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第六十七句
(第七十八段)
67【娑婆诃sā pó hē】观世音菩萨现舍利弗尊者相:舍利弗尊者出生在古代南印度的摩揭陀国,婆罗门种姓,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称。
舍利弗在佛的弟子中,智慧通天,无人能及,所得天眼,也是非同一般,说这非同一般,是因为他的天眼还可以借给别人用,比如他就曾经借天眼给用重金买下祇园,修建成精舍后,布施给佛陀讲法用的须达多长者,须达多长者借舍利弗的天眼通,看见了天上的宫殿,因此生大欢喜心,于是追随佛陀,一心向道。
关于舍利弗的天眼为何与众不同,这是因为他往昔在因地中,发心修菩萨道,行大乘布施时,不但心甘情愿地将自己所有的金钱、房屋、田园、财产等全部布施给需要的人,最后甚至连自己的身体、性命,也毫不吝惜地布施出来。他做这样的布施,情真意切,惊动了天地,所以就有一个天人想来试试他的道心。
此天人化现为二十余岁的青年,在舍利弗必经的路上等候。见到他来的时候,就嚎啕大哭,舍利弗见了,就上前慰问道:“年轻人,为什么在这里哭得这么伤心?”青年说:告诉你也没有用,你帮不了我的,我在这里哭,并不是缺少世间上的财物,而是我的母亲得了不治之症,医生说一定要用修道者的眼珠煎药,母亲的病才会好。活人的眼珠已经不易找,修道人的眼珠又怎么肯给我呢?想到病床上呻吟待救的母亲,所以我难过地在这里伤心痛哭!”
舍利弗说:“这不成问题,我告诉你,我就是修道的沙门,我愿意布施一只眼珠给你,救你母亲的病难。”于是舍利弗当即忍痛将左边一个眼珠挖出,交到青年的手中,并说道:“谢谢你成就我的愿心,请你拿去吧!”这时青年突然惊讶地说:“糟啦!谁叫你把左边的眼珠挖下来呢?医生说我母亲的病要吃右边的眼珠才会好。”
舍利弗一听,真是糟糕,怪自己怎么没有问他一声后再挖眼珠,但这不能怨怪别人,于是安慰青年说道:“你不要急,刚才怪我粗心,没有问清楚就挖眼珠,现在我知道了,反正人的身体是虚幻无常的,我还有右边的眼珠,我愿意挖下来给你做药,医治你母亲的病。”
舍利弗说后又忍痛把右边的眼珠挖下来交给了青年,青年接过眼珠,一句感谢的话也没有说,把舍利弗的眼珠放在鼻子上嗅了一嗅,当即往地上一摔,并骂道:“你是什么修道的沙门?你的眼珠这么臭气难闻,怎么好煎药给我母亲食用!”
青年人骂后,并用脚踩着舍利弗的眼珠。舍利弗眼睛虽然看不到了,但他的耳朵还能听,他听到青年人骂他的话,用脚在地上踩踏他眼珠的声音,他无奈地叹了口气,心中想:“众生难度,菩萨心难发,我不要妄想修大乘了,还是先修重在自利的小乘法吧!”
舍利弗这样的心一生起,天空出现很多天人,对舍利弗说道:“修道者!你不要灰心,刚才的青年是我们天人来试探你的菩萨道心的,你更应该勇猛精进,照你的愿心去修学,是一定会成就道业的。”
舍利弗一听,很是惭愧,利他的菩萨心又再次生起,当即成就了不退转道心。经六十小劫以来,舍利弗都精进不懈地修学佛道,这一生皈依佛陀后,仅十五天就证得了圣果。由于他施舍眼珠的因缘所成就的功德,所以他证得的天眼通就与众不同。
舍利弗自入道以来,做了很多有利于僧团的事,他严持戒律,常行智慧,善于说法,勇于布施,受到佛陀的嘉许、受到众生的尊敬赞叹。舍利弗为了正法的流布,为了千万年后的教团僧规,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当他先于佛陀入涅槃后,使僧团里的每一个人都悲哀挂念。
佛陀安慰大家说:“修道之人,勿生挂念,舍利弗虽然不在了,法是不会失的,无常本来是世间的实相,生灭是自然的道理。大树在砍倒以前,先要砍掉大的树枝;宝山在崩坏以前,先要崩倒大岩;舍利弗在诸比丘之中先入涅槃,这也是法的自然顺序。”
佛陀说了以后,从均头沙弥的手中,接过舍利弗的灵骨,对大家说道:“诸位比丘!这个灵骨,在数日前,就是为众生说法施教的大智舍利弗。他的智慧广大无边,除佛陀以外无人可比,他证悟法性,少欲知足,勇猛精进,常修禅定,为教为人,降伏外道,宣扬正法,他已获证解脱,无诸苦恼。”由此可见,佛陀对舍利弗尊者的评价是非常高的。
观世音菩萨第二次在《大悲咒》里显现舍利弗尊者相,是何意思呢?这是菩萨告诉一切众生,学佛之人要像尊者舍利佛那样,修布施不留分文、作供养不惜生命,始于初觉、圆满于智慧,这样就能做到生死自在,得涅槃乐。
这篇咒语中的“娑婆诃”译为“究竟涅槃、众生悉皆成就。”此句的意思是:菩萨以无量慈悲化导各类众生,令众生随缘得道。大千世界各类众生以人为上,所以,人为万物之灵。学佛之人,要以其独具之灵性,帮助各类众生济心向道,不可自高自大,贡高我慢。
应知宇宙形成之初原是浑然一体,其后光分日月,气化清浊,才有天地之别,进而万物滋生,成形别类,日久天长,物竞天择,才有今日之世界,因此人与物同源,本无分别,只是各尽其用,顺其自然而已。能生而为人者,实应体验真实之自我,珍重自己,爱护众生,仰悟菩萨度世之心,广结善缘,同济同修,携手共入光明世界,若能如此,必将成就佛事道业。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此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那时,须菩提听如来佛说到这里,心中已经深悟佛理旨趣,颇为感动的流下泪来。不禁向如来佛赞叹了一声:“希有的世尊!您所说这个深奥的经典,即使在从前,我虽具有慧眼,也能一闻千悟,却是未曾听得如此深奥的经。我既闻此经,自性清净中,已悟有本来全真的实相。如果有人,得闻此经,而信心纯正清净,毫无尘念。而生般若真实之实相,就可知道这种人,是非常难得,是成就第一希有功德的人。但是,世尊!究竟这般若实相,就是诸法空相,不是一般所说实物,但为引导众生离开执著而找回本心,不得不假藉一个名,称之为实相而已。世尊,此经我听到这里,已能了解其中的妙理,信奉修持,应该不是难事。倘若后世过五百年之后,是浊世末法的时候,离开师父您的时期已远的苦海茫茫众生,听到此经而能信解受持的人,则此人真的是明了自性的第一人,实在难得。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人顿悟真空,必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因为他已经了悟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是非相,所以能够离一切相,其心灭寂,就可以称之为佛。”佛告诉须菩提说:“对的!你这样说是对的。当知后世如果有人,听到般若之妙法而不惊骇、不恐怖、不畏惧,这种人实在是很少有的。为什么呢?须菩提!这就是我所谓的第一波罗蜜,此人的智慧已到彼岸了。不过修持的人却不可以对彼岸有所执著,不过为了要引导众生修持,特别给予一个名称,称之为第一波罗蜜而已。须菩提!再说到忍辱波罗蜜,凡辱境之来,恬然处之,不生忿怒即是忍辱波罗蜜,但真空本来无相,外不见其辱,内不见其忍,浑然两忘,切勿执著于忍辱,所以我说非忍辱波罗蜜,只是为便于众生修持,特别给予一个名称,称之为忍辱波罗蜜。为什么呢?须菩提!就好比我的前生,被歌利王支解身体的时候,确实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否则当时我在被支解时,如果著有四相,必定心生忿恨,必成苦果。须菩提,我又想起过去的前五百世,做忍辱仙人修忍辱之行时,就已离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由历劫顿悟真空,可知吾人所修行的,决不是一朝一夕所成的。所以说,须菩提!菩萨之修行,首当空其心,离一切相,方能发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此心中不执著于色,不执著于声、香、味、触、法,应生无所住心,此心才能圆通无碍。若于六尘中,一有执著,便不能解脱其住心,即非菩萨的住处。所以我说,菩萨心本来是虚而明,若住于六尘就不能觉悟,我所谓的不应住色布施,原因就在于此。须菩提!菩萨不住色布施,发心广大,不是为己,是为有利于一切众生,应该要如此无相布施。而我所说的一切诸相,原是指点诸菩萨解脱的,其实真宝的本体皆是空的,原是非相。而一切众生,也是引导诸菩萨灭度而已,其实若见本性,妄心自离而入佛境,那么一切众生也就不是众生了。须菩提!我所说的般若波罗蜜,皆是无上的菩提,是真而不妄、实而不虚、如常不变,不是欺人的,也没有两种说法。须菩提!我所说的般若之法,是真如无相,无实性;是自性自足、无虚的。须菩提!如果菩萨是一心执著于法而行布施,则是未离四相,有如人进入暗室,一无所见。如果菩萨心不执著于法而行布施,则如同人张开眼时,日光四照,见种种色;其心洞澈真空,可了一切之境。须菩提!当我灭后,到了后世,若有善男子或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到菩提之觉位,成自性之如来,我当知此人,也必以无上智慧照鉴之。而此人成就见性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破晓的力量##金刚经的力量#

如何看待我们的肉身
接下来一段话,是维摩居士讲这个身体的,文字很好,如果把它当文学境界看过去就可惜了。这每句话都是方法,是修止观修密宗的观法!……
「是身如幻,从颠倒起。」我们都认为现在这个身体是存在的,你看看以前自己年轻时的照片,就会觉得如幻梦,照片中的人与你的样子已经不同了。这个身体只是暂时属于你,不能算是你永远所有,终归是要耗尽的。究竟此身是不是我?这是个大问题。其他的显教皆认为这个身体不是我,四大是假的,四大皆空。但这个空又从何而来?何以会起四大?又都是问题。
「是身如梦,为虚妄见。」认为身体存在能作一切活动,是在做白日梦,是虚妄的见解,把假的当作是真的。
「是身如影,从业缘现。」人人都有五官,但是人人就是长得不同,健康不同,肢体也许有残缺,这没什么遗憾,都不是这一生的事,是多生多世因缘业力凑合而来的,身体只是果报所显现出来的影像。此中道理很深,要在法相唯识里去解决,普通经典没有说,但《瑜伽师地论》就讲得很清楚。
「是身如响,属诸因缘。」音响音声是由因缘而来,身体也如是。
「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这看起来是文学境界,真实详细分析是科学的。
「是身如电,念念不住。」各位不要光用耳朵听这些句子,要拿心来听,你把这些句子听到心里面,看看清楚,是不是如此,这样听经才有用。你听经时拿耳朵听,再拿眼睛盯着文字研究,那只是搞普通文学,是白搞了,属于妄想境界。这里讲如电是一闪即逝,思想一个接一个,无法停留。大家喜欢讲空,什么是空?空是形容不住,不是你去空它,是它要空你。你打坐求空,觉得空了,清净了,都是在假造妄想,那可不是空。你不打坐呢?空就没了吗?空者是念念自性空,不是你去空它。这个道理不懂的话,你坐一万年也枉然。
「是身无主,为如地。」如同大地不是属于哪一个人的,身体也是无主的。你说买块地有所有权,那是人类社会假定的,反而人是属于大地的,人最终都归于大地。
「是身无我,为如火。是身无寿,为如风。」身体像火一样,烧完就灭了。身体无所谓寿命或时间,几十年就像一阵风吹过去了。
「是身无人,为如水。」我们看到大家每人都有个身体,人世间的观念把每个身体叫作「人」,但每具身体都是骷髅堆上血肉,外表长了五官,你称这是人,真实就像流水一样,你看到的就已经过去了,决不回头,身体正如此。智者如孔子看流水就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三国演义》一开头也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是身不实,四大为家。」地水火风四大房东凑起这个身体给我们住,我们也要交租金,餐餐要喂它,天天要洗它。
「是身为空,离我我所。是身无知,如草木瓦砾。」这个身体是空的,离开我,无我,也没有我的。身体自己没有知觉的,一口气不来就同草木瓦砾一样。
「是身无作,风力所转。是身不净,秽恶充满。」我们的身体会动作是因为有口气在,是风大。风大不来就不会动了。皮肤底下尽是脏的、臭的,你进开刀房去看看,或者看看受灾而死的尸首,就不会觉得身体可爱了。
「是身为虚伪,虽假以澡浴衣食,必归磨灭。是身为灾,百一病恼。」人们为身体洗浴穿衣抹香水,还给它吃喝,但它毕竟是留不住的,会消失的。身体一切灾难的根本,地水火风四大,每一大各会引发一百零一种病变,使人死亡。
「是身如丘井,为老所逼。是身无定,为要当死。」身体像是陷阱,人陷在其中,看着老死向自己逼近,终归有一天要死亡的。
「是身如毒蛇,如怨贼,如空聚,阴界诸入所共合成。」身体如此可怕,我们检讨自己的生活,都为了这个肉体的需要在忙,都是为了我们暂住的这个家伙在忙,不是为真正的自已。肉体需要吃,又拉出来,不是在整你吗?它要睡,你就得睡下去,它要起来,你也得跟着起来,不是冤家吗?空聚就是旋风旋气流,中间没有东西的。「阴界诸入所共合成」,简单地说,就是心理和生理合拢起来,假想地构成了今天这个假我。
上面是维摩居士,对来探视他的人说法,把这个肉身说得一文不值。下面地做个结论:
「诸仁者!此可患厌,当乐佛身。所以者何?佛身者,即法身也。」诸位!我们的肉身极可厌,你们不要上当。我们要追求每一个人自己生命真正的身体,那就是佛身。佛身不是只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他们才有。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个个都有佛身;你找到了这个身,你就成功了。禅宗所追求的所要悟的,是悟这个身,就是法身。法身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我们真正的生命,而我们都找不到。法身并没有藏起来,它就摆在你肉身上,但是和肉身没有关连,可是它又随时在这里。你找到了这个身,就证到了法身佛。这是个要点,学佛追求的也就是这个。常有年轻同学问要怎么去学禅,用维摩居士在这边讲的一段话就可以回答了,这是正统的禅宗。
「从无量功德智慧生。」接着说法身是怎么证得的。不是你小忠小信小根器表现一下就证得的,而是来自无量的功德和智慧,这是学佛的两个资本,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这是讲证得法身的原则。
「从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生。」这是求证法身的下手功夫了。修戒定慧成就了,就得解脱;解脱之后的所知所见就开发了,透澈了,法身就可以成就。光功夫还不够,下面说还要从各种作人做事的行为上着手。
「从慈、悲、喜、舍生。从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进、禅定、解脱、三昧、多闻、智慧,诸波罗蜜生。」由四无量心证得法身。由各种波罗蜜证得法身。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有私盐贩子、也有无业游民;有赳赳武夫、也有文雅公子;有填词界的“悲情天花板”也有“拳打镇关西”的真实原型……他们是时代的幸运儿,还是时代因他们而不幸?在这个社会
  • 稳固的金牛是个值得信赖的人,一旦和金牛的感情稳定下来,便不必担心这位以固执著称的稳健之人会轻易变心,暂时的分离不会改变一份实实在在的爱情。在摩羯的理想世界里确定
  • 唯有谦卑,才能让我们在无涯的学海中力求奋发;唯有谦卑,才能让我们在世事万变的人海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唯有谦卑,才能让我们的存在有了不可名状的尊严和价值……无论
  • 母亲节到了,您的恩情我无以言表,只能默默得在心中祝福:祝您身体健康,没有烦恼!23.我开心所以你开心,我快乐所以你快乐,我平安所以你平安,我幸福所以你幸福,我今
  • [苦涩][苦涩]你就是知道我们在想什么,你不想让我们空等,所以你特地上来抛了个小纸条,告诉我们“不播了,打一天,有点累”。小编认为今天的李宇春比较有特色,即使在
  • “开什么玩笑,本女侠不要面子的啊,我御剑过去,你瞧好喽!”“废什么话,我的徒弟下至八岁,上至八十,十招内必拿下,你还怕啥?
  •   而刚为《披荆斩棘的哥哥》中李云迪的画面被删减打抱不平的粉丝,还没回过神的时候,另外一位著名歌手王力宏的粉丝却纷纷到平安北京微博下面留言,表示这下王力宏终于可
  • 送你一片星空我在夜空下为你抹一幅水墨丹青为你点亮漫天星斗我要送你一片星空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你的朦胧提起笔将你的样子跃然纸上在那里我要送你一片星空你凝眸远望那星光
  • #我親愛的媽媽和外婆#*願上天保佑我親愛的媽媽和外婆,我朋友阿姮的媽媽天天都健康平安![心]6:40pm: Má đang cho Ngoại ăn tối,
  • 我发该帖,是想告诉大家:美帝是各商家自由定价的,即使同一家超市,某样食品的价格,今天与明天也有可能差一倍。其实您不是消费不起、您是没有认知或者说您的消费重点不在
  • (2)的影响母在发过程中需要淀粉将淀粉不断地分解成单糖供酵母利田如果已变质或者经高温处理的面粉,其淀粉酶的活性受到抑制,降低了面粉的糖化能力、影团正常发酵。成熟
  • 任选一只小猫咪领养,都是即将一岁,从小在宿舍养大的,不怕人,身体健康,活泼可爱,聪明还带着点调皮。小橘猫叫dongdong(00),是个小公猫,刚绝育,聪明调皮
  • [微风]虽然导致肿眼泡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是想要改善肿眼泡的共同点都需要从眼睛里面取多余的东西,如脂肪、眼轮匝肌和皮肤。很多求美者眼部常年处于一种肿胀的状态,这种
  • 都说女人是因爱而性,我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在这种不正当关系中爱上了他。 都说女人是因爱而性,我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在这种不正当关系中爱上了他。
  • 南岳下二世马祖一禅师法嗣百丈怀海禅师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者,福州长乐人也。姓王氏。丱岁离尘,三学该练。属大寂阐化江西,乃倾心依附,与西堂智藏、南泉普愿同号入室。时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有目标的人,在奔跑;没目标的人,在流浪,因为不知要去哪里。有目标的人,在感恩;没目标的人,在报怨,因为觉得大家都亏欠了自己。
  • 不过,影像中大部分的恒星和相伴的气体和尘埃,都在靠近影像边缘的环上,并绕着星系的中心运行;而与直觉相违的是,这道环却称为是内环。如果仔细检视,就会发见现内环与水
  • 02就当放个寒暑假低谷期确实会存在那么一段时间,有个人曾经处在一段低谷期,气急败坏地在电话里和好朋友哭诉:「已经过去了这么久,我也这么努力了,为什么我还是这么痛
  • 我们批判过恶意的“举报”吐槽了许多烂片,也被品牌方找到过要求删稿……看着身边一个个同行朋友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倒下”我们能走到今天已经很不容易。从开始的籍籍无名
  • 善游山水者,无之而非山水:书史亦山水也,诗酒亦山水也,花月亦山水也。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