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条氢能公交线#已开通,#青岛#距“东方氢岛”还有多远?】在距离农历春节日益临近的时候,青岛在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再传捷报:1月28日,青岛市首条氢能源公交运行线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式开通,50辆全新的氢能源公交车将陆续在真情巴士811、30路等线路运行。据悉,青岛真情巴士集团拥有自己的科技公司,近年来十分重视新技术在公交领域的应用和推广,此次与青岛美锦集团紧密合作,参与车辆生产,突破技术壁垒,将5G+智慧公交技术,率先应用于氢能源公交线路,全力打造国内氢能源公交示范线。



氢能产业是国家新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交通装备的研发制造运行是氢能产业发展的龙头和主攻方向,是智能交通等城市交通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新基建、城市群等国家发展政策的有力支撑。近年来,青岛国际院士港等单位,都在氢能产业以及氢能交通装备研发制造方面频频发力,力争在氢能产业链布局上抢占先机,力争打造“东方氢岛”。

“氢能+5G”,这批新公交车很酷
  1月28日,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青岛美锦氢能科技园内,青岛美锦新能源商用车整车制造中心项目正式投产。同时,真情巴士与青岛美锦集团合作生产的50辆氢能公交车也正式交付。

  氢能作为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顺应了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需要,全国多个城市纷纷把氢能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西海岸新区在山东港口青岛港率先开辟氢能应用路径后,再一次把氢能的应用场景扩大,推广到城市公交领域。

  从外观看,这批公交车车辆蓝色的曲线造型简约流畅;除了车体上的“氢燃料电动客车”和“5G”“新动能 氢真情”字样外,与普通的公交车并无太大区别。“车厢内部有多项设计是普通公交车没有的。”真情巴士集团驾驶员陈师傅是氢能公交车的首批驾驶员,他轻踩油门,公交车就平稳地发动起来了,一路上运行很平稳,行驶的过程中几乎听不到噪音。

  原来,这批氢能公交采用了升级的气囊式底盘,使车辆运行时更加平稳,以氢燃料电池系统为主、动力电池为辅的双动力源,极大地减少了噪音污染。

  驾驶区,氢能公交车创新设计气囊减震座椅,可以减缓驾驶员腰部不适,让司机专注于驾控,车头的左右两侧增设了360°的环视监控系统,能对公交车外部进行无死角观察。

加氢15分钟可续航300公里
  “这批氢燃料公交车,车身长12米,宽2.55米,高3.46米。搭载国鸿67KW氢燃料发动机,配置自动驻车、车道偏离、5G终端、电子后视镜等设施。” 真情巴士集团副总经理王贤君介绍,氢能源公交加注一次氢气仅需15分钟,满载续航里程可达300公里。

  当天,青岛美锦桥头堡加氢站同步投入运营,供氢能力可达500千克/12小时,为氢能公交车加注氢气提供硬件支持。“随着氢能源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将持续推广应用氢能源车。” 王贤君表示。

  王贤君介绍,以往的公交车大多采用化石能源、混合动力、纯电动力,在运行过程、生产制造以及回收的过程中,都有碳的排放存在。与传统公交相比,氢燃料车辆由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由电能驱动电机从而实现行驶动力源。氢能源公交车的氢燃料能量转化过程不涉及燃烧,无机械损耗,能量转化率高,产物仅为电、热和水蒸气,无其他污染性排放物存在,运行平稳,无振动和噪音,对降低大气污染、改善城市环境和降低能源消耗等有着重要意义。

  据悉,根据统一规划,三年内西海岸将投入120辆氢能公交车,目前50辆已到位,2021年计划采购40辆。本次的50辆氢能公交车分别在811路(德国中心-前马连社区)及30路(美锦能源-金沙滩啤酒城)正式运行,其中,811路所有公交都是氢能公交车,市民想体验氢能公交车可选择这两条公交线路“尝鲜”。

“氢”能公交更安全,设三级防护
  通常情况下,氢气易燃易爆,那么氢能公交车的安全性如何保障?据青岛美锦氢能集团工作人员介绍,事实上,氢燃料电池并不比柴油、液化气等燃料车危险。在氢燃料电池的多次碰撞试验中发现,即使燃料箱发生泄漏,氢气由于密度低,会以很快的速度上升“逃逸”。即使氢气发生爆炸,对驾驶者的人身安全危害,以及对整个车身的损毁程度,也比油车要小很多。另外,目前车辆使用的氢燃料以气态氢为主,以高压的方式进行储存。车辆上安装三级以上防护,如加氢罐有安全阀、电堆部分有氢传感器,车辆上还安装有氢浓度传感器,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切断氢源,以保障安全。

5G应用让公交运行更加智能
  据了解,早在2016年,青岛真情巴士集团在国内率先提出智慧公交建设理念,综合应用车联网、云平台、移动互联、大数据、跨平台、北斗导航等先进技术,打通了车、物、路、客全要素信息网联瓶颈,形成“车智网” 智慧公交管理平台。依托该平台,真情巴士集团参与编写、发布了6项智能交通产业联盟标准,入选山东省数字地图公交行业唯一案例,吸引北京、深圳等260余家公交同行、科研院所、交通主管单位前来考察借鉴。

  目前,该集团1400余辆营运公交车都配备血压酒精检测、一键报警、疲劳驾驶监测、8路视频监控、防碰撞预警、车危仪、陀螺仪、360度全景环视和电子后视镜等先进设备,实现整车外部设备、主要板块、软件系统的远程可视化监控、设置和升级。

  真情巴士信息中心副主任张丽梅介绍,氢能源公交车辆全部安装支持5G技术的CPE设备,5G信号将覆盖车载电视、液晶站节牌、空调、雷达、疲劳驾驶、胎压等各类硬件设备,设备信号通过CAN总线和车载一体机集成传输,快速到达控制台,使人车信息交互更加灵敏,大容量信息传输效率显著增强,整车电子模块及外部设备的远程监控、设置、升级等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比如,用传统作业的方式,1300辆公交车更换视频内容需要十几个人工作10天以上,4G状态下的车智网,能把这项工作缩短至1个人在后台操作最快在2个小时更新完毕,而5G通讯下这项工作只需约2分钟,基本实现即刻传输,公交也可以成为重大信息发布媒体之一。”张丽梅介绍。

  另外,在5G通讯的支持下,真情巴士公交车安装的北斗卫星定位装置可实现车辆的精准定位和驾驶行为、客流等数据的毫秒级传输,为自动发班调度、安全驾驶预警、车辆状态监控等功能实现提供关键技术支撑。“这也意味着在车智网能够更加精准的掌握车辆的状态,从而进行更精准科学的分析管理,公交车安全系数、调度水平、运营效率等都将进一步提高”张丽梅说,公交出行便捷性、舒适性、甚至个性化需求进一步提升,市民可根据精准的车辆位置信息提前做好出行计划。

青岛力争打造“东方氢岛”
  据悉,氢能是来源广泛、清洁无碳、灵活高效、应用场景丰富的二次能源。中国氢能联盟2019年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提到,未来氢能将成为中国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到2050年氢能在中国能源体系中的占比约为10%,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年经济产值超过10万亿元,交通运输、工业等领域将实现氢能普及应用,燃料电池车产量达到520万辆/年,固定式发电装置2万台套/年,燃料电池系统产能550万台套/年。

  正是由于氢能有着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将会越来越重,因此,近年来岛城频频在氢能产业发展上寻求突破。除了西海岸新区,李沧区依托青岛国际院士港,也在氢能应用上发力。

  2020年5月,青岛国际院士港与青岛城运控股交运集团,举行了氢能源客车签约暨运行启动仪式,双方将携手打造氢燃料汽车示范项目,先行满足青岛国际院士港智慧出行的需求,加快推进新能源公交汽车、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专用车、重型物流车、加氢站等方面的合作,并加大氢能源汽车、智慧交通以及无人驾驶的应用推广,推动青岛构建产业链完善和技术先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国氢能汽车装备制造业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2020年12月5日至6日,“十四五”氢能技术与产业发展专题研讨会在青岛国际院士港举办,吸引了包括12名国内外院士在内的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中大型骨干企业等60余家单位的10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工程院发起,依托青岛国际院士港创新发展平台和人才集聚优势,会聚顶级院士专家智力资源、地方市场资源和产业资源,共同组织氢能领域知名院士、专家,重点围绕氢能技术进步和创业发展开展高水平研讨交流。

  近日,青岛国际院士港氢雄燃料电池有限公司与青岛德先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签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意向协议。预计2021年,青岛国际院士港氢雄提供52-135kW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不少于500台,采购金额不低于3亿元。 青岛德先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致力于青岛国际院士港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生产及运营,助力青岛国际院士港氢能汽车示范建设。

  青岛国际院士港氢雄燃料电池有限公司则由上海氢雄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青岛国际院士港集团旗下企业联合投资成立。青岛国际院士港氢雄是雄韬氢雄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下又一区域布局,联合青岛国际院士港氢能产业链企业,推动青岛李沧区国际院士港氢能产业发展,协同打造“东方氢岛”。https://t.cn/A65KRBfl(半岛全媒体记者 马正拓)

圣洁甘孜立即打开

这场“国家试验”,四川凭什么撑起2万亿?



来源:城市进化论 吴林静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近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建设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发布。目前,全国共有6个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是继重庆、广东及浙江之后,第四个公布具体推进方案的省份。

这个西部大省设定了一个发展目标:力争到2022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超过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0%。

近年来,四川数字经济规模一直保持快速上升趋势。2020年,四川数字经济规模预计将达到1.6万亿元。换言之,两年时间,四川数字经济规模需要增长0.4万亿,年均增速约11.8%。

底气何在?又如何实现?

“1号文件”

之所以四川发布这份《工作方案》,源于全国发展数字经济布局的一盘棋。

2017年、2019年、2020年,“数字经济”一词三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具体提法从“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到“壮大数字经济”,再到“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当“十四五”规划建议出台,新增了“加快”二字,迫切感跃然纸上。实施领域也不仅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还要在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加强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数字化转型全面开花,成为国家现代化治理的重大着力点之一,也必然是撬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及占比 图表来源:《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

国家对它的重视,并非停留在战略考量,战术实施上也在加速布局。

最重要的动作,莫过于划出试验区,由前期工作较深入、数字化转型走在前列、代表性引领性较强的区域先行先试、创新探索。

2019年10月,河北省(雄安新区)、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等6个省市被纳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布局。当时,国家发改委表示,试验区的试验重点和工作方案,“成熟一个,实施一个”。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2021年1月1日,四川省政府以“川府发〔2021〕1号文”印发《工作方案》,给出方向指引和施工蓝图。

1月25日,四川召开解读发布会,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昕介绍,《工作方案》主要思路是以数据要素高效流通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驱动,以推动数字产业集聚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融合为重点,以集聚高端人才和培育市场主体为引领,加快数字技术创新赋能实体经济,探索建立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公共服务、产业生态和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形成更多在全国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试验成果,着力打造数字经济新增长极。

四川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力争到2022年,初步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取得显著成效,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超过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0%。

相比部分数字经济先行省份,四川2万亿体量的目标,是浙江的一半(2022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4万亿以上,占GDP比重超55%),是广东的三分之一(2022年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6万亿,占GDP比重超过50%)。

四川经验

早在获批试验区之前,四川的数字经济建设工作就已启动。

2018年,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其中的“5”是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即四川一贯的优势产业,是地方重点发展的五大万亿级支柱产业。后面加的“1”,正是数字经济。

按照官方说法,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就是要发挥这个“1”的撬动作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从数据来看,这两年四川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

2018年,四川数字经济总量超过1.2万亿元,数字经济指数、数字消费力、大数据应用水平等指标都排名全国前列。

2019年,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4万亿元,增长15%左右,占GDP比重超过30%。

2020年前三季度,四川数字经济直接贡献增加值2699.8亿元、同比增长9.3%,预计2020年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

之所以能沉淀出1.6万亿元规模,四川的经验是数字产业走出集聚发展的模式。

以新型显示为例,按照“龙头项目-全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发展理念,四川引进和培育一批新型显示上下游企业,塑造“产品”制造全产业链,打造柔性显示、透明显示等“产品+应用”产业集群,构建智能手机、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VR/AR等“产品+应用+服务”产业生态,最终在省内建成国内最大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

“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强配套”,其他产业也是同样的发展模式。

据四川省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文涛介绍,华为、京东、英特尔、微软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相继聚集四川,形成涵盖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与数字视听、终端制造环节、软件研发、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较为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

其中不乏表现突出的“单打冠军”,比如:

军事电子装备整体实力居全国第一

网络信息安全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二

大数据应用技术居全国第四

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五

世界一半笔记本电脑芯片在四川封装测试

全球50%苹果平板电脑在四川生产

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

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国家“芯火”双创基地

全国第三大游戏产品研发中心

中标工信部“工业软件协同攻关与体验推广中心”专项……

从数字经济全国版图来看,四川在内陆地区异军突起,积累了较强的产业实力和资源优势。



2019年我国部分省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占比及增速 图表来源:《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

打破“壁垒”

1.6万亿走得扎实,未来两年还需要挖掘0.4万亿的增量,从哪儿来?

杨昕介绍,下一步,四川以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提出6项具体任务——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动数字政府建设,促进数字产业集聚发展,加快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共建数字双城经济圈,培育数字经济发展生态。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文无关)

构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数字社会,必须要有先进的基础设施。四川关于新基建建设的计划,在去年9月印发的《四川出台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中有更详细阐述。

四川提出,到2022年,新基建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5G基站总量达到12万个,在用数据中心机柜数达到10万架,设备联网数量达到1000万台,建设区块链技术应用示范场景20个以上,打造车路协同示范线路3条以上,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0万个以上,建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0个、产业技术创新设施600个以上。

四川推动新基建建设,不仅是5G、物联网等通信网络提档升级,还有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集约共享,以及探索卫星、6G等未来网络试验验证。

其中一些目标,相比广东、浙江、重庆三地的规划,亦不逊色。

四川发展数字经济的另一大方向,是以数字经济为支点,撬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这些传统产业包括制造业、农业、消费、文旅产业。

其中,制造业是转型升级的核心,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融合。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过去的实践,也让四川尝到了两化融合的“甜头”。比如引导长虹推进“5G+工业互联网”改造和平台建设,其电子信息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用户已超3200万;支持东方电气集团“大型高效发电装备数字化车间”投入使用,能源利用率提高56%;推进攀钢集团、积微物联与阿里云合作,建成全国首个“钢铁大脑”,试点生产线降损增效达1700万元。

据陈文涛介绍,近年来四川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年均增速居全国第二,2020年智能制造增速居全国第四。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已培育近4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线全国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白酒节点,上云企业数也超过20万。

四川也意识到,数字经济的核心是数据,而数据存在“信息孤岛”“数据烟囱”的问题。

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给出打破“数据壁垒”的“四川方案”,理应责无旁贷。

据悉,四川下一步将创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推动政企合作,探索政务数据、社会数据的融合创新应用,使数据要素资源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畅想未来,当数据不再返还难、共享难、积累难,四川的数字经济将迎来真正爆发的那一天。

这场“国家试验”,四川凭什么撑起2万亿?
来源:城市进化论 吴林静

近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建设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发布。目前,全国共有6个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是继重庆、广东及浙江之后,第四个公布具体推进方案的省份。

这个西部大省设定了一个发展目标:力争到2022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超过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0%。

近年来,四川数字经济规模一直保持快速上升趋势。2020年,四川数字经济规模预计将达到1.6万亿元。换言之,两年时间,四川数字经济规模需要增长0.4万亿,年均增速约11.8%。

底气何在?又如何实现?

“1号文件”

之所以四川发布这份《工作方案》,源于全国发展数字经济布局的一盘棋。

2017年、2019年、2020年,“数字经济”一词三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具体提法从“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到“壮大数字经济”,再到“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当“十四五”规划建议出台,新增了“加快”二字,迫切感跃然纸上。实施领域也不仅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还要在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加强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数字化转型全面开花,成为国家现代化治理的重大着力点之一,也必然是撬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国家对它的重视,并非停留在战略考量,战术实施上也在加速布局。

最重要的动作,莫过于划出试验区,由前期工作较深入、数字化转型走在前列、代表性引领性较强的区域先行先试、创新探索。

2019年10月,河北省(雄安新区)、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等6个省市被纳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布局。当时,国家发改委表示,试验区的试验重点和工作方案,“成熟一个,实施一个”。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2021年1月1日,四川省政府以“川府发〔2021〕1号文”印发《工作方案》,给出方向指引和施工蓝图。

1月25日,四川召开解读发布会,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昕介绍,《工作方案》主要思路是以数据要素高效流通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驱动,以推动数字产业集聚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融合为重点,以集聚高端人才和培育市场主体为引领,加快数字技术创新赋能实体经济,探索建立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公共服务、产业生态和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形成更多在全国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试验成果,着力打造数字经济新增长极。

四川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力争到2022年,初步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取得显著成效,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超过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0%。

相比部分数字经济先行省份,四川2万亿体量的目标,是浙江的一半(2022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4万亿以上,占GDP比重超55%),是广东的三分之一(2022年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6万亿,占GDP比重超过50%)。

四川经验

早在获批试验区之前,四川的数字经济建设工作就已启动。

2018年,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其中的“5”是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即四川一贯的优势产业,是地方重点发展的五大万亿级支柱产业。后面加的“1”,正是数字经济。

按照官方说法,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就是要发挥这个“1”的撬动作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从数据来看,这两年四川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

2018年,四川数字经济总量超过1.2万亿元,数字经济指数、数字消费力、大数据应用水平等指标都排名全国前列。

2019年,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4万亿元,增长15%左右,占GDP比重超过30%。

2020年前三季度,四川数字经济直接贡献增加值2699.8亿元、同比增长9.3%,预计2020年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

之所以能沉淀出1.6万亿元规模,四川的经验是数字产业走出集聚发展的模式。

以新型显示为例,按照“龙头项目-全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发展理念,四川引进和培育一批新型显示上下游企业,塑造“产品”制造全产业链,打造柔性显示、透明显示等“产品+应用”产业集群,构建智能手机、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VR/AR等“产品+应用+服务”产业生态,最终在省内建成国内最大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

“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强配套”,其他产业也是同样的发展模式。

据四川省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文涛介绍,华为、京东、英特尔、微软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相继聚集四川,形成涵盖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与数字视听、终端制造环节、软件研发、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较为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

其中不乏表现突出的“单打冠军”,比如:

军事电子装备整体实力居全国第一
网络信息安全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二
大数据应用技术居全国第四
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五
世界一半笔记本电脑芯片在四川封装测试
全球50%苹果平板电脑在四川生产
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
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国家“芯火”双创基地
全国第三大游戏产品研发中心
中标工信部“工业软件协同攻关与体验推广中心”专项……

从数字经济全国版图来看,四川在内陆地区异军突起,积累了较强的产业实力和资源优势。

打破“壁垒”

1.6万亿走得扎实,未来两年还需要挖掘0.4万亿的增量,从哪儿来?

杨昕介绍,下一步,四川以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提出6项具体任务——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动数字政府建设,促进数字产业集聚发展,加快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共建数字双城经济圈,培育数字经济发展生态。

构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数字社会,必须要有先进的基础设施。四川关于新基建建设的计划,在去年9月印发的《四川出台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中有更详细阐述。

四川提出,到2022年,新基建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5G基站总量达到12万个,在用数据中心机柜数达到10万架,设备联网数量达到1000万台,建设区块链技术应用示范场景20个以上,打造车路协同示范线路3条以上,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0万个以上,建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0个、产业技术创新设施600个以上。

四川推动新基建建设,不仅是5G、物联网等通信网络提档升级,还有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集约共享,以及探索卫星、6G等未来网络试验验证。

其中一些目标,相比广东、浙江、重庆三地的规划,亦不逊色。

四川发展数字经济的另一大方向,是以数字经济为支点,撬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这些传统产业包括制造业、农业、消费、文旅产业。

其中,制造业是转型升级的核心,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融合。

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过去的实践,也让四川尝到了两化融合的“甜头”。比如引导长虹推进“5G+工业互联网”改造和平台建设,其电子信息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用户已超3200万;支持东方电气集团“大型高效发电装备数字化车间”投入使用,能源利用率提高56%;推进攀钢集团、积微物联与阿里云合作,建成全国首个“钢铁大脑”,试点生产线降损增效达1700万元。

据陈文涛介绍,近年来四川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年均增速居全国第二,2020年智能制造增速居全国第四。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已培育近4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线全国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白酒节点,上云企业数也超过20万。

四川也意识到,数字经济的核心是数据,而数据存在“信息孤岛”“数据烟囱”的问题。

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给出打破“数据壁垒”的“四川方案”,理应责无旁贷。

据悉,四川下一步将创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推动政企合作,探索政务数据、社会数据的融合创新应用,使数据要素资源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畅想未来,当数据不再返还难、共享难、积累难,四川的数字经济将迎来真正爆发的那一天。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好家伙下班回到家发现自己多了十几个微博信息以为是有人给我分享大瓜了呢结果是我多年前的微博被翻出来了还说我是预言家[喵喵]有一说一我之前说文章是好男人看了黄海波演
  • 我跟他那时候感情是真的很好,食堂里的饭菜都能买一份一人一个勺子吃的那种,也不掺杂一点点的爱情相关,全班同学都知道。我晋级赛!
  • 重生以后,宝剑却成为唯一知道及信任时光经历的人,二人因此成为好友。四人分道扬镳,只有执着的筱筱一直没有忘记当初的约定,希望实现开咖啡馆的梦想,并以此为契机,集合
  • 起床就感受今天的阳光明媚早餐苹果西红柿鸡蛋面暖暖出发双廊咯大理真的不会腻每次来就算只是看看云朵儿放空发呆晒黑黑还是会想来南诏风情岛让我想去鼓浪屿回去就安排在生活
  • 好友、情侣、三家之口、四家之口……大家都在尽力地生活着,虽然情侣的亲昵让我尴尬,围绕孩子转的大人让我觉得无语,但这就是人类生活的浓缩,兴许他们就是我的日后,实在
  • 又诸有欲者,受用欲尘,从不可知本际以来,以无常故;舍余欲尘,得余欲尘。又受欲者,及诸世间已离欲者,所有欲乐,及离欲乐,皆非真实,皆为魔怨之所随逐;如幻、如响、如
  •     你在49岁之前就找地方上班,你是食伤官杀为用的,你比较适合以自身的特长或是手艺技术来挣钱,今年是己亥年,是食伤旺的年,也是喜用年,是有机会找到工作的。还
  • 人老了總是愛嘮叨,但話多了總歸是不討人喜歡的,因此,我們要學會嘴寬一點,遇上急事,慢慢說;別人的事,謹慎地說;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平時的事,都笑著說。耳寬容話
  • 但是为什么一帮人靠着微电商起家了 因为勤奋和努力和用脑和去思考还有最重要的坚持 任何东西都不是容易的 不管是什么行业 都需要我们去坚持 现在很多微商朋友月入1w
  • 魔道祖师就不能看 一看就刀死个人但是我真的很喜欢这种故事很真实 很动人 是悲剧的美让人看完忍不住感慨 人生若只如初见可惜没有那么多如果也没有那么多对就是对 错就
  • 江阴市城南中心小学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为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广阔的舞台,带领学生开展融合科学、美术、数学等学科知识的科技活动,让学生
  • 如果缺少必要的社会担当,主动放弃了对社会重大问题发言的权利,更多地沉陷于市场,或成为权力的婢女,或沉醉于为资本代言的狂欢中,对现实却持难堪的失语状态,不能对时代
  • #曾子恒[超话]##曾子恒1016生日快乐#坚定执着如追光的星星清晰澄澈同明净的月影骑士征程的尽头是玫瑰镶嵌的勋章而你的前方是桔梗编织的大舞台过去十三年为你带
  • 我只好带着她的眼睛,在草原俯下身一朵朵的看花闻花,然后给它们起名字,“你看我和它们都互相认识了,以后漫长的日子里,我会好多次一遍遍的想它们每一个的样,像背一本
  • #成都##你好2021##hi十月##周日愉快##全球疫情##填品咖啡##从你的世界路过# #郑秀晶[超话]##郑秀晶1024生日快乐# 感觉去年的生贺图还历历
  • 昨天梦到亲眼见到了爸爸的离开,同时又离奇的复活了,醒来发现是个梦,不想醒来又继续睡去,很庆幸的是接到了之前的梦依旧梦到了爸爸,在梦里陪了他最后的时光……这是一张
  • 整件衣服小码充绒450g,大码充绒570g,只为做出和原版一致的饱满效果! 整件衣服小码充绒450g,大码充绒570g,只为做出和原版一致的饱满效果!
  • 那就以18张图结束昨天这次记录详细一点咯 因为我怕自己以后会忘记这个过程怎么说呢1⃣️号 其实样子一般吧 但是呢够高 虽然但是很多都很巧 但从聊天看出他不想聊
  • 人生最想说清的,恰恰是一言难尽,想的很美,却不能实现的。#老巴书画#伴着雨后温暖的阳光这期读书会的分享真的很哇塞[哈哈]我们听到一位爸爸日常陪伴女儿的有爱小故事
  • 在生活中,获得收入的来源有很多,而真正能够称得上财富的收入来源,并不是看上去稳定假象的“工资性收入”因为,无论是打工的收入,还是从事业务、销售、医生、律师等等专