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在图书馆

就是拿我的一支手机A
隔空投送这几张照片 给我的另一支手机B
投第一张的时候隔空投送选项里只有我一个设备 我投了收到了发现只投了一张(有三张
然后投第二波的时候列表里突然蹦出了另一个设备 当我反应过来这不是我的时候 我已经点下去了 脑子直接“嗡”
在图书馆 给不知道谁 投了一张照片 (还是没批过的!!!!! sos …
而且对方大概率是一个男生 那个设备名字叫“勋勋的ipad”救…

今天徒步了十公里。印象最深的是树林里大片大片的花。

不知道名字是啥,只觉得是一种常见的野花,淡淡的粉紫色,不鲜艳。花瓣的形态也不入眼,是有气无力的下垂状,零零落落的。单独怎么看都是平淡无奇,小区楼下好像也有几棵。

但是再平淡无奇,也架不住她一树林一树林地开啊。开成一片海的样子。

很多女孩子坐在花海里拍照,小朋友们跳跃奔跑,清香的味道离老远就能闻见。

对于一个独立的人、事、物来说,“完美”是不存在的。“不完美”也是不存在的。我是最近才刚有些明白,“完美”是一种常见病。因为它是一种评价。但凡评价,就一定是片面的。

没有完美,也没有不完美。只有谁,在怎样的场景下,在何种程度上,用什么方式,去满足谁的什么需求。

就像单独这花本身,就多数人的审美来说,是不好看不鲜艳的。但是成为花海,就满足了人们视觉上对壮观的需求。

花本身就长这样。而且还千变万化。掺面粉可以吃,泡水可以喝,晒干了做干花,夹书里做书签。同一种花,长在树林里、山岗上、花园里、阳台上又分别不一样。一朵和很多朵不一样。春夏秋冬四季也不一样。同样的花对于人类和蚂蚁来说又不一样。

花本身从诞生起就合理,谈不上好坏美丑等任何评价。关键是在某个场景下,某种形态的她,对上了(或没对上)怎样的需求。

想起一句话,叫做“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我的一瓢,定义了需求。而水仍是水。瓢里的,只是弱水三千中的一滴、一个面。恰好与我的需求重合了而已。

需求应该是自然而然的。被满足的程度也应该是很克制的。克制才能平衡。

有时会觉得需要去敬畏一些东西。尤其是当我有权利去“塑造”某种场景下的“花”长什么样时。她得是自然的,不是我在创造,而是自然界在创造。那种感觉,就好像是我从一个本就存在的东西的万千个面里,找到了一个面。这个面自然地满足了某种需求。且它很自然地克制自己。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

我的想法,还真是一写就多啊。但还是得写。不写它们就不会沉淀,太容易随风飘散。慢慢来吧。
#晚安,Galaxy#

《我不是社恐,我只是“社懒”》文 | 读者:霜落晨曦

上一次参加三人以上的朋友聚餐,还是上一次。

这句“废话文学”的背后,是我对社交的淡漠。现在的我,不是一个热衷社交的人,很少参加多人聚会,除非无法推辞或闲得无聊。

实在想不起来上次参加除公司团建和家庭聚餐以外的三人以上(不含三人)社交活动是什么时候了,也许是半年前,也许是一年前,也许是疫情发生之前?

要说自己不热衷社交是因为社恐,倒也并不准确。我不是一个看起来就很安静的人,相反,有时可能会变身“话痨”,工作中也得到过“沟通能力强”的评价,种种表现似乎与社恐扯不上关系。社恐是社交恐惧,但我并不恐惧,即使面对陌生人也不会尴尬地说不出话。拒绝社交,不是因为客观的恐惧,而是因为主观的懒惰,所以,现在的我,可能不是社恐,只是“社懒”。

不过,小时候,我确实经历过社恐的阶段。这可能与遗传和成长环境有关。

爸爸和爷爷都是沉默寡言的人,学龄前的我,也是一副不爱说话的样子。我因为害怕跟长辈问好,经常被批评没礼貌。害怕来源于不知如何称呼,女性长辈应该叫“阿姨”,但那时“阿姨”一般特指幼儿园里负责照顾小朋友(不教课)的老师,在我意识里这是一种职业,如果不在“阿姨”前面冠上姓氏,就不能指代这个人,但我又怕记错姓氏张冠李戴而尴尬,索性不说话。“叔叔”倒不是职业,但比父亲年长的应该叫“大爷”或“伯伯”,年轻的才叫“叔叔”,但遇到看起来与父亲年龄相仿的,我怎么知道你跟我爸谁大?

称呼的问题,难坏了小小的我,担心因为称呼出错而尴尬,妥妥的社恐了。

上学之后,我的社恐突然自愈了。一群可以直呼名字的同学玩伴,一句“老师好”便可以“走遍全校都不怕”,称呼不再是问题。更重要的是,教书育人的学校环境和成绩还算不错带来的自信,让我不再害怕与人交流。讲文明,懂礼貌,我感觉“胸前的红领巾更红了”。

从小学到高中,与人沟通很少超出学校的范畴,远离外界社会,也就无所谓“社交”。上了大学,依然是同学的圈层,但人际之广阔、活动之丰富,今非昔比。交流从教室和操场,拓展到社团活动、餐厅、KTV、桌游,象牙塔里的小社会,社交生活的大舞台。无论是班级同学、实验室师兄弟,还是社团、老乡,甚至是莫名其妙组起的局,只要时间允许、活动有趣,我基本不会排斥,也确实收获了许多欢乐。

然而,无一例外,每次参加完这些活动,我都会感到疲惫。KTV、桌游,还有一定的体力或脑力消耗;可有时只是单纯吃饭聊天,除了嘴,全身几乎没有运动量,却为何如此劳累呢?

有这样一种说法,“与大范围群体相处会积累还是消耗自己的能量”可以作为判断一个人是内向型还是外向型人格的简单依据。

按照这个标准,结合成长经历,我显然属于内向型人格。内向与社恐不同,也并不等同于缺乏沟通能力,内向型的人也未必看起来就很安静。但比起在大范围群体中欢娱,内向者更倾向于两三个亲密好友的小范围活动,或者享受独处。

喧闹的社交环境尽管有可能很快乐,却会消耗我的能量;而一个人看书、看电影,甚至只是发呆,则好像在充电,还不必担心插头被拔下来。

但那些外放的朋友就不同了,他们的充电器,似乎要插到人堆里,聚会结束了,电也充满了。

这样说来还挺有趣,能量是守恒的,我参加社交活动的时候,难道变成了一个移动电源?

但事实并非如此,更多的时候,还是外向的人们在各种社交场合“用爱发电”。社交,如同无形的电磁场,社交达人们用各种动作切割磁感线,为彼此发电;而像我这样内向的人,总是掌握不好发电的技巧,还接收不到别人的电波,就像一个被电磁力驱赶的小球,找不到方向,还把自己原有的能量耗散了。

于是,那些不适应社交电磁场的选手,也就渐渐退出这个舞台,变得“社懒”了。

我是什么时候开始“社懒”的呢?似乎找不到明确的时间点。也许是毕业以后再难聚齐一群同龄朋友,也许是某次社交活动突然感到无聊,也许是为了考研加上遇到家庭变故让我主动把自己屏蔽起来。

现在的我,并不社恐,但与其在人群里一边尽情欢娱一边清空血槽,我宁愿在安静独处中享受所谓的孤独。

随着年龄增长,我逐渐发现,身边的朋友们,“退圈”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原先印象里的“社牛”“话痨”们,竟然也变得安静了。

原先在朋友圈里各种觥筹交错的同学,变成了晒娃狂魔,很难再见到与成年人的合影;原本每到放假就去旅行,与陌生驴友也可以聊得很嗨的学姐,现在周末只想在家睡觉;过年回老家,以前“一天三顿小烧烤”的表哥,在与老家的铁哥们儿宿醉了两天之后,便一心宅在家里,谁叫也不出去……

对于社交,为什么大家都变懒了呢?

一方面,年龄增长,30岁左右的我们,确实没有20岁那样精力充沛了,熬夜熬不动了,喝酒喝不动了,蹦迪蹦不动了。随年龄下降而减少的,不是简单的体力,而是在灯红酒绿中挥洒汗水的欲望。

另一方面,压力增大,工作和家庭压缩了社交时间,人们或被动或主动地取舍,拒绝无意义的社交,转而把有限的精力花在亲密好友或自我提升上。

此外,新冠疫情的影响,面对面更加困难,让人们不得不转到线上方式满足社交需求,甚至直接放弃需求。

走向“社懒”的我,远离了无意义的社交。同时,我还发现了新大陆,很多打着社交旗号的活动,其实也可以一个人完成。我曾经觉得一个人看电影会很尴尬,但当我真的独自踏进电影院,才发觉之前多么愚蠢,我看的是电影,身边有没有人也没多大区别啊!于是,我经常一个人去吃饭,一个人看脱口秀,一个人旅行,享受快乐的同时还能积攒能量。

内向如我,主动选择了“社懒”;很多外向的朋友,也或主动或被动地“退圈”。当然,依然有“宝刀未老”的社交牛人和更多的“后浪”们,前赴后继地奔向“用爱发电”的舞台。

“社恐”也好,“社牛”也好,“社懒”也罢,每个人都是在最适合自己性格和意愿的状态下才最舒服,不必趋同。无论觥筹交错,还是岁月静好,做自己就好。

(本文系读者投稿,不代表本刊立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棉花美娃娃[超话]#友友们 俺喜欢名柯 入了p4 在蹲p2 我想给入两套属性娃衣但是没有搜到p1配色与新兰上幼稚园的制服 比较想近 想买来做属性娃衣穿
  • 周边景点推荐✨[南沙沙滩]旺季门票70虽然门票比东沙贵了40块,但这时候去有沙雕节呀,好玩的太多啦!✨[大青山]旺季门票100/人一半青山一半水,自驾一-定要去
  • 我为了奖励他懂事,所以才熬夜带他看比赛到天亮的,我真不是故意带他熬夜的…老婆,我错鸟了,膝盖跪的好疼,隔壁杨震刚刚路过还笑我,你放我进去好不好呜呜小小象问:姐姐
  • #国学新青年# 【原创】《组诗》 卜算子:春闺怨 村外石桥边,倚柳心无主。苦盼君来末见君,只有风和雨。 我欲踏春归,又恐春难驻。此处春花不做媒,待嫁春深处。
  • 大家尽量问清楚这些用品的品牌和数量,如果遇到自己有指定使用品牌或者数量不够的情况,可以提前准备避免入住时手忙脚乱~#月子中心##孕期产检##怀孕##胎宝##无痛
  • 感觉做的很不错啊,沙漠与森林里的隔阂,小吉祥草王身为一个神明的过往,还有着急成神的中二病散兵等等[doge]感觉前面的铺垫都很足,而且感觉须弥主线确实能感受到须
  • 比如在年轻人当中十分流行的所谓“海王”的说法,就是指那些已经有了伴侣的人,仍然还会和其他异性保持密切联系,同时对于自己的感情状态闭口不提。比如在年轻人当中十分流
  • 但是由于王俊凯的刘海长到挡着了眼睛,大家就在热议王俊凯的视野范围究竟有多少。虽然成年人的生活很烂但我还是喜欢长大后的人生我现在有很好很好的朋友我可以满足自己的爱
  • #阳光信用[超话]##阳光信用# 青春恰时来 我与我的国同在 筑梦路上不言败 未来有我更精彩 青春恰时来 我与世界同在 腾飞的中国大舞台 聚焦我们Z一代 用青春
  • ”(以上内容来自网友)【小控说】首先,一定要清楚的一件事情是:国产车也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零部件完全都是国产的,现在车企都讲究全球采购,很多配件可能是德国的、日本的
  • 陈豪也是,自从当了三娃他爹,发际线一天更比一天高,虽说气质形象都还在,但终归是老态毕露。陈豪也是,自从当了三娃他爹,发际线一天更比一天高,虽说气质形象都还在,但
  • #再就业男团[超话]# ☀️²⁰²²/₀₇₋₀₂营业记录 总结:团综终终终终于要播了 感谢资本的力量|全员营业️ 配图:精挑了一张兄弟们相对正经的图 重
  • 看着先生抛丹,我突然想到了一个我一直以来忘了的问题,我也是木系元能的使用者啊,虽不及主人的力量强大,但抛弃元丹救下先生,应该不成问题我后悔没更早想到这个救先生的
  • #排练疯云 好笑##喜剧大赛2快乐回来了# 虽然这支喜剧小队给自己取名某某某,但这段rap是唱出了他们的心声吧!#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排练疯云 好笑##喜剧大
  • 就像如果我是春天这一排被局限在安全岛的菩提树,任何友情与温暖的注视,都将使我怀着感恩的心情。” 我们其实是像那沉默的榕树一样渺小,最需要的是自在的活着。
  • 纵览古今,这是一条文化之路  旭日东升,晨光照在威海湾内的刘公岛上,自驾路通向海边,与这个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的小岛隔海相望。沿海行驶5.4公里后,记者路遇成群
  • 8.16-23近期快乐生活第一弹P1-3 花之城·昆明最新地标胜地—亚洲超美温室花海 中国芳香植物植株最全的资源圃 不得不说 昆明不愧为花都春城—花miao鲜花
  • #电影##漫威电影#【英格兰16强对阵分析】#世界杯#小组赛,A组和B组都已经完成了两轮比赛,这两个小组的出线球队,将会在16强相遇,A1对B2,A2对B1。1
  • 可惜,并不是满大街的唐朝人都有这样明智的求财之道,唐朝针对那些对垃圾回收没什么想法的人,还是走了严格也就是道路上一些杂物,贾公彦解释为“谓不蠲之物在道,犹今言狼
  • 在那之前,因资本入驻、俏江南加速扩张,张兰的身家暴涨至25亿元,汪小菲也由此成为“香饽饽”最终吸引得大S第一次见到他,“就想要跟他生孩子,为他下厨”。当时正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