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拆掉已经将近十年,隔了这么久有些细节都缺失了。我还是经常想念在老房子生活时的日子,即使那老化残旧,房间逼仄,设施不全。这么说来我也不知道到底怀念它什么了,可能是因为我的前半生都在那里度过吧。
房子分两部分,一边是新的两层楼,还有旁边的小房子,两间,以及后面的天井与厨房。厨房挺大,就是灯不够亮,显得很暗。有两个土灶,一个长长的烟囱。有了液化气灶后平时不用就不用了,逢年过节炒菜才用。小孩贪玩,经常去土灶那拨弄柴火,只是现在不觉得多好玩,实在是当时的娱乐活动太少,交通不便显得偏僻。旁边人家的孩子,都大很多或小很多,玩不到一块儿,娱乐活动就更少了。厨房后面有个猪圈,不大,就能养两三头猪,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不养了,就成了堆积杂物的地方。厨房门口有个水泥筑的米缸,上面有两个木板盖着,晚上洗脚可坐那。不过当时还不高,坐上去两只脚可以在空中晃,够不到地,所以我有自己的小板凳坐着。
厨房门口,是一条小巷,出门右边是一个不大的口字形天井,雨水在此汇集却又不积水,墙边靠着竹竿和锄头等农具。左边是一位老奶奶家的后门,很久没住人,闲置在那,偶尔才有人来一趟,临拆的那一年租给过一个青年,其他有缘再谈。老奶奶人很好,和蔼可亲,会给我带一些吃的,所以我对她印象超好,不过已经不在了。
这条小巷其实是另一个小厨房的后门,墙上有根铁丝挂着我们的毛巾。这个厨房就比刚才那个小很多,其实开始是住人的,后来才用来做厨房。进厨房后门,左边是一扇窗,老旧式的推窗,玻璃损坏,用着塑料袋堵着,几根生锈的铁棍做防盗网,窗台放着洗涑杯具。窗外有一个水泥筑的水池,还有一个压水井,一家的水源都靠它了。
厨房再往前就是一个小房间,黑暗又逼仄,不知道为什么,小时候经常做关于这个房间的噩梦。听爷爷说,以前好几个人在这屋挤着,用门板当床。上面还有个阁楼,挤不下了就让个小的上去睡,后来也成为了堆积杂物的地方。房间之前闲置着一台黑白电视,因为有彩电了所以不怎么用,不过身为没有电视使用权的我,偶尔还是会在这看看动画消遣时间。
到此为止就是一部分老房子了,我也是后来聊天才了解到的。老房子是七几年向别人买的,带着旁边的一块地,也就是后来的新房子。在此之前一家老小都在曾家坪一间屋子里住,那时候父亲和姑姑都没出生。到了八四年,才建。
老的这一部分,和新房靠的很近,打开门就是新房的大堂,我一度以为是一起的。大堂就是吃饭的地方,一个小碗橱和壁橱,一个四方的桌,和四条长凳,也有过一个鸡笼养鸡,也是后来不养了。爷爷吃饭就坐面对大门的那方,小时候不懂,以为他喜欢坐那,看得到外面。后来才知道朝门的那方为大,长辈或者地位高的才能坐,难怪我总是坐背着门的那一方。当时只是因为我那一方的凳子更宽,坐着更舒服,而且很长够我躺着。逢年过节坐不下,我就经常坐爷爷旁边,嘿嘿,体验一下长辈的感觉。别说这位置视角很好,可以看到门前人来往,还有远处的田野山川。
再往里就是后来爷爷奶奶的房间了,一张木床,沙发,橱柜,桌子,电视,到几点就响几下的座钟,座机电话,满配的卧室了可以说。
出来,回到大堂,再出大门,大门是两门式的,贴着两个门神。门口是三个小台阶中间一个小坡。两旁有不大的空地,可供小孩反复横跳。左边是一间很小很小的洗澡间。外面有一条石凳,爷爷经常坐那思考人生。
通往二楼的楼梯在外面,房屋的外侧。小时怕黑,因为楼梯在外面,到了晚上就不敢独自上楼,怕后面有东西跟着。因为张家的楼梯在里面,为什么我们的楼梯在外面所以我心中不悦。夏日清晨吾常坐于此观山河,吹凉风,暮则赏日落。没错,在这可能有人看出来了,这房子竟然是坐西朝东,其他的房子都是坐北朝南,我也是后来后来才反映过来。
阳台有一盆多肉,脸盆那么大的一盆。不知是长年累月的积累,还是本身如此,脸盆与阳台已经黏连一起不可分割。多肉不知什么品种,后来才知道是叫多肉,也没有特意浇水,反正一直都在,偶尔和小伙伴嬉戏打闹,薅下一两瓣儿扔,竟是没有秃。
楼上和楼下一样就不多赘述,只是两间房都有小阁楼,不住人,因为漏水,所以天花板有奇奇怪怪的水渍,小时候以为是妖怪。
现在看看,好像一切都是那么平平无奇,生活条件甚至比不上现在,那我到底在怀念什么。或许是当时民风淳朴的风土人情,或许是邻居街坊相互串门的热闹,或许是早晨的清风与黄昏的落日,或许是那一去不回的童年时光。

补发5月2日的微博。
《夕阳红》
天气非常好,阳光灿烂,体感温度不冷也不热。
打车到了铁路文化宫,发现小吃街就在三十六中的侧门,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想到33门口要啥没啥,每周补课出校门开小灶就是吃个螺蛳粉,不争气的口水就要流出来了。
脆脆鲨老早就做好了攻略要去故地重游吃瓦煲饭,我们沿着小巷走了一个来回都抉择不了吃哪家,社牛开始和店铺的老板攀谈,询问多年之前的一家瓦煲饭去哪了。老板说就是他家开的啊,当时还是小车车,现在变成了三个门面。我们瞠目结舌:这是什么青春励志大片啊!明白了,以后学不下去或者对生活失去信心,就过来走走,看看咱叔多励志!格局一下子打开了!瓦煲饭是现做的,烫是真的超级烫,本人老奶奶牙口吃得超级慢,脆脆鲨吃得超级香。吃完饭后听了Lucy的建议去吃了一碗豆腐花,但是没有吃完,吃饭吃得太撑了。本来打算骑车绕着周边逛逛,最终决定先散步消消食。
第一站去的是南铁布料市场,这是我第一次逛布料市场,真的太壮观了,琳琅满目五彩缤纷,脆脆鲨说这是牛津街南宁分街。我看到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裁缝小哥在缝制衣服,我鼓励脆脆鲨也给我整一个,不要落后于人!他说哇你可真是会给人找活干呢。我俩把三层楼都逛了一遍,期间他给我介绍了这些手艺工人职业变化与国企改革之间的历史。穿梭于层层叠叠的布料间,一下子感知到了个人之于历史洪流而言的微不足道。
走出布料市场,右拐顺着老旧的住宅区开始轧马路。我从来没有住过这样的单位老房子,红砖灰墙,密集拥挤,特别有生活气息。我俩站在街边拍照,最后决定进院里走走。有三个老奶奶本来簇拥在一起唠嗑,看到我俩之后顿时停了谈话,盯着我俩看。我笑说长大后我就成了她们。
散步的路上,脆脆鲨一直在给我介绍周边的种种,诸如哪家店好吃,以前的布局是怎样,以及他的童年回忆。路过一条长长的隧道时,他告诉我小时候怕黑,每次路过都会被吓得哭鼻子,我问他天天走还天天哭吗?他说是的呀。娇气包实锤了!突然想到夜游南湖的时候,他问我怕不怕走夜路,我说不怕啊这不是还有微弱的路灯呢。他说自己一个人走会害怕,闻言我撒丫子就撇下他的手开溜,他吓得拽着我不让我走,我笑得肚子疼。
走出隧道,看到一个老爷爷坐在他的小车车上,我俩感慨这个车真不错,喜欢,问问咱爷哪儿买的给个链接呗。后来发现爷爷在看书,顿时肃然起敬,格局一下子就打开了,我说赶紧走别影响咱爷看书。脆脆鲨观察了一会儿,说他是闭着眼睛的,根本没在看书。我说那也别打扰别人睡觉!
走累了,扫了共享开始风驰电掣。一路上脆脆鲨都在给我介绍周围的变迁,还有幸找到了他小时候吃过的酸野店,全场最佳是西葫芦,口感味道真的格外微妙且惊艳。我们走着走着就回到了最初的起点,先去鸡王买了盐焗鸡翅,又跑去面包店问有没有红糖馒头,被告知需要等半个小时才能蒸好。傻等半小时就不是我俩的风格,决定往另一个没走过的方向散散步。
远远就看到十几个人在十字路口排队,我一开始以为是做核酸,后来定睛一看是在排队买猪脚!我俩一拍即合:“这么多人排队肯定不会难吃,来都来了,我俩也去凑个热闹!”兴冲冲就排到了队伍后头,他笑说我的“来都来了”理论特别有意思,我说我从前从不爱排队买吃的好吧!这也不看看跟谁一起!
排队真的好久好久,最终决定我俩兵分两路,我先去看看红糖馒头好了没,他就在此地不要乱动。我迈着小短腿飞快跑回馒头店,远远就看到好多人在排队了,得知还有三分钟出炉,嘴角疯狂上扬!最终不负众望终于买到了新鲜出炉的红糖馒头,外表真的不咋样,我一开始还纳闷这有什么特别的吗,等吃到嘴里的时候顿觉自己肤浅了,真香。然后我又飞速回到猪脚店铺,刚好看到脆脆鲨在和老板交涉调料味道咸辣。而那天脆脆鲨穿的T恤上面的印花就是大猪蹄子,搭配他两眼放光的样子,场面真的很诙谐可爱!
最后拎着大包小包打道回府,打车前他还跑去买了三个叉烧包,味道也好棒,叉烧居然一点也不腻。在车上,看着窗外的霞红和蓝天白云,脆脆鲨征求司机的同意,连接了蓝牙,开始播放《晚风》……我们总结说:“这是真·黄昏恋了。”
回到住处,落地窗外刚好看到夕阳攀下高楼,我俩坐在“工位”上,晃着脚丫子,听着《别处的夕阳》,同时啃着猪脚,简单平淡,像极了爱情。

#为什么会莫名感到孤独# 开始独居的第一年,曾有朋友告诫我,一个人在家几乎可以做任何事情,但最好不要在下午4点左右独自入眠,否则你将在黄昏之际醒来,躺在床上听见窗外孩子们的玩耍声,楼下老人的聊天声,看着夕阳一点点落尽,继而感觉无比孤独。

在诸多深刻的情感反应中,孤独并不是最特别的一种。事实上,它在生命之初就已经与我们相伴,当父母把婴儿从怀中放到一旁,他/她会第一次体会到孤独的感觉。之后随着缓慢与他人建立联结,结成各种社会关系,物理意义上“缺乏陪伴”带来的孤独感可能会逐渐消退,但精神上无所依凭的感受却会出现在一生中的各个阶段,比如骤然失去具有意义的人,各种原因导致社会关系重大变动,都会让人在悲伤之余感到孤独。

不仅如此,即使是那些身处关系中的人也会感受到孤独。《庄子·则阳》中曾写到一种叫作“陆沉”的状态,即“自埋于民,自藏于畔⋯⋯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比喻人虽然在人群中,却不愿与周围的人相互融合,好像沉入陆地一般。这或许是对“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最古老的描述之一,因为自觉不被理解,或是说出的话得不到预期回应,期待落空后的孤独感往往更为强烈。更多时候,它还会来自带有缺陷的亲密关系,身处这种境遇中的人会觉得无法与身边的人进行情感或观念上的沟通,从而带来“同床异梦”的不适体验。

现代社会中,孤独也是最早被观察到的时代症候。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孤独”一词成为社会研究者和文学家们使用的高频词,并被不断诗化、浪漫化和标签化,以致如今人们提到大都会中相互隔绝的个体,脑中总会出现爱德华·霍珀的那些经典画作:一间房、一扇窗、一盏灯、一个失神的人。也是从这时开始,孤独不再属于“老而无子”“幼而无父”的社会边缘群体,而是成了属于全社会大众的日常经验。

人们也开始思考孤独带来的麻烦。从个体意义上说,孤独感会缓慢损害个人身心健康,世界不同地区的跟踪调查都表明,它对大脑、心脏和免疫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降低预期寿命,由孤独带来的情感空白还会加大陷入不良生活方式的风险;而在更广泛的层面,孤独还可能诱发更严重的社会问题。比如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就认为,孤独正是极权统治的根基。孤独切断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孤独中,人们丧失了体验其他事物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样的个体,更容易被极权的强制性逻辑和集体激情所吸引。

不幸的是,如今我们或许正处于人类有史以来最孤独的时代。英国经济学者诺瑞纳·赫兹在2020年的作品《孤独世纪》中指出,早在疫情前,孤独已经成为21世纪的代名词。在美国,每五个人中有三个人觉得孤独;在英国,每八个人中就有一个感到自己没有任何可依靠的朋友;在日本,有老年人为了缓解社会孤立感,不惜选择犯罪入狱。

为什么当代社会的孤独有增无减?精神分析学家弗罗姆·瑞茨曼认为,孤独作为一种主观的情绪感受,实际来自于人们“拥有的联结”与“渴望的联结”之间的差异,换句话说,也许不仅是因为我们拥有的更少,也是因为我们渴望的更多了。

比如,全世界连接在一起的社交媒体究竟是孤独的成因,还是孤独的结果?过往的研究者认为,数字化的社交关系有时会让我们有人陪伴,却无须付出友谊,因此会带来更彻底的孤独。如果说个体的人际网络原本可以分为内中外三层,最能影响人们联结感的主要是最内侧的亲密层,社交媒体则将中层和外层的弱关系通通拉进了我们的日常范畴,产生一种“被陪伴”的幻觉。当这种幻觉被打破时,就更容易产生身处“人群”中却倍感孤独的感觉。

《孤独传》的作者费伊·邦德·艾伯蒂则发现,线上社交分享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人们的孤独感,唯一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拥有相应程度的线下关系——“当社交媒体是一个人与这个世界之间唯一的沟通方式,孤独的现象就会更常见。”

2020年后,疫情进一步加重了线下联结的缺失,面对面互动的减少,使孤独成为伴随新冠而来的“时代瘟疫”。2022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简报称,新冠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大幅增加了25%,在那些社交互动受到限制的地区,心理健康恶化情况也更加严重。

同时,经由互联网实时传播,比过去更密集的新闻事件也可能加重个体的孤独感。在极短时间内发酵的全民话题和日趋极化的网络发声,有时会引发自我怀疑和对群体的不信任感,从而产生强烈的孤独情绪。更严重的是,这类观点讨论还会带来个人与线下社会支持之间的撕裂,因此有人选择不与家人、朋友和伴侣讨论新闻和社会事件,以此规避意见分歧,这又带来了新的不被理解的感受。

不过,最感孤独的时候,往往也是最需要我们主动建立联结的时刻。无论是世卫组织还是阿伦特,面对孤独给出的第一个建议都是重建社群联结。在新冠时代,我们不仅需要努力巩固原有的亲密关系,和最亲近的家人、朋友保持哪怕每周一次的会面和通信,也可以通过与熟人以外的人交往来重建对社群的信任。比如加入某个线上社区,对楼下的邻居问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孤独感。

孤独本质上是自省,或者说是自我凝视的结果。日本汉学家斯波六郎认为,孤独感是“自己的想法无法与他人相通,感觉到只有自己被遗弃后,自己看着自己时,生发出的一种心境”。因此,避免孤独——如果你愿意的话——可行方法之一是停止自我凝视。很多空巢老人在描述自己的孤独时,都会说一切是从孩子离家的时候开始,孩子的离开不仅带走了陪伴,也使他们丧失了一部分生活的意义,而后者带来的孤独感更为强烈。因此也有心理学家建议,挑战孤独的第一步是主动释放善意,试着像一个怀抱孩子的母亲那样去爱和关注某个人、某件事,个人的孤独感也会随之减轻

最后,自我凝视有时也可以成为自我关怀的契机。精神分析学家提出,人之所以能够忍受孤独,得益于童年时获得了父母的积极照料,他们最终会将这种照料内化成自我关爱和自我陪伴,将孤独时期视为一段无人干扰,完全属于自我的时光。这就是变“消极孤独”为“积极独处”的第一步——就像伊丽莎白·毕肖普在49岁那年写给朋友的一封信里提到的那样——“我一直梦想成为一名灯塔看守人,绝对孤独,没有人打扰我读书,或只是坐在那儿,虽然这样的梦想在16岁左右被严厉驳回,但它总在我心里盘旋⋯⋯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经历孤独,或者至少经历一段时间⋯⋯也许它是一种经常性的需要。”

《为什么我会莫名感到孤独?》 文 | 魏倩

(本文源自三联数字刊2022年第16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镇魂街是少年热血打斗,还有动画来着,不过我还没看[允悲] 尚善是少女古风捉妖[开学季][开学季]这两部讲真的入股绝对不亏的啊啊啊[馋嘴][馋嘴][馋嘴]特发性震
  • 快乐加倍: 夜光款式,十分炫酷✔超多图案~ 这是能让小盆友们尖叫的贴贴纸~◽️关于材质: ✔️大豆萃取油墨植物原料 颜色鲜艳!#all真源[超话]#最近闲来无事
  • ”“哦,奶,我还以为你不要我了。你爷回家了,所以奶的心里啊,又空落落的了。
  • 7月30至31日,由省委网信办、省环境保厅组织7家中央驻甘及省内主要网络媒体深入康县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七进”系列主题活动暨“美丽甘肃•网络媒体生态行”采访活动
  • #Mrc战队[超话]#【赛场返图】2022IVL秋季赛W3D1 小程糊了但是感觉还蛮可爱的就发了当时在后台遇到小程,我(正准备去丢垃圾)拿起相机一顿乱按,小程:
  • 我不要我的思维停驻于人情的罅隙,我不要成为他人心目中世故的个型;我要在倥偬而破碎的信息中逆流而上,我要放纵自己反刍群体所有的诱导和指令。要选择合适干净的圈子,和
  • 中途陆陆续续收到了亲人的电话,好朋友的祝福,当然还有同样加班赶回来第一个跟我说生日快乐的豪哥,一下子整个人都是处在一种极大的满足当中,要继续努力做一个情绪稳定,
  • 所以当看到一些和谐的公共空间——比如“cp饭”也转“唯饭”搬运老师的贴;“唯饭”也不对另一方有恶意,该搬运搬运该感谢感谢的时候(因为不管用什么身份喜欢一个人,喜
  • 早起一杯豆浆整个人都热乎乎的好有精神[哇] 【¥18.9】永和 经典豆浆粉480g/16包 里面有不甜/1分/2分/3分/5分这几种甜度选择,这个是采用的非
  • 一封情书那是遥远的声音从心里喊出赿过万水千山划过激浪河流曾经的拥有化成思念的理由逝去的时光没有把你挽留匆匆的脚步在心里留下脚印一溜溜岁月的尘埃没有把伤痕埋住风雨
  • 今天听了一句话说教师其实和出租车司机是一样的,他们的目的很明确,一个是用短的时间载人送到目的地,一个是用长的时间载人送到目的地,最终要送过客到终点,听了以后第一
  • 所以你得主动把话说清楚,你可以跟他讲:我对你这个感觉还不错,但还没有到非常喜欢要马上在一起的状态,但是….我希望我们可以好好相处,多聊天多约会,看看我们有没有可
  • 一つの単語でも色んな意味があるね。腕や肩にも貼ってみたけど肩に貼るのすごい革命が起きた(*´-`)めちゃ効く〜!
  • ▸ 丨▸ 为爱产出┊色调不定 属性 ┊ 鞠婧祎纯粉▸ bz许妍0917『来留bz』收录「 鞠婧祎产出 修图产出」思念溶于海洋 深于我心 [笑哈哈]️ ┊
  • 月下独酌,举杯浇愁愁更愁,本是极孤独苦闷极寂寞无聊的事,作者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又歌又舞又醉饮,煞是热闹! 不是拼将一生休休尽君一日欢的托付;不是若将君
  • #应科小黑板# 【10个冷知识】1、高德地图不仅仅只是个导航工具,还是一个超赞的PPT图表神器~即便是小白,利用它你也能做出超炫酷的图表~只能用惊艳二字来形容~
  • 维达抽纸 24包[鲜花][鲜花]维达湿厕纸 5包[鲜花][鲜花]维达手帕纸 72包[鲜花][鲜花]洁柔纸巾[鲜花][鲜花]植护卷纸[鲜花][鲜花]维达纸巾[鲜花
  • 10.你的春日好运正在派送,请保持心情舒畅11.春天要来了,万物都在努力获得新生,你也要加油。#这照片很春天#整理了一波适合春天的文案(疫情结束后也可发)1.
  • 人老先老脚,树老先老根,三天吃只羊,不如泡脚再上床! 药浴足法,其效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比之服药,其效百倍!
  •   作为槟榔行业的品牌之一  问道食品对每一个新品的研发都细致入微,旨在重视消费者的评价和反馈,重视以市场为主的产品开发和创新,坚持品质底线,不断优化产品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