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庸人败于惰,能人败于傲

世上两种人必定惨败,一种是懒惰之人,另一种是骄傲之人。前者什么事都想在“明日”再做,结果总是一事无成;后者瞧不起天下所有人,自认为自己最聪明,常常招来他人的不满和怨恨,于是往往受人诋毁、咒骂,最后被恶意的诽谤所吞没。

2、不必一味讨好别人

讨好每一个人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讨好每一个人,等于得罪每一个人。刻意去讨好别人,只会使别人产生厌恶。亲近别人要自然,“投机”心态要改变。有时间讨好,不如踏踏实实做事,讨好别人总是靠不住,自己努力才实实在在。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

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坏的生活不在于别人的罪恶,而在于我们的心情变得恶劣。让生活变好的金钥匙不在别人手里,放弃我们的怨恨和叹息,美好生活就垂手可得。我们主观上本想好好生活,可是客观上却没有好的生活,其原因是总想等待别人来改善生活。不要指望改变别人,自己做生活的主人。

4、用心做自己该做的事

人生是如此的短暂,哪有心思去浪费呢?有智慧的哲人曾经说过:“大街上有人骂我,我是连头也不回的,根本不想知道这个无聊之人!”我们既不要去伤害人家,也不要被别人的批评左右,还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先踏踏实实学好本领再说。特别在少年时要全力以赴学本领,不要分心。

5、别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学会自己欣赏自己,等于拥有了获取快乐的金钥匙。欣赏自己不是孤芳自赏,欣赏自己不是唯我独尊,欣赏自己不是自我陶醉,欣赏自己更不是固步自封------ 自己给自己一些自信,自己给自己一点愉快,自己给自己一脸微笑,何愁没有人生的快乐呢?经常要自己给自己过节,学会寻找愉悦的心情。

6、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

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庸俗的评论会湮灭自己的个性,世俗的指点会让自己不知所措。为钱而钱会使自己六亲不认,为权而权会使自己胆大妄为,为名而名会使自己巧取强夺。真实的我在刻意的追逐之中,会变成一张张碎片随风飘扬,世俗的我已变得面目可憎。

7、极端不可取

有些人常常因为忧虑过度,而导致自己精神失常;有些人却因为麻木不仁,造成自己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前者常为寻找理性而痛苦,因聪明过头而衰亡,愚蠢的根源在于什么都懊悔。后者不知悔恨为何物,整天稀里糊涂地生活,活着与死去没有什么区别。

8、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自己的伤痛自己清楚, 自己的哀怨自己明白, 自己的快乐自己感受。也许自己眼中的地狱,却是别人眼中的天堂;也许自己眼中的天堂,却是别人眼中的地狱。生活就是这般的滑稽。不要总疑春色在人家,关键在于自己心态的调整。

9、喜欢自己才会拥抱生活

盲目自大自尊,是骄傲无知的人生,一味自暴自弃,是消极悲观的人生。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更困难,喜欢自己比喜欢别人更不容易。拥有健康的恰当的自尊心理,面对挫折会表现得格外坚强。不为外界的诱惑而丢失自我,不为一时的挫折否定自己。时时客观冷静地评价自己,每每乐观中肯地赞赏自己。若连自己都不爱,还能爱别人吗?喜欢自己吧!

10、福中有祸,祸中有福

莫被一时之得失冲昏头脑,一味陶醉于暂时的胜利。自己一定要居安思危,切莫居功自傲,洋洋得意。陶醉胜利,意味着驻足停顿,陶醉胜利,意味着失去警惕。人生路上要永不松懈,胜利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路标。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只要努力,努力,再努力。莫为一时之得所迷惑,谁笑得最晚,谁笑得最开心。

11、重要的是活得充实

把每一天过好是最大的幸福,快乐源于每天的感觉良好。总忧虑明天的风险,总抹不去昨天的阴影,今天的生活怎能如意?总攀比那些不可攀比的,总幻想那些不能实现的,今天的心灵怎能安静?任何不切实际的东西,都是痛苦之源,生命的最大杀手是忧愁和焦虑。痛苦源于不充实,生活充实就不会胡思乱想。

12、愉悦的根基在自己身上

一般人总是将人生的愉悦,寄托在外界的事务上,依附于世俗的认同上。百般看重地位、财产,以及待遇、名誉等东西,自己一旦失去这些,便是沉重的打击,常会痛不欲生,其幸福和快乐的根基也随之毁灭。假如自己真是这样过生活,那么快乐离我们是相当遥远的。为什么要让别人来评价自己的快乐程度,把握好自己。

13、感觉幸福就是幸福

许多人都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幸福;有的虽然得到了,其代价却巨大无比。许多哲人都说,幸福是种感觉,就如同“佛”就在你我心中。幸福的感觉随满足程度而递减,与人的心境、心态密切相关。先哲们说:得之愈艰、爱之愈深,拥有幸福,常思艰难。一个人总是感觉不到幸福,是自己的最大悲哀。幸福是种感觉,不知足,永不会幸福,知足者常乐!

14、别人的恩泽要牢记

目光短浅的人总是“忘恩负义”,危机时到处求助,事成之后再不露面。求人时信誓旦旦,得逞后胡作非为。这种人最被人鄙视。“忘恩负义”让朋友伤心,“忘恩负义”是急功近利的表现。“忘恩负义”只得益于一时,却会永远失信于人。切忌过河拆桥,过河拆桥会断了自己的后路。

15、凡事要留有余地

每一个人都会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遭遇到完全不同的“三种人”。第一种是能够理解、欣赏和器重自己的人;第二种是曲解、中伤甚至排斥自己的人;第三种人是与自己毫无关系、无关痛痒的人。第一种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应当尊为师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第二种人对自己造成深深的伤害,需要智慧地远离,而不是烦恼和计较。对于第三种人要以礼相待、和平共处。了解不同的人,区别对待,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人,于己于人均是件痛苦的事情。以自己的威严强加自己的意志,别人只是口服而心不服,而且日久必生反抗之心。以自己的固执强加自己的意志,别人仅是默忍或是隐怒,但是日久也可能反目成仇。检讨自己的言行是否与社会和谐,才能真正得到别人的认同。人与人是不可能一致的,不要以我为中心。

17、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

身处顺境必须格外谨慎,否则容易乐极生悲。人生得意的时候容易忘形,一忘形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于是恶念和恶行就会趁隙而入。身处逆境必须格外忍耐,否则容易早早夭折。人生失意的时候容易失态,一失态就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于是消极和绝望就会趁隙而入。笑看人生潮起潮落,守住自己的心。

18、人生应当欢乐有度

适当的娱乐活动能调节情绪,无休无止的欢乐却易转益为害。物极则反,数穷则变。“大凡快意处,即是多病处。”“棋可遣闲,易动心火”一味狂欢尽兴是肤浅的人生,换来的往往是痛苦的悔恨。尽兴有度是达观的人生。乐极生悲不局限于娱乐方面,涉及到人生的方方面面。欢乐与悲哀是伴生的,欢乐有度会使欢乐常伴。

19、多理性行事少意气用事

做事不能只凭自己的感情,做事更不能只凭自己的感觉,意气用事必有麻烦。有时自己的知觉是错的,事情并不是想象的这般简单,表象总是容易迷惑人心。理性做事不至于反复折腾,理性做事不会出现大的差错,理性做事才不会使自己后悔莫及。切记:凡事都不能太冲动!不能只跟着感觉走,多思考才能不后悔。

20、多理性行事少意气用事

做事不能只凭自己的感情,做事更不能只凭自己的感觉,意气用事必有麻烦。有时自己的知觉是错的,事情并不是想象的这般简单,表象总是容易迷惑人心。理性做事不至于反复折腾,理性做事不会出现大的差错,理性做事才不会使自己后悔莫及。切记:凡事都不能太冲动!不能只跟着感觉走,多思考才能不后悔。

#人生感悟##心情日记# https://t.cn/zR99iXd

【道长,我想入道!先读完这篇道教派别基础知识!】

1、道教主要分两派,正一派和全真派。
正一派道士一般居家修行,可娶妻成家立业、茹荤、饮酒;正一派道士主要以符籙斋醮、祈福禳灾、降邪驱鬼、超度追荐为主要宗教活动。“正一”寓意“正以治邪,一以统万”、“真一不二”。
全真派道士要求出家住观修行,不娶妻,不茹荤,不饮酒,以“三教圆通”、“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故名“全真”;其修炼主旨是清静无为,去情去欲,修心炼性,养气炼丹,含耻忍辱为内修“真功”,以传道济世度人为外修“真行”,功行两全,证圣成真,谓之“全真”。
皈依道教一般指皈依全真派或正一派,皈依后称道教居士、信士,可住观也可居家修行,可娶妻成家立业、茹荤、饮酒。
想当道士,无论全真和正一,皈依是第一步。皈依以后是道教的居士,也就是信徒,但绝对不是道士!有很多人问皈依啥意思,看下面一段话你就知道了:

皈依就是皈从、依靠。
第一皈身,皈依太上无极大道。永脱轮回,故曰道宝。
第二皈神,皈依三十六部尊经。得闻正法,故曰经宝。
第三皈命,皈依玄中大法师。不落邪见,故曰师宝。

接着,正一和全真从皈依以后,区别也就逐渐显现出来了。我们先说正一。

2、正一在皈依之后,想要更近一步成为道士,就要传度。祖师设教传度,必有传度之秘。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传度牒文上明确写道:“凡属修士,应就祖师名下传度,用以弘道宣化,济世利人,皈依行持。”可见传度之重要。传度更是自古以来就作为正一派弟子正式入道修行的标志。传度之后,方赐三山滴血法名,经文,法器。

传度说完了,我们再来说授箓。

道教授受法箓,自太上以降、祖天师创教以来,即成道教之传统。授箓之后,才可被称为法师,才真正在上界有了一席之地,才可以兵将护卫,登坛行法。未经授箓的传度弟子,只能借师父之名行法,前提是师父要授箓过。
道教授箓是特有的宗法传承体系。一是箓为道士应持之典和行法的凭证,授过箓之后,才有神职道位,才能召唤箓上神兵将吏护法显灵;二是道士羽化后,即可凭箓位功德登仙,颁以仙职,免除冥府地狱之苦。

其意义:
一是法天地、敬祖宗;
二是明师承、皈三宝;
三是受戒律,发誓愿;
四是颁法职、宣教化。
授箓法坛又有箓坛三大师和护坛六大师,分别是箓坛三大师:传度大师、监度大师、保举大师。护坛六大师:护法大师、护经大师、护箓大师、护戒大师、护坛大师、护道大师。

现在天师府所传法箓大概有如下几个品级:
1、初授《太上三五都功经箓》,为正六品、七品衔。
2、升授《正一盟威经箓》,为正四品、五品衔。
3、加授《上清五雷经箓》,为正三品衔。
4、加升《上清三洞五雷经箓》,为正二品衔。
5、晋升《上清大洞经箓》,为正一品衔。
并且规定升授和加授者,须凭道功德行依阶升加,按传统规定,每三年可晋升一级,若无功德不得升迁,但功德超群者,或对社会有特殊贡献者,可破格升授。妄欲升迁,反遭天谴。

下面摘录的这一段文章,能够充分说明授箓的重要性:
《三洞修道仪》说:”授正一籙後,方可以為人章醮“。因为只有得受法箓,才能名登天曹,才有道位神职。有了道位神职的道士其斋醮中的章词,才能奏达天庭,才能得到神灵护佑,反之斋醮章词无效。所以凡主持斋醮的道士,必先求授法箓以正道位。

《正一文科戒品》对箓的作用解释说:“总统天地一切神鬼,诛伏邪魔,斩灭妖精,征灵召气,制御山川,涤荡气秽,章奏传驿,达通神仙,莫先乎正一。”因为受箓之后,箓牒中拨付受箓者有护身将帅,协助受箓者在主持斋醮时,斩妖除邪,拔度生灵,救济因厄。未经受箓受职,就无权遣神役鬼。

3、正一说完了,我们说全真。
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全真道士,冠巾是一定要经历的。全真道士初入道观,称为“道童”。道童先须在庙内出力苦行,培养功行,又称“行行”(读xínghéng)。冠巾拜师之后,方可成为正式道士。
“冠巾”是全真道出家道人正式成为道人的仪式。这种仪式只在子孙庙举行。很多子孙庙都遵循着一条规矩:新出家者在庙行三年苦行,没有过失,才给“冠巾”正式有自己的度师。没有“冠巾”没有正式度师。行行期对庙中老道士们皆以“师父”称之。

冠巾又称“小受戒”。行冠巾礼,高功为冠巾师。度师即恩师,是亲师父。梳发挽智者称拢发师。引导行礼者称:引进师或引礼师。

接着,全真派修道之阶次是以传受戒律为标志的,道教全真派认为受得戒律才是合格的出家道士,学道不持戒,无缘登仙界。

道教授受戒律,源远流长。自太上降授科仪,即成道教之传统。魏晋以后,道教戒律十分丰富,如《三皈戒》、《五戒》、《十戒》、《老君八十一戒》等,要求奉道者必须持戒、守戒。

金元全真派成立,邱祖遂根据道教已有的戒律,订立了道教全真传戒仪范。清顺治年间(1644—1662年),王常月祖师又创立全真丛林,在北京白云观开坛传戒。他承袭全真派戒法科仪,讲说《初真戒》、《中极戒》、《天仙大戒》,合称“三坛大戒”。

传戒由十方丛林的方丈负责,称为“传戒律师”,又谓传戒本师,因十方丛林的方丈专门负责开坛演戒,解说戒律,传授戒法,故有此称。《道藏辑要·初真戒律序》云:“律者,正也,所以正不正也。

即如乐有律以节气候之不齐,出师有律以禁止武之不整也。”《初真戒·三师原说》称:“传戒本师乃太上继宗演教,接化大德之师。不受天仙戒者,不得传戒。”故律师的选择非常严格,必须是受过三坛大戒,戒行精严,德高望重的方丈荣任此职。律师之下,还设有证盟师、监戒师、保举师、纠仪师、提科师、登箓师、引请师、纠察师、道值师等,协助律师传戒。

道长,我想入道!先读完这篇道教派别基础知识!
1、道教主要分两派,正一派和全真派。
正一派道士一般居家修行,可娶妻成家立业、茹荤、饮酒;正一派道士主要以符籙斋醮、祈福禳灾、降邪驱鬼、超度追荐为主要宗教活动。“正一”寓意“正以治邪,一以统万”、“真一不二”。
全真派道士要求出家住观修行,不娶妻,不茹荤,不饮酒,以“三教圆通”、“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故名“全真”;其修炼主旨是清静无为,去情去欲,修心炼性,养气炼丹,含耻忍辱为内修“真功”,以传道济世度人为外修“真行”,功行两全,证圣成真,谓之“全真”。
皈依道教一般指皈依全真派或正一派,皈依后称道教居士、信士,可住观也可居家修行,可娶妻成家立业、茹荤、饮酒。
想当道士,无论全真和正一,皈依是第一步。皈依以后是道教的居士,也就是信徒,但绝对不是道士!有很多人问皈依啥意思,看下面一段话你就知道了:

皈依就是皈从、依靠。
第一皈身,皈依太上无极大道。永脱轮回,故曰道宝。
第二皈神,皈依三十六部尊经。得闻正法,故曰经宝。
第三皈命,皈依玄中大法师。不落邪见,故曰师宝。

接着,正一和全真从皈依以后,区别也就逐渐显现出来了。我们先说正一。

2、正一在皈依之后,想要更近一步成为道士,就要传度。祖师设教传度,必有传度之秘。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传度牒文上明确写道:“凡属修士,应就祖师名下传度,用以弘道宣化,济世利人,皈依行持。”可见传度之重要。传度更是自古以来就作为正一派弟子正式入道修行的标志。传度之后,方赐三山滴血法名,经文,法器。

传度说完了,我们再来说授箓。

道教授受法箓,自太上以降、祖天师创教以来,即成道教之传统。授箓之后,才可被称为法师,才真正在上界有了一席之地,才可以兵将护卫,登坛行法。未经授箓的传度弟子,只能借师父之名行法,前提是师父要授箓过。
道教授箓是特有的宗法传承体系。一是箓为道士应持之典和行法的凭证,授过箓之后,才有神职道位,才能召唤箓上神兵将吏护法显灵;二是道士羽化后,即可凭箓位功德登仙,颁以仙职,免除冥府地狱之苦。

其意义:
一是法天地、敬祖宗;
二是明师承、皈三宝;
三是受戒律,发誓愿;
四是颁法职、宣教化。
授箓法坛又有箓坛三大师和护坛六大师,分别是箓坛三大师:传度大师、监度大师、保举大师。护坛六大师:护法大师、护经大师、护箓大师、护戒大师、护坛大师、护道大师。

现在天师府所传法箓大概有如下几个品级:
1、初授《太上三五都功经箓》,为正六品、七品衔。
2、升授《正一盟威经箓》,为正四品、五品衔。
3、加授《上清五雷经箓》,为正三品衔。
4、加升《上清三洞五雷经箓》,为正二品衔。
5、晋升《上清大洞经箓》,为正一品衔。
并且规定升授和加授者,须凭道功德行依阶升加,按传统规定,每三年可晋升一级,若无功德不得升迁,但功德超群者,或对社会有特殊贡献者,可破格升授。妄欲升迁,反遭天谴。

下面摘录的这一段文章,能够充分说明授箓的重要性:
《三洞修道仪》说:”授正一籙後,方可以為人章醮“。因为只有得受法箓,才能名登天曹,才有道位神职。有了道位神职的道士其斋醮中的章词,才能奏达天庭,才能得到神灵护佑,反之斋醮章词无效。所以凡主持斋醮的道士,必先求授法箓以正道位。

《正一文科戒品》对箓的作用解释说:“总统天地一切神鬼,诛伏邪魔,斩灭妖精,征灵召气,制御山川,涤荡气秽,章奏传驿,达通神仙,莫先乎正一。”因为受箓之后,箓牒中拨付受箓者有护身将帅,协助受箓者在主持斋醮时,斩妖除邪,拔度生灵,救济因厄。未经受箓受职,就无权遣神役鬼。

3、正一说完了,我们说全真。
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全真道士,冠巾是一定要经历的。全真道士初入道观,称为“道童”。道童先须在庙内出力苦行,培养功行,又称“行行”(读xínghéng)。冠巾拜师之后,方可成为正式道士。
“冠巾”是全真道出家道人正式成为道人的仪式。这种仪式只在子孙庙举行。很多子孙庙都遵循着一条规矩:新出家者在庙行三年苦行,没有过失,才给“冠巾”正式有自己的度师。没有“冠巾”没有正式度师。行行期对庙中老道士们皆以“师父”称之。

冠巾又称“小受戒”。行冠巾礼,高功为冠巾师。度师即恩师,是亲师父。梳发挽智者称拢发师。引导行礼者称:引进师或引礼师。

接着,全真派修道之阶次是以传受戒律为标志的,道教全真派认为受得戒律才是合格的出家道士,学道不持戒,无缘登仙界。

道教授受戒律,源远流长。自太上降授科仪,即成道教之传统。魏晋以后,道教戒律十分丰富,如《三皈戒》、《五戒》、《十戒》、《老君八十一戒》等,要求奉道者必须持戒、守戒。

金元全真派成立,邱祖遂根据道教已有的戒律,订立了道教全真传戒仪范。清顺治年间(1644—1662年),王常月祖师又创立全真丛林,在北京白云观开坛传戒。他承袭全真派戒法科仪,讲说《初真戒》、《中极戒》、《天仙大戒》,合称“三坛大戒”。

传戒由十方丛林的方丈负责,称为“传戒律师”,又谓传戒本师,因十方丛林的方丈专门负责开坛演戒,解说戒律,传授戒法,故有此称。《道藏辑要·初真戒律序》云:“律者,正也,所以正不正也。

即如乐有律以节气候之不齐,出师有律以禁止武之不整也。”《初真戒·三师原说》称:“传戒本师乃太上继宗演教,接化大德之师。不受天仙戒者,不得传戒。”故律师的选择非常严格,必须是受过三坛大戒,戒行精严,德高望重的方丈荣任此职。律师之下,还设有证盟师、监戒师、保举师、纠仪师、提科师、登箓师、引请师、纠察师、道值师等,协助律师传戒。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         我想对张哲瀚说“以前我喜欢雨天 ,可自从知道雨天阴天你的伤会痛,我便不喜欢了,我希望你能一直好好的,以后把腿养好,我期待你再在篮球场上的样子
  • 裴/珠/泫伸手给她擦了擦眼泪笑着安慰道“不怪你,别哭了,女孩子要笑起来才好看啊”柳/智/敏极力憋住眼泪,挤出一个笑容“姐姐,会没事的对吧,一定会没事的……”第二
  • 由于正处周末,海边游客众多,在了解孩子走失的具体情况后,民警立即调集周边巡逻警力对海水浴场进行拉网式寻找,经过30多分钟的努力,及时成功找到走失儿童,避免了意外
  • 先抽奖消耗点,转+关,先抽20片(10片90×40,10片80×30)「事先申明,抽奖送的不一定是完美的,毕竟这一堆是这一两年内退货退款回来的,有正常的也有小瑕
  • #摩登兄弟[超话]# #刘宇宁一念关山# #刘宇宁苍兰诀寻一个你mv# 老大,9月刚睡醒,第一天被你爪子吓一跳,真以为你伤了,从山里出关了总算有网了就吓我是吧,
  • 这才是你该有的样子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真正能够治愈你的,从来都不是时间,而是你心里的那段释怀不和格局,只要你内心不慌乱,连世界都难影响你。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强求不
  • 2、桃子吃多了会加重孕妇便秘症状。勺爸比买的葡萄太酸 你都用手拨开不吃 [允悲]。
  • 安贫乐道,知足者常乐   许由是尧舜时代的贤人,据说,尧帝想要把君位传给他,但是许由拒绝说:“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
  • 这么nice的房子,谁不看我都会伤心的好吗,我跟我朋友去了,朋友也觉得这个房子,价格优惠,性价比很高,小区绿化好,在惠济区,9000左右,精装修现房,洋房一楼送
  • 这个世界很大,但如果我们不愿意走出去,它就会变得很小;这个世界很精彩,但如果我们闭上眼睛,就什么也看不到 ——《总有一次哭泣,让人瞬间长大》黄桐 ​读诗能耐热,
  • 新学期分给我的学生好多成绩都不行……给他们辅导的时候经常会让我怀疑人生。这个面包是我目前吃过最好吃的汉堡面包,里面的酱也很好吃。
  • 轻薄手感很好的解决了目前折叠屏痛点,而且颜值也不错,我这次就一直当主力机用,可惜被另一个领导盯上了,找我借小米折叠屏了[笑cry][笑cry]今天他就要拿走了[
  • 病友术后出现长短腿来问我,这几乎是所髋镜手术所必须经历的,原理很简单:髋镜需要伸到髋臼和股骨缝隙中,而正常情况下这个缝隙很小,需要把他“拉扯”大,这就是牵引,牵
  • 但高温天气对猪肉消费有较强的抑制性,终端需求跟进不畅,成为掣肘猪价涨势的主导因素。在没有疫病和人为干扰、纯粹受自然周期主导的情况下,猪价波动幅度也将缩小。
  • 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浓缩30个科普展示景观节点、17处水利景观于一体的滏阳河水利科普文化园,集展示、互动、沉浸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体验馆凤凰文体艺术中心等,将于6月
  • 用一块“皂”承包你的浴室洗护TOUN28坚信好的原料是第一全线产品不使用OEM代工厂! 点赞+评论里说出你最想买的是哪款皂皂揪三位牛仔满足心愿#精灵梦叶罗丽灵公
  • 刚看到薛之谦李雨桐合照,想起之前的医闹,现在又是网红李雨桐回应曝薛之谦出轨、骗钱、还整容,并称薛之谦吃软饭,高磊鑫是小三,薛之谦李雨桐合照被曝,薛之谦医闹,明日
  • ——《将进酒》10、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资治通鉴》3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 【#官方回应驴友穿越鳌太线遇难#:禁止公告下仍有多人非法穿越】据网友爆料称,5月3日,有驴友非法穿越秦岭“鳌太线”多人失联。5月6日上午,参与救援的陕西曙光救援
  • 领导身边不可或缺的人,不可轻易地变动,因为知道的秘密太多了!领导的团队中需要这样的人,日常跑跑腿,干一些“不需要太动脑子“的活很适合,放心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