圣谛总说(下) +四圣谛—苦圣谛(一)正文老师
我们这一集要继续来跟各位分享上一集还没有结束的四圣谛的总说,我们要继续来说明何谓四圣谛。

  我们上一集有讲到,所谓四圣谛,就是苦谛、集谛、灭谛还有道谛;谛的意思,就是真义、实义、如义、不颠倒义、绝虚妄义;所谓的四圣谛,是圣者所见的真理的义理。四圣谛它的重要性,四圣谛有什么重要呢?四圣谛它是让我们修学解脱道,能够趣向于解脱、趣向于涅槃最主要的一个方法;所以《阿含经》里面才会说,世间一切善法,皆为四圣谛所摄。

  因为从二乘菩提来说,一切法都是摄入了四圣谛当中,一切法都不离开色受想行识五蕴,乃至于十二处、十八界诸法;如果离开了蕴处界诸法,就没有一切法可说。由蕴处界的具足而辗转出生了一切法,而二乘四圣谛中的苦圣谛,说的正是蕴处界的内容,不曾外于蕴处界等世俗法;所以,二乘四圣谛中的苦圣谛,正是由蕴处界的内容来开展出来的,所以从来没有外于蕴处界等这样子的一个世俗法。那也都是在说蕴处界是缘起法,五阴的自性都是生灭无常的,十二处跟十八界终归坏灭,其性本空,并没有一个常住的本性,所以无常住不坏的真实性。身心以外的一切法,则是缘于蕴处界而辗转生起的,而蕴处界正是使众苦具体实现的藉缘,这些都纳入了苦圣谛当中;所以,缘蕴处界而生的一切法,当然也得要摄入苦圣谛当中了。苦圣谛之上更有苦集谛,还有苦集灭谛,也就是说,苦圣谛上面有苦集谛,苦集谛之上更有苦灭谛与苦灭道谛;所以,二乘法当中说一切法都是摄入了苦圣谛当中,都是依苦圣谛而发展出苦集谛、苦灭谛、苦灭道谛。而世间最善之法,其实都不出苦圣谛、苦集谛、苦灭谛、苦灭道谛,所以说:“无量善法,彼一切法皆四圣谛所摄,来入四圣谛中,谓四圣谛于一切法最为第一。”(《中阿含经》卷七)

  二乘菩提还有大乘菩提当中的四圣谛有什么差异呢?我们在讲四圣谛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只是偏向于二乘菩提在谈四圣谛,但是大乘当中有没有说四圣谛呢?大乘法当中一样是说四圣谛,所以四圣谛并不是只有二乘菩提中才有的,其实四圣谛是贯通三乘菩提的。大乘法是依什么东西来讲四圣谛呢?大乘法是依实相法界,也就是依实相法的如来藏心为体,以如来藏心体为中心,依实相般若而说蕴处界缘起性空的四圣谛;并且进一步修学如来藏所含藏一切种子的智慧,而成就一切种智,而成就佛道。但是,二乘则只是依著蕴处界的缘起性空来说四圣谛,纯依世俗法的蕴处界来观察蕴处界的无常故苦,苦故无我,无我故空。所以,二乘与大乘的四圣谛其实最主要的差别是:二乘的四圣谛是依于蕴处界的缘起性空,也就是依于世俗谛、依于俗谛来说明蕴处界诸法是无常,无常故苦,苦故无我,无我故空的这样子的一个五蕴空相的道理;但是,大乘是依著法界实相,依著如来藏心,依著出生万法的本源的这一个心体来谈四圣谛,而且依著实相般若来说蕴处界缘起性空的四圣谛,透过依著如来藏心体为中心,依著如来藏心体为中心,去观蕴处界的缘起性空的四圣谛,透过这样子的一个过程,来修学佛菩提道所要完成的一切种智,完成的地地菩萨的道种智。这是大乘四圣谛与二乘四圣谛最主要的差异。

  四圣谛在二乘法当中,在大乘法当中,都是这么重要,所以四圣谛在佛法的修行过程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法。我们现在就正式的进入说明四圣谛的一一谛的内涵。

  我们先来说明何谓苦圣谛。什么是苦圣谛呢?苦是三界中生灭的无常的有漏有为法。那为什么会称为圣谛呢?苦,每一个人都知道苦,有的人因为求不得苦,有的人因为生活困苦而感觉到苦,这个都同样都是苦,但是这个苦是不是圣谛呢?为什么佛弟子所认识到的这样子的苦才叫作圣谛?为什么一般的众生所知道的苦不是圣谛呢?这个苦对于众生来说的话,有对于苦不知不觉者,有的人根本不知道他是在苦里面,有的人在苦中作乐,根本他不知道他就是在苦里面;凡夫外道也有凡夫外道所知道的苦,凡夫外道所知道的苦,大部分都是不离于我所的苦,也就是离不开对于财色名食睡求不得的苦,大部分都是离不开这些苦。圣者有圣者所知的苦,圣者所知的苦,这个才是叫作圣谛。所以,如果不如实的了知苦的内涵,不能够如实的了知苦的生起的原因,不能够如实的了知如何的去灭这个苦,不如实的了知如何去修学灭苦的这样子的一个修行的道理,这样子就不是圣者所知;这样子所知的苦,是有苦而没有谛,有苦没有圣谛。所以,不是说知道苦就是圣谛,一般人所知道的苦,其实是知苦而没有圣谛。

  《瑜伽师地论》里面这么说:“唯诸圣者于是诸谛,同谓为谛,如实了知,如实观见。一切愚夫,不如实知,不如实见。是故诸谛唯名圣谛。”(《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七)弥勒菩萨在这边就讲得非常清楚了,说只有圣者在诸谛当中,只有诸圣者——诸修行的圣者,在四圣谛苦集灭道诸谛当中,如实的观见,如实的了知,这样子才能够同样成为是谛。是诸圣者在苦集灭道的修行过程里面,如实的了知苦,如实的了知了苦的内涵,如实的了知了苦生起的原因,如实的了知了这个苦生起的原因如何的去灭除,如实的了知如何的去修行;这样子的如实了知、如实的观见,这样子才能够成为谛。弥勒菩萨又说:“一切愚夫不如实知,不如实见,是故诸谛唯名圣谛。”所以,一切愚夫他是不如实知、不如实见的。诸谛之所以要名为圣谛,必须要如前面所说,是如圣者,是如实了知、如实观见的;所以,知道苦不一定是有圣谛。所以苦,有对于苦不知不觉者,有对于凡夫外道所知的这样子的苦;但是,四圣谛当中所说的圣谛是圣者所知的苦,是圣者所知的苦才叫作苦圣谛;如果不是圣者所知的苦,这个就不名为圣谛。

  所以,什么叫作苦圣谛呢?苦圣谛它就是四圣谛当中的第一圣谛。因为苦集灭道四圣谛,是必须要对于苦圣谛的如实了知,才有办法往前去探究这个苦所集起的一个原因,乃至于想到说如何的去灭苦,乃至于去探究如何的去修行;所以,苦圣谛是四圣谛的第一个圣谛。对于苦圣谛如实知、如实见三界六道的苦报,也就是说,必须要如实知、如实见三界六道的苦报的内涵;如果不是如实知、如实见三界六道的苦报的内涵,就不能够成为圣谛。那三界六道的苦报,就是有情世间和器世间,就是去了知我们这个三界六道的苦报,都是因为由于有情的这个世间还有器世间,都是由业烦恼的势力所生,因为业烦恼的势力所起;那这个世间就是受苦的地方,这个世间完全都是苦性,所以就叫作苦,就叫作苦谛。

  那苦圣谛的内涵有哪一些呢?这些因为三界六道,因为有情世间、器世间,由业烦恼所感生的六道的苦报,最主要有哪些内涵呢?这些苦圣谛的内涵,最主要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有这七种苦;生苦、老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所求不得苦这七种苦,这七种苦合起来而说,它的根源其实是因为五蕴而来的,是因为众生执著于五蕴,这个根源是因为五蕴炽盛来的,是因为五阴炽盛。所以,前面的七种苦,再加上因为执著于五阴的这个五阴炽盛苦,加起来就是所谓的“八苦”。这个就是众生轮回于六道当中所受的八种苦果。

  这八种苦果,我们从生苦开始来探讨,那什么叫作生苦呢?什么叫作生苦?什么是为生的这个苦所逼迫的?所以生苦,第一个,就是因为生为众苦所逼,也就是说,生这个法它是众苦所逼的;第二个,生这个法是余苦所依。出生的这个法,它是众苦所逼,它也是余苦所依。

  那何谓出生的这个法它是众苦所逼呢?因为我们在母胎当中,经过十个月的时间,在内热煎煮的状况之下身形渐成,而住在生脏的下面,熟脏的上面,受到生脏跟熟脏的夹压;这样子犹如夹压地狱,压入地狱一样,俱受种种不净物的逼迫,所以就犹如夹山地狱一样;所以在母胎当中,处于母胎当中,因为内热煎煮的关系,所以犹如处于狱中。这种状况,母亲只要喝一杯热食的话,灌注其身,就令胎儿就像入到热滚滚的汤锅里面去;那母亲只要喝一杯冷水的话,喝一杯冰冷的水,那胎儿的身体就犹如寒冰切体;当母亲饱食之时,迫逼身体痛不可言;母亲饥饿的时候,因为腹中了了空空,所以胎儿又像倒悬一样,像倒挂一样受苦无量;乃至于到满月的时候,要出生之时,因为业风催促,头下向产门,因为头往下向产门,如两石夹山,犹如夹山地狱;在出胎以后,因为冷风触身,苦痛甚于刀针刺灸,难以言喻。胎儿刚出生的时候,因为皮肤非常细嫩,只要有微细的这样子的冷风的接触身体,或是说有粗重的东西接触到身体的时候,就犹如刀针,刀刺、针灸刺痛著他的身体,是难以言喻的。

  第二个,生是余苦所依。生为什么是余苦所依呢?因为有了这个身体的出生以后,所有的其他的老苦、病苦、死苦都接踵而至;也就是说,老病死苦是因为我们有这个身体出生以后,所以才会紧接著有老苦、病苦还有死苦。所以,生苦不仅仅是说生的自体是苦。也就是说,生苦它的道理,不单单是说你出生的这个自体是苦;而且它也说,因为由生而引起的种种身心上的苦受,这个都叫作苦,这个都是属于生苦所摄。也就是说,除了你自体出生的这样子的苦以外,加上因为你出生了以后,所引生的这样子的老苦、病苦、死苦;因为这样子诸苦接踵而至,因为这样子的诸苦接踵而至,所以说它是余苦所依。所以,生苦是包括自己的苦,也包括引生其他的苦。

  我们再来说明一下:什么叫作老苦呢?老苦也是有两个道理:一个是增长的意思,一个是坏灭的意思。

  老苦的增长的意思是什么样的道理呢?也就是说,当我们众生由少至壮,也就是说当我们出生以后,从有生命开始,从少至壮,由壮至衰,气力渐渐地羸弱,举止动静不得安宁;举止动静不得安宁,所以让你这个老逐渐地慢慢地增长;因为你增长,而造成的这样子的一个老的这样子的一个苦,这个就是因为增长所得来这个老苦。

  第二个是坏灭。老苦的坏灭的义理是在什么地方呢?是因为我们由盛去衰来,精神耗减,所以生命的日渐短促,逐渐地到达毁坏的一个阶段。所以我们人从出生以后,经历了婴孩位,经历了幼童位,经历了少年位,乃至于中年位、老年位,乃至于到耄耋位,到耄熟位,这个色身由原来的强盛的这样子的一个阶段,一直到衰弱的阶段,慢慢地头发白了,牙齿也掉落了,由原来盛壮的色身,慢慢逐日地衰弱下来;身形也慢慢地变得弯曲了,双腿也变得慢慢地不听使唤了,身体也觉得粗重,而唿吸的气息也慢慢地急缓,慢慢地上扬,走路的时候,身体也慢慢地没有办法非常平稳,只能够靠著拄著拐杖来走路;逐渐地肌肉慢慢地萎缩,皮肤也慢慢地松垮了,不但皱了,而且全身老人斑也多得像麻子一样;这个时候五根渐渐地在毁坏,而且慢慢地趋于成熟烂坏,我们的颜面色泽也慢慢地变得丑恶,这就是老。

  也就是说,我们经过了这样子的一个增长,经过了这样子的一个坏灭的过程,让这个色身逐渐地趋向于熟烂,趋向于成熟、烂坏,这个就是老的一个过程。那在这个时候,我们全部的色身,都承受了老的痛苦,也觉知到这个老的这样子的痛苦,因为觉知心也跟著领受了老的痛苦,老的痛苦是色身跟心理同时在感受,而且是全面性的领受;乃至色身跟心理都共同生起了强烈的热恼,这个热恼、忧戚、忧悲恼苦,全面的领受著老的痛苦,这个就是老的最主要的一个现象。也就是说,老是因为我们烂坏以后,成熟烂坏,由我们的色身跟我们的心理,同时地在感受,同时地全面地领受了这样子的一个强烈的热恼;因为色身跟心理的坏灭,所以引起了忧悲恼苦,这个就是老的痛苦。

  今天我们先跟各位分享到这个地方,下一集我们继续再跟各位讲苦圣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橘里橘气 #甜蜜的约会 #砂糖橘 #饮品 #好喝的果茶#关于我匆忙回来做核酸这件事和SJ去吃了心心念念的扑扑点了最期待的茉莉开心果刨冰,颜值很高,那天着急吃,
  • 与此同时,有网友发现,张大大的另一个视频账号同样被禁,已经无法开启直播,这接连多个账号被禁言,网友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可针对张大大被禁言一事,平台方并没有给出
  • 不管世界多么嘈杂,愿你我都能抱有一颗安静的心,享受人生而不沉湎,看透人生而不消极,愿这些经岁月洗涤与万千读者甄选的经典文字,能让你从浮躁的世界找到内心的平静
  • 《江干雪霁图》可以称之对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绝佳诠释,配上中国风歌曲的演绎,实现一次诗意、画意与曲意的高度共鸣。开幕式上,百人联袂演奏《冰与火之歌》《红
  • ”刘晓庆也打算找一个保姆,所以,她想都没想,就对她的亲戚说:“你来得正是时候。”所以刘晓庆当时很生气,不顾她亲戚的感受,就这样辞退了。
  • 然后我必须吐槽一下,因为它的价格我确实有去搜过平替品,小red书上夸上天的平替我也买过试过,说好的辣味和脆度完全不在好么[怒][怒]我真的吃到很生气,别说平替了
  • 手厥阴心包经2、小憩片刻:顺应天地阴阳的转换午时是一天阳气最盛阴气最弱的时候,午睡能给身体一个平衡、放松的机会,特别是对于晚上不能早睡的人,这是一个很好的弥补身
  • 苍兰诀 EP2. 之前是我小瞧妳這小花妖了⋯「不僅會詭祕的咒術,連那麼要緊的命簿,都在妳手裡!我不是說過了嗎,她在雲夢澤逍遙遊歷,已經一千多年了⋯⋯」「妳是她徒
  • 睁开沉重的眼皮,眼前的景物由模糊渐渐变得清晰。睁开沉重的眼皮,眼前的景物由模糊渐渐变得清晰。
  • 꿈과 현실은 항상 다르기 마련이다. 아침에..평소에 일어난 시간이 아직 반 시간이나 남았는데.. "계속 자실래?" 엉.나에게 있어 이것은 분명히
  • #Qeelin品牌代言人刘诗诗# ❤️#刘诗诗蒋南孙# 【4.6积分】刘诗诗语录:既然人生的幕布已经拉开,就一定要积极的演出;既然脚步已经跨出,风雨坎坷也不能退
  • 以及莫名觉得凯爷把史铁生拍得很是汪曾祺……“将军啊 早卸甲 他会在二十等你回家”“君去归来须三秋 应忘重山尽处桃李旧”“我轻弹古筝歌遍 方知断了的琴弦 再也唱不
  • (出现重量不足,放不熟也可以申请售后,龟龟会全程给大家负责哒~)#留学问答# 签证所需的旅游保险是什么?但从中国起飞至在德国加入德国医疗保险之前这段时间是一个保
  • 【#成年人最基本的教养#,是不让他人难堪】逢人便夸夸其谈,显摆自己的优越;拆穿别人的不堪,用自己的标准评价他人;抱怨父母的不完美,总把坏脾气甩给他们…所谓教养,
  • 在理工风味园搬完砖之后,还能吃到宝宝亲手煎的鸡蛋和香肠,真的很幸福啊[抱一抱][抱一抱][抱一抱],有一种下班之后老公来接我的幸福感[馋嘴]你看方式,他总是觉得
  • ——你还没到啊……我已经等了36分钟了◎第十期·选择卡◎——和冰激凌、游戏卡片、论坛帖子、书店、作业……没有任何区别……——网络坏了……电话不能拨……短信发不出
  • 呵呵姐看得清,我只是度数高但不是瞎,算盘我在金华都听到了[馋嘴]真有你的,怕我自己忘记等下附图[可爱]ufo去吧你阻止我出国的都是sb[太开心]《倒霉蛋与小破剧
  • #王者荣耀[超话]#挂一个破防摆烂陪玩,哥哥和妹妹们避避雷,摆烂哥是星耀包⭐️11的陪①p1-p3 我跟他约了时间打后,摆烂哥说有个朋友要打单子,问可不可以一块
  • 林清玄说过:“天下人心,如流水中有草木,各自流行,不相顾望。人心亦如是,一念来,一念去,亦如草木前后不相顾望。
  • 当然,洋房的定价搁河北来说,有点贵了是真的,贝壳看了一下这周边的二手房,卖两套都够不到[吃瓜]从拿地的价格,到海哥的利润嗨是杠杠滴,何况是合作的呢,从小河边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